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墨子《尚贤》原文和翻译

合集下载

关于尚贤中的原文翻译

关于尚贤中的原文翻译

关于尚贤中的原文翻译关于尚贤中的原文翻译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之君人民、主社稷、治国家,欲修保而勿失,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何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曰: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

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

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者,以贤者众而不肖者寡,此谓进贤。

然后圣人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谓事能。

故可使治国者使治国,可使长官者使长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

凡所使治国家、官府、邑里,此皆国之贤者也。

贤者之治国也,蚤朝晏退,听狱治政,是以国家治而刑法正。

贤者之长官也,夜寝夙兴,收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以实官府,是以官府实而财不散。

贤者之治邑也,蚤出莫入,耕稼树艺、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

故国家治则刑法正,官府实则万民富。

上有以洁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外有以为皮币,与四邻诸侯交接,内有以食饥息劳,将养其万民,外有以怀天下之贤人。

是故上者天鬼富之,外者诸侯与之,内者万民亲之,贤人归之。

以此谋事则得,举事则成,入守则固,出诛则强。

故唯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亦其法已。

既曰若法,未知所以行之术,则事犹若未成。

是以必为置三本。

何谓三本?曰:爵位不高,则民不敬也;蓄禄不厚,则民不信也;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也。

故古圣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夫岂为其臣赐哉?欲其事之成也。

《诗》曰:“告女忧恤,诲女予爵,孰能执热,鲜不用濯?”则此语古者国君诸侯之不可以不执善承嗣辅佐也。

譬之犹执热之有濯也,将休其手焉。

古者圣王唯毋得贤人而使之,般爵以贵之,裂地以封之,终身不厌。

贤人唯毋得明君而事之,竭四肢之力,以任君之事,终身不倦。

若有美善则归之上。

是以美善在上,而所怨谤在下;宁乐在君,忧戚在臣。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若此。

第十课 古文翻译

第十课 古文翻译

《列德而尚贤》【原文】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

」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故古者尧举舜於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

禹举益於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

汤举伊尹於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

文王举闳(hóng)夭、泰颠於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

故当是时,虽在於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

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

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

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

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译文】所以古代圣王为政,给有德的人安排职位并尊重现贤能的人,即使身处农业与手工业、市集的人,如果有才能就选用他。

给他高高的官爵,给他厚重的俸禄,使他们担负一定的工作,果断地给予他们行使政令的权利。

墨子或:「爵位不高,百姓就不尊敬他;积蓄和俸禄不丰厚,百姓就不信任他;行使政令不果断,百姓就不畏惧他。

」提出这三件(爵位、蓄禄、政令)来授予贤者,并不是对贤者的恩赐,而是想要事业成功。

所以在这时,以德行来安排职位,按官职从事於职事,按功劳(的大小)决定赏赐(的多少)(殿:通「奠」,定),衡量功劳(的大小)而分配俸禄。

所以官吏没有永远不变的富贵,而百姓也不会自始至终贫贱;有才能的人就选用他,没才能的人就使之居於下位。

提拔正直无私、行为合「义」的人,避免为私利而相互仇恨的人,这就是说的这样的言论。

所以古代尧选拔舜在服泽(地名)的北边(阳:山之南、水之北都称为「阳」),把政权交给他,天下安定。

禹选用益在阴方(地名)之中,把政权交给他,九州平定。

《尚贤》文白对译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尚贤》文白对译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尚贤》文白对译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 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 国家墨子说:“现在治理国政的王公大人,都希望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 政之治 ,然而 不得富 而富足、人民众多、刑罚政治治理得好,然而国家却不富足,反而得贫,不得 众 而得寡, 不得治 而 贫穷,人民不增加,反而减少,刑罚政治没能治理得好,反而很得乱,则是 本 失 其所欲 , 得 其 所恶 。

混乱,这是从根本上失去了他们想要的,而得到了他们厌恶的。

是 其 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 王公大人为政于国这是什么原因呢?”墨子说:“这是因为治理国政的王公大家者, 不能以 尚贤事 能 为 政也。

是故国人,不能通过崇尚、任用才德兼备的人来治理政事。

因此国有 贤良 之士众 ,则国家之治厚 ;贤 良 之士寡,家才德兼备的士众多,那么国家就治理得好;才德兼备的士少,则国家之治薄 。

故 大人之 务 ,将在于众 那么国家就治理不好。

因此,在高位者的重要任务,就在于使贤贤 而已。

”能之士众多。

” 曰:“ 然 则 众贤 之术 ,将 有人问:“既然这样,那么使有才能的人众多的方法,将是奈何哉?”什么呢?”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 国之善 射 御 之士者,墨子说:“譬如要让这个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增多,必将富 之 贵 之、敬之 誉之 ,然 后国就一定要使他们富有、尊贵,尊敬他们,称赞他们,这样以后国之善 射 御 之士将可得而众也。

况又有贤良之士厚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就可以增多了。

更何况贤能的人德乎德行、辩乎言谈、博 乎道术 者乎!此 固 国家行纯厚、善于言谈、精通于治国的方法!这些人本来就是国家之珍 而社稷之佐 也, 亦必且 富之 贵之、 敬 之 誉的珍宝、社稷的好帮手,也务必使他们富有、尊贵,尊敬他们,称 之 ,然后 国之 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赞他们,这样做了以后国家里的贤能之士就可以增多。

“是故古 者 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 不 富 ,“所以古代的圣明君主治理国政,说道:‘不义就不使他富有,不义 不 贵,不义 不 亲 ,不义 不 近。

《墨子》卷8尚贤(中)诗解2贤置三本不肖当政赏不当贤罚不当暴

《墨子》卷8尚贤(中)诗解2贤置三本不肖当政赏不当贤罚不当暴

《墨子》卷8尚贤(中)诗解2贤置三本不肖当政赏不当贤罚不当暴题文诗:既曰若法,未知所以,行之术则,事犹未成.是以必为,贤置三本.所谓三本:爵位不高,则民不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故古圣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岂为臣赐?欲其事成.诗经有曰:告汝忧恤,诲汝予爵,孰能执热,鲜不用濯?则此语古,国君诸侯,必执善以,承嗣辅佐.譬之犹执,热之有濯,将休其手.古者圣王,唯毋得贤,人而使之,颁爵贵之,裂地封之,终身不厌.贤唯毋得,明君事之,竭四肢力,任君之事,终身不倦.若有美善,则归之上.是以美善,在上而所,怨谤在下;宁乐在君,忧戚在臣.故古圣王,为政若此.今之王公,大人欲效,古人尚贤,使能为政,高予之爵,而禄不从.高爵无禄,民不信也,曰此非中,实爱我也,假藉用我.夫假藉之,民将岂能,亲其上哉?故先王曰:贪于政者,不能分人,以事厚于,货者不能,分人以禄.事则不与,禄则不分,请问天下,之贤人将,何自至乎,王公大人,之侧乎哉,若苟贤者,不至王公,大人之侧,则不肖者,在左右也.不肖者在,则其所誉,不当真贤,而所罚亦,不当真暴.王公大人,尊此以为,政乎国家,则赏亦必,不当其贤,而罚亦必,不当其暴.赏不当贤,罚不当暴,是为贤者,则不之劝,而为暴者,不之沮矣.故入则不,慈孝父母,出则不能,长悌乡里.居处无节,出入无度,男女无别.使治官府,则为盗窃,守城则畔,君有难则,不死其君,出亡不从.使断狱则,不中不公,分财不均.谋事不得,举事不成,入守不固,出诛不强.故虽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之所以失,措其国家,倾覆社稷,已此故也.所以然皆,以明小物,不明大物.【原文】2既曰若法,未知所以行之术,则事犹若未成。

是以必为置三本。

何谓三本?曰:爵位不高,则民不敬也;蓄禄不厚,则民不信也;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也。

故古圣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夫岂为其臣赐哉?欲其事之成也。

《诗》曰:“告女忧恤,诲女予爵,孰能执热,鲜不用濯?”则此语古者国君诸侯之不可以不执善承嗣辅佐也。

第十课古文翻译修订版

第十课古文翻译修订版

第十课古文翻译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列德而尚贤》【原文】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

」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故古者尧举舜於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

禹举益於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

汤举伊尹於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

文王举闳(hóng)夭、泰颠於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

故当是时,虽在於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

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

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

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

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译文】所以古代圣王为政,给有德的人安排职位并尊重现贤能的人,即使身处农业与手工业、市集的人,如果有才能就选用他。

给他高高的官爵,给他厚重的俸禄,使他们担负一定的工作,果断地给予他们行使政令的权利。

墨子或:「爵位不高,百姓就不尊敬他;积蓄和俸禄不丰厚,百姓就不信任他;行使政令不果断,百姓就不畏惧他。

」提出这三件(爵位、蓄禄、政令)来授予贤者,并不是对贤者的恩赐,而是想要事业成功。

所以在这时,以德行来安排职位,按官职从事於职事,按功劳(的大小)决定赏赐(的多少)(殿:通「奠」,定),衡量功劳(的大小)而分配俸禄。

所以官吏没有永远不变的富贵,而百姓也不会自始至终贫贱;有才能的人就选用他,没才能的人就使之居於下位。

提拔正直无私、行为合「义」的人,避免为私利而相互仇恨的人,这就是说的这样的言论。

所以古代尧选拔舜在服泽(地名)的北边(阳:山之南、水之北都称为「阳」),把政权交给他,天下安定。

墨子:尚贤译文

墨子:尚贤译文

“所以古时候圣王治理国家,给有德之人安排职位 而崇尚有才德的人。即使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或者在 各种手工业作坊做工的人,有才能就选用他,给他高 的爵位(或给他高的官位),给他多多的俸禄,让他 承担职事,给他决断政令的权力。还这样说:‘爵位 如果不高,那么百姓对他就不敬重;俸禄如果不丰厚, 那么百姓对他就不信任;在政令方面没有决断的权力, 那么百姓对他就不畏惧。’拿高爵、厚禄以及决定权 三者给予有才有德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有才德而加以 赏赐,而是希望他们做的事情取得成功。所以在这时, 按德行高下走向相应的位次,按官职从事相应的职事, 按功劳确定赏赐,按业绩分给俸禄。所以做官的不会 永远尊贵,而做百姓的不会永远低贱。有才能就选用 他,没有才能就降他的官职。‘举荐人员依照公义, 避免私怨(的干扰)’,上面这些就是这句话所说的 意思。
尚贤译文
直到边邑远郊的臣子、宿卫宫中的公族及卿大 夫子弟、都城中的百姓、四方边远地区的农民听 说了君王举用有义的人,都争先恐后地行义。这 是什么缘故呢?这是因为:君王所用来驱使臣下 的,是一件事(即尚贤事能,“不义不富,不义 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臣下所用来侍 奉君王的,是一种方法(即行义)。譬如富人有 高大的墙深邃的屋子,屋子的墙壁已经筑好了, 只在上面给它凿开一个门。有盗贼进去偷东西, 只要关上他通行的惟一的门来捉他,他就无从逃 走了。(富贵者、亲者、近者、远者等都竞相行 义)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君王把握了治理 政事的要领。
尚贤译文
“因此古代圣王治理国家的时候,说道:‘不 义就不让他富有,不义就不让他尊贵,不义就不 让他亲密,不义就不让他接近。’因此国家富贵 (即财物多、地位高)的人听说了这事,都回到 家中盘算合计说:‘起初我仗恃的是富贵,现在 君王举用有义的人,不避贫穷低贱的人,既然这 样那么我就不能不行义。’跟君王关系亲密的人 听说了这事,也回到家中盘算合计说:‘起初我 仗恃的是跟君王关系亲密,现在君王举用有义的 人,不避贫穷低贱的人,既然这样那么我就不能 不行义。’

尚贤-原译文对照

尚贤-原译文对照

《尚贤》——《墨子》墨翟【战国初鲁国人】子【在人名前,表示对有学问思想的贤人的尊称。

】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大人:在高位者】为政【从政,治理国家】于国家者【定后】,皆欲国家之【主谓之间,取独】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

墨子说:“现在的治理国家的王侯公卿,都希望国家富足,人民众多,法治清明。

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从根本上】失其所欲,得其所恶。

是其故何也【宾前,应为“何故”】?”但是国家没有变富足却变得贫穷,人民没有增加却减少,依法治理社会没有安定缺变得混乱,那么这从根本上说是失去他们想要的东西,却得到他们所憎恶的东西,这是什么原因呢?”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墨子说道:“这是治理国家的王侯公卿,不能通过尊敬贤者、任用能人参政的缘故。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巳。

”因此国家拥有的贤能的人多了,那么国家的安定程度就会提高;贤能的人减少了,那么国家的安定程度就会降低。

因此,在高位者要做的事情,将在于使有才有能的人众多罢了”。

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比如】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有人问:“既然这样那么使贤人众多的办法将是怎么做呢?”墨子说:“比如想要使这个国家擅长射箭、驾车的人增多,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将:乃,才】可得而众也。

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一定要使他们富有、使他们尊贵,尊敬他们,称赞他们。

这样以后,国家的射箭、驾车能手才会得到并增加了。

何况贤能的人,道德品行淳厚,擅长言辞,精通治理国家的方法呢?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亦必且【且:时间副词,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这些人本来就是国家的珍宝、朝廷的辅佐之臣呀!也务必将使他们富有、使他们尊贵,尊敬他们,称赞他们,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墨子·尚贤中(2)全文

墨子·尚贤中(2)全文

墨子·尚贤中(2)全文故古者圣王唯能审以尚贤使能为政,无异物杂焉,天下皆得其利。

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

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伊挚,有莘氏女之私臣,亲为庖人。

汤得之,举以为己相,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傅说被褐带索,庸筑乎傅岩(8)。

武丁得之,举以为三公,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此何故始贱卒而贵,始贫卒而富?则王公大人明乎以尚贤使能为政,是以民无饥而不得食,寒而不得衣,劳而不得息,乱而不得治者。

故古圣王以审以尚贤使能为政,而取法于天。

虽天亦不辩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然则富贵为贤以得其赏者谁也?曰:若昔者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是也。

所以得其赏何也?曰:其为政乎天下也,兼而爱之,从而利之;又率天下之万民,以尚尊天事鬼,爱利万民。

是故天、鬼赏之,立为天子,以为民父母。

万民从而誉之圣王,至今不已。

则此富贵为贤以得其赏者也。

然则富贵为暴以得其罚者谁也?曰:若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者是也。

何以知其然也?曰:其为政乎天下也,兼而憎之,从而贼之,又率天下之民以诟天侮鬼,贼傲万民。

是故天、鬼罚之,使身死而为刑戮,子孙离散,室家丧灭,绝无后世。

万民从而非之曰暴王,至今不已。

则此富贵为暴而以得其罚者也。

然则亲而不善以得其罚者谁也?曰:若昔者伯鲧,帝之元子,废帝之德庸,既乃刑之于羽之郊,乃热照无有及也,帝亦不爱。

则此亲而不善以得其罚者也。

然则天之所使能者谁也?曰:若昔者禹、稷、皋陶是也。

何以知其然也?先王之书《吕刑》道之,曰:皇帝清问下民,有辞有苗。

曰:群后之肆在下,明明不常,鳏寡不盖(9)。

德威维威,德明维明。

乃名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哲民维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隆播种,农殖嘉谷。

三后成功,维假于民(10)。

则此言三圣人者,谨其言,慎其行,精其思虑;索天下之隐事遗利,以上事天,则天乡其德(11);下施之万民,万民被其利,终身无已。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墨子-尚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墨子-尚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墨子•尚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

况又有贤良之士,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

”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举公义,辟私怨。

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

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

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

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

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节选自《墨子•尚贤》,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B.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C.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D.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肆,在古代可以指商店、手工业作坊。

《墨子之10章尚贤(下)》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墨子之10章尚贤(下)》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10章尚贤(下)》原文子墨子言曰:天下之王公大人皆欲其国家之富也,人民之众也,刑法之治也。

然而不识以尚贤为政其国家百姓,王公大人本失尚贤为政之本也。

若苟王公大人本失尚贤为政之本也,则不能毋举物示之乎?今若有一诸侯于此,为政其国家也,曰:“凡我国能射御之士,我将赏贵之;不能射御之士,我将罪贱之。

”问于若国之士,孰喜孰惧?我以为必能射御之士喜,不能射御之士惧。

我赏因而诱之矣,曰:“凡我国之忠信之士,我将赏贵之;不忠信之士,我将罪贱之。

”问于若国之士,孰喜孰惧?我以为必忠信之士喜,不忠信之士惧。

今惟毋以尚贤为政其国家百姓,使国为善者劝,为暴者沮,大以为政于天下,使天下之为善者劝,为暴者沮,然昔吾所以贵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者,何故以哉?以其唯毋临众发政而治民,使天下之为善者可而劝也,为暴者可而沮也。

然则此尚贤者也,与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同矣。

而今天下之士君子,居处言语皆尚贤;逮至其临众发政而治民,莫知尚贤而使能。

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

何以知其然乎?今王公大人有一牛羊之财不能杀,必索良宰;有一衣裳之财不能制,必索良工,当王公大人之于此也,虽有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实知其不能也,不使之也。

是何故?恐其败财也。

当王公大人之于此也,则不失尚贤而使能。

王公大人,有一罢马不能治,必索良医;有一危弓不能张,必索良工。

当王公大人之于此也,虽有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实知其不能也,必不使。

是何故?恐其败财也。

当王公大人之于此也,则不失尚贤而使能。

逮至其国家则不然,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则举之,则王公大人之亲其国家也,不若亲其一危弓、罢马、衣裳、牛羊之财与?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皆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

此譬犹喑者而使为行人,聋者而使为乐师。

是故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贵,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

是故昔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濒,渔于雷泽,灰于常阳。

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

《墨子》卷8尚贤(中)诗解5三圣恤功殷民圣德章明博大以正天下

《墨子》卷8尚贤(中)诗解5三圣恤功殷民圣德章明博大以正天下

《墨子》卷8尚贤(中)诗解5三圣恤功殷民圣德章明博大以正天下题文诗:然则亲而,不善以得,其罚者谁?曰若昔者,伯鲧帝之,元子废帝,之德庸也,既乃刑之,于羽郊乃,日月热照,无有及也,帝亦不爱.则此亲而,不善以得,其罚者也.善恶昭彰.然则天所,使能者谁?曰若昔者,禹稷皋陶.何知其然?先王之书,吕刑道之,曰皇帝尧,请问下民,有辞有苗;尧曰群后,之肆在下,明明棐常,鳏寡不盖;德威惟威,德明惟明.乃名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隆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此言三圣,谨言慎行,精其思虑;索天下之,隐事遗利,以上事天,天享其德;下施万民,万民被利,终身无已.故先王言,曰此道也,大用天下,其则不窕,小用不困,修用之则,万民被利,终身无已.至道真情,情通古今,通天达地,真情遍在.周颂之曰: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昭于天下;若地之固,若山之承,下坼不崩;若日之光,若月明与,天地同常.此言圣德,章明博大,埴固修久.故圣人德,总乎天地.王公大人,欲王天下,今正诸侯,夫无德义,将何以哉?其说将必,挟震威强.王公大人,焉取挟震,威强也哉?倾民之死!生为甚欲,死为甚憎.所欲不得,所憎屡至.自古及今,未尝有能,有以此王,天下而正,诸侯者也.今大人欲,王天下之,与正诸侯,将欲使意,得乎天下,名成后世,其胡不察,尚贤使能,为政本欤?此圣人之,厚行也哉.贤者精诚.【原文】5然则亲而不善以得其罚者谁也?曰:若昔者伯鲧,帝之元子,废帝之德庸,既乃刑之于羽之郊,乃热照无有及也,帝亦不爱。

则此亲而不善以得其罚者也。

然则天之所使能者谁也?曰:若昔者禹、稷、皋陶是也。

何以知其然也?先王之书《吕刑》道之,曰:“皇帝清问下民,有辞有苗。

曰:'群后之肆在下,明明不常,鳏寡不盖(9)。

德威维威,德明维明’。

乃名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哲民维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隆播种,农殖嘉谷。

三后成功,维假于民(10)。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墨子-尚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墨子-尚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墨子·尚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

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

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

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

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

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

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尚贤文言文翻译

尚贤文言文翻译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君子务其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故天子必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故曰: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且夫,君人者,以礼义为其心,以正道为其行,以仁爱为其政,以信义为其教,以谦逊为其德,以勤劳为其事,以敬慎为其法,以廉耻为其规。

如此,则天下归之,百姓亲之,四海之内,莫不归心矣。

译文:古代的王者,在建立国家、治理民众的过程中,把教育放在首位。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礼义。

礼义的起点,在于端正容貌体态,整齐面色,顺从言语。

容貌体态端正,面色整齐,言语顺从,然后礼义完备。

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立定,道义自然产生。

孝悌,是做人的根本。

从前,天子有七个争臣,即使他无道,也不会失去他的天下;诸侯有五个争臣,即使他无道,也不会失去他的国家;大夫有三个争臣,即使他无道,也不会失去他的家族;士有争友,就能保持良好的名声;父亲有争子,就能避免自己陷入不义。

因此,天子必须有七个争臣,即使他无道,也不会失去他的天下;诸侯必须有五个争臣,即使他无道,也不会失去他的国家;大夫必须有三个争臣,即使他无道,也不会失去他的家族;士必须有争友,才能保持良好的名声;父亲必须有争子,才能避免自己陷入不义。

至于君主,应以礼义为心,以正道为行,以仁爱为政,以信义为教,以谦逊为德,以勤劳为事,以敬慎为法,以廉耻为规。

文言文阅读训练《墨子-尚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墨子-尚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墨子•尚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

故古圣王以审以尚贤使能为政,而取法于天。

唯天亦不辩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受者抑而废之。

然则富贵为贤以得其赏者谁也?日:若昔者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是也。

所以得其赏何也?曰:其为政乎天下也,兼而爱之,从而利之,又率天下之万民,以尊天事鬼,爱利万民。

是故天、鬼赏之,立为天子,以为民父母,万民从而誉之"圣王”,至今不已。

则此富贵为贤以得其赏者也。

然则富贵为暴以得其罚者谁也?曰:若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者是也。

何以知其塔也?曰:其为政乎天下也,兼而憎之,从而贼之,又率天下之民以诟天侮鬼,贼杀万民。

是故天、鬼罚之,使身死而为刑戮,子孙离散,室家丧灭,绝无后嗣,万民从而非之曰"暴王”,至今不已。

则此富贵为暴而以得其罚者也。

然则亲而不善以得其罚者谁也?曰:若昔者伯鲸①,帝之元子,度土之德回奥及型之无羽之部及理邂乏杏及⅛遗亦丕爱。

则此亲而不善以得其罚者也Q然则天之所使能者谁也?日:若昔者禹、稷、皋陶是也。

何以知其然也?先王之书《吕刑》道之曰:“皇帝②清问下民,有辞有苗。

曰:'群后之肆在下,明明不常,萼率不盖,德威维威,德明维明。

'乃名三后③,恤功于民。

伯夷降典,折民维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隆播种,农殖嘉谷。

三后成功,维假于民。

”则此言三圣人者,谨其言,慎其行,精其思虑;索天下之隐事遗利,以上事天,则天享其德;下施之万民,万民被其利,终身无J。

故先王之言曰:“此道也,大用之天下则不窕,小用之则不困,修用之则万民被其利,终身无已。

”(节选自《墨子•尚贤》)【注】①鳏:相传为颛顼之子,是禹的父亲。

奉命治水,九年未成。

②皇帝:指尧帝。

③三后:指伯夷、大禹、后稷三君。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墨子·尚贤下(3)全文

墨子·尚贤下(3)全文

墨子·尚贤下(3)全文现在天下的士君子,都希望富贵而厌恶贫贱。

试问,你怎么做才能得到富贵而避免贫贱呢?最好是做贤人。

那做贤人的道理又是怎样的呢?回答说:有力气的赶快助人,有钱财的努力分人,有道的人勉力教人。

如此,饿的人就可以得到食,冷的人就可以得到衣,混乱的就可以得到治理。

如果饿的人可以得到食,冷的人可以得到衣,混乱的可以得到治理,这就可以使人各安其生。

现在的王公大人,他所富的所贵的,都是王公大人们的骨肉之亲、无缘无故富贵以及面貌美丽的人,这样的人怎能一定聪明呢?如果不聪明,让他治理国家,那么国家的混乱也就可想而知了。

现在天下的士君子,都希望富贵而厌恶贫贱,可是你要怎样才能得到富贵而避免贫贱呢?(他们必定)说:最好是做王公大人的骨肉之亲、无缘无故富贵者以及面貌美丽的人。

然而王公大人的骨肉之亲、无缘无故富贵者以及面貌美丽的人,却并不是学得到的。

假使不知分辨的话,即使德行醇厚如禹、汤、文、武,也不会得到任用;而王公大人的骨肉之亲,即使是跛、哑、聋、瞎,乃至暴虐如桀纣,也不会加以抛弃。

因此,赏的不会是贤人,罚的不会是暴人。

他所赏的人是没有功的,所罚的也是没有罪的。

所以使百姓人心涣散,阻止他们向善:怠惰他们的肢体,而不相互勉励帮助;使多余的财物腐臭变质,而不相互资助;隐藏自己好的学问,而不相互教导。

如此,饥饿的人就不会得食,寒冷的人就不会得衣,混乱的状况就不会得到治理。

所以从前尧有舜,舜有禹,禹有皋陶,汤有伊尹,武王有闳夭、泰颠、南宫括、散宜生,从而天下太平,人民富足。

因此,近的人安于其居,远的人前来归附。

凡是日月所照、舟车所至、雨露所滋润、谷食所养活的人们,得到这些贤人,无不相互劝勉和鼓励。

假如现今天下的王公大人及士君子,心中真想行仁义,求做上士,上则想适合圣王之道,下则想符合国家与百姓之利,那就不可不认真考虑尚贤这一说法了。

(总之),尚贤是天帝、鬼神、百姓的利益所在,也是政事的根本。

先秦散文《尚贤上》原文及鉴赏

先秦散文《尚贤上》原文及鉴赏

先秦散文《尚贤上》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先秦散文《尚贤上》原文及鉴赏【导语】: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毕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①。

墨子《尚贤》原文和翻译译文

墨子《尚贤》原文和翻译译文

墨子《尚贤》原文和翻译译文《墨子《尚贤》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墨子《尚贤》原文和翻译译文墨子《尚贤》原文和翻译《尚贤》——《墨子》墨翟(战国初鲁国人)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於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

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

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於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於众贤而巳。

」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

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

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

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

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

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

」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墨子·尚贤上全文

墨子·尚贤上全文

墨子·尚贤上全文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

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

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

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

今上举义不辟贫贱(2),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

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

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3)、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4),皆竞为义。

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

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

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

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

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5),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

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子《尚贤》原文和翻译
《尚贤》——《墨子》墨翟(战国初鲁国人)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於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

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

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於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於众贤而巳。

」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

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
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

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

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

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

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

」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故古者尧举舜於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

禹举益於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

汤举伊尹於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

文王举闳夭、泰颠於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

故当是时,虽在於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

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

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

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

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译文】
墨子(子:在老师的氏前再加上美称,表示对老师的尊敬)说:「现在的天子、诸侯、有地位的贵族施政於国家的人,都希望国家富足,人民众多,刑法和政治安定(之:连词,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这个结构的独立性,使它充当动词
「欲」的宾语)。

然而国家不得富足而得贫穷,人民不得增加而得减少,刑法和政治不得安定而得混乱,那麼是从根本上失去他们想要的东西,得到他们所憎恶的东西,这是什麼原因呢(这:指示代词,作全句主语,相当於说「这」)?」墨子说道:「这是天子、诸侯、有地位的贵族施政於国家的人,不能尊敬贤者、任用能人参政的缘故。

因此国家拥有贤能之士多了,那麼国家的安定程度(就会)增大;贤能之士减少了,那麼国家的安定程度(就会)降低。

因此,当权者(致力的)事情,将在於使贤能增多而已」。

有人问:「那麼使贤人增多的办法将是怎样的呢?」墨子说:「假如要想要增加这个国家擅长射箭、驾车的人,一定要使他们富、使他们贵,尊敬他们,给他们荣誉。

这样以后,国家的射箭、驾车能手将会得并增加了。

何况贤能的人,敦厚於德行,擅长於言辞,精通於学术呢?这本来就是国家的财富、朝廷的辅佐呀!也务必将(且:时间副词,将)使他
们富、使他们贵,尊敬他们,给他们荣誉,这样了以后,国家的贤能之士将可以得到并增多了。

」所以古代的圣王治理国政,说道:「行为不义的人就不让他富有,行为不义的人就不让他尊贵,行为不义的人就不与他亲密,行为不义的人就不与他接近」。

因此国中富贵的人听到它,都返回(指朝廷以外)商量说:「先前我所依靠的,是富贵;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贫贱,那麼我不可做合於『义』的事。

」君主的亲属听到它,也返回商量说:「起初我们所依赖的,是亲戚关系;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非亲属关系,那麼我不可不做合於『义』的事。

」与君主亲近的人听到它,也返回商量说:「起初我们所依赖的,是亲近;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疏远,那麼我不可不做合於『义』的事。

」离君主和国都远的人听到它,也返回商量说:「我先前把离君主远看成是没有依靠,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疏远,那麼我不可不做合於『义』的事。


及至边邑郊外僻地方的臣僚,在宫廷中担任值宿、守卫等事务的贵族子弟(庶子:未正式授职的贵族弟子),国都中的一般人,四方边地的郊野之民听到了,都争先做合於「义」的事。

这是什麼原因呢?墨子说「君上用来役使臣下的,只有一种东西;臣下借以奉事君上的,只有一种途径。

拿它跟富人作譬喻,有高墙、深邃的房屋,墙已经立好了(按,孙诒认为这句本来可能是「宫墙既立」,传抄失误),谨慎地在墙上开凿一道门户。

有强盗进入,关闭他所由进入的地方再寻找盗窃者(自:介词,由),强盗没有逃出的通道(其:语气副词。

这裏用来加强肯定的语气)。

」这是什麼缘故呢?就是因为君王抓住了关键(指「义」)。

所以古代圣王为政,给有德的人安排职位并尊重现贤能的人,即使身处农业与手工业、市集的人,如果有才能就选用他。

给他高高的官爵,给他厚重的俸禄,使他们担负一定的工作,果断地给予他们行使政令的权利。

墨子或:「爵位不
高,百姓就不尊敬他;积蓄和俸禄不丰厚,百姓就不信任他;行使政令不果断,百姓就不畏惧他。

」提出这三件(爵位、蓄禄、政令)来授予贤者,并不是对贤者的恩赐,而是想要事业成功。

所以在这时,以德行来安排职位,按官职从事於职事,按功劳(的大小)决定赏赐(的多少)(殿:通「奠」,定),衡量功劳(的大小)而分配俸禄。

所以官吏没有永远不变的富贵,而百姓也不会自始至终贫贱;有才能的人就选用他,没才能的人就使之居於下位。

提拔正直无私、行为合「义」的人,避免为私利而相互仇恨的人,这就是说的这样的言论。

所以古代尧选拔舜在服泽(地名)的北边(阳:山之南、水之北都称为「阳」),把政权交给他,天下安定。

禹选用益在阴方(地名)之中,把政权交给他,九州平定。

汤选用伊尹在厨房之中,把政权交给他,谋略成功。

文王推举闳天、泰颠於从事渔猎之中(罝:捕鸟兽的网),把政权交给他们,商朝末年西方的各个部落臣服。

所以在这个时候,即使是禄厚
位尊的大臣,没有谁不敬惧并且戒惕的(施:通「惕」,小心谨慎);即使是从事农业、手工业、市集(店铺)的人,没有不争著勉力去崇尚道德的(意:疑为「德」字的讹误)。

所以士这种人能用为得力助手(承嗣:副官,助手)。

所以得到士,谋略就不会受挫,身体不必劳苦。

名声确立且功业成就,美好的事物得以显扬,丑恶的事物不会发生,就是由於得到了士的缘故。

因此墨子说:「如愿以偿(这裏指治国顺利)时,贤士不可不选用;治国不顺利时,贤士不可不选用。

(尚:通「上」,往上,这裏作状语)往上想师法前人,奉行尧舜禹汤之道,就不可以不崇尚贤能。

尚贤的人,是政治的根本啊。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