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准VS国际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标准VS国际标准
作者:董时平汪晓东
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08期
剑桥国际高中信息技术课程(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 Education简称IGCSE)是由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开办的国际高中水平认证的信息技术课程,与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属于同类型、同学龄段、同学历层次的课程,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国际课程,目前得到了100多个国家、地区及众多大学的认可[1]。自2004年秋我国开展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实验,已在海南、广东、山东、宁夏四省区展开探索,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面对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借鉴国际通行课程的做法来反思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是值得尝试的。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剑桥国际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标准进行比较,结合我国实情,对加强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算法与程序、硬件教学及完善实践考核的评价体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课程称谓的比较
从2000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起,我国将计算机课程改为信息技术课程,其中含有一定的通信知识,指的是广义上的信息技术(即信息与通信技术)课程。目前从小学到高中,全国统一使用“信息技术”这个称谓[2]。
剑桥大学国际课程体系中中小学阶段的课程都称为信息与通信技术课程(简称ICT)。只是在不同水平阶段,该课程有不同的称谓,如在高中阶段IGCSE的水平考试中叫计算机学习(Computer Studies)[3]。
课程称谓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程理念的不同。可以看出我国的教学内容已从单纯的计算机知识扩展到与计算机相关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了[4],而IGCSE还相当重视计算机学科体系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目标的比较
表1 课程目标对比表
如上表所示,两课程目标均分为三类,每一类又都有下级的具体目标。通过具体目标进行分析,发现两课程目标虽然在分类方法和具体数目上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涵盖了认知、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希望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7]。
两课程目标的区别在于我国更关注情感与价值观,如对学生健康状况、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关怀,而IGCSE则更重视知识与技能,如硬件、通信技术等方面。
三、课程结构的比较
表2 课程结构对比表
可以看出,我国采用选修和必修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学生要取得高中毕业资格必须修完一个必修和一个选修课程[9]。而IGCSE全部内容都是必修。我国的必修内容比IGCSE的必修内容在知识面上要小一些,没有涉及系统分析、硬件、系统和通信这些知识。我国采用必修和选修结合,可以为学生早日发挥其特长做准备;而IGCSE宽广的必修知识基础,为学生将来选择具体的ICT专业进行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四、内容标准的比较
(一)我国必修内容与IGCSE内容的比较
我国的必修内容标准总共有17条,IGCSE的内容标准一共有50条,如果以IGCSE的分类方法为参考做比较,则我国的有些标准同时属于这五大部分中的某些部分。
从图中可以发现,我国必修模块中的所有内容在IGCSE中的不同部分都涉及到了,并且我国必修内容中的绝大部在IGCSE的第一部分“计算机应用及其在社会与经济方面的影响”得到了体现。相反,IGCSE中的算法和程序设计、数据管理、硬件、系统和通信方面的知识在我国必修部分中却没有涉及。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些内容对于高中生而言又具有相当的难度。总体而言,我国必修内容在知识
面上要比IGCSE的窄,难度上比IGCSE低。
(二)我国五种组合(必修+选修之一)与IGCSE内容的比较
在将我国五种组合分别与IGCSE的内容进行比较后发现,我国的五种组合与IGCSE相比在知识上显得尖、深,且不太重视程序设计与硬件知识的教学。而IGCSE较重视“计算机硬件与通信设备”方面的知识,在第五部分“硬件、系统和通信”中就有专门的介绍,而我国只是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中的“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网络技术应用”模块中的“网络技术基础”、以及“人工智能”部分中稍微涉及到少许的硬件知识,并且未明确要求作为学习的内容。
(三)思考与启示
从以上比较发现,IGCSE较重视程序、硬件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我国的必修模块在这些方面没有涉及。在我国,不选修“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会存在不足;而对于所有学生来说,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中所涉及的硬件知识过于少,也会引起一些不好的效果,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1.重视程序和硬件教学的必要性与意义
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说,计算机系统分硬件和软件系统,“程序是计算机的第二语
言”[10],体现了计算机的思维与工作方式,硬件和程序知识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拥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在信息技术课程里,这些内容都是不可缺少的。
首先,高中生有了一定的概念、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完全适合学习程序,运用在设计程序过程中的少许变化就能引起各种新的运行结果这一特点,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培养创新能力。高中生有较强的动手操作和控制硬件设备的学习欲望,掌握一些简单的硬件知识和技能可以提高其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其次,程序是我国计算机专业教师接受ICT专业高等教育时的主要学习内容,硬件方面的知识也是必修内容,这两方面的知识对于大多数计算机教师而言应是强项,突出这两方面的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才能。
第三,在我国现有ICT教学硬件设备不是很充足的条件下,一些新的多媒体软件不断对硬件配置提出更高要求,由此引起的费用是一般学校难以承受的。相对而言,程序设计所需的硬件配置并不是很高,对硬件配置的要求一般比较稳定,所以一些高中可以以程序设计教学为特色,可避免或缓解因硬件配置过低而引起的困难。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现在硬件和程序的教学过于弱化的状况,有必要加强这两方面的教学。
2.加强程序教学的方法与建议
针对我国程序教学内容太少这一现状,提出几种方法供参考。
在新课标里,资源管理部分的数据库属必修内容,如要加强程序教学,可以在深入进行数据库知识教学同时开展结构化程序设计教学,增加下表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