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夏至1电子小报word版可编辑

合集下载

24节气夏至手抄报模板精选8张

24节气夏至手抄报模板精选8张

24节气夏至手抄报模板精选8张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人的智慧结晶,用来指导古代人的农业生产,每一个节气都有独特的含义,眼看夏至节气就要到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夏至的手抄报,一起来欣赏吧!
关于夏至的手抄报
夏至谚语
1、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2、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

3、夏至无风三伏热。

4、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5、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熬煎。

6、夏至三庚数头伏。

7、夏至东南风,平地把船撑。

8、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生虫。

9、四月南风大麦黄,养蚕插秧两头忙。

10、夏至东南风,十八天后大雨淋。

11、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12、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13、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14、芒种忙忙栽,夏至谷怀胎。

15、夏至不雨天要旱。

16、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庄稼抵一年。

17、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18、芒种有雨,夏至晴天。

19、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

20、夏至农田草,胜如毒蛟蛟。

21、爱玩夏至日,爱眠冬至夜。

22、夏至馄饨免疰夏。

23、芒种夏至,水浸禾田。

24、立夏北风当日雨,立夏东风少病疴。

25、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26、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

27、夏至见春天,有雨到秋天。

28、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

29、芒种落雨,端午涨水。

30、夏至有雷三伏热。

24节气夏至手抄报简单内容

24节气夏至手抄报简单内容

24节气夏至手抄报简单内容夏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之一,也是夏季的正中。

它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阳光更加充沛,白天也更长。

夏至一词,字面上解释为“太阳直射地面最高点的那一天”,象征着太阳能量的达到巅峰。

夏至这一天,阳光炽热,气温逐渐上升,人们感受到了真正的夏天的到来。

人们会感到热辣辣的,独自一人时几乎能听到空气中蒸腾的声音。

新郎新娘拍婚纱照的时候,他们在巨大灯火照亮全身的情况下,还能够感到灯亮好热的。

夏至是人们享受美食的季节。

夏至这一天,人们会品尝一些清新爽口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冰品。

古人有“夏至炖三九,一年不受冻”的谚语,因此,有的地方将夏至当做吃饺子的日子,以求来年冬天不受寒冷的侵袭。

家庭会制作一些凉菜、糕点以及各种甜品,满足大家对美食的向往。

夏至也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的好时机。

在夜晚,人们会组织篝火晚会,在熊熊燃烧的火堆旁,大家边唱歌边跳舞,感受夏日的热情。

或者在海边、湖边,搭起帐篷,享受沙滩上的阳光。

这些活动不仅能让人们释放心情,还能增强团队意识和友谊。

在中国的农耕文化中,夏至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夏至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

夏至这一天,农民会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确保作物能够顺利生长。

还有一种习俗是夏至吃“一只茄子一斤半”,这是因为茄子在夏至时节生长最快,一斤半的重量象征着丰收和好运。

夏至还是中医学中重要的节气之一。

在传统医学理论中,夏至日阳气达到顶峰,人体的阳气也最旺盛。

因此,人们要根据夏至的特点来调节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保持健康。

夏至时,人们会喝一些凉性的中药茶,如菊花、薏仁等,以清热解暑。

此外,还要多喝水,防止中暑。

总结起来,夏至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喜庆的节气。

无论是食物、活动还是温度,都体现了夏天的特点。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不仅可以品尝美味的食物,还可以参加各种户外活动,享受夏日的快乐。

同时,夏至也提醒人们要注重身体健康,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应对夏季的高温。

【推荐下载】2018二十四节气表_2018年24节气表_2018年24节气时间_节气表图word版本 (2页)

【推荐下载】2018二十四节气表_2018年24节气表_2018年24节气时间_节气表图word版本 (2页)

【推荐下载】2018二十四节气表_2018年24节气表_2018年24节气时间_节气表图word版本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2018二十四节气表_2018年24节气表_2018年24节
气时间_节气表图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
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
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2018二十四节气表记录
着2018全年每个节气的时间日期,以下是blanche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
2018年24节气表,一起来看看2018年24节气时间表图吧!
2018年24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现在世界通行的历法是阳历,而华人计历更多采用“农历”,“农历”又
称“夏历”,对应于“阳历”又称“阴历”,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是中华民
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已经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观念了,进入战国,魏国人
石申编制了一张包括二十八星宿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运行关系的星图表,这
是全世界第一张星图表,标志着中国的天文学走入一个新时代。

【精品文档】2018年二十四节气表_中国二十四节气表_2018年24节气表大全-推荐word版 (4页)

【精品文档】2018年二十四节气表_中国二十四节气表_2018年24节气表大全-推荐word版 (4页)
查历年纪录,长江流域在阳历一二月之交,天气最冷。立春在阳历二月五日左右,长江下游的最冷天气行将结束,天气就可变暖了。但是照习惯说:这时还是残冬岁底的时候,所以有此一说。
——河南开封
5、未到惊蛰先动雷,四十八天云不开
相传惊蛰是全年初雷之期,实际上不可一概而论,要看各地方各年份而定的。愈北的地方,初雷愈迟;愈干冷的年份,初雷也愈迟。假使那一年,南方气团来的特别早、特别强,初雷之期也可提早。南方气团既经北来,此后下雨的机会自然多了,但是不一定有四十八天。
中国二十四节气表
春季
日 期
夏季
日 期
秋季
日 期
冬季
日 期
立春
2月3-5日
立夏
5月5-7日
立秋
8月7-9日
立冬
11月7-8日
雨水
2月18-20日
小满
5月20-22日
处暑
8月22-24日
小雪
11月22-23日
惊蛰
3月5-7日
芒种
6月5-7日
白露
9月7-9日
大雪
12月6-8日
春分
3月20-22日
夏至
6月21-22日
——广西贵县
3、清明谷雨,冻死老鼠
在清明谷雨的节气,天气还是很冷的,这是北方寒潮南下的结果。
——广西贵县
4、雨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
根据我国习惯,阴历正月初一和立春都认为是春的开始日。在阴历连续平年之后,立春就在阴历十二月中,和阴历正月初一隔着半个月的时光。这半个月在阴历年底,还是冬天。这就是“两春夹一冬”的意思。
冬天的冷风、乌云,非常可怕,好像后娘的凶相。这是因为冬天北风盛行,在福建省内,正是半稳定性极锋来回往复的地带,所以又多乌云,海面上更多暴雨,天空景象是非常可怕的。

二十四节气表图片素材加文字

二十四节气表图片素材加文字

二十四节气表图片素材加文字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的时间划分系统,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用来指导农事
活动和生活起居。

这种时间体系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名称和意义。

二十四节气表是一种常见的文化形式,用于记录和传承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和顺序。

二十四节气表通常以圆形或方形的形式展现,每一个节气按照顺序排列,旁边
标注着对应的农事或气候活动。

这样的节气表不仅可以作为日历使用,还可以作为文化教育的工具,帮助人们了解中国传统的时间观念和文化传统。

在二十四节气表的设计中,往往会加入一些文字符号或图案装饰,以突出节气
的特色和文化内涵。

例如,春分节气可能会加入花卉元素,夏至节气可能会加入太阳图案,以此来强调节气与自然、季节的关联。

除了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表,现代社会中还出现了许多创新的二十四节气表设计。

一些设计师将二十四节气表与当代流行元素结合,创作出色彩鲜明、富有现代感的节气表作品,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总的来说,二十四节气表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形式,它不仅记录着
古人对时间和自然的智慧,也为当代人们提供了一种寻根问源、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二十四节气表能够继续传承创新,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

简约清新二十四节气夏至节日介绍模板

简约清新二十四节气夏至节日介绍模板
第3页
夏至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日,或 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 (夏至点,目前处于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 位置达到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 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成全年最长。对于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域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 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第6页
夏至由来
中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提成3“时”,一般头时3天, 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域气温较高, 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 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域和黄淮地 域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
第7页
生 浊 气 , 防 生 痱 子 。 在 朝 廷 , “ 夏 至 ” 之 后
“ 扇 ” , 借 以 生 风 ; “ 粉 脂 ” , 以 之 涂 抹 ,
礼 异 》 : “ 夏 至 日 , 进 扇 及 粉 脂 囊 , 皆 有
, 妇 女 们 即 互 相 赠 送 折 扇 、 脂 粉 等 什 物 。 《
从,散

第13页
夏至养生
[标题]
标题数字等都能够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 更改,顶部“开始”面板中能够对字体、字 号、颜色、行距等进行修改。标题数字等都 能够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改,顶部 “开始”面板中能够对字体、字号、颜色、 行距等进行修改。
第14页
夏至养生
[标题]
标题数字等都能够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 更改,顶部“开始”面板中能够对字体、字 号、颜色、行距等进行修改。标题数字等都 能够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改,顶部 “开始”面板中能够对字体、字号、颜色、 行距等进行修改。
二十四节气——夏至

最新二十四节气表(完整模板)

最新二十四节气表(完整模板)

最新二十四节气表(完整模板)二十四节气表(完整模板)二十四节气来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即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又称“日短至”、“短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

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

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落下闳、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口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像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小学生手抄报二十四节气夏至

小学生手抄报二十四节气夏至

小学生手抄报二十四节气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 6 月 21 日或22 日。

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了解夏至这个节气,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变化。

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

从这一天开始,炎热的夏天就真正到来啦。

想象一下,白天的时间变得那么长,好像太阳公公特别喜欢和我们多玩一会儿。

在古代,夏至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呢。

农民伯伯们会根据夏至的特点来安排农事活动。

因为气温升高,雨水增多,农作物生长得特别快,所以要更加精心地照料。

说到夏至的习俗,那也是丰富多彩的。

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夏至这天吃面。

长长的面条,寓意着长寿和健康。

而且,在炎热的夏天里,吃一碗清爽的面条,那感觉可太棒了!还有的地方会举办隆重的祭神仪式,感谢大自然的恩赐,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虽然我们现在可能不太举行这样的仪式了,但我们依然要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珍惜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

夏至之后,天气会越来越热。

这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出门的时候,记得戴上帽子,涂好防晒霜,避免被太阳晒伤。

还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身体的水分和营养。

在夏天,游泳是一项很受欢迎的运动。

但是小朋友们一定要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正规的游泳池游泳,千万不能独自去河边或者池塘里游泳,那样太危险啦!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夏至也是一个观察大自然的好时机。

我们可以去公园里看看,花朵开得更加鲜艳了,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飞舞着。

池塘里的荷叶变得更大更绿了,说不定还能看到可爱的小青蛙在荷叶上跳来跳去。

晚上,当夜幕降临,我们还可以仰望星空,找找北斗七星和牛郎织女星。

听爸爸妈妈讲讲关于星星的故事,那一定非常有趣。

总之,夏至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节气。

让我们一起感受夏天的热情,享受美好的时光吧!我们在制作手抄报的时候,可以把这些关于夏至的知识都画上去。

比如,画一个大大的太阳,旁边写上夏至的日期和特点。

二十四节气-夏至1电子小报word版可编辑

二十四节气-夏至1电子小报word版可编辑

二十四节气-夏至1电子小报word版可编辑二十四节气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

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迎来白昼最长的一天。

这一天,阳光炽热,万物繁茂,大自然展现出其最为旺盛的生命力。

夏至的到来,意味着炎热的夏季正式拉开帷幕。

在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对于生活在北半球的我们来说,夏至是一个特别的时刻,它标志着我们将经历更长时间的阳光和更高的气温。

在古代,夏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消灾年丰。

在《周礼·春官》中就有记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

”这反映了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夏至时节,农作物生长迅速。

此时,冬小麦已经收割完毕,水稻等作物进入了旺盛的生长阶段。

田间地头,农民们辛勤劳作,除草、施肥、灌溉,为秋季的丰收辛勤耕耘。

同时,夏至也是水果成熟的季节。

桃子、李子、西瓜等水果纷纷上市,为人们带来了清凉和甜蜜。

从气候的角度来看,夏至后的天气逐渐变得炎热潮湿,雷雨增多。

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容易让人感到闷热不适,因此,防暑降温成为了这个时节的重要任务。

人们会选择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活动。

同时,饮食上也会有所调整,多食用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汤、苦瓜、西瓜等。

在养生方面,夏至时节要注意保护阳气。

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往往容易贪凉,过度食用冷饮或长时间吹空调。

然而,这样的行为可能会损伤阳气,导致身体不适。

因此,适度的保暖和避免过度贪凉是很重要的。

此外,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增强抵抗力。

夏至还有许多有趣的民俗。

比如,在一些地区,有“夏至吃面”的习俗。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新麦登场,吃面有着尝新的意思。

在江南一带,还有“观莲节”,人们会在这一天前往荷塘观赏荷花。

在文学作品中,夏至也常常被提及。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这首《夏至避暑北池》,生动地描绘了夏至时节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诗人对政事和气候变化的忧虑。

(完整word版)二十四节气表

(完整word版)二十四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表(按公元月日计算)季节月份节气太阳到达黄经七十二候第一候第二候第三候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二十四节气的含春孟春立春2月3~5日315°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雨水: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雨水2月18~20日330°桃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惊蛰: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

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

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

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仲春惊蛰3月5~7日345°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惊蛰: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

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

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春分3月20~21日0°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春分: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

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

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夏至手抄报简单又漂亮图片8张

夏至手抄报简单又漂亮图片8张

夏至手抄报简单又漂亮图片8张
夏至是处在夏季中间的节气,也标志着夏天最热的时候将要来临了,关于夏至节气手抄报怎么画好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以夏至为主题的手抄报,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以夏至为主题的手抄报
夏至的介绍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或21或22日。

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在北京地区,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

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

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

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夏至小报手抄报模板A4模板

夏至小报手抄报模板A4模板

夏至小报手抄报模板A4模板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标志着炎热的夏天正式开始。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展示夏至的特点和文化,我们可以制作一份夏至小报手抄报。

下面为您提供一个 A4 模板的示例,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灵感和帮助。

一、标题区域在手抄报的上方,留出较大的空间作为标题区域。

您可以用彩色铅笔或水彩笔写上“夏至”两个大字,字体要大且醒目,可以选择一些有创意的字体,如卡通字体、艺术字等,以增加手抄报的吸引力。

在标题的旁边,可以画一些与夏至相关的图案,如太阳、荷花、蝉等,让标题更加生动有趣。

二、引言区域在标题下方,画一个长方形的框,作为引言区域。

引言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夏至的含义和特点,比如:“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标志着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

在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引言的文字要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三、夏至的由来在手抄报的左侧,划分一个区域来介绍夏至的由来。

可以这样写:“夏至是中国古代最早确定的节气之一,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据《恪遵宪度抄本》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为了让这个区域更加生动,可以画一些古人观测日影的图画,或者贴上一些相关的邮票。

四、夏至的气候在手抄报的右侧,介绍夏至的气候特点。

比如:“夏至以后,气温升高,雷雨增多,是农作物生长的旺盛时期。

但同时,高温和潮湿也容易导致病虫害的滋生,农民们需要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农作物的丰收。

”可以画一些雨滴、闪电、温度计等图案来装饰这个区域。

五、夏至的习俗在手抄报的下方左侧,讲述夏至的习俗。

例如:“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祭神祀祖、消夏避伏等活动。

”可以画一些面条、祭祀的场景等图案来配合文字。

六、夏至的诗词在手抄报的下方右侧,摘抄一些与夏至有关的诗词。

如:“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图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图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图小暑大暑二节。

太阳直射地面的热,称之曰暑。

大暑者,一年的地面的热此时最大也。

太阳的热,为万物生命的原素。

此热经秋由地面降入地面之下,经冬则沉而藏于地下的水中。

次年交春,由水中与水化合升出地面之际。

交夏浮于地面上的天空,再经秋偕地面新到之热,降入地下的水中,此宇宙一年的圆运动也。

地面上的天空,此"的'字,留意,言不甚远也。

热之能降,金气之力。

立秋处暑二节。

此节,为一年圆运动的起点。

立秋时,距地面不远的天空之上,压力初降,降处处暑,此压力增多,遂将降到地面而未入土之热,压入土内。

处者,归也,入也。

言地面的热,经秋金之降,归入土内也。

此时正值中伏。

夏至第三庚日起,为初伏;第四庚日起,为中伏;第五庚日起,为末伏。

伏者,言金之降气,将地面之热,降伏而入于土内也。

初伏前,地面虽热,不觉有热气熏鼻。

初伏以后,地面上即觉有热气熏鼻。

中伏之日,人行地面上,觉热气由地而上涨,特殊深厚,即是暑气入地的前驱。

中伏过了,便是末伏。

末伏在处暑前后,一过处暑,地面上便觉凉爽,便是暑气入地已多之现象。

庚金之降气,即大气的压力。

详宇宙篇气象学的证明。

秋气肃杀,此杀字,古文亦作降字解。

人都认为生杀之杀,以为秋深叶落,便是杀气。

不知叶之生也,乃根下之阳上升于枝也。

叶之落也,乃枝上之阳,降入于根。

谚语有叶落归根之言,言始终仍是一事云耳。

立秋处暑之后,阳气下降,万物得根,人身即较强健也。

白露秋分二节。

热降液生,此时地面,早晚便有露气。

秋分以前,地面上的热多,地面下的热少。

到秋气下降,暑气入地,地面上有了露时,地面上的热,与地面下的热,多少一样,上下平分,故曰秋分。

寒露霜降二节。

过了秋分,地面上的热,降入地面下者多。

天空的压力,压入地面下者亦多。

地面上遂寒冷起来。

白露时的露,但觉得凉,此时的露,便觉得寒。

再过半日,地面上的热,降入地面下者更多。

大气中收敛力气更大,寒气增加,露便成霜。

西北方居住土穴的人,穴内的感觉,特殊明显。

夏至小报手抄报模板A4模板

夏至小报手抄报模板A4模板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
21日或22日。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
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
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
往北越长。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
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
多。

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
“夏至雨点值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

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

《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司巫/神仕》载:“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鬼,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

”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

《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夏至的历史
夏至介绍。

二十四节气-夏至2电子小报word版可编辑

二十四节气-夏至2电子小报word版可编辑

节气由来
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夏至。

夏至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至”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夏至”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夏至,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夏至”是开始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到来,暑气将于这一天开始。

处暑
夏至,即为“夏到”,是炎热开始的意思。

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
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

夏至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夏天,夏至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上升。

夏至食俗电子小报手抄报word小报

夏至食俗电子小报手抄报word小报

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

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
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节气概述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夏至食俗
北京“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

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

无论面馆的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等等,各种面条都很“畅销”。

绍兴.旧时,在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

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 暑 夏至,即为“夏到”,是炎热开始的意思。

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 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
经150°。

夏至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
意义的夏天,
夏至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
上升。

节气由来 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夏
至。

夏至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至”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夏至”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说:“夏至,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夏至”是开始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到来,暑气将于这一天开始。

天气特点
1. 气温下降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 不够的。

气温走 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

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
原因,首先应是 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2.秋高气爽
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

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 和西北地区。

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

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

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

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

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
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