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区域经济学专业高层次专门人才。

毕业研究生应达到的要求是:1. 具体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 全面、系统地掌握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区域经济理论发展的前沿动态,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宽广的知识面,具有独立从事经济研究的能力,能胜任经济类课程的教学,能胜任实际经济工作。

3.掌握一门外语,能用该门外语熟练地阅读经济文献,并具有初步的从事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 区域经济学理论、方法及应用2. 区域产业经济分析与规划3.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4. 区域营销理论、方法及应用三、学习年限实行以两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4年,原则上第一、二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第三、四学期以调查研究、专业实践和撰写硕士学位论文为主。

第二学期末开展中期考核分流工作。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本专业研究生至少应修满27学分的课程(不含非本专业研究生的补修课)。

具体分配如下:公共必修课5学分;学科通开课8学分(4门);方法论课程2学分(1门);研究方向必修课4学分(2门);研究方向选修课8学分。

非本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应补修至少3门本科课程,并记录成绩,补修课不及格不能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五、科学实践与学位论文研究生在修完全部学位课程和修满所要求的总学分后,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的研撰。

1. 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具有高起点、新视角和前沿性,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开题报告。

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论文选题。

研究生确定了论文选题后,在论文写作之前,必须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国内外有关该论文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本人的详细研究计划、写作提纲、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

区域经济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所属学院:经济学院学科、专业代码:区域经济学020202 获得授权时间:20062.学科、专业简介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组织以及区域关系的应用经济学科。

它以研究和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为学科发展导向,以经济学作为理论基础,同时广泛融合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城市规划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区域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空间布局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在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城市经济理论与城市评价、区域产业发展与规划、国际区域经济与贸易、区域创新与产业集群、区域投融资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经济地理、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政策、区域资源开发与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城镇化与区域发展、区域营销与城市竞争力、城市群经济、城市金融等。

区域经济学的课程设置既包括基本的专业学位课,如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等,又有城市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城市与区域地理信息系统等独具本方向特色的专业课程。

3.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具备较高的应用经济学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应用经济学科基础理论,能够把握本学科理论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并能够运用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方法,分析和研究现实经济领域的现实问题,具有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经济学高层次专门人才。

同时,为学生博士阶段学习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培养规格:①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应用经济学科基础理论;②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学研究工具和方法;③能够把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④具有运用规范的经济学研究范式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⑤熟悉国家的经济政策、方针和法规;⑥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强地听、说、读、写能力,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⑦具有品德高尚、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立足经济特区,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具有专业基础扎实、创新意识较强、综合素质高、就业面广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经济类高层次专业人才。

1、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以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较高集体主义责任感;2、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在区域经济领域,尤其是在特区经济研究方面有自己的专长;3、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活动组织能力;4、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运用外语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区域物流与交通经济:本方向重点研究在区域经济范畴内的物流规划与管理、交通经济与管理问题,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物流与交通运输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规划和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够将区域经济的理论与物流管理和交通经济实际相结合的专门高级人才。

2、区域经济合作:本方向主要研究:区域分工与专业化协作、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与贸易、共同市场与经济联合组织的建立、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区域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区域经济矛盾与冲突、区际经济联系的加强及区内和区际复杂经济网络的构建、区域经济规划与政策以及区域经济调控等方面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要求本方向研究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区域经济学及其各分支的专门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区域经济问题具有观察分析的能力和制定、实施某些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能力。

3、区域经济发展:本研究方向以经济增长理论、技术创新理论为理论基础,重点研究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自主创新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粤港澳区域发展的新趋势等问题。

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若指导教师确认有能力提前完成学位论文,可申请提前一年或半年毕业。

四、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论文工作、社会实践、工程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硕士-区域经济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硕士-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培养类别 学术型硕士一级学科名称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代码0202 适用年级从2016级开始适用修订时间2016 年06 月覆盖专业区域经济学(020202)基本学制学术型硕士3年学分学术型硕士(不含留学生):总学分≥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31学分,非学位课学分≥5学分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宽广的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面,较熟练的外语水平、较强的社会调查和科研能力,能熟练利用多种学术资源、计算机应用软件进行专业处理和实证分析,并具有严谨求实的研究作风、开拓创新的研究精神、团结协作的研究意识和国际化研究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科研能力及创新培养等要求科研与创新培养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

本专业研究生实践与创新培养可采取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两种方式。

科学研究活动主要包括专业学术活动、科研活动、专业学术论文、学科竞赛等。

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教学实践、“三助”活动等。

具体要求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为准。

为提高本专业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本专业研究生在学位课程学习的同时,应注意自身科研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与提高,为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打好基础。

培养方式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分别指导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并遵循下列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的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

按照“规范化、实证化、国际化”的原则,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精神和科研应用能力。

在指导方式上,将导师分别指导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结合起来,形成既有鲜明特色、又有密切合作的教研团队。

在学习方法上,强调以自学为主,导师和导师组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主要进行引导、解惑,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热点和前沿。

强调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研讨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积极争取带领研究生参加社会经济管理部门召开的有关会议和学术会议。

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名称应用经济学二级学科名称区域经济学二级学科代码培养方案负责人戴桂林联系电话电子邮件daiguilin@分管院长签字:院(系)盖章填表日期:2010年8月15日二级学科:_______区域经济学________英文名称: Regional Economics代码:________ __________一、学科简介国际经济贸易系隶属于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创立于1989年,是山东省较早设立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院系之一。

本系共有教师30名,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另有兼职教授8人,师资力量稳步提高。

教师外语水平较高,能用外语授课的教师有9人。

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项目五十余项。

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权威核心期刊300余篇,获省市级以上优秀成果奖40余项,在山东省处于领先水平。

2003年[第9批]获得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硕士授予权,下设海洋经济理论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开发与国际沿海区域合作、区域经济开发与规划、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四个研究方向,并由985国家人文创新基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经济研究所和山东省蓝色经济区建设软科学研究基地等研究机构为支撑。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思维敏捷、善于表达,有开拓创新精神,把握国际经贸动向,精通国际经贸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具有为对外经贸事业献身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认真扎实,有严谨的学风和科研态度。

2、具有较好的学术科研能力,有比较扎实的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区域经济学一般研究方法,有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理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有较强的创造性和开拓进取精神,具有较强的探索研究能力,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

三、学科研究方向及其导师2四、修读年限区域经济学硕士生修读年限为3年。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本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系统掌握区域发展战略、政策和实践,能够在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方面从事区域经济研究、规划、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1.学术要求(1)掌握相关领域的学科基础和理论知识,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2)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高水平的科研工作或开展实践项目;(3)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水平,能够阅读、撰写和口头表达英语学术论文。

2.专业要求(1)具备较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2)了解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主流理论和方法,掌握区域发展规划、政策与实践等方面的知识;(3)掌握一门或多门专业工具,如GIS、SPSS、MATLAB等。

3.实践要求(1)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独立或团队开展实践项目;(2)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和工具,如ArcGIS、SPSS、MATLAB等;(3)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够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三、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1)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数学、统计学等经济学基础课程;(2)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等管理学基础课程;(3)区域经济学、城市规划、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经济学等相关课程。

2.核心课程(1)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区域规划与布局、区域竞争与合作等核心课程;(2)区域经济学热点问题研究、案例分析、模型构建等相关课程。

3.实践课程(1)实践项目实习;(2)实践课程,如GIS实践、统计分析实践等。

四、培养方式1.课程学习采用传统教学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2.导师制每位学生都由一名主指导教师和一名副指导教师组成指导小组,负责学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3.科研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科研工作的同时,导师通过定期组织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学位授予学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实践、论文答辩等要求,通过学校学位评定程序后,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区域经济学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202)一、培养目标培养而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而向未来,徳、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学、科研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徳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扎实的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并能写作科学论文。

3.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独立的学术人格。

4.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正常的心态。

二、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半至三年。

课程学习为一年至一年半: 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一年半至两年。

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左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

硕士生在学制规立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三、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专业的研究方向将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不断调整和更新。

目前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讣划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明确导师每一位研究生必须拥有明确的导师,采取主、辅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组集体培养的作用。

2.自学为主,听课学习和科研实践相结合等学习方式研究生学习的自学为主,充分调动研究生本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多种方式,注重本学科发展的最终成果的了解和掌握。

3.加强能力培养硕士生的教疗必须注重和加强苴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髙。

每个研究生至少要参加一门相关专业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实践。

4.因材施教导师对硕士生培养要充分考虑不同本科背景,因材施教。

5.严格考核制度在导师确左、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开题等方而都必须严格进行,制订行之有效的制度,切实执行,确保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中央民族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是在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影响加深,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演化活跃的背景下,顺应时势而于200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设立的,2004年开始面向国内外正式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本学科专业的设置时间虽短,但学科点在区域经济研究领域已有厚实的研究和师资积累。

特别是对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及区际经济关系的研究一直处在前沿状态,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区域开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富有开拓性的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在20世纪80年代率先提出区域经济双向发展,人、社会、自然和谐的发展观;90年代在地缘经济理论研究、经济开发理论研究、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发展中的利益补偿机制研究等领域一直保持着先进姿态。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正处在活跃创新时期,本学科专业面向新时期、新形势,以新起点、新姿态、新思维,积极探索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建构区域经济研究的新理念,发扬本学科点的教研传统,即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贯学风,特别是充分发挥中央民族大学多民族文化资源聚集的优势,在区域经济理论建设中注入民族文化的新因素,强化人的主体地位和区域经济的人文色彩,充分显示本学科专业的新特色、新高度、新活力。

本专业研究方向积极适应开放背景下区域发展竞争、区域经济发展实践对理论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努力体现研究领域的空间容量、演化前景、学术规范及相互间互补的具体要求,设置区域经济规划、区域经济开发、区域投融资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方向,逐渐完善、稳定研究方向的内容和结构。

二、培养目标政治目标:要求具有远大的理想,务实的作风,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人格;关心国情民生,关心社会发展;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富有责任心和同情心,具有积极工作的热情,团结协作的精神,守信敬业的真诚;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区域经济问题,积极投身、参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敢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研究⽣培养⽅案区域经济学专业硕⼠研究⽣培养⽅案⼀、培养⽬标⾸都经济贸易⼤学区域经济学专业坚持⽴⾜⾸都、服务全国,侧重研究⾸都区域经济、城乡关系、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培养适应在⾸都及⼤城市地区从事经济规划、管理等⼯作的⼈才。

坚持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学风,综合运⽤经济学、地理学、环境⽣态学及规划技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和⼿段,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能够运⽤相关分析⽅法和技术⼿段解析区域经济问题、具备⼀定的制订和实施区域发展规划或战略能⼒的应⽤型、复合型⾼级专业⼈才;⼒求使学⽣毕业后能够胜任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决策咨询等部门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技术和⾏政管理⼯作。

⼆、研究⽅向本专业设置“⾸都区域经济”、“城乡关系与城郊经济”、“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4个专业⽅向。

⾸都区域经济⽅向着重研究⾸都及⾸都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城乡关系与城郊经济⽅向着重研究⼤城市地区城乡格局的发展演化与城乡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向着重从学理上研究区域经济理论,探索创新区域政策构建⽅法与体系;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向着重研究⾸都及⼤城市区域资源利⽤、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学制为3年。

在修读年限内,学⽣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德、智、体合格即获得毕业资格。

学⽣在标准学制年限内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经批准可提前1年毕业。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课程分为必修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

学院要求学⽣在导师指导下选修课程。

2.研究⽣最低学分要求为42学分。

其中:必修课为28学分,选修课为14学分,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本教学计划所列的选修课应不少于8门课程。

3.课程考核⽅式分为考试与考查。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采⽤考试⽅式,其他课程考核⽅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选择,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后确定。

区域经济学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202)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学、科研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扎实的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并能写作科学论文。

3.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独立的学术人格。

4.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正常的心态。

二、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半至三年。

课程学习为一年至一年半;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一年半至两年。

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

硕士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三、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专业的研究方向将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不断调整和更新。

目前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明确导师每一位研究生必须拥有明确的导师,采取主、辅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组集体培养的作用。

2.自学为主,听课学习和科研实践相结合等学习方式研究生学习的自学为主,充分调动研究生本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多种方式,注重本学科发展的最终成果的了解和掌握。

3.加强能力培养硕士生的教育必须注重和加强其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每个研究生至少要参加一门相关专业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实践。

4.因材施教导师对硕士生培养要充分考虑不同本科背景,因材施教。

5.严格考核制度在导师确定、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开题等方面都必须严格进行,制订行之有效的制度,切实执行,确保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20202)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20202)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20202)(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一、培养目标(一)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有较强的事业心、创新能力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掌握本学科内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具有系统、坚实的应用经济学理论基础,能够运用现代应用经济学理论从事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应用、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本专业采用课堂讲授、专题讨论和参与课题研究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学习年限内要求学习者保证规定的在校学习时间。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三年。

可根据情况适当提前或延长,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主要研究方向1.创新经济2.企业经济3.城市经济4.流域经济5.行政区经济6.区域治理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一)最低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

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和研究方法类等公共选修课程;学位基础课为本专业的学位必修课程;学位专业课包括面向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结合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

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计分。

跨专业入学(原则上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跨一级学科可认定为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由导师根据学生本科课程成绩和现专业要求决定是否补修本专业相关课程,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不能替代规定的学分。

本专业应修总学分至少为30 学分,且分项学分不低于以下要求,方可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程序。

其中,学位公共课的政治理论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医科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公共外国语为4学分;《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自主学习,网上考核,不计算学分。

区域经济学专业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

区域经济学专业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

区域经济学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202)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备扎实宽广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有独立进行区域经济学的教学、科研、区域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学术后备人才。

具体要求是: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谦逊团结的协作作风。

2. 具有较好的学术科研能力,有比较扎实的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区域经济学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理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进行对外交流,通过阅读专业领域经典文献和参与学术交流等形式了解研究新进展。

4.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 区域开发与规划2. 区域可持续发展3. 城市经济与管理三、学制与学分1. 学制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允许提前毕业,但最低修业年限不得少于2.5年,且须同时满足以下要求:(1)修满申请学位所需学分;(2)在学期间应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2篇核心期刊论文或以第一作者在本专业领域权威期刊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3)硕士学位论文须参加并通过3位校外专家双盲通讯评阅。

2. 学分要求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2学分,毕业论文6学分。

3. 授予学位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其他方面符合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入学后围绕个人研究方向、学位论文选题与撰写、学术论文写作等尽快制定全方位的个人研究计划;个人研究计划最迟于第二学期末完成,并经导师审核签字后提交学院备案。

2. 论文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基于个人研究计划选定毕业论文题目,并撰写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由学科指导组集体、公开审查,经导师及审查小组组长审核合格并签字后提交学院备案;论文开题报告审查的重点是研究选题是否成立、是否具有研究价值及意义、前期文献阅读基础以及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是否科学合理等方面;本学科开题报告安排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时间间隔不少于12个月,以保证学位论文的写作、修改时间,确保论文质量。

区域经济学硕士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硕士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能够从事本学科科研、教学和中高级区域经济管理和实务等工作的应用经济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对县域经济和城乡统筹发展具有理性认识,特别是能够结合福建的地理区位优势,对闽台的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发展有较为系统的认识。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够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查阅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以适应本专业学习、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

二、研究方向1、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2、区域分工合作与区域发展3、区域发展与制度4、闽台经济合作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年,其中前1~1.5学年主要用于完成课程学习,后1.5~2学年以收集资料、调研及撰写毕业论文为主。

因客观原因未能按期完成学习任务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毕业或延长学习年限,需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院长和研究生处审核,报分管校长批准。

脱产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三年半,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四年。

四、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

导师(组)负责指导制订和调整硕士生个人的学习计划,并协助组织开题报告,指导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活动和学位论文的写作等。

鼓励有条件的交叉学科、共建学科组织导师组进行集体指导,加强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导师(组)应根据研究生不同特点,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培养不同类型人才。

个人培养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3个月内,由导师与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应确定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并对参加教学、科研、生产实践活动和论文撰写做出具体的安排。

区域经济学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培养方案《区域经济学培养方案》一、培养方向本培养方案面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掌握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有关基本知识和相关技术,具备从事区域经济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实际操作的能力的人才。

二、培养要求1. 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2. 理解多学科交叉的经济理论,掌握相关的有关方法和技术;3. 熟练掌握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后果;4.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了解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和生态系统等之间的关系;5. 理解城市和区域环境规划理论,具有区域经济规划和社会发展战略方面的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6. 掌握特定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评价技术,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可操作的解决方案;7. 熟悉国家、地方和城乡发展政策,具备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实践能力。

三、培养课程1. 中央经济管理学;2. 财政与金融学;3. 全球经济学;4. 区域经济理论;5. 区域经济规划;6. 区域经济分析;7.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8.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9. 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10. 区域经济发展实践。

四、培养过程1. 学习阶段:学生应在确定的课程学习期间,根据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高等学校教学实施细则的要求,系统学习所必修的各门专业学科,完成所学课程的学习任务;2. 社会实践阶段:在学习结束后,为了增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还需要进行实习实践,参与到企业和政府部门等的实际项目中,提高获取实践经验的能力;3. 论文、报告阶段:在学术研究方面,学生需要完成一篇重点领域的论文,或在专业实际问题上发表报告。

论文题目需要学校老师的指导,论文必须由学生自己完成,提供可行的研究解决方法,并对所提出的解决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和验证。

五、培养期限和培养完成条件1. 普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期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培养计划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培养计划

区域经济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能从事区域经济学的科研、教学,从事区域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2、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能创造性地进行区域经济研究工作和经济实际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够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查阅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初步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二、研究方向1、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2、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国区域经济的演变格局、区域经济政策和区域协调发展。

3、城市经济研究城市作为发展极、核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城市化规律。

4、区域规划研究区域规划的理论、方法和规划实践。

5、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式及制度安排。

三、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或跨学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四年。

硕士生实行中期水平考核分流制度。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五、应修满的学分总数应修满36学分以上的总分,其中学位课程不低于25学分,选修课10学分。

六、学位论文修完全部学位课程之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进行撰写学位论文的准备工作。

1、论文选题。

从高起点、新视角、前沿性的要求出发,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选题应具有理论和应用上的重要意义。

2、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修完学位课程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必须作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的详细研究计划,主要参考书目。

学生作开题报告时,应有包括导师在内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师3-5人参加。

3、创新。

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内容。

七、其他学习项目安排1、高年级研究生应参加不少于20学时的助教、助研活动。

2、积极参加社会调查、规划咨询,增强经济空间意识,增强对中国经济的感性认识。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培养方案doc-区域经济学(05)专业硕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培养方案doc-区域经济学(05)专业硕

区域经济学(07)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华中师X大学2006年前言华中师X大学在恢复研究教育后的20多年,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科学规X、切合实际的研究生教学及管理规章制度。

各学科专业制订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经过五次修订,日臻完善。

为了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我校本着对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特色、提高办学效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原则,在原有的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第六次对全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重新确立了各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拓宽了专业口径,调整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一步规X了培养过程。

这些工作无疑将对我校研究生教育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由于时间仓促,培养方案的修订仍有不完善之处,如部分课程简介不完整、少量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现将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以单行本的形式印发、试用,在适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请以书面的形式,于2004年6月以前报研究生处培养办公室,以便进一步完善之后,于2004年9月结集出版。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工作的指导书,是各学科专业指导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各学科专业一定要在培养方案的指导下指导研究生合理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保证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完成。

2006年区域经济学(07)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稿)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区域经济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

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创新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地区经济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城市经济管理2、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3、城市与区域经济管理4、区域开发与投资环境5、区域发展战略与模式6、城乡发展与规划三、学习年限与学分本专业学习年限为2—3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202)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区域经济学教学、科研或经营管理、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坚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系统的区域经济学专业知识,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动态;能熟练掌握和应用有关的计算机软件及其他相关技能;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及创新意识;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区域经济战略与管理研究2、海峡经济区研究3、县域经济研究4、区域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研究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学制为3年,因特殊原因需提前或延长学习年限,须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院长才研究生处审核、报分管校长批准。

全脱产硕士生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3年半,在职硕士生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实行导师全面负责制。

导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科研论文、教学实践和其它各种活动;着重培养研究生自学能力和获得新知识,发展新理论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严谨治学的精神;要求研究生学好政治理论课,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实践教育和公益劳动等活动。

导师根据研究生不同特点,作好个人培养计划,培养不同类型人才,加强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个人培养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1个月内,由导师与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应确定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应对参加教学、科研、生产实践活动和论文撰写作出具体安排。

培养计划经系(教研室)具体审定,学院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并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为保证研究生身体健康,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体活动,讲究卫生,预防疾病。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课程设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类,其中非学位课程中又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部分。

除本专业的必修课和与研究方向有关的选修课外,经导师同意也可选修未列课程,允许硕士研究生跨学院或跨专业选修研究生课程(含博士生课程)。

具体的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详见附表。

2、总学分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三年的学习期间内应修读的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其中,学位课20学分,必修课5学分,选修课至少11学分。

3、补修课程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6学分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中。

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中期考核。

补修课程不计入总学分。

六、实践教育实践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按照要求完成学术活动、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等实践环节。

具体要求如下:1、学术活动(3学分)学术活动包括做学术报告和听学术报告,具体要求根据《关于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有关规定》。

2、教学实践(2学分)教学实践是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完成一定的教学实践活动,如协助导师讲授有关课程的部分章节,课堂辅导,批改作业,指导教学实习或协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需要完成120个标准学时的工作量,其中课堂教学时数不少于8学时。

系(教研室)和导师(或导师组)要对研究生进行考核和评定,合格者计2学分。

具体要求根据《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暂行规定》。

3、社会实践(2学分)本专业的硕士生应结合相关课程的学习要求和学位论文写作的需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调研和课题调研活动,还可以根据需要参加适量的社会公益劳动。

社会实践后写出实践报告,经考核合格记2分。

学术活动、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为必修环节,其学分不计入课程学习总学分。

没有参加实践环节或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申请论文答辩。

实践教育环节的工作由导师和系(教研室)共同协商安排。

七、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是加强硕士生培养的过程管理,提高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

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对研究生的德、智、体进行全面考核。

考核合格后,才能进进入论文阶段。

具体要求详见《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1、硕士生要用不少于一年的时间出事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由本人独立完成。

2、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应结合科研任务,选择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课题,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开题报告,听取专家意见。

具体要求详见《福建农林大学关于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暂行规定》。

3、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按《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论文答辩的暂行规定》执行。

九、课程简介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arxist classics to choose,54学时,2学分)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Scientific Socialism,36学时,1学分)3、英语(English, 180学时,4学分)以上三门课程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4、宏观与微观经济学(Macro and Micro Economics,60学时,3学分)主要讲授西方经济基础理论,以及现代经济理论和方法的最新进展。

5、区域经济学(Regional Economics,60学时,3学分)主要讲授区域系统、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增长分析;区域产业结构;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中国宏观区域发展理论。

6、产业经济学(Industry Economics, 40学时,2学分)主要讲授产业研究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产业经济的应用研究,区域产业集群聚。

7、发展经济学(Development Economics,40学时,2学分)主要研究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农业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帮助研究生更深刻理解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一般原理、制度因素与政府作用、发展要素与国际条件、结构转换与城乡发展等8、空间经济学(Spatial Economics, 40学时,2学分)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解释空间集聚现象的原因与形成机制,并通过这种原因与机制的解释,探讨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经济发展过程。

向研究生介绍空间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和基本模型以及在经济政策分析中的应用,进一步开阔研究视角,利用新的工具箱中的工具来解释区域经济增长中的新的现象9、计算机语言(Computer Language,40学时,2学分)在C/C++语言的环境下,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构建数学模型,设计算法,最后编程实现。

10、科研方法与文献综述(Research Method and Literature Review,20学时,1学分)主要介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抽样方法、社会调查方法、问卷设计与分析方法,文献检索方法以及文献综述的写作技巧。

11、经济博弈论(Economy Game Theory, 40学时,2学分)经济博弈论是现代经济学中发展最迅速的分支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多方决策问题,在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都有广泛应用。

主要研究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重复博弈、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12、经济地理(Economic Geography,30学时,1学分)以人类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的空间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特征,探讨地域经济发展规律,预测和控制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向、速度、规模和效益。

主要研究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体区域的生产布局和组合规律生产和经济部门的布局规律。

13、公共政策学(Public Policy,30学时,1学分)主要介绍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公共政策的构成与结构、本质与功能,认识公共政策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与政治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关系,认识政策过程的诸阶段、诸环节、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政策结果的影响。

14、可持续发展经济学(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nomics, 30学时,1学分)主要研究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基本原理,作用机制,评价指标,战略实施和我国持续经济发展的对策等内容。

15、制度经济学专题(Special Topics on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40学时,2学分)主要研究制度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对制度演变的影响,交易成本理论,产经济学等专题。

16、区域人力资源开发(Development of Regional Human Resource,40学时,2学分)主要研究区域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区域人力资源的培训,区域人才体系的构建,区域人力资源空间分布的优化等。

17、区域战略管理(Regional Stratagem Management, 30学时,1学分)主要研究区域战略管理理论、区域战略规划、区域战略分析、区域战略的组织与实施、区域战略的评估等。

18、区域PRED协调发展专题(Special Topics on Regional PRED,30学时,1学分)主要研究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关系,区域PRED模型的构建,区域人地关系分析,海峡西岸PRED系统的演进规律,区域PRED协调发展的模式等。

19、区域经济政策(Regional Economy Policy,30学时,1学分)主要研究区域政策起源和目标;区域政策手段;区域政策发展方向;区域政策和体制改革;区域政策的评估;区域政策的成本效益;区域政策与产业政策;不同类型地区的区域政策及其实施。

20、区域科技创新专题(Special Topics on Region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30学时,1学分)主要研究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区域科技创新的模式与政策,影响区域科技创新的因素,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区域科技创新战略等。

21、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专题(Special Topics on Economic Zone on the Western Coast of the Taiwan Straits,30学时,1学分)主要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背景及其在全国区域协调战略与和平统一大业中的重要地位,海峡西岸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台湾省之间的协作博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目标与任务,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举措。

22、闽台合作专题(Special Topics on Cooperation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40学时,2学分)主要探讨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在各种生产要素方面的差异互补,合作共赢的机制、合作的优势、重点合作的领域以及合作的主要模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