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形态评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3
二、体型的测量与评价
(一)谢尔顿观察法
把4000多张正、背、侧位全身照片分成① 头、面、颈部;②胸部;③肩、臂、手部;④ 腹、臀部;⑤腿、足部。进行17项指标检测。 用每条特征与受试者相对照。绝对一致7分, 根本不像1分,中间6、5、4、3、2。把5部 分同胚层总分平均,得出基本体型平均分
84
男性:10~15%
女性:20~25%
随年龄增长有所增加,中年时期最高
76
各种身体状况下的体脂百分比
77
用皮下脂肪厚度评价肥胖程度
78
第三节 体型的测量与评价
体型是指身体外部形态特征的类型,是 对人体某阶段形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描述
肌肉和骨骼的发达程度和脂肪积蓄程度 是判断体型的主要依据
72
3、测量部位
上臂部:肩峰与上臂鹰嘴连续的中点。皮 褶走向与肱骨平行 肩胛部:肩胛下角点约1cm处。皮褶走向 与脊柱成45°角,方向斜下 腹部:脐水平线与锁骨中线垂线相交处。 皮褶走向平行。 髂部:髂嵴上缘与腋中线相交处上方约 1cm处。皮褶走向稍向前下方。
74
(三)评价方法
青年体脂百分比
4
耳屏、肩峰、股骨大转 子、膝及踝在同一垂直 线上,脊柱生理弯曲符 合正常解剖特点。
5
标准解剖学姿势:即 身体直立,两眼平视 前方;两足并立,两 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 两侧,足尖,掌心向 前。
6
7
8
9
10
三轴三面
三个基本轴 垂直轴:上下走向 矢状轴:前后走向 冠状轴:左右走向。
三个基本面 矢状面:分身体为左右两部 冠状面:分身体为前后两部 水平面:分身体为上下两部
48
49
4、骨盆宽
使用器材:测径规 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足分开与 肩同宽,两肩放松。测试者站在受试者前 面,用食指摸到髂嵴点(骨盆最宽处), 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50
上臂围和前臂围
腿围测量
中指间距与手足间距
54
上肢长
55
小腿长和足长
56
(四)体重
体重是描述人体横向发育,反映人体骨骼、 肌肉、皮下脂肪和内脏器官综合发育状况 的整体指标 测量仪器:杠杆秤 测量方法:受试者男生着短裤,女士短裤 背心站在秤台中央 注意:受饮食和运动排汗影响,一天内也 有所变动,一般上午10点左右测适宜
12
方位术语
靠近头部的为上,靠近足底的为下
靠近腹侧的为前,靠近背侧的为后
靠近身体正中线的为内侧,远离身体正 中线的为外侧 靠近躯干的为近端,远离躯干的为远端
13
胸部体表划线
前胸壁:前正中线(胸骨中线)、胸骨旁 线、锁骨中线
侧胸壁: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
后胸壁:后正中线、肩胛线
14
57
二、体格评价
绝对值评价:用以上各指标的直接测量值 进行体格评价 ——不宜用于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和种 族的个体和群体之间的比较 形态指数评价:把两项或两项以上相关指 标的测量值按一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得出的 相对值 ——反映个体差异,更具有科学性
59
(一)重量指数
1、体重/身高×100 2、瘦体重/身高×100 3、体脂重/身高×100
32
1、身高
测量方法:受试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 高计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 足尖分开成60°),足跟、骶骨及两肩胛 间部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垂直,头部 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眼、 耳水平位)。水平压板轻压于受试者头顶。 读数双眼与压板平面等高。精确到小数点 后一位
33
角接近90°,见于多数正常人。
82
依据脂肪在人体的分布部位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 是脂肪主要积聚在腹腔内,内脏脂肪增加,使腰部变粗, 外观上像苹果,叫做苹果型肥胖,也称作中心性肥胖、或 内脏型肥胖、或腹型肥胖。另一种是脂肪主要积聚于股部、 臀部等处,下半身变粗,外观像梨,称为梨型肥胖,这类 肥胖大多是脂肪堆积在皮下,故又称皮下脂肪型肥胖。 “就上述两种肥胖类型而言,表现为腰部变粗的腹型肥胖 对健康的危害更大。”
68
(五)人体比例
3、体重与身高比例 身高155~165:身高cm-100=标准体重 身高166~175:身高cm-105=标准体重 身高176~185:身高cm-110=标准体重 身高186以上者:身高cm-115=标准体重
69
第二节 身体成分测量与评价
一、身体成分测量概述
40
6、腰围
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测试者站在 受试者右侧或对面,用带尺测量肚脐上2厘 米处(相当于腰最细处)水平位一周的周 长 测量意义:反映腹壁肌和腹部脂肪的情况。 注意:平稳呼吸时进行,不得俯身或挺腰
臀围:臀部最粗处围度
42
(三)宽度测量
测量仪器:测径规 测量方法:除肩宽测量位于后侧外,其他 均位于受试者前方
注意事项
身高计平坦靠墙放置,刻度尺面向光源 严格“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的姿 势。两眼与压板等高 水平压板与头顶接触,松紧要适度 测身高前,不应进行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 清晨或上午测身高为宜(一天内变化1.5cm)
35
2、坐高
人体呈坐姿时,头顶点至坐板平面的垂直 距离 测量仪器:坐高计 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姿势正确:应先弯腰使骶尾部紧靠立柱而 坐下 其他与测身高相同
30
第一节 体格测量与评价
体格测量:是指对人体整体及有关部位指 标的测量 人体整体:身高和体重
有关部位:长度、宽度、围度和重量
体格测评:研究人体外部形态结构、生长 发育、营养状况和体质水平
31
一、体格测量
(一)长度测量 1、身高 人体直立时支撑面(身高计底板)至头顶 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测量仪器:身高计(使用前检校) 意义:反映骨骼发育状况,是评价人体纵 向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60
(二)长度指数
1、上肢长/身高×100 2、指距/身高×100 3、坐高/身高×100 4、前臂长/上肢长×100 5、下肢长/身高×100 6、(小腿长+足高)/下肢长×100 ——指数越大,相对环节长度较长
61
(三)宽度指数
1、肩宽/身高×100 2、骨盆宽/身高×100 3、骨盆宽/肩宽×100 4、手宽/身高×100 5、足高/身高×100 ——指数大,身体较宽,体格较强壮
人体成分主要由水、脂肪和固体(蛋白质、 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等)组成 主要对脂肪进行测评
意义:了解营养状况、科学指导膳食和预防 某些疾病
70
身体成分测量方法及评价
(一)水下称重法
71
wenku.baidu.com
(二)皮褶(脂)厚度测量法
1、测量仪器:皮脂厚度计
2、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暴露测试 部位。选准测量点,用左手拇指、食指和 中指将皮下脂肪捏起,右手持皮脂厚度计 卡在捏起部位下方约1cm处,待指针停稳, 立即读数并做记录。测量3次,取中间值或 其中两次相同的值。单位毫米,小数点后 一位。
62
(四)环节围度指数
1、胸围/身高×100 2、腰围/身高×100 3、上臂放松围/身高×100 4、上臂紧张围/身高×100 5、大腿围/身高×100 6、小腿围/身高×100 ——指数大,相对较粗壮,反映各部位发育 程度
63
(五)描述人体整体发育水平的指数
1、克托莱指数 体重/身高×100 以身体横径大小作为评价人体的围、宽、 厚度及组织密度 指数越大,相对体重越大
15
16
17
18
腹部体表划线
在腹部,可用两条横线和两条纵线将腹部分为3部九区。
上水平线:通过两侧肋最低点的连线。
下水平线:通过两侧髂结节的连线。
左、右垂线: 通过两侧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双垂 线。
19
20
21
人体主要 测量点
23
24
25
26
27
28
测量注意事项
1 、除头部及坐高取坐姿外,其他取直立 姿势。男性上身裸露,下着短裤;女性上 着背心,下着短裤、赤足。
64
2、威尔维克指数
(体重+胸围)/身高×100 较全面反映人体的长度、围度、宽度、厚 度及密度 不仅是体格、体质的评价指数,也是很好 的营养评价指数
65
3、劳雷尔指数
体重/身高3×107 人体每立方体积的重量 反映肌肉、骨骼、内脏器官、脂肪、发育 及营养状况等
66
4、利维指数
44
1、肩宽
表示肩的长径。与体重、胸围等指标有关, 是反映体型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量方法:受试者两足分立与肩同宽,自 然站立,两肩放松。受试者在背面,用两 手拇指沿肩胛骨的肩胛冈自内向外摸到肩 峰外侧缘中点,用测径规测量 注意:两肩放松。注意鉴别肩峰点和肱骨 大结节
45
2、胸廓横径
探讨体型与某些疾病的关系,研究不同 体型的性格和行为特点
79
体型的分类
——美国学者谢尔顿
内胚胎型——肥胖型
外胚胎型——细长型
中胚胎型——匀称型(运动员型)
80
正常成人的体型可分为:①无力型(瘦长型) 身高肌瘦、颈 细长、肩窄下垂、胸廓扁平、腹上角小于90°。②超力型(矮 胖型) 体格粗壮、颈粗短、肩宽、胸廓宽厚、腹上角大于 90°。③正力型(均称型) 身体各部分结构均称适中,腹上
评价胸廓形态特征及发育程度 测量方法:受试者立位姿势,两臂外展 60°。测径规的两端置于腋中线与第四肋 或乳头水平交点位置,在平和呼气末读数 注意:不得低头含胸
47
3、胸廓前后径
评价胸廓形态特征及发育程度 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臂放松下 垂。测试者站在右侧面,测径规一端置于 胸骨体第四胸肋关节处,另一端水平置于 背侧后正中线的对应棘突上
85
(一)柯里顿分类法
柯里顿评分标准
体型评价表
三角形体型评价法
86
87
88
89
(二)希思-卡特分类法
1、体格测量 身高、体重(第Ⅲ成分) 皮褶厚度:上臂部、肩胛部、髂部(第Ⅰ成分) 肌肉围度:上臂围;小腿围(第Ⅱ成分) 骨径:肱骨—远端内外上踝之间的水平距离
2、一般测量右侧肢体
3 、测量前校正仪器,大样本经一定人数 的检测后,随时检验仪器 4、读数视线应垂直,避免产生测量误差
29
测量注意事项
5 、长、宽、围以 cm 为单位;皮脂厚度 mm 单位;体重Kg为单位 6 、 误 差 范 围 : 身 高 0.5cm; 其 余 长 度 测 量 0.2cm;体重0.1Kg 7 、带尺测量围度,应与人体中轴垂直,用 力不可过大 8 、直、弯角规的圆端轻轻靠在测量点,不 可用力压于测量点
前正中线沿身体前面正中所做的垂线。 胸骨线沿胸骨侧缘最宽处所做的垂线。 胸骨旁线沿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之间中点所做的垂线。 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点所做的垂线。 腋前线通过腋前襞所做的垂线。 腋后线通过腋后襞所做的垂线。 腋中线通过腋前、后线之间的中点所做的垂线。 肩胛线通过肩胛骨下角所做的垂线 后正中线沿身体后面正中所做的垂线。
人体形态评定概述
1
人体形态是指人体的概括性外部特征 主要包括 体格 身体组成成分 体型 身体姿势
2
人体形态测量概述
测量学标准姿势 三轴三面
方位术语
胸部体表划线
腹部体表划线
人体主要测量点 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 身体形态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3
正确的测量姿势
直立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 左右上肢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并使 手的掌面朝前,两下肢自然并拢 卧位 座位
√ 体重/身高×1000 评价人体的充实度和营养状况
3
5、培利迪西指数
√ 10×体重/坐高×1000 评价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
3
67
(五)人体比例
1、身高中点位耻骨联合上缘。改点至支撑 面的垂直距离为身高的1/2 小于1/2——腿短型 大于1/2——腿长型 2、指距与身高等长 指距/身高小于1——臂短型 指距/身高小于1——臂长型
36
(二)围度测量
测量仪器:软带尺 测量方法:选准测量点,将带尺水平环绕 一周进行读数 要求: 带尺松紧适度 测量躯干围度时,应在呼气末进行
39
1、胸围(胸廓外面的周长)
测量方法:受试者两足分立与肩同宽,两 下肢自然放松下垂。将带尺上缘经背部肩 胛骨下角下缘绕至胸前。男性及未发育女 性带尺下缘至于乳头上缘,已发育女性带 尺经乳头上方胸中点(第四肋骨平齐)测 量。 测量意义:反映呼吸器官、胸部肌肉和脂 肪发育情况的围度指标
二、体型的测量与评价
(一)谢尔顿观察法
把4000多张正、背、侧位全身照片分成① 头、面、颈部;②胸部;③肩、臂、手部;④ 腹、臀部;⑤腿、足部。进行17项指标检测。 用每条特征与受试者相对照。绝对一致7分, 根本不像1分,中间6、5、4、3、2。把5部 分同胚层总分平均,得出基本体型平均分
84
男性:10~15%
女性:20~25%
随年龄增长有所增加,中年时期最高
76
各种身体状况下的体脂百分比
77
用皮下脂肪厚度评价肥胖程度
78
第三节 体型的测量与评价
体型是指身体外部形态特征的类型,是 对人体某阶段形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描述
肌肉和骨骼的发达程度和脂肪积蓄程度 是判断体型的主要依据
72
3、测量部位
上臂部:肩峰与上臂鹰嘴连续的中点。皮 褶走向与肱骨平行 肩胛部:肩胛下角点约1cm处。皮褶走向 与脊柱成45°角,方向斜下 腹部:脐水平线与锁骨中线垂线相交处。 皮褶走向平行。 髂部:髂嵴上缘与腋中线相交处上方约 1cm处。皮褶走向稍向前下方。
74
(三)评价方法
青年体脂百分比
4
耳屏、肩峰、股骨大转 子、膝及踝在同一垂直 线上,脊柱生理弯曲符 合正常解剖特点。
5
标准解剖学姿势:即 身体直立,两眼平视 前方;两足并立,两 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 两侧,足尖,掌心向 前。
6
7
8
9
10
三轴三面
三个基本轴 垂直轴:上下走向 矢状轴:前后走向 冠状轴:左右走向。
三个基本面 矢状面:分身体为左右两部 冠状面:分身体为前后两部 水平面:分身体为上下两部
48
49
4、骨盆宽
使用器材:测径规 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足分开与 肩同宽,两肩放松。测试者站在受试者前 面,用食指摸到髂嵴点(骨盆最宽处), 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50
上臂围和前臂围
腿围测量
中指间距与手足间距
54
上肢长
55
小腿长和足长
56
(四)体重
体重是描述人体横向发育,反映人体骨骼、 肌肉、皮下脂肪和内脏器官综合发育状况 的整体指标 测量仪器:杠杆秤 测量方法:受试者男生着短裤,女士短裤 背心站在秤台中央 注意:受饮食和运动排汗影响,一天内也 有所变动,一般上午10点左右测适宜
12
方位术语
靠近头部的为上,靠近足底的为下
靠近腹侧的为前,靠近背侧的为后
靠近身体正中线的为内侧,远离身体正 中线的为外侧 靠近躯干的为近端,远离躯干的为远端
13
胸部体表划线
前胸壁:前正中线(胸骨中线)、胸骨旁 线、锁骨中线
侧胸壁: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
后胸壁:后正中线、肩胛线
14
57
二、体格评价
绝对值评价:用以上各指标的直接测量值 进行体格评价 ——不宜用于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和种 族的个体和群体之间的比较 形态指数评价:把两项或两项以上相关指 标的测量值按一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得出的 相对值 ——反映个体差异,更具有科学性
59
(一)重量指数
1、体重/身高×100 2、瘦体重/身高×100 3、体脂重/身高×100
32
1、身高
测量方法:受试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 高计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 足尖分开成60°),足跟、骶骨及两肩胛 间部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垂直,头部 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眼、 耳水平位)。水平压板轻压于受试者头顶。 读数双眼与压板平面等高。精确到小数点 后一位
33
角接近90°,见于多数正常人。
82
依据脂肪在人体的分布部位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 是脂肪主要积聚在腹腔内,内脏脂肪增加,使腰部变粗, 外观上像苹果,叫做苹果型肥胖,也称作中心性肥胖、或 内脏型肥胖、或腹型肥胖。另一种是脂肪主要积聚于股部、 臀部等处,下半身变粗,外观像梨,称为梨型肥胖,这类 肥胖大多是脂肪堆积在皮下,故又称皮下脂肪型肥胖。 “就上述两种肥胖类型而言,表现为腰部变粗的腹型肥胖 对健康的危害更大。”
68
(五)人体比例
3、体重与身高比例 身高155~165:身高cm-100=标准体重 身高166~175:身高cm-105=标准体重 身高176~185:身高cm-110=标准体重 身高186以上者:身高cm-115=标准体重
69
第二节 身体成分测量与评价
一、身体成分测量概述
40
6、腰围
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测试者站在 受试者右侧或对面,用带尺测量肚脐上2厘 米处(相当于腰最细处)水平位一周的周 长 测量意义:反映腹壁肌和腹部脂肪的情况。 注意:平稳呼吸时进行,不得俯身或挺腰
臀围:臀部最粗处围度
42
(三)宽度测量
测量仪器:测径规 测量方法:除肩宽测量位于后侧外,其他 均位于受试者前方
注意事项
身高计平坦靠墙放置,刻度尺面向光源 严格“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的姿 势。两眼与压板等高 水平压板与头顶接触,松紧要适度 测身高前,不应进行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 清晨或上午测身高为宜(一天内变化1.5cm)
35
2、坐高
人体呈坐姿时,头顶点至坐板平面的垂直 距离 测量仪器:坐高计 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姿势正确:应先弯腰使骶尾部紧靠立柱而 坐下 其他与测身高相同
30
第一节 体格测量与评价
体格测量:是指对人体整体及有关部位指 标的测量 人体整体:身高和体重
有关部位:长度、宽度、围度和重量
体格测评:研究人体外部形态结构、生长 发育、营养状况和体质水平
31
一、体格测量
(一)长度测量 1、身高 人体直立时支撑面(身高计底板)至头顶 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测量仪器:身高计(使用前检校) 意义:反映骨骼发育状况,是评价人体纵 向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60
(二)长度指数
1、上肢长/身高×100 2、指距/身高×100 3、坐高/身高×100 4、前臂长/上肢长×100 5、下肢长/身高×100 6、(小腿长+足高)/下肢长×100 ——指数越大,相对环节长度较长
61
(三)宽度指数
1、肩宽/身高×100 2、骨盆宽/身高×100 3、骨盆宽/肩宽×100 4、手宽/身高×100 5、足高/身高×100 ——指数大,身体较宽,体格较强壮
人体成分主要由水、脂肪和固体(蛋白质、 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等)组成 主要对脂肪进行测评
意义:了解营养状况、科学指导膳食和预防 某些疾病
70
身体成分测量方法及评价
(一)水下称重法
71
wenku.baidu.com
(二)皮褶(脂)厚度测量法
1、测量仪器:皮脂厚度计
2、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暴露测试 部位。选准测量点,用左手拇指、食指和 中指将皮下脂肪捏起,右手持皮脂厚度计 卡在捏起部位下方约1cm处,待指针停稳, 立即读数并做记录。测量3次,取中间值或 其中两次相同的值。单位毫米,小数点后 一位。
62
(四)环节围度指数
1、胸围/身高×100 2、腰围/身高×100 3、上臂放松围/身高×100 4、上臂紧张围/身高×100 5、大腿围/身高×100 6、小腿围/身高×100 ——指数大,相对较粗壮,反映各部位发育 程度
63
(五)描述人体整体发育水平的指数
1、克托莱指数 体重/身高×100 以身体横径大小作为评价人体的围、宽、 厚度及组织密度 指数越大,相对体重越大
15
16
17
18
腹部体表划线
在腹部,可用两条横线和两条纵线将腹部分为3部九区。
上水平线:通过两侧肋最低点的连线。
下水平线:通过两侧髂结节的连线。
左、右垂线: 通过两侧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双垂 线。
19
20
21
人体主要 测量点
23
24
25
26
27
28
测量注意事项
1 、除头部及坐高取坐姿外,其他取直立 姿势。男性上身裸露,下着短裤;女性上 着背心,下着短裤、赤足。
64
2、威尔维克指数
(体重+胸围)/身高×100 较全面反映人体的长度、围度、宽度、厚 度及密度 不仅是体格、体质的评价指数,也是很好 的营养评价指数
65
3、劳雷尔指数
体重/身高3×107 人体每立方体积的重量 反映肌肉、骨骼、内脏器官、脂肪、发育 及营养状况等
66
4、利维指数
44
1、肩宽
表示肩的长径。与体重、胸围等指标有关, 是反映体型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量方法:受试者两足分立与肩同宽,自 然站立,两肩放松。受试者在背面,用两 手拇指沿肩胛骨的肩胛冈自内向外摸到肩 峰外侧缘中点,用测径规测量 注意:两肩放松。注意鉴别肩峰点和肱骨 大结节
45
2、胸廓横径
探讨体型与某些疾病的关系,研究不同 体型的性格和行为特点
79
体型的分类
——美国学者谢尔顿
内胚胎型——肥胖型
外胚胎型——细长型
中胚胎型——匀称型(运动员型)
80
正常成人的体型可分为:①无力型(瘦长型) 身高肌瘦、颈 细长、肩窄下垂、胸廓扁平、腹上角小于90°。②超力型(矮 胖型) 体格粗壮、颈粗短、肩宽、胸廓宽厚、腹上角大于 90°。③正力型(均称型) 身体各部分结构均称适中,腹上
评价胸廓形态特征及发育程度 测量方法:受试者立位姿势,两臂外展 60°。测径规的两端置于腋中线与第四肋 或乳头水平交点位置,在平和呼气末读数 注意:不得低头含胸
47
3、胸廓前后径
评价胸廓形态特征及发育程度 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臂放松下 垂。测试者站在右侧面,测径规一端置于 胸骨体第四胸肋关节处,另一端水平置于 背侧后正中线的对应棘突上
85
(一)柯里顿分类法
柯里顿评分标准
体型评价表
三角形体型评价法
86
87
88
89
(二)希思-卡特分类法
1、体格测量 身高、体重(第Ⅲ成分) 皮褶厚度:上臂部、肩胛部、髂部(第Ⅰ成分) 肌肉围度:上臂围;小腿围(第Ⅱ成分) 骨径:肱骨—远端内外上踝之间的水平距离
2、一般测量右侧肢体
3 、测量前校正仪器,大样本经一定人数 的检测后,随时检验仪器 4、读数视线应垂直,避免产生测量误差
29
测量注意事项
5 、长、宽、围以 cm 为单位;皮脂厚度 mm 单位;体重Kg为单位 6 、 误 差 范 围 : 身 高 0.5cm; 其 余 长 度 测 量 0.2cm;体重0.1Kg 7 、带尺测量围度,应与人体中轴垂直,用 力不可过大 8 、直、弯角规的圆端轻轻靠在测量点,不 可用力压于测量点
前正中线沿身体前面正中所做的垂线。 胸骨线沿胸骨侧缘最宽处所做的垂线。 胸骨旁线沿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之间中点所做的垂线。 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点所做的垂线。 腋前线通过腋前襞所做的垂线。 腋后线通过腋后襞所做的垂线。 腋中线通过腋前、后线之间的中点所做的垂线。 肩胛线通过肩胛骨下角所做的垂线 后正中线沿身体后面正中所做的垂线。
人体形态评定概述
1
人体形态是指人体的概括性外部特征 主要包括 体格 身体组成成分 体型 身体姿势
2
人体形态测量概述
测量学标准姿势 三轴三面
方位术语
胸部体表划线
腹部体表划线
人体主要测量点 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 身体形态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3
正确的测量姿势
直立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 左右上肢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并使 手的掌面朝前,两下肢自然并拢 卧位 座位
√ 体重/身高×1000 评价人体的充实度和营养状况
3
5、培利迪西指数
√ 10×体重/坐高×1000 评价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
3
67
(五)人体比例
1、身高中点位耻骨联合上缘。改点至支撑 面的垂直距离为身高的1/2 小于1/2——腿短型 大于1/2——腿长型 2、指距与身高等长 指距/身高小于1——臂短型 指距/身高小于1——臂长型
36
(二)围度测量
测量仪器:软带尺 测量方法:选准测量点,将带尺水平环绕 一周进行读数 要求: 带尺松紧适度 测量躯干围度时,应在呼气末进行
39
1、胸围(胸廓外面的周长)
测量方法:受试者两足分立与肩同宽,两 下肢自然放松下垂。将带尺上缘经背部肩 胛骨下角下缘绕至胸前。男性及未发育女 性带尺下缘至于乳头上缘,已发育女性带 尺经乳头上方胸中点(第四肋骨平齐)测 量。 测量意义:反映呼吸器官、胸部肌肉和脂 肪发育情况的围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