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1)(导学案)人教版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导学案新人教版
解比例【学习目标】1..了解比例的含义。
2.能利用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的比例意识能力。
【学习重点】利用比例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找出比例关系。
【自主学习】一、内容要求:自主学习教材P35页内容,并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叫做解比例。
2、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根据比例的()可以求出另一个未知项。
3、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 1.8和0.6,这个比例两个外项的积是()。
4、如果A : B=C : D,那么A=( ),B=( ),C=( ),D=( )5、把下面的比例式改写成乘积的形式。
①0.8∶X=18 ∶40 改写成( )×( )=( )×( )②56 ∶712 =X ∶215 改写成( )×( )=( )×( )③ X ∶0.3=815 改写成( )×( )= ( )×( ) 6.解下列比例X ∶10=14 ∶13 0.4∶x=1.2∶2 12∶2.4=3∶X【合作探究】要求:小组内先一对一交流,然后组内交流,并标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0∶X=15∶2 18 ∶14 =X ∶19 3.2X =0.65【巩固提高】1、1.2∶( )=0.36∶2.5 34 ∶512 =( )∶1332、依条件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①18与X 的比值和12与1.5的比例值相等。
②一个比例两个外项分别是0.16和3.5,两个内项分别是X 和1.4。
③甲数的59 等于乙数的23 ,求甲、乙两个数的比。
3、解下面的比例15:X=3:8 5:12=X :144 0.61.8 =1.5X22:X=55:100 16:12=84:X 47 :15 =45 :X4、长虹小学男女教师人数的比是3:5,女教师有35人,男教师有多少人?5、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70千米,如果速度不变,从相距680千米的A 地行驶到B 地,需要多少小时?总结与反思:六年级数学下册学案 14号成正比例的量编制教师:审核领导:学生姓名:班级:组别: 【学习目标】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2、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4、渗透函数思想。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含答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知识梳理【学习目标】1.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2. 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相关知识】1、比例的概念: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和比例的区别: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3、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如:280=520080×5=2×200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
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4、解比例:如果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5、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
②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如10厘米: 10米,要把后项的米化成厘米后再算出比例尺。
③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或后项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比例尺通常写成20:1或1001二、方法归纳1、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4. 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先假设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
再算出两个外项的积(两个外项的积:3×8=24)和两个内项的积(两个内项的积:4×6=24)。
因为3×8=4×6.也就是说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所以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3:4=6:8。
3、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 80 :2=:200 :580:2=40 └-内项-┘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 └------外项-----┘200:5=40 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80:2=200:5或280=5200) 两个内项的积是2×200=40080×5=2×200 4、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自主探究(一)探究比例的意义 1.看课本图完成下表。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预习案导学案
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与正比例的意义互为对应的联系,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二、预习学案激发兴趣:同学们知道校园里最高的树是那一棵吗?老师很想知道这棵树的高度大概有多少米,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测量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其实我们有一种既科学又方便的测量方法,但需要同学们掌握好这节课的知识才能正确地测量出这棵树的高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二、导学案(一)回顾旧知。
1、出示例5情景图,说一说图意,了解数学事例。
图略2、你能算出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吗?3、让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4、教师引导:这个问题除了用算术方法解答外,还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下面我们继续探究怎样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探究解法,感知策略1、梳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用比例解决问题,必须知道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你们能说一说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吗?(板书:相关联的两种量:水费、用水吨数)师:为了区分这两种量,我们可以在原题用符号的方法来划分,比如用水吨数用符号“○”表示,水费用符号“△”来表示,也可以用列项摘记的方法来划分(板书学习记录卡中的表格)。
2、探究用比例解题的方法。
发放学习记录卡(每个学习小组一张)《用比例解决问题》学习记录卡(1)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请填写下表(未知的量用“x”表示)。
相关联的两种量对应数据张大妈李奶奶(2)分析判断。
从上表可以知道()一定,所以()和()成()比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和()的()相等。
(3)用比例解答。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峡江县福民俊杰学校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峡江县福民俊杰学校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峡江县福民俊杰学校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峡江县福民俊杰学校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峡江县福民俊杰学校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峡江县福民俊杰学校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比和比例》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比和比例》导学案第八课时常见的量授课日期主备人副备人【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
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 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1)常见单位:、(2)进率:1吨= 千克 1千克= 克(3)估一估。
①1只梨大约有克?1块橡皮大约有克?②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3.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
(2)进率:1年= 个月 1月有日、日、日或日 1年= 天(闰年天) 1日= 时 1时= 分 1分= 秒4.人民币单位。
(1)人民币单位:元、角、分(2)进率:1元=10角 1角=10分二、专项训练1.填空(1)3时20分=( )分 (2)2.6吨=( )吨( )千克 (3)3080克=( )千克( )克(4)7立方分米8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升 2.小结: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 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 进率。
四、课堂达标3. 判断(1)钟表上分针转动的速度是秒针的601。
( ) (2)如果1立方米的铁重7.8吨,那么1立方分米的铁重7.8千克。
( )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4)2008年在北京举行第29届奥运会,这一年第一季度有90天。
( )(5)一个水壶有2.5升水,它可装满10个250毫升的水杯。
( )四、课外拓展第十课时 比和比例授课日期 主备人 副备人 【学习目标】1. 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迅速地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会判断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2. 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
【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比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也可用字母表示,便于比较、区别。
正比例:=k(一定)反比例:=k(一定)二、专项训练1.先化简比,再求比值:(1)96∶24(2)23:492.小结: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它的前后项互质的两个整数。
人教版2020年小升初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四单元【比例】1导学案
2020年小升初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导学案第四单元比例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学习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2.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什么叫做比?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一说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2.你会分类么?试一试,能不能把下面几个比按照比值的不同分分类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3 4.5:2.710:6180:44:610:2二、自主探究(一)探究比例的意义1.看课本图完成下表。
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即::=;:=小组讨论:根据求出的比值,和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写成一个等式:2.4∶1.6=60∶40像这样由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2.在图上这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3.判断:2:3和6:4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4.比较:想一想,“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三、课堂达标1.2.3.判断:①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②比和比例都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③8:2和1:4能组成比例。
()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习目标】1.理解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尝试用字母表示。
2.学会应用比例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什么叫比?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什么叫比例?请你写出一个比例。
二、自主探究自学课本第41页并完成下面的部分。
(一)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写出下面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想一想: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和什么有关?怎样记住它们?(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计算上面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
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2.你能用字母表示你的发现吗?试一试。
三、课堂达标1.独立练习: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1)(导学案)
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教材第61页例5。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情境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正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难点多种策略解决有关正比例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自主学习法。
学法理解分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节一、引入新课。
师:谁能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关的关系式。
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列举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的例子。
1.一台拖拉机2小时耕地1.2公顷,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答案:解:设8小时可以耕地x公顷。
1.2/2=x/8x=4.8答:8小时可以耕地4.8公顷。
2.服装厂要加工2400套校服,前5天加工了800套。
照这样计算,完成剩下的任务还需要多少天?答案:解:设完成剩下的任务还需要x天。
800/5=(2400-800)/xx=10答:完成剩下的任务还需要10天。
3.(2018·浙江宁波海曙区)同学们参加“小厨艺”拓展性课程学习,榨西瓜汁720mL正好可以给6个人喝,小红榨了1320mL西瓜汁,可以给多少个人喝呢?答案:解:设可以给x个人喝。
720/6=1320/xx=11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5。
2.分析解答。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2)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在小组中交流。
3.学生汇报交流解答过程。
4.探究新知。
(1)题目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能用比例的知识解答这道题吗?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
课本第40页。
学习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重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过程:一、自学导读:(鼓励学生勇敢地“说”)1、导课:观察两幅学生自画的国旗,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2、自主预习:A、通过自学课本40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轮流说)B、“两个比相等”表示什么意思呢?C、怎样判断“两个比相等”呢?D、你能写出与1:2相等的比吗?你可以把他们组成比例吗?与2:5相等的比又有哪些呢?你能把他们组成的比例写出来吗?二、合作探究:(要求学生规范地“写”)1、6:10和9:15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呢?小组合作探究格式的书写,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书写格式最规范、漂亮。
请认真查阅课本,格式就隐藏在课本中,正所谓是“书中自有黄金屋”。
2、20:5和1:4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呢?小组代表板书展示书写。
规范漂亮者可要得分的哟3、从1、2、3、4、5、6、7、8、9、10这十个数字中选出4个数字,组成比例。
小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个小组组成的比例最多,多一个多得一分的哟,切记:只能选出4个数字。
4、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三、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全面的“想”)(1)、()叫做比例。
(2)、两个比的()相等,这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
(3)、8:2=4是比例。
()(4)、有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5)、如果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那么这两个比的比值一定相等()(6)、组成比例的两个比一定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7)、6:3和8:5可以组成比例。
()(8)下面的比中能与3:8组成比例的是()A3.5:6 B1.5:4 C6:1.5(9)从24的因数中选出4个数,组成的比例是()(10)用18的四个因数组成比值是2 3 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11)每人说出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比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写出两个比值相等的比。
2. 能根据比例的意义,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规律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写出两个比值相等的比。
2. 能根据比例的意义,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难点1. 理解比例的意义,特别是比例中的比值相等的概念。
2. 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展示比例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如身高与体重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规律。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比例吗?比例有什么意义?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比例的概念: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例如,如果有两个长方形,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另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宽是10厘米,那么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宽比是相等的,即10:5=20:10。
3.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比例来描述?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实际问题,如身高与体重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
2. 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共同总结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述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2. 提问:如何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课后练习:完成教材第4单元第1课时的课后练习题。
6.6比和比例(导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6.6比和比例(导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您描述一次关于“6.6比和比例(导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内容,具体是第6章的第6节,比和比例。
我们将深入理解比的含义,掌握比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比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1.理解比的含义,掌握比与除法的关系;2.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的含义和比的应用,难点是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比的学习单,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同学们展示一些实际的情景,比如体育比赛中选手们的成绩比较,让同学们感受到比的存在。
2.讲解比的含义: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比的含义,以及比与除法的关系。
3.例题讲解:我会给同学们展示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同学们理解比的应用。
比如,如果有两个班级,一个班级有40人,另一个班级有30人,我们要比较两个班级的人数,应该如何表达?4.随堂练习:我会给同学们发放学习单,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比的概念。
七、作业设计课后,我会给同学们布置一些作业,让他们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具体的题目包括:1.用比的方式表达你和你朋友的身高差异;2.比较你们班级男女比例,并写出来;3.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比如比较两种商品的价格比例,然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商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是我特别注重的部分,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讲解比的含义和比的应用,是我认为的难点,因为这部分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导学案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导学案3篇2024〖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比例尺(3)(教材第56~58页第3~10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对比例尺的认识。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难点】把比例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仪。
【复习导入】1.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1∶1000表示什么?2.说说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
【新课讲授】1.教授例3。
(1)教师用投影出示教材55页的例3。
(2)组织学生讨论:画出三家和学校的平面图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使学生明确: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
(3)学生分组求出各图上距离,教师订正。
(4)组织学生画出平面图,并在全班交流。
2.巩固应用:完成教材第55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相互检查。
【练习讲授】1.出示习题:小明家要搬新家了,他特别高兴。
可是,他很担心新家离学校太远。
小明的爸爸按比例为他画了一幅图,并且告诉他旧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是900m。
小明量得新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7cm,旧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cm。
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明算算新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吗?(1)学生根据手中的图纸,分小组研究用什么知识来解答,然后合作计算出结果。
(2)学生汇报所在小组是怎样想的及利用了什么知识。
教师要求学生每说出一步算式要说出理由,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求。
方法一:运用比例尺。
900m=90000cm3∶90000=1∶300007×30000=210000(cm)=2100(m)方法二:运用倍比关系。
7÷3=900×=2100(m)2.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计算,我们知道了小明的新家距学校比旧家远了不少,但小明还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小明的新家比旧家宽敞。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1-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定义及其意义。
2.能够根据实际情境应用比例进行计算。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比例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实例。
2.学生每人准备一台计算器。
3.准备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比例,比例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几个生活场景引出本节课内容。
2. 讲解比例的定义讲解比例的定义,介绍比例的表示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加深理解。
3. 比例的意义1.提出问题:为什么比例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2.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找出比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如食谱中的配方、地图的比例尺等。
3.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感受比例的实际意义。
4. 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比例题目,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解答。
2.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引导学生逐个讨论解题步骤,并展示解题思路。
5. 拓展1.提出一个拓展问题:如果一张世界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那么地图上1厘米和实际地面上多远?2.让学生尝试通过计算来得出答案,并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强大作用。
四、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比例的定义和意义,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比例的运用。
比例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灵活地运用比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朇能夠帮到您。
六年级下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总结评价,归纳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温故
知新
引导学生础探究新知。
巩固
新知
指导组间交流,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和说明
表示()
【自我检测】
(一)、填空
1.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是不是相等。
3.写出比值是2的两个比()和(),组成的比例是()。
4.4:6和8:12,他们的比值都是(),组成的比例可以写成(),也可以写成()。
5.12的因数有(),选出其中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
能快速正确判断两个简单的比能否组成比例,形成一定的数感。
教学内容
引导
点拨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自主学习】
一、旧知回顾:
1、两个数()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火车4小时行240千米,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的前项是(),比的后项是(),比值是()。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4=6:()():1/3=6:4
1/5:1/10=():1/8 0.2:0.6=1/4:()
(三)、判断是否成比例(括号里写上是或否,照例子写出理由。)
(1)3:8和15:40()
因为3:8=()15:40=()两个比
的比值(),所以两个比()比例。
(2)6:9和8:4()
二、自学课本32——33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看书32页,写出四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各是多少?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18-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18-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概念及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2.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比例的概念及意义;2.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3.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前预习基础知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讲解比例的概念,引入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展示几个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其中的比例关系。
第二步:学习比例的意义1.介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特点及比例的表示方法。
2.给出几个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找出其中的比例关系。
第三步:实际问题解决1.带领学生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打折、食谱调配等。
2.分组进行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答,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第四步:课堂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内容。
2.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答案,分析常见错误。
五、课堂总结1.针对比例的概念、意义及应用进行总结;2.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加强对比例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知识;2.提醒学生按时完成并认真对待作业。
七、教学反思1.分析本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2.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和表现,为下节课的调整作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4.1.1 比例的意义》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概念及应用。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8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学案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导学案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自己已有的比的基础上,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2、通过观察、比较比例式,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学习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导学过程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2.4:1.6 4: 3 60:40 1/2:1/3 15:102、化简比8:12 4:0.5 36:8 5/8:5/163、多媒体出示二种不同的国旗:操场上的国旗:长2.4米宽1.6米教室里的国旗:长60厘米宽40厘米1)、写出各个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观察比较上面二个比的比值,你发现_____________所以这两个比可以写成一个等式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比例。
4、请你写出三个比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比例的项。
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比例的外项。
______________叫做比例的内项。
(阅读课本34页,相信你能完成哟)6、1)4:0.5=16:2 2)24/36=4/6观察第一个比例,外项是(),乘积是(),内项是()乘积是()。
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第二个比例式,外项是(),乘积是( ),内项是(),乘积是()。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人教版 (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够辨识比例;(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1)比例的定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比例的表示方法:a:b=c:d(a、b、c、d为不为0的数);(3)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2. 比例的辨识(1)辨识比例的方法:根据比例的定义,判断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2)辨识比例的注意事项:注意区分比例与比的关系,避免混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比的意义和性质,为学习比例的意义打下基础;(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2. 探究比例的意义(1)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意义;(2)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3)举例说明,加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3. 探究比例的性质(1)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性质;(2)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比例的性质;(3)举例说明,加深对比例性质的理解。
4. 比例的辨识(1)学生自主尝试辨识比例;(2)师生共同总结,明确辨识比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练习辨识比例,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强调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比例的应用。
五、板书设计1. 板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 示例题目及解答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给予指导和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本质。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
2.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1.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比例的计算方法。
3.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比例进行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生活案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场合。
2. 比例的定义和性质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比例的计算方法是比较两个量的相对大小关系。
3. 比例的计算方法3.1 基本比例比例的基本形式为a:b,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率关系。
3.2 比例的扩大和缩小当两个量的比例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乘以相同的系数来扩大或缩小比例。
4. 实际问题中的比例运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比例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练习与检测练习一1.甲乙两人的身高比例是3:4,已知乙的身高是160厘米,求甲的身高。
2.一个矩形的长和宽的比是5:3,如果长是15厘米,求矩形的宽。
练习二某班同学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2:3,如果男生有30人,求女生的人数。
检测题1.一本书的原价是40元,现在打八折出售,打完折后的价格是多少?2.小明和小华的身高比是4:3,如果小明的身高是120厘米,求小华的身高。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题目。
2.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例进行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设计,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但在实际解决问题时还存在一定困难。
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掌握好比例的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内容有: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比例的应用。
因为本单元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数与代数”领域,又涉及到了“空间与图形”领域,所以,教学中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另外,由于比例知识不但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还是今后学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
所以教学中要注意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以促进学生对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判断四个数是否能够组成比例,能正确地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3.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象,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象,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象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4.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相应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5.使学生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使学生能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课时
(2)正比例和反比例4课时
(3)比例的应用6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5)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6)综合与实践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判断等方法帮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通过动手绘图,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1)
(4)总结提升。
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这几个比必
须具备什么条件?
2.结合具体情境,巩固比例的意义。
课件展示
分别写出两次买果汁的钱数和瓶数的比,
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3.探究比和比例的区别。
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教师小结: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
两个比相等,是一个等式。
完成教师提出的
问题。
3.学生小组交流
对比和比例的认
识。
三、巩
固练
习。
1.完成教材第4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43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
全班交流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
疑问:
四、课
堂总
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学生谈本节课的
内容。
2.自由谈一
谈。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概念课,而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重复和再现。
在简单的提问中,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总结出“比例”这一数学概念,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