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中有玉露、枫林的华美,有天地、江山的壮美,有诗家评论:
“《xx八首》,雄浑xx”是有道理的。
四、二读诗歌,体悟诗情
1.请2位同学朗诵诗歌,注意停顿、重读,读出悲沉的语气。
2.写诗是为了抒情,诗歌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思恋故土。(诗中有“故园心”三字)
3.结合材料,知人论世,找出诗歌中的多层情感。
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鉴赏本诗写景的艺术手法。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悲秋”情感的多层意蕴。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玩味用字、分析手法,让学生欣赏“富丽雄浑”的巫山秋景。
难点:
文本联读,使学生理解杜甫对“悲秋”意蕴的丰富和发展。
ຫໍສະໝຸດ Baidu教学方法:
教法:
指导诵读、鉴赏点拨、引导体悟
学法:
练习诵读、咀嚼用字、体悟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汇涵百家、革新众体,集古今诗人之大成的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作品代表了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最高峰。杜甫生活在由盛唐向中唐过度的年代,因此,杜甫既是盛唐的最后一位诗人,又开启了中唐诗风。他的诗被尊为“诗史”,记录了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社会面貌,反映了因政治腐败、藩镇割据带来的战乱频仍、民生凋敝和百姓的苦难生活;同时,更抒发了自己心忧天下、功业难成、贫病交加、孤苦无依的伤感和无奈。
知识链接:
《xx八首》是大历元年
(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
(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因写下这组诗。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
(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创作《秋兴》的前一年
(2)xxxx气xx:
如果上一句是近观,这句应该是远眺,巫山是长江两岸的高山,巫峡是深谷中长江之水,山水之间无不充斥着萧瑟、阴森的气息。此句引出了下一联对巫山、巫峡萧森的具体刻画,起到了“张本”的作用。
(3)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这一联杜甫的视角是由下到上、由高到低,把江山、风云、天地宇宙尽收其中,一个“阴”字是一脉巫山秋景的整体气象。
秋露清寒、枫林摇落、江波汹涌怒号、天地阴沉萧索,这是一副巫山巫峡深秋图,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压抑的诗境。
4.分析诗歌前两联,感受其悲凉、萧瑟的气氛,咀嚼诗人写景的精妙手法。
明确:
(1)xx凋伤枫树林:
“凋伤”有凄凉萧瑟之味。“玉露”晶莹清冷,有白色的暗示,是一种冷色调,“枫树”火红浓烈,有红色的暗示,是一种暖色,两种色彩的强烈对比,增强了“凋伤”一词给人的感觉。此句凄凉中含有艳丽,悲情中藏有热烈。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杜甫,来品味他的《秋兴八首》。
二、理解诗题
问题:
诗题为《xx》,怎样来理解?
明确:
“秋”,即秋景。“兴”,我们在读《诗经》的时候学习过,它是一种表现手法。朱熹曾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诗的最终目的都是用来抒情的,所以“兴”便是兴怀、抒情。“秋兴”,即借秋景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可见,这是一首即景寄怀之作。
三、初读诗歌,观赏诗景
1.学生齐读诗歌,注意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2.问题:
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特点?明确:
玉露、枫林、巫山、巫峡、江波、风云、天地、丛菊、孤舟,诗歌中将其称之为“意象”。这些意象都是长江三峡秋天的典型景观。
3.问题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意境)?明确:
(2)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3)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南北朝《子夜秋歌》)
(4)人生岁月去如水,燕去莺归一弹指。(宋·白玉蟾《悲秋辞》)明确:
(1)
(2)句悲自然之气,
(3)句悲离别思乡之秋,
(4)句悲人生迟暮之秋,杜甫不但其融为己诗,还结合身世写出了国运衰颓之秋,使“悲秋”意蕴更加丰富而浓厚。
(765),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
明确:
身世飘零(xx两开)、国运衰颓。
4.分析下列有关“悲秋”的诗句,感受杜甫对悲秋主题的发展。
(1)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战国楚·宋玉《九辩》)
附:
板书设计
景:
意象意境(色彩、xx、视角)
秋情:
自然思乡飘零国运悲
艺:
用语精工因xx
五、三读诗歌,品味诗艺
1.对仗工整,用字精妙。如:
xx两开他日泪,xx一系故园心。
2.因xx,一语双关。如: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天”是皇帝、权力的象征,波浪连天,象征着战争蜂起;“地”是民间,象征着百业萧条。
六、学习小结
杜诗说自己“转益多师”、“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他是一位善于学习、刻苦用功的诗人,追求进取、精雕细刻才造就了“诗圣”的美名,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