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与规划 第5章 自然资源环境管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5章 环境规划的原理和方法
![第5章 环境规划的原理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211dbb9680203d8cf2f2423.png)
环境规划担负着从整体上、战略上和方案上 来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任务,对于可持续 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环境规划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重要手段
• 环境规划是实施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手段 • 环境规划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依据
4、特点
综合性 区动域态性性 信息密集 政策性强
n
污染物总量 Qak Qaki i 1
Qaki
Aki
n
Si S
S Si
i 1
S----总量控制面积
Si----第三功能区面积 aki----第三功能区某污染物的总量控制系数, Qaki----第三功能区某污染物一年允许的排放总量, n----功能区总数 a-----总量下标 i -----功能区编号 k-----某污染物下标
Lt LR La expKn / Q
Lt —有机污染物总量,kg/s ; LR —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量, kg/s ; La —易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量,kg/s ; K —降解系数; Q —流量,m3/s ;
n —比例常数。
②水质模型法——水环境污染预测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要 找出污染排放的变化与水质控制点处污染物浓度之间 的相互关系,以此预测区域未来的水环境质量。
exp(
y2
2 y2
) exp
(z H )2
2 z2
exp
(z H )2
2 z2
3)水污染预测
水污染物的排放状况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及水质未来变化的趋势
(1)水污染源的预测 ① 工业废水排放量
W W0 (1 rw )t
多元回归预测方法
• 环境规划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重要手段
• 环境规划是实施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手段 • 环境规划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依据
4、特点
综合性 区动域态性性 信息密集 政策性强
n
污染物总量 Qak Qaki i 1
Qaki
Aki
n
Si S
S Si
i 1
S----总量控制面积
Si----第三功能区面积 aki----第三功能区某污染物的总量控制系数, Qaki----第三功能区某污染物一年允许的排放总量, n----功能区总数 a-----总量下标 i -----功能区编号 k-----某污染物下标
Lt LR La expKn / Q
Lt —有机污染物总量,kg/s ; LR —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量, kg/s ; La —易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量,kg/s ; K —降解系数; Q —流量,m3/s ;
n —比例常数。
②水质模型法——水环境污染预测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要 找出污染排放的变化与水质控制点处污染物浓度之间 的相互关系,以此预测区域未来的水环境质量。
exp(
y2
2 y2
) exp
(z H )2
2 z2
exp
(z H )2
2 z2
3)水污染预测
水污染物的排放状况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及水质未来变化的趋势
(1)水污染源的预测 ① 工业废水排放量
W W0 (1 rw )t
多元回归预测方法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材(PPT 63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材(PPT 63页)](https://img.taocdn.com/s3/m/40099768844769eae109ed3a.png)
第二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与理论的 产生和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于“八大公 害”和《增长的极限》唤起了世人的环境意识, 引发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第一次认识高潮。1972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在全球环境保护发 展史上树立起第一个路标;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全球性环 境问题日趋严重和《我们共同的未来》,引发了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第二次认识高潮。1992年联合 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全球环境保护发展史上树立起第二个路标;
受损
大气污染
工厂大量排 放SO2和煤 尘,其中含 钴、锰、钛 等重金属颗 粒
胸闷、咳嗽、喉 痛、呕吐;4天 内死亡人数比往 年同期多4000人, 历年共发生12起, 死亡近万人
发生 事件名称
时间
水俣(病) 1953
事件
—
1956
四日事件 1961 (哮喘病)
发生地 点
日本 熊本县 水俣市
日本四 日市, 并蔓延 到几十 个城市
污染类型 污染源/物
扩散途径/ 致害原因
受体(人) 反应/后果
《环境规划与管理》前言
一、本课程的重要地位
1、规划与管理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环境问题产生和发展趋势决定了该课程地位的增强 3、中国国情国策决定了本课程的重要地位
二、本课程发展的历史沿革
1、“七五”期间(1986~1990)产生(选修课) 2、“九五”期间(1996~2000)发展(必修课) 3、“十一五”期间(2006~2010)重点(核心主干课)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二)环境规划的含义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1. 环境管理的提出
1972年,在《人类环境宣言》中提出“保护和改善人 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 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 国政府的责任”。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括指 定适当的国家机关管理环境资源;应用科学和技术 控制环境恶化和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和发 展环境科学研究;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 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作用等。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ce790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2.png)
可持续发展原理
持续发展原则
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 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在环境规划中 ,应遵循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和 保护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 境的协调发展。
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代内公平是指同代人之间的公平, 即各国、各地区都有平等的发展权; 代际公平则指世代人之间的公平,即 后代人享有与前代人相同的发展机会 和资源。在环境规划中,应遵循公平 性原则,保障每个人和每个地区都有 平等的发展机会和资源分配。
《环境规划与管理》 ppt课件
•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 环境规划基本原理 • 环境管理基本理论 • 环境规划技术与方法 • 环境管理实践与案例分析
目录
01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环境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对人类活动与自然 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组织、协调和控 制的一系列活动。
建立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推广垃圾资源化 利用。
农村土壤污染防治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源保护
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确保农村供水安全。
农村生态恢复
加强生态恢复和治理,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 量。
国际环境管理案例分析
国际环境政策比较
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保政策和实践,分析其优缺点。
04
环境规划技术与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总结词
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 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的技术。
详细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是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一 项重要技术,旨在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 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对项目实施后的 环境状况进行预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环 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减缓措施,为
五章自然资源保护法ppt课件
![五章自然资源保护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0b247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f.png)
2.特性资源法。
将各部门资源法中相互间所具有的共同自然特 性的部分进行分类,一类是可再生和发展资源, 它包括生物资源法(如有关森林、草原、渔业、 自然保护区及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珍稀植物方面 的法律、法规等)和非生物资源法(如有关土地、 水资源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另一类是不可更 新但可再生的资源。它包括诸如有关矿产资源等 方面的法律、法规。
困扰,而且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还有日益加剧的趋势。
二、陆地水资源管理的主要法律制度
我国保护水资源的基本法律是1988年1月24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此外与保护水资源有关的主要立法还有:《河道 管理条例》、《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防 汛条例》、《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水污 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我国水资源保护的主 要法律制度包括:
1.关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规定。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 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 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 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 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使用 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土 地的义务。
《草原法》、《矿产资源法》、《水法》、《渔业 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珍稀植物保护 法》、《自然保护区法》等。
3.科学技术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法律的影响十分广泛和
深远。人们对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关系、自 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许多新 的课题,采取更科学、更先进的措施,保护管理各 种自然资源。 4.国际共同性。
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 一般是由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草原 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水法和渔业法、海洋法、 空间法等法律、法规组成。
环境资源的监督管理实务(ppt 18页)实用资料
![环境资源的监督管理实务(ppt 18页)实用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0562bc9c281e53a5802ffd9.png)
环境资源行政管理体制均由国家宪法、国家组 织法和环境资源法律明确规定。
第二节 环境资源行政监督管理体制
一、环境资源行政监督管理体制构建的原则
(一)“公共资源”理论
环境资源主要是公共资源,个体对公共资源的自由 选择与利用和社会对公共资源的分散管理,能够产生破 坏性的竞争。从公共管理角度而言,行政管理权力主体 越多、越分散,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就越无力,环境资源 状况就越坏。反过来说,行政权力越统一,越是集中并 趋向于单一中心,责任就越明确,权力主体之间的破坏 性竞争和摩擦就越小。因此,各国在构建环境资源监督 管理体制时,在同一层次的政府级别中,一般是实行统 一指挥,加强集中调控,推行主要管理功能部门的专门 化,确立单一权力结构和单一行政领导系统。
(二)效率原则 随着管理化的公共行政的发展,效率原则成为评
价政府活动及体制的合理性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般认为,管理系统的专门化和管理体制的单一
权力机构,有助于减少混乱性。
(三)公众利益与民主决策原则
环境资源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环境资源的分配与 控制。在对这种资源供给的分配中,不仅需要有效,也 需要公正、合理,使这种分配有益于实现社会的共同利 益,即公众的长远利益。要实现长远利益必然要求合作 和参与决策。因此,集体决策、民主决策便成为应用正 义与公平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合理、公正的环境资 源管理体制应存在于民主决策与功能权力集中的复合结 构之中。多元的决策权力与单一的控制执行中心相结合 即“决策多元化与执行专门化”的结构构成了环境资源 管理体制。
环境资源监督管理分类: 1、从监督管理主体划分:
①立法机关监督管理 ②司法机关监督管理 ③行政机关监督管理 ④社会监督管理 ⑤企业监督管理
其中,环境资源行政监督管理是主要类型,其机构设 置是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资源行政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节 环境资源行政监督管理体制
一、环境资源行政监督管理体制构建的原则
(一)“公共资源”理论
环境资源主要是公共资源,个体对公共资源的自由 选择与利用和社会对公共资源的分散管理,能够产生破 坏性的竞争。从公共管理角度而言,行政管理权力主体 越多、越分散,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就越无力,环境资源 状况就越坏。反过来说,行政权力越统一,越是集中并 趋向于单一中心,责任就越明确,权力主体之间的破坏 性竞争和摩擦就越小。因此,各国在构建环境资源监督 管理体制时,在同一层次的政府级别中,一般是实行统 一指挥,加强集中调控,推行主要管理功能部门的专门 化,确立单一权力结构和单一行政领导系统。
(二)效率原则 随着管理化的公共行政的发展,效率原则成为评
价政府活动及体制的合理性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般认为,管理系统的专门化和管理体制的单一
权力机构,有助于减少混乱性。
(三)公众利益与民主决策原则
环境资源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环境资源的分配与 控制。在对这种资源供给的分配中,不仅需要有效,也 需要公正、合理,使这种分配有益于实现社会的共同利 益,即公众的长远利益。要实现长远利益必然要求合作 和参与决策。因此,集体决策、民主决策便成为应用正 义与公平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合理、公正的环境资 源管理体制应存在于民主决策与功能权力集中的复合结 构之中。多元的决策权力与单一的控制执行中心相结合 即“决策多元化与执行专门化”的结构构成了环境资源 管理体制。
环境资源监督管理分类: 1、从监督管理主体划分:
①立法机关监督管理 ②司法机关监督管理 ③行政机关监督管理 ④社会监督管理 ⑤企业监督管理
其中,环境资源行政监督管理是主要类型,其机构设 置是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资源行政监督管理部门。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05047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0.png)
环境规划能帮助我们在经济发展中保护自然环 境,避免因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的不可逆损失, 确保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
环境规划可以帮助确保经济社 会发展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
环境规划能够减少人类和动植 物之间的冲突,保护管理》PPT 课件
本课程介绍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 解环境规划的原则和流程,并掌握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角色。
背景介绍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是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如何通过规划和管理来 保护人类、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
可持续性
环境规划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保障现 在和未来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
环境规划的流程
1
调研评估
2
了解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现状和未来趋
势,评估规划可能产生的环境和社会
影响。
3
实施监测
4
根据方案和措施,实施规划,并定期 监测和评估规划实施的效果和影响。
确定目标
明确规划的目标和任务,根据实际情 况制定计划和政策。
环境规划可以制定和实施污染 防治措施,促进环境质量的改 善。
环境规划的原则
系统观念
环境规划应该从整体出发,系统性地考虑自 然和人文因素的相互作用。
参与性
环境规划需要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沟通, 反映各方的声音和利益,促进民主和透明。
科学性
环境规划应该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依据客观 事实,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
方案设计
根据目标和评估结果,制定规划方案 和措施,包括时序和空间的要求。
环境管理的角色
环境规划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
环境规划可以帮助确保经济社 会发展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
环境规划能够减少人类和动植 物之间的冲突,保护管理》PPT 课件
本课程介绍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 解环境规划的原则和流程,并掌握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角色。
背景介绍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是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如何通过规划和管理来 保护人类、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
可持续性
环境规划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保障现 在和未来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
环境规划的流程
1
调研评估
2
了解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现状和未来趋
势,评估规划可能产生的环境和社会
影响。
3
实施监测
4
根据方案和措施,实施规划,并定期 监测和评估规划实施的效果和影响。
确定目标
明确规划的目标和任务,根据实际情 况制定计划和政策。
环境规划可以制定和实施污染 防治措施,促进环境质量的改 善。
环境规划的原则
系统观念
环境规划应该从整体出发,系统性地考虑自 然和人文因素的相互作用。
参与性
环境规划需要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沟通, 反映各方的声音和利益,促进民主和透明。
科学性
环境规划应该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依据客观 事实,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
方案设计
根据目标和评估结果,制定规划方案 和措施,包括时序和空间的要求。
环境管理的角色
环境管理与规划PPT课件
![环境管理与规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ffc07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d.png)
3
生态红线划定
解释生态红线划定的必要性,介绍生态红线划定 的原则和方法,强调严格控制生态红线范围内的 开发活动。
生态恢复技术
土壤修复技术
01
介绍土壤污染的来源和危害,阐述土壤修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等。
水体修复技术
02
介绍水体污染的来源和危害,阐述水体修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应对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能够应对各种环 境问题,如气候变化、土 地退化、水污染等,降低 环境风险。
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
起源
环境管理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的 工业污染控制。
发展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管 理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当前
当前的环境管理涉及多个领域,包 括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修复 等,强调全社会的参与和合作。
实现长期繁荣。
节能减排政策
该政策旨在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 物排放,通过推广节能技术和产 品、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能源管 理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来
实现。
生态保护政策
该政策旨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 野生动植物,通过划定自然保护 区、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
措施来实现。
环境保护法规
环境保护法
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制度 和措施,是制定其他环境保护法规的基础。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水污染控制
总结词 污水治理 工业废水监管 水生态修复
水污染控制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措施,涉及减少污 染源、净化水质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多个方面。
建设污水处理厂,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有 害物质。
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监管,推行废水处理和达标排放。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5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5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ec15f74693daef5ef73d4f.png)
1.系统性 2.综合性 3.时序性
三、环境监测的分类 常规监测: 1 、 常规监测 : 环境要素监 测、污染源监测 特殊目的监测: 2 、 特殊目的监测 : 研究性 监测、 污染事故监测、 监测 、 污染事故监测 、 仲 裁监测
第一节
环境管理技术方法的基础保证
四、环境监测的程序与方法 (p104) 104) 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 105) (p105)
二、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的等级: 环境标准的等级: 1、国家环境标准 2、地方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的执行规定: 环境标准的执行规定: 1、强制性标准 2、推荐性标准
三、环境统计
一、环境统计的概念和特点: 环境统计的概念和特点: 环境统计是用数字表现人类活动引起的 环境保护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的反映。
环境统计资料包括: 环境统计资料包括: 1、统计数字资料 2、统计分析报告
第二节 环境管理的实证方法
一、实验方法 二、问卷调查方法 三、实地研究方法 四、无干扰研究方法 五、案例研究方法
第三节 环境管理的模型方法
一、环境模拟模型 二、环境预测模型 三、环境评价模型 四、环境规划模型
第四节 环境管理的信息方法
一、环境信息及其特点 二、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三、环境信息系统的应用实例
第一节
环境管理技术方法的基础保证
二、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工作的重 要工具和手段, 要工具和手段,是环境管理工作目 标和效果的定量化的表达方式。 标和效果的定量化的表达方式。
二、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的分类: 环境标准的分类: 1、环境质量标准 2、污染物排放标准 3、环境基础标准 4、环境方法标准 5、环境方法标准 6、环境保护仪器设备标准
本章重点
掌握问卷调查方法 了解实地研究方法、 了解实地研究方法、无干扰研究 方法及案例研究方法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fc230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19.png)
案例分析
本节课程将介绍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帮助您理解实践中的环境问题和应对策略。
案例介绍
深入了解一个真实的环境规划 与管理案例。
案例分析方法
介绍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帮助您分析和解决类似问题。
案例讨论
通过讨论不同的案例观点和建 议,深化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 理解。
课程评估
本节课程将介绍《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的评估方式和要求,帮助您全面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
环境规划工具
如环境评估、环境预测、环 境指标等。
环境管理
本节课程将介绍环境管理的定义、原则和实践,帮助您学习如何有效管理环境问题和提升环境绩效。
1
环境管理定义
环境管理是指对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进行监测、控制和改善的过程。
2
环境管理原则
包括预防原则、合规原则、绩效改善原则等定环境政策、实施环境管理系统等。
掌握环境规划和管理的重 要内容和学习重点。
学习资源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参 考书籍。
环境规划
本节课程将介绍环境规划的定义、原则和工具,帮助您理解和应用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
环境规划定义
环境规划是指对环境进行有 针对性的规划和管理,实现 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原则
包括综合性、科学性、可操 作性、可持续性等。
1 课程作业
完成指定的课程作业和项目。
2 期末考试
参加期末考试,测试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 课程反馈
提供课程反馈和建议,帮助不断改进课程质量。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通过本课件,您将深入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掌握环境规划和管理 的原则、工具,并通过案例分析来理解其实践应用。
课程介绍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13149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9.png)
02
环境规划基础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1 2 3
生态系统概述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 括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生态恢复等方面。
环境保护策略
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 ,包括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 保护等措施。
生态监测与评估
通过生态监测和评估,了解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 变化趋势,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审计,检查其环 保设施的运行情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 。
对环保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罚,确 保建设项目符合环保要求。
04
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
环境预测与情景分析
总结词
环境预测与情景分析是环境规划中的重 要方法,用于评估不同发展情景下环境 的可能变化。
VS
详细描述
环境预测是根据历史数据和趋势,对未来 环境状况进行科学预测的过程。情景分析 则是通过设定不同的未来发展情景,评估 不同情景下环境可能受到的影响。
环境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总结词
环境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是环境规划中 的重要工具,用于收集、处理、分析和可视 化环境数据。
详细描述
环境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数据库系统, 用于存储、管理和查询环境数据。地理信息 系统则是一个空间分析工具,可以对地理空 间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可视化。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
THANK YOU
感谢观看
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分类与特点
01
介绍土地、水、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类,分析资源利用
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
02
阐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实践,探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e8214833687e21af45a9b2.png)
环境对房地产的影响
环境具有独特的外部效益,其外部效益是 房地产价格提升的主要根据之一。我国建 筑大师陈世民曾指出:“我国的住宅发展 ,开始着眼于环境,追求生存空间的生态 、文化环境。城市人口正在逐步向大城市 郊区、交通干线周围和生态环境较好的地 区聚集。都市的山、水、湿地、绿树、青 草,正逐渐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亮点”, 在这些地区的商品住宅的价格具有提升潜 力大、速度快的特点。”
(二)环境管理的概念
1、环境管理的提出 1972年, 《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 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 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 责任。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括指定适当的国家 机关管理环境资源;应用科学和技术控制环境恶化和 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和发展环境科学研究; 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 作用等。 1974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 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 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 A、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 B、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 极限; C、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环境行为的转变
不良行为
理想行为 充足的环境预算 重视政府的环境 公共责任 制定环境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战略
清洁生产和零排放 通过ISO14000认证 循环经济 关注企业环境形象 和责任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节约能源、资源 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政府行为
环境保护投入不足 轻视环境的公共责任 轻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的战略地位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1、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概念 2、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 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具有多种功能和效益,如涵养水源、保持 水土、调节气候、保护农田、减免水旱风沙 等自然灾害、净化空气、防治污染、庇护野 生动植物等。
二、我国森林资源 及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森林资源特点
➢宜林地区广,森林树种丰富 ➢森林覆盖率低,木材蓄积量少 ➢地区分布不平衡 ➢森林树种结构不合理
(二)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加强我国土地资源 可持续管理的对策
(1)建立清晰的土地生态产权制度 (2) 建立土地生态补偿机制 (3)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 (4)抓紧完善和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标准 (5)严格控制工业用地 (6) 规范土地转让收支管理
第二节 森林资源管理
一、森林资源概述
森林资源是森林和林业生产地域上的土地和 生物的总称。包括林木、林下植物、野生植 物、微生物、土壤和气候等自然资源。
二、我国土地资源 及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土地类型复杂多样,山地比例大 土地资源较其他国家更为紧缺,人多地少问题 突出 土地结构不平衡,农地和建设用地矛盾突出
(二)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土地开发利用中忽视土地的生态价值 ◆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失控,结构失衡 ◆耕地数量急剧减少 ◆环境污染和污水灌溉导致土壤污染和破坏 ◆土地管理制度不完善,管而不严的问题突出
土地资源的特性
土地资源是在自然力作用下形成和存在的,人类一般不能 生产土地,只能利用土地,影响土地的质量和发展方向。
土地资源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存在于一定的地域,并与其 周围的其他环境要素相互联系,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基本生产资源 和环境条件,其基本用途和功能不能用其他任何自然资源 来替代。
(二)我国草原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人口超载 ②盲目开垦 ③超载过牧 ④乱采滥挖严重 ⑤滥用水资源 ⑥草原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 ⑦经营粗放、生产效率不高
三、草原资源环境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正确认识草原资源的功能和作用 ♥加强对草原资源的科学化、法制化管理 ♥以科技为支撑,转变草原经营方式 ♥增加投入,切实实施草原改良和建设工程 ♥广泛推行和不断探索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
2 近海海域生态破坏
长期以来,在沿海地区,人们随意围海造田、造地,大量采挖矿石、 珊瑚礁,滥伐红树林,向岸滩堆放、处置废弃物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 了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3 海洋生物资源衰退
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为过度捕捞造成了海洋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另一方面,海洋环境污染破坏了许多海域生物的栖息环境,造成鱼虾、 贝类中毒死亡,对海洋生物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 用材林中成熟林比重过大 林地流失依然存在,超限额采伐仍未杜绝 森林经营水平普遍不高,管护力度有待加强 森林资源管理基础薄弱,监测体系不健全
三、森林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加快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制度,保护森林资源 加强森林资源及附属资源的管理 严格落实责任,规范执法人员的行为 完善森林资源的监测、监察体系 遵循生态价值规律,实行生态效益补偿
第五章 自然资源环境管理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土地资源 管理
自然资源 环境管理
森林资源 管理
草原资源 管理
海洋资源 环境管理
生物多样性 保护管理
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土地资源管理概述
(一)土地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广义的土地概念,是指地球表面陆地 和陆内水域,不包括海洋。它是由大气、 地貌、岩石、土壤、水文、水文地质、动 植物等要素组成的综合体。
狭义的土地概念,是指地球表面陆地 部分,不包括水域,它由土壤、岩石及其 风化碎屑堆积组成。
第三节 草原资源管理
一、草原资源概述
草原资源的概念
草原是在温带干旱气候下,以丛生禾草为主的多 年生草本植物群落分布的地区。 草原适应性强,覆盖面积大,更新速度快,具有 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功 能,有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另外,草地也是一种可更新、能增值的自然资源, 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并能提供丰富的野生动植 物、名贵药材、土特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二、我国草原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草原资源的特点
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我国现有天然 草地近4亿hm2,其中可利用面积3.10×108hm2,占 全国国土面积的41.7%,相当于耕地面积的4倍,森 林面积的3.6倍。中国草地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西 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南北纵跨31个纬度,东西横跨61 个经度,从海拔-100m到8000m,跨东南季风区、西 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 温带、寒温带均有分布。
地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决定了现代全世界的土地面积, 一般来说,土地资源的总量是有限不变的。
土地资源在人类开发利用过程中,其状态和价值有可能被 提升,也可能下降。
(二)土地资源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土地资源管理,是指为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战略目标,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 与保护等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等活 动的总称。 土地管理的作用:①宣传动员作用;②组织协调作 用;③执法监督作用 目前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由五部分组成:①地籍管 理;②土地利用管理;③建设用地管理;④土地市 场管理;⑤土地法制管理。
第四节 海洋资源管理
一、海洋资源及其环境问题
海洋资源的概念
海洋资源是指与海水水体及海底、海面本身有着 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 成: (1)海洋生物资源 (2)海域资源 (3)海洋矿产资源 (4)自然环境资源 (5)水质环境资源
海洋环境问题
1 近岸海域环境污染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海域范围不断扩大,海 水水质呈下降趋势;二是陆源污染呈加重趋势;三是区域性海洋环境灾 害日益突出。
二、我国森林资源 及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森林资源特点
➢宜林地区广,森林树种丰富 ➢森林覆盖率低,木材蓄积量少 ➢地区分布不平衡 ➢森林树种结构不合理
(二)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加强我国土地资源 可持续管理的对策
(1)建立清晰的土地生态产权制度 (2) 建立土地生态补偿机制 (3)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 (4)抓紧完善和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标准 (5)严格控制工业用地 (6) 规范土地转让收支管理
第二节 森林资源管理
一、森林资源概述
森林资源是森林和林业生产地域上的土地和 生物的总称。包括林木、林下植物、野生植 物、微生物、土壤和气候等自然资源。
二、我国土地资源 及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土地类型复杂多样,山地比例大 土地资源较其他国家更为紧缺,人多地少问题 突出 土地结构不平衡,农地和建设用地矛盾突出
(二)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土地开发利用中忽视土地的生态价值 ◆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失控,结构失衡 ◆耕地数量急剧减少 ◆环境污染和污水灌溉导致土壤污染和破坏 ◆土地管理制度不完善,管而不严的问题突出
土地资源的特性
土地资源是在自然力作用下形成和存在的,人类一般不能 生产土地,只能利用土地,影响土地的质量和发展方向。
土地资源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存在于一定的地域,并与其 周围的其他环境要素相互联系,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基本生产资源 和环境条件,其基本用途和功能不能用其他任何自然资源 来替代。
(二)我国草原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人口超载 ②盲目开垦 ③超载过牧 ④乱采滥挖严重 ⑤滥用水资源 ⑥草原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 ⑦经营粗放、生产效率不高
三、草原资源环境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正确认识草原资源的功能和作用 ♥加强对草原资源的科学化、法制化管理 ♥以科技为支撑,转变草原经营方式 ♥增加投入,切实实施草原改良和建设工程 ♥广泛推行和不断探索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
2 近海海域生态破坏
长期以来,在沿海地区,人们随意围海造田、造地,大量采挖矿石、 珊瑚礁,滥伐红树林,向岸滩堆放、处置废弃物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 了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3 海洋生物资源衰退
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为过度捕捞造成了海洋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另一方面,海洋环境污染破坏了许多海域生物的栖息环境,造成鱼虾、 贝类中毒死亡,对海洋生物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 用材林中成熟林比重过大 林地流失依然存在,超限额采伐仍未杜绝 森林经营水平普遍不高,管护力度有待加强 森林资源管理基础薄弱,监测体系不健全
三、森林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加快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制度,保护森林资源 加强森林资源及附属资源的管理 严格落实责任,规范执法人员的行为 完善森林资源的监测、监察体系 遵循生态价值规律,实行生态效益补偿
第五章 自然资源环境管理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土地资源 管理
自然资源 环境管理
森林资源 管理
草原资源 管理
海洋资源 环境管理
生物多样性 保护管理
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土地资源管理概述
(一)土地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广义的土地概念,是指地球表面陆地 和陆内水域,不包括海洋。它是由大气、 地貌、岩石、土壤、水文、水文地质、动 植物等要素组成的综合体。
狭义的土地概念,是指地球表面陆地 部分,不包括水域,它由土壤、岩石及其 风化碎屑堆积组成。
第三节 草原资源管理
一、草原资源概述
草原资源的概念
草原是在温带干旱气候下,以丛生禾草为主的多 年生草本植物群落分布的地区。 草原适应性强,覆盖面积大,更新速度快,具有 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功 能,有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另外,草地也是一种可更新、能增值的自然资源, 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并能提供丰富的野生动植 物、名贵药材、土特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二、我国草原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草原资源的特点
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我国现有天然 草地近4亿hm2,其中可利用面积3.10×108hm2,占 全国国土面积的41.7%,相当于耕地面积的4倍,森 林面积的3.6倍。中国草地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西 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南北纵跨31个纬度,东西横跨61 个经度,从海拔-100m到8000m,跨东南季风区、西 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 温带、寒温带均有分布。
地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决定了现代全世界的土地面积, 一般来说,土地资源的总量是有限不变的。
土地资源在人类开发利用过程中,其状态和价值有可能被 提升,也可能下降。
(二)土地资源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土地资源管理,是指为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战略目标,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 与保护等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等活 动的总称。 土地管理的作用:①宣传动员作用;②组织协调作 用;③执法监督作用 目前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由五部分组成:①地籍管 理;②土地利用管理;③建设用地管理;④土地市 场管理;⑤土地法制管理。
第四节 海洋资源管理
一、海洋资源及其环境问题
海洋资源的概念
海洋资源是指与海水水体及海底、海面本身有着 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 成: (1)海洋生物资源 (2)海域资源 (3)海洋矿产资源 (4)自然环境资源 (5)水质环境资源
海洋环境问题
1 近岸海域环境污染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海域范围不断扩大,海 水水质呈下降趋势;二是陆源污染呈加重趋势;三是区域性海洋环境灾 害日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