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抒怀类散文阅读考点整理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高考咏物诗鉴赏-咏物抒怀诗1

高考咏物诗鉴赏-咏物抒怀诗1

春柳繁盛 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 自叹身世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依依惜别图
对故居的 依恋难舍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菊花的
作者不求高位、
高尚气节 不慕荣利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
五、咏物诗常见物象:
岁寒三友(松、竹、梅 ):高洁、傲岸、坚贞不屈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莲:高洁,出淤泥而不染 兰花(高洁、君子之德) 雁:思乡怀亲、羁旅孤独 蝉:高洁、悲凉 鹰:志存高远、远大抱负 杜鹃:哀怨、凄恻、思归
六、咏物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1、言志――表现诗人的志向操守。
• ①志向: 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与豪情壮志。
借松写人, 托物讽喻
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衬托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 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沁人心脾 的“暗香”。表达了作者仍倔强地 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的思想品格。
衬托手法, 象征
三、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 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 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 没有主次之分。

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操守:不慕名利、不羡富贵
自甘寂寞,不愿媚俗,坚贞不屈,高洁脱俗,坚 持个性,保持清白,不愿同流合污的气节;
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高考复习咏物抒怀诗PPT[优秀课件资料]

高考复习咏物抒怀诗PPT[优秀课件资料]
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课堂巩固
•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 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 一般开。
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 面来写的?
吟诵的是梅花。从梅花开的季节,梅花的颜色, 梅花的香气,梅花的姿态以及种植的地方等方面来写梅 花的。
考点解析
• 常见意象:落花、流水、夕阳,大雁、杜鹃、燕子、 寒蝉,月亮、松、竹、梅、兰、菊、莲、柳 等。
•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 喻、拟人、对比、衬托、象征等。
• 托物言志:主要通过比兴、象征等手法,诗人把自己 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 与志的结合。
答: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 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答:

(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 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 以花比人。
(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努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TM竟然以为我竭尽全力了。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我的 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要因为希望去坚持,要坚持的看到希望。最怕自己平庸碌碌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所借之物往往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 情感的化身,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志的内容:或因个人遭遇而明志或冀望,或 寄寓美好的理解,或讽喻现实,或隐含生活的道理或 抒发某种情感。
例题演绎
(2009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中考作文复习:《咏物抒情》实用课件【精选】

中考作文复习:《咏物抒情》实用课件【精选】

壳间的图精到者也个很有话样致它在寄人①小着,。席、贝对寓能在,色在慕美壳这了精海却泽每蓉丽主种她心边非或个贝的;人精一地,常深小壳《并的神生、我坚或点贝从专表的一捡(硬浅周壳贝心达梦丝起席和的围》壳致感想不一慕精小又展的志动与苟枚蓉致点有示精与与追地小)。,自了致持赞求过小回如 成一、之美:好的旋果一枚美以的只每贝的仔圈贝丽恒同要一壳花细的壳联。时每天。纹观复的想作,一,贝中察杂 …那…⑤么在他千都年将之为后后,人也留许下会精有致人的对生我命留的下痕的迹痕。
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 吗?
美文佳作欣赏
课外美文: 1、心田上的百合花 2、樟 树 赞 3、燕子 4、野菊花 中考佳作: 1、黑土礼赞 2、难忘家乡小巷
方法:
①小组合作探讨, 形成小组看法;
②小组派代表发 言,展示小组成果;
③老师启发点拨, 出示赏析范例。
▪ 【课外美文赏读】例一: ▪ 心田上的百合花(文章略)
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 地叹息:
⑥“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
风、雷《、雷电电象颂征》人(世郭沫间若追)求正义、光 明的…变…革力量。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 颂,屈表原现(了向诗风人及对雷电黑)暗风世!界你的咆强哮烈吧愤!咆懑哮和吧 !睡你摧明尽着咆毁未力了哮黑来地,的暗的咆都时的热哮沉候热烈吧 在 了切追! 梦 ,期求在 里 应望。这 , 该暗 都 你,《无 死 尽也雷天 了 力表电的日 咆达颂时的哮了》候时的诗是,候时人正正,候对气是一!应切光歌该都, 不可遏止地抒发了屈原热爱祖国、坚持正 我就义也仇知是、充敌…火道我渴分忾…!你呀望表的你就!光现民在是我明了族天宇 这、抗精边宙 熊反战神,的 熊你对时。生 地在命 燃黑期眼, 烧暗人前你 着的民,的就理 抗你生是想战在命我与要我,的要求的我生四求和这命面快,。同,要你

咏物抒怀散文阅读指导

咏物抒怀散文阅读指导

咏物抒怀散文阅读指导一、咏物抒怀也称“托物言志”,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联想或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

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

采用叙述、描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

二、如何解读“咏物抒怀”类散文一是透过“物”准确把握作者的“怀”。

1、确定所咏之物一般出现在题目中,以作者所赞颂的事物为主。

2、理清写物顺序3、明确写物之特征4、进行适当联想作者如何描写“物”的形态、特点,弄清作者由物引发的联想,进而理解作者写物的目的,即“抒”什么样的“怀”。

石缝间的生命①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②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

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石缝里。

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一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

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③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④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

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细瘦的薄叶;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不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己去寻找那不被觉察到的石缝。

⑤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

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做野菜。

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

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

它们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生物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的本质就是拼搏。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诗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诗

练习2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开放的时候,百花 已经凋谢。 只有她独自开在稀疏的 篱笆旁边,让人心生喜 悦,觉得与众不同。 更不同的是她在凋谢的 时候紧紧地抱着枝头, 任北风呼啸也不凋落。
《画菊》是宋元诗人郑思肖的一首题画诗。 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 ,托物言志,深隐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 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 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 言。
马诗
通过咏马表现志士的奇 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
李贺 于时、怀才不遇的感慨与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愤懑之情。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
李贺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我的马儿戴上金子做的马笼头,
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际上,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文学艺术 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那就是:在文艺作
苏轼 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
若言弦上有琴声,
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 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
放在匣中何不鸣。 来,才可产生优美的琴声(优秀的文学作
若言声在指头上, 品)。
何不于君指上听。
练习3
病柏由盛而衰的变化,象
征唐王朝由强盛到衰落的沧 病柏 桑巨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
杜命甫运时局的忧虑。
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偃蹙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

专题咏物抒怀类散文阅读(一)课后练习二及详解

专题咏物抒怀类散文阅读(一)课后练习二及详解

专题咏物抒怀类散文阅读(一)课后练习二及详解题1:灯巴金我爱灯。

我爱的是借各种形式透露出来的那一星光亮。

当太阳落到西半球的那一面,月亮同星星也被云层封锁掉的时候。

哪怕是一盏油灯的光,也够屏除由于黑夜而袭来的情绪上的压迫。

何况借这一星光亮。

你还可以继续完成白天未完成的工作,就是休息吧,有三五个朋友地北天南地聊聊天。

时间随着跳动的灯芯逝去了,大家这才恋恋地各自去寻一个无梦的睡眠。

赶路的时候,随着疲倦、饥渴俱来的向往,也就是这一星灯光。

灯光告诉你,一段艰难的行程快到终点,尽管路还没完,你还得走,但,前面的村落可以使你得个暂时的休止。

去敲一个陌生人家的门,狗的吠声似警戒,也似欢迎。

曾经在远远山坡上带给你希望的那一星灯光,这时伴着灯光照耀在你面前的,是一些虽然陌生却十分诚挚的乡下人独具的质朴笑容。

无需浪费语言,扑掉身上的尘土,你便被接待得像家人一样。

如果你远航在海上,就算你习惯了海上的风浪,你习惯于飘泊的生活,只要你的本性没有被压抑,你会感觉到一股说不出的寂寞。

你渴慕着陆地,你渴慕着陆地上人们的生活。

于是,你迎着太阳出来,送着太阳落进海底,你整日伏在船舷。

浩瀚无边的天和水,不会出现神话中的故事。

海市蜃楼毕竟是虚幻的折光。

你的眼神也隐藏不了心底的忧郁。

黄昏留下来的最薄弱的一道光亮,也被海水吞没了似的。

漫漫无尽的黑夜,只有海的啸声控制了一切。

你禁不住颤栗。

忽然,远处隐现出一生光亮,也许那只是指路的灯塔,可是你会马上恢复勇气,你有勇气战退与黑夜俱来的恐怖,至少你不会航错了方向。

更假如,远处一星星光闪亮的像女人头上的一串珠饰,闪耀着灯光的陆地就在面前,那陆地上有你怀念的家一样的温暖。

可是,当你踏上了某—处陆地,各色形式的各种灯光,固然带给你无限新奇,同时也带给你无限困惑,这些灯光变成了说谎的声音,正如高楼上血红地照耀着的“礼义廉耻”,这灯光——假如它也被命名为“灯”的话——却写尽了现实生活中的诸种丑恶现状。

这时,你会恋念海市蜃楼的再现。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曲阅读4、咏物抒怀类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曲阅读4、咏物抒怀类
一二 三四 五
• (四)
鹧鸪天①
• 宋 苏轼
•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 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②细细香。 村舍外
,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②红 蕖:红荷花的别名。
一二 三四 五
• 1香.”词两上句阕的中语“言翻·很空·有白鸟特色时,时请见·赏,·析照加水点红蕖的两细个细 答案词:。运(用3分叠词) ,不仅具有韵律美,(1分)且分别形容飞鸟和荷
古诗文梳理 古诗词曲阅读 四、咏物抒怀类
• (一) [2024龙岩二检6分] •白 梅
• 元 王冕 •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一二 三四 五
• 1.这首诗的题目是《白梅》,诗中又写到“桃 李”,这样写有何用意?(3分)
答案:将混杂芳尘的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相对比,(1分)从而 衬托出白梅的素雅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2分)
一二 三四 五
• 2.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描绘你从诗歌第三、 四句中体会到的意境。(3分)
答案:忽然在一夜之间,世间的白梅都齐齐绽放,清香四溢, 弥漫整个大地,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春色。(言之成理即可)
一二 三四 五
• (二) [2024莆田二检7分] • 中秋月
• 宋 晏殊 • 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①独向隅。 • 未必素娥②无怅恨,玉蟾清冷桂华孤。 • 注释:①羁人:羁旅他乡的人。②素娥:嫦娥 。
。 • C.诗中用“抽不尽”写出了诗人相思之情的绵绵不绝。 • D.“却教风雨怨秋声”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秋风秋雨和秋天 点的拨怨:恨“之却情教。风雨怨秋声”是间接抒情。
一二 三四 五

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第三部分考点攻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课件

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第三部分考点攻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课件
⑩一片云彩在村庄的上空盘旋,一会儿春雨便下起来,斜风细雨 ,不疾不徐。春雨贵如油,老天知道村庄的心事。拾掇完农具,刚从 坡里回家的村民,也不急于赶路避雨,直让那细雨淋头,从头到脚
好像在享受甘霖。春风细雨,浇灌着干渴的大地,浇灌着村庄的根 系。根系滋润,才会枝繁叶茂,蓬勃生长出一个丰盈的村庄。
⑪傍晚的村庄安详静谧。春风向晚,袭来暖暖春意。远处西山 落日,霞光万道,近处炊烟袅袅,白云悠悠。小街整洁一新,小院 氤氲着浓郁的烟火气息。晚饭后,乡邻们打开微信,聊会儿天,再 看 一看天南海北的信息。鸟归巢,鸡上宿,牛羊归圈。
4. 细读全文,分析本文所运用的写作手法。(4分) _运__用__了__借__景__抒__情__的__写__作__手__法__。__本__文__描__写__了__春__风__来__到__时__的__鸟__儿__、____ _植__物__、__小__河__等__景__物__和__孩__子__们__吹__柳__笛__、__放__风__筝__,__大__人__们__割__韭__菜__、____ _用__香__椿__做__菜__的__活__动__情__景__以__及__乡__村__雨__后__、__傍__晚__的__生__活__场__景__,__表__达____ _了__对__春__天__、__春__风__、__乡__村__的__爱__好__和__赞__美__之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柳笛一声天下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折柳、做柳哨,然后吹着柳 笛、喇叭比赛。笛声嘹亮,或细腻婉转,或粗犷高亢,春天就这样被吹 得绿意盎然。
⑧草长莺飞三月天,正是纸鸢翩飞的好时候。找一片空旷的场院, 逐渐放开牵线,“蝴蝶”“蜈蚣”迎风展翅,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天上的 风筝飞着,地上的大人和孩子们站在春天里,纵情地享受着十里春风、 万里春光。

04.咏物抒怀类(10首)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专题)(共14张PPT)

04.咏物抒怀类(10首)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专题)(共14张PPT)

原文背诵 天的开阔明朗, ,使“秋”这个意象在这首诗中具有了特殊的含义和价值。
放的笔触赞美了秋天的美好。他否定了前人悲 秋的观念,认为秋天胜过春天,展现出一种激
自古逢秋悲寂寥, 表达诗人积极乐 2.鹤:这是诗中的一个重要意象,也是诗人情感表达的载体。诗人越”抓这向个上住意的象诗秋在情这。天首这诗种“中对一具秋有天鹤了的特独凌殊特的赞云含美义,”和这使价“值秋
。激这荡些与若幸自豪出甚然情其至元。里哉。,素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美感,也象波景添征涌画了起卷诗着,。歌形这的曹成些艺了自术操一然美内幅元感壮素,心丽不也的仅象的海增征
着曹操内心的激荡与豪情。
《赠从弟(其二)》—魏朝—刘桢
意象
主题
意象
原文背诵 1.亭亭:描绘了松树的高大挺拔,傲然屹立之态,这是松1傲树.亭然亭屹的:立描第之绘态一了,松这个树是的松意高树大象的挺第,拔一,个代
特点:
1.托物言志:这类古诗通常会选择某一具体的物体或景象作为描写对象,通过对这个对象 特征的深入描摹,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志向或哲理。如王冕的《墨梅》就是通过描写梅花 的风格,来反映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 2.即事抒怀:这类古诗的作者往往因为某一具体的事物或事件而有所感触,进而发而成诗。 他们的诗歌通常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思考,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就是典型的 即事抒怀之作。 3.融合自然、社会、历史感触:这类古诗的作者往往会将自然景物、社会现象或历史事件 与自己的情感、思考相结合,从而表达出对自然、社会、历史的独特感触。如咏史诗多以 特定意象融合作者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 主题:咏物抒怀类古诗的主题主要集中在通过对具体物体的描绘和赞美,来表达诗人的内 心情感、人生态度或哲理思考。。

高一语文阅读理解专训-诗歌阅读与鉴赏-咏物抒怀类

高一语文阅读理解专训-诗歌阅读与鉴赏-咏物抒怀类

诗歌阅读与鉴赏-咏物抒怀类【知识梳理】1.概念:咏物抒怀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所咏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怀: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

3.分类⑴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苏轼《海棠》“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这样做也够浪漫了,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⑵托物言志类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让我们先来看看白居易的《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咏物抒怀类散文专题复习PPT优秀课件下载(21张)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咏物抒怀类散文专题复习PPT优秀课件下载(21张)

组织答案
2、文章题为“淡竹”,为什么花大量笔墨 描写稻子、银杏、兰花等植物?
内容提炼:写出了这些植物都在不惜一切奋力为自 己争夺生长的机会,汲汲于名利,表达作者的厌弃 之情, 对主体及主旨的表现作用:与淡竹的“另类”形成 对比,衬托淡竹淡泊名利的可贵品质,突出作者对 淡竹的喜爱之情, 结构上:为下文具体展开描写竹子的正直与淡泊的 品质作铺垫。
方法归纳
1、首先准确提炼其核心特征,关注作者情感; 2、一般情况下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体会其在 文中存在的意义,有时也需考虑其在形式上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方面的功能; 3、内容上须注意其对主体形象的衬托作用,以 及对文章主旨的表现作用。
语言赏析
3、结合上下文语境,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 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2、把握常见情况——客观物质世界和主观 精神世界的矛盾统一;同一事物或现象在不 同环境或心境下的矛盾统一;同一事物或现 象在不同角度下的矛盾统一。
3、注重文本,答案要具体完整。
拓展延伸
5.古今中外,像作者这样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者不胜枚举, 请仿照例句再列举一例,句式与示例基本一致,不得引用选 文已出现的诗文。
审清题意文本
①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 原的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②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一般踌躇满志。 ③ 银杏,不惜褪去了一身浓艳,企图和蓝天的高洁媲美。 ④ 兰花,像极薰衣草,所有的花都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 高使命蛊惑。 ⑤ 浮萍无根,却有心机,幻想挣脱随波逐流的命运。 ⑥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 边甜言蜜语…… ⑦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 花!我要结果! ⑧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 ……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散文知识点汇编 教学PPT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散文知识点汇编 教学PPT课件

PART 04
赏析散文句段 作用
活动三 赏析句段作用
一、六大常考句段类型及作用
①开篇点题,往往是总领全文,点明主旨,或表达与主旨相关的 某种情感(奠定情感基调)。②开篇不点题,那么,开头句段的 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 开篇 垫。③开篇描写景物,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可能是铺 垫;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 (渲染)某种氛围等。④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开篇抒情, 引起读者共鸣;开篇抑扬,强化读者印象。
1.线索的类型
活动二 分析线索及作用
(1)明线:明线是由人物活动或事件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常见的线索形式如下: 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全文围绕它来展开; ②以人物为线索; ③以事情的发展为线索; ④以某一具体的物品为线索; ⑤以地点的变换为线索; ⑥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⑦以心理(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
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 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
散文阅读
content

01如何读懂散文

02理清散文行文思路
03分析散文线索
04赏析句段作用
PART 01
如何读懂散文
一、散文的概念及类型 现代文学中,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有广义 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体文 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 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详细描写物,目的是以物象征人,形在写 物的描述——物的
象征式 物,旨在写象征之人;卒章显志;篇末深化 特征——由物及

咏物抒怀类散文阅读考点整理

咏物抒怀类散文阅读考点整理

期中现代文阅读资料整理(二)咏物抒怀类散文的阅读技巧一.练习《荒漠中的苇》《守候一株水仙》《倒木是森林的另一种姿势》《奔跑的榆》二.自学《活页3》第10、11页《典型形象中悟真情——咏物抒怀类散文的阅读技巧》三.考点整理及阅读技巧(一)筛选信息,概括要点,把握主题【提问方式】例1《倒木是森林的另一种姿势》第1题:选文以“”为线索,依次写了长白山地下森林里见到倒木所处的环境、、以及由此生发的感悟。

(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答案:倒木;倒木形成的原因;倒木的作用例2《守候一株水仙》第1题:选文作者将三个对象交织着写构建了全篇。

请感知全文,从所给的词语中选用最合适的三个填空。

(筛选信息,概括要点)放弃惊叹折腾随便呵护不懈母亲:执著守候――(①)生命水仙:(②)生长―― 绽放生命“我”:难信事实――(③)生命答案:①呵护②不懈③惊叹例3《荒漠中的苇》第17题: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把握主题)答案:作者借对苇身处荒漠却顽强活着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精神的赞美,表达了自己也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愿望。

(或来歌颂那些具有沙漠中的苇一样顽强生命的人。

)【答题方法】1如何筛选信息,归纳要点(1)根据题干要求,确定阅读域(2)从阅读域中筛选出关键语句(3)整合关键语句分点回答。

2如何把握主题抓住文中抒情议论性的语句来领悟主题,这些句子主要有开头总领全文的总领句,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结尾总结全文的总述句,有时在行文中也会有透露主旨的关键词。

(二)赏析语言【提问方式】例1《荒漠中的苇》第14题:第(4)段中“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

”这句话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答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一望无际的芦苇在风中悠悠起舞的情状。

例2《荒漠中的苇》第15题: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5)段划线的句子。

答案: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以“初生小女的头发”和“老者的胡须”来描写芦苇的稀疏,不成气势,但仍顽强生长的特点。

高三诗歌复习咏物抒怀诗公开课解析PPT学习教案

高三诗歌复习咏物抒怀诗公开课解析PPT学习教案

怀古咏 09年岳飞《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08年李 史诗 白《登金陵凤凰台》
边塞征 04年柳中庸《征人怨》
战诗
山水田园诗(13年唐庚 《醉眠》) 、闺情宫怨诗、 咏物抒怀诗、怀才不遇诗、民生疾苦诗
第1页/共20页
咏物抒怀诗
第2页/共20页
先睹为快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
第二联表达了第作17页者/共20页怎样的情感?
作者借燕子、梧桐 在雨中的感受,表 达了自己怀旧、失 落的感情。
第18页/共20页
六、课堂小结
第19页/共20页
第12页/共20页
答:①衬托,以冰雪林衬托梅 的坚毅;
②对比,以混芳尘的桃李对比, 显其高洁守志;
③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坚持 自己的理想和操守,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愿留清气满人间的 高格远志。
第13页/共20页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 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 (gǔn)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答:作者借燕子、梧 桐在雨中的感受, 表达了自己怀旧、 失落的感情。
第15页/共20页
四、解题步骤与要领
1、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整体 感受诗歌情感基调;
2、抓住关键词语,明确诗歌 表现的思想情感和主旨;
3、组织答案:感情产生的原 因+表达情感的词语(形容词 或表达心理活动的动词)
第16页/共20页
第10页/共20页
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中现代文阅读资料整理(二)咏物抒怀类散文的阅读技巧一.练习《荒漠中的苇》《守候一株水仙》《倒木是森林的另一种姿势》《奔跑的榆》二.自学《活页3》第10、11页《典型形象中悟真情——咏物抒怀类散文的阅读技巧》三.考点整理及阅读技巧(一)筛选信息,概括要点,把握主题【提问方式】例1《倒木是森林的另一种姿势》第1题:选文以“ ”为线索,依次写了长白山地下森林里见到倒木所处的环境、 、 以及由此生发的感悟。

(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答案:倒木;倒木形成的原因;倒木的作用例2《守候一株水仙》第1题:选文作者将三个对象交织着写构建了全篇。

请感知全文,从所给的词语中选用最合适的三个填空。

(筛选信息,概括要点)放弃 惊叹 折腾 随便 呵护 不懈母 亲: 执著守候――(①)生命水 仙: (②)生长―― 绽放生命“我”: 难信事实――(③)生命答案:①呵护 ②不懈 ③惊叹例3《荒漠中的苇》第17题: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把握主题)答案:作者借对苇身处荒漠却顽强活着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精神的赞美,表达了 自己也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愿望。

(或来歌颂那些具有沙漠中的苇一样顽强生命的人。

)【答题方法】1如何筛选信息,归纳要点(1)根据题干要求,确定阅读域(2)从阅读域中筛选出关键语句(3)整合关键语句分点回答。

2如何把握主题抓住文中抒情议论性的语句来领悟主题,这些句子主要有开头总领全文的总领句,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结尾总结全文的总述句,有时在行文中也会有透露主旨的关键词。

(二)赏析语言 【提问方式】例1《荒漠中的苇》第14题:第(4)段中“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

”这句话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答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一望无际的芦苇在风中悠悠起舞的情状。

例2《荒漠中的苇》第15题: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5)段划线的句子。

答案: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以“初生小女的头发”和“老者的胡须”来描写芦苇的稀疏,不成气势,但仍顽强生长的特点。

例3《守候一株水仙》第3题:选文语言清新质朴,含义丰富。

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味下列语句。

就在一丛水仙叶子的中间,单单一朵水仙花恣意地绽放着,如从天而降的仙女,超凡脱俗。

(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答案:①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水仙花出人意料地绽放及其超凡脱俗之美,同时表达出“我”的惊叹赞美之情。

②运用拟人,用“恣意”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仙花任意、任性的特点,表现了它要展现自我价值的姿态和愿望,表达了作者惊叹赞美之情。

(2分。

答出其中一种手法1分,讲明效果1分,意近即可。

)例4《奔跑的榆》第23题:结合语境,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用“一幅幅高挂深谷的油画”来设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榆树在岁月的淬打下形成的苍劲美,字里行间蕴含这作者对扎根大西北的榆树的赞美之情。

【答题方法】三个要点:手法名称(或点名词语、词性)+表达效果+表述内容/情感。

1.从修辞角度赏析(8种修辞)2.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动词、形容词、句式等)3.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人物描写、环境描写)4.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象征、对比、衬托、烘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悬念、照应、欲扬先抑等)(三)词语、句子含义及作用【提问方式】例1《倒木是森林的另一种姿势》第4题: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它依然是挺拔的,高大的,令人尊敬并值得仰视的。

”的理解。

答案:倒木对森林来说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倒木的自我牺牲与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觉得其形象挺拔高大,并对其产生尊敬与仰视心理。

【答题方法】如果是带有修辞的句子,只要将修辞句还原成直白的话就行了。

如果是含有某种观点的句子,可以参照解释词语的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弄清其含义,了解观点的由来,再加以归纳就可以了。

比如上面这道题,倒木为什么倒下了还“依然挺拔、高大”“令人尊敬并值得仰视”呢?回到文章就能找到这个观点的原因。

答案只要说出倒木具有的特征和美好品质就行了。

(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提问方式】例1《奔跑的榆》第20题:选文以“奔跑的榆”为题有什么作用?(标题作用)答案:是文章的行文线索;采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榆树生命力的顽强,蕴含文章情感主旨;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题方法】如果是问标题含义就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层面考虑,如果问作用就要从结构、写法、内容几个方面来分析,而内容方面就是分析题目的含义。

例如上面这道题结构作用就是:是文章行文线索,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内容上作用就是: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榆树生命力的顽强,蕴含文章情感主旨。

(五)段落作用【提问方式】例1《倒木是森林的另一种姿势》第2题:文章第一段有什么用?答案:此段交代了倒木与其他挺拔高大生长的大树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倒木所处环境的寂寞、凄清,为下文写意抒情蓄势,从而突出文章主旨。

【答题方法】1.从结构上分析。

句段在文章的不同位置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文章开头的,有总领全文、引出相关内容的、点题等作用;在文章中间的,有承上启下、指示思路的作用;在文章结尾的,有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点题等作用。

2.从内容上分析。

主要是点明主旨、升华主题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一般选择文章中含有主旨句、中心句以及揭示作者观点、表达作者情感的议论句、抒情句的段落,可以先归纳句段的内容,再指明在文中的作用。

3.从表达效果上分析。

选择的句段如果运用了描写,可以从描写作用的角度分析,如果运用了某种表现手法,则可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

(六)分析手法【提问方式】例1《荒漠中的苇》第14题:本文主体是写“苇”,而开篇却用较多笔墨写了“荒漠”,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案:突出“苇”的生长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荒漠中的“苇”给人带来的惊喜(或写苇的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作铺垫,表达了作者的赞颂之情。

例2《荒漠中的苇》第17题:作者写苇,显然不仅仅是在写苇,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答案:托物言志或象征。

作者借对苇身处荒漠却顽强活着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精神的赞美,表达了自己也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愿望。

(或来歌颂那些具有沙漠中的苇一样顽强生命的人。

)例3《守候一株水仙》第2题:选文运用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文章主题。

请问全文作了哪些对比(至少列出两条)?答案:①“我”与母亲对待水仙的态度、言行形成对比。

②“我”对水仙前后不同的认识、理解形成对比。

③春天时节打蔫的水仙与窗台上其它郁郁葱葱的盆花形成对比。

④水仙春天时节打蔫与最终绽放出美丽之花形成对比。

⑤水仙最终开出美丽之花与“我”所料结果形成对比。

⑥“我”的养护和母亲呵护所致水仙不同命运形成对比。

例4《奔跑的榆》第21题:文章写的是大西北的榆,为什么第3段中却写“榆在平原”呢?答案:文章第3段写平原上的“榆”的形象,与在西北生长的榆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榆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作者对榆扎根西北的赞美之情,为下文抒情议论做铺垫。

【答题方法】表现手法名称+表现效果+表现内容(情感或主题等)(七)发表感悟,阐述看法【提问方式】例1《守候一株水仙》第4题:选文最后由物及人,谈到了怎样对待生命和人生。

其中最能引起你共鸣的是哪个观点?为什么?答案:①“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坦然;少一些嫉恨,多一些珍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感动” 这一观点引起了我的共鸣。

因为我觉得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就因缺乏这“三少三多”而导致爱心的缺失。

②“珍惜生命里所有的好,让生命极致绽放,一次,又一次,再一次……” 这一观点引起了我的共鸣。

因为只有珍惜生命中“所有的好”,才能让自己内心更阳光,精神更健康,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③“我们的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人在守候?”读到此句,我不由得想到,在家有细心照料的父母,在校有精心培育的老师,他们时刻呵护着我们,让我们茁壮成长,我们永远感谢他们。

例2《倒木是森林的另一种姿势》第5题:你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答案: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遭受人生的挫折后,不要自暴自弃,不要颓废,要学习倒木的精神,把挫折当成人生的另一种姿势,积极进取,依然可以获得另一种成功,成就精彩人生。

例3如《奔跑的榆》第24题:在奔跑的榆身上,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答案:榆树在大西北能够存活下来,是因为经受风霜,扎下根汲取营养,长出叶被雨水浸润。

人生之路,没有平坦的大道。

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我们要自强不息,不畏艰难,绽放生命的异彩。

【答题方法】此类题一般在最后一题,抒情散文侧重于发表感悟,阐述看法。

感悟侧重于从文本和材料中悟出一点或几点人生哲理;看法侧重于表明自己的见解。

解答这类题目采用观点加材料(理由)的思路,有了材料(理由)的支撑,观点才有说服力。

感悟或看法写出来都应该是观点性的句子,有的题目要求写出观点性的句子,有的则要求再补充一些理由来支撑观点,有的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来谈,看题目的具体要求。

四、课后巩固练习:活页3《野姜花》《像花生一样活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