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_问题及政策建议
河南省智慧农业发展分析和对策
河南省智慧农业发展分析和对策作者:张莹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3年第11期智慧农业是我国智慧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加快现代农业大数据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推进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新动力。
本文对河南省智慧农业发展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河南省智慧农业发展分析(一)优势1.自然资源优势。
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备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适宜的气候、日照时长及降水为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农业产能优势。
河南省粮食面积、产量稳定,居全国第二位,畜禽种植产业居全国第一,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规模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河南省已经形成了粮食、畜牧、特色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四大主导农业产业,成为建设农业强省的鲜明优势,为打造智慧农业奠定坚实基础。
3.基础设施平台建设逐步发展。
2016年11月,《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以“一个中心、三个系统”(即农业大数据中心、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农业监管与指挥调度系统、农业综合服务系统)为核心,加快“互联网+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
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基本建成国家交通物流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区、国家粮食大数据创新应用先行区、国家中部数据汇聚交互基地、全国重要的大数据创新创业基地。
(二)劣势1.智慧农业科研体系不健全。
由于政府和社会对智慧农业科研体系培育支持力度不够,当前农业科研体系仍不健全,科研成果转化生产力能力不足,没有明确的科研分工,缺少突破性的大型科研课题,难以系统化完成合作等,导致我国农业科研进度缓慢,且难以应用于现代智慧农业建设发展中。
2.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发展智慧农业,其相关设施设备的建设均需要大量资金,可以说资金是智慧农业发展和建设的主要支撑。
然而,农户个体难以负担智慧农业相关设施建设,智慧产业的长期成本投入同缓慢的收益回笼使得投资方迟疑不决。
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农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
本文将讨论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是农业发展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依赖人力劳动,同时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这导致农作物产量低下和劳动力浪费。
对策建议:-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补贴和贷款,鼓励农民购买现代化农业设备。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知识水平。
政府可以组织培训班或提供在线学习资源,使农民了解最新的农业科学知识和技术。
2.土地荒漠化和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和水资源短缺对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土地荒漠化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无法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水资源短缺限制了灌溉和农田的水分供应。
对策建议:-制定并执行土地保护政策,加强土地治理和重建。
政府可以鼓励农民采取合理的土地使用和耕作方式,例如轮作制度和有机农业,以保护土壤健康。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强节水措施。
政府可以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例如滴灌和喷灌,降低农业用水的浪费程度。
3.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对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
一些农产品可能存在农药残留、兽药污染等问题,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对策建议:-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和检查。
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的农产品检测机制,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鼓励农民采用无害农药和兽药,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
政府可以给予有机农产品生产者相应的奖励和市场溢价,提高农民的意识和积极性。
4.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不畅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不畅是农业发展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渠道不畅导致农民难以获得公正的价格,并增加了农产品流通的成本。
对策建议:-建设和完善冷链物流系统,提高农产品保鲜能力。
政府可以提供财政支持,帮助农民建设冷库和运输设施,改善冷链物流系统。
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功能定位与发展现状及建议
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功能定位与发展现状及建议1. 引言1.1 研究开发基地的重要性研究开发基地在现代农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研究开发基地承担着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重要使命。
通过研究开发基地的研究和实践,可以加快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促进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等农业产业的发展。
研究开发基地还能为农户提供科技指导和咨询服务,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加强研究开发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字数:157】2. 正文2.1 功能定位与发展现状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的功能定位主要包括科研实践、示范推广、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四个方面。
在科研实践方面,基地致力于开展现代农业技术与产品研发,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在示范推广方面,基地努力打造一批示范农场,引领农民科学种植,科学养殖;在人才培养方面,基地通过开展培训班、实习实践等活动,培养种植养殖技术人才;在国际交流方面,基地积极与国际合作机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
目前,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的发展现状良好。
基地建设规划合理,设施设备完善,科研人员素质高,研究成果显著。
通过多年的发展,基地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研体系和管理机制,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基地在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当地农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践平台。
基地在发展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如人才短缺、资金紧张、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
为此,建议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与企业合作,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推动基地持续发展。
2.2 建设规划与实施情况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的建设规划是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制定的。
在规划阶段,专家们深入调研了河南农业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系列合理的建设方案。
其中包括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搭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建立科研平台和示范基地等。
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
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农业一直是河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河南省农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在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市场认知不足导致农民对市场需求和价格的把握不准确,在农产品销售中缺乏竞争力;科技支持不足导致农业生产方式滞后,农业技术水平低下;人才培养不足导致农业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围绕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市场认知不足、科技支持不足、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加强市场信息宣传、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人才培养等对策,以推动河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1.2 研究意义。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近年来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对于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深入探讨,不仅有利于改善农业经营环境,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也对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市场认知不足、科技支持不足、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的剖析,可以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深入了解问题本质的参考,从根源上解决农业经营中存在的种种矛盾。
提出加强市场信息宣传、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人才培养等对策,有助于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和支持,提高其适应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河南省农业经营的现代化水平。
研究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对策,旨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为河南省农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问题一:市场认知不足在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中,市场认知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河南省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发展,计划在2020年建成全国知名的生态农业示范区。
然而,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和提出建议。
一、种植结构单一河南省的农业生产以单一种植结构为主,主要以小麦、玉米、棉花等为主要作物。
种植结构单一,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单一利用,耕地退化,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发挥自然环境优势,推广适宜环境条件下的特色农作物,并推广绿色有机种植技术。
二、现代化水平和自然条件不协调河南省农村区域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落后,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和自然环境的变化。
此外,河南省的自然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变。
如何寻找适应性强的生态农业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建议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培育农村区域的制造业,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实用技能。
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加强资源整合和技术支持,使农业生产更加顺利。
三、水资源短缺河南省位于黄河流域,水资源缺乏。
国家“千村万塘”工程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针对河南省,可以建造农村集体水源工程和地下水补给工程,适当调整灌溉制度,建立灌溉循环制度。
此外,加强节水技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缓解河南省的水资源问题。
四、生物多样性缺乏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维护和保护,采用多元化种植和规范化管理技术,保护本地植物和动物。
同时,加强农民多元化收入的培育,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业等产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之,河南省生态农业的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为了实现更好的农业经济和环境效益,政府和农民必须共同努力,整合资源,推广技术,积极探索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并注重生态保护,建设生态农业产业链条。
加快推进河南数字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河南农业2022年第4期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数字经济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是提升河南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当前河南农业农村正处在重要转型期和关键发展期,抢抓机遇,占领高地,有所作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培育壮大农业农村数字经济,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对实现河南现代农业高质量跨越发展至关重要。
一、河南数字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数字经济在全省迅速发展。
但总体而言,数字经济与河南农业融合发展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构建数字产业化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产业数字化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治理数字化的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体系等方面还处于初始阶段,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有待深化,数字经济引领河南农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内在动力有待集聚与发展,数字经济引领河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创新。
(一)河南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近年,随着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进度不断加快,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一些制约因素和发展障碍客观存在。
一是中国农业发展面临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冲击,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空间有限,面临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的双重压力,面临生态资源环境“硬约束”不断增强等挑战;二是数字农业发展滞后,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发展融合程度低,与江浙等发达地区相比,河南数字农业发展滞后,新经济活力不足。
(二)统筹不到位,融合程度低目前,河南数字农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数字经济与农业生产经营、农村基层治理渗透融合程度低。
从概念到实际操作,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调研中发现,不同部门在规划发展数字经济时,都在研究数字经,但都是各自为战,缺少顶层规划设计,统筹不到位。
数字经济是融合经济,其主要特点是创造新业态,跨界发展,涉及面广。
数字农业涉及范围广,生产经营归农业农村局、电子商务归商务局、乡村旅游归文化与旅游局、乡村数字治理归大数据局等等,牵涉诸多领域,各自为政现象严重,亟待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河南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探究
28农场经济管理 (2024/2)Nongchang Jingji Guanli河南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探究袁淑华(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宏伟目标,为河南绿色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
本文基于河南绿色农业发展现状,深入剖析当前河南绿色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找出河南绿色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从而探索河南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促进河南绿色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早日实现农业强国宏伟蓝图。
关键词:河南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发展建议【作者简介】 袁淑华(1988—),女,讲师,硕士研究生,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经济贸易学院,研究方向:农业经济,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 2023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政企农协同视角的河南绿色农业发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ZZJH-048。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几千年的农业发展积累为河南绿色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河南农业创新发展的思路。
目前,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及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需要,因此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探索绿色农业发展之路,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努力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一、河南绿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通过SWOT分析工具,深入剖析河南绿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精准锁定发展制约因素,从而克服障碍补齐短板。
(一)河南绿色农业发展优势分析1. 农业产业及农产品品类的优势总体来说,河南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大,发展基础好,其中粮食产量已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十。
近些年,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也逐渐凸显。
另外,由于河南南北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的差异,使得河南各地的土壤资源及水资源也呈明显差异,为河南丰富的农业产品品类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除了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之外,河南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及渔业也发展迅猛,其中果蔬、菌类及肉蛋奶的产量都非常可观,而且河南还拥有大量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河南省农业农村经济 平稳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河南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作者:李鑫李丽来源:《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9年第02期2018年,河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稳步提升“米袋子”“菜篮子”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抓好农产品加工转化和流通,农业农村稳定健康发展的支撑因素明显增强,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优的发展态势。
但小麦种植收益下降、畜牧业抗疫病风险能力偏弱、三次产业融合程度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
一、河南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稳中有优2018年,河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478.54亿元,同比增长3.8%,分别比上半年、前三季度提高1.0和0.6个百分点。
(一)农业综合产能稳定提升粮食产量稳中有升。
河南始终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在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基础上,围绕效益积极恢复大豆生产,稳定发展优质水稻,加快调整玉米结构,推进甘薯及杂粮发展,稳步推进粮食生产,粮食总产量已连续两年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
2018年达1329.78亿斤,占全国的10.1%,居全国第2位;比上年增加24.93亿斤,同比增长1.9%,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
2018年,全省蔬菜及食用菌产量7260.67万吨,已连续3年保持在7000万吨以上;油料产量631.05万吨,首次超过600万吨;猪牛羊禽肉产量662.68万吨,已连续7年保持在600万吨以上,首次超过650万吨。
其中,猪肉产量479.04万吨,同比增长2.6%;牛奶产量202.65万吨,已连续8年保持在200万吨以上;禽蛋产量413.61万吨,已连续两年保持在400万吨以上。
(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优质小麦大幅增长。
河南重点发展市场需求旺盛的优质强筋、弱筋小麦,2017年秋播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840万亩,居全国第一位;比上年增加240万亩,增长40.0%;基本实现规模连片种植。
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功能定位与发展现状及建议
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功能定位与发展现状及建议【摘要】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在推动当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研发基地的功能定位、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发展建议和建设规划。
文章指出,研究开发基地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管理分散、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等问题。
为此,提出了加强基地功能定位、强化科技成果推广、加大政策支持等发展建议。
总结了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的发展前景,展望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建议,有望推动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功能定位,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发展建议,建设规划,发展前景,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开发基地的重要性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是推动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在当前全球农业面临日益复杂的挑战和机遇的背景下,建设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对于提升河南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是集农业科研、示范推广、产业培育、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
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能够促进农业科技和生产实践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可以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企业转型升级。
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在推动河南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高度重视和加以支持。
1.2 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河南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作为中国人口大省,河南省的农业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南省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目前,河南省农业生产总体稳步增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成为 全 国第 二. 河南 省 占用全 国 1 / 1 6的耕 地 , 生产
了全 国 1 / l O以上 的 粮 食 , 养 活 了全 国 1 / 1 3的 人 口. 每年 还输 出原 粮和 制成 品 1 5 O亿 k g . 河 南 粮 食 生 产
也是我 国农业 发展 的必 由之路. 河 南省作 为我 国重要
的产粮 区和农业大省 , 在 我 国农 业 发 展 中 具 有 举 足 轻 重的地位 , 以致长 期 以来形 成 了“ 中原熟 , 天 下足 ” 的
不仅解 决 了全省 近 l亿 人 口的 粮食 需 求 , 还 为 国 家 粮食 安全 做 出了重大 贡献.
1 . 2 农 业 综 合 生 产 能 力 稳 步 提 高
民谚. 因此 , 对河 南 发展 现代 农业 面 临 的困境 与 问题
进行分析 , 并 提 出相 应 的对 策 , 具 有 极 其 重 要 的意 义 .
1 河 南 省 农业 发 展 的现 状
河 南 省 农 业 在 新 中 国成 立 以来 , 特 别 是 改革 开 放
改革 开放 以来 , 尤其是 近年来 , 河 南省深 入推 进
年 份 蓥 农 业 林 业 牧 业 渔 业 擎
1 9 8 5 1 9 9 5
2 0 0 0
1 7 3 . 4 3 7 6 2 . 9 9
1 1 6 0 . 2 2
1 3 9 . 9 6
9 . 1 9
2 3 . 7
1 . 2 1
5 1 2 . 1 0 2 8 . 5 5 7 5 1 . 0 3 4 1 . 7 2
业发 展 现 状 入 手 , 进 一 步 剖 析 了河 南 省发 展 现 代 衣 业 面 临的 困难 与 问题 , 并提 出 了相 应 的 政 策 建 议 . 关键 词 : 河 南; 农 业; 现 代 农 业 中 图 分类 号 : F 3 2 0 . 1 文献标志码 : A
促进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五、 完善财政 体 制 , 加大 财政
支 农 力度
财 政 支 农 对 农 业 现 代 化 发 展 水 平 具有 高 度 正相 关 . 们 应该 逐 步 探 索和 我 完善 现 行 的财 政 体 制 , 解决 财 政 放权 后
质 品种  ̄1 1 # C繁育基 地 、 阳鲜切 花基 地 , 濮
买 现 技 术 推 广 的 社 会 化 和 市 场 化 相 结 合 己成 为 当 前的 当 务之 急 。 二是 各级 政 府 应进 一 步 加 大 对 农 业 和 农 村 的 公 共 产 品 的 投 入 。 然我 国总体 上 已 进 入工 虽
应 用 一 批优 势 农作 物 的 优 良品 种 , 进
一
是加 强 基础 教 育 , 行 全 民义 务 买
教育制度。 政府 应 该 把农 村 的 基础 教 育
放 在 优 先发 展 的战 略 地位 , 通过 教 育 采
改变 农 民的 传 统思 想 观 念 , 只有 致 力 于
建 立以 企业 为主体 、产 学研 结 合的 产业 技 术创 新体 制 ,加 快建 立多 元 化的 新型 农 业科 技推厂 体 系。加 强现 代 化农 业园 区 和科 技示 范区建 设 ,通过 河 南省 农科
的研 究 、 引进和 推广 力度 。 快农 业科 技 加 成 果的转 化 、 用与 推厂 . 应 积极 推广 应 用 生 物 、 息等先进 技 术 。 力 推厂 普及 组 信 大
四、大 力发展农 产 品精 深加 工 , 育一批龙 头企业集 群 培
提 高加 工 深 度 是 增 加 农 业 效 益 的 根 本措 施 , 大 的农 副 产 品加 工龙 头 企 强 业 是发 展 现代 农 业 的 关键 带 动 力量 。 因 此, 必须 把发 展 精深 加 工 和培 育 龙 头 企
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功能定位与发展现状及建议
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功能定位与发展现状及建议【摘要】本文主要对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的功能定位、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建议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在首先介绍了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的功能定位,其次分析了目前基地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和改进措施。
在展望未来发展,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研究的愿景,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关键词】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 功能定位,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建议, 改进措施, 展望未来, 总结, 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发展建议,为基地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本研究,可以全面了解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的定位与发展状况,为其优化发展方向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也旨在推动河南现代农业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的未来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帮助基地顺利实现定位目标,提升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现状对于河南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通过深入研究基地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现状,可以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研究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的发展现状还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帮助确定农业政策方向,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对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有利于推动农业与农业科技的融合,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提升,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功能定位与发展现状及建议
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功能定位与发展现状及建议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是河南省政府投资兴建的一个研究现代农业技术和推广农业科技的重要平台。
它的主要功能定位是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现在,我将从基地的功能定位、发展现状和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
基地的功能定位是一个现代农业技术研究和示范创新中心。
基地侧重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和发展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并在实际生产中进行示范和推广。
基地的研究领域包括农业机械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加工等方面。
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基地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基地的发展现状是比较良好的。
基地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研发体系,拥有一支专业的研究团队和先进的科研设备。
在技术研究方面,基地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如研发出一批适应本地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品种和高效农业生产技术。
在科技推广方面,基地与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组织培训和示范推广等方式,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升级和现代化。
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基地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虽然基地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全省范围内的农业创新影响还不够大,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和科研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基地还需加强与相邻地区和相关单位的合作交流。
河南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与周边的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开展合作,可以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模式,推动农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进一步发展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大对基地的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加大对基地的投入,提供相应的政策优惠和支持,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基地建设和科研项目的开展。
加强基地与相关单位的合作交流。
基地可以与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农技推广部门等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模式。
基地还可以与国内外的农业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农业科技的交流与合作。
关于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2014年29期总第768期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而河南省作为我国粮食大省,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
但综合考虑现有耕地数量、质量和人口增长、发展用地需求等因素,河南省耕地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人均耕地少(河南省耕地面积居全国第三,仅次于黑龙江,但人均则从1996年的1.33亩下降到2009年的1.23亩,低于全国人均1.52亩的水平,更低于世界人均3.38亩的水平)、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适宜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日趋减少,目前河南省郑州、许昌、漯河、商丘等市的耕地后备资源已近枯竭。
如何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上“做文章”,满足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粮食需求,农业综合开发是关键。
一、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主要业务范围河南省的农业综合开发结合我国的地形、气候以及资源分布、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实施不同的发展战略。
第一,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设主要分布在豫东平原、豫北山前平原、豫东北低洼平原、太行山前倾斜平原、淮河两岸和南阳盆地。
这些地区因为土层深厚、地形平坦,土壤质量好,适耕期长,浅层水丰富,地下水较浅,农田水利设施基本配套,土壤养分丰富,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好,生产潜力大,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强,是全省粮、棉、油作物生产的主要基地。
第二,中低产田改造主要集中在豫西和豫北山地丘陵区,这些地区由于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质量较差,耕作困难等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
二、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的现状1.围绕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河南自2009年《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实施以来,省农开办紧紧围绕“百千万”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五年间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累计达到972万亩,项目区累计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9亿斤,占全省同期新增粮食产量(64.7亿斤)的44.8%,项目区粮食单产较非项目区普遍高出200斤以上,为河南粮食总产实现连续增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摘要]当前河南省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7580万亩,平均每亩耕地提升粮食产能150斤,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在建设中仍然存在着投资标准偏低、建设内容不配套、重建设轻管护等问题,影响耕地产能潜力的充分发挥。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提升高标准粮田建设标准,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提升粮食产能。
[关键词]河南省高标准农田粮食产能一、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实施情况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持续增产难度不断加大,水土资源、气候等制约因素日益突出。
为突破资源约束,提升粮食产能,国家在粮食主产区等重点区域实施了一系列粮食产能提升规划。
2008年,国务院发布《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2013年,国务院发布《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规划,2019年,国办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这些规划文件的实施对我国粮食供给实现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南省自2011年以来10余年,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累计7580万亩,根据该省农业农村厅统计,平均每亩耕地提升粮食产能150斤,取得了明显成效。
所谓高标准农田,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是指“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持续高产稳产”的农田。
河南的实践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和提高粮食产能的必然路径,但在建设中仍然存在着投资标准偏低、建设内容不配套、重建设轻管护等问题,影响耕地产能潜力的充分发挥,需要在下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引起重视。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1.现行投资标准偏低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逐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达到3000元/亩以上。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河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从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探讨了推动措施以及可能取得的成果。
通过观察研究,得出总结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加深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的认识,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参考,促进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研究意义、发展现状分析、问题分析、对策建议、推动措施、成果预期、总结、展望、建议1. 引言1.1 现状问题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
由于生产环节管理不到位、农药残留超标、肥料过量施用等原因,部分农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消费者信心不足。
二是农产品加工水平低。
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不高,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平衡。
河南省各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均衡,一些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滞后,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
四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贫困问题依然突出。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十分严重,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加以解决。
1.2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通过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推进提供参考与借鉴。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本文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脉络,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为今后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
本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的全面调研和分析,可以为解决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为推动河南省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战略支持,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河南省沿黄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河南农业2023年第25期CHANYE ZHENXING产业振兴备足量疫控专业技术人员,强化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培训,提升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另一方面,扩大和完善“牛保 险”业务,让保险成为肉牛奶牛产业风险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不断增强肉牛奶牛产业发展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十)抓政策保障统筹利用农业生产发展、动物防疫补助等涉农资金,加大对肉牛奶牛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以财政资金撬动更多金融和民间资本注入肉牛奶牛产业发展中去。
探索开展养殖圈舍、活体抵押等信贷业务,扩大“养牛贷”金融产品的支撑作用。
要科学布局肉牛奶牛产业发展空间,在符合土地管控政策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养殖用地需求,切实解决好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设施用地问题。
(责任编辑 于海)二、存在问题(一)引黄灌溉条件恶化为帮助缓解其他水坝泥沙淤积所带来的压力,政府于2000年修建了小浪底水库。
虽然该水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泥沙淤积,减轻了防汛压力,但也出现了使引黄灌溉变得困难等问题。
引黄灌溉问题的关键是引水口好秸秆禁烧和“五料化”综合利用。
推进资源节约利用,推广喷灌、滴灌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2.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在生态环境保护层面,不忘关注山水林田湖草等,尤其是在重金属重污染地区,鼓励在耕地开展轮作休耕行动。
要在贯彻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下,对水源和土壤加强保护。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河南农业2023年第25期其次,要加强对还未发生污染的地块的保护。
同时,可以在对土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对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土地进行分类管理和利用。
最后,还要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
(二)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样板从黄河流域当前的农业发展状况来看,小麦、水稻、花生等农作物发展十分不错,除此之外,还有优质蔬菜、 草畜等产业。
因此,可以先从当前发展优势的产业入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例如,可以先对当前小麦种植进行优化和标准化生产等;花生侧重于生产大果花生;草畜可跟进国家相关政策方向,优质生产,朝现代化方向发展。
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_问题及政策建议
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_问题及政策建议中国农村经济2007.专刊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张广智王军茂魏国强内容提要:本文基于对河南省近年来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就及现状的分析,讨论了河南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加工总量不足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制约因素,提出了调整农业结构、加大科技注入、发展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对外交流合作等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河南省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政策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农业人口大省,其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一、河南省近年来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及现状1.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近年来,河南省先后对30座大中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开工建设了盘石头、燕山等大中型水库,对19个大型灌区进行了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在平原地区实施了平原井灌项目。
2006年,全省机电井数达到122.52万眼,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372.43万亩,旱涝保收农田面积达到5862.87万亩,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4.9%、4%和5.8%;全省农机总动力、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分别比2000年增长43.7%、50.1%和28.5%。
2.粮食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998年粮食总产量首次超过400亿公斤之后,连续多年稳定在这一水平之上(2003年除外),2004~2006年连续3年实现丰产丰收,2005年、2006年分别登上450亿公斤和500亿公斤两个台阶。
2006年总产量达到505亿公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0.1%。
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19.5亿公斤,连续第二年稳定在500亿公斤以上。
促进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促进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摘要】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完善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的河南现代农工业应该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循环经济规律,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生产。
在此基础上,根据生态经济分析了河南现代农业的多目标性等特征,探析了当前河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诸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滞后、劳动力素质偏低等。
最后结合相关经济学理论,从政府支持、利益机制、科技体系、资金投入机制、素质教育等方面探讨了促进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河南;现代农业;发展对策一、当前河南现代农业的内涵河南是农业大省,全国农业生产主产区,农业产量占全国农业产量的四分之一,主要农业作物小麦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河南又是人口大省,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低。
在我国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当前河南的现代农业就是对传统石油农业的替代,依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运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来改造传统的农业,在保证农业安全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提高农产品质量,为食品安全以及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最大化。
在这种概念的指导下,以农业多功能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具有下列特征:第一,实现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统一。
以农业多功能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必须在符合经济规律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平衡自然规律的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现代农业一方面遵循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承载能力有限性的特点,合理适量地采用经济、技术措施,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正常经济运行。
另一方面,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的具体需要,合理投入各种资源和能源,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循环高效利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第二,完善以农业为核心的产业链。
农业多功能性,随着现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农业与其他部门的结合空前紧密,迅速形成互进互动的一体化生产体系,进而使得农业和其他产业联系更加紧密,形成良性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村经济2007.专刊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张广智王军茂魏国强内容提要:本文基于对河南省近年来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就及现状的分析,讨论了河南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加工总量不足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制约因素,提出了调整农业结构、加大科技注入、发展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对外交流合作等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河南省 现代农业 基础设施 政策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农业人口大省,其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一、河南省近年来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及现状1.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近年来,河南省先后对30座大中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开工建设了盘石头、燕山等大中型水库,对19个大型灌区进行了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在平原地区实施了平原井灌项目。
2006年,全省机电井数达到122.52万眼,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372.43万亩,旱涝保收农田面积达到5862.87万亩,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4.9%、4%和5.8%;全省农机总动力、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分别比2000年增长43.7%、50.1%和28.5%。
2.粮食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998年粮食总产量首次超过400亿公斤之后,连续多年稳定在这一水平之上(2003年除外),2004~2006年连续3年实现丰产丰收,2005年、2006年分别登上450亿公斤和500亿公斤两个台阶。
2006年总产量达到505亿公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0.1%。
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19.5亿公斤,连续第二年稳定在500亿公斤以上。
全省粮食再次夺取大丰收,不仅解决了全省近1亿人口的粮食需求,也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3.水产业快速发展。
2007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50.8万亩,比2006年增加5.4万亩;生产鱼苗46.1亿尾,增加5.4亿尾;培育鱼种26.1亿尾,增加3.7亿尾;投放鱼种23.9亿尾,增加1.1亿尾;新建鱼池3万亩,改造鱼池19万亩;培训人员3.9万人次。
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8.5万吨,实现水产行业总产值95亿元,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00元。
4.特色、绿色农产品初具规模。
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水果、花卉、食用菌、中药材、茶叶等高效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其基地建设都已初具规模。
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全国第三位;油料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蔬菜面积居全国第二位,总产量居全- 69 -国第三位;水果面积居全国第六位;食用菌总产量已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位;花卉面积居全国第二位;瓜类、茶叶、蚕业等特色经济作物也都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河南省已经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作物生产大省。
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全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总数达到1243个,面积达到2276.1万亩,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8.0%。
通过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有708个,产品总量达到1376.2万吨;累计认证绿色食品272个,有机食品35个。
全省认证产品国内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带动农户374万户。
5.农产品加工能力明显增强。
农业产业化经营顺利推进,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共有9102个(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3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43家),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的达到3918家,占总数的43%;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399亿元,其中,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87家,带动1022万农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50.9%,平均每户增收1025元。
粮食、肉类、奶类加工能力分别达到3370万吨、490万吨、166万吨,味精、方便面、面制速冻食品、肉类和调味品等产量继续居全国首位。
6.农业标准化、外向化程度提高。
河南省制定颁布了859项各类农业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全省已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253个,面积达到445万亩;有13个县(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和农业标准化综合生产示范区。
农产品出口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农产品出口值由2002年的2.3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4.7亿美元,年均增长19.6%。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河南省农产品贸易成交额达63.6亿元,排名全国第二。
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产品和高附加值的加工农产品占出口产品的比重不断上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
农产品出口较快发展,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
农产品出口品种达299个,果汁、蔬菜等深加工和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出口增长迅速,出口额超过500万美元的企业已达18家,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9家;有16家企业成功入选2006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出口示范企业名单,5个农产品上榜“中国名牌农产品”。
7.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2006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61元,同比实际增长12.1%,近10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229.28元,实际增长16.2%。
农民收入构成呈现新的特点,农产品生产等家庭经营性收入虽仍是主要来源,但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转移性收入稳定增加。
粮食增产为全省农民增加收入50亿元以上;外出务工农民年人均劳务收入达到5727元。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50%下降到2006年的41%。
2007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862.7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24.62元,增长22.4%,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6.8%。
二、河南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1.资源环境约束。
河南省人均农业资源占有水平低。
全省人均耕地1.1亩,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
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农业污染等问题依然相当突出,成为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刚性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环境约束、资源约束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设施装备条件差。
河南省目前还有5600万亩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52%,加上自然灾害频繁,抵御灾害能力弱,导致农业生产波动很大,制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提高。
农机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不同作物、不同环节的高性能机具供给不足,技术含量低。
部分地区主要靠手工和畜力作业,某些环节的机械化十分薄弱,农机装备与现代农业的要求差距较大。
703.农产品加工总量不足,精深加工程度较低,带动能力有限。
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仅为0.7:1,生产的食品仅占消费的25%,农产品加工程度只有45%,而发达国家这三个指标分别达到3:1、90%、80%。
农产品加工大多为初加工,精深加工程度较低,初加工与精深加工的比例仅为1:0.8。
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有4万多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只有3000多家,不足10%。
再加上加工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机制不完善,农产品加工带动农户增收能力有限。
4.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转移滞后。
据统计,2006年,全省有农村劳动力4776.93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有3039.48万人,第二产业的有999.02万人,第三产业的有738.43万人,64%的农村劳动力从事农林牧渔业。
据有关部门研究,全省农林牧渔业劳动力需求量约为1750万人,减去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人数16.47万人,则第一产业实有富余劳动力1273万人。
由于全省非农产业发展相对落后,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载体,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城镇化水平比全国低12个百分点,对农民进城务工形成了现实制约,尤其是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制约其转移速度,也从根本上制约着全省现代农业的发展。
5.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一是农技推广体系薄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目前,全省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不到50%,与发达国家60%~80%的贡献率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二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和发育不健全,限制了农产品流通。
三是农业信息体系不完善。
由于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滞后,不能及时、准确地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独立分散的农户无法了解、把握市场变化。
四是农业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监测检验体系建设滞后。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低、检测手段落后,直接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属于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也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这种状况从整体上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6.现代农业建设投入能力有限。
由于全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无论是政府财力、还是农民的实际支付能力都较弱。
2006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为537.65亿元,仅居全国第8位,人均财政收入为550.4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8.4%。
同时,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农业融资能力差,农村资金外流严重。
农业投入不足直接影响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制约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三、积极推进河南省现代农业建设的思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技术、生产手段和生产组织现代化,切实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产品商品率和农民富裕程度,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使农业成为运行质量和效益较高的强势产业。
1.调整结构,走优势与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调整农业结构就是要改变农业的弱势地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河南省是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的主产区,还有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等多种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
调整的重点是要围绕优势和特色农产品,优化品种结构,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就地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把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
2.加大科技注入,走标准化生产之路。
标准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环节,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现代农业。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自然受到人们的青睐。
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加强质量安全监测,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
3.创新组织经营形式,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71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一体化经营,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
在产业化经营中,要抓住关键环节。
一是抓基地建设,做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效益;二是培育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核心作用,把农户联合起来,做强产业;三是抓优势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四是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