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一般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对策与研究
摘要:商业银行是一个以一种特殊方式经营货币的企业,风险与生俱来。现阶段商业银行依旧以信贷业务为主要资产业务,将其视为利润的增长点。在贷款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不良资产已成为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中无法规避的事项,也是阻碍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因此,如何管理不良资产、控制不良资产、化解不良资产是银行今后工作的首要任务。虽然我国银行业已采取各种方式处置不良资产,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笔者就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不良资产;商业银行;处置对策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一般理论
银行不良资产”(non- performing assets,NPA)是指无法给金融机构带来收入的资产。银行的NPAs 一方面表现为虚拟资产形态,即表明产权的所属;另一方面,又表现为非虚拟资产形态,即表明具体资产的实物表现形态[1]笔者这样定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由商业银行承担,到期没有收回或预计不能收回的信贷资金加上本金和孳生利息及商业银行已垫付的本金和利息,其实质就是经营成本的续加。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金钱价值的权利与利益的集合;是金钱之债;是债事法律关系的产物,其包括主债和从债,银行不良资产中的主债或多或少的会涉及到利息债。利息债务问题,是以给付利息为标的债务,换言之以支付本金的收益为内容的债务[2]。利息债务既具有从属性[3],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还会
受到存续期限的限制。我国《商业银行法》中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因行使质权、抵押权而取得的不动产或股票,应当自取得日起两年内予以处分[4]。
在资产质量分类中,特别是针对商业银行中不良贷款的确认及数量的精确的估算,可提出全部或部分贷款坏账准备金的数额。在国际上,其通用办法是将贷款分类和评级,以阐述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的大小,全面精确动态地反映资产真实的风险价值。纵览全球,仍未有统一的标准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进行分类。但根据一些经济大国的做法,可以参考“五级分类法”,即可把资产分成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大类。那么不良资产就可以直观的分辨出来,即次级、可疑、损失。现阶段我国正在实施的不良资产风险及质量评价制度就是这五大类,具体内容是:1.正常类:商业银行有百分百的把握将贷款及利息收回来。2.关注类:虽然商业银行有把握将贷款及利息收回来,但是会有一些干扰收回的不利因素存在。
3.次级类:由于借款人出现财务上的困难,凭借日常收入不能偿还借款及利息。
4.可疑类:商业银行根本无法全部收回贷款,就算有抵押物或担保也必须损失一部分。
5.损失类:不论商业银行采用何种手段都无法收回的全部贷款,俗称死帐。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实际上,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曾经实现多个季度的“双降”,在2005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首次下降到一位数,取得了中国银行业发展史上的历史性的突破。截至2010年6月末,工行,农行,中
行,建行,交行5家国有控股银行不良贷款约为433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6%。不良贷款的下降成为中国银行业的实力变强的一个标志。2012年一季末,银监会在银行业运行报告中透露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382亿元,比上年末有大幅度增加。随着宏观经济的继续走弱,顶住不良贷款增加的势头,已日益成为监管层和银行业重要的工作目标之一。事实上,早在2011年底,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就曾在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要求,银行利用当前拨备较多的有利条件,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力度,避免拨备和不良贷款“两高”局面,真实反映资产负债质量状况。2011年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为1.1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461亿元。而与此同时,2011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279亿元,比上年末减少57亿元。从数据上来看,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应对当前不良贷款的规模,似乎绰绰有余。但商业银行是典型的顺周期行业,伴随着经济形势下行,银行的不良贷款往往也会步入上升的周期。一方面,信贷有效需求下降,带来利润增速的下降;另一方面,不良贷款的增加又吃掉更多拨备,至2012年一季度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6%。
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等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内部原因
1、银行自身的趋利目标强
银行为了稳定贷款长期需求,实现其中长期利益及目标最大化,大多时候通过增加贷款额来培养与客户之间的关系,采取鼓励的贷款
策略,然而银行却忽略了贷款是否可以收回这一事实。在增加贷款数额的同时没有考虑客户的经济实力和信用程度。这就引发贷款数量不断扩张,久而久之,这些大额贷款将会形成不良资产,造成金融市场的紊乱。
2、行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强
商业银行在信贷市场里展开激烈竞争,进而采取降低利润、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最终 liu chen wang xue zhou ru 导致获取零利润。行业间的不法竞争会使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贷关系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恶化,这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贷的质量指数,同行业间这种违法竞争手段,不仅使其他银行受到利益的损失,还会让自己面临更大的风险。这就会使银行不良资产的发生率随之提高,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敌对关系使得在贷款方面获得的利润日趋降低,削弱了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3、困境银行的危险行为增大
困境银行的自救经营行为已全部或大部分损失资本。银行采取的激励政策结构与正常银行有所不同,经营方式发生一定变化,例如高息揽存,放贷高风险贷款,进行高风险的投资,忽略利润回报这一目标。加上银行内部各种制度的不完善,员工以公谋私等乱纪行为和盗窃舞弊行为也会增多,这些都大大加剧了银行不良资产的风险。
4、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层的决策失误
商业银行在内部风险控制机制上缺乏严格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完善的系统的风险控制体系,信贷管理体制不完善。风险意识低,管理不全面,风险管理基础不结实,道德风险不断加大。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外部原因
1、金融法制改革缓慢,金融制度得不到规范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本质上是制度改革的背景下,金融资源分配过程中一种制度低效率现象,它直接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间特殊的产权或资本结构的矛盾。由于产权界定不清楚,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间缺少最基本的约束与激励机制,这将直接导致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没有一个严谨完善的金融市场制度,这会让很多投机取巧的人在市场上打擦边球,扰乱市场秩序。法律上的漏洞为一些所谓的冒险家提供了一个以公谋私的机会。由于金融制度的缺点,在银行带款方面,约束力不大,要求不严格等等原因,造成了不良资产数额的上升。
2、各个权力集团的利益纷争
在现行的制度体系下,商业银行依靠政府的最后一道救助承诺,具有风险外部转移的优势条件,能将风险转移到国家身上,最终政府成了承担者。然而国家作为一个追求“自身利益”的部门,为实现自己既定的经济目标,社会目标,政治目标,它必须对清偿债务的成本与自身的收益进行谨慎的数据比较。因此,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质量的问题长时间得不到妥善的处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