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唐诗五首》PPT课件详解1
合集下载
部编版8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唐诗五首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 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 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 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 真想隐居在山冈。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 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 把蜀地当作自己的故乡,所以他有不少诗篇 反映出对蜀中生活的怀念之情。
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 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 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 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从构思看:题目《渡荆门送别》,“渡荆门”包括前三联, 尾联照应诗题中的“送别”,全诗紧扣题目展开,结构分 明,章法有度。 从意境看:诗歌意境高远,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抓住两 联写景名句,特别是颔联,试通过想象,用一段话展示其 画面的壮美。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分明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故乡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 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 飘飘悠悠。
晴日里的原野和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 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 “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 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 怅惘的心情。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 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 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 真想隐居在山冈。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 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 把蜀地当作自己的故乡,所以他有不少诗篇 反映出对蜀中生活的怀念之情。
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 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 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 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从构思看:题目《渡荆门送别》,“渡荆门”包括前三联, 尾联照应诗题中的“送别”,全诗紧扣题目展开,结构分 明,章法有度。 从意境看:诗歌意境高远,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抓住两 联写景名句,特别是颔联,试通过想象,用一段话展示其 画面的壮美。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分明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故乡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 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 飘飘悠悠。
晴日里的原野和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 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 “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 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 怅惘的心情。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24张ppt)
颔联写莺与燕,是禽鸟。莺争暖树,燕啄春泥,一个是早莺,一个是新燕, 都是早春景象,生机勃勃。“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尚是乍 暖还寒时候,“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细腻地描摹了早春的 景象。颈联写花和草,是植物。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但可以预见即将盛放, 会使人眼花缭,乱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渐欲”“才能”, 写出早春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左图呈现的薄暮之时,在东面的水边,符合“东皋薄暮望”的意思,而 右图无法表达出来;左图的人物隐没于茫茫的 芦草之中诗人小小的身影 显得异常的渺小,烘托诗人的落寞之情,右图则是荒凉之地的牧人驱犊, 整个背景无法烘托出作者的心情;
新发现
1、要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组合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和景物。
欣赏2
,“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啄”字,描写燕子那忙碌而
兴奋的神情。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
力与生机。
欣赏3
“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
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
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
3、如何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表现的画面美?
讲究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再到地上的河 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再到绵延无边的大漠,但 是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 圆的是落日,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了景物的基本形态。
讲究色彩。大漠、黄沙、夕阳、长河、孤烟,色彩鲜 明丰富,引人想象。
夕阳——离别思乡 羌笛—凄切
西风—惆怅哀伤
左图呈现的薄暮之时,在东面的水边,符合“东皋薄暮望”的意思,而 右图无法表达出来;左图的人物隐没于茫茫的 芦草之中诗人小小的身影 显得异常的渺小,烘托诗人的落寞之情,右图则是荒凉之地的牧人驱犊, 整个背景无法烘托出作者的心情;
新发现
1、要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组合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和景物。
欣赏2
,“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啄”字,描写燕子那忙碌而
兴奋的神情。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
力与生机。
欣赏3
“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
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
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
3、如何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表现的画面美?
讲究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再到地上的河 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再到绵延无边的大漠,但 是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 圆的是落日,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了景物的基本形态。
讲究色彩。大漠、黄沙、夕阳、长河、孤烟,色彩鲜 明丰富,引人想象。
夕阳——离别思乡 羌笛—凄切
西风—惆怅哀伤
精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ppt课件101页可编辑
是家乡好,月是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
这更美。运用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
漂泊感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3/17/2024
该资料由西风瘦马友情提供
前四句写仙人及仙鹤的传说.抒发世事茫 茫的感慨 。后四句抒发日暮思归的情思。
诗由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 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觉,表现人 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气势苍莽。后四句转而实写 楼上所见所感,并由此引起乡愁。尾联以烟波江上日 暮思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 。这首诗意境开阔,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 。全诗借景抒情,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 故乡的情怀。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 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 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 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 造了一座黄鹤楼。
该资料由西风瘦马友情提供
首联:
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 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落笔, 感叹物是人非.。
为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传 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
3/17/2024
该资料由西风瘦马友情提供
诗词中的黄鹤楼
Ø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 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 ,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 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 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 “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
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 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 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 法。 (袁行霈)
3/17/2024
该资料由西风瘦马友情提供
课外知识拓展
• 典故 的含义 :
最新统编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教学课件
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思考:诗人用这个典故何意?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 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 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 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崔颢(约704~754),盛唐诗人。汴 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进士,官至太仆 寺丞、司勋员外郎。著有《崔颢集》。仕途 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楼,产生了一 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 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 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诗歌,这也是黄 鹤楼题诗的绝唱。
总结--诗歌阅读方法
①动与静②人与物③情与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示例] ①树林、山野是静谧的背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是动态 的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有着田园牧歌式气氛的画面。
②山林静谧,在一片秋色、遍野落日余晖中,驱赶牛 群的牧人、骑马打猎的猎人回归家园,人与物既形 成对比,又融为一体。
③举目四望,皆是秋色,余晖下萧瑟、静谧的景色触 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驱赶牛群返家的牧人、收获 猎物归来的猎人更加深了诗人心中徘徊惆怅的情绪。
大漠实景,真实还原视觉,让人震撼。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探究景物描写背后的情感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726年,李白26岁,在此之 前一直生活在蜀地。诗人“五岁诵六甲”,15岁 学剑术,常于月下舞剑啸吟,心中装着高原的理 想。此次李白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 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 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 ,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ppt课件
2
课时目标
课件PPT
1.初步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 2.了解诗歌朗读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 的韵律美。 3.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 领悟其意境。
3
课件PPT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4
作者档案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 遍野, 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 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9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课件PPT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 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 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 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指大雁北飞。
25
生难字词
课件PPT
【胡天】指胡地的天空,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孤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点燃的烽烟。
【长河】 即黄河。 【萧关】 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 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都护】 唐代边陲设有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这 里指前线统帅。 【燕然】燕然山, 这里代指边防前线。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通 之弟。常居东皋,号东皋子。仕隋 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 下省。后弃官还乡。放诞纵酒,其 诗多以酒为题材,赞美嵇康、阮籍 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流露出 颓放消极思想,表现对现实不满。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东皋 子集》 (一名《王无功集》)。
39
课时目标
课件PPT
1.了解作者,熟读并背诵。 2.诵读诗词,品味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准确生动的语言。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译文: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之北贾公亭之西,湖水初涨,水平齐岸,与云气相接。 几只黄莺争着飞向朝阳的树唱歌啼鸣,不知谁家刚从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 繁多的野花慢慢开放,光彩照耀,想要使人的眼睛迷乱,青草初长成,刚能淹没马蹄。 我最爱湖东风景总觉走不完看不够,因为掩映于绿杨浓阴里的白沙堤别有一番景致。
尾联: 用典,抒写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主旨归纳
全诗于萧瑟恬静的风景描写中显露出诗人孤独抑 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
崔颢
七言律诗: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起)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承)
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 意情绪。
颔联和颈联: 写出所见到的风景。
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诗人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颔联妙在融情于景,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请赏析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两句诗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争暖树”“啄春泥”,既说 明天气乍暖还寒,又写出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
4、请赏析颔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两句诗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乱”字贬词褒用,化静为动, 描画出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浅”字生动地描画出初春小 草刚刚抽出嫩芽的情态,“渐欲”“才能”写出花草向荣的趋势,突出 了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赏析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38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从山水 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关,我们在吟诵着千 古名句,我们也在体味着人间百态。所以无论 明天你将回到哪里,身处何方,又将展开怎样 的人生,不要忘了这段日子里我们共同感受到 的那份感动,那份沉醉,那份喜悦,那种振奋, 那是你们绽放出来的光芒,那也是中国诗词永 远的魅力!
其次,它有画一样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 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 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
最后,它有画一样的色彩。黄沙漫漫的大漠,橘红 色的夕阳静居天际,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 起一缕直上高空的烽烟,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 诗中有画,名句赏析 ·
· 读古诗,说画面 ·
1、《野望》的颔联和颈联描 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你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 品诗境,说情感 ·
颔联和颈联写作者在东皋田野纵 目远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 在夕阳的余晖中,静谧而萧瑟。牧人 驱犊归家,猎马满载而回,兴致盎然。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
· 品诗境,说情感 ·
使至塞上
我轻车简从慰问边关, 诗人驾车经过了居延。 像飘飞的蓬草出汉塞, 又似归雁飞入到胡天。 茫茫大漠烽烟独起直, 滔滔黄河落日大又圆。 萧关偶遇侦察的骑兵, 得知统帅在燕然前线。
渡荆门送别
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漫游。 重山随着平野出现渐渐逝尽, 长江进入无边原野缓缓流淌。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 云层形成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 不远万里继续护送我的行舟。
· 品诗境,说情感 ·
(四)《渡荆门送别》
根据前三首诗中学到的体会作者情感的方法,参考 课后思考探究第四题,自学这首诗。
其次,它有画一样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 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 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
最后,它有画一样的色彩。黄沙漫漫的大漠,橘红 色的夕阳静居天际,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 起一缕直上高空的烽烟,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 诗中有画,名句赏析 ·
· 读古诗,说画面 ·
1、《野望》的颔联和颈联描 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你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 品诗境,说情感 ·
颔联和颈联写作者在东皋田野纵 目远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 在夕阳的余晖中,静谧而萧瑟。牧人 驱犊归家,猎马满载而回,兴致盎然。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
· 品诗境,说情感 ·
使至塞上
我轻车简从慰问边关, 诗人驾车经过了居延。 像飘飞的蓬草出汉塞, 又似归雁飞入到胡天。 茫茫大漠烽烟独起直, 滔滔黄河落日大又圆。 萧关偶遇侦察的骑兵, 得知统帅在燕然前线。
渡荆门送别
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漫游。 重山随着平野出现渐渐逝尽, 长江进入无边原野缓缓流淌。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 云层形成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 不远万里继续护送我的行舟。
· 品诗境,说情感 ·
(四)《渡荆门送别》
根据前三首诗中学到的体会作者情感的方法,参考 课后思考探究第四题,自学这首诗。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4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古诗赏析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_______诗。 首联交代了________和________ 。
古诗赏析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交代了出使原因和目的地 。
古诗赏析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 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黄鹤楼
崔颢
作者介绍
崔颢(704?—754),唐代诗人。汴州(今
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第。 唐玄宗开元(713—741)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 望(杜佑父)门下任职。唐玄宗天宝(742—756年) 初年,入朝为太仆寺丞,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 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来的边塞生 活使他的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 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名著当时。《全唐诗》 存其诗四十二首。
古诗赏析
2.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 作者什么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 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诗人的喜悦心情。
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对尽 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 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 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 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 白沙堤。
渡荆门送别
李白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
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 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 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 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 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 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 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 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古诗赏析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_______诗。 首联交代了________和________ 。
古诗赏析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交代了出使原因和目的地 。
古诗赏析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 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黄鹤楼
崔颢
作者介绍
崔颢(704?—754),唐代诗人。汴州(今
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第。 唐玄宗开元(713—741)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 望(杜佑父)门下任职。唐玄宗天宝(742—756年) 初年,入朝为太仆寺丞,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 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来的边塞生 活使他的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 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名著当时。《全唐诗》 存其诗四十二首。
古诗赏析
2.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 作者什么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 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诗人的喜悦心情。
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对尽 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 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 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 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 白沙堤。
渡荆门送别
李白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
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 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 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 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 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 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 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 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
“乱”修饰“花”,用“浅”修饰“草”有什么好处?
黄鹤楼,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 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 名楼。历代文人墨客登楼吟诗作赋,畅抒情怀, 留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文赋过百篇,且有多如 珠玑的神话传说散落民间。现今的“黄鹤楼”景 区,时逢盛世,规制超前,是由主楼、白云阁、 岳飞广场、千禧吉祥钟、古乐宫、诗碑廊、南楼 等大小50余处景点组成的融人文与自然景观为一 体的风景名胜区,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 一。
作者简介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 开封)人,盛唐诗人。唐玄宗开元11年 (公元723年)进士。曾出使河东节度使 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 等职,足迹遍及江南塞北。
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旧唐 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 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诗歌 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诗名早著,影响深 远。著有《崔颢集》。
《
使
王维:字摩诘,开元
至
进士,官至尚书右丞,
塞
故人称“王右丞”。
上
唐代杰出诗人、画家。
》
王诗语言清新凝
炼,朴素中见华采。
使至塞上
以“蓬单”车“欲雁问”边自,比属国过居延。 暗我写奉命内慰心问战孤士独轻车、奔郁赴遥愤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身份
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有诗如人蓬草把随自风己万里的飘孤出寂汉家情的绪要奇塞,妙又地似溶回归化的在大雁广飞阔 入北国的蓝天。的自然景象的描画中。
课堂练习
1、《野望》中写出自然风景的句子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野望》中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 愿而归的诗句是: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
黄鹤楼,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 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 名楼。历代文人墨客登楼吟诗作赋,畅抒情怀, 留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文赋过百篇,且有多如 珠玑的神话传说散落民间。现今的“黄鹤楼”景 区,时逢盛世,规制超前,是由主楼、白云阁、 岳飞广场、千禧吉祥钟、古乐宫、诗碑廊、南楼 等大小50余处景点组成的融人文与自然景观为一 体的风景名胜区,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 一。
作者简介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 开封)人,盛唐诗人。唐玄宗开元11年 (公元723年)进士。曾出使河东节度使 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 等职,足迹遍及江南塞北。
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旧唐 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 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诗歌 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诗名早著,影响深 远。著有《崔颢集》。
《
使
王维:字摩诘,开元
至
进士,官至尚书右丞,
塞
故人称“王右丞”。
上
唐代杰出诗人、画家。
》
王诗语言清新凝
炼,朴素中见华采。
使至塞上
以“蓬单”车“欲雁问”边自,比属国过居延。 暗我写奉命内慰心问战孤士独轻车、奔郁赴遥愤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身份
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有诗如人蓬草把随自风己万里的飘孤出寂汉家情的绪要奇塞,妙又地似溶回归化的在大雁广飞阔 入北国的蓝天。的自然景象的描画中。
课堂练习
1、《野望》中写出自然风景的句子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野望》中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 愿而归的诗句是: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36张PPT)
古诗词默写
2.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 鹤飞去后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荡荡。天 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 时至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三、深层探究 1.诗歌赏析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 ,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 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 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四、课堂加测 1、按课文填空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根据理解默写 ⑴《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树树皆秋色 , 山山唯落晖 。 ⑵《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 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相顾无相识 , 长歌怀采薇 。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 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4、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默写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 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 骋的翅膀。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 再、世事茫然的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 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 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中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 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 愁设置了铺垫。
部编本八年级上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111张PPT)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 王维为监察御史出使边塞时所作的。当 时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tǔ) (bō ),唐玄宗命王维出塞宣慰,察访 旱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王维在赴边途中,心情激愤抑郁,这首诗 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使至塞 上”,即奉命出使边塞。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3、说说“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句中那几个词 用得好?
这一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 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入一股活力。句中的几个动词 “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准 确,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 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 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远景和近景 的搭配,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思,甚 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怀乡之情。
小结
全诗写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 发了作者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首联——神秘传说——叙事
黄
颔联——岁月易逝——议论
吊 古
鹤
怀
楼
颈联——登楼所见——写景
乡
尾联——浓浓乡愁——抒情
当堂练习
1本诗的作者( 崔颢 ),( 唐 )代诗人。黄鹤楼, 故址在今(武汉)市蛇山。
2历历:( 分明的样子 ) 。
3萋萋:( 形容草茂盛 的样子
)。
4乡关:( 故乡) 5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6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道:“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而崔颢在《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 境相似,这两句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 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 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6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问题探究
3.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营造的意境。
明确:在一片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 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且大。 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画面开阔,意 境雄浑,表达了对塞外奇特壮丽风光的赞叹。
问题探究
5.试着分析尾联的作用。(结构+内容+感情)
结构上:呼应开头,描写边疆战士紧张的战斗 生活,侧面描写了战事频繁、紧张。 内容上:交代自己的行程,也写诗人到达边塞 所见情景。 赞美了将士保家卫国的精神。
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 首 写 转 议
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 联 景 折 论
尾联,合,呼应开头,收束全诗。
点 题
叙 事
变 换
抒 情
诗词诵读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野望
[唐]王 绩
gāo bó
xí y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dú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崔颢
诗人简介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
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 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 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 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少年为诗,意浮艳, 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 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 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鹤楼所见,由虚幻的传说转为眼前的 面为背景,由写传
所见景物,由虚到实,描绘了一个空明、说中的仙人、黄鹤
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 及黄鹤楼,转而写
铺垫。(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 诗人眼前登黄鹤楼
使人愁。赏析:尾联以“愁”收篇,准 的所见,描绘了一
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 个空明、悠远的画
续表
诗歌背诵名句Βιβλιοθήκη 析主旨理解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前写景,
赏析:颈联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 后抒情,以开阔的
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
(2)《黄鹤楼》:崔颢是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 勋员外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他这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 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这首诗是吊 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 兴大作,脱口而出。本诗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3)《使至塞上》:开元二十五年(737),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 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 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这是一首纪行诗,记述 了诗人这次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
这次离别家乡,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 “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 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72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 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 魔”和“诗王”之称。他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琵琶行》等。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 命为杭州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这首 《钱塘湖春行》当作于长庆年间(约823年)的春天。
首二句交代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其写作的地点,并说 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 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 “单车”二字引发出来的。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 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可见 诗人这次出使心境不佳。 (4)《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 作,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 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
赏析:诗人把自己孤寂的情 孤独、寂寞、飘零的心情以及
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 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
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 到陶冶、净化、升华后,产生
阔。
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
豁达的情怀。此诗叙事精练简
洁,画面奇丽壮美。
续表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续表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13 唐诗五首
目录
01 名师导学 02 名师导练
名师导学
1.背景解读 (1)《野望》:
王绩所处的社会环境是隋末唐初的不稳定时期,是朝代更迭的动乱时期。 一介书生,一位官卑位轻的前朝遗臣,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处境是非常艰 难的,心态也是比较复杂、矛盾的。因此王绩向往陶渊明式的田园归隐 生活,选择了归隐之路。其归隐之路是孤寂无依之路,不是带有山林野 趣,闲情逸致的。其诗同齐梁以来绮靡浮艳的文学风习大异,他的诗多 以田园山水为题材,其中透露出避世思想,在闲适隐逸中寄托郁郁苦闷 的感慨。本诗洗尽铅华,为唐初诗苑吹进一股清新的气息,是王绩的代 表作之一。
2.诵读赏析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 何依。 赏析:“欲何依”,化用 曹操《短歌行》中的“月 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 三匝,何枝可依”,表现 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 落晖。赏析:山林秋色暮 景图,光与色,远景与近 景,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表 面,烘托了诗人的
达乡愁,情景交融。
思乡之情。
续表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通过写诗人出使
至塞上的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挤而
《野望》是一首描写秋天山野景致的五 言律诗。诗风质朴自然,于平淡中表现 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 情。本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 写景,经过以情写景、借景言情层层深 化的描写,把诗人的孤寂彷徨之情与笼 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地联结起来,给 读者带来直接的艺术观感和美的愉悦。 诗中所蕴含的不尽之意,更使人们长久 地咀嚼、回味。全诗语言质直清新,自 然流畅,言浅意深,句句有力,为唐诗 及后代诗歌语言的创新开辟先路。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赏析:“尽”字化静为动,给人 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 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入” 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 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 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背,用语 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 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 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 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 五言律诗。此诗由写远游 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 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 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 象奇伟,想象瑰丽,表现了 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