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虚拟大学园
深圳虚拟大学园
![深圳虚拟大学园](https://img.taocdn.com/s3/m/90eac403581b6bd97f19ea0e.png)
T h eN a t i o n a l U n i v e r s i t yS c i e n c eP a r k 深圳虚拟大学园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科技产业S I N &T NOLOGY I N DUS TRY OF IN 6深圳虚拟大学园设立于1999年,是深圳市为吸引和促进国内外名校、科研院所来深圳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把大学的综合智力优势与深圳市场环境优势相结合,是仅有的突破地域概念,按照“一园多校、市校共建”模式建设的大学科技园区。
2003年8月,被国家科技、教育主管部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深圳虚拟大学园共有成员单位(国内外名校)51家,其中主要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重点院校37所,香港院校6所,国外院校5所以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活动基地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10年来,在国家科技、教育主管部门和广东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51所成员院校与深圳市携手共建,勇于创新,在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深港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已累计培训各类人员94505人次,孵化企业532家,转化成果820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184项,成立研发机构83家;促成深港科技合作29项,培养人才4748人次。
深圳虚拟大学园将在国内外众多著名院校的支持下,以其强有力的政府支持、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创业环境、健全的综合配套体系与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全力打造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大学科技园区。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深港产学研基地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深圳虚拟大学园实验室平台大厦深圳虚拟大学园产业化大楼C E C E ECH CH A 14。
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
![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https://img.taocdn.com/s3/m/20e84aecd5bbfd0a7956735b.png)
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武汉大学深圳产学研大楼●项目背景●位置图●项目基本信息2009年11月,据了解,武汉大学深圳产学研基地大楼于2007年5月28日主体工程正式开始施工,占地面积约为7260.57平米,大楼总建筑面积31000平米,其中地上11层,建筑面积约为25000平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约为6000平米。
租金84,物管:8。
●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基本信息(以下简称“SZVUP大学科技园”)规划总面积22.6公顷。
一期开发面积17.33公顷,11栋大楼共计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
二期规划建设用地5.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将达16万平方米。
目前,深圳市高新办已经和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签订了入驻“SZVUP大学科技园”协议,入入驻院校将申请建设用地,独立建设产学研基地。
中国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院校也在筹备项目计划进驻大学科技园。
深圳市政府于1999年9月成立了深圳虚拟大学园(SZVUP),根本目的是致力于吸引入园院校的有效资源和有效人才,在深圳的有效环境下,为市、校双方做出有效贡献,实现双赢。
SZVUP是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体系,现有入园单位48家,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名校36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活动基地,香港院校6所以及国外院校4所。
2001年10月,深圳市政府批准在高新区南区填海六区规划22.6公顷土地兴建虚拟大学园大学科技园,为虚拟大学园各成员院校在深圳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和研发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2年1月申报至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认定,2002年6月,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正式同意深圳启动建设虚拟大学园大学科技园;2003年8月,经过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专家组的验收,虚拟大学园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深圳虚拟大学园简介
![深圳虚拟大学园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361f1e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7c.png)
深圳虚拟大学园简介深圳虚拟大学园成立于1999年,是深圳市委市政府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实施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创新举措,是我国第一个集成国内外院校资源、按照一园多校、市校共建模式建设的创新型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是国家有关部委、省市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广东科技人才基地”。
深圳虚拟大学园在政府和院校共同支持下,根植于深圳特区、毗邻港澳、服务周边、辐射全国,不断成长壮大:聚集了57所国内外知名院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41所中国内陆院校,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6所香港院校,佐治亚理工学院等7所国外院校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活动基地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建立事业单位建制、独立法人资格的成员院校深圳研究院45家;搭建“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平台”,在深设立研发机构207家,其中获批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创新载体61家;形成了从学士到硕士、博士的在职学历学位培养和从短期专项到为企业量身订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41所成员院校累计培训各类人员21万人,其中:培养博士1672名,硕士39278名,本科生46325名,订单培训66977名;组织成员院校的资深专家来深开展学术活动、提供技术交流和决策咨询,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专家讲座1879场;与成员院校博士后流动站共建“深圳虚拟大学园博士后工作站平台”,进站博士后140名;国家大学科技园用地面积26.5万m2,已建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12家产业化基地,园区建成面积35万m2;累计孵化科技企业861家;各成员院校深圳研究院产学研工作持续深化、科研实力不断增强,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638项,省部项目94项,市级项目672项,获得专利693项,软件著作权133项,发表论文562篇,转化成果1858项。
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难点及其应对措施初探
![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难点及其应对措施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d4589f83be1e650e53ea991b.png)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难点及其应对措施初探目录一、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概况二、与国内外“大学科技园”的比较(一)国内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现状(二)国外“大学科技园”发展的一般运行模式(三)SWOT分析三、发展的几个难点(一)“一园多校”模式的复杂性1、建设主体多元化导致政府对园区管理能力的弱化2、投资主体和融资建设过程的复杂性可能导致院校对产学研基地控制力的丧失3、后期监管政策的滞后可能导致政府的土地优惠政策无法达到预期目的4、建设管理的封闭性将不利于建设一个风格和谐统一的高水平园区(二)争夺院校资源的被动性(三)利用院校资源的间接性(四)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盲目性(五)物业管理的分散性四、应对措施(一)加强管理制度建设1、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建立2、土地监管政策应尽快出台3、土地优惠政策和院校科技资源引进的关联性政策要强化(二)建立相对独立的优惠政策,促进院校科技资源的流入(三)大力建设园区技术转移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四)大力建设以融资和风险投资为核心的中介服务体系(五)从产学研合作到产学研创新集群——“SZVUP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六)建设大学科技园文化“大学科技园”一词是我国独有的称谓,《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国科发高字[2001]84号)将“大学科技园”的概念和功能定位明确表述为:“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体为依托,利用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优势,通过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在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在大学附近区域建立的从事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活动的高科技园。
它是高校技术创新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的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催化的基地。
”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是城市利用高校资源,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
通过建立大学科技园,采取强有力的配套政策,集中资金,统一规划,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人才、资金、政策、服务体系,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具有人才培育、成果孵化、工业化生产、国际化发展的集中区,是实现民族振兴,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战略”,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
校地产业园优秀案例
![校地产业园优秀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68fd85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5.png)
校地产业园优秀案例一、深圳虚拟大学园。
这个深圳虚拟大学园可真是个超酷的存在。
它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知识和创新的集合地。
首先呢,它把好多知名高校都聚集在一起,就像开一个超级高校派对一样。
这些高校可都是带着自己的看家本领来的,有顶尖的科研成果,还有超厉害的教授专家团队。
从合作模式上来说,高校和当地的企业那叫一个亲密无间。
高校的研究成果直接就可以在企业里找到落地的机会。
比如说,某高校研发出了一种新的芯片技术,企业这边就赶紧把它应用到自己的电子产品里,然后推向市场,那速度快得就像火箭发射一样。
而且啊,这个产业园还特别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交流。
高校的学生可以到企业里实习,提前了解市场需求,企业的员工也能到高校去进修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这就像是一个知识和经验的大循环,大家都在这个循环里不断变得更强大。
在资源共享方面,那也是做到了极致。
大家共用实验室、设备啥的,这可大大节省了成本。
比如说,一个高校的昂贵实验设备,企业也可以使用,这样就不用企业自己再花大价钱去买一套了。
二、苏州纳米城。
苏州纳米城,听起来就很有科技感吧。
这里呢,地方政府那可是下了大力气的。
从一开始规划的时候,就定位非常明确,就是要打造一个全球领先的纳米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基地。
政府给了很多优惠政策,就像给企业和高校们发了很多“福利红包”。
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这里就像是星星之火,点燃了整个纳米城的创新之火。
比如说,某高校的纳米材料研究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他们到了苏州纳米城之后,就和当地的企业一起合作,把纳米材料应用到了很多领域,像电子、医疗、环保等等。
企业在这个产业园里也是如鱼得水。
因为有高校源源不断地提供新技术、新思路,企业的创新能力那是蹭蹭往上涨。
而且企业之间也有很多合作的机会,大家可以共享供应链资源。
比如说,一家生产纳米传感器的企业,可以很方便地从隔壁企业拿到高质量的纳米材料,然后生产出更先进的传感器产品。
另外,苏州纳米城还特别注重国际合作。
经常举办一些国际纳米技术交流大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人才吸引过来,同时也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出去。
虚拟大学园的世界
![虚拟大学园的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c7b86e32a45177232f60a2ea.png)
虚拟大学园的世界深圳虚拟大学园管理服务中心保正国在美丽的深圳湾畔,在绿树成荫、鲜花簇拥、硕果累累的深圳高新区,有一朵绽放着诱人芬芳的奇葩,她就是“深圳虚拟大学园”。
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走进了虚拟大学园的世界,参与了虚拟大学园的建设与发展。
10年来,我畅游在虚拟大学园的世界里,用心去触摸她的灵魂,聆听她的声音,感受着她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创造力!那么,虚拟大学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虚拟大学园的世界,是蒲公英的世界——“当果子成熟后,冠毛带着它们随风起舞……它们飞舞着,作为种子而飞翔,而后降落到大地之上,重新定居下来了,扬畅了,生长了,以几何级数的增长,开放了多得多的花序,又结出更加多得多的美丽组合的果球”!各成员单位驻虚拟大学园的首席代表,就像这平凡的蒲公英一样,随着科学的春风飞舞,带着大学服务社会的讯息,降落在南海之畔,扎根于鹏城,服务于南粤的教育和科技发展。
细细数来,10年间,共有120多位老师作为驻虚拟大学园的首席代表,在深圳工作生活——他们有的离开年迈的父母,有的离开新婚不久的娇妻,有的离开还在襁褓中嗷嗷待哺里的孩子,只身来到深圳虚拟大学园。
他们像当年深圳的创业者一样,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两个方面,开创了新的历史天地,打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培养人才10万多人,引进研发机构100多家,促进校企合作项目1000多项······丰硕成果印证了蒲公英“挪窝”的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是有了这么多可爱可敬的首席代表,虚拟大学园的精神秉承了深圳这个城市的精神;正是这么多首席代表的无私奉献,虚拟大学园10年的成长,是深圳市在新的历史阶段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虚拟大学园的世界,是荷花的世界——季羡林先生的《荷塘清韵》中讲到,他投在北大池塘里的莲子是从湖北洪湖带去的。
投下莲子的第一、二年,池塘里一点动静都没有。
虚拟园区典型案例
![虚拟园区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5e87be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8.png)
虚拟园区典型案例「深圳虚拟大学园」的本质还是一个「市校共建」的实体园区,深圳以资金、土地、以及市场机会为切入点,吸引院校实体驻点,再引入中介服务机构与投融资机构,打通「政产学研金」合作路径。
但从逻辑上说,「深圳虚拟大学园」不依赖各高校地理位置的远近,而是利用契约和网络等把众多技术平台和相关产业联结成虚拟的、动态的伙伴关系,形成不同地理区域的政府、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企业等结合的虚拟集群,而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研发机制、市场开拓和战略发展上,又都是实实在在的。
这也是我国虚拟产业园的最早期形态。
前世:发力生态循环生态循环,是虚拟园区的第二个应用场景。
在所谓的虚拟生态园区内,企业无需集中在相邻的地理范围内,只要他们按照生态工业的思想进行组织运转,就可以组成一个「事实上」的工业园。
园区在计算机上建立模型与数据库,建立园区成员间物料或能量的关系,为入园企业提供指导。
世界上最早的虚拟生态工业园位于美国的布朗斯维尔(Brownsville),该园区的运营逻辑是:园区承担「虚拟总部」的角色,通过建立数据库,列出本区及附近地区现有企业生产的产品及废料或排放物;企业在基于信息共享平台进行谈判和废物资源交换,再通过线下运输等形成一个网络;最后,园区对企业排放物或肥料进行分析,找出有可能会使用这些排放物或废料的潜在企业,以促使它们加入到生态工业园区的「工业共生」系统中来,形成一个「原料—废料—原料」交换的生态系统。
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虚拟生态工业园诞生于广东佛山。
2001年11月,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广东建设「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这也是我国首个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而虚拟生态工业园作为大园区的辅助手段首次出现,由与核心区有关的生态企业构成,对实体园区起补充和提升的作用,形成「核心工业区小循环、整体园区中循环、虚拟园区大循环」的三重发展模式。
此后的几年内,包括天津高新区、苏州经开区等地也把虚拟园区作为资源一体化利用的有效手段,陆续开始打造虚拟生态工业园。
虚拟大学园:深圳创新引擎
![虚拟大学园:深圳创新引擎](https://img.taocdn.com/s3/m/e9e7c7d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a.png)
虚拟大学园:深圳创新引擎
唐士辉
【期刊名称】《宁波经济(财经观点)》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谁说深圳缺少高校?在深圳高新区的虚拟大学园中,已经汇聚了清华、北大等国内外57所知名院校。
虚拟大学园确实有点"联合大学"的意思。
为解决深圳科教资源的先天不足,深圳市政府在15年前建立了这样一个平台,联合国内外高校在深圳开展教学培训、科学研究,更重要的是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源、项目源,继而成为深圳的创新引擎。
截至去年9月底。
【总页数】1页(P16)
【作者】唐士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深圳虚拟大学园知识创新网络关系研究 [J], 李福;文皓
2.深圳虚拟大学园 [J],
3.日本电气通信大学入驻深圳虚拟大学园 [J],
4.以“一园多校、市校共建”模式建设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深圳虚拟大学园[J],
5.集聚创新人才资源、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深圳虚拟大学园管理模式探析 [J], 仇伟明;陈建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圳市虚拟大学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暂行管理办法
![深圳市虚拟大学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暂行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0b8deff458f5f61fb736669f.png)
深圳市虚拟大学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暂行管理办法深圳市虚拟大学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是为入驻虚拟大学园成员院校深圳研究机构和大学园所属二类事业单位提供博士后培养和科研的服务平台,是为深圳市科技创新发展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的重要基地。
为保证虚拟大学园博士后培养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工作站是2006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2015年11月国家人事部批准该工作站独立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员资格。
第二条根据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和深圳市政府《深圳市博士后管理规定》相关精神,为切实做好工作站的管理、服务和运行,结合大学园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站暂行管理办法。
第二章工作站架构第三条深圳虚拟大学园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工作站的依托单位,负责工作站的管理与运行,由中心主管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副主任负责,具体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由中心培训部承担。
第四条各成员院校深圳研究院中设立的研究机构(以下统称“培养单位”)和大学园所属二类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培养单位”),依托工作站招收博士后开展博士后课题研究,是具体实施博士后培养的机构。
第五条工作站建立博士后培养学术专家组,专家来自深圳市科创委专家库、培养单位、深圳市其他博士后工作站和流动站,专家组对博士后项目立项、进站、中期和出站进行考核评审。
第三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六条工作站决策与领导机构为中心主任会议,其主要职责:1、研究和制定工作站发展规划;2、审定工作站管理办法、博士后人员年度招收计划;3、审定博士后日常管理经费使用办法和计划、决算;4、审定博士后项目立项,博士后退站以及对培养单位和博士后人员的处理决定;第七条中心培训部负责工作站日常管理与服务,其主要职责:1、执行中心主任会议有关博士后工作决定和实施意见;2、负责草拟和完善工作站管理办法和日常经费管理办法;3、负责制定博士后年度招收计划,经费使用预算,负责博士后日常经费和科研基金的监管;4、负责博士后立项、招收、进站和出站的办理;5、协助培养单位对博士后的管理与服务,协助其申报博士后科学基金、专业技术职称、深圳市博士后在站生活补贴等;6、负责组织专家对博士后项目立项、博士后进站、中期和出站进行考核;7、负责督促各培养单位严格按照国家人事部、省、市博士后管理文件精神为博士后研究提供条件和服务,执行培养协议,协调解决培养单位与博士后产生的矛盾与分歧;8、及时传达各级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和通知;9、组织博士后研究人员学术交流、文体联谊活动,召集博士后年度工作总结会议;10、组织博士后管理与服务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11、组织编写《深圳虚拟大学园博士后简报》;12、其他博士后服务工作。
深圳虚拟大学园
![深圳虚拟大学园](https://img.taocdn.com/s3/m/f349ed3c43323968011c92c8.png)
劣势(Weakness)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深圳自主创新 体系的日渐完善、深圳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 园区”的实践,都将为虚拟大学园的发展提供 强有力的支撑;
5
深圳虚拟大学园 —服务平台
教育培训 • 招生信息 • 博士后工作站 • 两院院士 • 专家讲坛 • 订单培训 • 人才招聘 • 硕士实习 • 拓展训练
科技合作 • 科技资讯 • 政府资源 • 仪器设备 • 技术转移 • 投融资 • 研发平台 • 创业中心 • 产品展示
6
深圳虚拟大学园 — 管理机制
家;
•引进博士后85名、
引进实习研究生 3479人; •完成订单培训42369 人;
•转化科技成果1247
项,开展校企合作项 目1367个,承担国 家级科技项目162个, 省部项目61个,市 级项目191个,获得 专利357项。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
生院; •建立事业单位建制、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 研究院42家;
4
深圳虚拟大学园 — 开展项目及成果
在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科研机构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
建设、深港科教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聚集名校
•共聚集了54所国内 外知名院校 •包括清华大学、北京 大学等39所中国内 地院校,
设立研发机构
•通过搭建“深圳虚拟 大学园国家重点实验 室(工程中心)平 台”; •共设立研发机构113
深圳虚拟大学园 — SWOT
优势(Strength)
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使得深圳30多年改革开 放形成的领先市场机制和社会发展所积累的财 富将成为园区发展的强大后盾; 园区54个成员成员单位的科技资源与深圳的 机制、市场、资金和人才优势相结合,是园区 发展的不竭源泉;
对深圳虚拟大学园发展形态的一点思考
![对深圳虚拟大学园发展形态的一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d0d17ec998fcc22bcd10d30.png)
对深圳虚拟大学园发展形态的一点思考——写在深圳虚拟大学园成立十周年之际设立虚拟大学园,无疑是一项伟大的创新和实践,她巧妙的解决了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面临的“短板”问题,以“拿来主义”的精神,聚集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需要的人才、技术和项目资源。
从深层次讲,设立虚拟大学园,改变了大学依赖属地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的固有模式,拓宽了大学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提升了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深圳虚拟大学园发展的前十年,是以为深圳乃至珠三角地区聚集资源的阶段。
客观的讲,虚拟大学园还是一个“集合体”,而非“聚合体”。
也就是说,各种资源的简单“堆砌”,尚未与深圳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产生更紧密的结合,还无法形成“结构力”,无法真正从一个侧面去支撑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新的腾飞和发展。
要发挥一个事物的作用,就要还原事物的本质属性,从其原始定位出发,遵循发展规律,才能使其产生真正的效应,我们称其为“追根溯源”;一个事物承载了过多与其自身定位无紧密联系的职能,势必造成负担过重,“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有必要“正本清源”。
有几个紧密联系着的问题请大家注意:为什么把虚拟大学园建在高新技术产业区,而不是教育系统?为什么设立了虚拟大学园,还要建设大学城?为什么设立了虚拟大学园,建设了大学城,还要搞南方科技大学?从以上三个问题,我们似乎能得出一个结论:深圳的决策者从一开始就没有把虚拟大学园定位成一个教育机构,或者说教育职能本不是虚拟大学园的本质属性。
如果有,那也说明教育职能只是虚拟大学园的附属职能或者阶段性职能!按照个人的理解,赋予虚拟大学园在某一时段内的教育培训职能,只是一个“饵”,决策者希望通过一定市场的让渡,给予各成员院校在深圳“生存”的空间。
院校在深圳站稳脚跟了,决策者希望的科技资源引进的大戏就应该上演了。
但虚拟大学园目前在深圳社会中被认知的,却是另一个概念——虚拟大学园是教育机构,是培训机构的聚集。
深圳虚拟大学园入园申请
![深圳虚拟大学园入园申请](https://img.taocdn.com/s3/m/b5fc4a9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63.png)
深圳虚拟大学园入园申请深圳虚拟大学园的成员单位分为驻园单位与网络成员两部分,驻园单位直接入驻虚拟大学园,设立办事机构,创办研究院, 开展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和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等工作,而网络成员则主要通过网络加盟虚拟大学园,进行科教交流与合作。
入驻虚拟大学园的程序如下:一、入园条件( 一 ) 必须是国内外著名院校( 重点为理工大学 );( 二 ) 对深圳经济和大学的发展有互动作用,优势学科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适应;( 三 ) 必须是积极、自愿加入深圳虚拟大学园。
二、申办程序( 一 ) 校方提交如下资料 :1 、校方向深圳市政府呈文(需包括:明确发展目标,3-5年规划 ,近期的发展计划等内容)申请加入深圳虚拟大学园 ;2 、学校简介及近年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情况介绍 ;3 、已经在深开展的工作和计划在深开展的工作介绍。
( 二 ) 双方会谈入园事宜。
校方 : 校级领导深圳方 :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现为市科技创新委)双方领导在深圳就院校如何在深发展进行探讨,就入园事宜进行会谈。
( 三 ) 深圳虚拟大学园管理服务中心向市政府呈报院校入园资格审查意见( 四) 经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后,双方拟订日期签定《入园协议》。
( 五 ) 入园校方需确定以下人选 , 并发《委派函》。
1 、联席会议成员。
联席会议是虚拟大学园的领导机构,联席会议主席由深圳市市长担任,成员由各大学校级领导和深圳市政府各职能局局级领导及各风险投资公司负责人组成。
2 、驻园首席代表。
首席代表必须是学校现职人员,熟悉学校科教资源,经学校直接委派,常驻虚拟大学园,代表学校在深圳开展各项工作。
深圳虚拟大学园名录
![深圳虚拟大学园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e47dc1b169dc5022aaea008d.png)
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这些学校都进驻了虚拟大学园,而且都有研究生的招生计划.深圳市再就业培训基地名单(排名不分先后)一、培训机构所在地:罗湖区(16家)1.深圳书城培训中心2.深圳市捷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3.深圳市赣冠职业培训学校4.深圳市罗湖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5.深圳市罗湖区天美美甲职业技能培训中心6.深圳市罗湖区英华职业技能技术培训中心7.深圳市罗湖区工会培训中心8.深圳市姿韵美容美发职业培训中心9.深圳市幻彩美发美容职业培训中心10.深圳市送美堂美容美发培训中心11.深圳市罗湖区标新职业技能培训中心12.深圳市罗湖区花蕊培训中心13.深圳市罗湖区昂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14.深圳市罗湖区陆王科教职业培训中心15.深圳市罗湖区鲲鹏职业技术培训中心16.深圳市罗湖区华夏人才职业培训中心二、培训机构所在地:福田区(24家)17.深圳技师学院18.深圳市技工学校19.广东深圳职业训练学院20.深圳市福田区再就业训练中心21.深圳中南培训中心22.深圳市腾众培训中心23.深圳市傲冠教育计算机培训中心24.深圳市天健培训中心25.深圳市工会培训中心26.深圳市交通运输培训中心27.深圳市新领域职业培训中心28.深圳市妇女儿童培训中心29.深圳市平衡职业培训中心30.深圳市涉外培训中心31.深圳市现代人才培训中心32.深圳市开拓者职业技术培训中心33.深圳市福田区阳光尼娜职业培训中心34.深圳市福田区现代职业培训中心35.深圳市福田区精英职业培训中心36.深圳市兰德通讯设备维修培训中心37.深圳市服装行业培训学校38.深圳市福田区泛美职业培训学校39.深圳市福田区东西方人才职业培训学校40.深圳市福田区医药职业技术培训中心41.深圳市中饰珠宝培训中心三、培训机构所在地:南山区(8家)4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学院43.深圳特区华侨城培训中心44.深圳市招商港务职业培训中心45.深圳市南山区粤丰职业技术培训中心46.深圳市南山区深职训职业培训学校47.深圳市南山区首脑美容美发培训学校48.深圳市南山区阳光职业培训学校四、培训机构所在地:盐田区(1家)49.深圳市盐田区职业培训中心五、培训机构所在地:宝安区(12家)50.深圳市宝安区现代机电技术培训学校51.深圳市宝安区新时代职业技能培训中心52.深圳市宝安区宝民职业培训学校53.深圳市宝安区明安职业技能培训中心54.深圳市宝安区华粤职业培训学校55.深圳书城宝安职业技能培训中心56.深圳市宝安区东方职业技能培训中心57.深圳市宝安区文生职业技能培训学校58.深圳市宝安区民治书城职业技能培训中心59.深圳市宝安区树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60.深圳市宝安区文杰职业技能培训中心61.深圳市宝安区新时代职业技能培训中心62.深圳市深港机动车驾驶培训有限公司六、培训机构所在地:龙岗区(12家)63.深圳市龙岗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64.深圳市宝山模具技能培训学校65.深圳馨榕职业技能培训学校66.深圳市赵老师美容美发培训中心67.深圳市鹏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68.深圳市龙岗区东都汽车培训学校69.深圳市梦妮娜美容美发培训中心70.深圳市菲菲美容美发培训中心71.深圳市森鑫源职业培训学校72.深圳市龙诚职业培训学校73.深圳市卡德兰美容美发培训中心74.深圳市龙岗区全登电脑培训中心。
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
![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https://img.taocdn.com/s3/m/7b04191f4028915f814dc219.png)
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项目背景深圳武大研究院有限公司于 2021 年底在深圳注册成立,注册资金 2000 万元。
公司由武汉大学控股,具体开展高新技术研发、转让及相关信息咨询,房地产开发,自有物业出租等业务。
公司目前正在运作武汉大学深圳产业化基地大楼项目。
该项目将本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智力资本与产业的有机结合”的理念,为学校以及有市场前景的高科技项目提供创业孵化服务。
? 位置图项目基本信息2021年11月,据了解,武汉大学深圳产学研基地大楼于2021年5月28日主体工程正式开始施工,占地面积约为7260.57平米,大楼总建筑面积31000平米,其中地上11层,建筑面积约为25000平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约为6000平米。
租金84,物管:8。
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基本信息(以下简称?SZVUP大学科技园?)规划总面积22.6公顷。
一期开发面积17.33公顷,11栋大楼共计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
二期规划建设用地5.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将达16万平方米。
目前,深圳市高新办已经和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签订了入驻?SZVUP大学科技园?协议,入入驻院校将申请建设用地,独立建设产学研基地。
中国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院校也在筹备项目计划进驻大学科技园。
深圳市政府于1999年9月成立了深圳虚拟大学园(SZVUP),根本目的是致力于吸引入园院校的有效资源和有效人才,在深圳的有效环境下,为市、校双方做出有效贡献,实现双赢。
SZVUP是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体系,现有入园单位48家,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名校36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活动基地,香港院校6所以及国外院校4所。
2001年10月,深圳市政府批准在高新区南区填海六区规划22.6公顷土地兴建虚拟大学园大学科技园,为虚拟大学园各成员院校在深圳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和研发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深圳拟建国内首家虚拟大学园博士后工作站平台
![深圳拟建国内首家虚拟大学园博士后工作站平台](https://img.taocdn.com/s3/m/aded9ce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1d.png)
深圳拟建国内首家虚拟大学园博士后工作站平台
坪梓
【期刊名称】《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年(卷),期】2006(23)1
【摘要】2005年12月13日,来自国内25所重点高校的有关负责人与深圳博士后工作站、企业代表共商建立深圳虚拟大学园博士后工作站平台.深圳虚拟大学园将在重点实验室平台大楼中规划一定面积,作为博士后工作站发展空间,协助院校落实政府对博士后的相关扶持政策;汇集供需信息,建立基地库、博士库、项目库、成果库和定期发布院校博士后信息,推介博士后进站工作;
【总页数】1页(P79-79)
【关键词】工作站平台;虚拟大学;博士后;深圳;国内;重点实验室;扶持政策;负责人;项目库;信息
【作者】坪梓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7
【相关文献】
1.武汉大学、深圳发行集团共建国内首家出版业博士后流动站 [J], 沈镇平
2.深圳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分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始申报 [J], 无;
3.国内首家博士后综合服务平台落户广东 [J], 无;
4.上海努力打造两个中心/北京启动"331工程"/北京民营科技去年创汇37亿美元/福建优先支持五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东北首家博士后工作站落户大连/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座谈会召开/首家中外合作科技园落户武汉/湖南省举办2003年科技活动周/湖南省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新举措 [J],
5.延边州建立国内首家校企共建博士后工作站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虚拟大学园 — 园区政策
研究院设立相关政策
• 院校在深圳设立研究院,依法注册事业法人单位(成员院校股份占51%以上),有院校专职工作 人员开展相关工作的,资助10万元启动经费。免费提供60-80平米办公用房,其它用房需求享受 市场价一半租金优惠。
• 其中,对清华、北大、哈工大给予了特殊政策,一是市政府出资6000万,学校出资2000万共建研 究院(学校和地方政府两家各占五成股份),二是给予前三年共20个事业编制岗位的财政拨款。 累计投入支持经费2亿多。
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的重点实 验室平台大楼和综合产业化大 楼于2012年建成;
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的深 圳产学研基地正在建设中;
4
深圳虚拟大学园 — 开展项目及成果
在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科研机构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 建设、深港科教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聚集名校
设立研发机构
科技合作
• 科技资讯 • 政府资源 • 仪器设备 • 技术转移 • 投融资 • 研发平台 • 创业中心 • 产品展示
6
深圳虚拟大学园 — 管理机制
实行三级管理体制:
• 深圳市市长任联席会议主 席,联席会议成员由虚拟 大学园成员院校的领导、 市政府各部门以及金融投 资和中介机构组成;
一 设立虚拟大学园 联席会议
科研机构设立相关政策
• 国家(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在深设立研发机构(院校股份占51%以上),有确定的办公 场地、有院校专职工作人员开展相关研发工作,与深圳企业签署业务合作协议,并展开实质性工 作的,资助50-100万元。
• 立项获批市级重点实验室后由市科技经费给予500万元支持;市级重点实验室如发展良好,经评 估认定后可再追加给予300万元提升经费支持。
•设立“深圳虚拟大学 园孵化器”,孵化场 地面积4.5万m2,累 计孵化科技企业704 家;
•转化科技成果1247 项,开展校企合作项 目1367个,承担国 家级科技项目162个, 省部项目61个,市 级项目191个,获得 专利357项。
5
深圳虚拟大学园 —服务平台
教育培训 • 招生信息 • 博士后工作站 • 两院院士 • 专家讲坛 • 订单培训 • 人才招聘 • 硕士实习 • 拓展训练
深圳虚拟大学园 — 园区政策
研究生实习补贴
• 符合成员院校扶持经费资助条件的单位,每年安排5名以上全日制研究生来深圳实习,时间5个月(含 5个月)以上的,资助5万元。累计资助超过2000万元。
• 由深圳市科工贸信委负责, 主要职能是协调、指导和 帮助各成员单位在深圳开 展工作;
二 设立联席会议秘 书处
• 管理服务中心作为常设的 专门服务机构,现隶属于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管 理,具体负责虚拟大学园 的日常运作和管理服务工 作。
三 组建深圳虚拟大 学园管理服务中心
深圳虚拟大学园管理服务中心的定位是: 不做运动员,不做裁判员,而是做场地的维护员; 不直接参与任何一家院校、企业的运作与管理; 不介入任何一家院校、企业的具体业务,而是为院校和企业的发展搭建平台,营造一个真实 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发展空间,使院校在同等机遇与条件下,直接面对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人才培养
举办活动
孵化基地
•共聚集了54所国内 外知名院校
•包括清华大学、北京 大学等39所中国内 地院校,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 大学等6所香港院校,
•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 等6所国外院校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 程院院士活动基地和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 生院;
•建立事业单位建制、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 研究院42家;
3
深圳虚拟大学园 — 园区建设
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总面积26.5万平方米。 一期开发面积17.33公顷,11栋大楼共计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 二期规划建设用地5.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将达16万平方米。
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中 国地质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的产业化基地已投入使用;
虚拟大学”原为网络大学的意思,深圳虚拟大学园则是虚实结合。深圳虚拟大学园一方面是“逻辑 概念”,即通过网络和各大学连接,另一方面是“地理概念”,即在深圳高新区集中在一个地方和 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深圳虚拟大学园主要是基于深圳高新区基本特征和深圳市城市发展的需要, 突出在技术创新、人才培训、成果转让、风险投资,发挥名校的“聚合效应”。 2
•通过搭建“深圳虚拟 大学园国家重点实验 室(工程中心)平 台”;
•共设立研发机构113 家;
•累计培训各类人才 144604人
•其中:培养博士 1438名、硕士 32488名;
•引进博士后85名、 引进实习研究生 3479人;
•完成订单培训42369 人;
•举办各类国内、国际 学术活动、学术会议 和专家讲座1363场;
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介绍
——深圳虚拟大学园(SZVUP)案例剖析
日期:2013年10月
1
深圳虚拟大学园
深圳虚拟大学园(SZVUP),也被称为“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 技园”,建立于1999年,是深圳市委市政府为吸引和促进国内外名校、 科研院所来深圳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和 高层次人才培养,把大学的综合智力优势与深圳的市场环境优势相结 合,按照“一园多校、市校共建”模式建设的产学研结合创新园区。
深圳虚拟大学园 — 荣誉称号
2003年8月 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
“国家大学科技园”
2007年
2004年5月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
广东省科技厅认定为
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为
“广东科技人才基地”“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2003年10月
2006年7月
科技部认定为
人事部认定为
“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孵•化目前企已业有相37关家政市级策重点实验室,累计投入支持经费约3亿。
• 深圳虚拟大学园孵化器在孵或远程孵化企业,成员院校相关股份(即成员院校所占股份;成员院 校控股企业所占股份;成员院校校企控股企业所占股份;成员院校深圳研究院或成员院校在深圳 产学研基地等的相关股份)占25%以上,资助10万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