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期末复习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认知心理学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A.V.L单元大多数心理学家常把听觉的(anditory)>口语的(verbal)>言语的(linguistic)代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VL单元。
2 Stroop效应当人们对某一特定事物做出反应时,由于不能阻断对刺激情境中无关特征的影响,而难以注意,难以对特定的刺激进行反应。
3编码从一种刺激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刺激形式,或者从一种符号系统转变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4抽象分析法认知心理学在其具体的研究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
不管哪一种方法,认知心理学都强调将条件与结果加以对照, 即将输入和输出联系起来进行推理,以发现某一心理现象的内部机制。
这称为抽象分析法。
5代表性启发法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出现的概率,愈有代表性的,被判断为比较少代表性的愈常出现。
6范畴大小效应范畴大小效应是指,当一个项目所属范畴的成员数目少时,被试判断更快。
按照特征比较模型,小范畴定义特征的数目更多,因此,特征比较需要花的时间应该更长(不是更短),这显然同范畴大小效应的实验发现相矛盾。
7范畴特异性损伤同无生命物体相比,病人在产生和理解有生命物体的名称时,表现出更大的困难。
(或者)相对于无生命物体来说,病人的有生命物体方面的知识操作更为严重。
这种现象称作范畴特异性损伤。
8负启动当N次试验中的干扰项成为N+1次试验中的靶子时,被试对它的反应变慢,这种现象称之为负启动。
9精致性复述是将要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将它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在更每个神经元都只对特定方向的光栅反应特别强烈,存在特征觉察器。
15什么样的证据支持负启动可以在范畴水平发生?答案要点:扩散抑制现象是有力的证据:Tipper向被试呈现两个上下放置的普通物体的线条画,其中一个为分心信息,以绿色呈现,另一个为目标,以红色呈现。
噬如果探测显示中的目标与启动显示中的分心信息相匹配,那么,与相继呈现无关图片相比,被试对探测目标的反应时要长。
认知心理学总复习(1章)
认知心理学总复习(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抽象分析法认知心理学在其具体的研究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
不管哪一种方法,认知心理学都强调将条件与结果加以对照,即将输入和输出联系起来进行推理,以发现某一心理现象的内部机制。
这称为抽象分析法。
2、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3、信息加工论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模拟并说明人类学习和人脑加工外界刺激的过程的理论。
4、认知认知的定义定义1:现代“认知心理学之父”亲瑟认为,认知是指感觉和使用的全部过程.认知通常被简单定义为对知识的获得.如果没有认知过程,一切科学创造活动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科学创造主体认知心理过程的和谐在科学创造活动中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定义2:赵艳芳在“认知的发展与隐喻”一文中给认知下的定义为“认知是心理活动的一部分,是与感情、动机、意志等心理活动相对应的理智思维过程,是大脑对客观世界及其关系进行信息处理从而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过程”定义3:认知是指对态度对象所产生的感知觉、理解、判断、评价、信念.情感是指对态度对象持有的情结体验如愉快、喜欢、乐意、焦虑.、痛苦、紧张、厌恶等定义4:认知是指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想法和观点.从专业技术讲,认知是关于人如何获取信息,并在信息加工基础上如何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定义5:所谓认知是指对客观事物的特征及事物间联系的反映,其对象是有关问题、资料等具体的信息,其过程是对这些信息进行的编码、储存、提取、应用等具体操作二、填空题1、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
2、所谓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这种类比是一种行为水平的类比,而不是结构水平的类比。
3、现代认知心理学是指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以信息加工_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
4、自下而上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_,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一方面?A. 情绪与行为B. 认知过程C. 社会互动D. 生理反应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知觉B. 记忆C. 情绪D. 思维答案:C3.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脑处理信息的方式类似于以下哪种设备?A. 计算机B. 电话C. 打印机D. 照相机答案:A4.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理论?A. 信息处理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认知发展理论D. 认知失调理论答案:B5. 认知心理学中的“工作记忆”指的是什么?A. 长期记忆B. 短期记忆C. 感觉记忆D. 情绪记忆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认知心理学中的________是指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处理和解释的过程。
答案:知觉7. 根据________理论,人们通过已有的知识框架来解释和理解新信息。
答案:图式8.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会使用不同的________策略。
答案:思维9. 认知心理学中的________是指个体对信息的存储和回忆。
答案:记忆10.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________。
答案:语言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现象。
答案:认知失调是指个体在持有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经历的心理不适。
这种现象会导致个体采取行动以减少或消除这种不一致,例如改变信念或行为以使它们一致。
12. 解释“工作记忆”在认知心理学中的作用。
答案:工作记忆是认知心理学中用于暂时存储和操作信息的系统。
它允许个体在进行复杂任务时,如阅读、解决问题或进行数学计算,保持信息的活跃状态,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13. 描述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处理”过程。
答案:信息处理是认知心理学中描述个体如何接收、编码、存储和检索信息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感觉输入、知觉组织、注意选择、记忆存储和信息提取等阶段。
认知心理学总复习
研究对象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感知、注 意、记忆、思维、语言等认知过程, 以及这些过程在人的学习、问题解决、 决策等方面的应用。
研究任务
认知心理学的任务包括揭示认知过程 的本质和规律,探讨认知过程与行为 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认知过程在人 的发展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变化。
认知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神经科学的关系
03
学习的理论
学习的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
习理论等。
记忆与学习的关系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
没有记忆,个体无法积累经验和知识,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
学习促进记忆的发展
通过学习,个体可以掌握更多的记忆策略和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记忆与学习相互促进
记忆和学习是相互依存的,它们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个体的认知 发展。
思维与语言的区别
思维是认知的高级形式,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而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和表现形式,它本身 并不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此外,思维具有全人类性,而语言则具有民族性。
思维与语言的相互作用
一方面,语言的发展推动了思维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思维更加精确、严密和丰富;另一方面,思维的发 展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使得语言更加准确、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记忆的神经基础
记忆的神经基础涉及大脑的多个区域,包括前额叶、颞叶、顶叶和枕 叶等。
学习概述
01
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
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02
学习的分类
根据学习主体所得经验的来源不同,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
根据学习主体的性质不同,学习可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完整word版)认知心理学资料(超强完整版,重点整理突出)
认知心理学复习指导一、认知心理学及其发展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2、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3、能够举例陈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是反应时方法的运用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
广义:是指以认知为研究取向的心理学。
主张人的心理因素如认知、价值、选择等在人的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重视对高级认知过程如思维、智力等的研究。
狭义:是指信息加工心理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系统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或讯息处理)的系统,并和计算机进行类比,认为人对知识的获得就是人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
2、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物理符号系统假设是由纽维尔和西蒙提出的,认为无论是人还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都是操纵符号的。
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标志或指明外部世界的事物。
一些符号通过一定联系形成符号结构。
信息加工系统得到某个符号就可以得到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或该符号所标志的操作。
因此将信息加工系统也叫不好操作系统。
平行分布处理模型: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使用数量众多且独立的处理单元或处理器,在同一时间内实现众多的信息处理。
,它要求更多的考虑认知系统的神经基础,希望能在跟接近大脑的神经结构的基础上来建构人知的理论与计算模型。
研究范式的这种转变称为大脑比喻。
3、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1.自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
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直接依赖于刺激的特性或外部输入的感觉信息时,叫自下而上的加工。
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依赖于人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时,叫自上而下的加工。
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自下而上的加工更为明显,后期反之。
2.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
人对输入的信息是依次一个一个的加以处理——系列加工。
同时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平行加工。
3.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
各种要求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控制性加工。
它是由主意来发动,并由注意来维持的。
大二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
大二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在大二的心理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各种各样的知识点,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方面。
下面是大二心理学期末考试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你复习和整理思路。
一、认知心理学
1. 认知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感知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方法
3. 注意和注意相关的现象
4. 认知控制过程、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5. 语言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6. 问题解决和决策心理学
二、发展心理学
1.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胎儿期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3. 婴儿期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4. 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5. 成人期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三、社会心理学
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自我和自我概念
3. 社会认知和社会认知的错误
4. 情绪和情绪调节
5. 性别和性别角色
6. 群体行为和集体决策
四、人格心理学
1.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人格理论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3. 人格特质的测量和评估
4. 人格心理学在职业选择、婚姻和家庭等方面的应用
5. 人格心理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五、临床心理学
1. 临床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心理评估和诊断
3. 心理治疗的主要流派和方法
4. 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分类和诊断
5. 应激、创伤和危机干预
这些是大二心理学期末考试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你复习和备考。
同时,还要提醒你注意复习方法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祝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考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知活动,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
所谓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2、Newell 和 Simon 认为,包括人和计算机在内,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其一般结构如图所示:3、唐德斯减法反应时的实验逻辑及应用①实验逻辑: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之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问。
②应用(经典实验):库珀、谢帕德的表象心理旋转实验;波斯纳证明短时记忆包括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的实验;科拉克、蔡斯的句子-图画匹配实验;4、斯腾伯格加法反应时的实验逻辑及应用:①含义:完成—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
②前提条件: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
③实验目的:加因素法实验所侧重的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并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
④实验逻辑:若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则它们是作用于同一加工阶段的;若两个因素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则它们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⑤应用:斯腾伯格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提取过程中,有四个独立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刺激编码阶段)、识记项目的数量(顺序比较阶段)、反应类型(决策阶段)、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反应组织阶段)。
5、“开窗”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比较直接的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的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所以称为开窗实验应用汉密尔顿和霍克基的字母转换实验,证明了字母转换作业分为三个阶段,即编码阶段、转换阶段和存储阶段;6、1967年,奈瑟尔出版《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认知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认知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1、广义的认知心理学:凡是研究认知的心理学。
2、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数据处理心理学)3、计算机模拟办法:指利用计算机来模拟、检验、发觉人的认知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规律的研究办法。
4、感受信息加工:感受信息加工是指感受器官与刺激物信息相互接触(或作用)之后,感觉器将物理刺激转化为生物电信号,并经过动作电位把外部事件的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特定区域的过程。
5、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过程):指由外部刺激信息开始的加工,强调感受器官中滞留信息在知觉中的作用。
6、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过程):指在知觉时,个体运用自个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概念来加工当前的刺激信息的过程。
7、模式识不: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经历中的信息举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属于啥范畴的过程。
8、注意的资源限制:指人的注意受到所分配的认知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认知资源,注意分配便能顺利举行的认知活动过程。
9、注意的材料限制:指人的注意受到刺激信息任务(刺激材料)的低劣质量或别适宜加工的信息的限制,即使分配到了较多的认知资源,也别能顺利完成的认知活动过程。
10、部分报告法:短暂呈现信息后,被试按照主试要求呈现部分信息的办法。
11、机械性复述:别是将短时经历中的刺激信息建立在对它们的明白的基础上,而是一味地经过别断地简单重复,力图将刺激信息保留在短时经历中。
精巧性复述:将短时经历中的刺激信息举行分析,使之尽可能与自个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建立起某种内在联系,并努力把它们整合到长时经历的认知结构中去。
12、陈述性经历:指一具人对事实和事件的经历。
13、语义经历:指个体对客体的事实的经历。
14、情景经历:指个体对事件的自传式的经历。
15、语义启动现象:唤起并促进(加速)随后的与其具有语义联系的字与词汇的触接过程,称为语义启动现象。
16、语义启动效应:由于一具刺激信息(如词或词汇)刚被呈现过,从而导致个体对那个刺激信息的识不或觉察能力的提高,称为语义启动效应。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
《认知心理学》重点复习题目(2009-12)一、名词解释1.心理表征2.整体优先效应3.what和where通路4.自下而上加工5.自上而下加工6.撒切尔效应7.过滤器理论8.衰减作用模型9.晚期选择理论10.特征整合理论11.错觉性结合12.Stroop效应13.特征搜索14.联合搜索15.负启动16.负启动反转17.激活-抑制模型18.返回抑制19.视觉忽视20.产生效应21.自我参照效应22.过程分离程序23.范畴特异性损伤24.模拟码25.命题码26.心理旋转27.认知地图28.心理定势29.功能固着二、问答题1.当代认知心理学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现的?2.信息加工模型与神经科学模型有何区别?3.认知神经科学常用的研究手段有哪些?4.模式识别的代表性模型有哪些?各自的主要观点是什么?5.在知觉领域,什么样的实验证据能够在支持区别性特征模型的同时,对模板匹配理论和原型模型提出挑战?6.如何解释面孔加工中的倒置效应?7.举例说明脑损伤病人研究对理解注意的性质有何贡献。
8.为什么说空间位置抑制可能是一种“最早获得最晚衰退”的过程?9.记忆效果的好坏是否完全取决于最初编码水平的深浅?为什么?10.工作记忆和短时记忆有何区别?11.情节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性记忆三个概念有何区别?12.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有何区别?分别如何测量?13.研究记忆中认知控制的方法有哪些?具体如何操作?14.范畴特异性损伤现象有哪些不同的理论解释?15.如何用手动反应抑制(manual response inhibition)来解释经典的返回抑制现象(Posner& Cohen, 1984)?如何保证返回抑制实验结果不可能用手动反应抑制来解释?16.举例说明记忆的编码特异性原则的含义。
17.什么样的反应时(reaction time)证据能够证明在面孔结构加工(configuralprocessing)领域,早期视觉经验的重要性?为了提供这样的证据,研究者应该如何设计实验?18.什么样的实验方案能够提供证据证明狗具有返回抑制能力?请注意:所提供的方案需要具有可行性。
认知心理学期末复习
认知心理学期末复习第一章研究历史一、认知心理学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即从思想层面认知心理学是指一切研究人类认识过程的心理学派和思潮;从狭义上讲即学科层面也称信息加工心理学,即认知心理学是指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计算机模拟法来研究认知过程的心理学学科。
二、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1967年neisser发表的《认知心理学》。
三、影响认知心理学的四大因素:“人的因素”的研究领域、计算机科学领域、语言学领域、神经计算领域四、减法反应时与加法反应时的对比1、相同点:(1)他们都属于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实验法,而且都属于实验室实验法。
(2)都是测量反应时的实验方法(3)都是以信息的系统架构而不是平行加工为前提(4)不能确定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2、不同点:(1)提出者不同:减法反应时的提出者是荷兰生理学家F.C.Donders加法反应时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S.Sternberg(2)设计原理不同:减法反应时的目的是确定某种快速的心理加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某一种心理过程是否存在。
实验包含两种认知加工任务,其中一种任务包含另一种任务中没有的过程或因素,而其他方面均相同。
两种任务反应时之差就是所要知道的心理过程所花费的时间,而这一差数表明存在着某种心理过程。
加法反应时是某一认知任务(加工阶段)有两种或以上影响因素。
各因素之间出现交互作用(即一因素出现影响其他因素),则他们只能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各因素作用是独立的,即独立地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互不影响),则说明整个信息加工可划分为若干阶段,整体加工所需时间正与各阶段所需时间的总和。
3、评价不同:减法反应时有助于揭示快速的心理加工过程所包含的主要加工阶段,不仅可以确定心理过程所需时间,而且可以判定是否存在这种心理过程。
不足之处是减法反应时并不适用于所有加工过程,某些心理过程要明确其所属的认知加工阶段是有一定困难的。
加法反应时有助于确定各种认知作业信息加工阶段,并通过控制某些因素对特定阶段施加影响。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注意、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的学科。
它探究人类大脑是如何接收、加工和处理信息的,并研究认知过程背后的心理机制。
在理解和应用认知心理学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并掌握一些重要的实验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认知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认知心理学知识。
一、认知心理学基础知识1. 认知心理学概述- 研究对象和范畴- 历史发展和学科主要理论2. 知觉和注意力- 感觉器官和感觉过程- 知觉错觉和感知心理学实验- 注意力的类型和机制3. 记忆与遗忘- 记忆的类型和过程- 记忆的编码、储存和检索 - 遗忘的原因和遗忘曲线4. 语言和思维- 语言的结构和理解- 语言发展和失语症- 思维过程和问题解决5. 学习与智力- 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作用 -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 - 智力的概念和测试二、实验和研究方法1. 实验设计和控制- 实验变量和操作定义- 随机分组和对照组设计- 双盲实验和伪装2. 认知心理学实验常用方法- 自报法和行为观察法- 反应时和错误率测量- 脑电图、眼动仪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3. 数据分析与解释-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统计显著性和效应大小- 结果解释和研究的局限性三、认知心理学的应用1. 学习和教育- 学习策略和记忆技巧- 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设计- 学习困难和认知训练2. 病理心理学- 认知缺陷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语言障碍和学习障碍- 认知康复和治疗方法3. 决策与行为- 认知偏差和决策误差- 事故与风险评估- 认知心理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以上仅为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的一部分,重点涵盖了认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实验和研究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希望大家在复习中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内容,并通过实践应用,加深对认知心理学的理解和认识。
认知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心理学领域,对于我们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祝大家考试顺利!。
《认知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知觉: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言语系统:指构成语言的各个层次的单位,及其互相对立、互相区别、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网络。
整个语言形成由各个分支系统组成的“系统的系统”,语言单位处于语言系统之中才具有自身的价值。
短时记忆:是指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储存少量信息的记忆系统,一般被认为是处于感觉记忆与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阶段。
特征(特征匹配说中的):是构成模式的元素或成分以及关系。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亦称“感觉记忆”,记忆系统的一种,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短暂记忆。
通常是指1秒钟左右的时间,即刚刚感觉到所注意的信息时间(有人把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时间极短,大量的、被注意到的信息很容易消失,能够记住的东西才进入短时记忆。
认知心理学: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研究方向。
广义指研究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创造性、问题解决、言语和思维等。
狭义相当于当代的信息加工心理学。
即采用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
数据驱动加工:自下而上加工,亦称“数据驱动加工”。
是指信息加工方式的一种。
与“自上而下加工”相对。
由外部刺激开始和推动的加工过程。
其特征是信息流程从构成知觉基础的较小知觉单元到较大知觉单元,即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
如模式识别理论中的特征分析模型就采用这种加工模式。
在此加工过程中,每一加工阶段的信息都作为下一加工阶段的输入信息,驱动下一阶段加工的进行。
控制性加工:SChneider和Shiffrin提出的两种加工过程理论中的一种注意加工形式。
这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
它是受人有意识地控制的,故称作控制性加工。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doc
4刀自考“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作用。
2.认知的范围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表象、语言、问题解决和推理等。
3.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或途径。
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简史1.亚里士多徳提出了学习和记忆的法则。
2.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把人的记忆比喻成鸟舍,而回忆就像从鸟舍屮捕捉出这只鸟进行检査一样。
3.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和生理学中独立出來。
4.冯特提出,心理学应该使用一种叫内省的技术,内省是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地、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地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冯特的仔细的严格的方法,在很多方面类似丁•今天的认知研究。
不过,冯特特別指出,象思维、语言和问题解决这样的高级心理过程,不适合用内省技术來研究。
5.徳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构建了200()多个无意义音节。
(节省法)6.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心理学家的是威廉於姆斯,他出版了《心理学原理》,这本著作被描述成“可能是美国最重要的心理学论述。
7.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起了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是一种仅仅依靠客观的、可观察的反应的途径,它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而不是心理过程。
行为主义者认为内省法过于主观,是不科学的,意识太模糊以至于不能恰当地进行硏究。
事实上,对可观察的行为的强调,便得行为主义者拒绝任何和心理事件有关的名词,如注意、表象、观念或思维。
但是,行为主义却把注意看成是心灵主义的概念,认为科学心理学中不应该有注意的地位。
&在欧洲,璽要的新的流派是格式塔心理学,这一流派强调,人冇一种将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组织起来的倾向。
“整体人于部分之和”,是格式塔心理学著名的论调。
格式塔心理学家强调“顿悟”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当你努力解决一个问题时,问题的各个部分最初看起來彼此无关。
然而,随着突然的“顿悟一闪”,各个部分就会配合在一起产生解决办法。
《认知心理学》期末常考40个名词解释合集
《认知心理学》期末常考40个名词解释合集1.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学科,主要研究人如何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觉、语言、智能、表象、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创造性。
2.信息加工心理学:是认知心理学的一种狭义定义,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结构与心理过程,探讨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揭示人类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的内部心理处理机制。
3.计算机隐喻:是指把计算机作为人脑功能的一种心理学模型,从中引申出人的认知过程或心理活动是一种“计算”的观念。
4.抽象分析方法:又称为会聚性证明法,是指采用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功能类比,并以其他实验分析为辅助,通过综合与抽象,以推理、判断的方式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5.计算机模拟方法:指用计算机来模拟、检验、发现人的认知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规律的研究方法。
6.流程图式:是指以作业图或信息流程图的形式表示人的心理活动,并以此分析人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方法。
7.信息流程图:由一张作业图中的系列方框构成,每一个方框表示信息加工的一个步骤,从一个方框指向另一个方框的箭头标出了信息流向的方位和先后次序。
8.口语报告法:指被试在解决某项问题时“出声思考”其思维内容,研究者记录后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被试认知活动规律的研究方法。
9.反应时测量法: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其作出明显反应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 1 —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
10.感觉信息加工:是指感觉器官与刺激信息相互接触之后,感受器将物理刺激转化为生物电信号,并通过动作电位把外部事件的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特定区域的过程。
11.觉察:是指发现某事物信息的存在,但并不知道是什么。
12.辨别:是指把某事物的属性与另一事物的属性区别开来。
13.确认: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所获得的信息比较,在人脑中确定知觉对象是什么,并给它命名,把它纳入某一个范畴的过程。
14.直接知觉:指知觉者直接从客观事物中获得信息,并对它们进行整体属性的反映。
《认知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简答题)
《认知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简答题)什么是首因效应?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
按信息加工观点,记忆是什么?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简述三段论推理中换位理论的主要内容。
Chapman、Ceraso、Provitera等人认为,人在三段论推理中所犯的错误不是“气氛效应”造成的,而是由于错误地解释了前提。
他们的看法称作换位理论。
依照这个理论,人在三段论推理中,往往将一个全称肯定前提解释为逆转亦真,对一个特称否定前提也是这样。
这样就会发生推理错误。
换位理论说明三段论推理包含逆转或换位分析。
问题解决阶段有哪些?第一阶段,认识问题和明确地提出问题。
第二阶段,分析所提出问题的特点与条件。
第三阶段,提出假设,考虑解答方法。
第四阶段,检验假设。
思维过程,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
什么是排列问题?一种问题类型。
给予所需的成分,而问题解决者必须以一定的方式排列它们,以达到规定的目标状态。
简述过滤器模型的内容?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Broadbent提出。
在他看来,整个神经系统是一个信息传播速度有限的单一通道。
出于经济考虑,在容量有限的神经系统之前,需要一个选择性的过滤器或者开关,这种开关保护系统避免超载,只准许少量地被选择的信息通过过滤器,所有其他信息则受到阻挡。
此外,在选择性过滤器之后,有必要假设一个缓冲器。
这种缓冲器是一个暂时的记忆存储,为被选择的信息能够在其中短暂保留。
过滤器理论属于早期选择模型。
鸡尾酒会效应是指什么?是指人的一种听力选择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人的谈话之中而忽略背景中其他的对话或噪音。
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通过研究人类的认知、情感、动机、人格等方面的内容,揭示心理的规律和原理。
心理学的知识点众多而复杂,本篇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将从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学科。
以下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认知发展理论:- 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着儿童认知能力的不同水平。
- Lev Vygotsky的社会情境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例如通过合作活动和社会化教学来促进儿童思维发展。
2. 认知过程:- 知觉:研究人类的感知能力和感知过程,包括感知的注意、选择、组织和解释等过程。
- 学习与记忆:研究人类的学习过程和记忆能力,包括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等。
- 概念与思维:研究人类的概念和思维能力,包括概念的形成和思维的逻辑推理等。
3. 注意与意识:- 注意的类型:包括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和维持注意等类型。
- 意识的级别:研究人类意识的不同级别,包括清醒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等。
4. 言语和语言:- 语言的认知机制:研究人类语言的认知机制,包括语言的习得和理解等过程。
- 语言的处理:研究人类对不同语言信息的处理方式,包括语音、词汇和句法等。
二、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差异和人格特质等方面的学科。
以下是人格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人格理论:- 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人格的潜意识冲突和动机因素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
- 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人格是由稳定的个体差异和特质组成,如五个因素模型(外向性、神经质、责任心、宜人性和开放性)。
2. 测量人格:- 人格测量方法:包括自陈式、观察、问卷调查和项目性测验等方法。
《认知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
《认知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认知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简史1、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把人的记忆比喻成鸟舍。
(最早)P42、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人有将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组织起来的倾向。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格式塔心理学著名的论调。
P73、大部分早期的有关问题解决的研究是格式塔心理学家完成的。
P7第二节当前的认知心理学1、生态学效度: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P112、认知神经科学着重考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如何解释认知过程。
P13-P15(1)脑损伤病人的研究(2)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3)磁共振成像(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4)事件相关电位(ERP)(5 )单细胞记录技术:单细胞记录是一种不能安全地用于人类研究的技术。
第二章知觉第一节模式识别1、与模板匹配理论所要求的精确匹配不同,按照原型模型,刺激与原型之间的匹配不需要十分精确,二者之间可以有一些小的不一致。
P252、区别性特征模型假定,字母的区别特征是不变的,不管一个字母是手写体、印刷体还是打字体。
P263、区别性特征模型得到了一些实验证据的支持。
P29(1)Gibson(1969)的研究证明,当一些字母共用很多关键特征时,人们判断这些字母是否相要花更长的时间。
(2)G arner(1979)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判断的速度快慢依赖于共用的区别性特征的数目。
(3)D avid Hubel和Torsten Wiesel把微电极插入麻醉动物皮层的一系列神经元中。
每个神经元都只对特定方向的光栅反应特别强烈。
4、视知觉近期工作,确定了大脑皮层中加工相同刺激不同方面的分离的神经通路。
P30①what通路从枕叶中的初级视皮层向颞叶下行,主要负责加工视觉刺激的颜色、形状、和特性。
②where通路则从枕叶向顶叶上行,主要负责位置和运动信息的加工。
这样,为了识别外界环境中的物体和所发生的事件,特征信息至少要输送到两个不同的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心理学期末复习第一章研究历史一、认知心理学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即从思想层面认知心理学是指一切研究人类认识过程的心理学派和思潮;从狭义上讲即学科层面也称信息加工心理学,即认知心理学是指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计算机模拟法来研究认知过程的心理学学科。
二、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1967年neisser发表的《认知心理学》。
三、影响认知心理学的四大因素:“人的因素”的研究领域、计算机科学领域、语言学领域、神经计算领域四、减法反应时与加法反应时的对比1、相同点:(1)他们都属于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实验法,而且都属于实验室实验法。
(2)都是测量反应时的实验方法(3)都是以信息的系统架构而不是平行加工为前提(4)不能确定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2、不同点:(1)提出者不同:减法反应时的提出者是荷兰生理学家F.C.Donders加法反应时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S.Sternberg(2)设计原理不同:减法反应时的目的是确定某种快速的心理加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某一种心理过程是否存在。
实验包含两种认知加工任务,其中一种任务包含另一种任务中没有的过程或因素,而其他方面均相同。
两种任务反应时之差就是所要知道的心理过程所花费的时间,而这一差数表明存在着某种心理过程。
加法反应时是某一认知任务(加工阶段)有两种或以上影响因素。
各因素之间出现交互作用(即一因素出现影响其他因素),则他们只能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各因素作用是独立的,即独立地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互不影响),则说明整个信息加工可划分为若干阶段,整体加工所需时间正与各阶段所需时间的总和。
3、评价不同:减法反应时有助于揭示快速的心理加工过程所包含的主要加工阶段,不仅可以确定心理过程所需时间,而且可以判定是否存在这种心理过程。
不足之处是减法反应时并不适用于所有加工过程,某些心理过程要明确其所属的认知加工阶段是有一定困难的。
加法反应时有助于确定各种认知作业信息加工阶段,并通过控制某些因素对特定阶段施加影响。
不足之处在于,仅适合与快速信息加工中的系列加工,而不适合于平行加工,虽然可以确定不同的加工阶段,但要说明那个阶段在前,那个阶段在后比较困难。
五、计算机模拟法(概念):计算机模拟法是利用计算机来模拟、检验和发现人的认知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规律的方法。
第二章注意注意的定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一、注意的研究历史: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40年代末:注意研究从关注要忽略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末:注意研究的早期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注意各种理论并行阶段二、早期注意理论:1、选择性注意理论模型(1)过滤器模型:提出者:1958年,D.E.Broadbent提出的过滤器模型内涵:认为刺激通过感觉通道首先到达过滤器,过滤器按“全或无”的原则决定刺激能否通过,通过的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未通过的信息就肯呢够暂时贮存或衰减。
通过过滤器的信息收到进一步的加工而被识别和存储。
影响成分:选择性过滤器、容量有限的通道、觉察器支持证据:鸡尾酒效应和双耳分听实验(2)衰减模型:提出者:1960年A.M.Treisman提出了注意的衰减模型内涵:treisman将刺激分析与检验细分为三步:一是分析刺激的物理属性;二是检验刺激是否是语言,如果是语言则将他们分为音节和单词,再检验识别单词并赋予意义;三是对刺激进行分析与检验后,再对信息进行选择。
刺激信息进入过滤器并不遵循“全或无”的原则,允许信息通过,不过一部分收到削弱,而未受到削弱的信息在高层水平爆出了原来的强度,容易达到兴奋阈限,激活对应的字词及其意义,从而使刺激得到识别,而收到削弱的信息则常达不到规定的“阈限”共同点:1、都认为人的信息加工系统或高级分析水平容量有限或通道容量是有限的,输入的信息都要通过过滤器进行调节2、注意选择都属于知觉性质的3、过滤器位置大致相同,处于初级和高级分析之间不同点:1、过滤器模型把注意的选择视为对刺激信息物理特征的分析衰减模型不仅认为要对刺激物理特征加工处理,而且认为还对刺激的意义进行加工。
2、过滤器模型是按“全或无”的原则进行操作的衰减模型中未被选中的信息通道并不是完全被关闭,而是关小或者出现阻抑性衰减。
(3)反应选择理论提出者:1963年J.A.Deutsch&D.Deutsch(德尤奇)二人共同提出了反应选择模型内涵:认为当人们感知外界事物时,所有进入感觉道的刺激都进入高级水平分析,当需要对这些刺激进行反应时,就选择比较重要的刺激信息进行反应,重要性标准依赖于倾向性、上下文以及指示语等。
过滤器—衰减模型认为,注意出现的时间在感觉登记之后,通过过滤器时就已经决定了应该作出怎样的反应,而反应选择模型认为,注意出现的时间是在工作记忆中,先按刺激的重要性进行排列,然后作出反应。
评价:反应选择模型能很好解释人们对相对重要信息的选择,但它也不能完满解释人们同时顺利进行的活动,所有输入都得到加工,显得不太经济。
(4)多重样式理论提出者:1978年由W.A.Johnston&S.P.Heinz提出。
内涵:认为“瓶颈”的位置是由人们根据作用情况来确定的,从知觉选择到反应选择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范围。
在这个范围内,瓶颈的位置是变化着的,即人们可根据任务要求不同,采取适应这一任务所需要的注意方式。
三、70年1、单一中枢能量理论(简答、论述、分析)提出者:1973年,Danial Kahneman在“Attention and effort”一书中提出了中枢能量理论内涵:他认为,把注意看作是对刺激分类并进行识别的认知过程,就能对注意机制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这一认知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或资源。
如果刺激复杂,需要的资源就多一些,如果同时呈现几种复杂的刺激,资源可能就会很快消耗。
单一中枢能量模型假定资源不是固定的,在特定时间内可利用资源量的一本分是由个体唤醒水平决定的,唤醒水平越高资源量就越多,当资源量确定后就要进行分配。
2、两类限制理论(简答、分析)提出者:1975年由D.A.Norman&D.G.Bobrow提出的内涵:注意的两类限制理论可用POC曲线来说明,随着认知资源的分配量的增加,人们的认知操作水平会越来越好,最后到达材料限制区域,这时,虽然拥有更多的分配到的认知资源,但被试的认知操作水平不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3、双点模型提出者:1995年J.C.Johnston&R.W.Remington提出注意的双点模型内涵:他们认为,复杂任务的加工需要两种形式的注意:输入注意和中心注意。
输入注意即加工早期的注意,用来完成提供有效线索的加工任务。
中心注意即加工晚期的注意,用来完成反应延迟任务。
第四章知觉一、知觉直接性和间接性的比较1、相同点:1、都是关于知觉是怎样形成的问题2、他们都重视现实刺激,即承认知觉依赖于外部刺激的直接作用2、不同点:提出者不同:知觉的直接性是由J.Gibson于1950年提出的知觉的间接性是由J.Bruner(1957)、U.Neisser(1967)、R.Gregory(1972)等人提出来的观点不同:知觉的直接性主张知觉具有直接性,不论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
人们通过共振的方式提取投射到眼睛的视觉信息,刺激物的多种特征直接在大脑中形成印象从而产生知觉。
知觉的间接性认为知觉是一个积极的、建构的过程,知觉的刺激是与内部假设、期望、知识经验及动机情绪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知觉涉及一个内部表征的形成过程这一认知学派的观点有其合理的成分,既有推理的过程又有经验的参与。
特点不同:知觉的直接性重视直接觉察,而不是通过知识经验,认为知觉是自下而上的过程。
知觉的间接性重视过去的知识经验,认为知觉是自上而下的过程。
二、模式识别模式识别:指确认所知觉的模式,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别开来。
1、匹配理论模板匹配模型(两种加工都有)原型匹配模型(自下而上加工)2、分析理论(解释现象)内涵:人们长时记忆中存在刺激模式的各种特征,人们在识别时,对刺激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对抽取特征进行合并、简约、归类等,再与存贮的特征进行比较,如果两两符合,则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
第五章记忆结构一、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持续时间长短: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根据记忆的内容:声像记忆、语义记忆根据感觉道的不同:视觉记忆、听觉记忆、运动性记忆根据所记忆的是事实还是行动:知识性记忆、程序性记忆二、记忆的两种传统比较(H.Ebbinghaus传统和F.Bartltt传统)(填空)他们都是关于记忆研究的两种传统(概念比较)1、H.Ebbinghaus传统:Ebbinghaus传统强调记忆的量,即我们保留了多少经验。
这一传统强调记忆系统保持或贮存事物的能力。
材料一旦学会并贮存,刺激的某种变式或者至少一部分材料通常就保留在记忆中。
回忆失败的原因仅仅是记忆系统没有找到已贮存事物的结果,类似于图书被放错位置,而用时找不到。
它强调记忆是一种贮存,而且贮存是被动发生的。
2、F.Bartltt传统:F.Bartltt传统强调记忆的质,即我们记住了什么。
它强调提取时所使用的知识和加工过程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往也会出现,即提取材料的减少,但人们能够回忆出原来并没有呈现过的内容。
表明记忆量的增加,而非单纯的丧失。
回忆的内容是对原呈现材料的重建。
F.Bartltt传统强调记忆是一种重建,而且是主动进行的。
三、两种记忆说1、提出者:N.C.Waugh&D.A.Norman1965年提出两种记忆说2、内涵:记忆系统由两种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组成两种记忆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刺激信息必须先经过短时记忆才能进入长时记忆,表现为一个过程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复述,可以保持或者进入长时记忆,而不经过复述就会产生遗忘四、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1、提出者:1958年D.E.Broadbent提出感觉记忆的设想,1965年N.C.Waugh&D.A.Norman 提出两种记忆说,1968年R.C.Atkinson&R.M.Shiffrin以此为基础提出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
2、内涵:三级加工模型的核心是两种记忆说。
但它增加了感觉记忆,而且把记忆和贮存作了区分,认为记忆是需要保持的信息,而贮存一是指保持信息的结构,二是指把信息保存起来。
三级加工模型重视大脑对信息加工过程的监控,体现出人的主动性三级加工模型特别重视短时记忆贮存的地位和功能,把短时贮存看作是一个工作系统,起缓冲器和加工器的作用。
五、记忆加工水平说(简答)1、提出者:1972年F.Craik&R.S.Lockhart2、内涵:记忆加工水平说坚持的是Bartlett传统,该传统强调记忆的变化性,即人们对自己个体经验所作的描述经常是变化,而个人知识、目标、动机等在确定记忆内容等方面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