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5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新人教[整理]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全册教案(80页)

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新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1)探究物体弹性碰撞的一些特点,知道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2)通过实验,理解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能用动量守恒定律定量分析一维碰撞问题,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例1:火箭的发射利用了反冲现象。
例2:收集资料,了解中子是怎样发现的。
讨论动量守恒定律在其中的作用。
(3)通过物理学中的守恒定律,体会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
2、活动建议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
教学过程:第一节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一)引入演示:(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
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
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
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第二节《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动量和动量定理》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十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从教材编排上看,它是牛顿运动定律及动能定理之后,在动量守恒定律之前。
因此不仅是对牛顿第二定律等知识的巩固运用,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动量守恒定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教材内容上看,《动量和动量定理》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进一步展开。
它侧重于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类的问题。
所以动量定理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意义。
二、学习情况分析在高一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牛顿第二定律,又在上一节的学习中初步接触了碰撞中的守恒量,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此外,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起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而且还掌握了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探究物理现象的方法。
这也是本节所要强调的、学习和研究动量定理的方法。
由于学生具有这样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物理思维与方法,再加上他们对未知新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所以要掌握动量定理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三、设计思想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运用“建立情境→引导→探究”模式进行教学。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建立物理模型归纳得出动量定理,并对其进行理解。
运用动量定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在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充分体现探究的过程与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动量的概念,并能正确计算物体动量的变化。
(2)理解和掌握冲量的概念,强调冲凉的矢量性。
(3)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4)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生活现象和计算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认识建立物理模型在物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课题研究-人教版选修3-5教案

课题研究-人教版选修3-5教案一、教学设计背景人教版选修3-5是高中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环节。
同时,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和教案也是课程教学的关键一环。
本次课题研究的背景是通过对人教版选修3-5进行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写,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业成绩。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掌握文本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提高阅读水平;2.能够准确翻译文本中的生僻单词和长难句,提高翻译水平;3.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原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4.能够联系到生活实际,理解文本中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写,让学生掌握文本的重点词汇和语言结构,提高阅读能力和翻译水平。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站在跨文化的角度上理解文本中的文化内涵,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围绕人教版选修3-5的教材展开,共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词汇笔记:让学生利用必备词汇表,每个单词列一个表格,包括中文意思、英文原文,以及其用法和同义词。
同时建议学生将这些单词分为不同主题,进行分类记忆。
2.阅读分析以课本中的一篇英文文章为例,让学生深入阅读,理解并总结文章大意。
同时通过让学生理解生僻单词和长难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阅读能力。
3. 听力理解通过分类听力材料让学生进行听力练习,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4.口语对话让学生针对生活中的场景,运用文中所学单词和语法结构,进行口语对话练习。
5.写作表达根据教材中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6.文化背景通过学生自主阅读了解不同文化,并在阅读中理解文化内涵,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教学方案1.教学目标1.1 词汇笔记:让学生能够掌握教材中出现的每个单词,包括中文词性,英文原文和使用方法。
1.2 阅读分析:让学生能够通过深入阅读学习材料,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文化内涵。
高二物理选修3-5-全套教案

第一章动量守恒研究新课标要求(1)探究物体弹性碰撞的一些特点,知道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2)通过实验,理解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能用动量守恒定律定量分析一维碰撞问题,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例1:火箭的发射利用了反冲现象。
例2:收集资料,了解中子是怎样发现的。
讨论动量守恒定律在其中的作用。
(3)通过物理学中的守恒定律,体会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
第二节动量和动量定理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动量定理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区分动量改变量与冲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会应用动量定理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动量、冲量的概念和动量定理。
教学难点:动量的变化。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1、动量及其变化(1)动量的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
记为p=mv 单位:kg·m/s读作“千克米每秒”。
理解要点:①状态量: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与“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反映了由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具有瞬时性。
大家知道,速度也是个状态量,但它是个运动学概念,只反映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运动,归根结底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了物质便没有运动.显然地,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和“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更能从本质上揭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个动力学概念。
②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综上所述:我们用动量来描述运动物体所能产生的机械效果强弱以及这个效果发生的方向,动量的大小等于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2)动量的变化量:1、定义:若运动物体在某一过程的始、末动量分别为p和p′,则称:△p= p′-p为物体在该过程中的动量变化。
2、指出:动量变化△p是矢量。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相同。
一维情况下:Δp=mΔυ= mυ2- mΔυ 1 矢量差例1: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有没有变化?变化了多少?2、动量定理(1)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2)公式:Ft =m'v-mv ='p-p让学生来分析此公式中各量的意义:其中F是物体所受合外力,mv是初动量,m'v是末动量,t是物体从初动量变化到末动量所需时间,也是合外力F作用的时间。
8粒子和宇宙-人教版选修3-5教案

粒子和宇宙-人教版选修3-5教案一、知识目标1.掌握粒子的概念及其中的基本粒子的分类。
2.了解宇宙的结构以及宇宙演化的简要历程,了解天文学、宇宙学等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
3.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能够解释宇宙演化中产生物质的原理。
4.了解引力波的产生及探测方式,掌握引力波探测技术的原理。
二、教学重点1.宇宙演化的简要历程。
2.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其产生物质的原理。
3.引力波探测技术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1.粒子物理领域的概念及分类。
2.引力波的探测技术及其原理。
四、教学过程1. 粒子的概念及其分类概念:粒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是构成物质的微观单位。
分类:基本粒子分为费米子和玻色子,前者包括夸克、轻子等,后者包括光子、胶子等。
2. 宇宙的结构及其演化宇宙的结构:宇宙由星系、星云、恒星等组成。
宇宙的演化:主要有三个阶段,即宇宙膨胀、胶子湮没和核合成。
3. 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其原理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巨大的爆炸,因此宇宙是不断膨胀的。
过去的宇宙越来越小,未来的宇宙越来越大。
宇宙大爆炸产生物质的原理:由于宇宙开始时极度热,宇宙中的物质不断相互碰撞和湮灭,最终产生物质,使宇宙中的物质密度不断增加。
4. 引力波的产生及探测方式引力波是宇宙中产生的重力波,源源不断地从黑洞、中子星等处波动出来,并传播到宇宙各处。
引力波的产生与物体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有关。
引力波的探测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和千里镜引力波天文台。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粒子和宇宙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分类和演化。
2.实验法:通过引力波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引力波的探测过程。
3.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多方面、全面地了解粒子和宇宙的基础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粒子和宇宙的基本知识,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以及探究引力波的探测技术,帮助学生了解到物理学的发展及研究前沿领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综合素质。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3-5全套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3-5全套教案第一课经济全球化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及其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全球化问题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掌握现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状况、趋势和对我国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1. 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
2. 了解全球化对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理解全球化对我国的启示,洞察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让学生自己查找经过怎样的路径进入到我们的家庭生活之中的商品(可提供手机、衣服、电脑等案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 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化的概念,并试图描述其主要特征。
二、提高总体认知(35分钟)1. 分角色阅读《全球化的故事》一文,理解全球化在人类历史上的演变和形成。
2. 加强对全球化基本概念理解的范畴划分和界定,以及特征的描述,将学生对全球化的认知提升到一个较为深入的层面。
三、分析全球化的影响(25分钟)1. 围绕着全球化的几个主要领域(如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让学生分组开展讨论并汇报,探究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
2.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影响领域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思考全球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机遇与挑战。
四、探究全球化对我国的意义(30分钟)1. 同学们将分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梳理,总结全球化对我国的意义。
2. 带领同学们进一步思考,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可以把握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在利益竞争中争取我国的话语权和主动性。
教学手段1. 视频资料、图片资料。
2. 组织讨论、小组合作、PPT制作等。
教学后记本课程主要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讲述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领域所产生的变化。
全局而言,让学生了解全球化的概念和主要特征,并体验到全球化带来的好处。
同时,还需要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加以评价和思考,最终让学生体会全球化与我国的关系,增强国际意识,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高中体育选修3-5全套教案(人教版)

高中体育选修3-5全套教案(人教版)设计目标本教案的设计目标是为高中体育选修3-5课程提供一套全面且系统的教学指导。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并培养良好的体育兴趣和惯。
教学内容选修31. 运动员的体态:介绍运动员的正确体态要求,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站立和行走姿势。
运动员的体态:介绍运动员的正确体态要求,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站立和行走姿势。
2. 运动员的腿部力量训练:引导学生了解腿部力量对于运动表现的重要性,并教授相关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运动员的腿部力量训练:引导学生了解腿部力量对于运动表现的重要性,并教授相关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3. 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介绍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对于运动技能的提升和伤病预防的作用,教授相关的训练动作和方法。
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介绍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对于运动技能的提升和伤病预防的作用,教授相关的训练动作和方法。
4. 足球技能训练:针对足球运动提供技术训练和战术应用,包括传球、接球、射门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和战术要点。
足球技能训练:针对足球运动提供技术训练和战术应用,包括传球、接球、射门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和战术要点。
选修41. 篮球运动技术:介绍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战术,包括运球、传球、投篮等方面的技术要点和战术应用。
篮球运动技术:介绍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战术,包括运球、传球、投篮等方面的技术要点和战术应用。
2. 篮球赛事规则和裁判技巧:详细解释篮球比赛的规则和裁判技巧,帮助学生理解比赛过程,并培养裁判员的能力。
篮球赛事规则和裁判技巧:详细解释篮球比赛的规则和裁判技巧,帮助学生理解比赛过程,并培养裁判员的能力。
3. 体育健身训练:介绍体育健身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瑜伽、普拉提等健身项目的训练技巧和注意事项。
体育健身训练:介绍体育健身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瑜伽、普拉提等健身项目的训练技巧和注意事项。
4. 社交舞蹈技巧:教授社交舞蹈的基本步伐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舞蹈水平和艺术修养。
课题研究-人教版选修3-5教案

课题研究 - 人教版选修3-5教案选修3-5课程介绍人教版选修3-5课程是一门英语选修课程,适合高中生学习。
该课程共包含13个单元,内容涵盖了阅读、听力、写作、口语等方面。
选修3-5课程侧重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增加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交际能力,在国际化背景下强化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关于不同主题的文章,掌握阅读策略和技巧2.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且让学生能够对语音方面进行区分,如重读,连读等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文章中存在的问题,且转化为解决方法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语言交际的能力,提升综合应用语言与交际策略的能力课程安排Unit 1 神奇的美食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到各种具有特色的美食,且可以通过文章对这些美食进行阅读。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动词、形容词、副词来表达美食的味道。
学生在这个单元中,将通过听力练习,来提高对不同口音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学生也可以选择定制自己的菜单,并进行口语表达演练。
Unit 2 梦想拓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接触各种不同的梦想类型,例如慈善家、环保意识者、宠物医生等,以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心。
这个单元将强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句子结构。
学生还将通过听力和口语表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Unit 3 拯救动物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了解到最棒的营救行动和救助组织, 以及反思保护野生动物的必要性。
学生在学习中将接受数个学术词汇的引入,以讨论动物保护和其重要性。
学生也将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培养自己的罗列和分析技巧。
Unit 4 电影经典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会扩展自己的文化知识,学习到一些不同风格的电影,如科幻、爱情或动作电影,并学习通过电影中的细节加深对电影中的情感理解。
学生也将学习如何在口语表达上展示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和分析,同时学习如何写作一篇关于喜欢的电影的文章。
Unit 5 艺术和感官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用英语表达不同类型的艺术品,如雕塑、绘画和音乐。
人教课标版高中物理选修3-5:《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新版

16.2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第二节内容,它是上一节课“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知识的延伸,同时也是后面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在整章中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
动量定理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进一步展开。
应用动量定理可以绕过“加速度”把物体的受力和物体的运动直接联系起来,并且在解决打击、碰撞这类问题时要比牛顿第二定律方便,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对以后的学习和某些物理问题的处理会带来很多方便。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对于“动量定理”公式的导出,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行推导。
课堂上对于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有利于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同时进一步训练思维。
三、核心素养通过《动量和动量定理》的学习探究过程,使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或表达式;2、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动量定理的推导和理解2.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教学难点1.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2.如何利用动量定理分析打击和碰撞力学问题六、教学方法和策略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直观演示、讲授和小组讨论并辅以电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与依据<一> 生活实例,引入新课(3-5分钟)【设疑激趣,导入新课】演示实验:蹦极过程中用弹性绳和非弹性绳的对比。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教案

物理选修3-5教案第十六章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目的要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从最简单的关系开始寻找,利用身边的资源及已学过的原理,来完成该实验的探究过程。
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如何真正实现探究的过程。
二、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启发学生利用身边的一切可利用资源,来自行设计可行性较强的实验方案。
新课教学 一、新课引入碰撞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
比如,两节火车车厢之间的挂钩靠碰撞相连,台球由于两球的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两个迎面而来的人相撞后会相仰而倒,或者各自后退。
在微观粒子之间,更是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能量,甚至由于撞击而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
二、新课教学由很多例子可知,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都会发生变化,物体的质量不同时速度变化也不一样。
那么,碰撞前后会不会有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这节课主要介绍研究这个问题的实验。
(一)实验的基本思路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思考一下,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有关的物理量有哪些? (学生答:质量m ,速度v ) 为什么与质量m 有关?(学生答:相互作用力下,质量越大的物体速度改变越慢)设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速度分别为v 1、v 2,碰撞后速度分别为1v '、2v '。
速度为矢量,因而需规定正方向。
问题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在碰撞前后有什么不变的关系?质量必定是不变的,但质量只是惯性的量度,无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而速度却是在碰撞前后改变的,那么,可否有一个物理量为质量与速度的某种关系,却又恰好能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呢?可能关系: ①22221122221121212121v m v m v m v m '+'=+ →这个关系不可能。
高中物理选修3-5全套教案(人教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演示:(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二)进行新课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1 一维碰撞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课件:碰撞演示如图所示,A 、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 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 ,放开后A 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 球发生碰撞,碰后B 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 A =m B ,碰后A 球静止,B 球摆角β=α,这说明A 、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如果m A >m 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m B ,碰后A 球反弹、B 球向右摆动. 师:以上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结论:以上现象说明A 、B 两球碰撞后,速度发生了变化,当A 、B 两球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同.1.2 追寻不变量师: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 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 1、v 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v '、2v '. 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 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1)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2)222211222211v m v m v m v m '+'=+(3)22112211m v m v m v m v '+'=+ 分析:①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②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2.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2.1 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2.2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2.3 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 师:测量物体的速度可以有哪些方法? 生:讨论。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动量定理教学设计复习课程

3.规定正方向
由于力、冲量、速度、动量都是矢量,在一维的情况下,列式前要先规定一个正方向,和这个方向一致的矢量为正,反之为负。
4.写出研究对象的初、末动量和合外力的冲量(或各外力在各个阶段的冲量的矢量和)
5.根据动量定理列式求解。
三、常见类型和例题
(一)掌握求恒力和变力冲量的方法 恒力F 的冲量求法:直接根据I=Ft 求;
变力的冲量求法:由动量定理或F-t 图线与横轴所夹的面积来求。
[例1]质量为m 的小球由高为H 倾角为θ光滑斜面顶端,无初速滑到底端过程中,重力、弹力、合力的冲量各是多大?
解:力的作用时间都是
g
H
sin sin g H t 2122
θ=θ=
力的大小依次是mg 、mgcos θ和mgsin θ
所以它们的冲量
依次是:
特别注意:该过程中弹力虽然不做功,但对物体有冲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3-5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新人教[整理]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过去的思路冲量和动量的概念↓由牛顿第二定律导出动量定理↓由动量定理导出动量守恒定律↓最后告诉学生: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更广**********************************************现在的思路:出发点――“守恒”的重要性,而非牛顿定律寻找碰撞中的不变量↓碰撞中两个物体的m1v1 + m2v2可能是不变的↓定义动量↓经过几代物理学家的探索与争论……共识――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与牛顿定律的关系,动量定理(物理规律的自恰)↓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适性思路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第1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思路:碰撞是常见的现象,宏观、微观P2演示A、B是两个悬挂起来的钢球,质量相等。
使B球静止,拉起A球,放开后A 与B碰撞,观察碰撞前后两球运动的变化。
换为质量相差较多的两个小球,重做以上实验。
一般情况下是否也有不变的量?在实验中寻找不变的量。
器材可选:气垫导轨、平板小车、线悬的小球…… P2课文,描述思路:……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速度在碰撞前后是变化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速度的乘积也在变化……那么,两个物体各自的质量与自己的速度的乘积之和是不是不变量?m1 v1 + m2v2 = m1 v1 ’ + m2 v2 ’?或者,各自的质量与自己的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之和是不变量?m1 v12 + m22 = m1 v1 ’ 2 + m2 v2 ’ 2 ?也许,两个物体的速度与自己质量的比值之和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 + ?……P3课文,进一步讨论可能的情况:碰撞可能有很多情形……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相碰撞,两个质量相差悬殊的物体相碰撞,两个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物体相碰撞,一个运动物体与一个静止物体相碰撞…………碰撞时可能中间通过弹簧接触,碰后分开……碰后也可能粘在一起不再分开……我们寻找的不变量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这样才符合要求。
P3需要考虑的问题,讨论操作和数据处理中的技术性问题:●……要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保证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怎样测量物体的速度。
●关于实验数据的处理,下面的表格可供参考……对于每一种碰撞的情况都要填写一个类似的表格。
参考用的记录表格碰撞前碰撞后质量m1 m2 m1 m2 速度v1 v2 v1' v2' mv m1v1 + m2 v2 m1 v1' + m2 v2' mv2 m1v12 + m2v22 m1v1' 2 + m2v2' 2 + + ………●……举例来说,如果每个表格中v/m那一行第二列和第三列的求和的值都相等,那么v/m很可能就是我们寻找的不变量。
P4~P5参考案例:给学生一定的设计空间P5课文:通过这个实验,你是否找到了碰撞前后的“不变量”?即使找到了,它也仍然带有猜想和假设的性质,但你对自己的猜想与假设会增加几分把握。
只有根据实验结果推导出的许许多多新结论都与事实一致时,它才能成为一条定律。
尽管如此,本节实验还是很有意义的,它让我们再一次体验了探究自然规律的过程。
科学方法的教育P6第1题,重现探究的过程:1.光滑桌面上有两1、2两个小球。
1球的质量为0.3 kg,以速度8 m/s跟质量0.1 kg的静止的2球发生碰撞,碰撞后2球的速度变为9 m/s,1球的速度变为5 m/s,方向与原来相同。
根据这些实验数据,晓明对这次碰撞的规律做了如下几项猜想。
(1)碰撞后2球获得了速度,是否是1球把速度传递给了2球?经计算,2球增加的速度是9 m/s,1球减小的速度是3 m/s,因此,这种猜想不成立。
(2)碰撞后2球获得了动能,是否是1球把动能传递给了2球?经计算,2球增加的动能是4.05 J,1球减小的动能是5.85 J,这种猜想也不成立。
(3)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数据猜想:有一个什么物理量,在这次碰撞中2球所增加的这个量与1球所减小的这个量相等?请计算表明。
第2节动量守恒定律(一)P6课文:……我们看到,不论哪一种形式的碰撞,碰撞前后物体mv的矢量合保持不变。
其他实验和观察到的事实也都得出同样的结论。
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mv很可能具有特别的物理意义。
物理学中把它定义为动量…………科学前辈就是在追寻不变量的努力中,逐渐明确了动量的概念。
最先提出动量具有守恒性思想的是法国科学家笛卡儿……1668年,惠更斯发表了一篇……牛顿把笛卡儿的定义做了修改…………经过几代物理学家的探索与争论,人们在18世纪达到了这样的共识:……课文的目的:动量守恒定律不是一两个人做一两个实验或进行一两篇数学推导而得来的。
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处理与此相似。
第3节动量守恒定律(二)P11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两个小球的碰撞,结果与动量守恒定律相同。
(现行教材用的是动量定理,实质相同)其他内容,包括课文、例题,都与现行教材相同。
第4节碰撞不要把这节当做新的知识点,应该把它看成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习题课。
P14思考与讨论在本章第一节开始的演示中,一个钢球与另一个静止的钢球相碰,如果两个钢球的质量相等,第一个钢球停止运动,第二个钢球能摆到同样的高度,说明这个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碰撞过程能量守恒。
碰撞过程中能量总要守恒吗?我们分析一个例子。
图16.4-1碰撞后两个物体结合在一起,碰撞过程中能量守恒吗?如图16.4-1,两个物体的质量都是m,碰撞以前一个物体静止,另一个以速度v 向它撞去。
碰撞以后两个物体粘在一起,成为一个质量为2m的物体,以速度v ’继续前进。
这个碰撞过程中能量(总动能)守恒吗?可以先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出碰撞后的共同速度v ’,用v表示它,然后分别计算碰撞前后的总动能。
实质上又是一个科学探究。
P15思考与讨论……在第一节的演示中已经观察了两个质量相等物体的碰撞、两个质量相差悬殊的物体的弹性碰撞。
了解了它们碰撞前后速度变化的特点。
现在从理论上分析不同情况下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情况。
……我们的任务是得出用m1、m2、v1表达v1 ’和v2 ’的公式。
碰撞过程都要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弹性碰撞中没有机械能损失……两个方程联立,把v1 ’和v2 ’作为未知量解出来就可以了。
落实探究精神,改变学习方式P16几种碰撞的结论不要求记忆。
(那么多例题,难道结论都要背下来吗?)P16旁批:对一个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之后,我们会关心分析的过程是否正确、分析的根据是否可靠。
可以有多种方法进行评估。
方法之一是,把分析的结果应用于几个比较简单的特例,这些特例中的结论如果与常识或已有的知识一致,那么理论分析很可能是正确的,否则一定出了问题。
“评估”:科学探究的要素P16“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对心碰撞”、“非对心碰撞”、“散射”都是有用的名词。
理解上不会有困难。
P17旁批:对于非对心碰撞,应该在两个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分别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扩展,不做定量要求。
P17思考与讨论画出图来就可以,不要求定量计算。
第5节反冲运动火箭P19~P20定性介绍反冲现象。
P21思考与讨论:为火箭的半定量讨论做铺垫――改变学习方式P21思考与讨论P21课文:……火箭原来的动量为零,喷气后火箭与燃气的总动量仍然应该是零,即m Δ v + Δ m u = 0解出这里的Δ v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第6节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P23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动量的变化率等于它所受的力。
F=计算时的用处不大,可认为是动量定理的表示。
节的标题是“用……表示牛顿第二定律”而不是“动量定理”,表示编者“抬高”了什么,“降低”了什么。
再次反映与过去思路的差异。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第1节能量量子化:物理学的新纪元P28黑体辐射,学生理解为热辐射就可以了,不要在“黑体”概念上作文章。
P29~P31量子论的建立过程:通过前人的工作了解科学探究19世纪,经典的力学、电磁学、统计物理学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威廉·汤姆孙1900年元旦,回顾了物理学过去几百年的发展,充满自信地宣称:科学的大厦已经完成,未来的物理学家只要做些修补的工作就可以了。
不过他也承认,“明朗的天空中还有两朵小小的、另人不快的乌云。
”黑体辐射的规律黑体辐射↓经典电磁学↓矛盾↓普朗克假设↓推理(数学)↓验证“量子化”的概念是这节的重点,可以通过通俗的事例说明。
第2节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P32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历史上,关于光的本性有两种学说↓干涉衍射现象证明了波动说↓麦克斯韦理论使波动说近乎完美↓波动说无法解释光电效应↓重新指出光的粒子性(标题中“转折”的含义)P32下面一段:赫兹最早观察到了(但没有意识到)……后来又有其他人……重大科学发现总有前兆――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也是如此P32光电效应的定量研究图17.2-2,图17.2-3饱和电压遏止电压和截止频率瞬时性P34光的电磁理论的困难不应存在截止频率遏止电压应与光强有关光弱时电子逸出应需很长时间P35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密立根的精密测量直接证实这个方程P36思考与讨论给出了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
但是,很难直接测量光电子的动能,容易测量的是遏止电压Uc。
怎样改写此式以得到Uc与ν、W0的关系?提示:明确物理图景,Ek = eUcP36例题:密立根……测量金属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ν,由此算出普朗克常数 h ……下表是某金属的U c 和ν的几组数据。
Uc/V 0 .541 0.637 0.714 0.809 0.878 ν/1014 H z 5.644 5.888 6.098 6.303 6.501 试作出Uc- ν图象并通过图象求出:(1)这种金属的截止频率;(2)普朗克常量。
解题的核心是由光电效应方程结合动能与静电力做功的关系Ek = eUc写出学生熟悉的形式Uc = ν ? (蓝字――两个变量)Uc –ν图象由图象求参数的方法: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直接求参数)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用图象求平均值)……P38康普顿效应图17.3-5康普顿效应光的电磁理论:散射光的波长应与入射光的波长相同假设光子不仅具有能量,而且具有动量;用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完美地解释了康普顿效应。
定性解释不算完美!能量:E = h ·ν动量:p = h / λP39第5题5. 根据图17.2-2所示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利用能够产生光电效应的两种(或多种)已知频率的光来进行实验,怎样测出普朗克常数?根据实验现象说明实验步骤和应该测量的物理量,写出根据本实验计算普朗克常数的关系式。
方法的训练第3节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P41物质波的实验验证粒子束是一种波,应该产生衍射↓波长很短,障碍物(孔隙)应该很小,一般物体不行↓此前已经了解了晶体的结构(用伦琴射线)↓1927年得出了电子衍射图样图17.3-1电子束穿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P41课文:在20世纪20年代,那些关心物质波实验验证的物理学家们,说起来实在太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