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中的语境与修辞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教学中的语境与修辞

摘要:本文就寓言的语境内涵归纳总结,对其常用的修辞在表达时不同的作用进行比较分析。明确了寓言语境与修辞的探讨对教学工作的意义,充分挖掘寓言的教育功能。通过本课题的探究,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鉴赏、习作应用以及人生境界的提升都有极大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寓言;语境;修辞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2

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一种简短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作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有益的教训,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譬喻,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这些道理,获得教训,这种故事叫寓言。寓言是“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它以很简单的故事寄托生活真理,往往有很明显的教育意义。寓言一般来说篇幅短小,其内容在于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对某种社会现象作某种批评,或对某一阶级、某一个人有所讽刺,或提供某种生活的教训,或进行某种善意的箴诫。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是人们规劝和自我教育的生动形式,也是抨击坏人坏事的有效手段。远古时代就在各民族之间流传,出现了许多精彩的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等。

一、寓言语境下对修辞的要求

(一)拟人手法

寓言作品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这种手法可以说是寓言创作中一种很重要的表现手法。将生活上有所感触的心情,借助有形体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样就产生了动植物或其他没有生命的东西的拟人化。所谓“拟人化”这是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的能力。拟人化的动物、植物甚至无生命的东西,彼此之间尽管可以交谈,或者发生任何关系和纠葛。然而他们仍然保持它们原先的一定特点和性质,如狮子的残暴、狐狸的狡猾、豺狼的阴险、羊羔的善良。

拟人化可以把人类以外的事物作为人类本身来表演,让这些东西披上人类的外衣之后,代表一定的阶级利益扮演人类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悲、喜剧,但却不能越出事物本身的自然规律,即事物本身固有的特征。这种取材于象征性的,通过比喻、幻想,凭借具体的形象,表达出的思想内容,更能使读者感到身临其境,从而更加感到亲切可信,达到恍然有所醒悟的艺术效果,而不是不只听到作者站出来盛气凌人的说教或枯燥无味的说教。

(二)夸张手法

寓言创作虽然也有普通人的故事,但出现寓言中的人物都是经过夸张和变形的人物,被特别强调和突出了性格的某一方面。我国古代寓言中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就是采用了夸张讽刺的手法。因此寓言形象不必精描细画,而是用粗大的笔触勾勒,最好是能适当的变形,才能有夸张的效果。在寓言中为了表情达意,故意言过

其实,对客观事物的某些特征加以渲染夸大是其常用的手法。

运用夸张要注意:(1)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给人以真实感,夸而有据,夸而有节。能使“不能”的事情成为“可能”,使“平庸”成为“神奇甚至神勇”,使“丑陋”成为“美丽”,有时夸张得近似于荒诞,有时夸张得近似于漫画;(2)夸张的本质是超越了客观事实,所以运用夸张时要注意一个“度”,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不能有悖常理。故事既要短小又要趣味盎然、新鲜活泼,才能吸引人,让读者在笑声中有所获益;(3)要新颖,不落俗套。荒诞夸张的情节,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球”,激起人们的阅读兴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寓言中运用荒诞夸张、诙谐幽默的手法,还可以避免文章走入呆板说教的迥境,寓庄于谐,使文章生动活泼有生机。

二、在创作中达到寓言语境与修辞的完美结合

选材上“大中取小”,寓言取材可以说非常广泛,笔法也十分灵活。构思通常是由小见大,由一点到全面,由个别体现一般。以对生活的敏感性和洞察幽微的观察力,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着手点,经过分析引申出一个大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立意上“因小见大”,通过日常喜闻乐见的小事,或者易于被读者接受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经过前面的探讨与总结,寓言在创作上有以下三方面的特性:(一)虚构艺术。寓言是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内容丰富,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读起来像是一篇篇精美的童话,但是又比童话更

多一层内涵,多一份哲理,细细体会总是受用无穷,并能从中获得人生感悟。寓言具有深刻的启迪价值,寓言家创作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或者想暴露点什么,或者想揭示点什么。借助寓言为深刻的思想寻找一个可以寄居的躯壳,来揭示深刻的主题。

(二)人化艺术。寓言中有人物或动物、情节,是把整个寓言所包含的事件作为一个比喻来影射的,里面的比喻没有具体的实体,它的本体是故事整体,喻体是一个人生教训或一种讽刺批评的态度,即故事最后的寓意,这使整个故事充满了象征含义,启人深思。这一点跟我们平常时的修辞上的比喻有点不大一样,因为一般修辞的目的的在于增强言辞的形象性和伦理的说服力。但都是表现主题的一种艺术手段。寓言中往往运用拟人化的艺术手法,多从天地间广取物象,诸如鸟兽、虫鱼,水浪礁石,树木花草,日月虹霓等,无数的有生物,无生物,微生物都变成了寓言的主人公,使它们具有人的感情,人的心灵,具有一切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优点。(三)凝缩艺术。寓理于事,结构简单,言简意赅,就是具有寄寓和凝缩艺术。寓意是一则寓言的精髓所在,体现着作者对生活的真知灼见,往往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着极大的思想力量。一则寓言其故事所提供的可资开掘的寓意的广度和深度,成为这则寓言的思想和艺术生命力的标志。寓言深层的寓意,需要读者有意识地去领悟。而故事与寓意的各自独立也使一则寓言的寓意出现了极大的可塑性,人们往往可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三、寓言语境与修辞的探讨对教学工作的意义

(一)了解故事,整体把握

寓言的寓意是以故事的形式作为外壳的。寓言讲述一个假托或虚构的故事,其目的是要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让读者从故事中体会并得到启发或教育。教师在阅读寓言时就要了解寓言故事中的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寓言故事的所寄托的寓意。然后通过艺术的设计,使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情节,体味故事的趣味性,领悟故事的寓意。儿童都是喜欢故事的,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学会思考和想象。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复述故事,使学生在复述中对故事有更深的认识和思考,在复述中整体把握。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同样值得借鉴。

(二)概括寓意,拓展思维

寓言的最终目的是传达经验和教训。教师在指导儿童阅读寓言故事时,应帮助和引导他们体会寓言作品的表现手法,引导他们概括出作品所要传达的寓意。寓言故事往往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师可以引导儿童结合实际联想,体会。如《东郭先生和狼》塑造了东郭先生、农夫和狼三个不同的形象,通过东郭先生和农夫对狼不同态度的对比,认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农夫的机智、果断,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了寓言的艺术形象之后,就要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不同性格加以比较,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找出类似的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