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生产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红霉素发酵工艺系部:生物工程系
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 4 月10日
目录
摘要 (5)
1 前言 (6)
1.1简述 (6)
1.2物化性状 (6)
1.3作用机理 (6)
1.4 红霉素发酵的研究意义 (6)
1.5红霉素研究现状 (7)
1.6现阶段的研究方向 (7)
2红霉素发酵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7)
2.1发酵工艺流程 (7)
2.1.1一级发酵工艺 (7)
2.1.2二级发酵工艺 (8)
2.1.3三级发酵工艺 (8)
2.2红霉素发酵操作要点 (9)
2.2.1红霉素发酵营养组分 (9)
2.2.1.1碳源营养 (9)
2.2.1.2氮源营养 (10)
2.2.2红霉素发酵操作注意事项 (11)
2.2.2.1红霉素发酵PH控制 (11)
2.2.2.2红霉素发酵豆油的控制 (11)
2.2.2.3红霉素发酵温度的控制 (12)
2.2.2.4红霉素发酵溶氧的控制 (12)
2.2.2.5红霉素发酵空气的控制 (12)
2.2.2.6发酵液质量控制 (13)
2.2.3有效成分测定标准 (13)
3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谢辞 (15)
摘要
红霉素是20世纪50 年代开始生产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他的抗菌谱与青霉素G 相似,只要用于抗革兰氏阳性菌所致的感染,对青霉素耐药菌和某些病原体如军团菌、螺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非结核分枝杆菌、立克次体及某些厌氧菌感染有效。红霉素还具有改善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对不断增加的许多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抗菌活性。随着对红霉素的研究开发深入开展,一些高效、长效、生物利用度好、各具特色的新红霉素半合成衍生物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本次研究对红霉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其中红霉素的发酵单位达XXX,相当于目前国内红霉素的生产有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对红霉素的工艺研究具有一定了理论指导意义及重大的经济价值。
关键字:红霉素;发酵工艺参数;探讨
1前言
1.1简述
红霉素是由红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erythreus)所产生的大环内酯(macrolide)系的代表性的抗菌素。可以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系抑菌剂,其中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立克次氏体等具有抗菌活性,是治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疾病的首选药物。随着红霉素衍生物药物的不断涌现,对红霉素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层面,如何提高红霉素发酵单位成为近来研究开发的热点。现阶段,我国红霉素年产量与国际水平相差较大美国亚培公司年产量达2000t,我国仅200t(马培齐.医药经济信息》,203:15.),国外的发酵单位也高达8000-12000u/ml(马培齐.《医药经济信息》,203:15.)。
1.2物化性状
红霉素分子式C37H67NO13,分子量733.93,熔点138-140℃,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或粉末;无臭,味苦;微有引湿性,易溶于乙醇和丙酮,微溶于水,是-种碱性抗生素。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活性成分是红霉素A,杂质组分主要有红霉素B、红霉素C、红霉素D、红霉素E以及红霉素F等。其中主要杂质为红霉素C。
1.3作用机理
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抗菌性。LD50为200―400毫克/公斤,与细菌的聚核糖体结合而抑制肽链的延伸,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1.4 红霉素发酵的研究意义
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其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对革兰氏阳性菌尤其敏感。临床主要用于扁桃体炎、猩红热、白喉、淋病肠道阿米巴病、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的治疗。上、下呼吸道感染也可选用红霉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红霉素对于不能耐受青霉素的患者也适用。红霉素除被收入《中国药典》外,还被收入美国、英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的药典中。近年来,在竞争激烈的抗生素市场上,红
霉素及其衍生物产量逐年增长,销售额不断上升,预计今后的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1.5红霉素研究现状
现阶段,我国红霉素年产量与国际水平相差较大美国亚培公司年产量达2000t,我国仅200t(马培齐.医药经济信息》,203:15.),国外的发酵单位也高达8000-12000u/ml(马培齐.《医药经济信息》,203:15.)。
1.6现阶段的研究方向
通过控制优化培养基及发酵过程中溶氧、PH、空气量、搅拌转速、罐压、补料等来提高红霉素A的含量,从而提高红霉素的产量。
2红霉素发酵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1发酵工艺流程
2.1.1一级发酵工艺
一级培养基配方:打入软化水200L、豆饼粉8.75kg、玉米淀粉10.76kg、糊精9.30kg、玉米浆4.65kg、盐2.43kg、硫酸铵1.23kg、豆油4.25kg、消泡剂0.16kg,用液碱调PH 至6.2(±0.1),加入CaCO3 3.45kg,再打软化水至400L。
初始条件:温度34.0℃灌压0.05Mpa 转速 80rpm 通气量0.8vvm 溶氧100%
当溶氧低于40%时,采用转速和空气流量交替上升的方式来提高溶氧,转速每次提高10转。
移种标准:当PH先上升(第一个高峰),再下降,再上升后当第三个高峰出现后(第四个高峰),向后推4~6小时开始移种,需要推迟移种时间时,温度可以降至32℃降速为0.5℃/h。
2.1.2二级发酵工艺
初始条件:温度33.0℃灌压0.05Mpa 转速 70rpm 通气量 1.0vvm 溶氧100%当溶氧低于40%时,采用转速和空气流量交替上升的方式来提高溶氧,转速每次提高5转。
移种条件:移种发酵罐时,条件是当PH先上升(第一个高峰),在下降,在上升后当高峰出现后(第二个高峰),向后推4~6小时开始移种,或第一个高峰向后推14个小时。需要推迟移种时间时,温度可以降至33℃降速为0.5℃/h。
2.1.3三级发酵工艺
初始条件:温度32.5℃灌压0.05Mpa 转速 50rpm 通气量 0.55vvm 溶氧100% PH 7.0左右。
发酵过程中溶氧的控制:接种后,溶氧从100%开始下降,随着菌体的生长,溶氧低于45%时,采用转速和空气流量交替上升的方式来提高溶氧,转速每次提高5转,具体参照下表,表中条件从左至右,从上至下逐条使用,当表中条件用完后,溶氧仍低于45%时,(溶氧低于15%时)开始补水,补速1200L/h。中后期,溶氧逐步回升,当期高于50%,按照如下方法,将溶氧控制在45%,具体参照下表,表中条件从左至右逐条使用,转速每次降低5转,温度每次降低0.3℃。罐压 0.05 温度 32.5通气量 1.0转速逐渐降低,每次降低5转。
三、发酵中PH控制
接种后PH先下降后上升,然后再次下降,当PH降至6.90以下时,开始用糖调节PH,PH自控维持在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