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东城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讲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抒怀: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秋烟紧” 就是秋意渐深。这秋意包括上片所写西风、暮雨, 如果说登临楼阁时还给人以兴致,现在则给人以相 反的刺激,让人更觉凄怆孤单了。“天正远”,道 途茫茫,任所还远着呢。“正”字不堪。这都是眼 前所感。这样一个季节,这样一种环境,这样一番 景致,作者那敏感的心怎能不受到触动呢?于是下 面由近及远,回首往事。
16.D
16.雨,是中国文学传统的抒情意象。下列诗句中,“ 雨”所承载的意绪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 水部张十八员外》) B.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 初晴后雨》) C.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秦观《好事近》) D.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蒋捷《虞 美人》)
秦哀公派人推辞说:“我们大王知道您的要 求了,您还是到宾馆(休息),我们将商议此事并告 诉您(结果)。”申包胥答道:“敝国国君流亡在草 野之中,没有获得一个休息的地方,我怎么敢去安歇 ?”靠着宫廷的墙壁站立着哭泣,哭声日夜不断,水 浆也不喝一口,(这样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为他 吟诵了《无衣》这首诗,说军队现在就出发。申包胥 磕了九个头才坐下,秦哀公说:“楚国有这样的臣子 还亡了国,我没有像这样的臣子,我灭亡的日子没有 几天了。”于是就发兵援救楚国。
示例:(6分)
(1)碑首太小,不能保护碑身; (2)碑身太小,不能凸显出碑的庄严高大; (3)碑座的三个洞和天安门相似,不能起到互 相衬托的作用; (4)碑座的高度与碑身的高度不成比例。
• 点评:紧扣“原方案的不足”,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思路清晰,表达简明扼要
(5分)(1)原方案没有碑首,使石碑容易被雨雪淋到, 容易损坏石碑;(2)常见碑座应该是碑宽的两倍,高 度为碑身高度的百分之四十五,原方案的方案不合适; (3)原方案与天安门广场形体类似,都是上细下宽, 且有门洞,不能互相衬托。 (划线处表述不清楚不准确)
写景: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起笔着题,“万里” 用得极有气势,“吹”极为生动,写出了登临高阁时的兴致 。这里引用了王勃的故事。传说他往南昌途中,水神曾助以 神风,使他一夕行四百余里,民谚谓“时来风送滕王阁”。 这个故事更表现了作者的兴致,还自然地将目前的登临与王 勃当年联结了起来。 •“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槛外”写出了当时 居高临下凭栏四望的感觉。楚山,指西山。楚江,指赣江。 “云涨”、“涛作”,景象当时壮观,可以想见词人心潮的 激荡。
14.结合两段文字谈谈你对本句中“忠”的 含义的理解(6分)
◊答出 “忠”的含义,2分,只答出“以国家利益为重” 得1分。 ◊结合①段文字,分析烛之武“忠”的表现1分;(对烛 之武的分析要扣在“尚有因个人恩怨产生的不满、埋怨 推托之辞”) ◊结合②段文字,分析曾子句中“忠”的含义1分;(对 曾子的分析要扣在“为别人做事要尽心竭力”) ◊在分析烛之武、曾子时,要与申包胥对比或联系,分析 申包胥的“忠”的表现。2分
6、参考答案:
1)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社会的宝贵资料; 2)留存了历代书法家的真迹,或者保存书法艺术; 3)生动展现了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 4)保存了大量具有艺术价值的精美装饰和图案花纹; 5)有的碑是民族文化、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的载体;
• 评分细则:共4个要点,其中(2)(3)两条主要围绕文字、 书法来谈,算是一个要点;4个要点中,答出任意1点1分, 2点3分,3点5分;
答题要有“联系文本”的意识 14、答案示例:
• 文中这句话的意思是“申先生并没有接到楚王的命令就去秦国 求救兵,这是忠心啊”1分。 • 比较(1)中烛之武的表现,可以看出烛之武在郑伯请他出面 救国时,尚有因个人恩怨产生的不满推脱之词1分,相比之下, 申包胥的忠,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完全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行为 1分。而(2)中曾子所言的“忠”,是指为别人做事要尽心竭 力,这是个人行事的一种原则1分,申包胥将之发扬光大,在 国家急难之时,主动奔赴秦国求助,甚至不惜牺牲个人身体健 康,最终打动秦王出兵救楚,这就是尽心竭力的表现1分。因 此,文中这句话中的“忠”就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尽心竭力地 为楚国做事1分。
7.右图为天安门与纪念碑的 原方案和现方案的对比示 意图,请结合此图与“材 料二”、“材料三”的相 关内容,指出原方案的不 足。(6分)
7、6分。一点2分(部位特点+具体分析),三 点6分。 (1)碑首较小,没有体现出纪念碑的雄伟,或者不能起到 保护碑身的作用,或者碑首与碑身一体,与碑座相比越发 显得纪念碑的渺小; (2)门洞的设计与天安门相同,不能体现纪念碑的独特性; 或者不能和天安门起到相互衬托作用; (3)台(碑座)的高度和体积使纪念碑显得瘦小,比例失 当; (4)整体形体上,大小尺寸比例失当,无法显出纪念碑的 庄严高大;
2016东城一模讲评
以考为鉴,查己得失!
长文本阅读 文言文阅读 诗歌阅读 散文阅读 写作
长文本阅读
1
1.C
1. 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2分) A.祭祀:“祭”使用部首检字法应先查“示”部, 再查六画。 B.追溯:溯的意思是“往上推求或回想”。 C.名符其实:“符”不可以写作“副”。 D.经幢:幢的读音为“chuáng”。
5.C
5. 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碑通常是由碑首、碑面、碑座共同构成的。 B.碑首的作用就是保护碑身不受雨雪侵害。 C.碑阴可以刻字,也可以是无字的空白石面。 D.碑侧是用来题名以及雕刻装饰性花纹的。
6.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碑的文化价值。(5分)
评分细则:
(1)应该紧扣“原方案的不足”来答,说出不足的具 体的表现; (2)只写原方案不足的部位,或者特点,没说不足的 具体的表现的,只给1分;譬如只写“碑首较小”之 类的;如果部位说对了,但是表述不准确,譬如说 “碑座过小”,则该条不得分; (3)只说现方案好在哪里的,表述准确,则每条得1分;
附1:赏析——创作背景
• 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悲感的词作。淳祐七年(1247)春夏, 吴潜居要职,七月遭受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 使。时其兄吴渊供职于南昌。此词应该为吴潜前往福州 道经南昌时所作。 • 豫章为南昌旧名。滕王阁,唐初建于南昌城西,飞阁 叠台,下瞰赣江,其临观之美,为江南第一。再加上有 王勃《滕王阁序》的美传,益发使其辉光焕发。词客骚 人“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多有吟咏,吴潜 此作亦发兴乎此。
文言文阅读
2
申包胥是楚国人。吴国在柏举大败楚军,就攻入郢 都,楚昭王逃亡到随国。申包胥不等接受楚王命令就奔赴秦 国请求出兵(援助),说:“吴国作出不合道义的事,行为 就像大猪长蛇一样,像蚕(吃桑叶一样)吞食天下,对中原 国家用兵,首先从楚国开始(攻打)。敝国国君丧失了国家 ,流亡在草野之中,派我来报告急难,说:‘吴国,是夷狄 之国,夷狄的欲求是没有满足的,灭亡了楚国,那它的西边 就和您的国家接壤,如果(吴国)与您接境为邻,那就是大 王边境上的心腹大患。趁吴国形势未稳,大王一定要想个办 法。如果能仰仗大王的威灵,保存并安抚楚国,楚国将世世 代代侍奉大王。’”
2、(2分)“材料一”最后一段“仅此两种” 中的“此”,指代的具体内容是?
• 参考答案:
• 墓碑的作用是让人们了解墓主人的情况,祠庙碑的作用是 记述受祭祀者的德行与功绩; 注意: (1)必须具体表述墓碑和祠庙碑的 “作用”是什么各1分, 只写“墓碑作用”“祠庙碑作用” 不得分; (2)墓碑的作用如答得比较具体,也可得分,如:记述墓 中人的姓名官位、卒葬年月,死者的家世、生平、事业, 颂扬和悼念墓中人;
8.① C ② B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秦伯使辞焉 A.言辞 B.辞赋
C. 推辞
D.告辞
D.醇厚
②七日七夜不绝声,厚矣 A.宽厚 B.深厚 C. 丰厚
9.B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3分) A. 逮吴之未定 逮奉圣朝 B. 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 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C. 申包胥以秦师至楚 皆以美于徐公 D. 而赏始于包胥 临溪而渔
申包胥带领秦军到达楚国。秦国大夫子满、子虎率 领五百辆兵车,子满说:“我们不了解吴国的战术。”让楚 国部队先跟吴国部队作战,然后与楚军会合,大败吴军。 吴国退兵后,楚昭王收复了国家,奖励就从申包胥开始。 申包胥说:“辅佐君王安定国家,不是为了自己;拯救急难 铲除祸害,不是为了名声;功成了就接受奖赏,这是出卖自 己的勇力。国君已经得到安定,又还追求什么呢?”就逃避 赏赐,一辈子也不露面。 君子说:“申先生不等接受楚王命令就奔赴秦国,这是忠 心;七天七夜哭声不断,这是(对国家)感情深厚;不接受 赏赐,这是不夸耀功劳。但赏赐是用来勉励善行的,拒绝赏 赐,也不是经常可用的法则。”
13.结合《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内容分条概括烛 之武与申包胥游说方式的异同。(4分) ◊相同点:2分 只要扣在“从秦的利益出发讲道理”,得2分。(只扣 帽子,答“都讲道理”得1分) ◊不同点:2分 结合文本,具体答出烛之武怎样“晓之以理”的,得1分。 (从四个角度为秦王分析退兵的好处) 结合文本,具体答出申包胥怎样“晓之以情”的,得1分。 (先晓之以理,再拒食立哭,七日七夜,以情感人)
学生常见问题:
• 除第6题所说问题外,其他问题: (1)思路混乱。不分条理,全混在一起说;或者某一点在 前后文中能说上两三遍; (2)观察有误、表述逻辑混乱。如:“碑座太小、低、矮, 不能凸显碑身的庄严高大,或者不能体现天安门的伟大”, 观察有误,表述也有问题,难道碑座高大,才能凸显碑身 高大吗?碑座大小和天安门有何关系? (3)胡言乱语。如:“同原方案不能够突出我国充满活力 的朝气和威严、庄重,与我国当时的建国盛况略有不符”。
诗歌阅读
3
满江红 豫章滕王阁
吴潜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 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 。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 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 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 魂消,城头角。
15.C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 A.“万里西风”三句颇有气势,写出了词人登临 滕王高阁时的兴致。 B.“正槛外”三句写凭栏所见壮观之景,也表现 了词人心潮的激荡。 C.“何处征帆木末去”,既写出词人伫立之久,又 暗含前途未卜之意。 D.“秋渐紧”,“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 “暮雨”,突出了凄怆之感。
10.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断句。(3分)
“吴为无道行封豕长蛇蚕食天下从 上国始于楚寡君失社稷越在草莽使 下臣告急曰: 吴为无道/行封豕长蛇/蚕食天下/ 从上国//始于楚/寡君失社稷/越在 草莽/使下臣告急曰
11.将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
◊然赏所以劝善也,辞赏,亦非常法也。
◊给分点:第一句,然、所以、劝(对两处給1分,但 句子意思完全错,不给分);第二句,辞;第三句, 非常(不是正常)。
◊参考答案:
• 但赏赐是用来勉励善行的,拒绝赏赐,也不是 经常可用的法则。
12.填空题(3分)
(1)诗经,或填“诗”也可;
(பைடு நூலகம்)与战友同仇敌忾(只要能说出“与战友共同抗 敌”即可);
(3)表明秦国与楚国为友,共同击退吴国的立场以 及出兵救楚的决心(只要说出“出兵救楚”即可)。 • 问题:在没有读懂诗的前提下,不能准确理解这首 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赞扬申包胥的忠 诚”“同情包胥与楚国”
3.A
3.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碑”的说法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汉代以前,碑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是实用性的 。 B.根据唐代的丧葬制度可知,碑的价值高于碣。 C.南北朝时,碑文已不再用来纪念过去的人物。 D.现在人们所说的“碑”,可以泛指一切石刻。
4.D
4.根据“材料二”第③段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从河北《礼器碑》碑阴题名“赵国邯郸宋镇元世二百”可 知,此碑为赵国邯郸人宋镇(字元世)出二百钱捐助而立。 B.考古发现,西汉人纪信的墓碑碑阳上有“唐立”字样,而 碑阴刻有《记得碑始末》。由此可推知,此碑为唐人所立。 C.河南《北魏孝文帝吊比干文碑》的碑阴为宋人刻写的《重 刻记》,意味着此碑的碑阳文字已经不是北魏时的原刻了。 D.少林寺翻修殿宇时,发现嵌在墙上的金代石刻《观世音 画像碑》的背面,是唐代的《唐太宗教书碑》,按著录习惯 ,前者应为碑阳,后者应为碑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