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
中医外科心得体会
![中医外科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a1de37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13.png)
中医外科心得体会中医外科学是基于中医理论和经验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中医学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学科,通过中医外科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各种外科疾病。
我在学习和实践中,对中医外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中医外科强调整体观念。
中医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疾病是由内外因素导致的身体不和谐,只有通过调整身体整体状态,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中医外科治疗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病灶部位的治疗,还要综合考虑病人的体质、气血情况等因素。
通过调整人体的整体状态,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其次,中医外科强调个体化治疗。
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病因都是不同的,因此,中医外科治疗强调个体化治疗。
我们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比如,在手术前,我们会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疾病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以减少手术风险和提高手术效果。
再次,中医外科强调辨证治疗。
中医外科治疗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质特点来选择治疗方法。
我们要通过仔细观察病人的症状、舌苔、脉象等,辨明疾病的特点和病因,然后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这种个性化的辨证施治方法,可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最后,中医外科强调预防措施。
中医外科治疗不仅强调治疗病症,更重要的是预防疾病的发生。
我们要引导患者正确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同时,在手术后,我们也要给予患者合理的康复建议和指导,以防止疾病的复发。
通过学习中医外科,我深刻体会到中医学的独特之处。
中医外科不仅注重综合治疗,还注重个体化治疗和辨证施治,更注重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些方法和理念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更加热爱中医学,也更加珍惜和担当起传承与发展中医外科的责任。
浅谈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浅谈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93fcc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1f.png)
浅谈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中医外科学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临床教学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中医外科学的临床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科内涵的不够清晰、现代医学理论的融合不足、教学手段的单一等等。
本文将针对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问题一:学科内涵不够清晰中医外科学的学科内涵之所以不够清晰,主要是因为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和外科学的现代理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对于学生来说,要理解和掌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困难的,导致学科内涵不够清晰。
解决方案:1.加强理论学习:学校可以加强对中医理论和外科学理论的系统化学习,通过教学资料、课堂教学、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医学和外科学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加强实践教学:通过临床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医外科学的理论知识,巩固和提升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问题二:现代医学理论融合不足解决方案:1.跨学科交流:学校可以邀请现代医学专家来为学生讲授现代医学理论知识,并且与中医外科学的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双方之间的理论融合和交流。
2.开设相关课程:学校可以根据当前医学的发展趋势和学科的需求,开设相关的现代医学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医外科学的也能够接触和了解一些现代医学理论,促进知识的融合和综合应用。
问题三:教学手段单一目前在中医外科学的临床教学中,教学手段相对比较单一,主要以课堂授课和临床实习为主,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明显。
解决方案:1.多元化教学手段:学校可以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如PPT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研究、实践操作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开展学科竞赛:学校可以组织中医外科学知识竞赛或技能比赛,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效果。
中医外科学在临床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学校和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相信中医外科学的临床教学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对《中医外科学》教学的几点认识
![对《中医外科学》教学的几点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42419a3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2.png)
对《中医外科学》教学的几点认识1.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概念及特点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运用中医诊法和治疗原则,治疗外科疾病的一门学科。
其特点是综合、个体化、辨证论治和切合实际。
中医外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点,可以有效地解决许多外科疾病,如创伤、手术后恢复、疖肿、瘘管、骨折、脱臼、腰椎间盘突出等。
2. 中医外科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医学的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但中医外科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并未减弱,反而有所提升。
在现代手术中,中医外科学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针刺止痛、中药消炎和加速恢复等。
同时,中医外科学在发挥其特长方面也有很大作用,比如针对红肿、疼痛等外科疾病,可以很好地调理患者的气血,减轻疼痛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况下,中医外科学甚至可以替代现代医学的一些方法。
3. 中医外科学治疗常见疾病的方法3.1 创伤中医外科学治疗创伤疾病,常常采用的方法包括传统的中药和针灸理疗。
中药可用于消除外伤部位的疼痛、肿胀、红肿等反应,针灸理疗则可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恢复。
3.2 骨折、脱臼骨折、脱臼等外科疾病常常需要手术治疗,但中医外科学仍有其独特的治疗方法。
中医锻骨疗法结合中药、针灸和草药熏蒸法等治疗方法,可较快有效的达到治疗效果。
3.3 疖肿、瘘管中医外科学治疗疖肿、瘘管等外科疾病,主要采取中药内服、外涂和针灸等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4. 中医外科学教育的现状和展望随着我国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的融合,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中医学教育方面,学校要加强对中医外科学的教育和培养,提升该学科的教学资源和水平。
同时,在实践中,需要关注中医外科学临床实践的发展,加强对其工作的研究,并逐步开展临床试验,打造更好的临床服务环境。
结语总的来说,中医外科学作为一门传统学术,不仅在古代时期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医学的发展也未使其消失。
中医外科教学心得论述
![中医外科教学心得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f227d1cda8114431b80dd806.png)
中医外科教学心得论述作者:金晓东单位: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木理论、基木知识和基木技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诊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抓住中医与西医的不同点,突出中医特色,运用中医独特的理论知识和基本诊疗技能, 配合临床行之有效的诊治方法及典型病案讨论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
1中西医对比讲,突出中医特色对于中医外科的某一种疾病而言,中医特色就是依据中医理论所提出的具体、独到的见解及诊治方法。
在《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中, 笔者常把中西医对比讲授作为每堂课的导入点,在简短、精要的中西医对比介绍中,强调中医对此病的独特认识。
以这种方式教学,不但能突出疾病的中医特点,提高学生认识该病和对学习中医诊治该病的兴趣,而且还为后而重点讲授该病的中医特色铺平了道路,学生也能比较容易地接受课堂讲授的内容,还能了解到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例如在讲授“凉〃时,首先指出西医对凉的认识“是单个毛囊及附属脂肪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它不单包括了中医的“凉〃,而且包括了中医的“颜面疔疮〃,也就是中医将西医的"凉〃分为病位浅、病性轻的“凉〃和病位深、病性重、易出现“走黄〃的“颜而疔疮〃两种病,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中医对“凉〃的认识“是一种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这样讲授既突出了“凉〃的中医特色,也有利于学生对中、西医“凉〃的全面了解。
在教学中,采用中西医对比讲授法,是否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西医,从而影响对中医的学习呢?答案是有这种可能。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把握,重点是对内容与时间、主与次两个方而的掌握。
西医的内容只是对此病的一般认识,讲授时间必须少,主要内容是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处理,西医内容始终是处于衬托中医特色的次要地位。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把每节课的重点和绝大多数时间放在中医教学上就能保证突出中医特色,圆满完成中医外科的教学。
《中医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中医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5aa5eeff8c75fbfc77db2b2.png)
第26卷第6期河北医科大学学报V01.26No.62005年11月JOURNAI。
0FHEBEIMEDICALUNIVERSITYNov.2005・629・堂经常冠以“可能”的口气讲授,甚至亦有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情况,常致老师尴尬,学生乏味。
所以我们认为这种填鸭式教学不太适合中药药理学。
为此,我们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即课堂讲授一自习一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到图书馆查阅文献,并写出小论文。
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学会了查阅文献的方法。
实验课不断优化改进实验内容,将原来各种验证性实验逐渐转化为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将实验课教学变成科研过程的模拟,提高实验课质量,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
3.2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开辟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补充,在完成教学计划之外,组织中药专业有兴趣的学生组成科研小组,参加教研室的科研工作,指导学生参与从查阅文献、实验设计、实验设施、数据处理到论文撰写全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激发学生对科研工作的兴趣。
结合专题讲座。
我们除了按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处,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根据学生已进入高年级学习的特点,鼓励学生参加校内组织的与中药药理有关的专家学术讲座。
使学生能够了解中药药理学领域的科研发展动态,开拓学生的眼界,并帮助学生从中了解科研工作的辛劳与乐趣,培养其科研的思维方式。
4改革考试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我们坚持了知识考察和能力检测相结合的原则。
注重考试本身的教育性,以考促学,正确引导,避免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现象。
我们把中药药理学考试内容分为三部分:基本知识、实验操作、科研素质。
实验操作在实验课上由带教老师根据学生的动作规范程度进行考察。
基本知识和科研素质方面从期末考试试卷上反映。
题型既有客观题(选择题),又有主观题(问答题、科研设计题),既有知识性试题,又有技能性试题。
浅谈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体会
![浅谈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ac94c34eefdc8d376ee32e8.png)
! "# !
(((((((((((((((((((((((源自((((((((((((((((()
关键词: 中医外科学; 教学方法; 体会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 "(-/ 1 (##* 2 #" ! ##"# ! #( 中医外科历史悠久, 内容丰富, 历代名家辈出, 著作卷帙浩 溃、 难愈, 预后差。 熟悉病机要点 $ 联系中基理论, 对辩证施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力求诊断正确 % 注意类证鉴别, 的治疗途径。 随证变化施治 & 牢记治疗原则, 促使疾病的愈合。
培养开拓人才 " 引进现代科技, “断肠湔洗、 中医外科学历史悠久, 在汉代就有华佗 缝腹膏 摩 ”的腹部外科手术记载。毕竟受历史条件和自然科学的限制 和近代崛起的现代外科有一定距离, 但在病名、 诊断、 治疗上可 以相互借鉴,如现代外科的外科感染性疾病就与中医外科疮疡 相类似,如中医论述的疥、痈、有头疽、类似西医的疖、脓肿、 痈。中医论述疔毒走黄, 疽毒内陷与败血症证候相似, 在治疗中 除辨证治疗外,也可以结合抗感染及其它辅助治疗以提高疗 效。要不断引进科技新成果, 如 # 型超声、 $%、 &’(、 )*+ 等现代 科学技术,不断引入中医外科领域,使这一传统学科得到发 “速效止痛拔癌膏 ” 展。如现代吴琪先生所创立的 , 是中医传统 膏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而制成的,对肺癌的止痛、缩小肿块有 明显的效果, 用现代理论一时无法解释。中医学说历史渊源, 就 《黄帝内经 》 是在古代高科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 对天文、 地 理、 气象、 物理、 哲学等众多学科无不涉及。其理论应用至今, 经 久不衰。所以, 教学中须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与时俱进, 培养现 代中医外科实用人才。#
《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的实践与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52f56e69b89680203d825b2.png)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第2l卷第4期2007年7月《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的实践与体会樊建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医外科(上海200021)【摘要】中医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教学与临床教学相结合,将中医经典理论融会贯通于现代中医教学中,把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增强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关键词】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经验【电图分类号】R26;G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861X(2007)04—0011-02中医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临床技能训练,以期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当前,我们的中医高等教育基本是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和临床实习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加深认识的过程。
作为教师更要把握各个教学阶段的侧重点,让学生在认识一实践一再认识的过程中理解中医学理论知识,掌握辨证施治规律。
1课堂教学中经典与现代相结合中医外科学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历代名家辈出,经典著作卷帙浩瀚,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通过经典知识接触外科学的第一步。
在古代浩瀚的医籍中,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已有外科病名的记载,周代就有“疡医”的名称,可以说外科是中医学中最早的一个独立的专科。
因此古典医籍中许多关于病名、病机、治法的描述,文字既简洁朴素,又枯燥难懂,对于刚接触临床课程的学生来说,这些文字深奥乏味,不易理解,如一些疾病名称,殷墟甲骨文上有“疾自、疾齿、疾止……”,《素问》中有“丁、痤、痱、瘕……”;对致病因素的描述,《外科启玄》日“天地有六淫之气……人感受之则营气不从,变生痈肿疔疖”;对于治疗方法,《周礼》日“疡医……,掌肿疡、溃疡之祝药刮杀之齐”,《五十二病方》曰“骨疽倍白蔹,肉疽倍黄芪,肾疽倍芍药”;对于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内经》日“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等等。
可见,要学好中医,经典知识是这门学问的基础,且这些经典知识依然指导着现代中医临床。
中医外科学中职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讨
![中医外科学中职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3bb538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f.png)
中医外科学中职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讨中医外科学,作为中医学中的一门专业,其教学模式应该符合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要求。
中医学强调综合治疗,强调整体观察和分析,教学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其能够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中医外科学知识和技术。
第一,中医外科学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传统中医学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往往是分开进行的,学生在理论上接受中医外科学知识,但在实践上却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中医外科学知识。
第二,中医外科学教学应注重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的培养。
中医外科学的特点是强调整体观察和分析,而不是仅仅关注局部病变。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
通过临床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推理,培养其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第三,中医外科学教学应注重技术操作的训练。
中医外科学的实践操作是学生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技术操作进行训练。
通过模拟实验、临床演示和实际操练等方式,让学生熟悉中医外科学的操作技巧,提高其实践能力。
第四,中医外科学教学应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中医外科学实践中,医生需要与患者、家属和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沟通和合作。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践演练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协调。
以上就是我对中医外科学中职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讨。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教学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外科学知识和技术,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外科学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教学的体会
![外科学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教学的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bc9243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a.png)
外科学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教学的体会一、引言外科学一直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其涵盖的知识面广泛,涉及的手术技术和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与变化。
如何更好地教授外科学,使学生既能够掌握西方医学的理论知识,又能够理解和应用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学教育者们所关注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就外科学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教学进行讨论和探究,探寻其中的优势和问题,并结合个人的体会和理解进行分析。
二、全面评估外科学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结合中西医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外科学的过程中更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拓宽视野。
结合中西医的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未来临床实践中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然而,外科学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学生学习负担加重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需要寻求解决之道。
三、文章内容在进行外科学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教学时,首先要确立教学目标和方向。
对于不同学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了解中西医结合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全面的知识。
在外科学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教学中,需要注重临床实践的培养,引导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和临床实习,加强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校和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医院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临床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经验。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外科学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教学是未来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中西医结合的理念本身就是天人合一的体现,更好地整合两种医学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医学素养。
这种教学模式也能够促进中西医学的交流与融合,推动医学教育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总结回顾外科学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教学,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在为学生提供全面医学知识的也促进了中西医学的融合与发展。
中医外科学习心得
![中医外科学习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992e26c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6c.png)
中医外科学习心得我作为一名中医系的学生,很幸运地有机会学习到了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它主要研究的是中医在外科领域的应用,对于治疗外科疾病有着卓越的疗效。
学习中医外科学,需要了解外科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学知识。
比如说,对于创伤性骨折的治疗,需要了解骨折的类型、骨骼生长的解剖结构、受伤部位的肌肉、神经、血管分布情况等等。
必须系统地学习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在学习中医外科学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深入掌握中医诊断方法。
中医外科疾病的诊断需要依据望、闻、问、切的病史与临床表现,结合辨证论治的思想,确定病情与治疗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学习中医针灸、推拿等特色疗法,利用中医的手段来治疗外科疾病。
比如说,对于一些局部损伤性疾病,通过中医推拿调理肌肉、腱、骨骼等组织,可以恢复其正常功能,缓解疼痛。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始终牢记中医养生健身的核心理念。
外科疾病的发生往往和生活习惯、饮食、环境等诸多因素紧密相关。
我们需要加强生活健康管理,注意饮食健康,增强身体免疫系统,预防疾病发生。
在学习中医外科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理论学习,更应该注重实践。
我们要在临床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疾病的能力,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过程,并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共同帮助病人更好地治愈疾病。
总而言之,学习中医外科学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为更多的患者做出贡献。
在学习中医外科学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深入了解中西医结合的理念。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了疾病诊治的一个重要战略。
中医外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不断与现代医学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在中西医结合的过程中,中医外科学主要发挥的作用是在辅助治疗方面。
中医外科治疗主要采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治疗手段,通过调节患者的气血、精神等方面,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些治疗手段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可以消炎、止血、防止感染等等。
中医外科学学习心得分享【最新】
![中医外科学学习心得分享【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2911060be009581b6ad9eb3d.png)
中医外科学学习心得分享【最新】积极向上级医生学习,秉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信念,孜孜不倦地吸收医学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断追求,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努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医外科学学习心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中医外科学学习心得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医的学习方法与路径,是一个需要首先探讨的问题。
很多朋友学习中医之前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入门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的一头扎进伤寒论等经典里,苦读了数年,出口成章,大段的经文背得烂熟,临床时,边都摸不着,开口动手便错,进而怀疑经典,怀疑中医。
有的执迷于药物学里,变成了草药医生,单方医生,把个别中药和处方视为绝密,越求越奇,以为不是深山老林里的神药或者异人奇方就不能治病。
还有的求于易,求于道,将中医和气功,宗教混于一谈,强词夺理,故弄玄虚,不提也罢。
我想,这些不应该是朋友们学医的初衷。
我虽然出生在中医世家,却也在医学上走了很多弯路,对临床疗效的追求也曾经让我倍感艰辛,回首这20多年的学医路途,我的最大感悟就是-------------------中医本来是一个简单明白,好学易用的学科,却被有意无意的蒙上一层又一层的神秘面纱。
在这个处处追求效率的时代,还原中医的本来面目,破除中医迷信,节约后来者的精力和时间,就是我现在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
唯其如此,中医界方可吸引优秀的年轻人,才能发扬光大。
学习的方法和路径---先从端正态度开始。
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人说过,而且各有各的道理,我要强调的是,下面这种学习方式适合有一定基础,希望深入系统掌握中医体系的人,也适合已经学医几年,或者读完了中医院校还一头雾水,愿意重新钻研的情况。
一,先宏观后微观。
一定要先对中医的学术体系有一个整体的大概印象,先通过走马观花式的浏览,然后再去学习具体的知识而不是一下就陷入到各种秘方,技法当中,纷纷扰扰,一锅浆糊。
临床上遇到很多医生已经号称可以攻克绝症了,结果自己得了感冒,还分不清是风寒还是风热。
中医外科学教学心得体会
![中医外科学教学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a48cf50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7.png)
作为一名中医外科学教师,我有幸承担着培养中医专业人才的重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外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以下是我对中医外科学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注重基础理论教学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基础理论是中医外科学教学的核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通过对比中医与西医的差异,使学生认识到中医外科学在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同时,我还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病案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医外科学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强调临床实践技能培养中医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课,使学生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如针灸、推拿、拔罐等。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创新能力。
2. 临床实习:鼓励学生参加临床实习,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注重指导学生如何与患者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掌握中医外科学诊断、治疗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中医外科学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采取以下措施:1. 分组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针对不同组别制定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提高。
2. 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和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3. 鼓励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参加学术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医外科学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注重以下方面:1. 不断学习:关注中医外科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交流与合作:与其他教师、专家进行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
《中医针灸外科学》教学改革的体会与思考
![《中医针灸外科学》教学改革的体会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9428cf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d.png)
《中医针灸外科学》教学改革的体会与思考中医针灸外科学是一门临床性很强的专业课,是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人才的重要途径。
我们通过教学实践,就针灸外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教学实践中,一般说来,《中医针灸外科学》的教学应以基本理论为主,同时结合临床实际,将两者紧密结合,讲解要有系统性。
首先,在针灸学课程中,着重讲解针刺补泻手法及常用穴位的选取原则。
然后,根据各种疾病症状,特点,从多个角度进行治疗方法的比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医的辩证论治。
在讲述完上述基本理论知识之后,我们也要尽可能地将一些新颖的治疗方法、手段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开阔视野,增加见识。
我们所讲的针灸外科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更重要的是运用理论指导临床实践,针灸外科疗法除了传统的针刺、艾灸等疗法之外,还包括小针刀、埋线、拔罐、敷贴、蜡疗等许多新的治疗手段,这都需要我们不断去发掘。
另外,在讲授课堂内容时,也不能只局限在课本,而要注意将现代针灸技术引入课堂,如中药离子导入法、经络介入疗法等,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更易被学生接受。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学习方面我们也下了不少功夫。
在上课时,不断向学生提问,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具体化,然后在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作业,让学生带回家去做,做完后,认真批改,发现错误立即纠正,每章节末尾总结一下上一章节的知识,然后再巩固复习一遍,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内容理论性偏重、实际操作性较差等问题,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按照中医学的思维规律来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在讲《针灸治疗内科病》一章时,由于我校很多同学没有接触过西医的治疗方法,对于其中的许多西医知识不太理解,我们就在课堂上安排了关于疼痛的基本知识,有许多同学都十分感兴趣,提出了许多问题。
中医外科心得体会
![中医外科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2c66fc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0.png)
中医外科心得体会引言中医外科是中医学科中的一个分支,主要应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本文将分享我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出的一些心得体会,包括患者的辨证论治、手术前后的调理和对疑难病例的处理等方面。
辨证论治在中医外科手术中,正确的辨证论治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必须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包括询问病史、查体等,以便准确辨证。
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手术前,常常需要进行针灸或者草药治疗,以调理患者的体质,提高手术成功率。
针对不同的疾病,在术前术后的治疗中,应注重辨证施治和术后调护。
因为每个疾病的病机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只有针对疾病的病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一些病情较重或疑难病例,应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手术前后的调理手术前后的调理对患者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手术前,应根据患者的辨证,选择合适的调理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等。
通过针灸调理可以调整患者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以减少手术的风险。
同时,通过中药调理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增强手术的成功率。
手术后,及时调理也至关重要。
根据手术的特点和患者的辨证,选择适当的调理方法。
对于范围较大或创伤较重的手术,可以采用中药疗法来促进伤口的愈合。
同时,通过中药调理可以缓解手术后的痛苦和不适。
针灸调理也是常用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术后的疼痛,促进康复。
对疑难病例的处理对于一些疑难病例,中医外科需要综合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和经验进行处理。
首先,必须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病情,包括详细的症状、病因等。
然后,结合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在对疑难病例的处理中,中医外科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同时,需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及时总结和研究,以寻求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
结论中医外科作为中医学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在实践中,必须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中医外科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中医外科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c7a070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1f.png)
《中医外科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中医外科学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中医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医护人员。
本学科为学生提供引领临床医学教学模式,推动学科与临床医学相结合,强化学生的理论思维要力、实践能力以及素质。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理解,增强学生针对性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让学生熟读基础性理论知识,有效地传授《中医外科学》的知识框架。
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足的话,就会出现学习的偏差,没有办法完整地掌握课程知识。
因此,让学生熟悉基础知识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其次,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了解总分类和分析,深入探究课程中涉及的临床模型。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直观的表示、细致的资料分析,让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提高互动性认知的能力,有利于深刻理解和记忆课程知识。
最后,在教学中应当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学会思考、提出问题,并且尝试自主解决问题。
结合实际,通过实践让学生增强联想思维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对外科疾病进行实践分析,充分阐明相关企业和具体技术方案,深入探讨外科疾病治疗的理论解释及其实践应用,提升学生针对性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学科教学中,要实现学科目标,就要把握教学的关键环节,让学生能够熟悉理论知识,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批判性思维,实现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
《中医外科学》PBL教学法实践与探索反思
![《中医外科学》PBL教学法实践与探索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b5a0e74f46527d3240ce0b2.png)
‘1
in
problemba
sed 1earningmedical
cufriculum:Student s’
concept
ions[J】.Med Educ,1997,31(6J:440—447.
【8】赵炳辉,罗速.浅析21世纪的中国高等医学教育【J】.中国高 等医学教育,2004,18(1):7-12. (收稿日期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其客观存 在的对象是患者,故要解决患者疾病的痛苦,就必须培养学 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上 尽量要求直观教学,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如有头疽一病, 初起粟粒样脓头,溃后如蜂窝,一见即知。临床教学中更应 有意识地尽量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尤其是对于一些较复杂 的手术病种,在示范教学中尽量找到此类患者,让学生去体
临床教学中更应虽然如此但是经过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尝试与探有意识地尽量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尤其是对于一些较复杂索我们认为pbl教学法仍需结合不同高校不同学科的的手术病种在示范教学中尽量找到此类患者让学生去体际条件和教学科目的具体内容特点而酌情选用并精心设验产生感性认识使学生能更好地将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计组织才能达到其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融合为一
a
知识背景,精心的问题设计与选择。 过真正的实践锻炼,还是无法真正完全掌握的。在教学过程 中,虽然教师原则上仅是指导和引导作用,但由于是小组自 由讨论式教学,难免会时有与预先所设问题相关但并不是 最密切的问题被学生提出来,如果指导教师没有准备到或 者平时知识储备不足,就可能面临尴尬境地。这就要求指导 教师一方面要有极强的组织引导能力,引导控制学生讨论 的方向、程序与进度,一方面还要有广博的知识背景,避免 出现尴尬情况。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往往会忽视课前准备,放 任学生自学:目前的PBL教学法中缺乏对教师指导的监督 和评价机制。另外,PBL教学法每个讨论小组为一自然单 位,故每个小组都需要一位教师,从而对教师资源要求亦较 多、较高。 在PBL中,问题是PBL的核心.问题起到激发、促进学 习者的学习,使学习者的学习走向具体化的作用。所有的学 习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问题提供了学习的方向、学习的动 机和学习的应用。因此,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是决定整个 PBL教学过程能否成功的首要凼素。因为在实际的课堂教 学中,很多教师由于没有现成的PBL问题的例子,常常需要 根据自己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问题的设计或开发,所以带 教导师必须要在开始前全面充分了解并领会PBL教学的原 理与操作程式,掌握PBL问题开发的程序和方法。我们体会 到在具体施教时,案例和问题的真实化设计和有机化组合 是使PBL教学达到实效讨论的引导和基础,需要教师从头 学起和不断实践。 在我们这次的尝试与探索中,尽管我们执行的每一位 教师都事先进行了必要的准备与学习,但在真正临教时仍 不同程度上暴露出上述问题。
《中医外科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中医外科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2ce01f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77.png)
《中医外科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体会摘要:中医外科学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历史悠久,是中医学的主要临床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实际工作能力,鉴于我国中医药院校的办学目的是面向基层、面向临床,笔者在学习及课堂教学工作中,细心观察、积极收集学生建议、耐心总结,对目前《中医外科学》的课堂教学体会如下,望与各位同行交流学习,为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中医外科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中医外科学知识面广,包括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系统疾病、肛肠系统疾病、男性前阴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及其他如蛇伤、烧伤等疾病,学生学习难度大,但是中医外科学又有直观性、局部辨证重于全身辨证、先辨病后辨证的特点,因此,笔者认为,传统教学教学效果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课堂教学。
一、图文结合,建立形象的知识体系中医外科学大部分疾病均发生于人体的体表,具有肉眼可见的特点,如汪机·《外科理例》所言:“以其痈疽、疮疡皆见于外,故以外科名之。
”可见不论教材文字如何形象生动的描述每一个病症,教师课堂教授的如何生动,学生也只能各自凭空想象,却难知究竟,因此,如能收集有关中医外科学疾病图谱,制作成挂图或幻灯,或观看视频,结合教材中的文字描述,供学生学习、理解、记忆,这样学生不再空想,教师不再无端空讲,而是感性与理性相伍,理论与实际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其易于理解、掌握疾病的特点。
二、結合病案,建立较完善的临床思维能力中医外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其教学目标主要是面向临床,而且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发现,讲述病例尤其是贴近生活的病例时,尤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完备的学科知识及结构,具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管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能控制好课堂节奏,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在临床上收集典型的临床病例,结合多媒体课件,将一个病例较为真实及完整的展现出来,让学生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再站在医生的角度上解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研究、去发现,并最终解决问题,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掌握的知识就更加系统、牢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rientation of the specialty,taBiblioteka ent tmining mode,
teacher
妇ining,field
Key words:
study impr0、rement,students capacity,pmfe8sional ethics and accomplishment.
SoNG Lianyungang
B翔nch Sch∞l
of
Li—h嗽,LIU De-jun Tmditio衄l Clline∞Memcine,Jiang鲫UIlited Vocatio衄l
Colleg(Lianyungang,222006)
Techllical
Abstract:
r11le
p印er
discusses the educational
of the of
cTite如in
Key
higIler
education
leveL
It
c髓lay
the£Dundation for∞le
English
teaching
acupunctlll.e—moxibustion
in c01leges of仃aditional Chine8e medicine.
.
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布
置课后思考题。以便学生复习巩固,并安排下次授 课的预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达到温故 知新的目的。 3实训教学 中医外科学具有涉及面广、专业性和实践性很 强、与临床实训联系密切的特点,其诊断治疗除讲 究科学性外,还具有高度的经验性、灵活性和技巧 性,有时较难言传,常须反复实训、悉心体验才有所 悟,因此临床实训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翻。 我们在理论授课的同时,进行临床实训,尽量直观 教学,将理论与实训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熟悉和掌握了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 识、基本技能.加深了对中医外科疾病的诊断、鉴别 诊断和治疗操作。解决了课堂不易理解的问题。进 一步提高了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 力,特别是动手能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如有 头疽,初起粟粒样脓头,溃后如蜂窝,学生一见便 知,记忆深刻。另外尽量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如肛瘘 的手术治疗。关键是找到内口,切除瘘管,理论上讲 容易,但实际操作较难,在示范教学中尽量找到此 类患者,让学生去触摸瘘管,用探针、用美蓝找内 口、瘘管,并切除瘘管,使学生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 性认识。实训结束,让学生做好实训总结,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讨论,不得流于形式,真正达到实训的目 的。教师要及时批改实训报告,及时总结。及时反 馈。通过中医外科阶段的实训.提高了运用中医理 论知识和技能处理中医外科常见病的能力。 4体会 (1)课程设置要合理,应中西医并重,并突出中
(英文摘要上接第28页)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ducation with Bilingual
Teaclling of
XU 1
Acupuncture—Moxibustion
Gui—zhen2
Y咖一】|【ian91,CHEN
Acupunctu弛&Mo嫡bution College,G咖ngzhou
等方面。对中医外科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实践与 ・大。学生系统学习的效果不佳。针对上述问题。我们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 识、基本技能来探讨人体外部疾病的临床学科.是 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中医 药学的主干课程之一,在中医药学中占有极其重要 的地位,它既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有很强的实践 性。所以,课程设置要合理,应中西医并重,并突出 中医特色和中医外科优势,为学生即将走向临床实 训和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采用吴恒
刘占平,男,主任医师
我们认为改革课程设置的意义在于:①增加实
训教学时数.改变过去只注重基础理论学习的传统 教学思路。临床专业学生的就业主要去向是医院。 因此增加实训教学时数。能使学生从容应对未来的
工作、尽快地适应时代快速发展的需要。②充分体
Exploration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Junior CoUege Professional Study of Chinese Pharmacy
2008年7月,27(4)
中医教育ECM
・59・
医特色和中医外科优势。不能只重视理论,轻视临 床,更不能只重视临床而忽视理论课的学习.因为 理论课的学习是为临床打基础的。如果没有理论课 的学习,l临床实训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2)注重能力的培养。临床专业学生的就业主 要面向医院,面对的是病人,需要实实在在的真本 领。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3)在教学内容上,应突出重点,诊断与治疗上 尤应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外科优势。 (4)在教学方法上,应做到理论讲授、案例分 析、多媒体教学和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 合,灵活应用。形成师生互动,应理论联系实际,充 分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在教学环节上,应实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 训教学相结合。通过实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临床 实践操作技能,提高授课技巧和授课效率。 (6)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床经 验。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不断学习和钻研.掌握 相关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及时总结教学和临 床经验,并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大力
参考文献:
【l】韩翠艳.药剂学教学改革的设想与实践.齐齐哈尔医学院
学报,2006,27(12):1467一1468
[2】吴恒亚主编.中医外科学【M】一E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2—24
【3】张春和.关于转变《中医外科学》教学观念的探讨田.云南
中医学院学报,2004,27(1):58—62
(收稿日期:2008_02—25)
内容选用合适的综合教学方法。①根据教学大纲要
求、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实际能力,制定中 医外科学教学的主要学习目的和内容,使学生能够
对中医外科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清楚的认识。②
对各个章节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因材施教,以案例教 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综合应用,采用启 发式、情景式教学模式,结合提问形式,形成师生互 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熟练掌握中医 外科学临床常见病、疑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
l课程设置
亚主编的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按 照教学大纲要求共安排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4 学时、实训教学16学时、机动2学时。理论教学与 实训教学的比例约3:l。但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 问题,由于总学时数少,实训教学时数更少。不能充 分体现中医外科学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任务量 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改革。课程总学时数设置仍为 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训教学提高到 24学时,理论与实训教学的比例为2:1。把整个教学 过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部分.基本突出了 中医外科学实践性强的特点。
global
requirement.It is
a
s仃ategy to仃ain new talents 0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y helping At present bilingual teaching is
one
ch舳ge
f而m the biomedical mode to the biopsyco一80cial mode. evaluation of
2008年7月,27(4)
中医教育ECM
・57・
综合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
刘占平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 (漯河462002)
关键词:中医外科学;教学改革;综合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0642.4l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主干 课、专业课之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 走向社会的实际工作能力。鉴于我国医学院校的办 学定位主要面向基层、面向临床的特点,针对我校 的办学定位和实际情况,结合中医外科学教学中存 在的问题.我们从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 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诊断和内外治疗方法。③穿插介绍相关的西医学外
科基本知识和技术,介绍临床常用的单验方。进一 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该病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 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从容应对纷繁复杂的临床常见 病、多发病。如在讲解痈、红丝疔、走黄、内陷等这些 章节时,我们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临床典型病例, 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心得体会和临床失治或误治 等经验与教训。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 识.而且能引导学生对书本知识作更深刻的思考与 探讨。结合多媒体教学法,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比 较直观、生动、形象地进行表达.迅速提高了学生对 中医外科疾病的认知水平,学生容易理解。记忆比 较深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又如:痈和有头疽是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定义上看,痈是一种发生在 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有头疽是一种发生在 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罔;从文字上理解,其定义 相差无几。教材对二者临床表现的文字描述亦难以 将其鉴别诊断直观地体现出来。我们通过多媒体课 件制作,将二者的彩色图片进行展示,学生对痈和 有头疽的定义、临床表现有了直观的认识,更好地 对二者进行了鉴别和掌握,取得了理想的理论和临 床教学效果。另外。每章、节课讲完以后要进行归纳
推进教学改革,跟上现代医学发展的步伐,满足学 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工作能 力。 总之,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理论联系实际, 降低了授课难度。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加 深了学生的印象,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熟 练、系统掌握中医外科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诊疗 知识和诊疗技能以及疾病的传变规律,为学生毕业 后从事中医外科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更为成为中医外科的专科医师创造了条 件,深受学生和同行教师的普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