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胆囊疾病
国家级名中医治胆囊炎,胆结石的秘验方

国家级名中医治胆囊炎,胆结石的秘验方1、金钱利胆汤(张羹梅)【组成】金钱草60g,平地木30g,板蓝根3g,枳壳売9g,柴胡3g,赤、白芍各9g,生大黄3g(后下),生甘草3g,硝矾丸4.5g(分吞)。
【功效】疏肝清热,利胆排石。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属肝胆湿热者。
症见以胁痛,寒热,厌油口苦,便千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方中金钱草功擅清热利湿,利胆、溶石、排石为君;硝矾丸(由绿矾、玄明粉各等份,面糊为丸,黄豆大)、生大黄利胆排石、溶石为臣;板蓝根、柴胡、枳壳疏肝清热解毒;赤、白芍、平地木养血、凉血、活血为佐;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胆、排石之效。
【点评】胆囊由于解剖和生理上的特性,胆囊结石不易排出,目前尚无特效中西药物。
临床上将炎症消除(暂时),即算收效。
张氏处方,不在排石,重在溶石(金钱草,硝矾丸均有很好的溶石作用),冀大石化小,小石化了(更小),最后“了”——随胆汁人肠排外,以收全功。
思路之新,用药之巧,足可师法。
2、金钱开郁散(魏长春)【组成】金钱草30g,柴胡10g,积实9g,白芍9g,多甘草8g,郁金9g,乌贼骨9g,浙川贝母9g。
【功效】疏肝利胆,解郁镇痛,清热化石。
【主治」胆石症,慢性胆囊炎,属湿热气郁者。
症见上腹部间歇作痛,右胁疼痛尤剧,或呕吐苦水,或气,泛酸,恶心,舌苔薄白,脉弦。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本方系张仲景四逆散加味而成。
方中柴胡疏肝达郁;枳实理气泄浊;白芍缓急止痛;甘草益胃缓中;加郁金解郁止痛;川贝母化痰散结;乌贼骨制酸止痛;金钱草清化湿热、解毒消肿。
综合全方,具有疏肝利胆,解郁镇痛,清热化石之功。
【加减】若兼脘痛,加蒲公英、甘松、天仙藤;若阴虚血热,烦躁,头昏头痛,舌质红蜂者,则去柴胡,加焦栀子、决明子、旱莲草;若舌边有瘀斑,或妇女有痛经,经血色紫量少,加川芎、当归、丹参或失笑散(五灵脂、蒲黄)。
治胆囊炎秘方

变通大柴胡汤【来源】刘渡舟,《名医治验良方》【组成】柴胡18克,大黄、白芍、枳实、黄芩、半夏、郁金各9克,生姜12克。
【用法】每日1~2剂,水煎服,日服2~4次。
【功用】疏肝利胆。
【方解】方中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具轻清上升、宣透疏达之性,长于疏泄肝胆之邪热,与黄芩相伍能和解表里、清热利湿;与白芍同用,能柔肝舒肝止痛;半夏、生姜化湿和中、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腑清热、利胆消炎;郁金辛开苦降、性寒泄热,入气分行气解郁,入血分凉血化瘀,为血中气药,并有利胆之功。
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清热利湿,通腑利胆之效。
本方既能治“本”(抗菌、消炎),又能治“标”(止痛、退热),诚为一首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剂。
【主治】急性胆囊炎(证属肝胆湿热者)。
临床以胁痛、发热、厌油、恶心、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特征。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颇佳。
【附记】本方多为苦寒之品,故对脾胃虚弱、正气不足之急性胆囊炎不相宜,忌用。
临证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可套用照搬,方能取得好的疗效。
变通一贯煎【来源】顾伯华,《名医治验良方》【组成】生地12克,首乌、枸杞各9克,茵陈、虎杖各12克,生大黄6~9克(后入),生山楂12克,鸡内金3克(研粉分吞),麦芽12克,玫瑰花3克,佛手6克,绿萼梅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养肝柔肝,疏肝利胆。
【方解】胆囊炎、胆石症多为肝胆湿热之标实证,又有肝阴不足之本虚证,本虚标实,治当兼顾。
故方中以生地、首乌、枸杞甘寒补肾、滋水涵木、养肝柔肝;茵陈、虎杖、大黄清热利胆、消炎化石;山楂、麦芽、内金消食化滞以健胃,内金尚有化石之能;玫瑰花舒肝和血;佛手、绿萼梅舒肝理气。
诸药合用,共奏滋水涵木,疏肝利胆之效。
本方标本兼顾,一方面滋阴扶正,使水生木旺而不恋邪,一方面清泻祛邪,使炎消石溶而不伤正,相反相成,正复邪除,故收效颇著。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证属肝阴不足者)。
临床胁痛隐隐,体倦乏力,口干咽澡,头晕目涩,舌质红,体瘦小,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为特征。
【付济华医师治胆囊炎专病专方】清热利胆汤,专治胆囊炎,疗效神奇!

【付济华医师治胆囊炎专病专方】清热利胆汤,专治胆囊炎,
疗效神奇!
清热利胆汤(专治胆囊炎)
【清热利胆汤】柴胡、白芍、川楝子、延胡索、生甘草各9克,黄芩、蒲公英各15克。
疏肝利胆、清热止痛。
禁食辛辣。
本方是专门治疗胆囊炎的专病专方,由伤寒论的小柴胡汤(柴胡、黄芩、生姜、半夏、人参、炙甘草、大枣)化裁而来,方中柴胡疏肝利胆,黄芩清解少阳胆热,是小柴胡汤的基本结构,加蒲公英增强清热消痈之力,由于胆囊炎此证未见正气不足所以去人参、大枣,一般情况很少出现呕吐,所以去生姜、半夏,胆囊炎常常伴有右胁下疼痛,所以加金铃子散(川楝子、延胡索)行气止痛,加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案例】一阿姨有胆囊炎,最近几天右胁下疼痛的厉害,服此方一剂后疼痛大减轻,又服三剂后口苦、胁痛完全消失。
这是付医师专治胆囊炎的秘方。
付医师的特别声明
为了振兴中医,弘扬国粹,决定贡献出付氏家传特效秘方和本人的临床经验方。
让大家小病,慢性病不用进医院,自己按方配药即可,疗效非常的好。
都是本人一直珍藏多年秘而不宣的珍宝,望见者珍惜,并相互转告,造福众生,功德无量……。
目前网上流传的各种偏方、秘方,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
本人很负责任的承诺:本人所公开的各种秘方,千真万确,绝不夸大疗效误导患者,可以放心使用。
『胆结石』国宝秘方:胆囊炎胆结石六剂根治四金汤

『胆结石』国宝秘方:胆囊炎胆结石六剂根治四金汤
靳文清,乃我国著名老中医,被医界誉为中医泰斗。
由李可编著的《五十年临证得失录》成为国宝中的国宝。
靳文清治疗脾胃病、肝硬化腹水、糖尿病等,疗效卓著。
荷花小女子摘自本书中的名方,以餐天下百姓,以解燃眉之急。
秘方:川大黄9g,蒲公英30g,山栀子9g,条黄芩9g,鸡内金9g,川郁金9g,金钱草15g,海金沙15g,北柴胡9g,杭白芍12g,茵陈蒿12g,广木香9g,川楝子12g,延胡索12g,龙胆草10g。
用法:水煎服,分两次服用。
方解:本方具有疏肝利胆,清化湿热之功。
柴胡、白芍、川楝子、延胡索、木香、郁金疏肝解郁止胀痛;茵陈、山栀子、条黄芩清化湿热而退黄;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利胆清热,克化结石;重用蒲公英能散滞气、泻热毒。
呕吐加竹茹、连翘、生姜、半夏;高热加马齿苋、大青叶、板蓝根;腹泻去大黄,酌减苦寒之品。
病例:王某,女,36岁。
因过食肥腻诱发胆绞痛,面色苍白,头出冷汗,四肢厥逆,恶心呕吐,手护右胁,辗转不宁,呻吟痛苦不可名状。
连服六剂,粪便用水冲洗澄底,有黄豆大小结石数枚,并可见泥沙样结石沉淀于便盆底部。
痊愈。
献方人:靳文清国家级名老中医。
【黄煌:经方治疗胆病经验方】

【黄煌:经方治疗胆病经验方】黄煌经方治疗胆病经验需要外科治疗的胆囊炎:1.化脓性胆囊炎,胆囊肿得很大,随时可能穿孔;胆囊结石症状严重,有手术指征2.慢性胆囊炎,如胆囊功能萎缩,反复感染成为病灶,不如切除因此,要跟外科医生商量,是否有手术指征没有胆管梗阻、化脓的急、慢性胆囊炎,均可用中医治疗胆病包括:1.胆结石:发生在胆囊,或胆管、肝管胆固醇结石,与代谢失调有关胆色素结石,主要发生于肝管,胆管,与胆道反复感染,或蛔虫卵有关2.胆结石、胆囊炎:常并发,互为影响,互为作用,互为因果,可看作是一个病年龄:20~45岁多见,男女比例为1:3至1:43.胆囊息肉:一般无症状,常在做B超时发现。
分为单发性、多发性、肿瘤性、非肿瘤性非肿瘤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和炎性息肉适合中药治疗,息肉会变小,甚至消失肿瘤性息肉和多发性胆囊息肉体积较大者,不宜服中药,宜手术4.胆道术后综合征腹腔镜手术问世后,切除胆囊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症状:绞痛、甚至黄疸、发热、恶心呕吐、大便紊乱。
一般术后三个月大便紊乱常见。
与手术、结石未拿干净有关,或术前情绪紧张有很大的关系。
或极度恐惧,或手术后关心护理不当。
中医大有可为经方治疗胆道疾病:1.止痛、通便、退黄、除胀。
食欲改善,精神、睡眠好转。
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希望和信心。
2.改善体质,防止疾病复发。
在排石方面也有一定效果。
一、小柴胡汤适用于胆囊炎引起的发热,以及慢性胆囊炎。
经常属于往来寒热的范围,常持续很长时间。
与感冒有些类似。
常诊断为“发热待查”收治入院。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症候群,为小柴胡汤综合征的典型症状。
也可能是感冒、咳嗽、肺结核等,见于发热性疾病处于迁延期。
重要脏器无损害,肝、肾、心功能尚健全。
急性胆囊炎: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绞痛,可放射到右肩部,可诱发心绞痛或胆心综合征。
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下降,黄疸。
柴胡用量至少20克黄芩10克以上。
还可治疗“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慢性胆囊炎:本方改善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症状。
张仲景“养胆囊”的小经方!七味药,改善胆结石、胆囊炎,请学习

张仲景“养胆囊”的小经方!七味药,改善胆结石、胆囊炎,请学习你好,我是中医内科张教授我常常说,中医是个宝。
我们中国人里头,有太多人,不识宝。
就拿中医里头的上古经方来说吧。
经方,一般指的是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里头记载的配伍。
它们看似深奥,实际上却有很强的实用性。
对此,我有深刻的感受。
我记得,有一回,我随老师出诊。
当时来了一个女患者,年45岁。
什么毛病呢?就是有胆囊炎,伴随少量的胆囊结石。
她只要一吃油腻的食物,就容易发作。
刻诊,见右上腹疼痛,疼痛可以放射到右侧肩胛部位。
而且,当时是胸闷,腹痛,胸腹有灼热感,想吐,吃不下东西,便溏。
这个时候怎么办?按照一般的情况,可能早就想到转到肝胆外科了。
但是我老师不一样。
我老师非常自信地说:“要想让胆结石、胆囊炎彻底好,我很难做到。
但是我现在有办法,让你舒服起来”。
接着,我老师就写了一个配伍。
方见——党参15克,黄连、炙甘草、桂枝、干姜各6克,姜半夏、红枣各10克,一共七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七剂以后,诸证大为减缓。
再用14剂,诸证悉平,很久没有复发过。
此后,我问我老师这里的缘由。
我老师笑着说,这就是用黄连汤啊。
以前的老中医,在应对胆囊炎胆结石的时候,常常用到黄连汤。
那时候也没有微创手术技术,老中医面对胆结石、胆囊炎,除了汤药没别的办法。
这样一来,就逼着前辈们琢磨出一些合理的、有效的配伍经验来。
黄连汤,就是其中之一。
黄连汤是什么啊?它其实是张仲景在《伤寒论》里头记载的配伍。
原文就是:“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郁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汤配伍,其实就是黄连、炙甘草、干姜、桂枝、人参、半夏、大枣。
我老师前面用的,基本就是黄连汤的原方。
那么,它为什么能治胆囊炎、胆结石呢?这就要完全从病症的角度去分析了。
用经方的人,不管你有啥病,只要你有这个症候,那就考虑用与其对应的方。
那么,黄连汤对应的是什么症状呢?简单说,就是上热下寒,或者说上热中寒。
所谓上热,指的是欲呕、痞闷、烦热之症。
大柴胡汤:治胆病的经方-有效治疗急性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

大柴胡汤:治胆病的经方-有效治疗急性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说起胆结石、胆囊炎、胆息肉这3种疾病,在中医上看来,这些都是肝气郁结的产物,肝气郁结在胆囊,就会形成胆囊结石,肝气郁结在子宫,就会变为子宫肌瘤,肝气郁结在乳腺,就会出现乳腺结节。
特别是人在生气的时候,这些痰火就会在身内的局部进行郁结,郁结久了就变成了包块。
胆囊炎、胆结石古代的治法,比较有效的方剂为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大柴胡汤,大柴胡汤治胆结石一般是以疏肝利胆、清热化湿、消石通便为原则的。
在古代治的是少阳阳明合病,到了现代,发现这个方子治胆囊病效果很好,比如:急性胆囊炎,胆结石,胆息肉等病,用大柴胡汤治疗,成功率很高。
现代医学治胆病,基本上就是切除,这样的思路不是治病的思路,切了胆囊之后,不是麻烦的结束,而是噩梦的开始。
大柴胡汤,对于大多数没有胆囊疾病的人群而言,可能会用不上,但如果胆囊有炎症,或许就可以保住一个胆囊。
大柴胡汤组方:柴胡和生姜各15g,黄芩、半夏、芍药、枳实各9g,大黄6g,大枣12枚。
中药柴胡大柴胡汤主要针对的症状是什么呢?张仲景是这么说的:太阳病,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呕不止”,就是用了小柴胡汤以后,仍然呕吐不止,从临床来看,这虽然是胃的症状,但其根本往往在肝胆,多是肝胆的疾病所引起,如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肝炎等。
“心下急”,心下是胃,急是拘急、痉挛、疼痛的意思,就是肚子鼓鼓的、胀胀的、非常疼痛。
看诊期间,有一项还不能忽略的,就是腹诊。
如果哪个人痛得不得了,一摸肚子,发现上腹部“按之满痛”,这时就用大柴胡汤,非常有效。
所以我们在用大柴胡汤的时候,一定要让病人坐直或躺下来,再按一按他的上腹部。
患者感到疼痛,甚至拒按的时候,我们就考虑用大柴胡汤;但反过来如果肚子软软的,像按在棉花枕头上一样,我们使用大柴胡汤就要注意了。
中药黄芩大柴胡汤是如何调理改善胆病的?第一梯队,用柴胡+黄芩来调肝胆系统。
名医治疗胆囊炎、胆结石名方集锦

名医治疗胆囊炎、胆结石名方集锦胆石病——柴牡五金汤(陈苏生方)【组成】柴胡9g,生牡蛎(先煎)30g,海金沙15g,广郁金9g,鸡内金4.5g,川楝子9g,金钱草15~30g,青陈皮各0.5g,枳实6g,甘草4.5g,川厚朴6g,瓜蒌12g,冬瓜子18g,冬葵子12g。
【用法】另外,每日服雪羹汤(大荸荠4个,海蜇皮漂去石灰矾性30g),水煎服,日1剂。
【功效主治】疏以解郁,清以泄热,利以去着。
用于胆石病。
【方解】陈苏生老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认为治疗本病清泄湿热必须结合升降滑利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因为胆为“中清之府”,其胆汁为“肝之余气泄胆,聚而成精”(《东医宝鉴》),所以胆的病变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若肝的疏泄正常,气机的升降也正常,则胆汁排泄畅达;反之,肝失疏泄,郁而化热,肝热灼液,导致胆汁排泄不利,会造成胆石郁结。
所以,不管临床中所见气郁型、湿热型或热毒型,均与肝脏气机升降失调有关。
结石是标,气滞是本,故治疗胆石症必须重视气机升降,疏肝理气。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理气开郁能降低胆总管口括约肌紧张度,减少胃酸分泌和游离酸钙,使胰腺分泌减少,解除胰管梗阻力,减少压力增加胆汁分泌,与中医理论相合。
此外,胆石症以湿热型最为多见,湿与热两者,目前均以清热为主。
陈老认为当配以甘凉滑利之品,俾湿去则热无所依,且滑利之药对消痈化石、利窍排毒均有好处,所以,陈老认为治疗胆石症当以疏、清、滑、利为主。
柴胡,《本草经解》认为“轻清,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肝能散精,而饮食积聚自下”,牡蛎味咸性降,《汤液本草》“以柴胡引之,能去胁下之硬”,二者合用,一升一降,既宣畅气机,又软坚散结;郁金、川楝子、青陈皮,疏肝以解郁,理气兼消积。
从现代药理分析得知,郁金含挥发油,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并使胆囊收缩,有利胆作用,挥发油还可溶解泥沙状结石,故用于胆结石尤宜,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清泄湿热,利水通淋,软坚消石;冬葵子、冬瓜子、瓜蒌,滑以去着,通窍利湿,还有消痈排毒作用;制川厚朴、甘草、枳实,不加大黄加滑利之品,既有小承气汤宣气除滞、清热通便作用,又可避免用药过峻而伤胃气。
老中医李惠义,治疗胆囊息肉经验方:清利化瘀、疏肝解郁

老中医李惠义,治疗胆囊息肉经验方:清利化瘀、疏肝解郁
老中医李惠义,治疗胆囊息肉经验方。
全方清利化瘀、疏肝解郁,治疗胆囊息肉效果好。
用药组成:金钱草、虎杖、丹参、柴胡、法半夏、夏枯草、山楂
随证加减
胁痛加白芍、炒川楝子;泛酸加吴茱萸,黄连;纳差加谷芽、麦芽、鸡内金;便溏加党参、炒白术;恶寒发热加黄芩、炒栀子;黄疸加茵陈、车前子;便秘加大黄,枳实;合并结石加海金沙(包)、郁金。
用药思路
胆囊息肉中医学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属胁痛、黄疸等病范畴。
中医学认为,胆附于肝,与肝胆相表里。
胆为中精之腑,输胆汁而不传化水谷糟粕,其性中清不浊,以通为顺。
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功能,影响脾胃的消化,出现厌食油腻、腹胀等症状;如胆火上逆则见口苦、呕吐苦水;湿热内蕴,胆汁排泄失常,不循常道而外溢,可见一身俱黄;气滞血瘀,热结不散,酿成脓毒,则出
现肝胆湿热或痈疡等证候。
全方以金钱草解毒消肿,除湿退黄;虎杖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丹参活血凉血消痈;柴胡疏肝解郁,和解清热;法半夏散结消痞,和胃降逆,夏枯草散郁结,清肝火;山楂活血散瘀,消食化积。
诸药合用,共奏清利化瘀、疏肝解郁之功。
中医治疗胆囊炎验方

中医治疗胆囊炎验方
新浪中医语: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
在腹部外科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本病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
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常在食油腻食物后发作。
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轻度发热。
如病情再发展,可转为持续性疼痛。
少数患者有轻度黄疸。
1.大麦芽、茵陈各30克,橘皮15克,水煎服。
2.青鱼胆粉,每服l克,每日3次,饭前服。
3.茵陈30克,鲜白茅根60克,加水500毫升,浓煎去渣,加冰糖少许,每日服4~5次,每次300~500毫升。
4.黄瓜藤1条,鸡蛋1个,用水2碗煮瓜藤至1碗,将鸡蛋去壳搅匀,再煮熟喝汤。
5.鲜蒲公英全草60~90克,水煎服。
每日l剂,10日为1个疗程。
6.金钱草30克,柴胡、枳实、白芍、郁金各9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7.冬瓜皮60克,蚕豆30克。
水煎服,每日l剂,分2次服。
8.泥鳅若干条,烘干研细末,每次9克,每日3次,饭后服。
用于急性胆囊炎。
治胆囊炎、胆石症秘方(方19首)

治胆囊炎、胆石症秘方(方19首)治胆囊炎、胆石症秘方53.1 变通大柴胡汤【来源】刘渡舟,《名医治验良方》【组成】柴胡18克,大黄、白芍、枳实、黄芩、半夏、郁金各9克,生姜12克。
【用法】每日1~2剂,水煎服,日服2~4次。
【功用】疏肝利胆。
【方解】方中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具轻清上升、宣透疏达之性,长于疏泄肝胆之邪热,与黄芩相伍能和解表里、清热利湿;与白芍同用,能柔肝舒肝止痛;半夏、生姜化湿和中、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腑清热、利胆消炎;郁金辛开苦降、性寒泄热,入气分行气解郁,入血分凉血化瘀,为血中气药,并有利胆之功。
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清热利湿,通腑利胆之效。
本方既能治“本”(抗菌、消炎),又能治“标”(止痛、退热),诚为一首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剂。
【主治】急性胆囊炎(证属肝胆湿热者)。
临床以胁痛、发热、厌油、恶心、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特征。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颇佳。
【附记】本方多为苦寒之品,故对脾胃虚弱、正气不足之急性胆囊炎不相宜,忌用。
临证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可套用照搬,方能取得好的疗效。
53.2 变通一贯煎【来源】顾伯华,《名医治验良方》【组成】生地12克,首乌、枸杞各9克,茵陈、虎杖各12克,生大黄6~9克(后入),生山楂12克,鸡内金3克(研粉分吞),麦芽12克,玫瑰花3克,佛手6克,绿萼梅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养肝柔肝,疏肝利胆。
【方解】胆囊炎、胆石症多为肝胆湿热之标实证,又有肝阴不足之本虚证,本虚标实,治当兼顾。
故方中以生地、首乌、枸杞甘寒补肾、滋水涵木、养肝柔肝;茵陈、虎杖、大黄清热利胆、消炎化石;山楂、麦芽、内金消食化滞以健胃,内金尚有化石之能;玫瑰花舒肝和血;佛手、绿萼梅舒肝理气。
诸药合用,共奏滋水涵木,疏肝利胆之效。
本方标本兼顾,一方面滋阴扶正,使水生木旺而不恋邪,一方面清泻祛邪,使炎消石溶而不伤正,相反相成,正复邪除,故收效颇著。
张仲景、朱良春经方治疗慢性胆囊炎名方医案

张仲景、朱良春经方治疗慢性胆囊炎名方医案柴胡桂姜胆草汤(国医大师朱良春)【组成】柴胡、桂枝、干姜各10克,瓜蒌仁18克,生牡蛎30克,龙胆草、生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嘱痛时嚼服生吴茱萸20粒,日3~5次。
黄疸加茵陈,夹胆石者加郁金、金钱草。
【功用】平调寒热,通降气机,消炎利胆。
【主治】慢性胆囊炎之寒热错杂、胆热胃寒证。
症见右胁闷胀不适,隐隐作痛,或阵发性加剧,背部恶寒,纳呆食少,大便不实,小便清长;或四肢厥冷,往来寒热,呕恶时作,甚或周身皮肤黄染。
【方义】方中柴胡、牡蛎,一升一降、一散一收,柴胡善治往来寒热,牡蛎能除骨节营卫之留热,故两药相伍,外感内伤之热皆可用之。
两药合用,更有疏肝利胆,化痰去癖,理脾消积,退肿止痛之功。
既宣阳气之不达,又展阴气之不舒,潜浮阳,镇真阴,疏肝郁,软坚癖,且有双向调节之妙,此乃仲景“柴胡桂姜汤”之制方妙意也。
干姜、桂枝同用,可振奋胃阳,宣化停饮,又可解散少阳往来之寒。
妙用蒌仁易蒌根之意,乃因瓜蒌疏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之功能擅也,《太平圣惠方》《普济方》均有单用瓜蒌治内黄、面目皆黄和小儿黄疸的记载。
更妙在反佐龙胆草,盖柴胡疏肝,龙胆草泻肝,且除下焦湿热,龙胆草得柴胡清扬之力,合牡蛎潜行之性,可令湿热浊邪外透内泄,上下分消也。
植物之胆草,虽不及动物之胆汁,而中含苦味汁浓厚,可涤荡燥火,涵濡阴液,培育生气,但必须适量少用,因多用败胃,少用强胃。
不可不知。
按:用生吴茱萸嚼服,意取温中止痛,温肝降逆止呕,开郁化滞之功,有直达病所,药到痛除,复用又效之妙。
朱老取仲圣“柴胡桂枝干姜汤”之意,自拟“柴胡桂姜胆草汤”,乃融清胆热、温胃寒于一炉,妙拟平调寒热之法以应胆腑喜通降和顺的生理特点,俾寒热平调,升降复位,脾复运化,胃得温煦,此乃仲圣组方用药的阴阳配伍法则也。
病案张某,女,56岁。
右胁下胀痛不适,时发时止已5年,伴疼痛向右后肩背放射,恶心纳呆,厌食油腻,常因情志抑郁或食油腻之品而使病情加重或复发。
胆囊炎治疗经方

胆囊炎治疗经方胆结石:鸡内金粉15克,冲泡3百毫升开水浸泡15分钟后,即可服用,然后慢跑步,以助结石排出,连服1月痊愈。
龙胆草二钱黄芩四钱栀子五钱柴胡四钱姜半夏三钱泽泻三钱生地三钱竹茹三钱炒大黄一钱半生甘草二钱木通一钱半茵陈五钱水煎温服,每日一付。
适用于急、慢性胆囊炎。
治疗胆囊炎特效验方:玉米须2两,茵陈1两,山枳子5钱,广郁金5钱。
水煎服,每日一剂。
连服15剂痊愈。
主治: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处方:茵陈一两、黄芩五钱、广木香二钱、金钱草一两。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四次服。
秘方:玉米须二两,茵陈一两,山栀子五钱,广郁金五钱。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二煎混匀,分两次三次服用。
方解:本方具有降低血脂、胆固醇和血糖含量之功。
除能治愈胆囊炎外,胆结石、糖尿病或黄疸型肝炎都有显著疗效。
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急性胆囊炎主治:急性胆囊炎。
处方。
郁金四钱,姜黄四钱,茵陈八钱。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主治:急性胆囊炎、胆石症。
处方:金钱草一两、茵陈一两、大黄三钱、郁金四线、芒硝三钱、鸡内金四钱。
用法:水煎服、每曰一剂、分二次服。
主治: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处方:茵陈一两、黄芩五钱、广木香二钱、金钱草一两。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四次服。
胆囊炎百治百效柴木芍药汤秘方:木香8g,白芍12g,柴胡、枳实、郁金、川芎各15g。
湿甚加大黄10g,泽泻15g;热甚加双花30g,山栀10g;痛甚加延胡索、金铃子各15g,阴虚加沙参、石斛各15g。
水煎服,每日一剂,加水适量,头煎三十分钟,二煎四十分钟,两次煎液混匀,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
方解:本方具有消炎止痛,祛湿止痒之功。
主治患各种胆囊炎者。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102例,。
总有效率达100%,疗效显著。
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献荐方人:金远林肝胆并秘方全书主编备注: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等于三十克;一两等于十钱;一两等于三十七点三克;一钱等于三克;一钱等于十分;一分等于零点三克;一分等于十厘;一厘等于零点零三克。
中医医案——胆囊结石(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清热利湿法治愈胆石症病案:覃某,男,32岁。
初诊:1991年6月24日。
主诉及病史:行B超查体时发现胆内有结石,遂以碎石术治疗,结石未能排出。
诊查:神倦乏力,溲黄便干。
舌质红,苔黄微腻,脉小数。
辨证:湿热蕴于中焦。
治法:清利肝胆湿热。
方以茵陈蒿汤合四逆散加味。
处方:茵陈10g 山栀10g 大黄3g(后下)当归10g 柴胡8g 赤芍10g 枳壳10g 炙甘草5g 南沙参15g 蒲公英15g 赤苓15g炙鸡内金15g 5剂患者服上方药尽剂后,于7月13日行B超复查,发现结石由原直径1.5cm变为0.4cm。
嘱再进数剂而愈。
按语此患者于查体时发现胆内有结石,经碎石后未能排出。
就诊时患者无明显症状。
杨老言:胆石症系中焦湿热为病,湿热蕴结,渐炼为石。
治疗以清利肝胆湿热为法,方进茵陈蒿汤合四逆散,加蒲公英清热解毒,炙鸡内金消积除石,辨证正确,用药精当,而效如桴鼓。
1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446,杨甲三医案。
杨甲三,又名汉鑫,1919年1月生。
江苏省武进县人。
教授。
13岁时受业于常州名医吴秉森先生门下,后又从师针灸大家承澹安先生,于1936年毕业于中国无锡针灸传习班,其后在武进悬壶济世,并受岳翁华庆云先生(常州名中医,尤擅内、妇科)亲传。
1956年由南京调入北京中医学院。
原任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主任,附属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主任。
曾任北京中医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被聘为国家科委医药专业组成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腧穴组组长,北京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针灸学会常务委员,全国中医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针灸考试中心委员会副主任,香港中国针灸协会顾问委员会顾问等职。
当选为第三届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会议主席团成员。
八个治疗胆囊炎的管用方

八个治疗胆囊炎的管用方胆囊炎是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
根据其临床表现和临床经过,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
右上腹剧痛或绞痛,多见于结石或寄生虫嵌顿梗阻胆囊颈部所致的急性胆囊炎,疼痛常突然发作,十分剧烈,或呈绞痛样。
胆囊管非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时,右上腹疼痛一般不剧烈,多为持续性胀痛,随着胆囊炎症的进展,疼痛亦可加重,疼痛呈放射性,最常见的放射部位是右肩部和右肩胛骨下角.方1:当归、白术、柴胡、黄芩、香附、龙胆草丹皮、莪术各9克,白芍、郁金、川棟子各12克,云苓、茵陈各1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备注]:急性胆囊炎肝胆气滞证。
[来源]:《德宏民族药志》方2:柴胡、黄芩、青皮、枳实、大黄、栀子各9克,郁金、川楝子各12克,茵陈21克。
[用法]:水煎服。
[备注]:急性胆囊炎湿热壅阻证。
[来源]:《藏医药选编》方3 :半夏、栀子、龙胆草、木香、郁金、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各9克,菌陈30克,柴胡、黄芩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备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来源]:《藏医药选编》方4:柴胡18克,大黄、白芍、枳实、黄芩、半夏、郁金、陈皮各9克,生姜12克。
[用法]:水煎服。
[备注]:急性胆囊炎肝胆气郁火结证。
[来源]:《德宏民族药志》方5:金钱草,丝瓜络、金银花各30克,菌陈、虎杖根、丹参、白芍各15克,郁金、鸡内金各12克,川棟子、元胡(醋炒)各10克,芒硝、广木香、黄连各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备注]:急、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
[来源]:《藏医药选编》方6:生地、石斛、当归、黄芩各15克,白芍10克,甘草、竹茹、通草各5克,茅根、芦根各20克。
[用法]:水煎服。
[备注]:慢性胆囊炎。
[来源]:《藏医药选编》方7:乌梅180克,细辛、干姜各19克,白芥子、川棟子各30克,炙杷叶、竹茹各45克,黄芩、大枣各60枚。
[用法]:共研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
每日早、晚各服1丸。
治疗胆囊炎偏方

治疗胆囊炎偏方作为一种常见病,胆囊炎是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的腹部疾病,多见于肥胖的中年妇女。
下面介绍几个治疗胆囊炎有奇效的偏方。
★1.猕猴桃治胆囊炎先准备称猴桃2个,红茶5克,红枣20克。
猕猴桃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将枣去核备用。
将称猴桃与大枣加水煮沸,等汤汁变浓时加入红茶,煮一分钟即可。
功效:健脾益胆,解毒抗癌。
★2.偏方治胆囊炎这个偏方的具体使用步骤如下:准备乌梅15克,黄连12克,细辛3克,干姜6克,当归10克,黄柏12克,桂枝3克,红参6克,附子3克,花椒3克,枳实10克,白芍12克,山楂24克,醋20毫升。
分为6 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3服。
★3.金钱草治胆囊炎金钱草30克,茵陈、郁金各15克,枳壳、木香各9克,生大黄9克。
按照传统中草药的煎煮方法,将上述药材洗净处理好,大火30分钟后再小火煎煮20分钟,全部做好之后再如法煎煮第二次,将两次煎煮的药汤合并在一起。
为了药效更好地发挥出来,最好在每日饭后服用,每日1剂。
★4.茵陈胆道汤排除胆结石准备茵陈78克,栀子39克,黄岑9克,积壳39克,木香39克,大黄39克,金钱草78克,柴胡39克。
然后以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100毫升。
★5.中药方清肝利胆准备虎杖15克,广郁金15克,鸡内金15克,金钱草30克,海金沙30克。
将上药用水浸泡半小时后大火煮开,再小火煎煮20分钟即为头煎药,再如法煎煮为二煎药,将头煎、二煎混合,将上药分2~3次,饭后半小时温热服用。
每日1剂。
胆囊炎分为慢性与急性,无论哪一种,发现后应当及时到医院检查,谨遵医嘱。
防止胆囊功能减退,甚至完全丧失功能。
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相关说明

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相关说明致病原因:胆汁郁结,排泄不畅,胆道寄生虫和细菌感染是胆囊炎、胆石症的主要致病因素。
常用方剂:在治疗胆囊炎、胆结石方面比较有效的方剂为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大柴胡汤,具有疏导胆汁郁滞,消除胆道感染,软坚涤除胆石作用,按照中医的辩证灵活加减,疗效更为可靠。
基本组成:柴胡9黄芩9清半夏9炒枳实9炒白芍9生大黄6(后下)广郁金12紫丹参15金钱草30三七粉3(冲)加减: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有寒热者,加银花15连翘15板蓝根15胆区痛向肩胛部放射剧烈者,去广郁金,加片姜黄10胆囊炎合并胆石症,加鸡内金末9(分吞)、海金沙15威灵仙10 久痛入络,缠绵难愈者,加当归尾12,桃仁、红花各9兼见黄疸症状,或湿热较重者,加棉茵陈15(后下)、山栀9胆区胀痛较剧,舌苔黄厚脉弦滑有力,便秘或粘滞不畅者,生大黄可加至9克,以通腑导滞,使病有去路。
再加广藿香、佩兰梗各9,以芳香化浊,廓清中焦。
胆囊炎多见右肩胛下区的放射痛,胆绞痛则多发生于胆石症。
加减之法,贵在临证变通,灵活运用,不必拘泥。
配合:少量的元明粉有松弛胆道口括约肌的作用,并收缩胆囊,使滞留胆汁易于排出,胆石易于溶解磨化。
常用元明粉30克,每晨空腹服1克,一个月为一疗程,重药轻投,坚持服用,颇有效验。
三七末活血化瘀止痛有卓效,绞痛剧作时,用之效好。
用药之度:胆囊炎、胆结石患者多有腑气不畅,服大柴胡汤时,最好保持每天大便2-3次,大便排出粘液之类属对证缓解之象。
如胆区痛缓解,可以两日一剂,调整大便最少一日一次,保持腑气畅通,症状完全缓解后,可再少量服1-2周以善后。
效果总结:胆囊炎较易治,胆结石则难化,胆石有大小之分,胆囊炎有急慢性不同。
一般胆石小而系泥沙样质地,易于排出,胆石大而质地坚硬,大柴胡汤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不易根治。
胆道残留结石,胆总管结石,非手术所宜,加减大柴胡汤效好,但须坚持服药。
若胆石体积较大,或有严重梗阻和并发症的,疗效较差,往往仍需手术。
名老中医刑子亨【利胆化石汤】治疗胆囊炎、胆结石

名老中医刑子亨【利胆化石汤】治疗胆囊炎、胆结石
刑子亨老先生是我国著名中医专家,主要悬壶于山西地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今择其胆囊炎、胆结石治疗验方一首,与同道切磋,点燃激情,传递梦想,振兴中医。
中医治疗胆囊炎、胆结石以疏肝利胆化石为主。
【利胆化石汤】: 柴胡15g、青皮10g、陈皮10g、丹参10g、赤芍10g、元胡10g、川楝子10g、郁金15g、金钱草30g、焦山楂10g、鸡内金10g
【用法】:日一剂,水煎服。
【辨证加减】:
1.体壮便秘加大黄6g、芒硝6g;
2.一般便干者加枳实9g、槟榔10g、冬瓜子15g;
3.胆道蛔虫加川椒10g、乌梅10g、使君子9g、苦楝皮9g;
4.胆结石多者加鱼脑石15g研粉,分3次冲服;
5.炎症感染者加银花15g、连翘15g、黄芩15g、蒲公英20g。
【文章来源】发表于:2008-09-23 评论【利胆化石汤】。
【经典药方】胆囊炎胆结石治疗验方

【经典药方】胆囊炎胆结石治疗验方胆汁由胆固醇、胆色素、黏液物质及钙离子等物质组成。
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胆固醇或胆色素析出,凝集结块,形成“石头”,这就是“胆结石”。
胆囊炎和胆结石易引起胆囊绞痛,常常使人疼痛难忍。
以下药方,对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有很好的疗效。
1.【治胆囊炎并发胆结石】【处方】:茵陈15克,玄明粉、黄芩、木香、枳实、白芍、紫花地丁各10克,龙胆草6克,柴胡3克。
【用法】:水煎、轻症日1剂,服2次;重症日2剂,服4次。
【疗效】:用药5~10剂,治愈率达100%。
2.【治各型胆结石】【处方】:金钱草、茵陈各50克,广木香20克,枳壳、栀子、厚朴、芒硝(后下)各15克,大黄10克。
【随症加减】:感染发热加连翘、蒲公英、败酱草各10克,减木香、枳壳、厚朴。
疼痛剧烈加川楝子、延胡索各10克。
久病体弱加党参、黄芪各15克。
【疗效】:连服6剂即可治愈。
3.【治胆囊炎合并胆石症】:【处方】:金钱草60克,茵陈30克,栀子、延胡各18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2~3克,日4次。
【疗效】:连续用药1个月,治胆管炎并结石有效率达100%,胆囊炎并结石有效率达92.3%,排石率达95%。
4.【治胆总管结石伴梗阻】【处方】:金钱草、茵陈各30克、白芍、槟榔各15克,柴胡、枳实、川军、芒硝、、姜半复各10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日1剂.晚饭后—次顿服。
【疗效】:用药2剂即可排出结石而愈。
5.【治胆结石】【处方】:金钱草、海金砂各60克,鸡内金、王不留行、牛膝、金铃子各12克;大黄、芒硝各9克。
【用法】:水煎,(微信群里免费开药方)日1剂,服2次。
【疗效】:快者用药1剂,慢者3—5剂可排出结石,有效率达9 9%。
三南超市书馆。
胆囊结石经方

胆囊结石经方摘自:谭杰中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第七段课少阳篇笔记(四逆散&柴芍枳甘汤&胆结石&温胆汤)——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与胆结石治法胆结石:四逆散或柴芍枳甘汤加四金:鸡内金、海金沙、郁金、金钱草。
胆结石(慢慢排)芍药+甘草结构暂时不疼;柴胡芍药(松胆管)枳实(紧胆管)甘草汤挤出胆结石 +帮忙润滑加"四金":郁金()海金沙(蕨类植物孢子)(碎掉石头)鸡内金(很会摩石头)金钱草(酸溶解石头);芒硝(溶解脂肪)胆结石(暴力排,疼!)大柴胡汤:(有大黄,直接挤出胆结石)栀子大黄汤:(不急)(治疗黄疸病)仲景少阳区块的方子对胆结石几乎都是很好的,但要考虑怎样把胆结石取出而受的折磨较少。
那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在临床上面呢,目前为止我们觉得它最适合处理的是什么呢?就像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是今天我们临床里觉得胆结石最好用的方子。
其实胆结石哦张仲景的方子凡是少阳区块的药方呢,几乎都是对胆结石很好的。
但是呢,我们就要考虑的是,怎么样把胆结石弄出来这个人是受的这个折磨是最少的。
就算是胆结石如果你要把它拔出来,大柴胡汤可不可以啊?当然可以。
它里面有芍药有柴胡有枳实还有大黄了,所以就是好像大柴胡汤拔胆结石就好像拿那个什么东西通马桶,有一个吸盘那样的东西通马桶那样子。
就通通通啊,然后胆结石就拔出来了。
所以基本上张仲景的大柴胡汤打胆结石的效果可能是最强的。
但是正因为它最强,所以我们现在把它封印哦。
因为很痛,它那样子拔胆结石会把人的胆管拉伤,就是会受伤的,所以这样子的做法我们不敢用了。
所以我们就退回来,那退回来的话就是如果不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还有一派医生是怎么样用呢?就是把这个小柴胡汤里面加味,因为小柴胡汤它到底能够让胆的这个地方好一点。
那我们大概是这样子分哦。
就是结石,胆的结石呢,西医的世界会觉得说,有一些结石是比较偏于脂肪结块的,有一些结石是比较偏于矿物结块的。
那能够让矿物结块的结石比较融掉,变小一点的药是芒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胆病治疗经验
需要外科治疗的胆囊炎:1.化脓性胆囊炎,胆囊肿得很大,随时可能穿孔;胆囊结石症状严重,有手术指征2.慢性胆囊炎,如胆囊功能萎缩,反复感染成为病灶,不如切除因此,要跟外科医生商量,是否有手术指征没有胆管梗阻、化脓的急、慢性胆囊炎,均可用中医治疗胆病包括:
1.胆结石:发生在胆囊,或胆管、肝管胆固醇结石,与代谢失调有关胆色素结石,主要发生于肝管,胆管,与胆道反复感染,或蛔虫卵有关
2.胆结石、胆囊炎:常并发,互为影响,互为作用,互为因果,可看作是一个病年龄:20~45岁多见,男女比例为1:3至1:4
3.胆囊息肉:一般无症状,常在做B超时发现。
分为单发性、多发性、肿瘤性、非肿瘤性非肿瘤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和炎性息肉适合中药治疗,息肉会变小,甚至消失。
肿瘤性息肉和多发性胆囊息肉体积较大者,不宜服中药,宜手术。
4.胆道术后综合征
腹腔镜手术问世后,切除胆囊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症状:绞痛、甚至黄疸、发热、恶心呕吐、大便紊乱。
一般术后三个月大便紊乱常见。
与手术、结石未拿干净有关,或术前情绪紧张有很大的关系。
或极度恐惧,或手术后关心护理不当。
中医大有可为经方治疗胆道疾病:
1.止痛、通便、退黄、除胀。
食欲改善,精神、睡眠好转。
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希望和信心。
2.改善体质,防止疾病复发。
在排石方面也有一定效果。
一、小柴胡汤
适用于胆囊炎引起的发热,以及慢性胆囊炎。
经常属于往来寒热的范围,常持续很长时间。
与感冒有些类似。
常诊断为“发热待查”收治入院。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症候群,为小柴胡汤综合征的典型症状。
也可能是感冒、咳嗽、肺结核等,见于发热性疾病处于迁延期。
重要脏器无损害,肝、肾、心功能尚健全。
急性胆囊炎: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绞痛,可放射到右肩部,可诱发心绞痛或胆心综合征。
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下降,黄疸。
柴胡用量至少20克黄芩10克以上。
还可治疗“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慢性胆囊炎:本方改善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症状。
为传统消炎药,利胆药,免疫功能调整用药。
柴胡体质:易生胆道疾病。
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发作与情绪有关。
体形中等偏瘦,面色发青白,缺少光泽,对气温变化敏感,四肢冰冷,主诉自觉症状为多(发冷、恶心、痛),肌肉较坚紧,情绪波动较大。
女性经前乳房胀痛。
中青年比较多。
胆囊炎患者的重要症状:呕吐,汤液应浓缩,去滓再煎。
不能大量服用汤药。
煎大半碗,100-150毫升。
加减要注意:黄疸的,加茵陈、山栀、黄柏。
合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
是很好的消炎利胆药。
腹胀,大便不通者:加大黄、枳实、厚朴(小承气汤),可通便,除胀
二、大柴胡汤
治高血压、高脂血症、哮喘、胆道疾病原文很多与呕吐有关。
“呕不止,心下急……”“呕吐而下利者”胆石症胆囊炎引起胆绞痛,必须要使用大柴胡汤。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胆结石导致胰腺炎:也可用大柴胡汤,专治这种疾病(专方)。
辨证论治的误区:只对症状用药;没有专病专方。
要研究很多疾病的专方大柴胡汤专方治疗专病:胆囊炎引起的胆绞痛,胰腺炎,胆石症。
经典指征:心下(两肋弓夹角下的区域)按之满痛胆绞痛常在饱餐或高脂肪饮食后出现,逐渐加剧,难以忍受,剧烈疼痛,大汗淋漓,脸色苍白,恶心呕吐,可出现轻度的黄疸和发热。
有明显利胆作用,有降低括约肌肌张力的作用。
枳实芍药解痉止痛作用非常明显。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大黄柴胡黄芩退黄,利胆,消炎。
半夏止呕天然的消炎利胆药,天然的解痉排石药。
胆道疾病伴有胰腺炎:这张方最适合。
此方之灵验神效。
非
急性发作,上腹部按压疼痛或有抵抗感者也可用,比较壮实、便秘、进食后常腹胀痛者,可用。
病案:服用大柴胡加黄连三个月后,胆囊息肉消失。
可保持大便畅通。
大便不畅者易发作。
胆石症患者多肥胖,血脂、胆固醇高,是减肥药,控制体重药,可把将军肚缩下去。
X综合征: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大柴胡汤治疗的不是一个病,不是一个症状,而是一种体质状态。
并可防止复发。
排石:胆囊的收缩功能要好。
结石要小于1cm,泥沙样结石。
胆囊管直径要宽大。
要通过B超明确指征(非常关键)。
Oddi 氏括约肌无狭窄。
宁夏医生:大柴胡汤一日服二日量,隔日一次。
其它医生经验:配合脂肪餐:吃荷包蛋,或猪蹄,吃后痛,出现人工证(大柴胡汤证)。
痛:机体想要排,胆汁分泌增加,用大柴胡汤助机体一臂之力。
经方很多都是因势利导,帮助机体,坐顺风船。
大便干结用生大黄,胆绞痛时枳实芍药量要大,20克以上嘴唇舌头红:加黄连黄疸或胆红素较高的:加栀子、黄柏、茵陈
三、四逆散
解痉止痛方
柴胡10-20g 枳实10-20g 芍药10-20g 生甘草3-6g 等分适用于胆道疾病,炎症不明显,但症状明显(腹胀,腹痛),血象不高或大柴胡汤使用后,病情稳定,用以调理善后比大柴胡汤作用缓和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尤其是胆道术后综合症:经常腹泻,一痛就泻,用此方加味,防止发作,改善体质。
体质:精神紧张,经常发冷。
胆道疾病与精神因素关系非常密切。
生气、疼痛、恐惧均可使胆囊功能发生障碍。
手冷:冷症,女性较多。
能解除精神压力,疏肝理气。
临床上:与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合用。
慢性胆囊炎疼痛:小柴胡汤加枳实芍药,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柴朴汤):除胀,肚子有气,咽喉有异物感,消除腹胀,增加食欲,防止复发
四、乌梅丸
可治溃疡性结肠炎古时是治胆道蛔虫(蚘厥)专方:胆绞痛,蛔厥,休克本方是一个大方突然发作的剑突下钻顶样剧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伴恶心呕吐,可有胆汁,甚至伴有染有胆汁的蛔虫。
可突然缓解蛔虫:得酸则下。
可治疗妊娠并发胆道蛔虫症对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见腹痛呕吐者也有效果,止痛效果很好(附子,川椒,细辛,当归),同时有很好的消炎作用(黄连,黄柏)。
对溃结,肠易激综合征,菌痢,见腹痛、腹泻、出血者,可用。
这种人体质非常虚弱,一病例,老太,人瘦,舌苔发黑,呕吐,为慢性胆囊炎,用乌梅丸解决问题。
寒热夹杂,虚实互见。
小孩腹泻,中毒性休克也可用体质要求:与大柴胡汤证完全相反,属虚证。
高龄或年幼,对疼痛的耐受性差,人瘦,痛则血压下降,虚脱附:大黄附子细辛汤治胁下偏痛。
也治胆囊炎、胆结石、胆道疾病的疼痛。
病案:胰腺炎:大柴胡汤加茵陈。
高中女孩,反复发作胰腺炎,曾手术,用大柴胡汤,服后食欲增加,肚子不痛,脸色红润。
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怕冷,血压低,神经质。
胆囊炎胆石症较平稳时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