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交通规划方案评价
12 交通规划方案评价评价
12-5
(5) 公交线网站点覆盖面积 公交线网站点覆盖面积是指按步行到站不超过某一距离的等距线内覆盖的城市面积。等距线通 常取 300 米和 500 米两种。以 300 米半径计算,公交站点覆盖率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 50%;以 500 米半径计算,不得小于 90%。 (6) 公交线网布局 通过分析公交线网规划布局与公交乘客的 OD 分布是否一致,即可对公交线网布局方案是否合 理进行分析。 (7) 平均站距 轻轨及地铁在市中心以 1000 通常市区公共电 (汽) 车站距为 500~800 米; 郊区为 800~1000 米; 米为宜,近郊以 1000~2000 米为宜。 (8) 公交车拥有量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应按照每 800~1000 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应 按照每 1200~1500 人一辆标准车(人/标台)。 (9) 公交服务质量 指公交营运时间、车辆配备、车辆质量等。 (10) 公交乘客平均出行时间 指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选用公交的出行时间。根据《规范》的规定,不同规模城市、不同公共 交通方式的最大出行时耗如下表所示。 城市规模与人口 >200 万人 大城市 100~200 万人 <100 万人 中等城市 小城市 50 40 35 25 最大出行时耗(min) 60 主要公共交通方式 大、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 公共汽车、电车 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 公共汽车、电车 公共汽车、电车 公共汽车 公共汽车
1 N
∑m
i =1
N
i
=
2M 。 N
其中:W 为道路网络连接度; N 为路网节点总数; mi 为第 i 个节点连接的边数; M 为网络总 路段数。网络连接度反映了道路网的通达率,其值越高,道路的通达率就越高,道路就越成环状, 相应地断头路就越少。
交通规划6,7
净现值 效益成本比 净效益成本比 内部收益率 投资回收期
交通规划
中国民航大学交通学院交通工程系 李亚桥
交通规划
中国民航大学交通学院交通工程系 李亚桥
交通规划
中国民航大学交通学院交通工程系 李亚桥
三、环境评价
公路网系统处在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和综合交 通系统这些大环境之中,它与周围环境有 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公路建设和运营所影 响的环境,有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文化 环境和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等。
1公路网密度 公路网密度具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计算模式: ①面积密度:单位面积上拥有的公路里程长度。
rA L / A
②人口密度:单位人口拥有的公路里程长度
rp L / P
③经济密度:单位经济产值占有的公路里程长度 rG L / GNP
④运输密度:单位运输周转量占有的公路里程长度
rT L / T
交通规划 中国民航大学交通学院交通工程系 李亚桥
运输枢纽功能 生产组织与经营管理功能 装卸存储功能 多式联运功能 通信信息功能 生产和生活辅助服务功能 地区间交通与经济联系功能
交通规划
中国民航大学交通学院交通工程系 李亚桥
公路主枢纽: 它是在公路主骨架与水运主干道、 铁路和航空干线交汇处的全国综合 运输网重要结点上,逐步形成的面 向全社会的具有运输组织、中转和 装卸储运、中介代理、通信信息和 辅助服务等功能的公路运输场站服 务系统。
交通规划 中国民航大学交通学院交通工程系 李亚桥
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 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分为宏观 与微观两个层次, 宏观上的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是指 全国性的布局规划,全国规定了45 个公路主枢纽组成的网络。 微观上的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是指 主枢纽城市的总体布局规划,
第十一章 交通设计技术评价分析
第十一章交通设计技术评价分析第一节概述交通设计评价分析用以考量交通设计方案对设计目标的实现程度及其效果,包括对交通现状及备选交通设计方案的评价、分析及比选等,是方案优选的依据。
交通设计评价分析应面向设计的各项内容,包括道路交通设计、公共汽车交通设计、交通枢纽与换乘系统设计、停车场(库)交通设计、交通安全设计、交通语言设计等;需反映交通设计带来的通行环境(如安全、通畅及和谐性等)变化。
评价阶段分为方案实施前评价、设计中评价以及实施后评价,前两阶段只能采用模型、专家评估及仿真实验等方法,实施后评价可以通过现场调查与观测获取各项指标进行评价。
本章以交通设计的成果为对象,介绍交通设计评价分析的基本思想、主要内容和要点,以及评价流程与方法、评价指标的获取等知识点。
第二节交通设计评价基本思想交通设计通过整合交通设施的时间和空间资源梳理与优化其功能,以达到缓解阻塞、保障安全等基本目的,本质在于改善行驶环境。
交通设计评价需要全面反映交通行驶环境的改善(以道路交通为例,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等不同交通参与者的通行环境改善),因此,可从交通的安全、效率、平顺及便利四个方面加以反映,如图11—1所示。
图11—1 交通设计评价分析基本思想258第三节交通效率评价交通效率最大化是交通设计的基本目标之一,其评价可从节点、连线、区域三个层面展开。
目前相对成熟的交通效率评价指标大多采用通行能力、延误、饱和度及停车率等。
本节以道路交通效率评价为背景,从导致通行能力、饱和度、延误等指标变化的本质原因人手讨论交通效率评价。
一、节点交通设计评价分析1.评价要点节点交通设计的效益评价是连线和区域交通设计评价的基础。
目前国内外较为常用的评价指标有通行能力、饱和度、延误、服务水平、行程时间、停车次数、停车率及排队长度等,相关的指标计算方法可以参考交通工程所对应的专业课程与教材。
这里仅就交通设计带来的通行能力等效率性指标变化评价方法加以介绍。
交通规划方案评审意见
交通规划方案评审意见1. 引言本文档对某交通规划方案进行评审,并提出相关评审意见。
2. 方案概述2.1 目标本方案旨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升交通效率,改善出行体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2 方案内容该交通规划方案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公共交通优化:改善公共交通设施,增加公交线路和车辆数量,提高运营效率。
•道路拓宽:对繁忙道路进行拓宽,增加车道数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交通信号优化:优化交通信号配时,减少交通拥堵。
•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建设更多自行车道和步行街,提供便利的停车设施。
3. 评审意见3.1 公共交通优化方案中提到了改善公共交通设施和增加公交线路的措施,这对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和提高城市可达性非常重要。
然而,我们建议在增加公交线路和车辆数量之前,应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根据乘客需求和交通流量合理调整线路和车辆的配置。
3.2 道路拓宽道路拓宽是缓解交通拥堵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够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然而,在进行道路拓宽之前,需要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附近居民的影响。
此外,还需评估拆迁和土地收购的成本,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密切合作。
3.3 交通信号优化优化交通信号配时是提高交通效率的重要措施。
然而,在实施交通信号优化计划之前,我们建议进行详细的交通流量调查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配时设计。
此外,应与相关部门合作,确保交通信号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及时维护。
3.4 鼓励非机动车出行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对于减少环境污染和缓解交通压力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在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时,需要充分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之间的安全问题,并合理规划停车设施,以满足出行需求。
4. 总结综上所述,该交通规划方案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上有一定的可行性。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调查和分析相关数据,与相关部门合作,并充分考虑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我们建议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交通规划10(评价)
C非=l非 d 非t非
l非—一般取2m; d非—自行车取0.6m,三轮车取1.2m。
C车=t车 D
t 车—车辆出行时间; D=D(v车)—车辆在道路上的最小安全车头空距, 与车速有关,一般对行驶中的车辆D取(l车+15)m, 静止的车辆取(l车+2)m 。
东南大学研究:
各区居民生活、工作出行,提出可达性指标;
i
Si sijQij / Qij
j 1 n j 1 n n n
Ti TijQij / Qij
j 1 j 1
市中心、商业中心等的吸引力,提出易达性指标;
j
全市居民总体可达性,提出一个通达性指标。
第二节 评价指标
(二)常规公共交通评价指标
4)内部受益率
各年净现值的累计值等于零时对应的折现率。
5)投资回收期
反映了方案投资得到补偿的速度。因忽略了回收期以后 的效益,因而偏重于早期效益好的建设方案。回收期短表 明方案获利能力高,风险小。
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实际情况,取舍一些社会环境指标。
第三节 评价方法
常用的评价方法:
基本打分法
专家调查法 层次分析法 模糊评价法 费用效益分析
两点间路上最短距离 Rij 两点间空间距离
整个路网的非直线系数是各对分区之间的非直线系 数的加权平均值: Rij qij
R
ij
q
ij
ij
第二节 评价指标
3、交通网络的容量评价(3个指标)
关于道路交通容量的描述有两种方法: 一、用通行能力(对单独一个路段或一个交叉口) 二、用时间-空间容量(对整个路网)。 时空容量是将城市道路网络看为一个包括道路空间 和营运时间在内的时空容器。
城市交通规划方案
城市交通规划方案第一章城市交通规划概述 (3)1.1 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 (3)第二章城市交通调查与分析 (4)1.1.1 问卷调查法 (4)1.1.2 实地考察法 (5)1.1.3 数据分析法 (5)1.1.4 其他方法 (5)1.1.5 交通流量分析 (5)1.1.6 出行方式分析 (5)1.1.7 出行时间分析 (5)1.1.8 交通分析 (5)1.1.9 需求预测方法 (5)1.1.10 需求预测内容 (6)1.1.11 需求预测应用 (6)第三章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6)1.1.12 规划背景 (6)1.1.13 规划目标 (6)1.1.14 规划内容 (6)1.1.15 发展目标 (7)1.1.16 发展指标 (7)1.1.17 优化交通结构 (7)1.1.18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7)1.1.19 实施交通需求管理 (7)1.1.20 推动绿色交通发展 (7)第四章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8)1.1.21 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原则 (8)1.1.22 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内容 (8)1.1.23 城市道路系统设计的原则 (9)1.1.24 城市道路系统设计的内容 (9)1.1.25 城市道路系统优化的重要性 (9)1.1.26 城市道路系统优化的方法 (9)第五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10)1.1.27 引言 (10)1.1.28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的类型 (10)1.1.29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的优化策略 (10)1.1.30 引言 (10)1.1.31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布局原则 (11)1.1.32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布局结构 (11)1.1.33 引言 (11)1.1.34 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类型 (11)1.1.35 城市公共交通设施规划原则 (11)1.1.36 城市公共交通设施规划实施策略 (12)第六章城市停车系统规划 (12)1.1.37 停车需求预测的重要性 (12)1.1.38 停车需求预测方法 (12)1.1.39 停车设施布局原则 (12)1.1.40 停车设施布局策略 (13)1.1.41 停车管理政策 (13)1.1.42 停车管理措施 (13)第七章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13)1.1.43 设计原则 (13)1.1.44 设计内容 (14)1.1.45 设施类型 (14)1.1.46 设施布局 (14)1.1.47 设施建设与管理 (14)1.1.48 政策目标 (14)1.1.49 政策内容 (15)1.1.50 政策实施与监管 (15)第八章城市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15)1.1.51 城市对外交通网络布局原则 (15)1.1.52 城市对外交通网络布局模式 (15)1.1.53 城市对外交通网络布局优化策略 (15)1.1.54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类型 (16)1.1.55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规划原则 (16)1.1.56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规划策略 (16)1.1.57 城市对外交通发展战略目标 (17)1.1.58 城市对外交通发展战略措施 (17)1.1.59 城市对外交通发展战略实施策略 (17)第九章城市交通需求管理 (17)1.1.60 引言 (17)1.1.61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18)1.1.62 引言 (18)1.1.63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措施 (18)1.1.64 引言 (19)1.1.65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评价 (19)第十章城市交通环境保护 (19)1.1.66 城市交通污染概述 (19)1.1.67 城市交通污染来源 (19)1.1.68 优化城市交通结构 (20)1.1.69 加强城市交通污染治理 (20)1.1.70 强化城市交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20)1.1.71 评价体系 (20)1.1.72 评价方法 (20)第十一章城市交通规划实施与监管 (21)1.1.73 概述 (21)1.1.74 实施策略内容 (21)1.1.75 概述 (21)1.1.76 监管体系内容 (21)1.1.77 概述 (22)1.1.78 评价方法 (22)第十二章城市交通规划案例分析 (22)第一章城市交通规划概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交通规划评估
交通规划评估交通规划评估是指对一个区域或城市的交通规划方案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分析,以确定该方案是否能够满足未来的交通需求,并且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否可接受。
本文将从交通需求、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三个方面来进行交通规划评估的讨论。
一、交通需求评估交通需求评估是交通规划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当前和未来的人口增长、就业情况以及交通出行特征等进行调查和研究,可以预测出未来的交通需求,并且确定交通规划方案是否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在交通需求评估中,常常采用交通流量调查、交通模型分析等方法,来评估未来交通需求的大小和特征。
二、环境影响评估交通规划方案的实施,往往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评估这些影响是否可接受,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环境影响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评估主要考虑交通规划方案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如是否破坏了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等;环境质量评估主要研究交通规划方案对大气、水质、噪音等环境要素的影响,如是否加重了空气污染,是否引起了交通噪音等。
三、社会影响评估除了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外,交通规划评估还需要对社会影响进行评估。
社会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交通效益和社会公平。
交通效益评估主要研究交通规划方案对人们出行效率和时间成本的影响,如是否减少了交通拥堵,是否提高了出行的便利性等;社会公平评估主要考虑交通规划方案是否符合社会公正原则,如是否提高了交通服务质量,是否减少了交通不平等等。
综上所述,交通规划评估是对交通规划方案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交通需求、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可以评估出交通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以确保交通规划的有效实施。
只有经过充分的评估和分析,交通规划方案才能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减少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方案评估工作总结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方案评估工作总结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命脉,其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城市的运行效率、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确保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城市的需求和发展目标,我们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评估工作。
现将评估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评估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城市交通的整体水平,我们对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评估。
二、评估目的本次评估的主要目的是:1、审查交通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其符合城市的发展战略和交通需求。
2、发现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优化方案。
3、评估方案的实施可行性,包括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4、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城市交通规划的顺利实施。
三、评估依据在评估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国家和地方有关城市交通规划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技术标准。
2、城市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
3、城市交通现状调查数据,包括交通流量、出行方式、道路设施等方面的信息。
4、国内外先进的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理念和经验。
四、评估内容1、交通需求预测评估方案中对城市未来交通需求的预测方法和结果。
重点审查预测模型的合理性、数据的准确性以及考虑因素的全面性。
对比不同预测方案,分析其差异和原因,判断预测结果是否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2、道路网络规划审查道路网络的布局结构,包括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比例和分布。
评估道路的等级划分、通行能力和设计标准是否符合交通流量和安全要求。
检查道路网络与城市用地布局的协调性,是否能够有效支撑城市的功能分区和发展。
3、公共交通规划分析公共交通线路的布局和站点设置,是否能够覆盖主要的客流集散点,提高公交服务的便利性和可达性。
评估公交车辆的配备数量、运营模式和调度方案,是否能够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交通规划方案技术评价
交通规划方案技术评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愈发凸显。
交通规划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各地对交通规划方案的评价越来越重视。
本文将从技术角度评价交通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介绍主要评价指标及其应用。
评价指标交通组织模式衡量交通规划方案合理性最基本的要素是交通组织模式。
交通组织模式主要包括:•道路交通•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出行综合考虑城市属性、出行需求、环保节能等方面,合理的交通组织模式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依赖于某一种单一的出行方式,而是将各个出行方式组合在一起,以达到更优的出行效果。
道路布局道路布局是交通规划中重要的一环。
道路布局应该考虑到不同类型车辆的通行需求,具体要素包括:•道路宽度•车道数量•车道长度•车辆速度限制•道路路权层级道路布局要根据城市的地形、道路分布、人口密度等要素进行合理规划。
同时,还应充分考虑交通安全问题,将交通流量合理引导,预防拥堵和事故的发生。
公共交通运营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评价公共交通的好坏主要考虑:•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公共交通的开放时间•公共交通的运行频次•公共交通的票价•公共交通的安全性在评价公共交通运营好坏时,还应视城市人口和需求变化,制定灵活的运营计划。
自行车道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自行车逐渐成为城市中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
因此,在交通规划中应加强对自行车道的规划和建设。
自行车道的规划主要考虑:•自行车道的长度和宽度•自行车道的分布•自行车道的连接性同时,还应考虑自行车道与其他道路和交通工具的协调,确保自行车道通行的安全性和流畅性。
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指在交通规划方案中应用先进科技手段,以达到更有效、高效的交通管理和运行效果。
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应用包括:•交通信息采集•城市交通调度•交通公示和救援•交通控制和指挥中心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交通系统智能优化。
技术评价方法为了能够对交通规划方案做出全面合理的评价,需要采取一定的评价方法。
第10章 交通规划方案的评价
评价指标 所需时间、票价、所需 时间的变动量、事故率 建设经营费、票价收入 噪音、振动、大气污染、 景观、地价 雇佣者数增加、地区企 业数
设施利用者 迅速性、低廉性、方便 性、舒适性、可靠性、 安全性 设施经营者 收益性、施工难易度、 经营的柔软性 周边居民 地域社会 环境影响、资产价值 企业选择条件的变化、 生产收益、市场扩大
3. 不同主体的效益定义
设施提供者:对其而言,效益是指设施供给量的增加、 设施供给目标的完成; 服务提供者:随服务供给量增加而使成本降低所带来的 效益; 使用者:享受到更加完善的服务; 周围居民:设施带来的生活服务水平的提高,各种环境 影响以及土地的资产价值变动; 地方政府及国家:与设施利用相关的各种活动的活跃程 度提高以及税收的增加,如就业增加和经济活动繁荣等。
影响分析法:综合计量各评价指标的各个单独影响 (经济、社会、环境等)的效益。各种影响的归属 关系明确,但难于测定规划波及的间接效益; 土地利用模型:以计量土地利用效益为中心; 产业相关模型:综合把握与地区经济活动相关影响, 可以把握间接效益。
第6节 几种主要的评价方法
1.费用效益分析
将交通设施的使用者、经营者、周围居民、地区社会、 国家等不同评价主体的费用与效益分别求和,依据两者的 差或比进行交通规划综合评价的方法。主要用于评价比较 容易以货币尺度来度量的项目。 max纯效益=max[产生服务的价值(效益)-消耗资源的 价值(费用)] 在交通规划评价中,主要用于对时间节约效益和降低行 驶费用这两类直接效益进行评价,是我国公路建设效益评 价的常规方法。
第10章 交通规划方案的评价
主要内容: 第1 节 概述
第2节
第3 节
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益
规划方案评价的基本思路
城市交通规划方案的设计与效果评估
城市交通规划方案的设计与效果评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交通规划方案的设计与效果评估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交通规划方案的设计原则、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效果评估,旨在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城市交通规划方案的设计原则城市交通规划方案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可持续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公平性。
首先,可持续性是城市交通规划的核心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要考虑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其次,综合性要求将不同交通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包括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和私家车等,以提供多样化的出行选择。
再次,灵活性是指城市交通规划方案应具备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考虑到城市的增长和变化。
最后,公平性要求交通规划方案能够平等地服务于城市的不同居民群体,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和低收入人群等。
二、城市交通规划方案的设计方法城市交通规划方案的设计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首先,要进行城市交通需求调查和分析,了解人口分布、出行特征和交通状况等。
其次,可以利用交通模型进行交通流量预测和交通模式选择。
交通模型可以基于数学和统计方法,模拟交通网络中的车辆流动和交通拥堵情况。
再次,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和规划。
GIS可以帮助规划者更好地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和交通网络,并进行可视化展示。
最后,还可以采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权重,如交通流量、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等,以选择最优的交通规划方案。
三、城市交通规划方案的效果评估城市交通规划方案的效果评估是为了判断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并为后续的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效果评估可以从交通运行效果、环境效果和社会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首先,交通运行效果评估可以通过交通流量、速度和拥堵指标等来衡量,以评估规划方案对交通状况的改善程度。
其次,环境效果评估可以通过排放量、噪音和空气质量等指标来评估规划方案对环境的影响。
综合交通规划方案评价-更新版
综合交通规划方案评价前言综合交通规划方案评价是指对交通规划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评价和比较,旨在确定最终实施的方案,达到综合考虑交通系统的经济、社会、环境、技术等多方面因素,最大化地满足公众需求。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交通出行需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综合交通规划方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综合交通规划方案评价的方法、指标和评价过程。
综合交通规划方案评价方法综合交通规划方案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法。
定性评价定性评价主要基于专家知识和经验,利用语言描述、讨论和分析等方式进行评价。
常用的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等。
定量评价定量评价主要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来评估方案,能够消除主观因素干扰,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社会效益分析法、环境效益分析法等。
综合交通规划方案评价指标综合交通规划方案评价指标是评价过程中衡量方案优劣的标准。
通常分为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环境指标和技术指标四大类。
经济指标经济指标主要是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出发,衡量方案的经济效益。
常用指标包括投资成本、运营成本、收益等。
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主要是从社会公益、社会安全等角度出发,衡量方案的社会效益。
常用指标包括通勤时间、异常事件风险、道路拥堵等。
环境指标环境指标主要从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角度出发,衡量方案的环境效益。
常用指标包括废气排放量、水质影响、生态景观等。
技术指标技术指标是从技术可行性、可操作性等角度出发,衡量方案的技术可行性。
常用指标包括建设难度、技术可靠性、安全可行性等。
综合交通规划方案评价过程综合交通规划方案评价一般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确定评价目标和指标此步骤主要是从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技术等角度出发,确定评价目标和指标,确保评价达到全面的效果。
第二步:确定评价标准和加权系数通过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量化,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和加权系数,以达到更合理、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结果。
第十一章交通规划方案评价-资料
-
11.1 概述
交通规划方案的评价是交通系统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方案评价是指在规划方案形成后,对这些方案进行分析评价,
目的是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并形成推荐方案。 一般来说,交通规划方案的评价包括技术评价、经济评价、环境
评价和社会评价四个组成部分。
◦ 路网等级结构:道路等级结构指各级道路所占的比重, 即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合理的道路网等级比重应类似金字塔,一般来说,大城市 道路等级比重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1:2.5:4:8”。
合理的路网级配
交通质量分析评价
◦ 饱和度(V/C):路段或交叉口的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 ◦ 延误 ◦ 平均交通时间 ◦ 平均车速 ◦ 主次干道信号控制交叉口比例
◦ 当C值为2.0时,路网布局为方格网状,节点多为四路连通 (图b) ;
◦ 当C值略大于2.0小于3.0时,路网布局为格子+对角线形,节点 多为六路连通(图c) 。
◦ 当C值略大于3.0时,路网布局为三角网状,节点多为六路连通 (图d) 。
11.2.1 城市道路网规划
城市道路网规划技术评价通常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道路网布局结构分析评价 交通质量分析评价 其它分析评价项目
◦ 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为城市道路用地面积与城市人 口总数之比。
《规范》规定,规划城市人口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宜为 7~15平方米/人。其中,道路用地面积宜为6~13.5平方米/人, 广场面积宜为0.2~0.5平方米/人,公共停车场面积宜为0.8~1.0 平方米/人。
CL( AN)
◦ L——路网规模(公里); ◦ ξ——区域公路网变形系数,其值与路线的弯曲情况及节点分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方案的可行性评估与改进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方案的可行性评估与改进引言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的交通流动、交通设施建设、道路安全等方面。
一个合理的交通规划方案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出行质量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变化,现有的交通规划方案往往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
因此,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并进行改进,是提高城市交通系统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
一、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方案的可行性评估1. 交通需求分析在评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方案的可行性时,首先需要进行交通需求分析。
通过调查和统计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和出行目的等信息,可以了解到不同区域和时段的交通需求情况。
同时,还需要考虑未来的交通需求增长趋势,以便制定出合理的交通规划方案。
2. 道路网络评估城市道路网络是城市交通系统的基础设施,对于交通的流动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评估交通规划方案的可行性时,需要对现有的道路网络进行评估。
包括道路的通行能力、拥堵情况、道路等级和道路连接情况等。
通过对道路网络的评估,可以找出瓶颈和问题,为交通规划方案的改进提供依据。
3. 交通模型模拟交通模型模拟是评估交通规划方案可行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建立交通模型,可以模拟不同规划方案下的交通流动情况,包括交通拥堵程度、交通流量分布等。
通过对不同方案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评估出最优的交通规划方案。
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方案的改进1.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在改进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方案时,首先需要考虑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可以通过增加道路的车道数、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建设高架桥或地下通道等方式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此外,还可以考虑引入智能交通系统,通过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制和交通信息的实时传输,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
2. 发展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提高交通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改进交通规划方案时,可以考虑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公交等。
区域交通建设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估方法
区域交通建设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估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区域交通建设规划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如何科学地评估各种交通建设规划方案的优劣,对于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种综合评估方法,旨在帮助决策者在制定区域交通建设规划方案时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一、评估指标的选择在进行综合评估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一些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应该能够客观地反映交通系统的各个方面,并且能够与规划目标相对应。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交通流量、交通安全、出行时间、环境影响等。
在选择评估指标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取舍,确保评估指标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二、数据收集与处理为了进行综合评估,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交通调查、问卷调查、模型模拟等方式进行。
收集到的数据应该包括交通流量、交通事故数据、出行时间数据、环境数据等。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GIS技术等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得出准确的评估结果。
三、评估方法的建立在进行综合评估时,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应该能够综合考虑各个评估指标的权重和相互关系,并能够量化评估结果。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等。
在选择评估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取舍,确保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四、评估结果的呈现评估结果的呈现是评估过程的重要环节。
评估结果应该能够直观地反映各个评估指标的得分和综合评估结果。
可以通过图表、报告等形式进行呈现。
在呈现评估结果时,需要注明评估方法和数据来源,以增加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和可解释性。
五、评估结果的应用评估结果的应用是评估过程的最终目的。
评估结果应该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决策者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对各个交通建设规划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选择最优方案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
评估结果还可以为公众提供交通信息和决策参考,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
33
第三十三页,共六十六页。
一、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
34
第三十四页,共六十六页。
一、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
35
第三十五页,共六十六页。
一、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
36
第三十六页,共六十六页。
一、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
37
第三十七页,共六十六页。
一、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
38
第三十八页,共六十六页。
一、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4
第四页,共六十六页。
二、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特点
一个科学的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 方法应具有以下特点: 1 综合性 2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3 动态性 4 整体性
5
第五页,共六十六页。
第二节 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方法
一、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方法的内容 和原则 二、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方法
改善城市公共形象D6(0.25)
促进人才的培养D7(0.4) 促进科技进步C3(0.1)
促进技术的应用和开发D8(0.6)
固定资产投资D9(0.6) 建设投资费用C4(0.45)
其他建设费用D10(0.4)
日常养护费用D11(0.5)
运营费用C5(0.1) 大、中修费用D12(0.2)
运营管理费用D14(0.3)
综合评价的常用方法有: ①德尔菲法 ②层次分析法 ③模糊综合评价法
10
第十页,共六十六页。
三、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方法
以层次分析法为例,其基本步骤如下: 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2 确定比较判断矩阵。 3 运用模型,计算各方案的相对重要性排 序权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4 分析运行结果,提出最优方案的推荐意 见。
综合交通规划方案评价设计方案
综合交通规划方案评价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持续增长,交通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在城市交通规划上,往往需要通过编制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进而选取最优方案进行实施。
因此,本文将从交通规划方案评价的角度出发,介绍综合交通规划方案评价的相关概念、原理、方法以及应用。
概念介绍综合交通规划方案评价是指通过对不同的交通规划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选择最佳的规划方案。
评价过程需要考虑的要素不仅包括了方案的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还需要考虑方案的可持续性和可行性等。
因此,在进行方案评价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方法,进行科学严谨的评价。
原理与方法综合交通规划方案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因此在评价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模型和指标,从而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和综合评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它适用于多指标、多层次的问题。
其基本思想是将复杂的问题层次化,建立一个由上到下逐级细化的层次结构,从而便于分析和决策。
熵权法熵权法是一种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权重分配方法,它可以将指标的重要性进行量化,以便进行综合评价。
经济学方法经济学方法主要是针对方案的经济性进行评价,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等方法。
评价指标技术指标技术指标是评价交通规划方案的基本指标,如交通流量、行车速度、降噪效果等。
经济指标经济指标主要是评价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包括投资成本、财务收益、社会利益等指标。
环境指标环境指标主要是评价规划方案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噪音、污染等。
应用案例上海市是一个公共交通日益发达的城市,其地铁网已经逐步覆盖了市区的各个角落。
为了更好地适应不断增长的客流需求,上海市交通部门提出了多个地铁线路建设方案。
为了确定最佳建设方案,需要进行综合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选择了成本效益分析、层次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技术余量、客流量、投资成本、财务收益等方面。
交通规划方案评价
交通规划方案评价1.概述交通规划的方案评价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技术、经济、社会环境和交通运行效果评价。
交通规划的技术评价是从交通网络的建设水平和技术性能方面出发,分析其建设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交通网络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主要对交通规划中某种技术的引进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定性定量的全面研究,从而对其利弊得失作出综合评价。
交通规划的经济评价是以交通网络为整体的经济效益分析。
交通规划的根本目的和重要原则之一,就是以最少的投资,获得交通系统的最佳经济效益。
交通网络的经济评价正是通过比较各规划方案的建设、运营成本和效益,并结合规划期的未来资金预测,对方案的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
交通规划的社会环境评价就是分析交通网络系统对规划区域社会环境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包括促进国土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条件的改善以及对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古迹及风景名胜等方面的影响等。
相对技术评价和经济评价来说,社会环境评价具有宏观性、长期性、多目标性、间接效益多、指标定量难等特点,从定量分析要求出发,社会环境评价是难度较大的一类评价,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质上属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它有助于解决项目层次上不能长期解决的冲突,并且能够分析大量项目的累积环境影响。
并且其要求从多方面详细论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对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在建设活动的详细规划前进行,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使其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交通运行效果的评价是以安全、通畅、快捷为目标值,从较为宽泛的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评价交通运行特征,包括道路基础设施的使用情况、交通需求特征状况、城市停车设施的供给与使用情况以及交通管理设施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发挥的效率等,从而得到相应的改善方案。
以上四种评价各为一个评价子系统,分别以相应的多项单因素为指标,从不同方面对交通网络的性能和价值作出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晋级效益 减少拥挤效益 缩短里程效益
节约旅客货物在途时间 效益
减少交通事故效益 减少货物损失事故效益
经济评价中效益 的计算仅限于直 接经济效益,将 间接经济效益纳 入社会环境评价
中
评 价
1 2
指3
标4
净现值(万元) 效益费用比
内部收益率(%) 投资回收期(年)
为效益与费用的 函数
金额
效益
成本
t(年份,含建设期) 图 效益/成本曲线
《规范》规定,规划城市人口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宜为 7~15平方米/人。其中,道路用地面积宜为6~13.5平方米/人, 广场面积宜为0.2~0.5平方米/人,公共停车场面积宜为0.8~1.0 平方米/人。
◦ 道路宽度、机动车道条数:各类道路的宽度和机动车 道条数应满足《规范》的要求。
项目 道路中机动车
◦ 当C值略大于3.0时,路网布局为三角网状,节点多为六路连通 (图d) 。
路网的可达性:指在规划区域内从某一节点出发通过公路 交通抵达任一目的地的行程距离、行程时间或交通费用的 大小。
在公路网中,常用中心城到各城镇的出行时间来表示可达性。
等时线:根据道路走向、速度、交通管理限制等因素,在 分析对象周围绘制等时线,在等时线包络范围内,离开或 到达分析对象的交通时间少于规定值,在等时线包络范围 之外,则多于规定值。
◦ 路网平均车速:网络中各路段车辆行驶速度的里程加权平 均值。
◦ 路网等级水平:定义为路网中各路段技术等级的里程加权 平均值,按《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公路网技术等级按 以下标准:以0、1、2、3、4、5分别代表高速公路、一级 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和等外公路。
◦ 等级公路比例: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 级公路、四级公路的里程占公路总里程的百分比。
平均站距
◦ 通常市区公共电(汽)车站距为500~800米;郊区为800~1000米; ◦ 轻轨及地铁在市中心以1000米为宜,近郊以1000~2000米为宜。
公路网规划的技术评价包括三个主要方面:
◦ 路网服务水平评价 ◦ 路网连通性评价 ◦ 路网覆盖程度评价
路网服务水平评价
◦ 路网拥挤度:路网流量与路网容量的比值,该指标可综合 反映路网总体拥挤状况。
11.1 概述 11.2 技术评价 11.3 规划方案经济评价
交通规划方案的评价是交通系统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方案评价是指在规划方案形成后,对这些方案进行分析评价,
目的是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并形成推荐方案。 一般来说,交通规划方案的评价包括技术评价、经济评价、环境
评价和社会评价四个组成部分。
合理的道路网等级比重应类似金字塔,一般来说,大城市 道路等级比重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1:2.5:4:8”。
合理的路网级配
交通质量分析评价
◦ 饱和度(V/C):路段或交叉口的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 ◦ 延误 ◦ 平均交通时间 ◦ 平均车速 ◦ 主次干道信号控制交叉口比例
其它分析评价项目
◦ 线路非直线系数是指公共交通线路首末站之间实地距离与 空间直线距离之比。环形线的非直线系数按主要集散点之 间的实地距离与空间直线距离之比。
◦ 《规范》规定一般不应超过1.4。
平均换乘系数
◦ 乘客平均换乘系数是衡量乘客直达程度的指标,其值为乘 车出行人次与换乘人次之和除以乘车出行人次。
◦ 《规范》规定大城市不应超过1.5,中、小城市不应超过1.3。
路网密度应分为快速路网密度、主干道路网密度、次干道路网密 度、支路网密度分别计算,各层次道路网的密度应满足《城市道 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以下简称《规范》)的要求。
城市规模与人口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大城市
>200万人 0.4~0.5 0.8~1.2 1.2~1.4 ≤200万人 0.3~0.4 0.8~1.2 1.2~1.4
投资回收期
◦ 是指以方案的净收益抵偿方案建设总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它应包括建设期。计算时需考虑时间价值,采用动态的投 资回收期计算。
净现值
规划方案中建设项目的确定 影子价格
费用的计算
效益的计算
折现系数
效益费用比
内部收益率
投资回收期
敏感性分析 经济可行性论证
进一步学习参考书目:
◦ 《公路网规划》 (杨涛) ◦ 《现代城市交通规划学》(刘灿齐)
路网覆盖程度评价
◦ 一般采用路网密度指标评价一个地区公路网覆盖均匀程度。 路网密度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路发展水平, 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路网结构规模的合理性。
◦ 常用的路网密度指标
面积密度(公里/百平方公里):路网的平面覆盖率; 人口密度(公里/万人) :反映公路数量和公路的适应性; 运输密度(公里/万人公里或公里/万吨公里) ; 经济密度(公里/亿元) :表明经济发展与公路的关系; 车辆密度(公路/百辆) ;
车道条数
道路宽度
城市规模与人口
大城市
>200万人 ≤200万人
中等城市
>5万人
小城市
1~5万人
<1万人
大城市
>200万人 ≤200万人
中等城市
>5万人
小城市
1~5万人
<1万人
快速路 6~8 4~6
- - - - 40~45 35~40 - - - -
主干路 6~8 4~6
4 - - - 45~55 40~50 35~45 - - -
净现值
◦ 指规划方案的效益现值减去规划方案的费用现值所得的差 值;折现指将未来不同年份的效益和费用的价值调整到现 在同一年份的过程;
效益费用比
◦ 是建设方案在规划期内各年效益的现值总额和各年费用的 现值总额的比率;
内部效益率
◦ 是指建设方案在规划期内各年净现值的累计值等于零时的 折现率,也即使用该折现率可使方案的费用限制总额和效 益总额相等,收支达到平衡;
◦ 道路面积率: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包括道路面积、交通广场、 停车场和其它道路交通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区内部及大院 内部道路)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
◦ 根据《规范》,道路面积率一般以8%~15%较为适宜;对于规划人口在 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5%~20%。
◦ 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
净现值
规划方案中建设项目的确定 影子价格
费用的计算
效益的计算
折现系数
效益费用比
内部收益率
投资回收期
敏感性分析 经济可行性论证
表 经济评价内容表
内序 容号
具体项目
备注
1
2 成3 本4
5
道路建设成本 道路大修成本 道路养护成本 道路管理成本
残值
成本和效益的计 算单位均采用万
元
效 益
1 2 3 4 5 6
道路网布局结构分析评价 交通质量分析评价 其它分析评价项目
道路网布局结构分析评价
◦ 道路网布局:分析道路网布局与道路交通OD分布是否一致, 来分析道路网布局是否合理。
◦ 道路非直线系数:非直线系数指道路起点、终点间的实际交 通距离与其两点间的空间距离的比值。其值越小,则两点间 的交通距离越近。
次干路 4~6 4~6 2~4 2~4 2~4 2~3 40~50 30~45 30~40 25~35 25~35 25~30
支路 3~4
2 2 2 2 2 15~30 15~20 15~20 12~15 12~15 12~15
◦ 路网等级结构:道路等级结构指各级道路所占的比重, 即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中等城市
- 1.0~1.2 1.2~1.4
>5万人
-
-
3~4
小城市
1~5万人
-
-
4~5
<1万人
-
-
5~6
支路 3~4 3~4 3~4 3~5 4~6 6~8
总计 5.4~7.1 5.3~7.0 5.0~6.6
6~9 8~11 11~14
◦ 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为城市道路用地面积与城市人 口总数之比。
布几何形状有关。 ◦ A——区域面积(平方公里); ◦ N——区域内应连通的节点数目;
a)
b)
c)
d)
图 公路网布局形式与连通度
研究表明:
◦ 当C值接近1.0时,路网布局为树状,各节点之间多为两路连通 (图a);
◦ 当C值为2.0时,路网布局为方格网状,节点多为四路连通 (图b) ;
◦ 当C值略大于2.0小于3.0时,路网布局为格子+对角线形,节点 多为六路连通(图c) 。
◦ 技术评价——规划方案能否解决交通问题? ◦ 经济评价——规划方案的经济效益是否可行? ◦ 环境评价——规划方案对环境的影响(噪声/振动/废气)? ◦ 社会评价——规划方案可能产生的正负社会效益?
11.2.1 城市道路网规划 11.2.2 城市公交线网规划 11.2.3 公路网规划
城市道路网规划技术评价通常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公交线网站点覆盖面积
◦ 公交线网站点覆盖面积是指按步行到站不超过某一距离的等距线 内覆盖的城市面积。等距线通常取300米和500米两种。
◦ 以300米半径计算,公交站点覆盖率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 以500米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
公交线网布局
◦ 分析公交线网规划布局与公交乘客的路交通污染状况
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
◦ 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上有公共交通 线路经过的道路中心线长度,单位为km/km2。
◦ 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规范》规定,在市中心区一般应 达到3~4km/km2,城市边缘地区一般应达到2~2.5km/km2。
◦ 路网铺面率:指铺有高级、次高级路面的公路里程占整 个路网总里程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