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实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62cc1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c4.png)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2. 能够正确辨别和使用实词、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通过复习,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辨别和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讲解实词、虚词的用法。
2. 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3. 采用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1. 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举例。
4. 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5. 课后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讲解:结合具体例句讲解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分析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
3. 互动: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实词、虚词的用法,组织讨论,加深理解。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练习:1. 请举例说明下列实词、虚词的用法,并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a. 动词b. 形容词c. 副词d. 介词e. 连词f. 助词2. 请辨别下列句子中实词、虚词的使用是否正确,并对错误之处进行修改。
a. 他很努力学习。
b. 我和她一起去商场买东西。
c.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d. 他们两个人很相似。
3. 请用所学实词、虚词造句,要求句子意思完整、通顺。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实词、虚词概念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后练习、课堂讨论、提问回答。
3. 评价内容:实词、虚词的概念记忆、用法辨析、句子构造。
4. 评价时间:课后、课堂。
七、教学拓展1. 实词、虚词在古汉语中的应用。
2. 对比分析现代汉语与古汉语中实词、虚词的差异。
3. 引导学生阅读古代文献,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案、课件。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https://img.taocdn.com/s3/m/c384f6a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8.png)
示例一: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
组是[05全国卷3]
B
① 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
护 《反分裂国家法》。
② 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
观音”精妙绝伦, 人心。
③ 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
的到来 了4年。
A. 制定 振奋 推迟 B. 制定 震撼 推迟
陷于不良境地而不能自拔。
2.推敲
推求
“推敲”指写作的斟酌字句,也指反复琢磨,
“推求”指根据已知条件或因素来探求。
3.凌乱
紊乱
“凌乱”往往指具体的内容:“紊乱”往往指较为
抽象的内容。
第35页,共41页。
4.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于这种行为,我们每个领导都应该大胆
,
不能袖手旁观。
C
A.任何阻碍都不能割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B.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沙中。
C.这本书是启蒙老师惠赠的,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它。
D.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
【2006高考辽宁卷】
第10页,共41页。
五. 正确使用实词的方法
(一)去同存异,辨细微差别 1.从词义上辨析 2.从语法上辨析 3.从色彩上辨析
第20页,共41页。
2.他 不住内心的激动。 (a、克服b、克制)
b(“克服”的对象多是客观上的困难、错
误等 “克制”的对象多是主观上的情感、 愿望等)
3.这些科学论据令人
(a、信服b、佩
服)
a(“信服”的对象一般是道理、事实、言论
等; “佩服”的对象一般是精神、品德、能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https://img.taocdn.com/s3/m/4bbb03db4a7302768f993927.png)
• 如: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组,或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如 2009年江西卷、湖北卷。
精选课件
4
• ③试题的考查侧重于对语言环境 的分析和对词义的辨析,二者要
兼顾。
• ④试题的考查不仅有词语使用是 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
更好的问题。
• ⑤试题考查的词语往往是常见于
•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 _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感受 依托 未免 C.感触 依托 不免
B.感触 依附 未免 D.感受 依附 不免
精选课件
8
• 【解析】 • 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 • 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思想情绪,感触侧重思想情绪。
• ⑤另外,广大考生需要关注的是对新词语的考 查。2005年人教社已经将“新词语”列入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之《语言文 字应用》(选修)中。“日新月异”的新词语是 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规范使用新词语是 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高考设题考查新词语 也是对广大中学生规范使用新词语的检验。
精选课件
无论哪种类型,准确把握词语含义,辨析、判断用 法迥异或微殊的词语都是高考不变的考查方向。
精选课件
11
• 近义实词的辨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从意义方面辨析
• (1)辨明范围
• 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 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的总 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只有 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
•
【试题分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 “释怀”:①
抒发情怀。②放心,无牵挂。文中应用“忘怀(不放在心上,忘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篇)修订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篇)修订版](https://img.taocdn.com/s3/m/6fd50e28915f804d2b16c11d.png)
例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
①我们要爱护公物,不要____桌椅。 ②同志们都非常敬仰这位功勋____的老英雄。 ③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志,我们要____帮助,但 不能歧视他。
A 损坏
C 损害
卓著
显著
批评
批评
B
D
损坏
损害
卓著
显著
批判
批判
卓著:突出地好. 显著:非常明显.(词义的轻与重) 批评:对缺点错误提出意见. 批判:对缺点错误做系 统的分析,加以否定. (词义的轻与重)
沟通பைடு நூலகம்
勾通
)和大量的双边援
例2. 因此,地区合作、( 助是十分必要的。
解析: “勾通”勾结、连通(贬义);“ 沟通”使两方能通 连。
以至、以致
例3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从前神话、 科幻作品中的一些难以实现的事,现在都有可能成为现 实。
解析:“以至”表中性的结果 ,程度的加深、数量的增加。 “以致”表示坏的结果。
3、伟大的人民解放
C
中,仅三大
B 就经历了大小
A
千余场。(A、战斗 B、战役 C、战争)
解析:“战争”范围最大;“战役”范围较小;“战斗” 范围最小。
4.区分个体和集体 (或具体与概括)。 ⑴基本知识
表示个体或具体的概念一般可数,表示集体或者 抽象的概念往往不可数。 如“人”和“人口”,“人”可以数,是个体概 念,而“人口”是集体概念,不可数。
收集 搜集
例1.这些反映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风貌的老照片,是 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千辛万苦才( )到的。 例2.这一家的小夫妻是喝咖啡的爱好者,平时喜欢( )各 种各样的咖啡来品尝。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分析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948708f705cc1754270939.png)
核
心
考
熟语的能力,命题形式一般为“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点
探
究
从近两年的高考考查情况来看,这一考点的考查频率极高,全国各地区的高考
课
试卷中有多套涉及。 如 2011 年山东卷针对这一考点设置了两道题,
一道考查辨析选 后 对
点
用近义实词,一道考查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安徽的高考试卷中,成语的考查频率
习
导
航
用实词”指在动态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辨别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常涉及同音、近义
核
或既同音又近义的实词。
心
考
点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探
究
1 .从词义方面考查
课
(1) 注意词义的范围
后
对
点
有些近义词的差异,表现在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辨析与选用词语时,可以从
快
训
这方面思考。例如:“战争”和“战役”都是指作战,但“战争”所指范围较大,
点 探
究
__ ④ __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
课
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 __ ⑤__要我说出来,看我想得对不对。
后 对
点
答:① 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快 训
解析: ①要和后文对应, ② 应起强调作用, ③表示幼稚之处还是少数, ④ 表递 相
D.包含 包括 包罗
点
快
训
【解析】 D 组词汇中, “ 包含 ”、“包括 ” 、“ 包罗 ”三个词同义, 都是 “里
相
边含有 ”的意思,但适用的范围依次由小而大。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成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7b25c1c68bd63186bcebbce1.png)
B “化装”和“化妆”,前者强调身 份或者形象的改变,其结果是“隐藏”自 己;后者则仅仅是为了美化自身,主要是 容貌的打扮,结果反而是为了更好地展现 自身。 ①迟疑和迟钝, ②演练和演示, ③懊悔和懊恼, ④浮躁和急躁
4、区分个体和集体 (或具体与概括)
这一角度主要针对名词近义词,看起来 没有区别的一些近义词,意义差异并不大, 但有的表示个体或具体概念,有的表示集体 或抽象概念,表示个体或具体的概念一般可 数,表示集体或者抽象的概念往往不可数。 A “人”和“人口”,“人”可以数, 是个体概念,而“人口”是集体概念,不 可数。 ①书和书本,②车和车辆, ③纸和纸张,④书和书籍
B “鸟儿在天上飞”,文学语言往往 写成“鸟儿在天空飞翔”;再如“这个 人小气”,文学语言往往写成“这个人 吝啬”。在选用近义词时,从是否有文 学色彩来考虑问题进行辨析,也是一条 思路。 ①吓唬和恐吓,②开刀和手术,③兄弟和 昆仲(伯仲),④想念、思念和眷念
“退化”和“蜕化”
退化:功能减退,由优变劣。如,“这种动物的耳朵已经退化了。” 蜕化:(1)指由动物蜕皮引申为事物脱胎演化。 如“由奴隶社会蜕化为封建社会。” (2)指人的品行变质、腐化堕落。如“蜕化变质”。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 一组是 D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 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_。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 巴斯白山羊的品质正在逐步地________。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 大街小巷,_______想起许多往事。 A.终止 蜕化 难免 B.中止 退化 难免 C.中止 蜕化 不免 D.终止 退化 不免
二、从色彩方面辨析 汉语的词语除了本身的意义外,还有 附加的意味,这种意味是在使用过程中逐 渐形成的,它使词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 “挑剔性”,使用时带有了某种色彩。这 种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语文实词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语文实词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d7252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67.png)
语文实词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2. 学会正确使用词语,避免常见的用词错误。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实词用法。
教学内容:第一章:实词的定义和分类1.1 实词的定义1.2 实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第二章:名词的正确使用2.1 名词的定义和特点2.2 名词的格和数2.3 名词的搭配和修饰第三章:动词的正确使用3.1 动词的定义和特点3.2 动词的时态和语态3.3 动词的搭配和修饰第四章:形容词的正确使用4.1 形容词的定义和特点4.2 形容词的级和搭配4.3 形容词的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第五章: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5.1 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5.2 实词在句子中的功能5.3 实词的替换和同义词使用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词的定义、分类和正确使用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句子,找出实词的使用错误,并进行改正。
3. 练习法: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词的替换和句子构建练习。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对实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实词正确使用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实词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语文教材,提供实词的相关知识点和例句。
2.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词的定义和正确使用方法。
3.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供学生进行实词的练习和巩固。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2课时第二章:2课时第三章:2课时第四章:2课时第五章:2课时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掌握实词的定义和分类,学会正确使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并能够理解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
学生应该能够通过练习和巩固,提高对实词的正确使用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实词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学内容:第六章:副词的正确使用6.1 副词的定义和特点6.2 副词的分类和用法6.3 副词的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第七章:连词的正确使用7.1 连词的定义和特点7.2 连词的分类和用法7.3 连词在句子中的作用第八章:介词的正确使用8.1 介词的定义和特点8.2 介词的分类和用法8.3 介词的搭配和修饰第九章:代词的正确使用9.1 代词的定义和特点9.2 代词的分类和用法9.3 代词的替换和指代关系第十章:实词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10.1 实词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10.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10.3 练习阅读理解题目,巩固实词知识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副词、连词、介词、代词的定义、分类和正确使用方法。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69ef3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6.png)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2. 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分类3. 能够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概念与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2. 虚词的概念与分类: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标点符号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2.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句解析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四、教学步骤1. 引入实词与虚词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2. 讲解实词的分类,并举例说明3. 讲解虚词的分类,并举例说明4. 进行实词与虚词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2. 找出五个实词和五个虚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第二章:实词的用法与辨析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实词的用法2. 能够辨析不同实词的用法和含义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用法: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2. 实词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实词的用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实词的辨析方法,并举例说明3. 进行实词用法和辨析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找出五个实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和辨析方法第三章:虚词的用法与辨析一、教学目标1. 掌握虚词的用法2. 能够辨析不同虚词的用法和含义二、教学内容1. 虚词的用法:介词、连词、助词等2. 虚词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虚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虚词的用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虚词的辨析方法,并举例说明3. 进行虚词用法和辨析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虚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找出五个虚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和辨析方法第四章:实词与虚词的搭配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2. 能够正确运用实词与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与虚词的搭配:动词与介词、形容词与副词等2. 实词与虚词的运用:句子结构、句子成分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及运用技巧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实词与虚词的运用技巧,并举例说明3. 进行实词与虚词搭配与运用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及运用技巧2. 造五个句子,运用所学的实词与虚词第五章:实词与虚词的辨析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实词与虚词的辨析能力2. 能够灵活运用实词与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与虚词的辨析技巧2. 实词与虚词的运用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辨析技巧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章:语境与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语境对实词、虚词使用的影响2. 学会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实词、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正确使用1. 讲解法:讲解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句展示实词、虚词在语境中的正确使用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语境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2. 讲解实词、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正确使用3. 进行语境中实词、虚词使用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找出五个句子,分析其语境并判断实词、虚词的使用是否正确七章:病句修改与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一、教学目标1. 学会识别病句2. 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3. 在修改病句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3. 实词、虚词在修改病句中的正确使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修改病句的方法1. 讲解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讲解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3. 通过练习题,学会在修改病句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五、课后作业1. 复习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找出五个病句,并加以修改,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八章:阅读理解与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 在阅读理解中正确运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实词、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正确运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练习法:通过阅读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讲解实词、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正确运用3. 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五、课后作业1. 复习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阅读一篇文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并回答相关问题九章:写作与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写作能力2. 在写作中正确运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写作的基本技巧2. 实词、虚词在写作中的正确运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2. 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2. 讲解实词、虚词在写作中的正确运用3. 进行写作练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五、课后作业1. 复习写作的基本技巧2. 写一篇短文,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十章:综合练习与提高一、教学目标1. 巩固所学的实词、虚词知识2. 提高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综合练习题2. 语言运用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分析法:分析实际语言运用中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四、教学步骤1. 讲解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通过实际语言运用实例,分析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3. 进行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完成一套综合练习题,提高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重点关注环节: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补充和说明:通过具体例句和实例,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实词与虚词的区别和特点,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https://img.taocdn.com/s3/m/bb6cdc701711cc7931b71686.png)
应用上。
类型
特点 同音近义词
示例
祛除、驱除,侦
查、侦察 品位、品味,沟 通、勾通 捐赠、馈赠,风
同音 实词
同音异义词
充当语素的字音全不相同
异音 或部分不同的词,而词语
(多用于否定)。
恐怖 5.她脸上就显出[恐怖/恐惧]________的神色来,这是在 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祝福》)
[二者语意轻重不同] 辨析:“恐怖”多指因生命受到威胁而惧怕,语意较重。 “恐惧”泛指害怕,语意比“恐怖”轻。二者的轻重不 同。这里根据语境,祥林嫂的内心应是恐怖的。
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
9.看表达重复与否
对词语意义理解不准确经常会导致重复表达。辨析实词 也可从表达重复与否的角度辨析。如: 参加舟曲救灾的“铁军”________(凯旋 胜利)归来。
“凯旋”是“胜利归来”,本身就有“归来”之义,所
以只能说“胜利归来”,而不能说“凯旋归来”。
与之相类似的词语还有:“悬殊”是“差别很大”之义, 因此不能说“很悬殊”或“悬殊很大”;“忍俊不禁”不能 说“忍俊不禁地笑”;“贻笑大方”不能说“被人贻笑大方” 等。
幽僻 2.这是一条[幽僻/偏僻]________的路;白天也少人走,
夜晚更加寂寞。(《荷塘月色》)
[二者侧重点不同] 辨析:“幽僻”指昏暗而僻静。“偏僻”指远离城市或 中心区,交通不便。前者侧重于“幽”,“幽”有昏暗 之义,并且“幽”本身还含有“僻静”之义,与语境 “寂寞”相应,符合朱自清寻静的想法。后者侧重于 “偏”,指偏远。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fb8f6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6e.png)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3. 能够正确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分类及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等。
2. 虚词的分类及用法:介词、连词、助词、叹词、问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分类、用法及搭配。
2. 教学难点:虚词的辨析和正确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分类及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实词和虚词。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新课内容:讲解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搭配,分析典型例句。
3.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对实词和虚词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作业提交评估他们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实词和虚词分类、用法及搭配的PPT,辅助教学。
2.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实词和虚词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书籍、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专题共计10课时,每周1课时。
2. 教学安排:按照实词和虚词的分类及用法进行授课,每节课重点讲解一种词性,并结合练习巩固。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实词和虚词的笔记。
2. 完成练习题,加深对实词和虚词用法的理解。
3. 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拓展对实词和虚词的认识。
文言文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文言文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https://img.taocdn.com/s3/m/2abd12f40242a8956bece49b.png)
考生解题失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不知道词语的准确意思,只凭感性认识 对词语的词义作出判断; ②不知道词语的使用对象、色彩、程度与语 法功能,只凭表象作出判断;
3、不可误用介词 A.该用这个介词而误用了那个介词 (1)一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对城市 交通带来不便。 (2)革命的后代,决不能靠借老子的光,从 优越舒适的小天地里成长。 (3)对于金沙江,我曾听人讲过不少优美的 故事。 (4)如果国家能够多生产一些这类配件,就 可以把节省下来的外汇,进口我国暂时还不能 生产的仪器。 分析:(1)中的‚对‛应改为‚给‛。(2) 中的‚从‛应改为‚在‛。(3)中的‚对于‛应 改为‚关于‛。(4)中的‚把‛应改为‚用‛。
二、正确使用虚词
(一)关联词语误用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部分。一个复句,用不 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 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臵,都有一定的规则。关联 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 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 1、滥用关联词语。例: 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被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 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应去掉‚因 为‛,本句是单句,主干为‚原因…是…‛)
(4)对于我们学校,由于开展了‚学雷锋, 创三好‛活动,出现了新气象。 分析:(1)中的‚从‛、(2)中的‚在‛、 (3)中的‚当‛、(4)中的‚对于‛都使句子缺 少主语,均应删去。 2.不可漏用介词 应该使用介词的地方而没有使用,就是漏 用介词。漏用介词同样会使表意不清,句子不 通。如: (1)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 了热烈的讨论。 (2)这种习性是动物长期求食活动中发展起 来的。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https://img.taocdn.com/s3/m/9aea3d7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c.png)
使用词语时要注意上下文语境,确 保词语与整个文本或对话的氛围、 风格等相协调。
避免歧义与混淆
明确词义
尽量选择含义明确、不易引起歧 义的词语。
避免多义词
避免使用有多重含义或可能引起 歧义的词语。
清晰表达
在表达时尽量做到清晰、简洁, 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学习规范用法
01
04
实词与虚词的区分与辨析
定义与特点
实词
表示实际意义的词,包括名词、 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具有实 际意义和具体指代。
虚词
没有实际意义的词,主要起语法 作用,包括介词、连词、助词、 叹词等,没有实际指代和具体意 义。
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实词使用
辨析方法
在句子中充当主要成分,表达实际意 义和概念,需注意准确性和具体性。
形容词的分类:描述 性形容词和限定性形 容词。
副词
副词定义:修饰动词、形容词 或其他副词,表示时间、地点、 方式、程度等概念的词。
副词的分类:时间副词、地点 副词、方式副词、程度副词等。
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表示 程度或大小。
03
虚词的使用
介词
01
02
03
定义
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或代 词与句子其他成分之间关 系的词。
词语分类概述
• 词语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际意义的概念,包括 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虚词则不表示实际意义的概念, 包括介词、连词、助词等。
02
实词的使用
名词
01
名词定义:表示人、事 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 名称的词。
02
03
04
名词的分类:专有名词 和普通名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https://img.taocdn.com/s3/m/6e16f6c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f.png)
动词
01
02
03
04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状态或变化 的词。
动词的分类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动词的时态
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等。
动词的语态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人、事 物或抽象概念的品质 或特征的词。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 高级:表示程度或比 较关系。
形容词的分类:描述 性形容词和限定性形 容词。
误用副词
总结词:位置不当
详细描述:在句子中,副词的位置应该符合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如果位置不当,就会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扰。例如,“小 明不但漂亮而且聪明。”这个句子中的“不但”应该放在“小明”之后,但是放在了“漂亮”之前,不符合语法规则和习惯 用法。
06
如何避免错误使用词语
多读多写,积累词汇
总结词
副词
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状态或描述 方式、程度的词。
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表示程度或 比较关系。
副词的分类:时间副词、地点副词、 方式副词等。
02
虚词
介词
01
02
03
04
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 句子其他成分之间关系的词。
介词通常用于表示时间、地点 、方式、原因等。
常用的介词有:在、于、从、 自从、当、朝、向、在...方面
误用名词
总结词:指代不明
详细描述:在句子中,名词作为指代词时,如果没有明确指出其指代对象,就会 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扰。例如,“小明和小红在讨论,他喜欢吃什么。”这个句 子中的“他”是指小明还是小红,没有明确说明。
误用名词
总结词:使用不当
详细描述:在句子中,名词的使用应该符合其语义和语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扰。例如,“小明是一 名优秀的学生,他经常去图书馆看书。”这个句子中的“他”应该是指小明,但是“图书馆”是名词,不能作为动词“去” 的宾语。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5f55190975f46526d3e1c5.png)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 教案教学目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的实词教学重点:1、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方法;2、积累常用易错同义词、近义词(见《名师探究》“附录”).教学过程:一、高考分析: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来看,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是词语考查的重点,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同时,在病句辨析题和第二卷的修改题中也会涉及.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常用近义词的辨析方法。
二、方法指导:握常用近义词的辨析方法1、别语素(区别词语的不同语素)(1)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终止中止)析:终,结束;中,中途。
根据语境,应是“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
(2)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摹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能力。
(鉴别、鉴赏)析:“鉴别"是指“辨别(真假好坏)”;“鉴赏”是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本题中“盲目地去摹仿”实际上就是不能“辨别好坏”。
2、定范围(确定词语的适用范围)(3)校园流行语,各个时期都有,各类学校又各有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不适用于正式 .(场合、场所)析:场合: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场所:活动的处所(4)寺院里有两棵银杏树,枝繁叶茂的,看上去它们的足有上千岁。
(年龄、年纪)析:年龄,指人或动物、植物已生存的年数,词义范围大;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范围小.再如:局面—-场面时代——时期边疆——边境——边界战争——战役——战斗3、明色彩(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5)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从容_________________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付、应对)析:“应付”敷衍了事,将就,一般做贬义;“应对”是积极面对的意思;选“应对”.(6)他这种勇于承认的精神值得大家。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成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afc13234376baf1ffc4fad1f.png)
【答案】选C项。 【解析】A项“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B项“斗转星移”:北斗 转向,众星移位,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C项“甚嚣尘上”: 原意是楚王说敌方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 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后以“甚嚣尘上”比喻对某人某事议论纷 纷。现多指反动或错误的言论十分嚣张。这里用错对象,而且褒 贬也失当。高科技手段是新事物,对旧事物之冲击本为正常。D项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现在也指事物消失。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⑴他这种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值得大家 。 ⑵我14岁就离开 ,参加了革命。 ⑶年轻人,你应该走出去 一番。 A.效尤 C.效尤 故乡 家乡 经历 阅历 B. 效仿 D. 效仿 故乡 家乡 经历 阅历
答案:D
(二)从词义方面辨析
1、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
①在那里,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我国的 侵略战争。(范围最大)
亲自
答案C
考点解析
正确使用实词,需要两种能力 : 对词义的准确理解, 对语境的确切领会。前者是确认能力,后者是整合能 力。高考试题大多选取近义词来实现考查,近义词又 大多具有相同语素,因此,两词的相异语素就成了辨 析的关键。必须了解词义、词性、词的色彩、词义的 轻重、词义的范围、用法的差别、语体的差别等。 常用的辨析同义词、近义词的方法有如下三大类 别 : 从 词义 上辨析,从 色彩方面 辨析,从 用法方面 去辨析。
豢养 饲养 喂养
豢养:喂养动物,一般不用于人,若指人时, 则表示收买和利用,含贬义。 饲养:喂养牲畜,可与“员”、“场”组成词 组。 喂养:多用于牲畜,用于人时,只.从属 ---强调所决定的地位关系。 C.隶属 ---强调被支配或管辖。 1、现在,雾都重庆直接 成为我国第四个直辖市。 2、在中国古代,妇女居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https://img.taocdn.com/s3/m/f5a25924bd64783e09122b08.png)
正确使 用词语 :实词
●刘 文岩
【 考点解说 】
2 0 1 3年 《 考 试 大纲 》要 求 : “ 正 确 使 用 词 语 ( 包括熟语 ) 。 ”考查 能力层级为 E ( 表达应用 ) 。词语 主要包括实词 、虚词和熟语 。近两年广东高考题 目有 美 术馆 的风格差异 是正确 的。D . 高 高在上 :形容领 导者不深 入实 际 、脱 离群众 ,如 毛泽东 《 学 习和时 局》 : “ 有些 同志高高在上 ,脱离群众 ,屡犯错误 。 ”
A. 阳春 三月 ,一位 老人在 杭 州西湖岸 边展 示他 高超 的拳脚功夫 ,引来许 多行人侧 目观 赏。 B . 大学毕 业 已经 十年 了。其 间.他 换过 几种不
同性质 的工作 。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 习。 C. 老王一 直热衷 于收藏 ,每 当得 到心仪的藏品 。 喜悦 的心情 总让他如 坐春风 。夜不成寐。
D. 此 前 中 国航 空 西 南 分公 司一 直 与 四 川 航差无几
【 答案l B 【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的能力 ;能力层级 E 。本 题四个选项提供 四个独立的 语境 ,分别考查 四个 词语 的准确运用 。其 中 A 、B两
把实词 、虚词和熟语 混合在一道题 目中考查 的趋 势 。 考查时坚持 “ 词不离句”的原则 。注重引导学生把注 意力放在读懂句意上 ,从所考词语 与语 境关 联的角度 去把握其意义与用法 ,而不是 要求 准确无误地记住某 个词 语的静 态词 义 。而所 考查 的词 语多 是媒 体上 常 用 、生 活中常见但 又极 易混淆 的词语 ,具有典 型性 、 生活性和时代性。题 目所用的语言材料 绝大多数直接 来 自于生活 、社会的热点或重要 内容。考查 时 ,将词 语 置于一个 个实实在在的句子或语段 中 .让考生在鲜 活的语 境中利用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及 不同的表 达效 果 ,作出正确的理解 、推断或选用 。 【 典题精讲 】 例1 .( 2 o 1 3年广东 卷)下面语段中画线 的词语 , 使 用不恰 当的一项是 在 许 多人 眼里 , 美术 馆一 直是 阳春 白雪 的代名 词 .是 少数有 艺术造诣的人 出入的地方 。里面陈列的 通常是看不太懂的作品。但如果你到 台湾的美术馆去 转转 ,你一定不会失望。台湾的美术馆数 量众多,有 大有小 。风格迥叠。其 中规模 最大的两处是新 北市的 朱铭 美术馆 和 台中市的 “ 台湾美术馆 ” 。置 身其 中 , 你会发现那里艺术不再是壶壹查上的物品,而是像站 立在你身边懂你的知心朋友。 A. 阳春 白雪 B . 通常 ‘ c . 迥异 D . 高高在上 【 答案 】D 【 解 析】本题考查考 生对词语 的正确理解 和运用 的能力 :能力层 级 E 。本题命题 思路 与 2 0 1 2年 大致 相 同 ,继续采 用一个语段集 中考查 四个词 语 ( 成语 ) 的使用 的形式 。其 中考查 了一个成语 。一个虚词 ,两 个实词 ( 一个两字实词 和一个 四字实词 ) 。 A. 阳春 白雪 :战 国时楚 国的一 种高 雅 的歌 曲 。 能应和 的人很 少 。后泛 指高雅的文艺作 品” ,用在这 里 形容美 术馆 里 的 “ 看不 太懂 ”的 艺术作 品是 合适 的。B . 通 常 :一般 、平常 。在使用 时 与 “ 常 常”是 有 区别 的 . “ 常常”多表示在较短 的时 间内动作行为 发生 的次数 多 ,而 “ 通常 ”强调动作行为 的规律性或 般性 。文 中形容 高雅作 品人们 一般 很难 看懂 ,用 “ 通常 ”是合适 的。C .“ 迥异” :相 差很远 。用来形容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155552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74.png)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3. 能够正确辨别和使用实词、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实词、虚词的分类和基本用法。
2. 难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实词、虚词的案例及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知识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分类,引导学生关注实词、虚词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2. 知识梳理:讲解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
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辨别和运用实词、虚词。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课堂讨论:选取典型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实词、虚词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积累和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实词、虚词的知识,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挑选一些常见的实词、虚词误用例子,如“他的成绩非常的好”、“我昨天吃了一碗大大的米饭”。
2. 分析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
3. 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词、虚词的正确用法,提醒学生在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注意避免类似错误。
七、实词、虚词辨析练习1. 练习设计:编写一些实词、虚词辨析的练习题,如“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好好、美好、好好地”。
2. 练习解答: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后给予讲解和反馈。
3. 错题分析:针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错题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虚词考查主要包括一些副词、介词及关联词语等,主要命题形式是选择与填充两种。
一、关联词语误用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部分。
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
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
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1、滥用关联词语。
例: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教人的口味。
(应去掉"因为")2、错用关联词语。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
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抬举为殿师太尉。
(应把"为了"改为"因为")例: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尽管"和"不管"是不尽相同的。
"尽管"是用于让步转折句,"不管"是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
应把"尽管……还"改为"不管……都"。
3、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
("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4、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规律: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
例: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主语相同,"他"应放在"尽管"之前)例:由于国棉布一厂长期以来不抓革新,总落在国棉二厂后面。
产量不是比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
(分句主语不同,"产量"应放在"不是"之后)二、介词误用1、不可滥用介词介词在语言组合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做到当用则用,不当用的时候不可滥用。
滥用介词不但会使表达罗嗦,而且。
有时还会使表达混乱、造成语病。
例:(1)他们试制了十九个心脏瓣,从而填补了我国在生物瓣替换领域的空白:(2)从这个故事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在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都无不闪耀着立党为公的光辉。
(4)当我累得睁不开眼的时候,一想起班主任老师的鼓励,精神就振作起未了。
(5)对于我们学校、由于开展了"学雷锋,创三好"活动,出现了新气象。
(1)中的"在"是多余的,应删去。
(2)中的"从"、(3)中的"在"、(4)中的"当"、(5)中的"对于"都使句子缺少主语,均应删去。
2.不可漏用介词应该使用介词的地方而没有使用,就是漏用介词。
漏用介词同样会使表意不清,句子不通。
(1)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这种习性是动物长期求食活动中发展起未的。
(3)学生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影响。
(4)战国时期出现的《禹贡》和秦汉之际出现的《管子.地员》,就是我国古代土壤的专门著作。
(1)"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前要加上"对于",否则句子的结构和表意都不清楚。
(2)应在"动物"之后加上介词'在"。
(3)应在句首加上"从"。
(4)应在"就是"之后加上"关于"。
3、不可误用介词A、该用这个介词而误用了那个介词(1)一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对城市交通带来不便。
(2)革命的后代,决不能靠借老子的光,从优越舒适的小天地里成长。
(3)对于金沙江,我曾听人讲过不少优美的故事。
(4)如果国家能够多生产一些这类配件,就可以把节省下来的外汇,进口我国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
(1)中的"对"应改为"给"。
(2)中的"从"应改为"在"。
(3)中的"对于"应改为"关于"。
(4)中的"把"应改为"用"。
B.介词宾语不完整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后边必须有完整的介词宾语。
(1)新秧歌剧在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参加斗争都有一定贡献。
(2)这与鲁迅当时认为文学是改变国民精神的有力武器基本一致。
(3)这部电影在塑造周总理的形象所提供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1)(2)(3)句中的介词宾语都不完整。
(1)在"斗争"的后边应加上"等方面"。
(2)在"武器"的后边应加上"的观点"。
(3)在"形象"的后边应加上"方面"。
C.介词同后进的介词宾语不搭配(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次指示我们将占用的校舍尽早搬出。
(2)动物园根据大熊猫安排了大熊猫所需要的生活环境。
(3)当地球穿过彗星轨道,我们就能看到流星雨。
(4)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起了重大作用。
(1)错用"将",使前后文不搭配。
应改为"从占用的校舍里搬出来"。
(2)"根据"不能同"大熊猫"搭配,应改为"根据大熊猫的习性"。
(3)应在"轨道"的后边加上"的时候"。
(4)介词"对"的后边不能用"……上",应把"上"删去。
三、代词误用1.指代不清下面的例句中使用代词而未出现前词。
造成了指代内容不清楚。
(1)洞庭湖气势磅礴。
时而浊浪排空、时而皓月千里,那里有著名的岳阳楼,为湖光山色增加了光彩。
(2)《编辑部的故事》是一部受欢迎的电视剧,虽然只是表现了他们当中的一些小事,却耐人寻味。
(3)在太阳的七色光带中,它们的个性并不一样。
(1)中"那里"指代不明,因为岳阳楼显然不能建在洞庭湖上。
"那里"应改为"湖边"。
(2)中"他们"没有前词,指代不明,应改为"编辑们"。
(3)中"它们"无替代对象,应改为"七色光"。
2.关系不明下面例句中代词和前词的关系都不清楚。
(1)煤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主要能源,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速度。
'(2)农民们富了,想出去旅游,这是极其自然的事,不必把那同什么浪费金钱、不知发展生产联系在一起。
(3)校长及时找宋霞谈心,指出她打退堂鼓是没有充分认识到有利条件,鼓励他克服一切困难,按时完成任务。
(1)中的"它"指代内容不明,前词不清楚。
(2)中同一前词的后边出现了"这"和"那"两个不同的代词,应都用"这"。
(3)中同一前词后边分用"她"、"他",性别不一致,应都用"她"。
(4)如果我们知道先进单位的缺点,却不严肃认真地去帮助它。
反而毫无原则地掩盖它,对先进单位就有害无益了。
(5)政协委员们希望改革医疗制度,他们认为目前有些医务人员素质较低,应当多方面提高他们的医疗水平和道德水平,完善管理机制,纠正滥收费的现象。
在一段话里,同一个代词,它所指代的内容应该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前词是同一的,不能暗中转换指代内容。
(4)中前一个"它"指先进单位,后一个"它"指缺点,应把后一个"它"改为"缺点"。
(5)中前一个"他们"指政协委员,后一个"他们"指医务人员,应该把第二个"他们"改为"医务人员"。
3.选用不当写作时要注意根据上下文意的要求选用恰当的代词。
(1)在第三节中诗人告诉我们,当时造成农民生活痛苦的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是中国人民的真正敌人。
(2)大妈心里一酸,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你委屈透了,你的委屈向谁说呢?(3)弟弟来信说:"他在部队里很好,同志们都很关心他。
"(4)四十多年前,刘胡兰壮烈牺牲了、这时她才十五岁。
(5)新盖的实验大楼,我还没有去过,下星期我要到这里去。
(1)中的"这"应改为"它",指帝国主义。
(2)中的两个"你"都应改为"她",指大妈。
(3)中的两个"他"都应改为"我",因为是直接引用信中的话。
(4)中讲的是四十多年前,应把近指代词"这"改为远指代词"那"。
(5)中的。
这里"应改为"那里"。
4.人称涵盖要得当"我们"和"咱们"都是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但用法并不完全相同。
"咱们"指说话人和听话人方,"我们"既可以指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又可单指说话人一方,要依上下文而定。
(1)要是你以后能出去的话,千万想法把那个东西交给咱们的人。
(2)近台没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
(3)四嫂,别小看我们俩,坐在一块我们就讨论问题。
(4)上星期,咱们学校的足球队到你们学校去比赛,你们输了一个球。
(1)中的"咱们"指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而且体现出革命同志间的亲密关系。
(2)中的"我们"指船上的小朋友,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3)中的"我们"不包括听话人"四嫂"。
而(4)中的"咱们"不包括听话人,应改为"我们"。
"自己"是个比较特殊的人称代词,它主要有三种用法:一是专指句子里所说的某个人,二是泛指任何人,三是用在名词或代词之后,有强调的作用。
例如:(5)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6)自己错了,也已经懂得,又不想改正,自己对自己采取自由主义。
(7)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
我因此也时时熬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自己"简单地当作"我"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