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蘑菇大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蘑菇大产业
---武都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贾崇智
“山珍海味,猴头燕窝”。在数千年前,人们就采食蘑菇,并成为日常生活中的美味佳肴。食药用菌古称蕈菌或菌蕈,俗称蘑菇,是一类具有肉质、胶质、木质、革质的子实体,属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多种酶类和无机盐以及各种多糖体的高级食品,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防病治病,营养和保健价值极高。据有关专家预言,食用菌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食品之一。近年来,全市按照“尊重规律、扩大规模、强化科技、健全市场、壮大龙头、打造品牌、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以“做实、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积极发展特色产品”为基本思路,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注重实效,农业特色产业各项工作持续、快速、稳步发展,这为武都食用菌特色产业营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我认为在武都利用农作物下脚料代料栽培食用菌,资源丰富,技术成熟,绿色环保,符合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的发展要求,前景十分广阔。
武都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南北植物区系过渡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非常适宜木耳、香菇、天麻、猪苓和平菇等食药用菌的生长发育。
在武都发展食用菌产业优势突出:一是原料资源丰富。我区有耕地面积71.53万亩,农作物的下脚料很多,如果把这些下脚料的一部分变废为宝,生产成食用菌,其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二是符合生态环保要求。食用菌生产以林产品下脚料、农作物秸杆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生产后的废菌糠包还可作为有机肥返还农田、发展养殖业,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是一项生态型农业产业。三是产业比较效益高。食用菌生产占地少,单位面积产出高,为一般农作物的5-10倍。据测算,每袋食用菌栽培成本2.5元左右,平均可获利2.0元以上。四
是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迎合现代人对膳食结构调整的趋势,区内供不应求,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量大。
武都裕河等地食用菌产业历久不衰,木耳、香菇、猪苓、天麻等食药用菌产品畅销国内外,食用菌产业市场前景依然十分看好。目前,全区已利用棉子壳、玉米芯、木屑等原料在东江、城关、两水、城郊、五马、裕河等乡镇的部分农民家庭作坊式小规模发展食用菌,呈现出良好势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正逐步成为我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但是,通过走访两水、城关、东江、裕河等乡镇的食用菌栽培户,作为一项惠及广大群众的朝阳产业,明显感到武都食用菌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组织发育滞后。目前,我区食用菌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散户生产多,规模生产经营少。作为市场化的产业,既缺乏产前的生产设备、生产资料供应支持体系,又缺乏产中产后具有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和生产营销大户,以及产品品牌打造和营销网络;菇农与市场联结不紧密,价格浮动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2.科技支撑瓶颈制约严重。一是菌种供应严重短缺。菌种生产和供应是食用菌生产中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我区没有食用菌科研机构,菌种由菇农自己培育,生产能力严重不足,菌种良莠不齐,难以满足迅速扩张的产业规模化发展要求。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一般生产5-10万袋食用菌需配备1名实用技术人员。目前,全区拥有大专以上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不足10人,技术力量薄弱,不能适应产业扩张发展需求,菇农缺乏相应技术支持,生产风险较大。
3.管理体制急需建立健全。食用菌生产涉及技术、场地、水电、资金、市场等诸多要素,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管理、服务和政策支持。目前我区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项目扶持力度小,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体系不配套等问题,产业发展推动力亟待加强。
食用菌产业是一项生态农业、都市农业、效益农业,具有“短、平、快”特点。如何才能把这小蘑菇做成大产业?以我个人之见,建议市区把食用菌代料栽培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作为“联村联户,为民
富民”行动的切入点,作为民生科技计划试点工作的突破口,加大扶持培育力度,推动产业发展进程,使之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新途径,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产业。
1. 提升产业地位,强化规划引导。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提升产业地位,稳步推进产业有序发展。
(1)把食用菌作为新兴农业产业来抓。食用菌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也十分明显,充分认识我区食用菌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把食用菌产业作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的一个重点产业来培育扶持,提升产业地位。
(2)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一要明确发展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思路,稳步推进食用菌产业又快又好发展。力争利用3至5年时间,全区食用菌生产规模超过200万袋,实现总产值600万元以上。二是科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根据我区现有食用菌生产布局和农作物原材料资源分布情况,制订全区食用菌产业的区域布局规划,明确各乡镇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导产品,构建以香菇、黑木耳、金针菇、鸡腿菇、猴头菇、平菇、双孢蘑菇栽培为主,真姬菇、灵芝、松茸菇、茶树菇、猪苓、天麻等适应市场的珍稀品种为辅的多品种共同发展的生产格局。
2. 加大科研投入,增强科技支撑。坚持科技兴业,加大科研和科技服务投入,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科技含量,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1)健全技术研究推广服务体系。一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以构建食用菌产业管理单位为指导,建立健全食用菌科研机构,密切与相关科研院校的合作,加大科研投入,重点抓好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开展反季节栽培、高产栽培、周年生产、病虫害防治等食用菌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二要建立健全食用菌技术推广体系。依托省、市科技推广部门及有关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撑,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建立区、乡、村三级食用菌技术推广网络,满足全区食用菌生产技术服务需求。三要完善科技培训机制。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中等专业学校、乡镇成人学校等资源,组织实施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掌握实用技术的“土专家”。四要积极向省
市争取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通过项目运作,争取省市科研资金和技术支持。
(2)保障菌种生产,夯实产业基础。食用菌菌种生产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必须强化政府管理和生产保障。一要完善菌种分级培育机制。食用菌母种和原种生产,鼓励具备菌种生产许可证、菌种经营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等一定资质的菌种生产单位,建立食用菌菌种生产基地进行生产,但相关部门和机构要定期对菌种生产单位进行质量跟踪管理和技术指导。栽培种的生产,鼓励各乡镇食用菌生产大户集中生产后分散供给菇农。二要建立菌种供应保障体系。整合区食用菌专业人才的技术力量,建立区食用菌良种繁育生产基地,配备专业技术力量,专门负责菌种的选育和生产、新品种栽培和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加大政府对菌种生产的投入,建立一个年产一级种10万支,二、三级种100万袋以上的菌种标准化规模生产基地,以保障我区的食用菌生产用种。
3. 坚持规模集约发展,提升产业水平。食用菌生产要坚持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发展路子,向企业化、大户化、基地化、园区化方向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
(1)加快规模化集约生产。食用菌生产对资金、技术要求较高,适宜工厂化规模化集约生产。鼓励大户栽培和基地化规模生产,力争利用3至5年,在全区培育建立年栽培规模在30万袋以上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6个,发展年栽培量在2万袋以上的规模生产示范户100户。建立“科研+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格局,推行菌棒生产专业化与分散出菇管理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在农户、基地、企业之间通过联合实行产业化集聚、专业化分工的统分结合的运行机制,把食用菌产业的栽培、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产业集约化生产水平。建立技术员联系制度,确保每个示范基地和规模生产户都有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联系,把食用菌示范生产基地和规模生产户作为新技术、新品种示范点,在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予以扶持。
(2)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抓紧制订出台《武都区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把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纳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