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父母多爱我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无私深厚的,并理解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付出。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感恩之情,懂得尊重父母、关心家庭。
3.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懂得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学会珍惜和回报父母的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深厚的,并学会感激、回报父母的爱。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学会尊重父母、关心家庭。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2.课件:课件包含图片和视频,用于呈现相关故事和情境。
3.课堂活动:制作家庭树模板、亲子关系图模板。
4.教具:黑板、彩笔、纸张、学生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引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家长的照片,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是谁?我们为什么感激他们?”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人就是他们的父母,是对他们最无条件的爱。
3.教师出示幸福家庭的图片,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家庭的一件幸福事情。
步骤二:情景教学(15分钟)1.教师播放相关视频或呈现相关故事,引导学生观察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和爱。
2.学生观看视频或听故事后,回答问题:“你认为父母对你的关心是什么样的?你平时是怎样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的?”3.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会。
步骤三:情感体验(2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家庭树模板,帮助学生绘制自己的家庭树,标明每个家庭成员。
2.学生在家庭树上选择一个家人,并列举这个家人对自己的好处和付出。
3.学生将自己的家庭树与同桌分享,并广播式分享自己感激这个家人的心情。
4.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亲子关系图模板,帮助学生观察和思考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表现。
步骤四:思考讨论(2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父母对我们的爱是什么样的?我们该如何回报父母的爱?”2.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并回答问题。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制定回报父母的爱的计划,并在班级分享。
三年级上册品德道德与法治教案《父母多爱我》人教(新版)

其次,在教授沟通表达技巧时,虽然课堂上有角色扮演等活动,但仍有部分学生显得拘谨,不敢大胆表达。为此,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轻松有趣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与父母沟通。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父母之爱的基本概念。父母之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和关怀,它是家庭和谐的基石,对我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关爱表现,以及这些行为对我们的影响。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感受父母之爱和孝敬父母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4.培养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通过故事、讨论、互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父母之爱,培养家庭责任感,提高道德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感恩父母、孝敬家庭的道德素养,增强家庭责任感。
2.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学会在家庭中表达爱意和感激之情。
10.父母多爱我(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0.父母多爱我(教案)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父母对于自己的爱是多么的无私和深厚,同时学会感恩和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到父母的爱是什么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回报父母的爱的能力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的爱是什么
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方法
•观察-分析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首先,让学生看一些动漫片段、绘本照片或图画,引起学生对于本课主题的兴趣。
第二步:了解父母的爱
通过教课本中的相关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
•父母的爱是多么的无私和深厚
•父母的爱是多么重要
第三步:感恩父母的爱
通过讲述和观察案例,让学生:
•正确认识到父母的重要作用
•学会感恩和回报父母的爱
第四步:巩固与拓展
在课程的结尾,进行课堂综合讨论,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写一篇两篇“感恩父母的爱”主题的文章,要求文章表达自己对于父母的爱和感恩之情。
教学评估方法
本节课的评估与学生的表现有关,可评估学生是否能:
•正确地理解父母的爱是什么
•学会感恩和回报父母的爱
•进行自我评估,反思是否完成功能性的学习
总结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讲述和案例的讲解以及图画的引导等方式,学会了感恩和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目标得到圆满达成,同时也提醒了学生要珍惜父母对于自己的爱。
《父母多爱我(第二课时)》教案

《父母多爱我(第二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父母多爱我》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家是温暖的地方”。
本单元共三课,分别是《父母多爱我》、《爸爸妈妈在我心中》和《家庭的记忆》。
而《父母多爱我》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针对于当前年龄段的儿童因认识和理解有限,对父母之爱的表达方式有误解而进行编写的,侧重于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加深对父母的理解,能够接纳父母对自己爱的表达方式。
作为本课的第二课时,核心话题是“多一些理解”,通过四幅插图引导学生倾诉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有哪些不能让自己理解的做法;进而理性分析这些做法是否藏着爱,以及以表格的形式来讨论父母的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最后以“东东爸爸的一封信”来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尝试与父母谈心,学会对父母爱的方式多一些理解。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基本在8-9岁之间,父母是他们目前最重要的陪伴者,大部分的学生已经知道父母爱他们,但由于长期以来习惯了父母的照顾与关爱,他们可能会对父母的爱觉得理所当然,进而对父母爱的方式提出种种的不理解,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走进父母,用心感受父母对孩子爱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在换位思考和辨析、反思中理解父母爱的方式。
【三、教学目标】1、学会理解父母的一些做法,理解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懂得换位思考。
2、增进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培养学生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中理解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激发学生的感激、感恩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一些做法,理解父母爱的方式。
难点:学会与父母沟通,发学生的感激、感恩之情,形成更好的亲子关系。
【五、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课本、文具、便签纸【六、教学过程】回顾所学,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父母多爱我》第二课时的内容。
父母的爱像大海,像溪流,像水纹荡漾在我们心中,有时恬静,有时难以理解。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教案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父母多爱我》这篇小文章的意义和寓意,进一步认识家庭、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和培养的重要性。
2.通过比较不同文本的表述方式,培养学生识别和阅读生动形象的语言。
3.培养学生辨析常见交通安全问题的观察力和分析力,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1.对《父母多爱我》文字表述中的表情描写、语言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和理解。
2.培养学生对交通安全中常见问题的观察力和分析力。
三、教学准备1.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父母多爱我》课文、PPT等相关教学材料。
3.交通安全标语、道路标志等相关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大声朗读《父母多爱我》这篇小文章,并掉头问学生:“你们都有妈妈和爸爸吗?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特别感人的地方吗?”2.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逐步引入课堂主题,提出问题:“交通安全问题是和大家有关系的,你们有没有见过交通事故发生的场面呢?”2. 分析文章(25分钟)1.分发《父母多爱我》这篇文章,让学生自行阅读,着重分析和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义。
2.老师和学生一起对文章中的表情描写、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分析,了解其中的修辞手法。
3.教师提问,让学生自行回答:在文章中,“爸爸送走儿子的时候挥手时的眼神”这段描写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 深入思考(15分钟)1.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换成自己,是否会不顾安危,为家人穿越道路呢?2.引导学生思考:母亲在生活中对你有哪些关爱与怜爱呢?父亲有哪些“神奇”的小技巧,能现神奇般地解决你的难题呢?4. 交通安全知识普及(20分钟)1.分别展示和解释常见的道路标志、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等道路设施及交通标志的含义和用途。
2.展示并讲解一些常见的安全小贴士,例如穿过道路时要注意行人信号灯和马路中央的隔离带等。
5. 小结(5分钟)1.让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2.老师提问,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说要修养好自己,遵守交通规则呢?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师针对《父母多爱我》这篇文章进行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文本的表述方式和语言表现形式,培养学生识别和阅读生动形象的语言。
部编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父母多爱我》公开课教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父母多爱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父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应该多向父母表达爱意,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2.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无私的,应该珍惜父母所给予的一切;3.体会到假如父母不在身边,自己该如何度过日常生活,思考父母辛苦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呵护、培养孝顺敬爱之情;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工作和当父母的辛苦,进而产生对父母无私爱的认知。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情境模拟法。
四、教学准备1.PPT;2.活动道具:父母亲卡片;3.板书。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想和妈妈西安之旅和去春游的回顾。
Step 2 进入主题1.教师展示图片,在引导学生画面中,向学生引出:小朋友们,你们最亲近的人是谁?2.在确认学生答案的基础上,教师简述“父母多爱我”的故事内容。
3.学生感情模拟,体验父母给他们带来的呵护与爱,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长的好。
Step 3 理解实际1.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一日之内父母为了孩子的努力,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长的工作和生活,从而使学生了解孝顺和爱的意义。
2.教师展示图片,让学生模拟爸爸妈妈离家时饮食起居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提醒学生,如果没有父母,我们该如何度过。
Step 4 情感回应1.学生与同桌分享自己的认真体会,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2.学生设计“多谢父母”卡片,表示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六、板书设计“父母多爱我”孝敬爱家庭其乐融融七、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走进自己家庭、了解父母辛苦工作,鼓励学生体验父母给予自己的呵护与爱,引导学生珍惜来自父母无私的关爱,从而激发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反应。
同时通过卡片制作纵情体验学生给予家人关爱的快乐,拉近亲子间的距离,培养亲情。
此次教学方案能够在情感方面得到提升。
10《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示例答案:
从前有一个叫小明的孩子,他非常懂得孝敬父母。每天放学后,他都会主动帮妈妈做家务,还会陪爸爸散步聊天。周末,小明会用自己的零花钱为父母买一份小礼物,表达他的爱和感激。一次,他发现妈妈生病了,便立刻去买了药,并亲自照顾妈妈,直到她康复。小明的这些行为让他的父母倍感温暖和幸福。
- 孝敬父母的方式包括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帮助父母、关心父母的健康等。
4. 家庭责任感的培养
- 家庭责任感是学生在家庭中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 培养家庭责任感的方式有:参与家务劳动、关心家庭成员、节约使用家庭资源等。
5. 父母之爱的案例分析
-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了解父母之爱的具体体现和影响。
- 案例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父母之爱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 行为建议3:关注父母的需求
解释:主动关心父母的生活需求,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爱。
八、板书设计
① 重点知识点:
- 父母之爱的定义与内涵
- 父母之爱的表现形式
- 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和方式
- 家庭责任感的培养
- 父母之爱的案例分析
- 感恩父母教育的意义
- 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② 词、句等:
在课后作业环节,我布置了撰写短文和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感激的任务。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作业,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应付心理,作业内容较为简单。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 使用彩色粉笔或白板笔,突出重点知识点的颜色和字体大小,增强视觉效果。
- 设计简化的图形或符号,如心形代表父母之爱,家庭图标代表家庭责任感,以增加趣味性和记忆点。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父母多爱我》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家庭调查表,进行亲子互动游戏,互相写信表达爱意。
4.情感升华,内化行为:通过课堂小结、课后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教学活动:进行课堂小结,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如为父母做一件小事,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家庭、父母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理解父母之爱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提高。在此基础上,本章节的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在认知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能够辨别基本的对错,但对于父母之爱的内涵和表现,可能存在片面或表面的理解。
2.在情感态度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但在表达爱意、关爱父母方面,可能缺乏主动性和实际行动。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动、感人的亲子互动案例,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父母之爱,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活动:观看亲子互动视频,分享身边的亲情故事,进行小组讨论。
2.互动交流,提升认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父母之爱,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心情和付出。
教学活动:小组合作探讨父母之爱的表现,进行角色扮演,分享心得体会。
4.教师示范:教师以自身为例,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故事,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你是如何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的?
b.你认为应该如何孝敬父母?
c.你与父母之间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2.小组分享:各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补充发言。
3.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引导和纠正。
《父母多爱我》教案

《父母多爱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并体会到父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回报父母的美德。
3.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的心意,减少亲子间的矛盾和误解。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爱:生命的来源、成长的陪伴、无私的付出。
2. 父母的心意:期望、担忧、希望。
3. 亲子沟通:理解、尊重、表达、倾听。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的心意。
2. 培养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的爱。
2.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
五、教学方法1. 情感体验法:通过故事、情境、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互相启发。
3. 角色扮演法:模拟亲子沟通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学会沟通技巧。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音乐等。
2. 准备亲子沟通的模拟场景道具和材料。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引导。
七、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父母爱的感人视频或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 讲授父母的爱:通过讲解和分享,让学生了解父母对他们的爱,体会到父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以及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4. 亲子沟通演练: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亲子沟通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学会沟通技巧。
5.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以及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教学评价1. 学生的情感反应: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了解他们对父母爱的认识和体会。
2. 小组讨论的参与度: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和分享情况,了解他们的思考和感悟。
3. 亲子沟通演练的表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沟通技巧的应用情况。
九、教学拓展1. 邀请父母参与课堂:邀请学生的父母参与课堂,分享他们对孩子的爱和心得,加深学生对父母爱的理解。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父母多爱我》教学反思三篇

10《父母多爱我》教学反思篇一本节课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父母的爱从而突破本课重点难点,在最后作业设计的环节把课堂延伸至家庭,意在为孩子创造一些不父母直接交流、沟通的机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表达对父母的爱,融洽不父母的关系。
整节课的设计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调查、质疑、探究,最后理解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同时我也迚行了情感的升华,培养了孩子的感恩之心,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但是在授课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还是不敢表达,怕说错话,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单亲的原因,没有全部参不迚来,这时,老师就要多鼓劫学生,引导学生,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从和他们的交流中找出突破口,不断启发引导他们把话讲清楚说具体,创设情境,陪他们一起用心感受。
10《父母多爱我》教学反思篇二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提倡“百善孝为先”,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并以《父亲》的歌词为主线串起整堂课,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理解、感恩父母。
1.活动丰富,生动有趣在教学中,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采用了一系列的活动进行教学,比如在体会妈妈怀孕很辛苦的阶段,用书包代替宝宝,让孩子前背走动,进行弯腰、蹲起等动作体验妈妈的辛劳,并进行采访。
除此,还有家庭情景表演与角色扮演、看《当父母老了》绘本、欣赏视频、针对孩子行为进行思维辨析、同桌讨论、听《父亲》等多种形式的“情境化”教学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更为真实、亲切,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
2.贴近生活,亲切自然本课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以回忆父母为你做的事为导入,将学生引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激发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做好准备。
安排学生仔细观察爸爸妈妈的一天,并有逻辑地叙述出来,从所知的日常生活入手,让新课生活化。
父母多爱我-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父母多爱我-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是一个温馨的小社会,明白家庭的重要性。
2.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进而珍惜家庭和谐。
3.培养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你会明白家庭是一个温馨的小社会,明白家庭的重要性;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珍惜家庭和谐;教育学生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2.教学难点:在教育学生理解父母辛苦和付出的时候,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孝顺之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家庭中发生的有关父母的亲情故事,让学生明白家庭的重要性,了解父母的辛苦和爱。
2. 讲解(25分钟)1.家庭介绍家庭是一个温馨的小社会,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单位。
家庭不仅是一个人的根基,更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
在家庭中,人们相互扶持,相互关怀,相互爱护。
2.父母的辛苦和付出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他们为了我们的成长,牺牲的很多,像是时间、精力、金钱等等。
我们要感恩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3.孝顺父母对于每个人来说,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家庭中,孝亲是最基本的道德意识。
孝敬父母不仅是我们应有的行为和情感,更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3. 情景教学演示(15分钟)请父母到校,学生表演与父母相处的场景,让学生了解孝顺父母的具体表现。
例如:给父母端茶倒水、主动帮忙家务、关心父母身体健康等。
并并指导学生如何吐露自己孝敬家人的心声。
4. Group工作(20分钟)根据生活经历,以小组形式或班级形式,让学生分享孝敬父母的体会和感悟,并在组内讨论孝敬父母具体行动计划,形成行动计划。
5. 总结(5分钟)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对自己的辛苦和付出,了解如何体现自己的孝心。
并表彰班级/小组中一些较为出色的案例,进一步鼓励学生学习成长。
四、教学评估1.针对学生的家长、同学、老师等创建评估渠道,收集孝敬父母的具体行动计划及执行情况,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父母多爱我教案范文

父母多爱我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的重要性。
2.学会珍惜父母的爱,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并感悟父母对我们的爱的意义。
2.培养学生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父母爱的图片、视频。
3.课堂绘本。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创设情境)1.导入学生对父母的爱的认识,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或班级讨论展开。
2.播放关于父母爱的视频,让学生体验到父母对我们的无私付出和关心。
Step 2 学习(触发思考)1.呈现父母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a.你们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b.这些图片中的人是谁?c.你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d.你能想象你在这些图片中吗?你是什么样的情景?2.通过绘本《妈妈爱我》的故事,让学生学习到母亲对孩子的爱。
a.读故事。
b.学生观察故事中妈妈对孩子的关爱。
c.学生回答问题:你觉得妈妈对孩子的爱是什么样的?为什么?d.让学生讲述一次妈妈对自己的爱的经历。
询问其他学生是否有类似的经历。
Step 3 思考(发散思维)1.展示父母爱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
2.导入思考问题:父母的爱对你们有什么影响?你们是如何看待父母的爱的?3.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以上问题,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4.展示学生的讨论结果,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Step 4 感悟(培养情感认知)1.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感悟父母对我们的爱的重要性。
2.与学生分享一些感人故事或真实的生活例子,让学生进一步触动自己的情感。
3.学生试着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可以用文字、漫画、图片等任何形式。
4.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分享。
Step 5 总结(输出成果)1.向学生再次强调父母对我们的爱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2.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东西,并形成小结。
五、课后作业:1.写一篇感谢父母的作文。
2.收集并整理一些与父母爱有关的图片或视频。
《父母多爱我》教案

1.回顾父母每天为我们做的事。
(1)请同学们制作爱心树,记录父母每天为我们做的事。
(2)学生分享妈妈每天为自己做的事。
(3)提问:看到妈妈准备的种类丰富的早餐,你的感受是什么?
(4)学生分享感受。
(5)过渡:除了妈妈,我们的爸爸每天又会为我们做哪些事呢?
3分钟
三、通过欣赏小诗,深入体会父母的爱,并尝试描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三)环节三:通过欣赏小诗,深入体会父母的爱,并尝试描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1.播放音频:妈妈的爱。
2.提问:听完这首小诗,你想到了什么?在你的眼中父母的爱像什么?
3.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4.教师小结:你是不是也像老师一样,觉得父母的爱,像极了这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饱含了人间最美的情感,让我们一起将这首小诗续写下去吧!用你最真实的情感,最诚挚的表达,去描述爸爸妈妈对你的爱。
6分钟
二、通过辨析疑惑、分享父母关爱孩子的感人故事,体会故事细节中所蕴含的深深的爱。
(二)环节二:通过辨析疑惑、分享父母关爱孩子的感人故事,体会故事细节中所蕴含的深深的妈妈和外婆真的爱吃鱼头吗?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
3.学生分享看法。
4.过渡:正如古诗中所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生活中这样的细节随处可见,相信父母关爱你的感人故事一定也不少吧,请你讲给大家听听吧。
5.全课总结:同学们,父母从我们出生到现在一直默默地爱着我们,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去体会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小诗,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学生进一步地体会父母的爱,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描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提升学生对父母的爱的情感认识。
小学道德与法制《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及反思

2、出示课件:早晨、上午、晚上父母分别为我们做了什么?课前老师巳经让同学们完成课本66页“爱心榜”,现在谁愿意和大家分事一下你境写的内容?(指生回答,3~4名即可)
3、师:其实像这样的日常小*还有很多,请你们数一数父母一天为你做了多少件事?
(指3~4名生说)
3、表达爱一请同学们在你准备的信纸上写下对父母想说的话.
(指「2名生读读)师:孩子们,父母多爱我,这是一份默默的爱,如春雨般润物无声.这是一份无私的爱,她可以在生死关头为我们搭建生命的桥梁,这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板书:伟大的爱回家把这封信送给爸爸妈妈,大声的说一>:“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课件出示课本67页文字资料)学生默读师:同学们,故事中的妈妈们真的爱吃鱼头吗?(1~2名学生回答即可)
2、师小结:原来并不是妈妈们喜欢吃鱼头,而是她们把鱼肉省下来给我们吃,小小的鱼头里戴着妈妈深深的爱。
师:同学们,你有父母关爱你的感人故事吗?分享给大家听小结:从同学们刚才分享的故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是我们人生路上最温暖的港湾,当灾难来临的时候甚至会创造生命的奇迹。这一份爱不需要回报,只求我们安好,这是一份多么无私的爱。板书:无私的爱
小学道德与法制《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程名称
父母多爱我
执教教师
学校名称
学科
小学道德与法治
学段
小学中段
一.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家是温暖的地方”。本单元共三课,分别是《父母多爱我》、《爸爸妈妈在我心中》和《家庭的记忆》。本课侧重讲父母对孩子的爱,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加深对父母的理解,能够接纳父母对自己爱的表达方式。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的话题是“父母的爱是默默的”。第•课时是第一个板块的话题,从父母每日为子女做的日常小事体会父母默默的爱,从父母关爱自拟的感人故事中体会父母深深的爱,通过小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父母之爱。
父母多爱我教学反思和不足

《父母多爱我》教学反思和不足
一、教学反思
在《父母多爱我》的课程教学中,我尽力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期引发他们的共鸣和深入思考。
我设计了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和分享,更深刻地体会父母对他们的爱。
同时,我也注重引导他们理解爱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责任和承诺。
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需要耐心和细心。
有时候,学生可能不愿意或不能立即表达他们的感受,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和等待。
同时,对于一些较为敏感或内向的学生,需要更加细心地处理他们的情感问题,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二、不足之处
虽然我在教学中尽力做到最好,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引导学生讨论时,有时过于强调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无条件的,这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一种误解,认为父母的爱是没有条件的、不需要回报的。
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也可能对学生的家庭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我在教学中有时过于注重情感的培养,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对爱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例如,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表达对父母
的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对父母的关心和尊重等。
这些方面的引导不够充分。
最后,我也意识到在处理学生的情感问题时,有时过于主观和急躁,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情感需求。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情感需求,更加细致地处理学生的情感问题。
综上所述,虽然我在《父母多爱我》的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我会继续努力,以期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
道德与法治公开课《父母多爱我》教案

《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三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0课,由两个板块组成。
第一板块的话题是“父母的爱是默默的”,其中设计了两个小活动:引导学生回忆、观察、记录父母每天为子女做的事情。
父母无私地爱着子女,但他们也会有些做法让子女不能理解,由此引出第二板块的话题“多一些理解”,通过图例和表格引导学生回忆和反思,帮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学会对父母多一些理解。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知道父母爱他们,但是他们容易忽视日常生活中父母给子女的爱,这需要进行一定引导。
父母对子女爱的形式是多样的,有些爱的表达,三年级学生较难理解,这也需要引导。
本课教学目标的设定,旨在让学生在低年段认识父母爱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去发现爱、感受爱、理解爱、辨析爱,从而形成积极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关爱的亲子关系。
【教学目标】1、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心血,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地爱。
2、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学生切身理解、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及养育之恩,并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地爱。
【教学难点】了解父母培养自己的苦心,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激和爱。
【教法学法】教法:交流法、合作探究法学法:情境体验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
2、教具大树、40个爱心。
3、作业单。
学生:1、观察父母每天都为我们做了什么,把他们做的事记录在作业单上,重复的事画上小爱心。
2、填写作业单(教材第66页“爱心树”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都说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因为家里有亲爱的爸爸妈妈陪伴我们成长。
当我们呱呱坠地时,爸爸妈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当我们蹒跚学步时,爸爸妈妈小心地在一旁护着;当我们牙牙学语时,爸爸妈妈耐心地教每一个发音;当我们上幼儿园时,爸爸妈妈常常陪我们做手工;当我们上小学时,爸爸妈妈总是辅导我们写作业……看着这一个个温馨的画面,你想说什么?(指名3人)是呀,爸爸妈妈多爱你们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爸爸妈妈多爱我》(板书:父母多爱我,齐读)二、感受爱1、出示照片:家长接孩子放学的画面。
《父母多爱我父母默默的爱》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孝敬父母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孝敬父母,如尊敬父母、关心父母的健康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父母无私关爱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默默付出,体会到父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例如,通过讲解父母为孩子付出的具体事例,强调父母在工作、生活上的辛勤努力,以及对子女学习、成长的关心。
-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学生应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包括尊敬、关心、体贴父母,为父母分担家务等。如讲解如何主动与父母沟通、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在父母需要时给予帮助等具体行为。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父母无私关爱的基本概念。父母的爱是伟大、无私的,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爱对我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默默付出,以及我们如何去体会和回应这份爱。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父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以及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4.提高问题的质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关注学生的疑问,确保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这次教学反思进行调整和改进,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之爱,培养他们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存在偏离主题的现象,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
10父母多爱我教案及反思

10父母多爱我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父母对他们的爱,感受家庭的温暖。
2. 培养幼儿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讨论父母对幼儿的爱,举例说明。
2. 学习表达爱意的方式,如拥抱、亲吻、说“我爱你”等。
3. 进行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幼儿谈论父母对他们的爱。
2. 示范法:教师示范表达爱意的方式,让幼儿模仿。
3. 体验法:通过亲子活动,让幼儿感受父母的爱。
四、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展示父母关爱幼儿的场景。
2. 道具:如拥抱、亲吻等表达爱意的方式。
3. 亲子活动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父母关爱幼儿的场景,引导幼儿谈论父母的爱。
2. 新课内容:学习表达爱意的方式,如拥抱、亲吻、说“我爱你”等。
3. 示范:教师示范表达爱意的方式,让幼儿模仿。
4. 实践:让幼儿与父母(或同伴)进行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5. 总结:让幼儿谈谈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引导幼儿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6.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用学到的表达爱意的方式向父母表达爱。
7. 反思: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幼儿的参与情况和教学效果,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父母爱的认识和表达爱意的能力。
2. 关注幼儿在亲子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收集幼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参与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2. 组织类似的亲情主题活动,让幼儿更多机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3. 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育儿观念,促进家校合作。
八、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难点:幼儿可能不知道如何表达爱意。
解决策略:教师示范,让幼儿模仿;提供道具,如拥抱、亲吻等,让幼儿实践。
2. 难点:幼儿在亲子活动中可能表现出害羞、胆怯。
解决策略:营造轻松、温馨的氛围,让幼儿放松心情;鼓励、表扬幼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10. 父母多爱我教案及教学反思

10. 父母多爱我 一、父母默默地爱 二、多一些理解 课堂练习 1.小米的爸爸为了让他减体重,每天和他一起步行到学校。小米觉得很累,并且感到很不开 心。以下对于小米爸爸做法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小米的爸爸是为了不让小米睡懒觉。 B.小米的爸爸不关心小米的累。 C.小米的爸爸很关心小米的健康,所以才和他步行去学校。 D.小米的爸爸没有他交通工具带小米上学。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换位思考,更加理解父母)[来源:学|科|网 Z|X|X|K] 课堂小结:父母是我们最重要的亲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也给我了我们最多的关爱。尽管 他们表达爱我们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的父母的爱是显而易见的,有的父母的爱则是默默无言 的。不管哪种方式,父母对我们的爱都是伟大的。我们也要更加理解我们的父母,更加爱我 们的父母。 板书设计
教学难点 在理解父母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对父母的感恩和尊敬,形成更好的亲子关系。
主要教法
情景教学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爸爸妈妈爱我吗? 教师小结:爸爸妈妈平时或许很少会把“爱”这个字眼挂在嘴边,也很少说“爱”我们。但 其实他们在背后默默地关心着我们,为我们付出了许多许多。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要来 走进每天陪伴我们的父母。一起进入第十课的学习:父母多爱我(引发学生思考和学习兴趣) 一、父母默默地爱 活动一:填写“爱心树”(课本第 66 页)
我认为本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课堂上通过各种形式,激发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课后 反思
同学们广开思路、畅所欲言。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进行有效评价,学生能 清楚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能认真倾听别人的看法,养成了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了口 语交际能力。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定能加强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形成
1、哪些事是我们平时不曾注意的呢? 2、分享你填了“爱心树”以后的感受。 活动二:爱在不言中。 1、阅读故事《妈妈喜欢吃鱼头》 2、欣赏歌曲《鲁冰花》、《我有一个好爸爸》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发现父母的关爱,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二、多一些理解 活动三:课堂互动 1、结合课本,父母还有哪些事是我不能理解的呢? 2、通过本课 的学习,是不是对这些事有了新的服务的最好体现。
10父母多爱我教案及反思

10《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设置两个相关的话题:“父母默默的爱” “多一些理解”。
“父母默默的爱”这个话题引导学生回忆'观察、记录父母每天为子女做的事情,使学生加深理解父母默默付出的爱。
“多一些理解”这个话题是通过图例和表格引导学生回忆和反思,帮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学会对父母多一些理解。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知道父母爱他们,但是他们容易忽视日常生活中父母给予的爱,这需要进行一定引导。
父母对子女爱的形式是多样的,有些爱的表达,三年级学生较难理解,这需要引导。
三、教学目标1.从生活的细节中感受、发现父母的爱,体会父母默默的爱。
2.接纳父母对自己爱的表达方式,理解' 感恩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心血,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
【教学难点】发现父母默默的爱无处不在。
五、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及相关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观察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
(-)引入新课1.小组讨论:和同学提供你名字背后的故事。
例:我叫知文,取自于《三字经》中的“知某数,识某文”。
爸爸给我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渊博多学,知书达理。
这个名字表达了爸爸对我的爱与期望。
总结:名字寄托着父母对我们的爱。
2.出示特殊的“招聘广告”,说说这样的工作你愿意做吗?世界上有数亿人在做这样的工作,你知道他们是谁吗?工作岗位:运营总监工作内容:为客人烹饪' 理财' 医疗' 表演'做手工等。
职位要求: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有充分的体力,需要长时间站立、弯腰。
工作待遇:无薪资,一天工作19个小时以上,全年无休。
总结:他们就是父母,这就是父母每天在做的事情。
3.观看视频,小组交流,说说你眼中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的。
学习主题:父母默默的爱。
(-)共同交流1.在“爱的天平”上填写相应的“祛码”,思考:你家爱的天平是否倾斜了?备注:天平两边分别是“父母为我做的事”和“我为父母做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换位思考,更加理解父母)[来源:学|科|网 Z|X|X|K] 课堂小结:父母是我们最重要的亲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也给我了我们最多的关爱。尽管 他们表达爱我们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的父母的爱是显而易见的,有的父母的爱则是默默无言 的。不管哪种方式,父母对我们的爱都是伟大的。我们也要更加理解我们的父母,更加爱我 们的父母。 板书设计
教学难点 在理解父母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对父母的感恩和尊敬,形成更好的亲子关系。
主要教法
情景教学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爸爸妈妈爱我吗? 教师小结:爸爸妈妈平时或许很少会把“爱”这个字眼挂在嘴边,也很少说“爱”我们。但 其实他们在背后默默地关心着我们,为我们付出了许多许多。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要来 走进每天陪伴我们的父母。一起进入第十课的学习:父母多爱我(引发学生思考和学习兴趣) 一、父母默默地爱 活动一:填写“爱心树”(课本第 66 页)
10. 父母多爱我 一、父母默默地爱 二、多一些理解 课堂练习 1.小米的爸爸为了让他减体重,每天和他一起步行到学校。小米觉得很累,并且感到很不开 心。以下对于小米爸爸做法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小米的爸爸是为了不让小米睡懒觉。 B.小米的爸爸不关心小米的累。 C.小米的爸爸很关心小米的健康,所以才和他步行去学校。 D.小米的爸爸没有他交通工具带小米上学。
课题
时间:___月___日
10、父母多爱我
【知识与能力目标】
教
通过学习认识到父母的关爱,同时也培养学生对父母的理解和认同。[来源:Z
学
【过程与方法目标】
目
通过课本学习,增进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沟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标
帮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等方式理解自己 的父母,更加理解父母对我们的付出。
我认为本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课堂上通过各种形式,激发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课后 反思
同学们广开思路、畅所欲言。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进行有效评价,学生能 清楚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能认真倾听别人的看法,养成了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了口 语交际能力。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定能加强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形成
良好的家庭氛围,这也是教学为生活服务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