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
GB14881-2013培训资料-PPT课件.ppt
![GB14881-2013培训资料-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317526ac5da50e2524d7fb0.png)
墙壁
1、 墙面、隔断应使用无毒、无味的防渗透材料建造,在操作高度范围内的墙面 应光滑、不易积累污垢且易于清洁;若使用涂料,应无毒、无味、防霉、不易脱 落、易于清洁。 2、墙壁、隔断和地面交界处应结构合理、易于清洁,能有效避免污垢积存。例 如设置漫弯形交界面等。
厂区绿化应与生产车间保持适当距离,植被应定期维护,以防止虫害的孳生。 厂区应有适当的排水系统。 宿舍、食堂、职工娱乐设施等生活区应与生产区保持适当距离或分隔。
五、厂房、车间的设计和布局
厂房和车间的内部设计和布局应满足食品卫生操作要求,避免食品生产中发生交 叉污染。
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布局,预防和降低产品受污染的风险。 厂房和车间应根据产品特点、生产工艺、生产特性以及生产过程对清洁程度的要
四、险, 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
厂区应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域划分明显, 并有适当的分离或分隔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厂区内的道路应铺设混凝土、沥青、或者其 他硬质材料;空地应采取必要措施,如铺设 水泥、 地砖或铺设草坪等方式,保持环境清 洁,防止正常天气下扬尘和积水等现象的 发生。
内部结构
建筑内部结构应易于维护、清洁或消毒。应采用适当的耐用材料建造。
顶棚
1、顶棚应使用无毒、无味、与生产需求相适应、易于观察清洁状况的材料建造 ;若直接在屋顶内层喷涂涂料作为顶棚,应使用无毒、无味、防霉、不易脱落、 易于清洁的涂料。
2、 顶棚应易于清洁、消毒,在结构上不利于冷凝水垂直滴下,防止虫害和霉菌孳 生。
地面 1、 地面应使用无毒、无味、不渗透、耐腐蚀的材料建造。地面的结构应有利于 排污和清洗的需要。 2、地面应平坦防滑、无裂缝、并易于清洁、消毒,并有适当的措施防止积水。
gb14881-2013
![gb14881-2013](https://img.taocdn.com/s3/m/575b7db5b8f67c1cfbd6b80b.png)
食品生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13)-2014年6月1日实施前言本标准代替食品企业GB 14881-1994通用卫生标准。
与GB 14881-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修改标准结构;-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强调了食品生产在原料,加工,产品储运等全过程中对食品安全控制的要求,制定了控制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的主要措施;-从预防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的角度出发,修改生产设备的有关内容,对生产设备的布局,材料和设计提出要求;-增加了原材料采购,验收,运输和储存的有关要求;-增加了产品追溯和召回的具体要求;-增加了对档案和文件的管理要求。
-增加了附录“食品加工环境中微生物监测程序指南”。
食品生产国家食品安全通用卫生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生产过程中场所,设施和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标准,包括原料采购,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食品的生产。
需要为生产某种食品制定专门的卫生标准时,以该标准为基础。
2术语和定义2.1污染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将生物,化学,物理污染因素纳入过程。
2.2害虫由昆虫,鸟类,啮齿动物和其他生物(包括苍蝇,蟑螂,麻雀,小鼠等)引起的不良影响。
2.3食品加工人员直接接触已包装或未包装食品,食品设备和器具以及食品接触表面的操作员。
2.4接触面设备,工具,人体等易触及的表面2.5分离通过在商品,设施和区域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间,而不是通过建立物理隔离的方式进行隔离。
2.6分离通过设置物理屏障(例如墙壁,卫生屏障,口罩或单独的房间)来实现隔离。
2.7食品加工设施用于食品加工的建筑物和场所以及其他建筑物,场所和周围环境的管理方式相同。
2.8监控根据预设的方法和参数进行观察或测量,以评估控制链接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2.9工作服根据不同生产区域的要求,提供了特殊的服装,以减少食品加工人员污染食品的风险。
3选址与厂区环境3.1选址3.1.1工厂不得选择食物污染严重的区域。
GB 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 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3b19ae728ea81c758f57862.png)
目录•1拼音•2前言•3 1 范围•4 2 术语和定义o 4.1 2.1 污染o 4.2 2.2 虫害o 4.3 2.3 食品加工人员o 4.4 2.4 接触表面o 4.5 2.5 分离o 4.6 2.6 分隔o 4.7 2.7 食品加工场所o 4.8 2.8 监控o 4.9 2.9 工作服•5 3 选址及厂区环境o 5.1 3.1 选址o 5.2 3.2 厂区环境•6 4 厂房和车间o 6.1 4.1 设计和布局o 6.2 4.2 建筑内部结构与材料•7 5 设施与设备o7.1 5.1 设施o7.2 5.2 设备•8 6 卫生管理o8.1 6.1 卫生管理制度o8.2 6.2 厂房及设施卫生管理o8.3 6.3 食品加工人员健康管理与卫生要求o8.4 6.4 虫害控制o8.5 6.5 废弃物处理o8.6 6.6 工作服管理•9 7 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o9.1 7.1 一般要求o9.2 7.2 食品原料o9.3 7.3 食品添加剂o9.4 7.4 食品相关产品o9.5 7.5 其他•10 8 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o10.1 8.1 产品污染风险控制o10.2 8.2 生物污染的控制o10.3 8.3 化学污染的控制o10.4 8.4 物理污染的控制o10.5 8.5 包装•11 9 检验•12 10 食品的贮存和运输•13 11 产品召回管理•14 12 培训•15 13 管理制度和人员•16 14 记录和文件管理•17附录A 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指南拼音GB 14881—2013 shí pǐn shēng chǎn tōng yòng wèi shēng guī fà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488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3年05月24日发布,自2 014年06月01日起实施。
GB14881-2013培训课件
![GB14881-2013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edd77ea98271fe910ef9fb.png)
厂房内设置的检验室应与生产区域分隔。
厂房的面积和空间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便于设备安置、清洁消毒、物料存储及
人员操作。
六、建筑内部结构与材料
内部结构 建筑内部结构应易于维护、清洁或消毒。应采用适当的耐用材料建造。 顶棚 1、顶棚应使用无毒、无味、与生产需求相适应、易于观察清洁状况的材料建造; 若直接在屋顶内层喷涂涂料作为顶棚,应使用无毒、无味、防霉、不易脱落、易 于清洁的涂料。 2、 顶棚应易于清洁、消毒,在结构上不利于冷凝水垂直滴下,防止虫害和霉菌孳 生。 3、蒸汽、水、电等配件管路应避免设置于暴露食品的上方;如确需设置,应有 能防止灰尘散落及水滴掉落的装置或措施。 墙壁 1、 墙面、隔断应使用无毒、无味的防渗透材料建造,在操作高度范围内的墙面 应光滑、不易积累污垢且易于清洁;若使用涂料,应无毒、无味、防霉、不易脱 落、易于清洁。 2、墙壁、隔断和地面交界处应结构合理、易于清洁,能有效避免污垢积存。例 如设置漫弯形交界面等。
二、术语和定义
污染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污染因素传入的过程。 虫害 由昆虫、鸟类、啮齿类动物等生物(包括苍蝇、蟑螂、麻雀、老鼠等)造成的不 良影响。 食品加工人员 直接接触包装或未包装的食品、食品设备和器具、食品接触面的操作人员。 接触表面 设备、工器具、人体等可被接触到的表面。
七、设施
8、仓储设施 应具有与所生产产品的数量、贮存要求相适应的仓储设施。 仓库应以无毒、坚固的材料建成;仓库地面应平整,便于通风换气。仓库的设计 应能易于维护和清洁,防止虫害藏匿,并应有防止虫害侵入的装置。 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应依据性质的不同分设贮存场所、或分区域码 放,并有明确标识,防止交叉污染。必要时仓库应设有温、湿度控制设施。 贮存物品应与墙壁、地面保持适当距离,以利于空气流通及物品搬运。 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润滑剂、燃料等物质应分别安全包装,明确标识,并 应与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分隔放置。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7b201d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d.png)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生产过程中原料采购、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的生产,如确有必要制定某类食品生产的专项卫生规范,应当以本标准作为基础。
2术语和定义2.1 污染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污染因素传入的过程。
2.2 虫害由昆虫、鸟类、啮齿类动物等生物(包括苍蝇、蟑螂、麻雀、老鼠等)造成的不良影响。
2.3 食品加工人员直接接触包装或未包装的食品、食品设备和器具、食品接触面的操作人员。
2.4接触表面设备、工器具、人体等可被接触到的表面。
2.5 分离通过在物品、设施、区域之间留有一定空间,而非通过设置物理阻断的方式进行隔离。
2.6 分隔通过设置物理阻断如墙壁、卫生屏障、遮罩或独立房间等进行隔离。
2.7 食品加工场所用于食品加工处理的建筑物和场地,以及按照相同方式管理的其他建筑物、场地和周围环境等。
2.8 监控按照预设的方式和参数进行观察或测定,以评估控制环节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2.9工作服根据不同生产区域的要求,为降低食品加工人员对食品的污染风险而配备的专用服装。
3选址及厂区环境3.1 选址3.1.1厂区不应选择对食品有显著污染的区域。
如某地对食品安全和食品宜食用性存在明显的不利影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3.1.2厂区不应选择有害废弃物以及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能有效清除的地址。
3.1.3厂区不宜择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难以避开时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3.1.4厂区周围不宜有虫害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难以避开时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3.2 厂区环境3.2.1应考虑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
3.2.2厂区应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域划分明显,并有适当的分离或分隔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3.2.3厂区内的道路应铺设混凝土、沥青、或者其他硬质材料;空地应采取必要措施,如铺设水泥、地砖或铺设草坪等方式,保持环境清洁,防止正常天气下扬尘和积水等现象的发生。
gb14881-2013
![gb14881-2013](https://img.taocdn.com/s3/m/e0233b86ee06eff9aff80793.png)
《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作为食安国标体系中的基础标准,规定了食品生产过程的通用卫生要求。
该标准在食品生产基础设施设备和卫生管理上贯穿污染分析控制要求,提出生产过程微生物监控的新要求,强调生产过程危害分析与食安关键环节控制,内容完整丰富。
Food580专门整理了《GB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所要求的文件记录汇总。
温故而知新,希望有助于大家对该标准的应用实践。
人员管理6.1.1 应有食品加工人员和食品生产卫生管理制度及考核标准的文件。
6.3.1 宜有食品加工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文件。
5.1.5 现场应有简明易懂的洗手方法文件。
12.3 应有生产相关岗位年度培训计划及考核文件。
12.4 生产相关岗位培训应有更新的食安相关法规标准文件。
6.6 宜有工作服保洁制度文件。
废弃物管理5.1.4 现场应有废弃物设施和容器的标识文件。
6.5.1 宜有废弃物存放和清除制度文件。
虫害控制6.4.2 宜有虫害控制措施文件。
6.4.2 应有详细的虫害控制平面图。
设备维保5.2.3 宜有设备维保制度文件。
6.1.3 应有生产环境、食品加工人员、设备设施等的卫生监控制度文件。
清洁消毒管理6.1.4 宜有清洁消毒制度和清洁消毒用具管理制度文件。
8.2.1 应有生产设备和环境的清洁消毒制度文件,内容包括:区域、对象、职责、洗消剂、方法、频率、验证、不符合处理、记录。
物料管理5.1.8.3 原辅材料仓储设施现场应有原料、半成品、成品、包材的标识文件。
5.1.8.3 化学品仓储设施现场应有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润滑剂、燃料等的标识文件。
7.1 应有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验收、运输和贮存管理制度文件。
7.2.1 不合格食品原料在贮存场所现场应有标识文件。
7.2.6 宜有原料仓库管理制度文件(如职责、定期检查与处理、出货顺序等)。
8.3.2 应有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助剂使用的使用管理制度文件。
GB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培训课件
![GB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48b330f18583d0496459a5.png)
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布局,预防和降低产品受污染的风险。 厂房和车间应根据产品特点、生产工艺、生产特性以及生产过程对清洁程度的 要求合理划分作业区,并采取有效分离或分隔。如:通常可划分为清洁作业区、 准清洁作业区和一般作业区;或清洁作业区和一般作业区等。一般作业区应与 其他作业区域分隔。
分离 通过在物品、设施、区域之间留有一定空间, 而非通过设置物理阻断的方式进行隔离。 分隔 通过设置物理阻断如墙壁、卫生屏障、遮罩 或独立房间等进行隔离。 食品加工场所 用于食品加工处理的建筑物和场地,以及 按照相同方式管理的其他建筑物、场地和周 围环境等。
二、术语和定义
监控 按照预设的方式和参数进行观察或测定,以 评估控制环节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工作服 根据不同生产区域的要求,为降低食品加工 人员对食品的污染风险而配备的专用服装。
三、选址
厂区不应选择对食品有显著污染的区域。如某地对食品安全 和食品宜食用性存在明显的不利影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 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厂区不应选择有害废弃物以及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
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能有效清除的地址。
厂区不宜择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难以避开时应设计必要 的防范措施。
四、厂区环境
应考虑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 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 厂区应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域划分明显, 并有适当的分离或分隔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厂区内的道路应铺设混凝土、沥青、或者其 他硬质材料;空地应采取必要措施,如铺设 水泥、 地砖或铺设草坪等方式,保持环境清 洁,防止正常天气下扬尘和积水等现象的 发生。 厂区绿化应与生产车间保持适当距离,植被应定期维护,以防止 虫害的孳生。 厂区应有适当的排水系统。 宿舍、食堂、职工娱乐设施等生活区应与生产区保持适当距离或 分隔。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https://img.taocdn.com/s3/m/7c55c86587c24028905fc32a.png)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 B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问答一、实施《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的目的和意义《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是规范食品生产行为,防止食品生产过程的各种污染,生产安全且适宜食用的食品的基础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既是规范企业食品生产过程管理的技术措施和要求,又是监管部门开展生产过程监管与执法的重要依据,也是鼓励社会监督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为食品生产过程卫生要求标准,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证明,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过程卫生要求标准,把监督管理的重点由检验最终产品转为控制生产环节中的潜在危害,做到关口前移,可以节约大量的监督检测成本和提高监管效率,更全面地保障食品安全。
同时,建立与我国食品生产状况相适应、与国际先进食品安全管理方式相一致的过程规范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对于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管理方式的进步,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标准修订的依据和背景原《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1994)自发布以来,对规范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加工环境,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卫生意识,保证食品产品的卫生安全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食品生产环境、生产条件的变化,食品加工新工艺、新材料、新品种不断涌现,食品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对生产过程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标准的许多内容已经不能适应食品行业的实际需求,为此,我委组织修订了《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应符合的卫生要求做了明确规定。
《食品安全法》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对厂房布局、设备设施、人员卫生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还特别规定了禁止生产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以及“混有异物、掺杂使假”的食品等。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问答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问答](https://img.taocdn.com/s3/m/f7cf0f5bc1c708a1294a4430.png)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问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04-28一、实施《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的目的和意义《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是规范食品生产行为,防止食品生产过程的各种污染,生产安全且适宜食用的食品的基础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既是规范企业食品生产过程管理的技术措施和要求,又是监管部门开展生产过程监管与执法的重要依据,也是鼓励社会监督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为食品生产过程卫生要求标准,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证明,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过程卫生要求标准,把监督管理的重点由检验最终产品转为控制生产环节中的潜在危害,做到关口前移,可以节约大量的监督检测成本和提高监管效率,更全面地保障食品安全。
同时,建立与我国食品生产状况相适应、与国际先进食品安全管理方式相一致的过程规范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对于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管理方式的进步,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标准修订的依据和背景原《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1994)自发布以来,对规范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加工环境,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卫生意识,保证食品产品的卫生安全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食品生产环境、生产条件的变化,食品加工新工艺、新材料、新品种不断涌现,食品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对生产过程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标准的许多内容已经不能适应食品行业的实际需求,为此,我委组织修订了《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应符合的卫生要求做了明确规定。
《食品安全法》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对厂房布局、设备设施、人员卫生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还特别规定了禁止生产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以及“混有异物、掺杂使假”的食品等。
依据《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规定,新的《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进一步细化了食品生产过程控制措施和要求,增强了技术内容的通用性和科学性,反映了食品行业发展实际,有利于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满足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需要。
{卫生管理制度}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卫生管理制度}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6986dc0964bcf84b8d57ba8.png)
5.2 设备
5.2.1 生产设备 A、一般要求 应配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生产设备,并按工艺流程有序排列,
避免引起交叉污染。 B、材质 与原料、半成品、成品接触的设备与用具,应使用无毒、无味、
抗腐蚀、不易脱落的材料制作,并应易于清洁和保养。 设备、工器具等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应使用光滑、无吸收性、易于
清洁保养和消毒的材料制成,在正常生产条件下不会与食品、清洁剂 和消毒剂发生反应,并应保持完好无损。
应定期校准、维护。 5.2.3 设备的保养和维修
应建立设备保养和维修制度,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定期 检修,及时记录。
6、卫生管理
6.1 卫生管理制度
A、应制定食品加工人员和食品生产卫生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考核 标准,明确岗位职责,实行岗位责任制。
B、应根据食品的特点以及生产、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建立对保 证食品安全具有显著意义的关键控制环节的监控制度,良好实施并定 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D、贮存物品应与墙壁、地面保持适当距离,以利于空气流通及物 品搬运。
E、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润滑剂、燃料等物质应分别安全包 装,明确标识,并应与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分隔放置。
5.1 设施
5.1.9 温控设施 A、应根据食品生产的特点,配备适宜的加热、冷却、冷冻等设施,
以及用于监测温度的设施。 B、根据生产需要,可设置控制室温的设施。
5.1 设施
5.1.2 排水设施 A、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造应保证排水畅通、便于清洁维护;应适
应食品生产的需要,保证食品及生产、清洁用水不受污染。 B、排水系统入口应安装带水封的地漏等装置,以防止固体废弃物
进入及浊气逸出。 C、排水系统出口应有适当措施以降低虫害风险。 D、室内排水的流向应由清洁程度要求高的区域流向清洁程度要求
GB14881-2013培训资料_PPT课件
![GB14881-2013培训资料_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a3b2bbd0d233d4b14e696f.png)
公告பைடு நூலகம்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2013年第8号公告 ,公布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 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13),替代 原《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1994),新标准于2014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
同94版对比
修改了标准名称 修改了标准结构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强调了对原料、加工、产品储存和运输等食品生产全过程的食品安全
七、设施
2、排水设施 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造应保证排水畅通、便于清洁维护;应适应食品生产的需要
,保证食品及生产、清洁用水不受污染。 排水系统入口应安装带水封的地漏等装置,以防止固体废弃物进入及浊气逸出。 排水系统出口应有适当措施以降低虫害风险。 室内排水的流向应由清洁程度要求高的区域流向清洁程度要求低的区域,且应有
帘、纱网、防鼠板、防蝇灯、风幕等),防止鼠类昆虫等侵入。若发现有虫鼠害痕 迹时,应追查来源,消除隐患。 应准确绘制虫害控制平面图,标明捕鼠器、粘鼠板、灭蝇灯、室外诱饵投放点、生 化信息素捕杀装置等放置的位置。
九、虫害控制
厂区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 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制剂进行处理时,不应影响食品安全和食品应有的品质、
弃物的设施和容器应标识清晰。必要时应在适当地点设置废弃物临时存放设施, 并依废弃物特性分类存放。
七、设施
5、个人卫生设施 生产场所或生产车间入口处应设置更衣室;必要时特定的作业区入口处可按需
要设置更衣室。更衣室应保证工作服与个人服装及其他物品分开放置。 生产车间入口及车间内必要处,应按需设置换鞋(穿戴鞋套)设施或工作鞋靴消
四、厂区环境
应考虑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 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https://img.taocdn.com/s3/m/ce4de0b3a0116c175f0e48d0.png)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问答一、实施《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的目的和意义《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是规范食品生产行为,防止食品生产过程的各种污染,生产安全且适宜食用的食品的基础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既是规范企业食品生产过程管理的技术措施和要求,又是监管部门开展生产过程监管与执法的重要依据,也是鼓励社会监督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为食品生产过程卫生要求标准,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证明,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过程卫生要求标准,把监督管理的重点由检验最终产品转为控制生产环节中的潜在危害,做到关口前移,可以节约大量的监督检测成本和提高监管效率,更全面地保障食品安全。
同时,建立与我国食品生产状况相适应、与国际先进食品安全管理方式相一致的过程规范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对于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管理方式的进步,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标准修订的依据和背景原《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1994)自发布以来,对规范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加工环境,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卫生意识,保证食品产品的卫生安全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食品生产环境、生产条件的变化,食品加工新工艺、新材料、新品种不断涌现,食品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对生产过程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标准的许多内容已经不能适应食品行业的实际需求,为此,我委组织修订了《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应符合的卫生要求做了明确规定。
《食品安全法》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对厂房布局、设备设施、人员卫生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还特别规定了禁止生产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以及“混有异物、掺杂使假”的食品等。
依据《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规定,新的《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进一步细化了食品生产过程控制措施和要求,增强了技术内容的通用性和科学性,反映了食品行业发展实际,有利于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满足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需要。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https://img.taocdn.com/s3/m/ee4ed4d5aeaad1f346933fdd.png)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问答一、实施《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的目的和意义《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是规范食品生产行为,防止食品生产过程的各种污染,生产安全且适宜食用的食品的基础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既是规范企业食品生产过程管理的技术措施和要求,又是监管部门开展生产过程监管与执法的重要依据,也是鼓励社会监督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为食品生产过程卫生要求标准,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证明,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过程卫生要求标准,把监督管理的重点由检验最终产品转为控制生产环节中的潜在危害,做到关口前移,可以节约大量的监督检测成本和提高监管效率,更全面地保障食品安全。
同时,建立与我国食品生产状况相适应、与国际先进食品安全管理方式相一致的过程规范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对于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管理方式的进步,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标准修订的依据和背景原《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1994)自发布以来,对规范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加工环境,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卫生意识,保证食品产品的卫生安全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食品生产环境、生产条件的变化,食品加工新工艺、新材料、新品种不断涌现,食品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对生产过程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标准的许多内容已经不能适应食品行业的实际需求,为此,我委组织修订了《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应符合的卫生要求做了明确规定。
《食品安全法》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对厂房布局、设备设施、人员卫生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还特别规定了禁止生产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以及“混有异物、掺杂使假”的食品等。
依据《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规定,新的《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进一步细化了食品生产过程控制措施和要求,增强了技术内容的通用性和科学性,反映了食品行业发展实际,有利于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满足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需要。
gb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读后感
![gb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4c4597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11.png)
gb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读后感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这次学习中,我对《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进行了认真地阅读,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以问答形式介绍了与食品加工、制作相关的基础知识,阐述了食品企业必须遵守的卫生要求,从原料采购、加工过程控制、包装、贮存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食品的卫生管理要点,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出现,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关注,为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舒心,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证食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第一章概论,主要介绍了食品生产的特点及质量安全要求;第二章生产设施及环境,重点讲解了厂房布局、厂区总平面布置、厂房建筑结构与构造、设备布局与设计等;第三章厂房设计与布局,主要讲解了车间入口位置选择、车间入口布局、车间的防火间距、物流路线设计、物流交叉口布局等;第四章生产人员,着重讲解了生产人员的职责、健康检查要求、卫生管理要求、培训教育要求、健康档案要求、更衣室要求、个人卫生要求等;第五章原辅材料与成品,重点讲解了原辅材料、半成品与成品的处理、储藏、运输等。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14881-2013标准培训教材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14881-2013标准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18e9a5aeb7360b4c2e3f64c8.png)
2、术语和定义
2.1污染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污染因素传
入的过程。 2.2虫害
由昆虫、鸟类、啮齿类动物等生物(包括苍蝇、蟑螂、 麻雀、老鼠等)造成的不良影响。 2.3食品加工人员
直接接触包装或未包装的食品、食品设备和器具、食品 接触面的操作人员。 2.4接触表面
设备、工器具、人体等可被接触到的表面。
2、术语和定义
2.5分离 通过在物品、设施、区域之间留有一定空间,而非通过设置物理阻断的方式
进行隔离。 2.6分隔
通过设置物理阻断如墙壁、卫生屏障、遮罩或独立房间等进行隔离。 2.7食品加工场所
用于食品加工处理的建筑物和场地,以及按照相同方式管理的其他建筑物、 场地和周围环境等。 2.8监控
按照预设的方式和参数进行观察或测定,以评估控制环节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2.9工作服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 生规范14881-2013标准培训教材
1
实施《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的目的和意义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是规范食品 生产行为,防止食品生产过程的各种污 染,生产安全且适宜食用的食品的基础 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 卫生规范》既是规范企业食品生产过程 管理的技术措施和要求,又是监管部门 开展生产过程监管与执法的重要依据, 也是鼓励社会监督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
真实的食品安全是什么?
所以食品生产不是要承诺零风险,而是要将风 险降得越低越好,降到风险可控的范围。对于 食品安全“事件”要进行具体分析,因为具体 情况很复杂,有些是人为的、主观恶意的,但 也有其它原因——这个道理我想大家都会认同 ,但在实际中,大家往往就没这么冷静了,只 要一有报道哪个企业的产品出了问题,经常是 事件还没查明,大家就开始表态,开始批判, 开始给企业定性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潜 意识里还是认为企业是完全不应该发生任何事 件的,所以尽管骂,骂错了没事!
gb14881-2013
![gb14881-2013](https://img.taocdn.com/s3/m/6b124a43c5da50e2524d7fa4.png)
《食品生产国食品安全标准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13)——2014年6月1日实施前言本标准代替GB 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标准。
与GB 14881-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修改标准结构;-增加术语和定义;-强调食品生产原料、加工、产品储运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要求,制定生物、化学、物理污染控制的主要措施;-从防止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的角度,修改生产设备的相关内容,对生产设备的布局、材料和设计提出要求;-增加了原材料采购、验收、运输和储存的相关要求;-增加了产品可追溯性和召回的具体要求;-增加了对档案和文件的管理要求。
-增加附录“食品加工环境微生物监测程序指南”。
食品生产国食品安全通用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生产过程中,包括原料采购、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场所、设施和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食品的生产。
生产某种食品需要制定特殊卫生标准的,应当以该标准为依据。
2术语和定义2.1污染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因素都包括在内。
2.2害虫昆虫、鸟类、啮齿动物和其他生物(包括苍蝇、蟑螂、麻雀、老鼠等)造成的不良影响。
2.3食品加工人员直接接触包装或未包装食品、食品设备和器具以及食品接触面的操作人员。
2.4接触面可接近的人体表面和其他设备2.5分离在商品、设施和区域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间,而不是建立物理隔离。
2.6分离通过设置物理屏障(如墙壁、卫生屏障、面罩或单独的房间)来实现隔离。
2.7食品加工设施用于食品加工的建筑物和场所以及其他建筑物、场所和周围环境的管理方法相同。
2.8监测按预先设定的方法和参数进行观察或测量,判断控制环节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2.9工作服根据不同生产区域的要求,提供特殊服装,以降低食品加工人员污染食品的风险。
3厂址选择及厂区环境3.1选址3.1.1工厂不得选择食品污染严重的地区。
如果一个地方对食品安全和食品消费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又不能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就要避免在该地建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问答一、实施《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的目的和意义《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是规范食品生产行为,防止食品生产过程的各种污染,生产安全且适宜食用的食品的基础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既是规范企业食品生产过程管理的技术措施和要求,又是监管部门开展生产过程监管与执法的重要依据,也是鼓励社会监督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为食品生产过程卫生要求标准,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证明,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过程卫生要求标准,把监督管理的重点由检验最终产品转为控制生产环节中的潜在危害,做到关口前移,可以节约大量的监督检测成本和提高监管效率,更全面地保障食品安全。
同时,建立与我国食品生产状况相适应、与国际先进食品安全管理方式相一致的过程规范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对于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管理方式的进步,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标准修订的依据和背景原《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1994)自发布以来,对规范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加工环境,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卫生意识,保证食品产品的卫生安全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食品生产环境、生产条件的变化,食品加工新工艺、新材料、新品种不断涌现,食品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对生产过程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标准的许多内容已经不能适应食品行业的实际需求,为此,我委组织修订了《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应符合的卫生要求做了明确规定。
《食品安全法》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对厂房布局、设备设施、人员卫生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还特别规定了禁止生产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以及“混有异物、掺杂使假”的食品等。
依据《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规定,新的《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进一步细化了食品生产过程控制措施和要求,增强了技术内容的通用性和科学性,反映了食品行业发展实际,有利于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满足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需要。
三、标准修订的过程和原则本标准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单位承担修订工作,修订过程中广泛听取了食品行业和监管部门的意见。
修订工作遵循了以下原则:一是遵循《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食品生产过程的规定,对各项要求进一步细化;二是立足我国食品行业生产现状,借鉴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的先进做法,标准各项内容既满足食品生产者和食品行业食品安全管理需要,又指引和推动食品行业整体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三是强化食品生产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原则,充分发挥食品企业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加强食品生产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四是进一步提高标准中各项要求的通用性,适用于各类食品的生产过程管理,同时为各类食品专项生产规范的特定要求规定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四、我国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标准的情况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前,原卫生部以食品卫生国家标准的形式发布了近20项“卫生规范”和“良好生产规范”。
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和发布了各类“良好生产规范”、“技术操作规范”等400余项生产经营过程标准。
2010年以来,我委(包括原卫生部)先后颁布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GB12693-2010)、《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23790-2010)、《特殊医学用途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29923-2013),作为各类食品生产过程管理和监督执法的依据。
2013年,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工作部署,我委全面启动并基本完成了食品标准清理工作,摸清了现有食品标准底数,提出了标准的清理意见,拟定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框架,明确了食品标准整合工作任务。
目前我委正在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通过整合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标准,将形成以《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为基础、40余项涵盖主要食品类别的生产经营规范类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各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各类规范类标准将按照不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抵触的原则,由各归口部门自行管理。
五、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食品生产规范类标准情况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于1969年发布了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标准《食品卫生通则》并于2003年进行了第4次修订(CAC/RCP1-1969, Rev .4-2003),内容包括初级生产、设计及设施、操作的控制、维护和卫生、个人卫生、运输、产品信息和消费者的意识、培训等方面,且以附录的形式制定了《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及其应用指南》。
截止目前,CAC 共发布40余项涉及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操作规范或指导性文件。
以上标准采用了风险评估结果,具有充足的科学依据,受到世贸组织(WTO)成员的广泛认可,成为各国制定食品生产过程管理标准的重要参考。
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都制定了食品生产过程规范类标准,作为食品安全法规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控制食品中微生物污染为例,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和各国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均强调对食品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终产品中微生物指标特别是卫生指示菌的要求在监管中则多由企业自行管理。
六、标准的主要内容标准分14章,内容包括:范围,术语和定义,选址及厂区环境,厂房和车间,设施与设备,卫生管理,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检验,食品的贮存和运输,产品召回管理,培训,管理制度和人员,记录和文件管理。
附录“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指南”针对食品生产过程中较难控制的微生物污染因素,向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了指导性较强的监控程序建立指南。
七、主要修订内容与GB14881-1994相比,新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变化:(一)强化了源头控制,对原料采购、验收、运输和贮存等环节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做了详细规定。
(二)加强了过程控制,对加工、产品贮存和运输等食品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制定了控制生物、化学、物理等主要污染的控制措施。
(三)加强生物、化学、物理污染的防控,对设计布局、设施设备、材质和卫生管理提出了要求。
(四)增加了产品追溯与召回的具体要求。
(五)增加了记录和文件的管理要求。
(六)增加了附录A“食品加工环境微生物监控程序指南”。
八、关于选址及厂区环境要求食品工厂的选址及厂区环境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
适宜的厂区周边环境可以避免外界污染因素对食品生产过程的不利影响。
在选址时需要充分考虑来自外部环境的有毒有害因素对食品生产活动的影响,如工业废水、废气、农业投入品、粉尘、放射性物质、虫害等。
如果工厂周围无法避免的存在类似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应从硬件、软件方面考虑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厂区环境包括厂区周边环境和厂区内部环境,工厂应从基础设施(含厂区布局规划、厂房设施、路面、绿化、排水等)的设计建造到其建成后的维护、清洁等,实施有效管理,确保厂区环境符合生产要求,厂房设施能有效防止外部环境的影响。
九、关于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布局良好的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布局有利于使人员、物料流动有序,设备分布位置合理,减少交叉污染发生风险。
食品企业应从原材料入厂至成品出厂,从人流、物流、气流等因素综合考虑,统筹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布局,兼顾工艺、经济、安全等原则,满足食品卫生操作要求,预防和降低产品受污染的风险。
十、关于设施与设备企业设施与设备是否充足和适宜,不仅对确保企业正常生产运作、提高生产效率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的稳定性。
正确选择设施与设备所用的材质以及合理配置安装设施与设备,有利于创造维护食品卫生与安全的生产环境,降低生产环境、设备及产品受直接污染或交叉污染的风险,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
设施与设备涉及生产过程控制的各直接或间接的环节,其中,设施包括供、排水设施、清洁、消毒设施、废弃物存放设施、个人卫生设施、通风设施、照明设施、仓储设施、温控设施等;设备包括生产设备、监控设备,以及设备的保养和维修等。
十一、"关于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卫生管理是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
卫生管理从原料采购到出厂管理,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
卫生管理涵盖管理制度、厂房与设施、人员健康与卫生、虫害控制、废弃物、工作服等方面管理。
以虫害控制为例,食品生产企业常见的虫害一般包括老鼠、苍蝇、蟑螂等,其活体、尸体、碎片、排泄物及携带的微生物会引起食品污染,导致食源性疾病传播,因此食品企业应建立相应的虫害控制措施和管理制度。
十二、"如何控制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有效管理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等物料的采购和使用,确保物料合格是保证最终食品产品安全的先决条件。
食品生产者应根据国家法规标准的要求采购原料,根据企业自身的监控重点采取适当措施保证物料合格。
可现场查验物料供应企业是否具有生产合格物料的能力,包括硬件条件和管理;应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物料合格证明文件,如产品生产许可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进口卫生证书等,并对物料进行验收审核。
在贮存物料时,应依照物料的特性分类存放,对有温度、湿度等要求的物料,应配置必要的设备设施。
物料的贮存仓库应由专人管理,并制定有效的防潮、防虫害、清洁卫生等管理措施,及时清理过期或变质的物料,超过保质期的物料不得用于生产。
不得将任何危害人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添加到食品中。
此外,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应符合GB2760、"GB9685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十三、"如何做好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
企业应高度重视生产加工、产品贮存和运输等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害控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污染的控制措施,确保这些措施切实可行和有效,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企业宜根据工艺流程进行危害因素调查和分析,确定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环节(如:杀菌环节、配料环节、异物检测探测环节等),并通过科学依据或行业经验,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在降低微生物污染风险方面,通过清洁和消毒能使生产环境中的微生物始终保持在受控状态,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应根据原料、产品和工艺的特点,选择有效的清洁和消毒方式。
例如考虑原料是否容易腐败变质,是否需要清洗或解冻处理,产品的类型、加工方式、包装形式及贮藏方式,加工流程和方法等;同时,通过监控措施,验证所采取的清洁、消毒方法行之有效。
在控制化学污染方面,应对可能污染食品的原料带入、加工过程中使用、污染或产生的化学物质等因素进行分析,如重金属、农兽药残留、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卫生清洁用化学品和实验室化学试剂等,并针对产品加工过程的特点制定化学污染控制计划和控制程序,如对清洁消毒剂等专人管理,定点放置,清晰标识,做好领用记录等;在控制物理污染方面,应注重异物管理,如玻璃、金属、砂石、毛发、木屑、塑料等,并建立防止异物污染的管理制度,制定控制计划和程序,如工作服穿着、灯具防护、门窗管理、虫害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