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兼论IT革命的地位和作用
安岗
容提要本文将科技革命放在世界经济史的长河中分析其影响世界经济的规律,在技术—经济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技术—经济—社会式来解释这种影响的路径,并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演变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等方面详细探讨,最后还就IT革命的地位和作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作者的看法,算作本文的结论部分。
关键词科技革命世界经济 IT革命
一、科技革命的概念及阶段划分
1.科技革命的概念。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科学革命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手段和方法的重大发明和突破,即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上质的飞跃。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在时间上往往是交错展开的,社会发展中产生技术突破的需要,人们便会利用已有的科学知识进行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和实践活动有能极大的推进科学的发展。二者的互动关系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日益明显,为了研究上的便利,便将两个概念合起来称为科技革命。
按照欧洲中心论者的观点,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生地发源、发生于西方世界。这容易让人产生疑问:什么是科学和技术?古代中国有没有科学和技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算什么?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有没有贡献?
科学是建立在事实检验基础上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改造自然的手段和方法。按照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的观点,中国灿烂的文明中有先进的科学和技术,当然不乏具有革命性的科学和技术。中国在十六世纪以前已具有了较完备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括在1086年完成的《梦溪笔谈》有五分之三的篇幅记述了当时的科学成就,自然科学有数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冶金学、建筑学、生物学、农艺学、医药学等学科,人文科学有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可见科技知识之丰富。
依附理论代表人物之一的贡得·弗兰克在《资本》一书中用大量的史实说明十五至十八世纪,中国及印度的技术和科学思想传播到了西方,并构成了西方世界兴起的重要原因。这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世界经济史和科技革命的问题。
2.科技革命的阶段划分。考虑到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在时间上的不同步,科技革命阶段的划分便以技术革命是否发生为标准,因为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科学革命的成果仍要通过技术革命来体现。以16~18世纪西方世界的兴起为界,科技革命大体上分为两个大的时期:古代农业文明的科技革命和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科技革命。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扬弃,二者之间是继承和发扬的关系。根据约瑟的研究,公元1世纪到18世纪,至少有26大项超前约十个世纪的技术发明由中国传到西方,而同时西方传到中国的技术发明只有4大项。这足以说明近代以来的科技革命是站在古代先进科技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
古代科技革命由于本身零散的特点和缺乏资料,很难细分出阶段来。我国朱宁等学者在《变乱的文明》一书中提出,古代文明中有三个技术性标志:炼铁、造纸和印刷术。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古代科技有着丰富的容,其中凝聚了古人的实践和智慧,并且构成了近代以来科技革命的重要基础。
近代以来科技革命按传统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次科技革命,又称为产业革命或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前后开始,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从20世纪40 年代开始,以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二、科技革命影响世界经济的式和规律
1.技术—经济式(tech-economic paradigm)。式(paradigm)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科学学专家托马斯·库恩在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来的,本意是指科学理论研究的在规律及演进方式。1982年技术创新经济学家G·多西将这个概念引入技术创新研究之中,提出了技术式的概念。1983年,C·佩雷兹(C. Perez)在发表于《未来》杂志的论文《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结构变迁与新技术吸收》中提出了技术—经济式这一概念。1988年,技术创新经济学家弗里曼与佩雷斯在合作发表的《结构调整危机:经济周期与投资行为》又发展了这一概念,认为其重要特征是“具有在整个经济中的渗透效应,即它不仅导致产品、服务、系统和产业依据自己的权利产生新的围;它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济的几乎每个其它领域,即它是一个‘亚模式’”。我国学者王春法(2001)将技术—经济式定义为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主导技术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经济生产的围、规模和水平。主要容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以相互关联的各种技术所组成的一个或者几个主导技术群构成了不同时代经济增长的技术基础;其二,一定时期经济增长的方式、轨道和规模也随着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一国乃至世界技术—经济增长式的更迭。技术—经济式变迁的过程就是打破常规和建立新式的过程,而技术创新是技术—经济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技术—经济式的结构图标如下:
图中的关键要素概念是由克•弗里曼等率先提出,并且有三个重要特征:其一,成本较低并且相对成本迅速下降;其二,在长期几乎无限的供应能力;其三,在整个经济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关键因素即是所在技术—经济式中科技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又决定着该技术—经济式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因而在各种不同的技术—经济式中居于核心地位。
2.技术—经济—社会式
技术—经济式有助于解释科学技术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但是局限之处在于只讨论了技术与经济两个畴,而对社会变革没有涉及。这可能是因为在西方经济学家眼里,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是不会变化的。所以这一式不能揭示技术、经济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不可能揭示技术变革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深远影响。笔者在技术—经济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围更广、容更丰富的技术—经济—社会式。结构图标示如下页:
这种式可以解释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如果承认农业文明中有科学技术进步,就应该说明科技革命如何使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说明这其中的变革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3.科技革命影响经济活动的深层规律
经济活动是指人们以较低成本获得较高收入的生产和交换活动。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