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和数轴.解题时,需要采用 “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1)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解; (2)分两种情况:①点P在点M的左边;②点P在点N的右边;进 行讨论即可求解; (3)分两种情况:①点P在点Q的左边;②点P在点Q的右边;进 行讨论即可求解.
【解答】 (1)﹣3+4=1. 故点N所对应的数是1; (2)(5﹣4)÷2=0.5,①﹣3﹣0.5=﹣3.5 ②1+0.5=1.5. 故点P所对应的数是﹣3.5或1.5. (3)①(4+2×5﹣2)÷(3﹣2)=12÷1=12(秒), 点P对应的数是﹣3﹣5×2﹣12×2=﹣37,点Q对应的数是
分析:本题考查了数轴,以及用正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 量,还考查了数轴上点的坐标变化和平移规律(左减右加),考 查了一列数的规律探究.对这列数的奇数项、偶数项分别进行探 究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 根据数轴上点的坐标变化和平移规律(左减右加),分别求出点 所对应的数,进而求出点到原点的距离;然后对奇数项、偶数项 分别探究,找出其中的规律(相邻两数都相差3),写出表达式就 可解决问题.
类型2 数轴上距离问题
招数:用分类及数形结合思想
例2.已知M、N在数轴上,M对应的数是﹣3,点N在M的 右边,且距M点4个单位长度,点P、Q是数轴上两个动点; (1)直接写出点N所对应的数; (2)当点P到点M、N的距离之和是5个单位时,点P所对 应的数是多少? (3)如果P、Q分别从点M、N出发,均沿数轴向左运动, 点P每秒走2个单位长度,先出发5秒钟,点Q每秒走3个单 位长度,当P、Q两点相距2个单位长度时,点P、Q对应的 数各是多少?
初一数学(上)
必备知识
1. 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如何表示? 可用绝对值来表示,即两点所表示的数差的绝对值.如,数轴上 点A,B所表示的数是a,b,则AB=|a-b|或|b-a|. 2. 数轴上一个动点如何用字母来表示? 用有理数的加法或减法即可解决,就是起点所表示的数加上或减 去动点运动的距离,向正方向用加,负方向用减.如,数轴上点A 对应的数为-1,点P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 设运动的时间是t,则点P所表示的数是-1+2t. 3.怎样求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线段的中点? 两点所表示的数相加的和除以2,如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是a,b, 则线段AB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a+b)/2.
﹣37+2=﹣35;②(4+2×5+2)÷(3﹣2)=16÷1=16 (秒); 点P对应的数是﹣3﹣5×2﹣16×2=﹣45,点Q对应的数是 ﹣45﹣2=﹣47.
类型3 数轴上行程问题
招数:方程及分类思想 例3.如图1,有A、B两动点在线段MN上各自做不间断往返匀速运动(即只 要动点与线段MN的某一端点重合则立即转身以同样的速度向MN的另一端点 运动,与端点重合之前动点运动方向、速度均不改变),已知A的速度为3米/ 秒,B的速度为2米/秒 (1)已知MN=100米,若B先从点M出发,当MB=5米时A从点M出发,A出发 后经过_______秒与B第一次重合; (2)已知MN=100米,若A、B同时从点M出发,经过_______秒A与B第一次 重合; (3)如图2,若A、B同时从点M出发,A与B第一次重合于点E,第二次重合 于点F,且EF=20米,设MN=s米,列方程求s.
来自百度文库
【分析】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和数轴,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 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再求解. (1)可设A出发后经过x秒与B第一次重合,根据等量关系:路程差 =速度差×时间,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2)可设经过y秒A与B第一次重合,根据等量关系:路程和=速度 和×时间,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3)由于若A、B同时从点M出发,A与B第一次重合共走了2个MN, 第二次重合共走了4个MN,可得ME=2/(3+2)×2MN=4/5MN, MF=2MN﹣2/(3+2)×4MN=2/5MN,根据EF=20米,列出方程求解即 可.
【解答】:
第1次点A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至点B,则B表示的数,1﹣3=﹣2; 第2次从点B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至点C,则C表示的数为﹣2+6=4; 第3次从点C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至点D,则D表示的数为4﹣9=﹣5; 第4次从点D向右移动12个单位长度至点E,则点E表示的数为﹣5+12=7;
第5次从点E向左移动15个单位长度至点F,则F表示的数为7﹣15=﹣8;
类型1 数轴上的规律探究问题
招数: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例1.如图,A点的初始位置位于数轴上表示1的点,现对A 点做如下移动:第1次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至B点,第2次 从B点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至C点,第3次从C点向左移动9 个单位长度至D点,第4次从D点向右移动12个单位长度至E 点,…,依此类推.这样第_____次移动到的点到原点的距 离为2018.
…;
由以上数据可知,当移动次数为奇数时,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 满足:﹣1/2(3n+1), 当移动次数为偶数时,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满足: 1/2(3n+2), 当移动次数为奇数时,﹣1/2(3n+1)=﹣2018,n=1345, 当移动次数为偶数时,1/2(3n+2)=2018,n=4034/3(不合题 意). 故答案为:1345. 小结:数轴上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 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运用这一特征 探究变化规律时,要注意在循环往返运动过程中的方向变化。
策略方法: 解决动点问题首先要做到仔细理解题意,弄清运动的整个 过程和图形的变化,然后再根据运动过程展开分类讨论画出 图形,最后针对不同情况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而对于建立在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来说,由于数轴本身的特 点,这类问题常有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一种是根据“形” 的关系来分析寻找等量关系,也就是利用各线段之间的数量 关系列方程求解;另一种是从“数”的方面寻找等量关系, 就是利用各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列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