《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概率的含义即当实验次数较大时,频率渐趋稳定的那个常数叫概率。

②理解进行大量重复实验是估计概率的一种方法。

③能运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经历“猜测结果——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活动过程,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②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和力量。

②体会随机实验的随机性与规律性,让学生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和难点

①知道当实验次数较大时,频率稳定于概率是教学重点。

②学会运用频率估计概率来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难点。

三、过程分析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为此,我将本节课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揭示新知尝试应用→练习巩固发展提高→归纳总结交流评价→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动手实践

合作探究

整个实验分四

大步:

第一步:每个学生首先抛硬币两次。

师:以举手的方式统计“正面向上”的频率。

“正面向上”的频率出现的三种结果:1,1/2,0。

显然:两次实验并不能验证猜想,其中有两种结

果与猜想有较大偏差,这是为什么呢?

第二步:分组活动

布置活动注意事项:

①分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合作学习原

则)将全班同学分成8组,每组指定一位同学

作记录,一位同学抛硬币,其余同学观察实验

是否在同一条件下进行。

②任务:每组抛掷60次,本着一丝不苟,严谨

求实的态度认真记录好“正面向上”出现的频

数和“正面向上”出现的频率。附记录单

抛掷

次数

60

正面

向上

的频

正面

向上

的频

③收集,统计数据:每个小组记录员将所记录数

据汇总,相应得到60,120,180,240,300,

360,420,480次实验数据。

次6121824303642480

生:实验次

数太少,实

验结果具

有偶然性。

学生充分讨论的基

础上,启发学生分

析产生差异的原

因,使学生认识到

每次随机试验的频

率具有不确定

性。

学生的回答,似乎

合作探究

动手实践

2400

12012 0.5005

(表格2)

第三步:分析试验数据

师问: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在

哪个常数附近摆动,摆动的幅度有何变化?

师问: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进一步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平面直角坐标

系,横轴表示试验的次数,纵轴表示正面向上的

频率,绘制表格1和表格2所对应的折线统计图。

(图1)

摆动的幅

度越来越

小。

生2:随着

抛掷次数

的增加,正

面向上的

频率与0.5

之间的偏

差越来越

小。

绘制折线统计图,

利用函数的观点进

一步直观地感受刚

才得出的规律。

合作探究

(图2)

第四步:对比分析深化结论

师:请同学们分析,两个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规

律是否相同?如果不同,不同在哪里?是什么原

因造成了不同?

学生得出:由(图1)看出因为实验次数不多,

正面向上的频率在0.5左右摆动的幅度时大时

小。

由(图2)看出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

的频率在0.5左右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

师追问:“你们认为出现上述规律与实验次数的

多少有何关系?

师生共同归纳反思:

1.由以上实验,我们验证了开始的猜想,即抛掷

一枚硬币时,正面向上与反面向上的可能性相等

(各一半),也就是说,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由谁

出演哪个角色是可行的,是公平的。

2.抛掷硬币60次。试验的次数很少,正面向上

的频率与0.5这个常数有一定偏差。所以,正面

向上的次数不一定等于30次。

3.通过以上的大量重复实验,随机事件发生的频

率和概率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通过对比,

学生发现:

图1中反映

的规律并

不能在图2

中得到反

映。经过讨

论:原因是

实验次数

太少。

生:“实验

次数越多,

就越容易

出现上述

规律。”

显然,该问题的设

计意在点出课题,

突出教学重点。同

时为进入揭示新知

的环节起到了承上

启下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