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0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 【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

1.自然地理环境基本规律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得来的?

答:自然地理环境基本规律主要有: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是通过对其组成和结构的分析总结出来的,是指自然地理环境的内部联系性,即各组成要素和各部分,综合交融,互为因果。

(2)时间演化规律

①周期性节律

周期性节律是自然地理过程按一定的时间间隔重复的变化规律。它主要发生在一定地区的昼夜更替日周期和季节更替年周期基础上。

a.昼夜节律

昼夜节律是是生命活动以24小时左右为周期的变动。地球绕地轴自转,使地表大部分地区24小时都经历一段光明和一段黑暗,以及相应的一段加热和一段冷却的时间。

b.季节节律

季节节律是地球公转的效应。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公转产生了季节更替,使许多自然地理过程和现象随之而出现以季节(年)为周期的节律变化

②旋回性节律

旋回性节律是以不等长的时间间隔为重复周期的自然演化规律。这是更高一级、更为复杂的自然节律。典型范例是地质旋回和气候旋回。

a.地质旋回

地质旋回具有旋回性节律。岩层的沉积层序鲜明地反映了其节律性。地质旋回历程漫长,

周期长短变化大。

b.气候旋回

气候的变迁也呈现一种旋回性节律。世纪内旋回与太阳黑子活动和火山活动有关;超世纪旋回受太阳黑子活动长期变化和九大行星运行轨道影响。

2.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

答:(1)整体性的含义

①构成整体和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②整体具有各孤立要素所没有的性质和功能。但整体功能并不等于各部分、各要素功能的任意凑合。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是通过对其组成和结构的分析总结出来的,是指自然地理环境的内部联系性,即各组成要素和各部分,综合交融,互为因果。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研究内容

①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各种结构形成的机制和规律;

②物质循环能量交换的调节、控制和可能途径;

③研究土地类型和自然地理区划,确定其综合特征,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途径;

④研究人地关系,探求环境与发展协调的正确途径等。

3.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为例,论述自然地理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规律。

答:(1)内在联系的整体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动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统一整体的特性。

(2)任一要素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其余要素发生相应的变化,某一部分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其相邻部分发生相应的变化。

(3)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为例:

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含量增加,由于二氧化碳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透明,但对地球的长波辐射则基本吸收,所以大气的温度随之上升。

②大陆冰川退缩和两极冰盖消融,进而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海岸向陆后退,沿海低地受浸淹。由于海平面上升使侵蚀基面上升,导致流水地貌发生相应的变化。

③由于全球气温上升,导致植物、动物向极迁移或从此绝灭,或出现新的物种。

4.简述全息论的整体性。

答:全息思维的整体观念是从部分(全息元)出发来确立整体的性质,沿着微观一宏观的方向开展的,强调整体对部分的依赖性。全息论吸取了系统论和还原论的优点,摒弃了两者的局限性。全息论的方法论意义有:

(1)打破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隔膜,为解决系统悖论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在全息论视野内,整体与部分以内在的方式相互联系,其中一方不再以否定另一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全息论找到了由部分过渡到整体的桥梁,即整体与部分之间的信息同构。

(2)丰富和深化了整体与部分的相关性

全息论的提出,使人们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思维方式,由线性发展到非线性。它与还原方法、系统方法共同揭示了整体与部分之间,多层面、多视角、多维度的联系方式。

(3)全息方法的时空展开,为预测分析和泛化分析提供依据

5.简述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答: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密切。结构是保证物质、能量、信息流通的渠道;功能是维持结构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无结构的功能,也没有无功能的结构。

(1)结构

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特殊网络关系,是系统内部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流通渠道。现实世界中,在构成要素相同的情况下,结构不同,系统的整体功能也不同。

如石墨和金刚石,都由碳元素构成,但由于结构不同,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能。前者松软,后者异常坚硬。

(2)功能

功能是指物质、能量、信息在系统内传递转化的外部表现。

如土壤、草本植物和食草动物三个子系统通过结构网络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其功能就是结构网络保证物质、能量在系统中传递和转化。当这种传递和转化受阻,整个生态系统就会解体,结构网络将不存在。

6.指出自然地理环境进化诸发展阶段的关键事件。

答:(1)原始自然地理系统的形成

①天文期

46亿年前,地球起初是一些相互靠近的宇宙物质,星云。这些星云由宇宙大爆炸产生。

②地质时期

46亿年后,由于地球内放射性热的生成率比今天高出许多倍,地球内部热量大量聚积,导致地球物质熔融,喷溢大量岩浆、气体,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标志着原

始自然地理系统开始形成。

但由于此时地球内能占优势,原始大气以甲烷、氮气、水汽、氨气等为主。原始海洋和海水为低盐、高钙型,且水少,因此物质、能量的交换受到一定的限制。

③距今37亿~20亿年前

地壳不断增厚,地球内能对地表的作用减弱,太阳辐射能逐渐成为地球表层的主要能源。

(2)天然生态系统的形成

①原始生态系统的形成

海洋里的有机化合物大量积聚,在太阳能的作用下,合成生命。这些生命的形成,最初是异养细菌感到食物匮乏,出现突破,产生自养生物。这些生物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身固定太阳能,制造有机物。于是产生了原始的生态系统。

②天然生态系统的形成

生物从海洋登陆,接受太阳辐射更为充分,生物种类和数量大增,水陆都形成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组成复杂、完善的生态系统,即天然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出现,天然生态系统的形成,使自然界的两个极重要的地球化学循环建立起来。如图,二氧化碳和氧的地球化学循环。

(3)人类生态系统的形成

大约在距今二三百万年前,人类从动物界中分化出来。人类的出现,是人类生态系统形成的标志。人类从天然生态系统取得食物,又从自然地理系统取得低熵物质(水、矿物、水电)。还利用地质时期的一些潜能(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形成人类生态系统。

7.回顾第三章第四节“动物界的演化与发展”相关内容,阐述自然地理环境进化的随机性和概率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