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虫简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成
轮虫形态构造 多数轮虫身体由头、躯干和足三部分组成(有的无足)。 详见下图:
一旋轮虫型 分割成左右 2 个对称的轮盘,各具一短柄,口位于腹面中央两短柄之间。具此头冠者多为底 栖种类。
轮虫 轮虫 二水轮虫型
口和口围区位于头冠腹面,后者具一圈粗状刚毛(假轮环)。
三晶囊轮虫型
口围区极度缩小,只在口孔周围有一段很不发达的纤毛、围顶纤毛发达但在背、腹面中央间 断。盘顶区相当宽阔。在这一区域内常有刺状或棒状的感觉机构。具该类头冠者概为典型的 浮游轮虫。
特点
1、轮虫的头部前端扩大成盘状,其上方有一由纤毛组成的轮盘,称头冠(corona),是 运动和摄食的器官。身体其他部分没有纤毛。即具有纤毛环的头冠。
2、消化道的咽部特别膨大,形成肌肉很发达的咀嚼囊(mastax),内藏咀嚼器(trophi)。 即有内含咀嚼器的咀嚼囊。
3、体腔两旁有一对原肾管,其末端有焰茎球。即有末端具有焰茎球的原肾管。 总之,轮虫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头冠、咀嚼囊和原肾管。
轮虫的密度超过 100 个/毫升时,即可采收。用面包酵母培养的轮虫缺少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这种轮虫在采收前必须用海水小球藻或鱼肝油营养强化 6-12h。
为了避免将致病菌带入育苗池,必须用过滤海水将轮虫冲洗干净或经药浴消毒后再投喂。采 收后立即在轮虫培养池中加入新鲜海水补回采收的水量,并继续投喂酵母,充气培养。每次 培养时间一般维持 15-25 天,最多 30 天,然后全部采收,清池,开始新一轮的培养。
3、取食方式
轮虫的取食方式不同,食物的类别各式各样。它们的取食器官虽能排除一些异物。但也仅局 限于颗粒大小而对食物的质量难有选择性。现已查明,某些单胞藻如小球藻 Chlorella、扁藻 Platymonas 等饲喂轮虫的效果较裸藻属 Euglena、裸甲藻 Gymnodinium 为好。这里除细胞大 小、运动速度外可能还有营养成分和毒性问题。
施肥后,在一般光温条件下,通常 3 天~5 天后水色由清变淡绿或浅褐色。为尽快肥水,也 可从科研单位或其他场购买经过培养的复合藻液泼入池中,用量为 3 升/立方米~5 升/立方米。 随着水色加深可适时添加水量。
折叠接种轮虫
当自然水温达到 10℃左右,池水较肥时可适时接种轮虫,若土池上一年培养过轮虫可用铁 链拉动底泥,把休眠卵搅起来即可。接种轮虫也可从附近温室大棚中购买活轮虫,但要求带 卵率要高。接种时选择晴天下午水温最高时进行。接种密度:一般活轮虫 10 个/升或根据情 况高密度接种。
⑦钳形 槌柄很长,与细长的槌钩交错在一起呈钳状,砧基较短,砧枝长而稍弯,也呈钳状, 其内侧有很多锯齿。取食时钳形咀嚼器能完全伸出口外,攫取食物。
⑧钩型 砧基与槌柄已高度退化,砧枝宽阔而发达,槌钩系由少数长条箭头状的齿所组成。
折叠编辑本段生活特性
折叠生活习性
1、运动
多数轮虫主要借头冠纤毛的转动作旋转或螺旋式运动,另一些有附肢的种类如褶皱臂尾轮虫 形态 褶皱臂尾轮虫形态 三肢轮虫、多肢轮虫、巨腕轮虫等则借此作跳跃式运动。轮虫的尾部虽不是主要运动器官。 但它的摆动无疑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当足腺分泌物粘着在基质上时,还会以此足作圆
①槌型 所有咀嚼板都比较粗壮而结实,槌钩弯转。中央部裂成几个长条齿,横置于砧板上。 通过左右槌钩运动,不断地嚼碎食物。
②枝型 砧基与槌柄已高度退化,且砧枝缩小,为一三棱形的长条,左右槌钩最为发达,各 为半圆形的薄片,两半合成圆形,各自其上有许多平行的肋条。
③槌枝型 槌钩为许多长条齿排列组成,槌柄短宽,显著地隔成三轮虫 轮虫 段。砧基短粗,左右砧枝呈长三角形,内侧具细齿。
六钩型
轮虫 轮虫
砧基和槌柄都极退化,砧板宽阔近乎半圆形,槌钩系极少数长条状的齿组成,除外还有副槌 钩,它把砧板和槌钩紧密联结起来。这类轮虫用槌钩来撕碎闯入陷阱的大型生物(如枝角类、 桡足类等)。适应于伏击取食方法。多数营固着生活,极少数营浮游生活。
折叠编辑本段咀嚼器类型
不同的轮虫它的咀嚼器各部分发达的程度不同,形态上变化很大,形成不同的咀嚼器类型。 常见的咀嚼器类型有:
3、投饵
当轮虫密度过大时,为防止短时间内把池水滤清,需要及时收获轮虫,同时为使种群连续增 长,也可投喂饵料,主要为酵母、豆浆、麦麸等。通过轮捕控制轮虫密度、补充饵料等措施, 使单胞藻类维持在适宜的密度。
4、日常检测
要经常检查池壁是否漏水,注意水色是否有变化。若水色变淡,则可能藻种密度降低,需及 时施肥;有时水色改变可能是优势藻种改变,不会影响轮虫生长。还应检查轮虫的密度及带 卵率,当带卵率下降至 13%以下时,说明轮虫种群将衰败,可将池排空后重新进水接种。
四槌枝型
玫瑰旋轮虫 玫瑰旋轮虫 槌钩由许多长条的齿密集排列一起,槌柄宽而短,隔成三段,砧基短而粗壮,左右砧枝各呈 三角形,内侧常有细齿。它与巨腕轮虫型头冠结合,簇轮亚目都属于此类。包括浮游、底层 和固着生活三种方式,依靠头冠纤毛运动形成的水流旋涡,沉淀取食水中微小的生物和腐屑。
五枝型
槌钩最为发达,呈 2 个半圆形的薄片,其上有很多平行的肋条,其中有 2-3 个(或部分)肋条 比较粗壮,肋条的内端形成箭头状的齿;砧枝较小,为三棱形长条,砧基和槌柄都退化。枝 型咀嚼器与旋轮虫型头冠结合,是蛭态亚目的主要特征。适应于沉淀取食。
折叠编辑本段生态分布
轮虫广泛分布于各类淡水水体中,在海洋、内陆咸水中也臂尾轮虫体制 臂尾轮虫体制 有其踪迹。但种量稀少。部分具一定耐盐性的种类可在河口、内陆盐水以及浅海沿岸带的混 盐水水体中生活,甚至大量繁殖。
折叠编辑本段繁殖技术
折叠概述
轮虫体内约有 10%的活性基因是来自细菌、真菌以及藻类等。许多无性繁殖的物种由于缺 乏遗传的多样性以及来自一个亲本基因中有害突变的积累而最终灭亡。但是这种轮虫却找到
心转圈运动。三肢轮虫的后肢不能活动。但在运动中可起舵的作用。无论哪种运动方式。其 速度一般<0.02cm/S。轮虫缓慢的运动正是其成为水产动物幼苗开口饵料的有利条件。
2、食性
多数轮虫靠轮盘纤毛环向同一方向的转动使水形成旋涡。其中适口的细菌、单胞藻和腐屑等 便被沉入口中,过大的物体被口围纤毛拒之于外。实验表明,多数滤食性轮虫的适口食物< 5 &micro;m,最适 5-10 &micro;m;另一部分大型种类如晶囊轮虫则倚仗其特殊的头冠和砧型 咀嚼器扑食原生动物、其它轮虫、小型甲壳动物等。当然与这类食物大小差不多的大型浮游 植物、有机碎屑等也在取食之例。400 倍显微镜下的盘镜轮虫 400 倍显微镜下的盘镜轮虫
④砧型 砧枝特别发达,内侧具 1-2 个刺状突起。砧基已缩短,槌柄退化仅留痕迹,槌钩也 变得较细。能突然伸出口外以捕获食物入口。
⑤梳型 砧板为提琴状,槌柄复杂,其中部分出一月牙形弯曲的枝。在槌柄前有一前咽片, 常比槌钩发达。吮吸取食为主。
⑥杖型 砧基和槌柄都细长呈杖型。砧枝呈宽阔的三角形,槌钩一般有 1-2 个齿。槌钩能伸 出口外,攫取食物并把它咬碎。具此咀嚼器的轮虫系凶猛种类。
折叠培养管理
1、施肥
培养前期由于基肥一次性施量较大,而且水温较低一般不用补肥或少量补肥,后期随着水温 升高藻类繁殖加快,水体中营养盐消耗较快需及时补肥。补肥一般于中午前后进行,用量视 水质而定。注意应少量、勤施。
2、添换水
前期一般以添水为主,随着藻类的繁殖水色加深,适时加水。后期温度较高,池内的物质循 环加快,不断产出轮虫,使水体中微量元素失衡,因此需要补充新鲜海水。补充的海水需过 滤,最好是经药物消毒处理过的。换水量一般每 10 天换水 1/5~1/3。换水同时可进行收获。
四巨腕轮虫型
围顶带形成上下两圈纤毛环。上环叫轮环。下环叫腰环。口位于二者之间。适应于浮游生活。
五聚花轮虫型
围顶带呈现马蹄形。背面下垂口和口围区位于此。致使口位于头冠的背侧。适应于浮游生活。
六胶鞘轮虫型
整个头冠呈漏斗状。上缘常形成几个(1,3,5,7 个)裂片。其上有刺毛。口深陷漏斗底部。 此漏斗实际为口围区而围顶带已消失,适应于固着生。
3、肥水
常用肥类分有机肥和无机肥,施用量根据池水情况而定,应少量、勤施。化肥用量一般过磷 酸钙为 3 克/立方米、尿素为 15 克/立方米~20 克/立方米、人尿用量为 200 克/立方米。鸡、 鸭微分干涉显微镜下的轮虫群 微分干涉显微镜下的轮虫群 粪类因其肥效大且持久性强,用量为 200 克/立方米,使用前应先发酵。可在池边挖一小坑, 把粪便倒人其中,经发酵后可于每天中午前后,泼入池中。
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分化成了至少 400 个亚种。
折叠繁殖条件
1、池塘条件
培养池应建在靠近育苗场、交通便利、水源(淡水或海水)方便、避风向阳之处。最好是选择 地势高一点的地方,以便施工和排水。土池面积以 2000 平方米~3000 平方米为宜,池深 80 厘米~120 厘米,池形长方形,土质应为泥质或泥沙质,池底和池壁不渗漏。土池数量一般 3 个~5 个或更多,便于同时分池,分批进水培养,交替收获。轮虫 轮虫
折叠生活方式
轮虫的基本生活方式有两类。一类营浮游或兼性浮游生活;另一类营底栖、附着或固着生活。
折叠隐生特性
轮虫有隐生(cryptosis)的特性。环境条件恶化,如水体干涸,温度不适宜时,某些种类可以 停止活动,如死一般,代谢几乎无法测量,当环境适宜时又复苏,称为隐生。进入隐生必须 缓慢干燥若干天。已有记录隐生动物抗温可达 150-200 摄氏度几分钟至几天,短时间接近绝 对零度仍能复苏。已知道甘油和海藻糖对于其生物大分子的晶体化和保存是必要的。甘油可 以保护组织免于氧化,取代水结合到生物大分子上;海藻糖则能取代膜上的水分子。
2、清池进水
新开挖池可直接进水;若为旧池应将积水排出,并对剩余积水施用药物,杀死其中鱼类和甲 壳动物。可用清池药物有:⑴漂白粉使用前需检测含氯量,含氯量 30%的漂白粉用量为 25 克 /平方米~30 克/平方米,一般药效 3 天~5 天消失。⑵"鱼藤精"用量 2 克/立方米。清塘后即可 进过滤后的海水,滤网用 160 目~200 目筛绢,防止敌害生物混入。初期进水 40 厘米~60 厘 米,调节盐度为 10~20,并随之施肥,使水富营养化。
5、病害防治
轮虫培养过程中常见的病害生物主要分两类:
⑴食害生物
主要有非养殖品种的小型鱼、虾、蟹幼体,水生昆虫,蚊蝇之类的成虫及幼虫,蛙类的蝌蚪 等。应采取过滤进水,用 120 目~150 目的手抄网捞取水生昆虫等,清除池边杂草物,使敌 害生物无法滋生。在繁殖季节可在晚间用灯照捕池边抱卵蟹。
⑵竞争性敌害生物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轮虫
轮虫,是轮形动物门的一群小形多细胞动物。一般体长 100-300μm。多数轮虫身体由头、 躯干和足三部分组成(有的无足,在前端有纤毛,形似转轮而得名。分布广,多数自由生活, 有寄生的,有个体也有群体。废水生物处理中的轮虫为自由生活的。身体为长形,分头部、 躯干及尾部。头部有一个由 1-2 圈纤组成的、能转动的轮盘,形如车轮故叫轮虫。轮盘为轮 虫的运动和摄食器官,咽内有一个几丁质的咀嚼器。躯干呈圆简形,背腹扁宽,具刺或棘, 外面有透明的角质甲腊。尾部末端有分叉的趾,内有腺体分泌粘液,借以固着有其他物体上。 雌雄异体。卵生,多为孤雌生殖。
如尖鼻虫、游捕虫、变形虫等。一旦污染,轮虫虽不至死,但由于它们吞食单胞藻类,使轮 虫产量低。主要应控制水源的污染源,添加用水最好是消过毒的。把池壁四周打扫净,减少 暴雨冲刷带来的原生物。当培养池中出现大量原生物时,应把池水排空,重新接种培养。
折叠收获
用 240 目筛绢做成长筒形,长度为 6 米~10 米,直径为 40 厘米,把电动浮泵固定在池中间 小船上,筛绢一端套住泵口,让其充分伸展后,另一端固定在池边处,并用活结扎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