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教案1: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古代农业的发展,课标要求是知道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本课主要由三个子目构成,分别是早期的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但是,三个子目之间的联系不强,缺乏系统性,因此,教师对内容进行了整合,主要从古代农业的发展概况、农业的特点和影响、农业现状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在讲解主干知识的同时联现实,回归到现实生活之中。
重点:古代农业发展概况难点:小农经济【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在学习本课时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是,由于现在的学生很少参与农业生产、生活经验不足,对有的知识理解时有难度,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形象主观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本课的难点是小农经济,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教师需要对其概念进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多角度评价小农经济。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概况,掌握基本史实。
2.认识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和作用,重点解读小农经济。
3.体会农业生产的作用,理解统治者的重农政策。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材料等资料,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提升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通过课堂探究,从多角度分析小农经济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概况,体会其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通过探究当前的农业现状,思考实现农业集体化和规模化的措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同学们,不知大家平时坐火车时是否注意过窗外了风景,当列车驰骋在咱们荆州段时,我们看到的最多的景色是什么呢?大片的稻田、劳作的人民勾勒着一幅幅鱼米之乡的美丽画卷,展现了我国农业生产。
那作为农民后裔的我们,对古代的农业生产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发达的古代农业》,选择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
接下来我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
本课是高中必修二经济史的第一课,在经济史的学习中起基础性作用。
本课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生产力的发展是这些内容产生、发展和演变的根本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历史唯物史观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上好一堂课不仅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还要对学情有足够的把握。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
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部分本课相关的知识,但初中阶段知识较分散,学生缺乏知识归纳与专题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新课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
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结合学情,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并通过了解农业工作工具的改革和演进理解工具的变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从精耕细作和男耕女织两个角度来掌握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格归纳法和图示法掌握古代农业在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我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古代农业发展在世界上占领先地位。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四、教法与学法本课主要采用讲解法和图示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探究式学习掌握本课相关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教学目标,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新课导入、自主预习、知识精讲、小组讨论、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
1.新课导入:我采取的是复习导入法,课件展示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初中知识回答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农业种植情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完美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设计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在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经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与向往。
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本单元探讨的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为发展社会经济所作出的努力。
本单元由四课组成,即发达的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的经济政策。
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有利于弄清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中国传统农业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世界最前列,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古代手工业的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古代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范畴的表现。
本单元的重点是掌握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特点,难点是分析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整体设计本课概述古代农业孕育了我国古代文明,它的艰难成长历程,记载了我国古代枣动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艰辛和智慧。
精耕细作和自给自足,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七本课内容分三目,对我国古代农业的成长历程和基本特征进行了充分的诠释。
第一目“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介绍了我国古代农业主要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水平在不断提高。
第二目“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则丛耕作方法、耕作制度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农业的辉煌成就,充分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第三目“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则重点描述我国封建社会尘塞经济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除此之外,本课还配有大量的插图和辅导资料,对以上三目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解释,它有助于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在教学时,要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向学生解释一些农业生产现象,阐释一些农业生产名词,剖析一些农业生产问题。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1(人教版必修2)2
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必修一政治史内容,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经济史。
经济史主要介绍古今中外的经济发展史,共分八个专题来介绍。
现我们来了解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结构(呈现幻灯片)——本单元主要介绍三个部门和一个政策。
呈现幻灯片——2014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这是自2004年以来连续第十一年聚焦“三农”问题,这充分说明“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三农”问题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从历史上看,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与当前“三农”问题有着密切联系。
呈现幻灯片——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三大亮点——解读亮点。
之后呈现图片——“2014年2月关中坝建成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景”,“塘头镇关中坝2013年12月建成高规格的休闲观光长廊”。
过渡: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十一年以每年的一号文件形式发布关于“三农”的政策,可见当今政府是非常重视的。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农业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要知道这些问题,现我们来学习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板书课题)(呈现学习目标)【讲授新课】1、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阅读教材“前言”,第一部分第一段及“历史纵横”中的材料, 思考:①传说中的农业始祖是谁?②农业起源的时间?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发展概况:自主阅读教材第一栏目第二、三、四段文字材料完成表格——见幻灯片略。
呈现幻灯片:【思考】刀耕火种对人类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提示:耕作一两年后,地力下降,不得不经常迁徙。
呈现幻灯片:【想一想】房屋的出现说明了什么?——提示:人们生活由迁移走向定居。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
3.强调古代农业发展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引导学生关注现代农业的发展。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古代农业发展的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古代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代农业发展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认识农业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视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的意识。
3.通过分析古代农业发展的历程,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4.教育学生从古代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关注现代农业的发展。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师评,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结合反思与评价,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一幅古代农业场景的图片或一段视频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农业。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同时,我还结合教材内容,引入了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史实,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在课堂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浓厚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情境导入的方式,让学生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农业发展的历史现场,感受古代农业的魅力。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导入新课】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讲授新课】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阅读教材第一部分, 思考:①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②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中国原始农业(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古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古代农业对现代农业的启示”等。
2.学生分组讨论,搜集资料、整理观点、形成共识。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古代农业的发展特点、成就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故事导入、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农业的发展过程。
2.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农业博物馆、实地考察农田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农业的智慧,提高实践能力。
3.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使其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4.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农业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背景下,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本教学案例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为教材,针对高二年级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丰富的史料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古代农业的发展脉络,理解农业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劳动的情感,使其认识到农业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doc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掌握中国农业的起源、刀耕火种、商周农业生产的发展。
掌握中国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
掌握小农经济的形成。
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课前自主学习1、中国原始农业相当发达,其耕作方式先后经历了从“”到阶段,战国时期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是农业文明古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至西周,主要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等,后世的农作物多已具备。
3、我国非常注重水利灌溉工具的创制,主要有曹魏时的、唐朝的和宋代的和明清的风力水车。
课堂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人们先用石刀、石斧砍倒树木,晒干后焚烧,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3、距今约七八千年时,松土工具耒耜出现并普遍使用。
国农业进入“耜耕时代”,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4.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只是很少使用,主要仍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等工具。
人们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
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商周时,农作物种类更丰富,后来习称的“五谷”均已种植。
人们的生活由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注意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趋势(1)生产工具的数量不断增长,还有品种也不断增加。
(2)许多生产工具自身都在不断完善。
如从牛力耕犁的出现,到犁壁的发明,再到曲辕犁的产生等。
(3)生产工具的进步表现为旧式工具的淘汰和新式工具的诞生。
典例剖析【例1】我国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 )A.石斧、石锛 B.骨耜、石耜 C。
钱、镩 D.铁铲、铁犁知识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精耕细作的含义: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如“我在本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我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有哪些改进的空间?”等,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设计课堂评价表,让学生对彼此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公正客观的态度。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古代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掌握农业工具的演变、耕作制度的发展、土地制度的变化等知识,从而深入理解古代农业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案例背景为基础,结合教材内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实际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古代农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历史的深远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代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三)情感来自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农业发展的地域差异,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3.通过分析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农业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对古代农业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案例背景中,我们以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线索,分别从耕作工具、农业技术、土地制度、农业生产组织等方面展开。首先,从原始社会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到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农具,再到战国秦汉时期的铁犁牛耕,让学生感受农业工具的演变过程。其次,通过讲解甲骨文中的农业技术记载,让学生了解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再次,从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到均田制,让学生掌握土地制度的变化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最后,通过介绍古代农业生产组织的演变,如家族农业、地主庄园农业、农民个体农业等,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
高一历史下期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
2、了解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3、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1、将教材的内容设计成系列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己归纳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
3、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
4、粗读、精读,圈点划批,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但是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教学重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教学难点: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农业的起源(原始农业的产生):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最早培植水稻、粟;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工具:石刀、石斧)2、早期农业生产的进步: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耜耕”或“石器锄耕”商周:少量青铜农具,掌握开沟排水、制肥、灭虫技术。
西周: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思考:古代中国,人们是如何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的?解决了什么问题?什么原因?具体表现如何?根本原因是什么?解决的关键问题:土地的利用率;原因:农业生产的发展进步;具体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种类的丰富;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3、结论: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犁耕的改进)铁犁牛耕的发展: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逐渐推广——铁农具和牛耕两汉时期——改进和进一步推广——耦犁(西汉赵过,两牛三人)、犁壁东汉时耦犁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耕犁相当完善——江东地区曲辕犁、犁评2、耕作技术: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西汉时期——代田法(赵过);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南方的水田耕耙技术。
高中历史必修2说课稿 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2说课稿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说教材
1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本册书所讲的内容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包括中国的,世界的,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不同时期,第一单元讲的是古代中国经济,而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所以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课一共分为三个内容,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重点:精耕细作的的传统农业,小农经济的特点.
难点:小农经济的发展过程.
3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
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和影响.
过程方法: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
情感态度: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法:有关古代农业的问题,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在本课。
历史ⅱ人教新课标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历史ⅱ人教新课标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本课是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差不多结构与特点》中第1课。
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而中国又是世界上四大农业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以农立国的历史传统。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的粮食和副食品,为手工业部门提供原料。
因此,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有利于我们对古代中国经济差不多结构与特点形成整体认识。
(二)、课标要求明白古代中国农业的要紧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差不多特点。
(三)、教学目标:依照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形,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把握我国古代农业的要紧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明白得中国农业独立进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认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进展的历程。
(2)明白得小农经济的差不多特点,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阻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2)鼓舞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现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3)学会自学探究,用历史比较法、阅读法、观看法、问题探究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国农业进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进展是推动社会进展的全然缘故,树立正确的进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聪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制造了庞大财宝,是历史的制造者,然而在阶级社会里,宽敞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进展(采纳学生自学探究、历史比较法等完成中国古代农业的进展历程表格来突破重点)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通过《夫妻双双把家还》片段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小农经济的差不多特点)二、说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动身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教案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熟练掌握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情况,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影响发展的因素及形成正确的评价。
2.让学生熟练掌握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土地制度以及土地兼并等相关史实。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2.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重难点“精讲”】一、整体感知发达的古代农业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等是发达的古代农业的核心内容。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内容链接点政治宗法分封制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形成随着井田制瓦解,宗法分封制崩溃;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的保护;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注重道三、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后世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3.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四、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呈现出的特点1.从制作材料上看: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
2.从制作方法上看: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变化。
3.从使用的动力上看: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
4.从农具种类上看: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
五、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从经营方式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从生产力状况看,使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从农业结构看,以粮食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案1
高中历史如何高效地解释抽象概念
——以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为例
本课主要讲述的内容是我国古代的农业。
从课本可知,“古代”是指距今约一万年的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这段时间,时间跨度很长。
即使略去原始农业不讲,从夏商周开始,本课所要讲述的农业发展史的时间跨度将近4000年。
教材用一课内容来讲4000年中国农业发展史,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内容抽象简洁,概念繁多。
下面是我从课本中摘出来的其中24个概念:
(1)农作物
粟黍稷麦稻桑麻
(2)生产工具
耒耜石犁石锄耦犁二牛一人耧车曲辕犁(犁评)(3)耕作技术
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
(4)水利工程
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
(5)灌溉工具
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
…………
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如果纯粹以概念解释概念,有以下弊端:一是老师难以解释清楚;二是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三是所花时间多,课堂效率低,影响教学进度。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上课效率高,学生愿意听,老师轻松讲呢?我觉得有必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优质教学设备——一体机。
利用一体机,展示自己在网上和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素材(图片和视频),旁边配上简短的说明性文字,必要时加以通俗
地解释。
这样做,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有趣,也有利于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如下图部分举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A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2)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B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分析比较、情境再现、历史比较
D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分析单元引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
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
【讲述内容】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设问:阅读教材第一部分, 完成表格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 完成表格
三、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1、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
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主要耕作方式)
2.形成的条件: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3.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③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4.:结合《学海导航》分析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有利发展条件:
①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④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不利因素: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疾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酝酿、爆发。
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训,调整政策,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
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5.评价:结合《学海导航》(1)积极性:
①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
②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2)局限性:
①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②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本课小结】【随堂练习】【作业】:《学海导航》
E教学反思:
现在,新课程有一特点就是容量大,内容深,很难处理。
现在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可以通过图表来归纳知识,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技术工具、概况及小农经济的传统模式应重点阐述,然后解决几个问题: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评价小农经济,经济重心南移。
最后通过做练习题来巩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