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适宜性实践”重点章节解读
美国发展适宜性实践理论研究
![美国发展适宜性实践理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38f7cb30029bd64783e2c6b.png)
第二章发展适宜性实践理论的核心主张通过回顾发展适宜性实践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DAP的核心概念或是主张就是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前需要具备的三点知识:年龄的适宜性、个体发展的适宜性和文化的适宜性。
本章将具体介绍发展适宜性实践的核心主张,分析其重要性和意义。
第一节年龄的适宜性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在身心发展方面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种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我们所说的年龄特征。
孩子在不同年龄层都会有不同的学习及发展特点。
一般说来,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等,大都是稳定的、共同的。
DAP认为教师应该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依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发展适宜性实践理论认为传统教育都是学生在下面听,教师在上面讲,教师按照自己的意志布置任务而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实际上幼儿通过环境进行学习并需要经过操作进行主观建构;孩子发展迅速,并且在每一阶段,在社会性、身体、情感、智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发展,每一阶段的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每一阶段都有自己的发展任务,不能认为地加速或者越过。
教师要运用关爱与适当的教育实践,并且每种手段都要与一定的年龄阶段相适应。
教育与儿童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依存关系。
一方面教育引导了儿童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又要根据儿童的发展现状来决定下一步的教学。
此外,儿童自身的成熟状况和学习情况也影响了儿童的发展或准备程度。
发展适宜性实践理论提出的年龄适宜性是符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
很多心理学理论都讨论过儿章的认知发展、个性和社会化发展与教育之间的联系。
婴儿和学步儿有着不同的关爱与教育的需要,他们需要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设施和不同的行为。
例如,对于婴儿和学步儿来说,他们需要睡觉的地方是一片整块区域,而3—5岁的幼儿可以睡在可折叠的垫子上。
这些不同可以通过将婴儿、学步儿与3-5岁幼儿相互作用中明显地看出来。
例如,4岁或者5岁的孩子对单词的功能越来越感兴趣,例如辨别单词的意思,或者尝试书写自己的名字。
4.“发展适宜性实践”重点章节解读
![4.“发展适宜性实践”重点章节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6537381b7360b4c2f3f6441.png)
《发展适宜性实践》重点章节序:秉持“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得育人理念,为每一个儿童建构“发展适宜性实践”——不单就是一个具体得课程模式,而就是一套儿童教育哲学、理论框架、行动指南与评估标准,应该成为今日学前教育改革特别就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得努力方向。
“发展适宜性实践”由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提出,就是在学前教育出现较为严重小学化倾向得背景下提倡得,在尊重儿童基础上促进儿童发展得一套价值理念。
在针对发展适宜性实践得争论与探讨中,在发展适宜性实践自身得不断改进与完善中,发展适宜性实践始终坚持学前教育实践应该适合儿童得发展特点,适合儿童得个性特点,适合儿童得家庭文化背景,并确保教师教学得有效性。
发展适宜性实践得提出对推进美国乃至世界学前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得影响。
第一章发展适宜性实践界定一、发展适宜性实践得定义发展适宜性实践并不就是要让所有得教育实践都遵循同样得模式,而就是试图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思想与方法上得指导,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育工作者可以设计出更加适宜儿童发展得课程方案;不就是课程,就是一种与幼儿一起工作得方法;二、以家长得主动参与为基础,家长既就是教师了解儿童得重要资源,又就是为孩子制定个体适宜性方案得决策者;三、制定发展适宜性教育方案时,最重要得一点就就是成人必须持尊重得态度。
四、重要得四个领域就是:1.自尊心(两个关键词:胜任与意义)2.自我控制力(随着儿童认知能力得成熟,她们越来越能按成人得指导支配自己得行为,如果用武断、强制性得策略来训导孩子,那么她们就没有机会学习如何控制情绪,也没有将需要掌握得信息内化为自己在生活中得能力)3.抗压力(对幼儿最富于压力得活动就是作业、等待以及过渡活动)4.今后得学业模式(警惕儿童学习得自然驱动力被破坏)。
本章小结:发展适宜性实践最重要得方面就是对儿童及其特点得尊重。
这种尊重引导着成人不断地质疑积极得时间就是否与儿童得发展相符。
透彻掌握有关发展得知识与原理就是基本得。
发展适宜性实践的主要观点及其有益启示
![发展适宜性实践的主要观点及其有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f7b55e412e3f5727a5e96295.png)
于 儿 童 而 言 , 什 么 样 的 教 育 实 践 是 最 为 适 宜 的 ” 这 个 问 题 。 发 展 适 宜 性 实 践 的 主 要 观 点 包 括 以下 几个 方面 。
1 . 发 展 适 宜 性 实 践 强 调 思 想 和 方 法 上 的
、
发 展适宜・ I 生实 践 的 主 要 观 点
发展适宜性 实践 的主要 观点及其有益 启示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学 前 教 育 研 究 所 霍 力 岩
发 展 适 宜性 实践 是 由全 美幼 儿教 育协 会
激 起 了 层 层 浪 花 , 争 论 之 声 持 续 不 断 , 其 中 主 要 有 对 其 以 儿 童 发 展 理 论 作 为 课 程 设 计 和 评 估 的唯 一基 础 的质疑 ,以及 对 其 用 与 “ 适宜 ”
46 辐 止 教 2 0 1 3 . 1 、 2
二
暖
思 考]
适 宜 性 实 践 始 终 强 调 要 将 关 于 儿 童 发 展 和 学 习 的知 识作 为课 程 设计 的基 础 ,指 出 发 展 适
二 、应 致 力 于 创 造 适 合 中 国 儿 童 的 发 展适宜性实践
1 . 运 用 整 合 和 多 元 思 维 重 新 思 考 幼 儿 园
性 实践 是基 于 儿 童 发 展 知识 而 做 出 儿童 项 目
关 于儿 童发 展 的 1 2条 基 本 原 则 。 《 发 展 适 宜 性 实践 的 课 程 内容 :促 进 儿 童 的 全
面发展 》 《 如 何 支 持 儿 童 的 适 宜 性 发 展 — — 发 展 适 宜 性 实 践 中 的 游 戏 、 教 师 和 评
价 》 《 幼 儿 园环 境 设 置 的 “ 平 衡 观 ” — — 发 展 适 宜 性 实 践 的 环 境 探 析 》 则 分 别 从 教 育 内 容 、 课 程 实 施 以 及 环 境 设 置 三 个 角 度 阐 述 在 设 计 发 展 适 宜 性 的 课 程 内容 、 支 持 儿 童 的 适 宜 性 发 展 以 及 设 置 发 展 适 宜 性 的 幼 儿 园环 境 时 应 该 考 虑 的要 点 。
绿色教育视野下的幼儿园发展适宜性实践
![绿色教育视野下的幼儿园发展适宜性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4cc402d46f1aff00bed51ee0.png)
“绿色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局限于环保范畴的概念,而更多的是指向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是一种针对现代教育发展困境的教育改进,是对功利化教育的颠覆和扭转。
绿色教育的目标在于实现人类、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绿色教育理念源自针对现代教育的集中反思与超越,是指关爱、尊重学生的生命和价值,构建生动、活泼、民主的教育环境,培养具有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敢创新、肯实践的新一代人才。
绿色教育秉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努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自由、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理念出发,对幼儿教育而言,幼儿园必须为每一个儿童建构“发展适宜性实践”。
所谓发展适宜性实践,并不是一个具体的课程模式,而是一套教育哲学、理论框架、行动指南和评估标准。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明确提出,这份关于“发展适宜性实践”的立场声明并不是什么另外的一种课程模式,而是“为管理者、教师、父母、决策者以及其他需要在幼儿保育和教育中做出决策的人,提供一份详细说明和描述了如何在早期教育方案开展‘发展适宜性实践’所需要遵循的原则”。
首先,当幼儿教育工作者相信我们必须为儿童提供发展适宜性实践的时候,这个术语的意义就因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所支持的儿童发展理论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也就是说,并不存在一种最优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课程模式。
我们每一所幼儿园、每一个教室,都可以有自己的“发展适宜性”实践。
其次,幼儿园教育有着不同于中小学教育的独特性。
幼儿园没有以书籍形式存在的所谓正式教材,丰富的激发手脑结合的学习材料以及各个层次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
再次,发展适宜性实践的核心理念是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文化适宜性和教师有效性是优质幼儿教育的保证。
一、发展适宜性实践理念的发展1983年一篇《国家处在危机之中》的研究报告掀开了美国20世纪第二次教育改革的序幕。
这篇报告对1973至1982年10年间美国高中毕业生的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学生的成绩大幅下降,这再一次敲响了美国基础教育质量下降的警钟,引起了美国全社会的忧虑和关切。
发展适宜性的课程内容: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发展适宜性的课程内容: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34369d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b.png)
发展适宜性的课程内容: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发展适宜性时间的课程内容: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导言在当今的竞争社会中,教育是给孩子赋能的重要工具,而家长也在不停地寻求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方法和手段。
对于幼儿,发展适宜性时间内的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
本文将介绍发展适宜性时间的课程内容和如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发展适宜性时间是什么?人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都有适宜性时间,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发展有一个最好的时间窗口。
这个时间段称为发展的适宜性时间。
这个时间段是孩子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给孩子的学习和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将来做好任何一项任务都会非常重要。
幼儿阶段的学习和培养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良好的态度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
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发展相互交织。
如果有不良发展,可能会对发展正常的部分造成影响,甚至对整个孩子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幼儿期对于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发展适宜性时间类课程内容对于幼儿来说,在适宜的发展时期进行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这其中就包括适宜性时间下的课程内容。
下面列举出3-7岁适宜性时间下的幼儿课程内容:1. 语言课程幼儿时期对于语言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幼儿喜欢模仿,他们对声音、语调和语气都非常敏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间段。
语言内容应该包括发音、词汇、语法和口语。
通过与其他人交谈,这可以帮助幼儿拓展词汇和提高口语能力。
幼儿期是培养口头表达和理解的基础时期,孩子能够说准确的话,也能听明白别人的话,这对于儿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2. 手工课程幼儿时期进行手工活动有助于发掘孩子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通过手工类课程,孩子们可以锻炼动手能力,拓宽和深入了解事物。
手工类活动可以帮助孩子表达想法,并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在幼儿期学习是可以通过感觉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为加强幼儿学习感官认知和创造基础做准备。
发展适宜性实践视角下的幼儿游戏活动分析
![发展适宜性实践视角下的幼儿游戏活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3977f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e.png)
文化教育·45·发展适宜性实践视角下的幼儿游戏活动分析张 娜(北京市第四幼儿园长阳分园,北京 102400)摘 要:幼儿的身心健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和系统的社会性现象,它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生理需求,还涉及精神方面的文化内涵。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游戏是一种最基本的教育手段,也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
而游戏作为儿童的重要活动,其本身的价值就不言而喻。
本文围绕“发展适宜性实践视角下的幼儿游戏活动分析”进行阐述。
关键词:适宜性实践 视角下 幼儿游戏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
”幼儿游戏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与价值。
而对于如何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以及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适宜性实践视角下幼儿游戏活动的特点(一)游戏的内容丰富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不限于某一主题的活动形式,其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在玩中获得快乐,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也要注意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其积极性,使其在玩中学、乐中学。
(二)游戏的时间灵活多变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有限,因此,在游戏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所以教师不是一味地进行强制性规定或要求,而是要根据实际的具体情境来安排,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二、适宜性实践视角下幼儿游戏活动的功能(一)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技能,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
(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通过对幼儿进行游戏,可以让其学会与他人友好合作,从而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同时,也能使其获得安全感,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并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在开展的游戏活动中,要重视引导,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来帮助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发展适宜性实践
![发展适宜性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16957a74783e0912a2162ac9.png)
谢谢!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婴儿期
• 物质环境: 1、有利于培育信任感的 环境。 2、有利于培育依恋关系 的环境。 3、有利于发展运动能力 的环境。 4、有利于发展各种感觉 的环境。
• 社会情感环境: 1、尊重婴儿的需求 2、回应的敏感性。 3、亲密的身体接触。 4、婴儿看护的重复和一致性。
心理社会危机1婴儿前期02岁信任怀疑5青少年期1218岁角色同一混乱2婴儿后期24岁自主羞耻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孤独3幼儿期47岁主动内疚7成年中期2550岁繁衍停滞4童年期712岁勤奋自卑8成年后期50岁之发展适宜性实践知识基础1有关儿童发展和学习的知识相关年龄的人得特征
发展适宜性实践
发展适宜性实践
0-2岁
2-4岁 4-7岁 7-12岁
信任-怀疑
自主-羞耻 主动-内疚 勤奋-自卑
5、青少年期
6、成年早期 7、成年中期 8、成年后期
12-18岁
18-25岁 25-50岁 50岁之 后
角色同一混乱
亲密-孤独 繁衍-停滞 完善-失望
•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三、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理论
发展适宜性实践知识基础
1、有关儿童发展和学习的知识——相关年龄 的人得特征。 2、有关小组中每个孩子的能力特长、兴趣和 需要,用来适应个体 差异。 3、有关儿童生活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知识, 以确保学习经验对儿童是有意义的、相互 联系的。
4
儿发展目标
知识技能方面: 1、善于交流,尊重他人,和别人一起参与到 存在意见分歧的工作中来,能作为团队成 员很好的发挥作用。 2、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 当新问题出现时能够及时解决。 3、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信息,智慧地使用已经 发展成熟的复杂工具和技术。
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
![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38684dae53a580216fcfef2.png)
教师的重要任务:提供大量时间、空间、材料, 支持和引导儿童参与安全的、具有社交成功感的、 有目的性的、有意义的和具有想象力的游戏。
1、混乱失控的游戏; 2、简单重复的游戏; 3、有目的的、复杂的、能够让儿童聚精会神的游戏。
03
认识儿童游戏 的三种水平
经验丰富的教师知道他们的目标是要为儿童提供 支持和脚手架,让儿童的游戏能够到达一个更高的水 平。如果教师在儿童装扮角色或挖沙坑时发现儿童出 现了行为问题,他们就会介入。他们会关注游戏的质 量。如果儿童不断重复某一行为或者不能很好地运用 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教师就会知道,是时候介人 了,要给他们提供些新的理念或材料。
儿童4岁时在幼儿园如果进行过大量由自已发 起的、自由选择的活动,并且拥有大量的游 戏材料和设施,也就是说,拥有一个鼓励游 戏的环境,他们在7岁时将比同龄儿童有更好 的认知和语言的表现。角色游戏能够促进认 知的发展,包括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推理、 语言技能、想象、创造力、情感理解力以及 对自己思想的反思、冲动的控制、行为的控 制、对他人观点的接纳等。
01.游戏有何重要性
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两种特质对于幼儿在 未来生活中应对突发事件或适应新环境都有着积极作用。一些儿童心 理学家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一种方式”“缺乏游戏的儿童会错失 学习机会”。
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对儿童及青少年的认知、身 体、社会性和情感的健康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发展适宜性游戏
—— 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
栗茵 2018年10月8日
01
游戏有何重要性
目录
一、不要进行所有的游戏
二、教师是关键
三、认识儿童游戏的三种水平 一、需要层次和游戏
二、新信息,新办法
发展适宜性课程完整版)
![发展适宜性课程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f15a0b7e21af45b207a81f.png)
本科生小组论文论文题目: 发展性适宜课程姓名:学号:院 (部):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学前教育导师:王晓梅完成时间:2017 年 4 月发展适宜性课程小组成员:某某某导师:王晓梅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摘要我们小组一共九个人,在王晓梅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发展适宜性课程,包括发展适宜性课程的特点,文献综述,核心概念,评价及反思,课程目标,发展历程,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等八个方面。
关键词:发展,适宜性,课程Development Suitability coursePh.D. Candidate: LaserDirected by: XXXUniversity of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Our team a total of nine peopl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eacher Wang Xiaomei, our group of clear division of labor,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curriculum,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itable curriculum characteristics, literature review, core concept, evaluation and reflection, curriculum objectives, development course, main contents, research methods and so on eight aspects.Keywords: Development, Suitability, course目录摘要........................................................... Abstract.......................................................引言........................................................... 文献综述.......................................................参考文献................................................... 第1章发展性适宜性课程核心理念 ..............................1.1儿童年龄的适宜性 ......................................1.2个体差异的适宜性 ......................................1.3社会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第2章发展适宜性课程主要内容 ................................2.1课程 ..................................................2.2教师 ..................................................2.3特点 ..................................................2.4参考文献 .............................................. 第3章发展适宜性课程目标 ....................................3.1总目标 ................................................3.2领域目标 ..............................................3.3评价 ..................................................3.4参考文献 .............................................. 附录...........................................................附表一、组员查找内容列表...................................附表二、分工明细...........................................小组成员.......................................................引言自从美国教育协会1987年颁布的《适宜0-8岁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提出“发展适宜性教育”这一概念以来,有关“发展适宜性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和具体化。
发展适宜性教育内涵、效果及其趋势
![发展适宜性教育内涵、效果及其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b0e00c4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18.png)
发展适宜性教育内涵、效果及其趋势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教育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手段,其内涵、效果及其发展趋势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如何为孩子提供发展适宜性的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核心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内涵,分析其实践效果,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将明确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定义和核心要素,阐述其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的具体表现。
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本文将评估发展适宜性教育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包括对学生个体发展、学业成就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和趋势,本文将探讨发展适宜性教育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本文希望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为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和家长提供有益的参考,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二、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内涵解析发展适宜性教育(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DAP)是一种基于儿童发展理论的教育方法,其核心目标是确保教育环境、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均符合儿童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DAP强调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求,并鼓励儿童在自我探索、自我表达中实现潜能。
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发展速度、学习方式、兴趣点等方面存在差异。
发展适宜性教育强调教育者应尊重并接纳这些差异,为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求: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往往是由他们的兴趣和需求驱动的。
发展适宜性教育鼓励教育者关注儿童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教育活动,激发儿童的学习动力。
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发展适宜性教育认为,教育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教育者应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有序、纪律良好的环境,让儿童能够在其中自由探索、学习和成长。
鼓励儿童的自我探索和自我表达:儿童通过自我探索和自我表达来认识世界、发展自我。
发展适宜性课程
![发展适宜性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f5c7502aa417866fb94a8e4c.png)
发展适宜性课程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发展适宜性课程一、形成过程DAP美国教育大家一直觉得是活动教学,不像中国一样死板。
但是美国曾经也走过弯路。
在1983年的时候美国一家教学质量研究机构发表了《国家处在危机之中》的研究报告报告对1973年到1982年间美国高中毕业生的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出学生学业成绩大幅下降$ 这引起了美国全社会的忧虑和关切。
并由此揭开了美国教育改革的序幕$研究报告对美国幼儿教育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导致幼儿教育领域直接教学模式的复苏# 传统的读、写、算" 教学重新占领幼儿园课堂# 幼儿园教育出现严重的小学化倾向$ 可以说#活动教学" 和综合教学" 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美国幼儿教育出现了走向 !直接教学"和 !分科教学"的趋势在上述背景下, 1986年全美幼儿教育协会提出了发展适宜性的概念进而进行了!发展适宜实践的立场声明#开始推行自己坚守的一套发展适宜性" 的价值观和一系列发展适宜性" 的评价标准,全美幼儿教育协会明确提出这份关于发展适宜性实践"的立场声明并不是什么另外的一种课程模式而是为管理者教师,父母,决策者以及其它需要在幼儿保育和教育中作出决策的人# 提供一份详细说明和描述了如何在早期教育方案开展 *发展适宜性实践所需要遵循的原则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有形成一个课程模式,只是关注发展适宜性实践 " 有一个可以分辨何为 !适宜的教学实践"(教师采用各种策略来帮助孩子通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发展数学、科学、社会性学习、健康以及其它领域方面的概念和技能。
如测量,沙、水或烹饪配料;探究动植物、水、车轮和齿轮;使用美术工具、音乐、运动和其它方式表现他们看到的、理解的和感受到的事物;学习和练习健康生活常规等。
孩子一天中有机会在安排好的体育活动中自由运动和使用大肌肉运动;并有机会通过游戏活动和日常活动发展小肌肉动作;孩子能得到机会和老师的帮助去展示和练习发展自理能力,如穿衣、如厕和帮忙收拾玩具。
有关发展适宜性教育的研究
![有关发展适宜性教育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5da570459eef8c75fbfb3d7.png)
一、“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发展阶段发展适宜性教育的提出二、“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内涵第一,年龄发展适宜性,即教育要与儿童的年龄特点相适应。
关于人类发展的研究表明,在出生后的最初九年中,存在一个普遍的可以预测的生长和变化的顺序。
这些可以预知的变化出现在发展的所有方面,包括身体、情感、社会性和认知。
第二,个体发展适宜性,即教育要与每个儿童的特点相适应。
每个儿童在成长与发展的速度、需要、兴趣以及学习的形式上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点。
这需要调整幼儿教育环境以适应儿童个体的语言需要、以及他的能力和兴趣。
这包括为每个幼儿提供时间、机会和资源,使他们都能达到他们自己的早期教育目标。
教师应该支持每个儿童的积极的自我认同感,积极创造机会与儿童互动。
教师有必要去收集关于儿童的一切资料,了解他们的能力、兴趣和需要,要促进每位幼儿在他们已有的基础上获得最佳的发展。
但是要明确,个体适宜性不等于降低对儿童的期望。
三、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内容第一,课程发展适宜性课程的目标:即发展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信任和尊重别人的能力,有效的社会交往技能、交流能力和对社会环境的理解、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培养对学习的兴趣等。
发展适宜性课程的作用是促进儿童在自我意识、情感健康、社会化、交流、认知及感知运动能力等六方面的发展。
专门的教育活动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举一个学步儿(1-3岁)的活动设计来使大家进一步了解发展适宜性的课程是如何考虑到每个儿童可能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
说明:学步儿是指自己能走但最大年龄为两岁半或三岁的儿童。
因为满周岁时儿童开始迈步,学习行走,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学步儿就是指一到三岁的儿童。
学步儿的活动:我知道我的名字为儿童拍照片,并把它们放到一本影集里。
也可以为所有的工作人员拍照。
在儿童中传看影集,并要求他们从中挑出自己的照片来。
当他们在影集里指出自己后,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名字。
鼓励他们说出自己最初和最后的名字。
然后要求儿童把教师也辨认出来,并说出教师的名字。
尊重儿童与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实践
![尊重儿童与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c3ed140d03d8ce2f00662376.png)
讲座大纲•1. 尊重儿童是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的核心原则•2. 学前教育领域中发展适宜性实践的基本内涵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钱学森之问”如此引人关注•“钱学森之问”问到了中国的痛处•“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破解这道难题,要从学前教育抓起。
1. 尊重儿童是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的核心原则•1.1 《儿童权利公约》中的儿童观•1.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1.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根本要求•1.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1.5 以儿童为本的幼儿园教育要义1.1 《儿童权利公约》中的儿童观•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第44届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这是国际社会第一个肯定儿童权利的法律文件。
我国于1990年8月29日在该《公约》上签字,1992年4月1日该《公约》在我国生效。
《儿童权利公约》–第一,儿童利益最佳原则;–第二,尊重儿童尊严原则;–第三,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第四,无歧视原则。
•总则的第四条: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总则的第五条: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总则的第六条: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1.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根本要求•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实施《指南》应把握以下四个方面:•(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发展适宜性实践”重点章节解读
![“发展适宜性实践”重点章节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f43a52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7.png)
“发展适宜性实践”重点章节解读《发展适宜性实践》重点章节序:秉持“以⼈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育⼈理念,为每⼀个⼉童建构“发展适宜性实践”——不单是⼀个具体的课程模式,⽽是⼀套⼉童教育哲学、理论框架、⾏动指南和评估标准,应该成为今⽇学前教育改⾰特别是幼⼉园课程改⾰的努⼒⽅向。
“发展适宜性实践”由美国幼⼉教育协会提出,是在学前教育出现较为严重⼩学化倾向的背景下提倡的,在尊重⼉童基础上促进⼉童发展的⼀套价值理念。
在针对发展适宜性实践的争论与探讨中,在发展适宜性实践⾃⾝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中,发展适宜性实践始终坚持学前教育实践应该适合⼉童的发展特点,适合⼉童的个性特点,适合⼉童的家庭⽂化背景,并确保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发展适宜性实践的提出对推进美国乃⾄世界学前教育都产⽣了重要的影响。
第⼀章发展适宜性实践界定⼀、发展适宜性实践的定义发展适宜性实践并不是要让所有的教育实践都遵循同样的模式,⽽是试图为教育⼯作者提供⼀种思想和⽅法上的指导,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育⼯作者可以设计出更加适宜⼉童发展的课程⽅案;不是课程,是⼀种与幼⼉⼀起⼯作的⽅法;⼆、以家长的主动参与为基础,家长既是教师了解⼉童的重要资源,⼜是为孩⼦制定个体适宜性⽅案的决策者;三、制定发展适宜性教育⽅案时,最重要的⼀点就是成⼈必须持尊重的态度。
四、重要的四个领域是:1.⾃尊⼼(两个关键词:胜任和意义)2.⾃我控制⼒(随着⼉童认知能⼒的成熟,他们越来越能按成⼈的指导⽀配⾃⼰的⾏为,如果⽤武断、强制性的策略来训导孩⼦,那么他们就没有机会学习如何控制情绪,也没有将需要掌握的信息内化为⾃⼰在⽣活中的能⼒)3.抗压⼒(对幼⼉最富于压⼒的活动是作业、等待以及过渡活动)4.今后的学业模式(警惕⼉童学习的⾃然驱动⼒被破坏)。
本章⼩结:发展适宜性实践最重要的⽅⾯是对⼉童及其特点的尊重。
这种尊重引导着成⼈不断地质疑积极的时间是否与⼉童的发展相符。
透彻掌握有关发展的知识和原理是基本的。
发展适宜性课程完整版)
![发展适宜性课程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f15a0b7e21af45b207a81f.png)
本科生小组论文论文题目: 发展性适宜课程姓名:学号:院 (部):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学前教育导师:王晓梅完成时间:2017 年 4 月发展适宜性课程小组成员:某某某导师:王晓梅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摘要我们小组一共九个人,在王晓梅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发展适宜性课程,包括发展适宜性课程的特点,文献综述,核心概念,评价及反思,课程目标,发展历程,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等八个方面。
关键词:发展,适宜性,课程Development Suitability coursePh.D. Candidate: LaserDirected by: XXXUniversity of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Our team a total of nine peopl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eacher Wang Xiaomei, our group of clear division of labor,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curriculum,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itable curriculum characteristics, literature review, core concept, evaluation and reflection, curriculum objectives, development course, main contents, research methods and so on eight aspects.Keywords: Development, Suitability, course目录摘要........................................................... Abstract.......................................................引言........................................................... 文献综述.......................................................参考文献................................................... 第1章发展性适宜性课程核心理念 ..............................1.1儿童年龄的适宜性 ......................................1.2个体差异的适宜性 ......................................1.3社会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第2章发展适宜性课程主要内容 ................................2.1课程 ..................................................2.2教师 ..................................................2.3特点 ..................................................2.4参考文献 .............................................. 第3章发展适宜性课程目标 ....................................3.1总目标 ................................................3.2领域目标 ..............................................3.3评价 ..................................................3.4参考文献 .............................................. 附录...........................................................附表一、组员查找内容列表...................................附表二、分工明细...........................................小组成员.......................................................引言自从美国教育协会1987年颁布的《适宜0-8岁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提出“发展适宜性教育”这一概念以来,有关“发展适宜性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和具体化。
发展适宜性课程(完整版)
![发展适宜性课程(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94e961524de518964b7dd7.png)
本科生小组论文论文题目:发展性适宜课程姓 名:学 号:院 (部): 教育科学学院专 业: 学前教育导 师:王晓梅完成时间: 2017 年 4 月发展适宜性课程小组成员:某某某导师:王晓梅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摘要我们小组一共九个人,在王晓梅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发展适宜性课程,包括发展适宜性课程的特点,文献综述,核心概念,评价及反思,课程目标,发展历程,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等八个方面。
关键词:发展,适宜性,课程Development Suitability coursePh.D. Candidate: LaserDirected by: XXXUniversity of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Our team a total of nine peopl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eacher Wang Xiaomei, our group of clear division of labor,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curriculum,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itable curriculum characteristics, literature review, core concept, evaluation and reflection, curriculum objectives, development course, main contents, research methods and so on eight aspects.Keywords: Development, Suitability, course摘要 (1)Abstract (2)目录 (3)引言 (4)文献综述 (5)参考文献 (11)第1章发展性适宜性课程核心理念 (12)1.1儿童年龄的适宜性 (12)1.2个体差异的适宜性 (12)1.3社会文化差异 (13)参考文献 (14)第2章发展适宜性课程主要内容 (14)2.1课程 (14)2.2教师 (16)2.3特点 (17)2.4参考文献 (19)第3章发展适宜性课程目标 (20)3.1总目标 (20)3.2领域目标 (20)3.3评价 (21)3.4参考文献 (22)附录 (23)附表一、组员查找内容列表 (23)附表二、分工明细 (24)致谢 (1)小组成员 (2)自从美国教育协会1987年颁布的《适宜0-8岁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提出“发展适宜性教育”这一概念以来,有关“发展适宜性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和具体化。
发展适宜性实践及对我国幼小衔接课程的启示
![发展适宜性实践及对我国幼小衔接课程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f30e943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8.png)
发展适宜性实践及对我国幼小衔接课程的启示
沙莎
【期刊名称】《教育与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5(029)008
【摘要】发展适宜性实践是美国儿童早期教育教学模式的主导理论之一,其针对“小学化”现象的提出背景,与我国目前幼小衔接课程中严重的“小学化”倾向不谋而合.发展适宜性实践的核心理念为重视儿童年龄、个体、文化的适宜性.中国现有幼小衔接课程所面临的困境为:课程目标衔接越俎代庖,课程内容衔接片面重复,课程组织衔接我行我素,课程实施衔接流于形式,课程评价衔接异同共存.发展适宜性实践对我国幼小衔接课程改革的启示为:课程目标连贯化,课程内容扩展化,课程实施趋同化,尊重多元文化背景.
【总页数】4页(P125-128)
【作者】沙莎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2;G423.06
【相关文献】
1.《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评介 [J], 王春华
2.施瓦布实践课程论对我国实施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启示 [J], 郑珍;
3.美国《3-5岁儿童运动课程的适宜性实践》的内容、特色及启示 [J], 程妍涛
4.美国解决幼小衔接断层问题的经验及其对我国幼小衔接工作的启示 [J], 陈紫薇
5.发展适宜性视角下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J], 吴白桦; 黄翠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适宜性实践》重点章节序:秉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理念,为每一个儿童建构“发展适宜性实践”——不单是一个具体的课程模式,而是一套儿童教育哲学、理论框架、行动指南和评估标准,应该成为今日学前教育改革特别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努力方向。
“发展适宜性实践”由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提出,是在学前教育出现较为严重小学化倾向的背景下提倡的,在尊重儿童基础上促进儿童发展的一套价值理念。
在针对发展适宜性实践的争论与探讨中,在发展适宜性实践自身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中,发展适宜性实践始终坚持学前教育实践应该适合儿童的发展特点,适合儿童的个性特点,适合儿童的家庭文化背景,并确保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发展适宜性实践的提出对推进美国乃至世界学前教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一章发展适宜性实践界定一、发展适宜性实践的定义发展适宜性实践并不是要让所有的教育实践都遵循同样的模式,而是试图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导,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育工作者可以设计出更加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方案;不是课程,是一种与幼儿一起工作的方法;二、以家长的主动参与为基础,家长既是教师了解儿童的重要资源,又是为孩子制定个体适宜性方案的决策者;三、制定发展适宜性教育方案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成人必须持尊重的态度。
四、重要的四个领域是:1.自尊心(两个关键词:胜任和意义)2.自我控制力(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成熟,他们越来越能按成人的指导支配自己的行为,如果用武断、强制性的策略来训导孩子,那么他们就没有机会学习如何控制情绪,也没有将需要掌握的信息内化为自己在生活中的能力)3.抗压力(对幼儿最富于压力的活动是作业、等待以及过渡活动)4.今后的学业模式(警惕儿童学习的自然驱动力被破坏)。
本章小结:发展适宜性实践最重要的方面是对儿童及其特点的尊重。
这种尊重引导着成人不断地质疑积极的时间是否与儿童的发展相符。
透彻掌握有关发展的知识和原理是基本的。
对幼儿进行不适宜实践会造成负面的结果。
第二章理解游戏在发展适宜性实践中的结果了解游戏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作用,无数研究者和理论家们一致认为游戏对儿童的身体、社会性、情感和认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游戏的种类包括:1.功能性游戏:也叫感知运动或实践游戏;2.象征性游戏:也叫做表征游戏;3.规则游戏:是学龄儿童和年纪更大的儿童进行的一种游戏。
(这种游戏前提是儿童理解和认同事先制定好的规则。
)二、游戏和发展1.皮亚杰和游戏——在皮亚杰看来,游戏中的交往对减弱学龄前儿童表现出的自我中心思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维果茨基和游戏——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游戏创造了最近发展区;3.认知发展和游戏。
——游戏影响儿童的动机,促进认知的去中心化,支持心理表征的发展,鼓励思考以后再行动;4.情感发展和游戏;5.社会性发展和游戏——游戏中鼓励社会互动,提供习得社会习俗的机会;6.身体发展和游戏——大肌肉运动和精细动作。
三、游戏作为发展适宜性课程:1.为儿童所有领域发展提供条件;2.游戏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互动的过程;3.游戏提升了学习动机;4.游戏允许差异存在;5.游戏对大脑发展有益;6.游戏使人愉快;7.游戏使儿童获得基础技能。
本章小结:游戏是令人愉快的,是儿童自发的和自我驱动的互动活动,是儿童在各个领域学习和发展的媒介。
游戏的某些分类和发展阶段已经得到公认。
教师可以通过规划物理环境来支持高质量游戏。
第六章发展适宜性的物质环境学前期发展适宜性物质环境:一、环境的维度1.柔软的、有韧性的、对触摸有回应的物体能够在环境中创造出一种柔软感,并提供各种感官刺激;2.硬度(瓷砖地面、木质家具、沥青操场)会传递一种不能改变的环境信息,这一信息刺激儿童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这让儿童和成人不可避免地会感到疲劳和有压力。
3.以上两点互补平衡意味着环境即具有回应性也具有抵抗力。
二、培育主动的环境1.鼓励儿童在有明确界定和标记的活动中心自主选择游戏;2.摆放儿童可以自取的材料;3.为儿童提供在教室中展示他们的作品的机会;4.提供开放式,鼓励儿童根据个体能力水平使用;5.建立帮助儿童作出有目的的选择制度;6.为儿童的独立和履行职责提供机会。
三、培育创造性的环境儿童的创造性发展在本质上是与儿童的认知发展、身体发展、表达性语言发展和自我联系在一起的。
创造性发展是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部分环境并不为儿童提供模型以限制儿童的思维和破坏他们的努力,而是支持儿童工作并完成独特的产品。
包括以下因素: 1.在儿童作出个人游戏选择和进行自我表达时,成人要表达出接受的意愿和兴趣。
对他们创造性工作表现出真正的欣赏;2.在所有区域都为儿童准备好方便取用的开放式材料,并摆放得美观、合理;3.为儿童提供使用多种形式进行创造性表达的经验;4.注意美感,如:教室布置和设计的方式、材料存放的方式以及儿童作品展示的方式等;5.重视自然世界和自然材料的美丽,而不是创造出一个看起来好像订购而来的教室;6.为家庭提供儿童创造性发展的信息。
四、鼓励从游戏中获得学习的环境1.教室的布局暗示儿童,主动游戏是学习的主要方式;2.在教室中设置不同的兴趣中心,即保护儿童的游戏也能够屏蔽干扰;3.材料的摆放能够吸引儿童的积极参与;4.设计教室中各个区域的大小,既包括促进小组互动游戏的区域,也有为隐蔽的游戏而准备的空间;5.精心设计室内和户外游戏区域和材料。
五、户外游戏1.儿童需要操场为之提供身体方面的挑战和进行冒险的机会;2.户外游戏环境必须同时支持儿童更多思考的活动;3.安全性是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安全的环境有利于儿童自由的进行游戏。
六、培育自我控制的环境1.物质环境的设计要能避免因儿童厌烦、受挫、过分拥挤和疲劳所产生的问题;2.物质环境的审计要能够清晰的传达对儿童是适宜为的积极期望;3.食用海报和其他可以看见的线索提示儿童表现出适宜的教师行为;4.提供从集体中退出的私人空间;5.使用能够表现尊重每个儿童的权利和差异的材料;6.提供发泄情绪所需的结实材料;7.为儿童提供解决问题的范例。
七、适宜性的日程表应:1.具有可预测性;2.包含灵活的时间块;3.平衡儿童发起的活动和教师发起的活动;4.平衡儿童活跃、安静以及室内、户外活动经验;5.合理的活动节奏;6.认识到注意时间上的发展差异。
八、过渡环节:1.提前告知儿童;2.提供熟悉的提示;3.提供清晰、简单、个别化的指令;4.由成人发起下一个活动;5.不让整个小组的儿童在一起移动,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混乱;6.让儿童在过渡环节承担职责。
第十章发展适宜性的社会情感环境学前期认同感在人际和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通过认同感发展,儿童试图去寻找、模仿、感觉并成为她们社会环境中的重要任务人物。
因此在儿童早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中,认同感是一个关键力量。
一、学前期的社会情感问题发展适宜性的社会情感环境认识到了认同感对儿童个性和社会学系的重要性。
认同过程相关因素:1.性别认同2.文化和种族认同3.主动性4.友谊二、亲社会行为与攻击性行为积极的训练有助于促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减少其攻击性。
适宜的成人互动在培养学前儿童的这些新能力上是不可少的。
与攻击性行为相关的问题是情绪控制及恰当的建设性的情感表达。
成人必须认可儿童的情感,帮助儿童学会表达自己;1.自我控制;有关积极引导和惩罚的讨论也是帮助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社会情感问题的一部分。
2.发展适宜性的社会情感互动;积极的、关爱的人际关系也为儿童提供了愿意回应社会人际交往的榜样;研究表明,一开始和成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儿童在和其他人交往时会表现出更多和谐交往的方式。
三、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控制能力的发展情感环境的十大因素:1.安全感;2.温暖的人际关系;3.接纳;4.积极倾听;(无条件接受情绪是积极倾听的一部分)5.对表达方式的限制;6.提供发泄途径;7.示范;8.提供表达用的材料;9.认识情感;10.学习表达情绪情感的词汇。
四、培养个体认同感培养个体认同感关注以下因素:1.对教师的启示培养儿童积极的个体认同感(1)用言语和非言语的行为表现对儿童的喜爱和真诚的兴趣(2)每天花时间和每一个儿童进行个别谈话(3)创设一种鼓励和重视个性的教室氛围(4)敏锐的回应孩子的个性特征(5)尊重每个儿童家长的风格和需要,并将家长对其孩子的了解作为了解每个儿童个体特征的主要信息来源(6)为儿童提供机会、材料,鼓励他们加入到对他们自己来说很有意义也很感兴趣的活动中(7)不断的将关于个体认同感的概念具体化到学习活动和谈话中。
2.性别认同感有助于发展儿童健康的性别认同感(1)儿童有权利对他们的身体产生好奇并在描述那种好奇时得到简单、真实的回应(2)在需要的时候,教师寻找有助于以适合儿童认知能力的方法回答学前儿童问题的资源(3)提供可以挑战狭窄的、刻板的性别观的经验(4)重组游戏环境,鼓励选择跨性别的游戏(5)通过艺术作品或照片来扩展对儿童的认识,让他们知道哪些工作分别是男性和女性、年轻人和老年人、残疾人和非残疾人能做的(6)检查教室中书本上的画面和语言,以确保工作和家庭角色扮演的多样化(7)让儿童参与到新的游戏活动中(8)和家长交流教育目标和教室实践以支持儿童形成健康的性别认同(9)积极挑战儿童的性别刻板行为或言论,一看到性别偏见就行性干扰(10)关注个体对于性别无关的活动的感觉、言论和态度。
3.文化种族认同4.友谊促进儿童发展友谊的方式:(1)为面对面交流提供空间、时间,这样的交流对发展孩子的社会理解力至关重要(2)时不时的让孩子一对一的展开一项共同活动,特别关注害羞或被忽视的孩子(3)通过询问孩子他们想玩什么、想跟谁玩来帮助其明确自身需要(4)帮助儿童发展有效技能以参加游戏(5)帮助儿童练习有效的沟通技能,如:叫名字、与他人直接交谈、保持目光接触(6)给儿童提供信息,帮助其识别他人的嗜好(7)帮助儿童理解其行为是如何影响他人的反应的(8)认识到学前儿童的友谊可能会很短暂,在儿童因此感到受挫、生气或想暂时退出社会交往给予支持(9)与儿童探讨友谊和社会交往技能。
5.教授亲社会行为( 1 )提供材料(2)提供活动(3)鼓励帮助(4)思考亲社会行为(5)帮助儿童认识亲社会行为(6)强化亲社会行为(7)示范亲社会行为(8)限制攻击性及反社会行为(9)帮助培养移情能力(10)为善意的行为提供机会(11)创建一个关怀的集体。
五、指导儿童自我控制:发展适宜性的指导对儿童进行正面的指导,重点帮助儿童学会他们应该做什么,而非强调他们做错了什么。
以教师为中心的,重在精心选择技巧来帮助儿童更适当地体验情感。
(1)示范(2)真面表述(3)强化、注意及肯定(4)重新定向(5)制定规则(6)通过提供选择来加以控制(7)自然及逻辑结果(8)讨论解决问题.第十四章发展适宜性的认知、语言、读写环境一、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1.集中倾向性(任何时候聚焦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倾向)2.自我中心主义3.不可逆性4.具体化5.错误推理6.象征性思维7.建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