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语言学与语言教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外语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教学大纲的模糊 性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挥棒”,没有统一 的教学大纲,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 之木”,整个教学就会处于混乱局面。然而, 教学大纲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教师 也不一定要一步一趋。因为教学大纲的内容 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弹性即模糊性。例如,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本科用)关 于教学目的的内容是:
除教学目的具有模糊性之外,“语言能力” 和“交际能力”这两个术语也具有模糊性。
“语言是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 标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 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必要 的语言知识,也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 知识和技能进行广泛的阅读和其他语言交际 活动。教学活动不但要有利于语言能力的训 练,也要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重视 句子水平上的语言训练,还要逐步发展在语 篇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
1. 语言能力
即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的知 识。这些语言知识是学习者大脑内在化的结 果,而不是熟记了的单词或规则。
2. 社 会 语 言 能 力 ( 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
即使用功能变体(functional varieties)和 言语功能(speech function)的能力。
在转换生成语法中,语言能力的特点在 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上用该语法的 句法成分表现出来;而语言行为的特点则 在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上用该语法 的语音成分表现出来。乔姆斯基提出“语 言能力”这个术语是他创立新学说的需要, 是不能脱离他的整个语言学说作孤立的理 解的。实际上,在乔氏的假设中,“语言 能力”与语言教学是不相干的。
模糊现象的作法不仅容易产生成绩测定上的 主观性,而且可能使学生对分数斤斤计较于 一分之得失,不重视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应 用。说得严重一些,这种方法还可能造成学 生在未来生活中处处斤斤计较的小市民心理。 这种精确的计分方法还容易人为地在班上评 出几个九十几分、一百分的尖子,可能使他 们中的一部分人产生优越感,容易骄傲自满, 而使另一部分人产生自卑感。采取五分制, 即用模糊词语评定学生的成绩,反倒可能比 较恰当,比较精确。”
3.话语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
即学会怎样用语言来做事。话语也可称为 “篇章”,是有效的语言单位,韩礼德将其 称为“操作”单位,因为句子是句法单位。 话语牵涉到句子之间的衔接与连贯,而这往 往被初学者所忽略,因为他们认为篇章的意 义无非由句子的意义简单地相加起来。
模糊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的内容极其广泛,泛指一切 语言的教学,包括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教学。 我们主要探讨以英语为主的外语教学同模糊 理论以及模糊语言学的关系,提倡用模糊语 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外语教学,重视外 语教学中的模糊现象。
将模糊理论运用于教学早就引起了我国学 者的注意。1987年,伍铁平教授在《模糊理 论的诞生及其意义》一文中就指出:
ຫໍສະໝຸດ Baidu
“在教育上,模糊理论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人的知识水平是一个模糊概念,是不可能用 精确数字测定的。对一个科学家、教授,或 任何一个离开学校工作多年的知识分子,如 果想用百分制去给他的知识打分数,不仅不 科学、不可能,而且只会令人感到滑稽可笑。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在学校中,却用精确的数 学分数去测定学生的知识水平这样一个本质 上是模糊的现象。60分的学生和59分的学生, 他们的知识水平之间的差别难道会大到一个 可以升级、上大学、一个却只能留级,当工 人这样大的地步吗?这种用精确数字测定
针对乔姆斯基的这些弱点,美国著名社会 语言学家海姆斯(D.Hymes)提出了“交 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 一概念。
海姆斯认为,他提出的“交际能力”包括 了乔氏的“语言能力”。并认为一个人不仅 能按本族语的习惯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而 且能在一定的场合和情景中使用最恰当的语 言形式,这就是人们所具有的交际能力。具 体而言,交际能力应包括下列四方面的内容:
乔氏关于“语言能力”与“语言行为” 的划分虽为许多语言学家所接受,但是在 语言教学等实践中执行起来却存在着某些 问题:
首先,要将语言能力与语言行为绝对地 区分开来是相当困难的。
其次,将语言能力看成是人的内在心理 因素,忽略了其外在的社会文化因素。
再其次,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都没有考 虑语言使用的能力。
他还提出:“传统的教育是建立在‘二 值逻辑’的基础之上的,这是因为人从孩 提时起就习惯于二值逻辑的思维方式。儿 童很早就学会‘好’与‘坏’,‘高’和 ‘矮’,‘大’和‘小’等表示二值逻辑 概念的词。…… 儿童看电影,常常每出现
一个人物都要问:‘爸爸,这是好人还是 坏人’。父母对儿童说的话也往往简化为 建立在二值逻辑的基础之上的话语,如 ‘爸爸好,毛毛坏’、‘妈妈好,爸爸坏’ 等。”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 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 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 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 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 基础。”
在教学中,怎样评价一位教听说的老师
的业绩?是不是因为有的学生的听说能力 强,而另一些学生的听说能力差,因而认 为没有实现教学目的,从而断定那位老师 的业务能力差,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效 果不好?恐怕这种评价不太切合实际,因 为教学目的本身就具有模糊性。一部分同 学好,一部分同学差,这是教学中必然存 在的事实,也是教学大纲所能允许的。只 要那位教师已尽心竭力,学生的听说能力 比以前有所提高,那么,该教师的成绩就 不可抹杀。
语言能力(competence)
最初是由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乔姆斯基 (N.Chomsky)提出来的,它与语言行为 (performance)是一对孪生兄弟。语言能力 是指所有说本族语的人可以理解并且说出从 来没有听过的句子的能力,这种能力指的是 掌握构成某一语言所有话语的基础的代码的 能力;而语言行为则是指上述代码在使用语 言的实际情况中的实现,即话语本身。
一、外语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教学大纲的模糊 性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挥棒”,没有统一 的教学大纲,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 之木”,整个教学就会处于混乱局面。然而, 教学大纲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教师 也不一定要一步一趋。因为教学大纲的内容 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弹性即模糊性。例如,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本科用)关 于教学目的的内容是:
除教学目的具有模糊性之外,“语言能力” 和“交际能力”这两个术语也具有模糊性。
“语言是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 标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 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必要 的语言知识,也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 知识和技能进行广泛的阅读和其他语言交际 活动。教学活动不但要有利于语言能力的训 练,也要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重视 句子水平上的语言训练,还要逐步发展在语 篇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
1. 语言能力
即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的知 识。这些语言知识是学习者大脑内在化的结 果,而不是熟记了的单词或规则。
2. 社 会 语 言 能 力 ( 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
即使用功能变体(functional varieties)和 言语功能(speech function)的能力。
在转换生成语法中,语言能力的特点在 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上用该语法的 句法成分表现出来;而语言行为的特点则 在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上用该语法 的语音成分表现出来。乔姆斯基提出“语 言能力”这个术语是他创立新学说的需要, 是不能脱离他的整个语言学说作孤立的理 解的。实际上,在乔氏的假设中,“语言 能力”与语言教学是不相干的。
模糊现象的作法不仅容易产生成绩测定上的 主观性,而且可能使学生对分数斤斤计较于 一分之得失,不重视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应 用。说得严重一些,这种方法还可能造成学 生在未来生活中处处斤斤计较的小市民心理。 这种精确的计分方法还容易人为地在班上评 出几个九十几分、一百分的尖子,可能使他 们中的一部分人产生优越感,容易骄傲自满, 而使另一部分人产生自卑感。采取五分制, 即用模糊词语评定学生的成绩,反倒可能比 较恰当,比较精确。”
3.话语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
即学会怎样用语言来做事。话语也可称为 “篇章”,是有效的语言单位,韩礼德将其 称为“操作”单位,因为句子是句法单位。 话语牵涉到句子之间的衔接与连贯,而这往 往被初学者所忽略,因为他们认为篇章的意 义无非由句子的意义简单地相加起来。
模糊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的内容极其广泛,泛指一切 语言的教学,包括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教学。 我们主要探讨以英语为主的外语教学同模糊 理论以及模糊语言学的关系,提倡用模糊语 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外语教学,重视外 语教学中的模糊现象。
将模糊理论运用于教学早就引起了我国学 者的注意。1987年,伍铁平教授在《模糊理 论的诞生及其意义》一文中就指出:
ຫໍສະໝຸດ Baidu
“在教育上,模糊理论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人的知识水平是一个模糊概念,是不可能用 精确数字测定的。对一个科学家、教授,或 任何一个离开学校工作多年的知识分子,如 果想用百分制去给他的知识打分数,不仅不 科学、不可能,而且只会令人感到滑稽可笑。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在学校中,却用精确的数 学分数去测定学生的知识水平这样一个本质 上是模糊的现象。60分的学生和59分的学生, 他们的知识水平之间的差别难道会大到一个 可以升级、上大学、一个却只能留级,当工 人这样大的地步吗?这种用精确数字测定
针对乔姆斯基的这些弱点,美国著名社会 语言学家海姆斯(D.Hymes)提出了“交 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 一概念。
海姆斯认为,他提出的“交际能力”包括 了乔氏的“语言能力”。并认为一个人不仅 能按本族语的习惯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而 且能在一定的场合和情景中使用最恰当的语 言形式,这就是人们所具有的交际能力。具 体而言,交际能力应包括下列四方面的内容:
乔氏关于“语言能力”与“语言行为” 的划分虽为许多语言学家所接受,但是在 语言教学等实践中执行起来却存在着某些 问题:
首先,要将语言能力与语言行为绝对地 区分开来是相当困难的。
其次,将语言能力看成是人的内在心理 因素,忽略了其外在的社会文化因素。
再其次,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都没有考 虑语言使用的能力。
他还提出:“传统的教育是建立在‘二 值逻辑’的基础之上的,这是因为人从孩 提时起就习惯于二值逻辑的思维方式。儿 童很早就学会‘好’与‘坏’,‘高’和 ‘矮’,‘大’和‘小’等表示二值逻辑 概念的词。…… 儿童看电影,常常每出现
一个人物都要问:‘爸爸,这是好人还是 坏人’。父母对儿童说的话也往往简化为 建立在二值逻辑的基础之上的话语,如 ‘爸爸好,毛毛坏’、‘妈妈好,爸爸坏’ 等。”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 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 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 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 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 基础。”
在教学中,怎样评价一位教听说的老师
的业绩?是不是因为有的学生的听说能力 强,而另一些学生的听说能力差,因而认 为没有实现教学目的,从而断定那位老师 的业务能力差,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效 果不好?恐怕这种评价不太切合实际,因 为教学目的本身就具有模糊性。一部分同 学好,一部分同学差,这是教学中必然存 在的事实,也是教学大纲所能允许的。只 要那位教师已尽心竭力,学生的听说能力 比以前有所提高,那么,该教师的成绩就 不可抹杀。
语言能力(competence)
最初是由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乔姆斯基 (N.Chomsky)提出来的,它与语言行为 (performance)是一对孪生兄弟。语言能力 是指所有说本族语的人可以理解并且说出从 来没有听过的句子的能力,这种能力指的是 掌握构成某一语言所有话语的基础的代码的 能力;而语言行为则是指上述代码在使用语 言的实际情况中的实现,即话语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