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复仇议复习点公共课大学语文

合集下载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材料之一——词类活用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材料之一——词类活用

三、释词题(本大題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姜氏何厌之有? 17.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18.窈究淑女,君子好逑。 19.尔来四万八千岁。 20.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 21.强公室,杜私门。 22.故言必有三表 23.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24.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25.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
例:少时,一狼…其一犬坐于前(《狼》) 像狗一样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像一翅样膀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陈情表》
像狗马那样
羊狠狼贪,竟玷人臣之节(《席方平》) 像羊和狼那样
鱼食鲸吞,蝼蚁之微生可悯(《席方平》)像鱼和鲸那样
④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像对待兄长一样
B.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C.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汉书·苏武传》)
D.臣窃独过之。(《驳<复仇议>》) 填空题: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认为它是错误”
30.“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战国策·燕昭王求
士》)中的“市”字的意思是 。 名词活用作动词,买
2013年专升本考试真题
乃、则、焉”共10个) 3.句式:《考试要求》:分辨和掌握判断句、被动句、 倒序句等特殊句式的用法
实词: 1.一词多义 2.通假字 3.古今异义 4.偏义复词 5.词类活用
二、山东省专升本试题长什么样
2019年专升本考试真题
(2019年)以下不属于《苏武传》中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 A.羝乳乃得归 B.王必欲降武 C.屈节辱命 D.汉亦留之以相当
四、名词作动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大学语文13驳复仇议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大学语文13驳复仇议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
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
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
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
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鱼之遨游,
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
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
❖ 第二部分为从“臣闻礼之大本”至“明矣”(第2、3、4、 5、6自然段):逐一驳斥陈氏旳主张。这一部分又分三层:
❖ 第一层(2自然段):指出礼与刑旳根本功能是一致旳, “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两者不能相 背而行,以此辩驳陈氏“诛之而旌其闾”旳观点。
❖ 第二层(3、4自然段):对徐元庆案旳两种情形进行假设、 分析、推理,指出陈氏“诛之而旌其闾”观点旳自相矛盾 。
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
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
致之沣、镐、鄠、杜,
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
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
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
而陋之。贾四百,连岁
不能售。而我与深源、
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
பைடு நூலகம்
有遭乎!书于石,所以
贺兹丘之遭也。

(《柳宗
元集》卷二十九)
问题讨论

(选自中华书局校点本《柳宗元集》)
作者简介
❖ 柳宗元(773—819),字 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 人。唐代杰出旳文学家, 与韩愈齐名,世称“韩 柳”,“唐宋八大家”之 一。德宗贞元九年(793) 举进士第,后又登博学宏 词科,授集贤殿正字,调 任蓝田尉、监察御史里行。
❖ 他政治上属于以王叔文为首旳主张改良革新旳政治集 团,在王叔文一派执政期间,任礼部员外郎。不久革新 失败,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 (815),又改贬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卒于任所

江西省吉安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

江西省吉安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

江西省吉安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5题)1.第14 题《故乡的野菜》的作者是()A.周树人B.茅盾C.周作人D.郁达夫2.下列作品集属于闻一多的是()A.《红烛》B.《繁星》C.《灾难的岁月》D.《女神》3. 《张中丞传后叙》中抨击的人物是A.张巡B.许远C.南霁云D.贺兰进明4.《培根论说文集》英文版原名为( )A.《随笔》B.《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C.《随感录》D.《猎人日记》5. 下列哪组作品是徐志摩的诗集()A.《翡冷翠的夜》、《猛虎集》B.《翡冷翠的夜》、《落叶》C.《猛虎集》、《再别康桥》D.《志摩的诗》、《死水》6.“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所用的修辞方法是A.夸张、用典、比喻B.夸张、对偶、比喻C.对偶、比喻、拟人D.用典、夸张、对偶7.“知识就是力量”的提出者是()A.鲁迅B.莫泊桑C.欧·亨利D.培根8.孔子对“大同”社会的描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1)社会清平安宁(2)人们安居乐业(3)人们各自为一己私利(4)各有所养(5)奸恶不兴A.(1)(2)(4)(5)B.(1)(3)(4)(5)C.(2)(3)(4)(5)D.(1)(2)(3)(5)9. 《断魂枪》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方法是()A.直抒胸臆式的指称议论B.肖像、行为、语言的白描C.比喻、比拟等艺术手段D.梦境、幻境等意境创造10.屈原的《国殇》选自()A.《离骚》B.《九歌》C.《九章》D.《天问》11.下列传记作品中,带有寓言色彩的是()A.A.《张中丞传后叙》B.《种树郭橐驼传》C.《马伶传》D.《李将军列传》(节选)12. 下列关于作品、作者、国别搭配正确是A.《论学问》——培根——英国B.《麦琪的礼物》——欧?亨利——德国C.《米龙老爹》——屠格涅夫——俄国D.《门槛》——莫泊桑——法国13. 《答司马谏议书》一文的写作背景是A.王安石变法B.王叔文变法C.诗文革新运动D.古文运动14. 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女作家丁玲的代表作之一。

【大学语文 精】驳复仇议复习点 2

【大学语文 精】驳复仇议复习点 2
首先, 作者从“礼”与“刑”都是“防乱”的根本功能出发,指出“旌与
诛莫得而并焉”,否则不仅会导致刑法的滥用,而且败坏了礼治秩序,直至 造成人们思想认识与行为规范的混乱。因而得出“礼”与“刑”是“统于一 而已矣”,从而驳斥了陈氏的“诛之而旌其闾”的观点。
其次,作者推究元庆之父案的曲直端始,指出假如元庆父并非因触犯国家
的刑法获罪,而是赵师韫为了私怨而错判,那么远庆之复仇是“守礼而行 义”,又何罪之有?否则,元庆父死于法而非吏杀之,乃正邦典,又何而论。
最后作者对陈氏的“亲亲相仇,其乱谁救?”的观点进行辩驳,指出他这
种认识的根本错误就在于对“礼”的本质的糊涂理解,然后引经据典,进行 辩解,进而得出元庆复仇是“服孝死义”,是“达理而闻道者”所为,因而
• 2. 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 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直接引出对方的 观点,紧接着表明自己的态度,“窃独过之”。 立论鲜明,简洁有力。然后层层推进,推究事 实,引经据典,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进行反驳, 说理透彻。
【驳论特点】见103页练习六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全力反驳了陈子昂在《复仇议状》中主 张对徐元庆复仇案采取“诛之而旌其闾”并将之“编制于令,永为国 典”的见解。
最后引经据典,指责论敌的观点违背了经典和圣人 所定的制度。
这样,文章就从理论原则、事件分析、遵循典制三 个方面驳倒了论敌的论点。
作为奏议,是写给皇帝看的,因而它在开头、论事 析理、结尾都必须要表示臣子对主上的恭敬态度,如 “臣伏见天后时”、“臣闻礼之大本”、“请下臣议附于令”
驳论
• 含义:作者指出并论证对方观点的错误性,从而否定 和驳倒对方,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这叫驳论,也叫 反驳。以破为主,破中有立。 • 一、驳论方法:批驳论点、批驳论据、批驳论证

驳复仇议-精美版

驳复仇议-精美版
如果徐元庆的父亲确是犯了死罪,赵师韫杀他,那就并不 违法,他的死也就不是被官吏错杀,而是因为犯法被杀。法律 难道是可以仇视的吗?仇视皇帝的法律,又杀害执法的官吏, 这是悖逆犯上的行为。应该把这种人抓起来处死,以此来严正 国法,为什么反而要表彰他呢?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
地追求外在的满足了,那就叫“德”。(杨绛:楼这么高,今 后你就知难而退吧。费孝通。宋庆龄,叶嘉莹。老舍、海明威) • 孔子:君子不忧,内省不疚(外在的东西无法控制,一个人能 够把握的是自己的内心,得之于外的东西是短暂的、是会消失 的。命运的一半掌握在自己手里。“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 内心里涌现的水是源头活水,柳宗元内心没有水(小齐的父亲, wangqing老师的强势)。 •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自得?寂寞?
向使刺谳yàn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 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 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 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 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 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 五、柳宗元被贬永州(湖南,十年) • 司马是刺史下的一个属官,让干什么就得干什么,政治理
想不能实现。 妻子已去世,没有孩子,没有兄弟,身体又有疾病。 曾尝试用游山玩水来安慰自己,排遣忧伤(表面上是借山 水来表现他的冷静和超越,但是透过表象,有着很深的痛 苦)。 如:《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重点: 调人:周代官名,负责排解纠纷的官员。 推刃:往来相杀。 断:判断。
翻译: 《周礼》上说:“调人,是负责调解众人怨仇的。凡是杀人而 又合乎礼义的,就不准被杀者的亲属报仇,如要报仇,则处死 刑。有反过来再杀死对方的,全国的人就都要把他当作仇人。” 这样,又怎么会发生因为爱自己的亲人而互相仇杀的情况呢? 《春秋公羊传》说:“父亲无辜被杀,儿子报仇是可以的。父 亲犯法被杀,儿子报仇,这就是互相仇杀的做法,这样的报复 行为是不能根除彼此仇杀不止的祸害的。”现在如果用这个标 准来判断赵师韫杀死徐元庆的父亲、徐元庆杀死赵师韫,就合 乎礼制了。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古诗文重点实词词义汇编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古诗文重点实词词义汇编
【说明】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规定了35篇课文,这就是
《大学语文》的考试范围。 这35篇文章,含古诗文16篇,现代诗文14篇,外国诗文5篇。
在这些文章中,古诗文无疑是最重要的,因为专升本考试总分只 有100分,除掉60分的阅读、写作试题,前面四个大题(选择、 填空、释词、翻译)分值还有40分,而古诗文所占比例在75%左 右,大约有30分。
子语录》)
4.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谏逐客书》)

5.西并巴、蜀,北收上郡(《谏逐客书》) 一同,一并 67..其 则用其则父异与,羊旌姓并与衙诛隶莫俱得在而并(焉《(席《方驳平复》仇)议》)吞并,兼并
吞并,兼并
一起实施
和,同,以及
1.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先秦诸子语录》)
2.世人不察,以为鬼物,亦已106个实词)
AB C DEF
G HI
爱安 本鄙 察朝 但当 恶 伐方非 故顾 行
(2 兵并 称诚 道度 尔 服负复 归过 何
) (4 乘除 (4 (2 (6) (4 会
) 次从 ) )
) (3
(8


NO 内( 1)
P Q RS
T
辟聘 期穷 然 稍少舍
(2 去全 如 胜施使
) (4 若 是适书
) (3 庶数说
) 司斯素
速(15

UV
J KL M 及即 堪克 来类 靡莫 籍间 (2 (2 (2 见尽 ) ) ) 就举 具绝
(10 )
WX Y Z 亡王 相谢 业宜 载则 望危 信兴 遗已 直质 微( 修许 意阴 治致 5) 寻( 引狱 众诸
7) (8 卒作 ) 坐(
11)
1.爱共叔段,欲立之(《郑伯克段于鄢》)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备考材料——文言句式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备考材料——文言句式

2009翻译:
2.制,岩邑也,虢叔死焉。(《郑伯克段于鄢》)
判断句 状语后置 为动用法 判断句
3.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驳复仇议》) 尽了孝道并为义而赴死 2010翻译: 1.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固定句式 2.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侍坐》) 宾语前置 3.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晏子春秋》) 省略“于”的状语后置句
2011释词题: 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谏逐客书》) 是以: 宾语前置句 8.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 判断句式 2011翻译题: 1.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宾语前置句 (《郑伯克段于鄢》)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固定句式 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无乃尔是过欤?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 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固定句式 宾语前置 判断句 5.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 判断句式 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谏逐客书》)
基本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后为补。
的定地状得后补,结构助词要记住。 状语还可置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一、考纲是怎么要求的
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具备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言句式考核,要求考生能够分辨和掌握判断句、被动句、 倒序句等特殊句式的用法。
句子结构图示
形容、数量、名、代 状 语 定 语 主语 形容、副 状 语 谓语 形容 补 语

驳复仇议 大学语文课件

驳复仇议 大学语文课件

小结
本文论点明确,论据翔实,论证 缜密严谨,语言犀利明快,选词恰 如其分。在柳文中堪称上乘之作。
谢谢大家
对于这个案件,当时朝中有不少人认为徐元庆为父报仇,是 孝义刚烈的行为,应赦免他的罪;而陈子昂则认为,按照法 律,擅自杀人的要处死。因此,他建议,应当对徐元庆依法 论死,然后再对他替父报仇的行为予以表彰,并将此事编入 律令。当时,大家都赞同陈子昂的主张。
《驳复仇议》是柳宗元在礼部员外郎任上写的一篇驳 论性的奏议,是针对陈子昂的《复仇议状》而发的。
第四段译文:
如果徐元庆的父亲确是犯了死罪 ,赵师韫杀他,那就并不违法,他的 死也就不是被官吏错杀,而是因为犯 法被杀。法律难道是可以仇视的吗? 仇视皇帝的法律,又杀害执法的官吏 ,这是悖逆犯上的行为。应该把这种 人抓起来处死,以此来严正国法,为 什么反而要表彰他呢?
第五段原文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 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 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 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 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调”包含了什么样的具体内容? 1.官要守法。 “凡为治者,杀(人),无赦。” 2.上下不可蒙冒(蒙蔽、掩盖)。 “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 吁号不闻。” 3.要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 贬。”
据此分析,柳宗元“以人为本”的思 想自然而然地凸现出来了。
其寓言笔锋犀利,我们读过他的《黔之驴》;
其山水游记清新,秀美,又以《小石潭记》最 为后世传诵;
诗歌《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 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小学始人人皆能熟诵之。
《驳复仇议》的写作背景

【大学语文 精】驳复仇议 2

【大学语文 精】驳复仇议 2
驳复仇议
柳宗元复习重点1源自柳宗元及文学成就、主张、代表作 2、本文翻译、重点字词 3、本文论文类型及分析
作者介绍
• 柳宗元(773—819),字子 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与韩愈齐 名,世称“韩柳”,“唐宋八 大家”之一。针对骈文不重内 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 “文道合一”、“以文明道”。 著有《柳河东集》

• (2)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 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 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 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 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全文观点鲜明,逻辑严密,驳论有力。
驳复仇议
• (1)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 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 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 “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 我从记载上了解到在则天皇后时,同州下邦县 有徐元庆这样一个人,父亲徐爽被县尉赵师韫杀 了。他最终能够亲手杀掉他父亲的仇人,捆缚自 身投案自首。当时,谏官陈子昂建议,处死他, 而后在他的家乡加以表彰,并且请求朝廷将这种 处理方式“编入法令,永远作为国家的法律制度”。 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
• 礼:封建时代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泛称。
• 我听说,礼的根本是为了防乱。倘若说不要让杀人者逍遥,那么凡是作儿子 的,为报父母之仇而杀了不应当作为仇人的人,都应当处死而不赦免。刑法的 根本也是为了防乱。倘若说不要让杀人者逞凶,那么凡是作官的,不按刑法杀 了不该杀的人,也都应当处死而不赦免。它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但采取的手 段则不同。因此,表彰与诛杀是不能同施一个人的。杀掉可以表彰的人,这叫 作乱杀,滥用刑法太过分了。表彰可以杀掉的人,这叫作过失,把礼制破坏得 太严重了。果真以这种处理方式作为刑法的准则,传给后代,(那么),追求 正义的人就会迷失方向,躲避祸害的人就会不知道怎样立身行事。以此作为法 则行吗?大凡圣人制定礼法,是深究事理来确定赏罚,根据事实来确定裹贬, 无非是把礼和刑结合在一起罢了。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古诗文重点实词词义汇编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古诗文重点实词词义汇编


4.但汝父冤,我已为若雪之矣(《席方平》)
5.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长恨歌》) 只要
6.此系私室,但坐不妨(《红楼梦》)
但 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但是
只要
只管,尽管
只要
1.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传》)
抵消,抵押
2.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苏武传》) 3.副有罪,当相坐。(《苏武传》) 4.其当世之急,忧民之利,除民之害同(《先秦诸子语录》) 5.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谏逐客书》)
气度,度量
度过,飞越
度过,飞越
度过
1.故名曰“寤生”,遂恶之(《郑伯克段于鄢》) 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管晏列厌传恶》,)讨厌 3.将顺其美,匡救其恶(《管晏列传》) 4.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苏武厌传恶》,)讨厌 5.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先秦诸子语录》) 6.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罪也恶(,《不先良秦行诸为子,语此录指》错)误
13.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长恨歌》) 顺从,听从
14.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 15.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跟随,随从 跟随,随从
参与
堂房亲属
1.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春江花月夜》) 只
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蜀道难》)
3.但见路有行人,便问城邑(《席方平》)
趁着;利用
用以计算车子的量词,辆 四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郑伯克段于鄢》)
2.扶辇下除,触柱折辕(《苏武传》)
清除,去掉
3.其当世之急,忧民之利,除民之害同(《先秦诸子语录》殿)阶 4.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驳复仇议》)

浙江省湖州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

浙江省湖州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

浙江省湖州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5题)1. 司马迁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赞美()A.冯谖B.孟尝君C.李广D.程不识2.“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对偶借代B.比喻夸张C.对偶夸张D.对偶拟人3.关于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是郁达夫写于三十年代中期的游记散文B.文中的“故都”指六朝古都南京C.文章通过房前屋后、街头巷尾的景物描写,赞美了故都的秋天D.文章通过对比手法彰显出故都秋色的浓郁,抒发了作者对故都的热爱之情4.第7题在下列诗作中,以弃妇抒情主人公的是()。

5.第8题柳永《八声甘州》中贯穿全词意境的句子是()。

6. 议论文的核心要素是()A.论据B.标题C.论证方法D.论点7.下列划横线的句子翻译错误的是( )A.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移之官理:应用到为官治理百姓上面B.蔓草尤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蔓草尤不可除:蔓生的野草沿且不好清除C.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弃黔首以资敌国:抛弃百姓来资助敌国D.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向若而叹曰:望着海洋仿佛叹息着说8.第18题在《炉中煤》中,作者让炉中煤来诉说衷情,这里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9.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错误的是( )A.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

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看到顾秉谦就如同见到了严嵩。

B.左右以君贱之,食以草具。

食以草具:就用草制的器具给他吃饭。

C.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匪我愆期:不是我拖延婚期。

D.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细密的鱼网不要撤进池塘。

10.鲁迅小说《风波》的线索是()A.张勋复壁B.辫子事件C.赵七爷的竹布长衫D.九斤老太的唠叨1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A.韩愈B.欧阳修C.柳宗元D.苏轼12. 梁启超的《论毅力》写于A.戊戌变法之前B.戊戌变法失败后C.五四运动之时D.五四运动之后13.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A.A.王维B.孟浩然C.谢灵运D.陶渊明14.唐代诗人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主张的是()A.白居易B.杜甫C.王维D.李白15.《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片写景的主要特点是( )A.移情于景B.白描铺叙C.因情造景D.虚实交错二、填空题(10题)16. 《驳复仇议》选自《__》。

辽宁省盘锦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大学语文练习题含答案

辽宁省盘锦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大学语文练习题含答案

辽宁省盘锦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大学语文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5题)1.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京味的著名作家是()A.茅盾B.巴金C.老舍D.鲁迅2.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所运用的是反驳,其着眼点是A.反驳论点B.反驳论据C.反驳论证D.反驳态度3.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篇A.史论B.奏疏C.小说D.辞赋4. 对鲁迅《风波》一文表述错误的是A.小说以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为背景B.小说以“辫子事件”为线索C.小说塑造了七斤这一新式农民形象D.九斤老太的口头禅是“一代不如一代”5.《张中丞传后叙》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补记许远的事迹()A.A.叙述B.议论C.夹叙夹议D.描写6. 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是( )A.闻一多B.鲁迅C.郭沫若D.矛盾7. 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A.白居易B.刘禹锡C.柳宗元D.李白8.下列作品中,属于汉代乐府民歌的是()A.A. 《陌上桑》B. 《氓》C. 《短歌行》D. 《杜陵叟》9.下列句子没有歧义的一项是()A.老李看似不苟言笑,其实他这个人很好说话。

B.在这个问题上,你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C.请代我买两张北京到乌鲁木齐的往返机票。

D.我们学校的校长历来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10. 本文中,“亟请于武公”句中“亟”的意思是()A.迅速B.急忙C.屡次D.竭力11. 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A.《寡人之于国也》B.《郑伯克段于鄢》C.《季氏将伐颛臾》D.《秋水》12.《灯下漫笔》一文的作者是()A.茅盾B.冰心C.鲁迅D.钱钟书13.《苦恼》中有深化主题和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作用的一组对比是:()A.A. 车夫与军官的对比B. 车夫与三个青年的对比C. 老车夫与青年车夫的对比D. 人与马的对比14.在《宝玉挨打》中,说“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这句话的人物是()A.A.王熙凤B.贾母C.薛宝钗D.贾政15.从抒写的内容来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A.A.中秋词B.端午词C.重阳词D.清明词二、填空题(10题)16. 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_____?17. 短篇故事集《猎人笔记》是___________的成名之作。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专题——特殊句式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专题——特殊句式
句子结构图示
形容、数量、名、代
状 语
定 语
主语
时、地、 介宾短语
名、代
形容、副
形容 形容、数量、名、代
状 语
谓语
补 语
定 语
宾语
形容、动
名、代
1949年,伟大的中国人民彻底推翻了腐朽的蒋家王朝。 状语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定语 宾语
古汉语特殊句式结构图示
状 语
定 语
主语
状 语
谓语
补 语
主谓倒装
28.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
父》)
被,被动句
四、翻译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
仲之谓乎?(《管晏列传》) 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定
3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渔父》)语后置句 3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判断句
三、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 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 示判断的。但在古代汉语中,“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 作判断词用。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1.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
抵为其主游间於秦耳,请一切逐客。"(《谏逐客
书》)
定语后置句
213年考题
四、翻译题(每题2分,共10分)
被动句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邹忌讽
齐王纳谏》)
省略“于”
判断句
4.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

大学语文13驳复仇议16页PPT

大学语文13驳复仇议16页PPT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大学语文13驳复仇议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பைடு நூலகம்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柳宗元及文学成就、主张、代表作 2、本文翻译、重点字词 3、本文论文类型及分析

1. 逻辑谨严,驳论有力。

文章开门见山,表明态度。首先,作者阐述了“礼”、
“刑”的根本一致性,指出两者不可分而治之,背道而驰,从
而解除了对方“诛之而旌其闾”的理论基础,使之立而无地,
存而无据。然后推究元庆之父案的曲直端始,从正反两个方面
C:我乃杀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
A,修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元庆杀了父亲的仇人后投案认罪。陈子昂建议,先处 死徐元庆,再在他的家乡表彰他,并把这个案例编入法律文书 中。作者认为,陈子昂的建议是错误的。
B:作者认为,“礼”与“刑”根本作用一致,但在实际运用 中有区别,不能对同一个人既施死刑又行褒奖。自相矛盾的做 法,公之于众,只会让天下人无所适从。
D
(1)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 (2)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 (3)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 (4) 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
亦甚哉!
(5)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 虑,以冲仇人之胸
1、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 2、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
首先, 作者从“礼”与“刑”都是“防乱”的根本功能出发,指出“旌
与诛莫得而并焉”,否则不仅会导致刑法的滥用,而且败坏了礼治秩序, 直至造成人们思想认识与行为规范的混乱。因而得出“礼”与“刑”是 “统于一而已矣”,从而驳斥了陈氏的“诛之而旌其闾”的观点。
其次,作者推究元庆之父案的曲直端始,指出假如元庆父并非因触犯国家
的刑法获罪,而是赵师韫为了私怨而错判,那么远庆之复仇是“守礼而行 义”,又何罪之有?否则,元庆父死于法而非吏杀之,乃正邦典,又何而
旌之?作者以此深入判断、推理,剖析陈氏所论的内在悖论。
最后作者对陈氏的“亲亲相仇,其乱谁救?”的观点进行辩驳,指出他这
种认识的根本错误就在于对“礼”的本质的糊涂理解,然后引经据典,进 行辩解,进而得出元庆复仇是“服孝死义”,是“达理而闻道者”所为,
驳论据 就是通过揭露对方论据的虚假性来
驳倒对方的反驳方法.

“张飞审西瓜”
三国时候,以勇猛和鲁莽著称的张飞当县令时,有一个乡
绅来告状,说他带来的这个女人犯了偷窃罪,偷了他地里的三 个西瓜后逃跑了。乡绅理直气壮,还带来个地保作证。这个女 人怀抱小孩,直喊冤枉。张飞听了那位乡绅的话,拿不定主意。 他的助手劝他不要听一面之词,要仔细审查。于是张飞叫这个 女人陈述。这个女人说:“我从他的地里经过,他要侮辱我, 没有达到目的,因此就来诬告我偷他的西瓜。”张飞听后,假 意判这个女人犯了偷窃罪。
批驳论点(归谬法)
病人对住院处的护士说:“请把我安排在三等病房, 我很穷。” 护士:“没有人能帮助您吗?”“没有, 我只有一个姐姐,她是修女,也很穷。”护士生气地 说:“修女富得很,因为她和上帝结婚。”“好,您 就把我安排在一等病房吧,以后把账单寄给我姐夫就 行了。”
归谬法:表面上承认对方的论断,但沿着对方的论断 引申,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从而达到否定对方论断 的目的。


1.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反驳了什么观点?提出了什么
论点?Biblioteka 反驳的观点:“亲亲相仇,其乱谁救?”

提出的观点:符合礼的复仇是孝与义的表现,表彰这
种行为不会引起“亲亲相仇”的现象。

2.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据?

引经据典,使用经典言论作为论据。

3.这段文字属什么论证类型?其反驳的着眼点是什么?

驳论;反驳论点。
因而“诛之而旌其闾”的做法也就不能“编制于令,永为国典”。
作为驳论,它(指《驳<复仇议>》)主要是抓住 论敌的观点进行驳斥,在阐述封建的礼(情)与刑 (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原则上,指责论敌的观点自 相矛盾、黩刑坏礼,在理论原则上不能成立; 接着对本案所涉及的双方进行公平的具体的分析, 辨明是非曲直,证明诛杀和表彰二者不能并行,指责 论敌的论点违情背理,经不起事实的检验; 最后引经据典,指责论敌的观点违背了经典和圣人 所定的制度。 这样,文章就从理论原则、事件分析、遵循典制三 个方面驳倒了论敌的论点。
作为奏议,是写给皇帝看的,因而它在开头、论事 析理、结尾都必须要表示臣子对主上的恭敬态度,如
含义:作者指出并论证对方观点的错误性,从而否 定和驳倒对方,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这叫驳论, 也叫反驳。以破为主,破中有立。
一、驳论方法:批驳论点、批驳论据、批驳论证 1、批驳论点
赫尔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有一次参加的晚会上 演奏的轻佻音乐使他厌烦,主人向他解释:“演奏的是流行 歌曲。”赫尔岑问:“流行的乐曲就是高尚的吗?” 主人听 了很是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赫尔岑笑 着说:“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成,使对手无喘息的余地,可谓逻辑严密,驳论有力。
2. 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直接引出对方的 观点,紧接着表明自己的态度,“窃独过 之”。立论鲜明,简洁有力。然后层层推进, 推究事实,引经据典,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进 行反驳,说理透彻。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全力反驳了陈子昂在《复仇议状》中 主张对徐元庆复仇案采取“诛之而旌其闾”并将之“编制于令,永 为国典”的见解。
C:作者认为;徐元庆与杀父仇人不共戴天,想方设法,不惜 生命报杀父之仇,既符合“礼”的要求,也表现出“孝”与 “义”,并称赞他是通达事理、明白道义的人。
D:针对陈子昂“亲亲相仇,其乱谁救”的说法,作者明确界 定了“仇”的范围,把因违法犯罪而被处死的情况排除在外, 这对于澄清认识具有开创性的积极意义。
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
3、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 者也
4、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5、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
终于一而已矣
6、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 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
1、柳宗元及文学成就、主张、代表作 2、本文翻译、重点字词 3、本文论文类型及分析 《种树郭橐驼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窃独过之
过:认为……不对
B:旌其可诛,兹谓僭
僭:僭越
C:不愆于法
愆:违法
D:不宜以前议从事
从事:处置
B 过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组是
A:旌与诛莫得而并焉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B:礼之大本以防乱也 本情以正褒贬
进行反驳。无论元庆父是因触犯国家的刑法获罪,还是因赵师
韫为了私怨而被冤,对于元庆复仇案的现实判理都应做到
“礼”、“刑”统一,但是不管是正还是反,陈氏的“诛而旌
之”的做法都无法达到“礼”、“刑”合一。从而在现实的层
面上使陈氏的观点失去了成立的事实依据。最后作者引经据典,
借不可辩驳的圣贤之说进行反驳,完成最后一击。全文一气呵
问:你是否认为国家由于人口众多,将来会向外国扩张自己的领 土。”
周答:你似乎认为一个国家向外扩张是由于人口过多(介绍对方 论题)。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明确表示反驳者对这一论题的否定 态度)。英国的人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4400万,不算太多, 但是英国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曾经是“日不落”的殖民帝国。美 国的面积略小于中国,可美国的人口还不及中国的五分之一。但 是美国的军事基地遍于全球,美国的海外驻军达150万人。中国 人口虽多,但是没有一兵一卒驻在外国的领土上,更没有在外国 建立一个军事基地(举英美和我国的实况详加批驳)。可见一个国 家是否向外扩张并不决定于它人口的多少,而决定于它的社会制 度(得出正确的结论)。
接着叫乡绅把三个西瓜抱回去。那乡绅怎么也抱不起那三
个西瓜。这时张飞大喝一声说:“你一个男子都抱不起这三个 西瓜,一个抱着小孩的女人又怎么会抱得起来呢?”于是张飞 判这个乡绅为诬告,判地保是伪证,并分别治了罪。

(3)反驳论证

它是通过指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上的错误或矛盾
来证明其不能成立。逻辑错误指正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