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标准_V3.0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
突出物以及屋顶装饰等。
6
4交通要素模型
4
6
1道路 按照道路宽度、车道数、位置分布等特点及复杂程度分为以下几类:城际公路、城市道路和乡村道
路等。
6 4
2地面上轨道交通 主要指铁路、轻轨等。
4
CH/I"9015—2012
6
4
3桥梁 包括高架路、车行桥和人行桥等。
6
4
4道路附属设施 包括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路沿、植被隔离带和栅栏等。
6
5水系要素模型 水系是江、河、湖、海、井、泉、水库、池塘、沟渠等自然和人工水体的总称,可由水面、河床、码头、河堤、
护栏、防洪墙(堤)等几部分构成。
6
6植被要素模型 包括道路两旁成行栽植的行道树和绿地,以及公园、社区、庭院种植的景观植物。
6
7场地模型 对除建筑物、交通、水系、植被之外的自然或人工修筑所占场地进行建模,具体包括:高于地面的露
台、下沉式广场、露天体育场、施工地、内部道路、空地等。
6
8管线及地下空间设施要素模型
……-…・・ ………………………………---…………………
n¨M均加n毖船驰拍盯
CH/T 9015—2012
刖
昌
cH/T 901 5
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CH/T 9016—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
201
规范》和cH/T
9017
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规范》对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的数据获取、加工处理
2012—10—26发布
2013—01—01实施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发布
CH/T 9015—2012
目
次
前言………………………………………………………………・・ l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基本规定……………………---……………………………・・ 6三维模型表现方式及内容…………………………-…………・ 7三维模型表达…………………………………………………・・ 8产品类级-……………………………………………………・ 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理要素不同等级模型表达参考示例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建筑要素模型术语注释……………… 水系要素模型术语注释……………・
2.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标准
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标准Data standard of 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项目标准V1.0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0 年7 月前言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1 号),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运用建筑信息模型系统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查审批和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的函》(建城函〔2018〕222 号)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的函》等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CIM 数据构成与内容;5.CIM 数据入库、更新与共享。
本标准由广州市建设科技中心负责管理,广州奥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广州奥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高普路1029 号二楼;邮政编码:510663)。
目次1 总则 (1)2 术语和缩略语 (2)2.1 术语 (2)2.2 缩略语 (2)3 基本规定 (3)3.1 一般规定 (3)3.2 CIM 分级规定 (3)3.3 CIM 分类规定 (5)4 CIM 数据构成与内容 (7)4.1 CIM 数据构成 (7)4.2 要素分类编码 (10)4.3 CIM 数据内容与结构 (11)5 CIM 数据入库、更新与共享 (12)5.1 数据入库 (12)5.2 数据更新 (12)5.3 数据共享与服务 (13)附录 A 时空基础三维模型数据内容及结构 (15)附录 B 资源调查与登记数据内容及结构 (28)附录 C 规划管控数据内容及结构 (41)附录 D 工程建设项目数据内容及结构 (46)附录 E 公共专题数据内容及结构 (56)附录 F 物联网感知数据内容及结构 (66)本标准用词说明 (74)引用标准名录 (75)条文说明 (77)Contents1General Provisions (1)2Term and Acronyms (2)2.1Term (2)2.2Acronyms (2)3Basic Requirement (3)3.1General Provisions (3)3.2CIM Grade Requirements (3)3.3CIM Classification Requirements (5)4CIM Data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7)4.1Composition of CIM Data (7)4.2Classification Codes of Elements (10)4.3CIM Data Content and Structure (11)5CIM Data Storage, Update and Sharing (12)5.1Data Storage (12)5.2Data Update (12)5.3Data Sharing and Services (13)Appendix A Data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3D Model of Space-time Basis (15)Appendix B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Resource Survey and Registration Data (28)Appendix C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Planning and Control D ata (41)Appendix D Data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46)Appendix 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Public Thematic Data (56)Appendix F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IoT Aware Data (66)Explan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74)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75)Addition:Explannation of Provision (77)1 总则1.0.1 为规范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的分级分类、构成、内容与结构、入库更新与共享应用,指导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支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质增效和跨部门的共享应用,制定本标准。
珠海城规划报建三维模型数据规范
附件2珠海市城市规划报建三维模型数据规范(试行)一、总则1.为统一珠海市城市规划报建三维模型制作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提供三维建模技术支持、数据共享和应用服务,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珠海市城市规划报建三维模型的数据采集、处理、集成、管理、更新、维护与服务等工作。
3.珠海市城市规划报建三维建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CHT 9015-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CJJ/T 157-2010《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1.城市规划报建三维模型城市规划报建地形地貌、地上地下人工建(构)筑物等的三维表达,反映对象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纹理及属性等信息。
本规范中的城市规划报建三维模型数据主要包括地形模型、建筑模型、植被模型、规划控制数据模型以及其他模型等数据内容。
2.建筑模型依据建筑测量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建(构)筑物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
3.地形模型用于表示地面起伏形态的三维模型。
4.植被模型依据植被的测量数据或模型演化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植被的空间位置、分布、形态及种类等。
5.规划控制数据模型依据规划控制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道路红线、用地红线、建筑控制线、限高、规划交通出入口方位、消防车道、高层建筑消防登高面的空间位置、分布、形态及种类等。
6.其他模型依据地面附属设施测量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地面附属设施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
7.纹理经过正射纠正和统一匀光处理的用于表示物体色调、饱和度、明度等特征的影像。
8.纹理分辨率纹理表现细节程度的单位,通常用一个像素代表的实际长度来表示。
城市三维仿真模型数据标准制定方法解析
城市三维仿真模型数据标准制定方法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发展, 三维仿真系统在城市规划、城市管理辅助决策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城市三维模型数据生产制作流程和工艺方法多种多样, 但是三维模型数据至今没有行业规范和标准,各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困难。
一、制定要点(1)满足三维可视化表达的需要能准确表现地物空间对象和对象特征。
三维模型的建立和数据组织要满足三维仿真后期渲染、系统集成,甚至动画制作的需要。
(2)为三维数据规模化生产提供指导通过对三维数据的规范和约束 , 实现三维数据采集获取、生产、质量检查等环节既独立又完整 , 为规模化生产提供规范基础和作业指导。
(3)支持三维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和维护更新在标准制定中要将表现地物对象精度和合理控制数据规模统筹考虑 , 数据组织和结构设计要能支持海量三维数据的存储、管理 ,更新和维护三维数据方便、高效。
(4)支持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共享和集成满足标准规范的数据既能提供三维仿真平台使用,还要在空间参考系的定义、数据源获取、数据组织和发布上能充分结合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使得这些三维数据成果成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数据源 ,促进三维地理系统共享和集成。
二、城市三维仿真模型分类城市三维仿真模型一般分为:地形三维模型、现状建构筑物三维模型、城市设计三维模型。
不同的模型类别, 其基础数据的采集获取方式多种多样, 模型制作方法和工艺流程多样。
(1)地形三维模型利用基础测绘数据 , 如带有高程值的数字线划图 ,建立地面高程模型 (DEM), 将地形的高低起伏完全的真实模拟出来 , 这里的地面高程模型可以按照要求制作不同比例尺;正射影像(DOM)数据来源有多种方式 ,可以是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 也可以是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 甚至通过低空摄影及近景摄影得到的地貌数据 , 精度要求也是根据需求的不同选择不同分辨率的影像数据。
按照统一的空间参考系 ,将正射影像叠加到地面高程模型上 , 形成表征地形地貌的三维模型。
数字城市制作中三维模型数据处理与制作标准
中三维模型数据处理与制作标准三维模型数据处理包括图形数据处理与影像处理两部分,其中,图形数据处理分为二维矢量图形处理和三维模型制作,栅格处理分为影像处理和相片纠正。
当前,GIS领域已有完善的DLG、DOM处理工具和流程,并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主要讨论三维模型的制作。
三维模型制作标准主要包括以下9个方面:(1)模型坐标系具有统一的三维地理坐标是建造大规模三维场景和应用系统的基础。
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系统建设以国家1:2000和1:500地形图为基础,以使该系统能与其他GIS和测量系统兼容。
为使三维模型能够顺利、正确地导入数据库,所有坐标都应基于统一的坐标系。
(2)模型的基本单位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通常采用采用平面坐标系,以米为单位,因此模型建造也应以米为基本单位,按实际地物的实际尺寸建模,尺寸精度根据该模型所处的LOD级别而定。
(3)模型的制作三维数字地图主要用于表现城市外观风貌,考虑到数据量的问题,应只对室外可见部分建模,在制作过程中,应在保持地物基本形状和特征的基础上,尽量减少面片数量。
对这部分的内容,应有详细的规范,并提供¾验指标(如圆柱的边数、球的段数设置等)。
(4)模型定位参考点每个模型必须有用于定位的参考点。
定位参考点是模型的局部坐标系的Ô点,用于精确定位模型的空间位置,这对于引用三维场景中相同或类似的地物非常有用(如:电杆、路灯、交通灯等)。
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建模规定:模型的定位点为地形图上该地物外接矩形的中心,纵向为模型最低点。
(5)模型的高度模型的高度,尤其是建筑物高度,根据不同细节程度模型的表现需要,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确定:体块模型、基础模型的建立,可根据现有二维GIS数据(如:楼层数)确定建筑物及其他要素的高度;质量要求较高的模型,可采用航片立体相对、激光测高仪或LiDAR确定建筑物及其分段部位的高度;精细模型从建筑设计图或施工图获得。
(6)样条曲线∕面的使用样条曲线∕面能用较少的参数细腻地表现连续表面,但转化为通用格式(如3DS)后会带来巨大的数据量,因此模型的制作尽量不采用样条曲线∕面,或者在使用后将其转化为折线,而后进行曲线∕面优化。
(完整版)三维信息系统模型数据标准(转)
三维信息系统模型数据标准总则为了提高规划审批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为规范廊坊市报建单位项目方案三维数据的提交,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范围本规范适用建筑新建方案、改扩建项目方案虚拟三维模型制作及项目周边现状建筑物三维模型制作。
方案三维模型是指在行政审批环节中反映建设项目的建筑体量、建筑外形风格、小区环境及建筑布局的规划方案虚拟现实模型。
建设项目方案虚拟实景三维模型必须与报建方案总平图包含内容一致。
空间参照系要求建成的方案三维模型场景空间参照系必须与系统中所用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相一致。
平面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
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三维模型总体要求1.1制作软件: 3ds max91.2 模型单位:必须采用米(m)作为单位,所有模型必须按照实际尺寸制作且模型坐标必须定位准确,不得存在闪面及漏面现象,模型的scale值为1。
模型坐落位置坐标要与项目用地红线图、地形图一致。
(整数部分:X坐标6位,Y坐标7位,小数点后保留3-6位)1.3 模型要求:能够完整反映出三维模型的外观及楼体上的的附属结构,精度控制合理,在保证三维模型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模型面数、数据量和材质数,做到数据的精简(单体建筑物模型面数控制在2500以内)。
三维模型具体要求2.1模型制作位置的确定(坐标必须定位准确)导入模型的边界dwg文件,最终完成的模型位置必须与给定的范围位置保持一致。
2.2材质和贴图2.2.1使用standard标准材质,材质类型使用blinn。
除diffuse通道后可加贴图其他通道不能加贴图,其他参数也不能调节,用max默认设置。
2.2.2不能在max材质编辑器里对贴图进行裁切。
2.2.3纹理图片的格式采用tif文件格式,纹理图片的单位尺寸必须采用2的n次方。
例如:32x32,64x128等。
但图片的最大尺寸不要超过512x512,最小尺寸不要小于16。
纹理图片的命名不能含有空格。
2.2.4不能在材质编辑器中对材质的透明度进行调节。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信息模型(cim) 数据框架和功能要求标准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信息模型(cim) 数据框架
和功能要求标准
城市信息模型(CIM)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建了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治理方式创新提供了新方法、新途径、新工具。
CIM数据框架和功能要求标准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城市信息模型的应用和发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数据基础:规定了CIM数据的基础要素,包括数据来源、数据格式、数据质量等。
2. 数据模型:规定了CIM数据的模型要素,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
3. 数据交换与共享:规定了CIM数据的交换与共享要求,包括数据交换格式、数据共享协议等。
4.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规定了CIM数据的安全与隐私保护要求,包括数据加密、数据备份、数据删除等。
5. 功能要求:规定了CIM系统的功能要求,包括数据处理、数据展示、数据分析等。
该标准的意义在于,通过规范和指导城市信息模型的应用和发展,可以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该标准也有助于提高城市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
在未来,随着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信息模型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将不断扩大和深化。
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CIM数据框架和功能要求标准,以适应智慧城市发展的需要。
三维地理信息标准及质量检验
发展趋势
随着三维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 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未来 三维地理信息标准将更加注重数 据的互操作性、实时性和智能化
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技术与挑战
关键技术
三维地理信息标准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三维数据模型、三维空间数据索引、三维 可视化与渲染、三维空间分析等方面。
面临挑战
在制定和实施三维地理信息标准过程中,需要面对数据采集与处理难度大、数据 质量参差不齐、技术更新换代快等挑战。同时,还需要解决不同部门之间数据共 享与互通的问题,以及提高公众对三维地理信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生态环境评估
基于三维地理信息数据,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为生态保护 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环境管理
整合三维地理信息数据,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如自然 保护区管理、生态补偿等。
灾害监测与预警领域应用
灾害监测
利用三维地理信息技术, 对自然灾害进行实时监测, 获取灾害发生的位置、范 围和程度等信息。
的研究。
质量检验工具开发进展
02
介绍质量检验工具的开发过程、功能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
效果。
三维地理信息质量提升成果
03
展示通过标准制定和质量检验工具应用所带来的三维地理信息
质量提升成果,包括数据精度提高、错误率降低等方面。
02 三维地理信息标准概述
标准定义及分类
标准定义
三维地理信息标准是指对三维地 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 、传输、应用等方面所制定的统 一规范和技术要求。
对三维地理信息标准及质量检验过程中产 生的质量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 发现潜在问题和改进点。
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
评估改进效果并调整策略
数字城市三维模型技术规范
数字数字城市城市城市三维模型技术规范三维模型技术规范一、 建模准备工作1. 场景单位的统一1) 在虚拟项目制作过中,因为通常较大的场景同时制作,所以都是以米做为单位会较为好操作些,所以,在建模之初就要把显示单位和系统单位都设置为M 。
2. 工作路径的统一工作路径的统一::在项目操作时,往往一个项目会由许多人共同协作完成,这样,一个统计的工作路径就显得犹为重要,为便于我们项目管理及制作,我们在这里把项目的工作路径统一为:磁盘磁盘\城市项目名称\城市项目区块编号\MAX 存放项目相关场景文件存放项目相关场景文件;;\MAPS 存放项目使用的存放项目使用的贴图文件贴图文件贴图文件;; \MAXVR 存放烘培好的场景所有文件存放烘培好的场景所有文件((包括烘培好的MAX 文件和烘培好的纹理贴图.DDS 文件文件))\MAXVR\MAX 存放烘培好的MAX 文件文件;;\MAXVR\MAPS 存放烘培好的纹理贴图..DDS 文件; \3DM 存放导好的3DM 格式相关文件格式相关文件;;二、 建筑建模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建筑建模工作包括模型细化处理、纹理处理和帖图,三者同时进行。
帖图可用软件工具辅助完成。
场景制作工具统一采用3dsmax9.0。
1.建筑精度的认定及标准1)一级精度建筑1.哪些建筑需要按1级精度建模——地标建筑、层数>=18层的建筑、建筑面积>=20000m2的建筑、大型雕塑、文物保护单位、大型文化卫生设施、医院、学校、商场、酒店、交通设施、政府机关、重要公共建筑等2.1级模型建模要求——需精细建模,外形、纹理与实际建筑相同,建筑细部(如:屋顶结构,建筑转折面,建筑与地面交界的铺地、台阶、柱子、出入口等),以及建筑的附属元素(门厅、大门、围墙、花坛等)需做出;3.1级模型应与照片保持一致,丰富其外观细节,应避免整个墙面一张贴图,损失了模型的立体效果;需注意接地处理,例如玻璃不可直接戳在地上;该有的台阶、围墙(含栅栏、大门)、花坛必须做出;建筑的体量应与照片一致;4.面数限制——1级模型控制在1000~2000个面。
三维数字城市建模标准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3dmax建模标准及操作流程1.外业拍照要求及注意事项1 外业拍照要求(1)选择晴朗天气拍摄。
(2)影像清晰,如果因拍摄时的抖动等因素造成影像模糊,重新拍摄。
(3)尽量在水平方向对侧面拍摄,获取正视影像。
(4)为保证后续纹理处理时对地物整体结构的把握,对每一建筑物在不同方向上拍摄一定数量的全貌相片及细节照片。
同时需要拍摄附近地面,在重要地区需要制作路面和地面绿化(包括树木和路灯,花坛)(5)建筑物自行编号,每个编号的照片存放在以该编号命名的文件夹内。
(6)每栋建筑远近照片不低于10张,建筑文件夹中必须包含CAD路线图。
路线图标明路线序号和照片起始至结尾号。
(7)具体拍摄过程中,要求在地形图图纸上用彩笔标详细的注出行走路线,如下图所示:1.1 建筑物拍摄之前先编号,编号要求:单个建筑或连体建筑一个编号,比较密集的区域,可适当考虑2-3个建筑物一个编号。
建筑物编号示例如下:1.2地块划分确定好拍摄区域后对地块进行区域划分,如下图所示:2 3dmax 模型制作2.1 模型设置和精度( 1)统一采用3DMAX8.0 建模,在MAX 软件中单位设置为Meter。
(2) 一般的楼房在使用extrude 挤压时每层高度按3米计算,民房每层高度按2.8米计算。
地面高度设为-0.01,草坪高0.01,小路高为0.01 ,注意调节高度不要互相遮盖。
(3) 建筑物屋顶一般有女儿墙,宽30cm ,高50cm ,但平房女儿墙高30cm ;台阶高度通常15cm,宽30cm。
屋顶采用材质库中材质贴图,要求美观漂亮。
在制作试验区时为保证效果美观,可以使用纹理库和模型库的近似纹理。
(4) 如果底图是纯CAD图,在模型制作时使用捕捉工具,如果采用CaSS软件制作,不启用扑捉工具,以免线性产生变形扭曲。
CAD 虚线显示regen 显示窗台等虚线。
(5) 制作模型时采用制作简模的方法,用贴图表现物体细部结构,每个模型的面数最多不能超过4000 个,尽量采用多边形编辑器edit poly 进行制作,采用其他工具制作时,必须减少模型的段数,同时最后对物体使用convert to editble poly 进行塌陷,减少物体的面数。
城市GIS_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学模型三维分析概述65页PPT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 —爱献 生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数据标准
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目次1总则 (1)2术语 (1)3基本规定 (3)4建设用地规划主要管控数据 (6)4.1一般规定 (6)4.2用地规划管控指标数据 (6)4.3专项管控要素数据 (7)5建设用地管理数据技术要求 (13)5.1一般规定 (13)5.2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 (13)5.3土地征收 (13)5.4土地储备 (14)5.5土地供应 (14)5.6土地不动产权证 (15)6数据归档 (16)附录A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图形要素技术要求 (18)附录B 土地征收图形要素技术要求 (22)附录C 土地储备图形要素技术要求 (28)附录D 土地供应图形要素技术要求 (33)附录E 土地不动产权证图形要素技术要求 (44)本标准用词说明 (48)引用标准名录 (49)1总则1.0.1为适应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要求,指导城市信息模型“CIM+”应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质量和时效,满足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规定了建设用地规划主要管控数据、建设用地管理数据和归档数据等内容。
1.0.3本标准适用于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平台的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数字化报建和智能化审批工作。
1.0.4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数据除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划设计、用地审批、安全管理应用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要求。
2术语2.0.1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phase of project approval and planning permit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第一阶段,主要包括项目审批核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等事项。
2.0.2 建设用地使用权the right of construction land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利用该土地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国家行业标准《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
《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编制情况汇报
武汉市规划局 二○○九年七月
内容提要 一、规范立项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二、规范编制的组织与实施 三、规范编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四、有关问题及下阶段主要工作设想
一、规范立项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一、规范立项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3.地上地下相结合。《规范》要考虑将城市地上和地下空间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建模标准制定的范畴。
三、规范编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一)基本思路
4.完整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规范》要完整描述三维模型的制作、交换、应用与更新, 又要注意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5.不依赖于某一具体的制作工具与软件系统。《规范》所规定的内容,不能依赖于某一具 体的制作工具与软件系统,要有独立性和普遍性。
四、有关问题及下阶段主要工作设想
(一)有关问题
目前是否有公认统一的三维模型数据交换格式?
目前,三维模型数据的交换标准主要包括ISO/IEC标准VRML/X3D、开放地理信息系统协会(OGC)推出的 开放式标准KML和CityGML,但都有其局限性,比如VRML因技术局限发展缓慢,支持CityGML 标准的工具稀少。 而城市三维模型很注重城市建(构)筑物几何表现,各地广泛使用3DS Max、Maya、 SketchUp 、 MultiGen Creator、MircoStation等三维建模软件进行模型制作,3ds、flt、obj、x、wrl以及dae等三维模型文件格式被广 泛支持,因此本规范推荐将上述文件格式作为通用格式,用于三维模型数据交换。
武汉市规划局从2002年开始就开展了城市三维模型的研究 与应用试点工作,先后建立了城市多个重点区域的三维模型。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ICS 07.040A 75备案号:37678——2012CH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CH/T 9016-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the producing ofthree—dimensional model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2012-10-26发布 2013-01-01实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目次前言1 规范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缩略语5 总体要求6 数据准备7 生产设计8 地形模型生产 9 建筑要素模型生产 10 交通要素模型生产 11 植被要素模型生产 12 水系要素模型生产 13 管线及地下空间设施要素模型生产14 场地模型15 其他要素模型16元数据生产17质量要求附录A(资料性附录)纹理贴图不同等级表现参考示例参考文献前言CH/T 9015—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CH/T 9016—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和CH/T 9017—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规范》对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的数据获取、加工处理和生产建库等过程提出了具体技术要求,并作出了相应规范。
本标准涵盖了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的起草规则依据CB/T1.1—2009。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和北京四维益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成名、李宗华、赵占杰、林苏靖、胡圣武、刘晓丽、李治庆、印洁、洪志远、赵柯、吴璇、陶迎春、孟勇飞、林善红。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成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的内容、采集方法和模型制作以及数据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的采集、模型制作以及更新维护等工作环节。
成都市城市规划三维模型数据标准(试行)0908
成都市城市规划三维模型数据标准(试行)1总则为统一成都市城市规划三维模型制作技术要求,及时准确为城市规划管理以及数字城市建设提供城市规划三维建模技术服务,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数字城市建设中三维模型数据的采集、处理、制作、集成管理、更新维护等工作。
城市规划三维建模工作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方法,并应满足本规范的质量要求。
城市规划三维建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范围本标准适用成都市五城区及高新区范围现状三维模型、城市设计三维成果,以及该区域内的新建、改扩建项目方案虚拟实景三维模型成果制作。
3模型类别3.1现状实景三维模型指真实反映现状地形、基础设施、自然景观以及建筑外观的虚拟现实模型。
现状实景三维模型必须真实反映客观存在的地形、地物、地貌。
3.2城市设计三维模型指侧重于城市空间形态和环境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表达规划编制范畴的城市空间布局、景观形象、地形、基础设施以及建筑设计的虚拟现实模型。
3.3建设项目方案虚拟实景三维模型指在行政审批环节中反映的建设项目的建筑体量、建筑外形风格、小区环境及建筑布局的规划方案虚拟现实模型。
建设项目方案虚拟实景三维模型必须与报建方案总平一致。
4基本要求4.1数据源要求1.城市建成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用1:500地形图,地表纹理信息由实地拍摄的数码照片。
2.城市规划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用1:500地形图,地表纹理信息根据规划设计方案的景观设计材质库中选取相应的图片。
3.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地表纹理信息可采用真彩色正射影像或高分辨率彩色卫星影像图片。
4.在地形图上提取特征要素包括高程点、等高线、房屋边线、水涯线、道路边线、斜坡坡顶线、坡脚线、5.三维模型按制作要求提供max格式的文件(3DS MAX 9以下)。
4.2空间参照系要求空间参照系必须与成都市基础测绘所用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相一致。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成都市独立坐标系统。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黄海高程系统。
浙江省地方标准《三维数字地图技术规范》的研究
浙江省地方标准《三维数字地图技术规范》的研究王苑楠;井发明;廖佳【摘要】对浙江省新发布的地方标准《三维数字地图技术规范》进行研究,对所提出的全新三维数字地图的含义和内容深入剖析,说明了三维数字地图、三维模型与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关系.并对三维数字地图的精度、表达、检验等具体标准内容的逻辑思路和理论依据进行详细梳理,在国家已有三维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对新标准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地理空间信息》【年(卷),期】2017(015)002【总页数】4页(P38-40,49)【关键词】三维数字地图;三维模型;基本产品;精度;表达;精细度【作者】王苑楠;井发明;廖佳【作者单位】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浙江宁波 315042;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浙江宁波 315042;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浙江宁波 315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97近年来,国内各城市开展了三维数字城市建设,制作了丰富多样的三维模型数据,并且广泛应用于辅助政务管理和社会经济生活等领域。
国家住建部、测绘地理信息局也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标准规范,对三维模型做出了详细要求。
为了充分结合浙江省实际生产需求,规范三维数字产品的质量,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也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编写了浙江省地方标准《三维数字地图技术规范》(编号DB 33/T 934-2014),该标准于2014年9月正式发布实施。
不同于国家已有的几项标准,该标准提出了全新的“三维数字地图”的概念,其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三维模型,而是上升到了“数字地图”的层面,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规范化要求出发,在内容、精度、表达、检验等方面做出规范[1-3]。
1.1 提出了三维数字地图的概念和含义本标准提出了全新的“三维数字地图”的概念,具体定义描述为“以地形模型和地物模型相结合的方式表达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地貌、植被与土质6大类要素的数字地图”。
三维数字地图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三维模型。
城市三维仿真模型数据标准制定方法解析
城市三维仿真模型数据标准制定方法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发展, 三维仿真系统在城市规划、城市管理辅助决策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城市三维模型数据生产制作流程和工艺方法多种多样, 但是三维模型数据至今没有行业规范和标准,各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困难。
一、制定要点(1)满足三维可视化表达的需要能准确表现地物空间对象和对象特征。
三维模型的建立和数据组织要满足三维仿真后期渲染、系统集成,甚至动画制作的需要。
(2)为三维数据规模化生产提供指导通过对三维数据的规范和约束 , 实现三维数据采集获取、生产、质量检查等环节既独立又完整 , 为规模化生产提供规范基础和作业指导。
(3)支持三维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和维护更新在标准制定中要将表现地物对象精度和合理控制数据规模统筹考虑 , 数据组织和结构设计要能支持海量三维数据的存储、管理 ,更新和维护三维数据方便、高效。
(4)支持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共享和集成满足标准规范的数据既能提供三维仿真平台使用,还要在空间参考系的定义、数据源获取、数据组织和发布上能充分结合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使得这些三维数据成果成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数据源 ,促进三维地理系统共享和集成。
二、城市三维仿真模型分类城市三维仿真模型一般分为:地形三维模型、现状建构筑物三维模型、城市设计三维模型。
不同的模型类别, 其基础数据的采集获取方式多种多样, 模型制作方法和工艺流程多样。
(1)地形三维模型利用基础测绘数据 , 如带有高程值的数字线划图 ,建立地面高程模型 (DEM), 将地形的高低起伏完全的真实模拟出来 , 这里的地面高程模型可以按照要求制作不同比例尺;正射影像(DOM)数据来源有多种方式 ,可以是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 也可以是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 甚至通过低空摄影及近景摄影得到的地貌数据 , 精度要求也是根据需求的不同选择不同分辨率的影像数据。
按照统一的空间参考系 ,将正射影像叠加到地面高程模型上 , 形成表征地形地貌的三维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B 南京市规划局测绘标准NJCHXXX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2014-12-31 发布 2015-01-01 实施南京市规划局发布南京市测绘管理办公室目录1范围 (1)2编制原则 (1)2.1 先进性 (1)2.2 可操作性 (1)2.3 扩展性 (1)3规范性引用文件 (1)4术语和定义 (2)5缩略语 (3)6基本规定 (4)6.1 空间参考系 (4)6.2 时间参考系 (4)6.3 建模单元划分 (4)6.4 数据格式 (4)6.5 模型数学精度 (4)7三维地理信息模型内容及表现 (5)7.1 模型内容 (6)7.2 表现方式 (6)7.3 模型分级 (7)7.4 模型精细度 (7)7.5 模型属性规定 (13)7.6 元数据要求 (16)8要素分类编码 (17)8.1 建模单元编码 (17)8.2 模型要素编码 (18)9成果数据库 (21)9.1 对象化粒度 (21)9.2 区划级数据表结构 (21)9.3 编制单元级数据表结构 (22)9.4 建模单元级数据表结构 (22)9.5 对象级数据表结构 (23)10成果提交 (24)10.1 成果清单 (24)10.2 成果组织方式 (24)前言本标准规定了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的分类、表现方式、分级、编码体系、属性结构、数据库及成果要求等内容.具体内容是:1.范围;2.编制原则;3.规范性引用文件;4.术语和定义;5.缩略语;6.基本规定;7.三维地理信息模型内容及表现;8.要素分类编码;9.成果数据库;10.成果提交。
本标准的起草规则依据GB/T 1.1—2009。
本标准由南京市规划局负责管理。
本标准编写单位、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南京市规划局参编单位: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编写说明1、本标准是在充分研究《CJJ/T 157 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和《CH/T 9015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两个标准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武汉、深圳、重庆、宁波、厦门等),结合南京市三维建模需求(特别是南京市规划局的需求)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2、关于比例尺的问题:以上两个标准都是通过比例尺(或精度)来划分细节层次,是二维测绘的思维模式,它解决的是外轮廓底座细节程度,用于描述地形模型比较合适,作为地方标准,不宜使用。
本标准弱化比例尺分级概念,直接采用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为依据,为便与操作,在精度控制上采用了较差的方式。
3、关于细节层次的问题:以上两个标准都采用了4级细节层次,但分级定义有差别。
本标准也采用4级层次,将第1级定义为“超精细级”,这在以上两个标准中是没有的,主要为满足行业上对地物单体继续细分的要求。
本标准1-4级模型精细度均高于以上两个标准。
4、关于编码问题:由于不同行业有自己的编码体系,且体系、位数都不一致,为了能使本标准可以涵盖,使用了4位“模型类型码”来统一,而不考虑行业编码的分级层次,大类码,小类码等。
本标准设计的编码体系中的顺序码解决对象化的问题。
5、本标准在考虑普适性基础上,着重描述了面向规划应用的约定(考虑了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数字报建业务需求),并为其它行业的自定义扩展(包括类型的扩展和属性的扩展)明确了基本原则。
引言为了统一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的定义、格式、组织、编码、入库及更新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各种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支持,推进虚拟城市建设,以适应南京市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结合南京地方特点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标准》,作为南京市地方测绘技术系列标准之一。
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的分类、分级、表现方式、编码体系、属性结构及数据库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南京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的生产、建库和更新,是南京市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
2 编制原则2.1 先进性本标准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2年的相关三维数据标准为依据,兼顾南京市规划管理、地下管线等应用需求,与南京市相关标准兼容。
2.2 可操作性本标准结合南京市的实际情况,满足三维地理信息数据表现和应用的双重需要,为三维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和建库提供依据。
2.3 扩展性本标准的分类、编码、属性定义具有可扩展性,不同行业可依据需求在本标准基础上扩展建模对象、建模要求、对象编码、属性定义等内容。
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1.CJJ/T 157 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2010年11月;2.CH/T 9015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2012年10月;3.CH/T 9016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2012年10月;4.CH/T 9017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规范2012年10月;5.GB/T 19710 地理信息元数据2005年4月;6.南京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试行)2014年12月;7.南京市管线数据标准2014年12月;8.南京市规划局建筑工程规划审批数字报建规定2010年9月;9.南京市地块城市设计图则技术标准(试行) 2013年12月。
4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1 地理要素 geographic feature与地球上位置相关的显示世界现象的表达。
4.2 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城市地形地貌、地上地下人工建(构)筑物等的三维地理信息表达,反映对象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纹理及其属性等信息。
4.3 地形模型 terrain model用于表示地面起伏形态的三维模型。
4.4 建筑要素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building feature依据建筑测量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地上、地下建(构)筑物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
4.5 交通要素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traffic feature依据道路及其附属设施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地上、地下的道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及道路附属设施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
4.6 水系要素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hydrological feature依据水系测量数据或水文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江、河、湖、海、渠道、池塘及其附属地物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
4.7 植被要素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vegetable feature依据植被的测量数据或模型演化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人工绿地、花圃花坛、带状绿化树等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
4.8 场地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square依据场地区域的测量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除建筑、交通、水系、植被所占地面以外的自然或人工修筑场地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
4.9 管线及地下空间设施要素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pipeline and underground spatial facilities feature依据管线及地下空间设施的测量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地上、地下管线、地质等设施的空间位置、分布、形态及种类等。
4.10 其他要素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other feature指地形图要素中除地形、建(构)筑物、交通、水系、植被、管线、地下空间以外的要素。
4.11 几何模型 geometrical model用点、线、面、体等基本几何元素描述现实世界,形成的建模对象的几何形态。
4.12 纹理 texture反映地理要素(不含地形)表面纹理和色泽特征的贴图影像。
4.13 细节层次 level of detail针对一个建模对象建立的细节程度不同的一组模型,不同细节程度的模型具有不同的几何面数和纹理分辨率。
4.14 建模单元 modeling unit按管理和应用需要将建模区域划分成的若干个单元,是三维模型制作和数据管理的基础。
4.15 三维模型生产库 three-dimetional prudoct model database用于存放原始三维模型数据的数据库,原始三维模型数据是指采用三维建模软件制作的三维模型成果数据,一般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或文件方式存储,用于日常的数据生产及数据更新管理。
4.16 三维模型表现库three-dimetional cache model database存放用于三维平台软件表现的三维模型数据库,三维模型表现数据一般受所采用的三维平台的约束,可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或文件方式存储,满足特定三维平台对模型表现的要求,需要对生产库中的模型数据进行坐标转换、格式转换、模型烘焙、分层、分块和切片。
4.17 瓦片tile将制定范围的三维场景要素按照指定尺寸和制定格式,切成若干行列的矩形数据,一般用于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图(或真正射影像图)的处理,通常情况下这些数据覆盖空间上的连片范围。
4.18 元数据 metadata元数据是指数据的标识、覆盖范围、质量、空间和时间模式、空间参考和发布信息。
4.19 扩展属性 extended attribute扩展属性包含基本扩展属性和要素扩展属性。
基本扩展属性是要素公共的扩展属性,实现要素的符号化和更新管理,一般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要素扩展属性是要素需要关联的属性。
4.20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
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
5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DEM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b)DOM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c)TDOM 真正射影像图(true digital orthophoto map);d)LOD 细节层次(level of detail);e)BIM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