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疗共识
警惕成人隐匿型自身免疫糖尿病
![警惕成人隐匿型自身免疫糖尿病](https://img.taocdn.com/s3/m/a52c417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0.png)
警惕成人隐匿型自身免疫糖尿病作者:王硕高凌来源:《家庭医学》2022年第16期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胰岛B细胞遭受缓慢的自身免疫损害为特征,临床早期LADA患者不依赖胰岛素治疗。
是我国成年人中最常见的自身免疫糖尿病类型。
流行病学研究报道,18岁以上我国初诊T2DM患者中LADA患病率为6.1%;若以30岁为截止点,则LADA患病率为5.9%;新发TIDM患者中LADA约占65%。
若依照2018年糖尿病流调数据推测,我国现有LADA患者逾1000万。
LADA特征性的表现为成年人胰岛自身抗体阳性或胰岛自身免疫T细胞阳性,且诊断糖尿病后至少半年不依赖胰岛素治疗。
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LADA归为混合型糖尿病,认为LADA是一种独立的糖尿病类型;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将其归为1型糖尿病(TIDM)亚型。
主要是由于LADA发病机制同于l型糖尿病(TIDM),是自身免疫导致胰岛B细胞受损;但早期的临床表现却与2型糖尿病(T2DM)相似。
LADA早期无症状阶段可持续数年,其临床過程可分为非胰岛素依赖阶段和胰岛素依赖阶段。
在非胰岛素依赖阶段,患者表现与T2DM相似,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可控制血糖,无自发酮症倾向。
但LADA的胰岛B细胞功能衰退速度较T2DM快(C肽减低速度是T2DM的3倍),较经典TIDM缓慢。
当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显著不足,导致糖尿病酮症或酸中毒,必须胰岛素治疗而进入胰岛素依赖阶段。
LADA进展为胰岛素依赖的时间异质性大,与起病年龄、抗体滴度和多个胰岛抗体阳性有关;其中GADA滴度是LADA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最强的预测指标。
LADA易伴发其他自身免疫病。
较常见的自身免疫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乳糜泻、Addison病和自身免疫性胃炎等。
此外,LADA可作为自身免疫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AP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表现为伴发自身免疫甲状腺病的APSⅢ型。
拉达糖尿病诊断标准
![拉达糖尿病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a2e091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9.png)
拉达糖尿病(LADA)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成人发病的1型糖尿病(T1DM):发病年龄大于30岁,发病后5年内使用了胰岛素治疗;有明确的高血糖急症;至少存在一个1型糖尿病相关抗体阳性(GAD、IA2或胰岛素自身抗体)。
2.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发病年龄大于30岁,发病后暂时可以用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但随后需要依赖胰岛素控制血糖;至少存在一个1型糖尿病相关抗体阳性(GAD、IA2或胰岛素自身抗体)。
3.1.5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小于30岁,依赖胰岛素治疗,至少存在一个1型糖尿病相关抗体阳性(GAD、IA2或胰岛素自身抗体)。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https://img.taocdn.com/s3/m/6ca0ad5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4.png)
成⼈隐匿性⾃⾝免疫性糖尿病(LADA) 成⼈隐匿性⾃⾝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
这是1型糖尿病的⼀种特殊类型,属于⾃⾝免疫性疾病,与1型糖尿病的⾃⾝免疫发病机制相同,以胰岛β细胞呈缓慢性破坏为主。
本病虽然处在1型糖尿病的范畴,但它的起病⼜具有隐匿、迟发的特点,发病初期⼝服降糖药治疗有效,在诊断后平均27(13~45)个⽉⽆需使⽤胰岛素,这点⼜符合2型糖尿病的特点。
因其临床表现介乎于1型和2型糖尿病之间,⼜称为“1.5型糖尿病”,即其临床表现不同于⼈们所熟知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看起来跟2型糖尿病⼜没有什么两样,⾮常容易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
⼀、概述LADA是⼀类具有遗传易感基因,胰岛⾃⾝抗体阳性,早期临床表现类似2型糖尿病(T2DM),初诊后6⽉内⽆需依赖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T1DM)。
1997年WHO 对糖尿病进⾏分型时,将LADA归属于⾃⾝免疫性缓慢进展型T1DM。
LADA患病率在类似T2DM⼈群中约占10%,两倍于经典T1DM。
⽬前认为,LADA是在遗传易感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触发引起的胰岛β细胞功能进⾏性受损所致。
⼆、诊断思路(⼀)临床特点1.起病年龄诊断LADA的最⼩年龄界限从15岁⾄45岁不等,多数学者采⽤30岁。
年轻者LADA患病⽐例较⾼;⽽且⼉童亦可发⽣缓慢进展的⾃⾝免疫性糖尿病,被称为年轻⼈隐匿性⾃⾝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theyoung,LADY)。
2.⾃⾝免疫标志胰岛⾃⾝抗体阳性对识别2型糖尿病中的LADA病⼈起到决定性作⽤,⾕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蛋⽩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和胰岛素⾃⾝抗体(IAA)是⽬前临床上⽤于诊断⾃⾝免疫性糖尿病的最常⽤的免疫学指标,其中,GADAb具有出现早,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是诊断LADA最敏感的指标。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疗共识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疗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ea453f4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7.png)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疗共识
第15页
七、诊疗标准
▪ 国外Tuomi等最早提出LADA诊疗标准 。国 内潘孝仁 、周智广 、池莲祥等 曾提出
LADA早期诊疗标准。当前,国际上较为公 认LADA诊疗标准为国际糖尿病免疫学会 (IDS)标准 。胰岛本身抗体作为胰岛β细胞 本身免疫标志物,可区分LADA与2型糖尿 病; 而诊疗糖尿病后一段时间内不依赖胰岛 素治疗则可与经典1型糖尿病区分。但以下 几个问题需要深入讨论:
LADA易感基因仍有待在中国人群中开展大 样本研究。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疗共识
第8页
四、免疫反应
▪ LADA病理研究资料有限。当前仅有日本曾对LADA患者 胰腺活检发觉T细胞浸润残留胰岛团块,证实LADA存在T 细胞介导免疫反应。LADA体液免疫反应主要表现为循环 血液中存在胰岛本身抗体,包含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抗体(IA-2A)、胰岛素 本身抗体(IAA)及锌转运体8抗体(ZnT8A)等, 其中 GADA阳性率最高 。胰岛本身抗体受LADA诊疗标准、筛 查人群、抗体检测方法及阳性阈值不一样等原因影响。在 不一样种族中,这些抗体阳性率亦有所不一样,如IA-2A、 ZnT8A在中国人群中阳性率低于高加索人群 。UKPDS研 究显示在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中约10% GADA 阳性,6%患者ICA阳性。25~34岁患者GADA阳性率高 达34%,ICA达21% 。经过对中国人群大样本研究,在 30岁以上、起病六个月不依赖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中 GADA阳性率为5.9%。而在中国人初诊临床2型糖尿病患 者中,IAA阳性率为3.39%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关于成人隐匿性本身免疫糖尿 病(LADA)诊疗共识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154b7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0.png)
要点二
诊疗注意事项
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关注 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05
临床实践与经验分享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中年女性,无明显糖尿病症状,但体 检发现血糖异常升高,进一步检查确 诊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经过免 疫治疗和血糖控制,病情得到稳定。
综合管理模式的建立
从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心理等多方面 进行综合管理,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提高患 者自我管理能力。
远程医疗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借助远程医疗和智能化技术,实现患者病情的实 时监测和评估,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诊疗服 务。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加强患者教育
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
通过媒体、社区等多种渠道,加强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 糖尿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度和重视 程度。
适应临床需求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LADA作为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目前临床上对 LADA的诊断和治疗存在诸多争议和困惑,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因此,制定专家共识是适应临床需求的必要 举措。
共识的意义和作用
规范诊疗行为
通过专家共识的制定和推广,可以规范临床医师对LADA 的诊疗行为,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用药,提高治疗效果和 患者的生活质量。
04
特殊人群的诊疗考虑
老年人群
老年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特点
老年患者多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且并发症风险较高。
诊疗注意事项
需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管 理。
儿童及青少年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疗共识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疗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77d26bc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d.png)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 疗共识
汇报人:
目录
• 引言 • lada的诊疗流程 • lada的药物治疗 • lada的非药物治疗 • lada的并发症防治 • lada的自我管理及教育 • lada的预防及展望
01
引言
lada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LADA,全称为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是一种成人隐匿性自身 免疫糖尿病。
合并症防治
心血管疾病
预防方法包括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 ,治疗措施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 脂药物等。
VS
脑血管疾病
预防方法包括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 治疗措施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脂药 物等。
06
自我血糖监测是LADA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部分,有助于及时了解血糖波动,调整胰 岛素剂量和饮食控制。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控制热量摄 入,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 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
入。
增加体育活动
定期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有 助于控制体重,增强身体素质 。
避免吸烟和饮酒
吸烟和饮酒会增加糖尿病的风 险,应尽量避免。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及时发现 血糖异常,采取相应的措施。
治疗展望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1 2
发病机制研究
目前对LADA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未来的 研究将进一步揭示其发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 供更多线索。
诊断标准研究
目前对LADA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未来的研究 将致力于制定更加准确、便捷的诊断标准。
3
治疗策略研究
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基于临床经验,未来的研究 将进一步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和预后。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疗共识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疗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7bf35dc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b.png)
AIDA的自我管理及教育
定期监测血糖
每周至少监测一次空腹、餐后血糖及 HbA1c水平。
坚持运动锻炼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 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坚持饮食控制
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定时定量进餐,避 免高糖、高脂、高盐食物摄入。
合理安排生活作息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 神压力。
05
AIDA患者的长期管理
长期血糖控制的维持与优化
目标
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延缓 疾病进展,降低并发症发生风 险。建议AIDA患者的HbA1c目
标设置为<7.5%。
药物治疗
使用胰岛素、磺脲类或非磺脲 类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α葡 萄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以维持血糖稳定。
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是长期血 糖控制的关键措施,应鼓励患
鉴定了LADA相关的关键基因和分子标记物
揭示了LADA的遗传和免疫学特征 为LADA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AIDA研究的未来展望
加强LADA的流行病学研究,明确其患病率和危险因 素
发掘新的治疗靶点和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深入探究LADA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LADA研究的全球发展
餐后血糖控制目标
以餐后血糖<10 mmol/L为目标,尽可能避免餐后高血糖。
AIDA的药物治疗策略
磺脲类降糖药
可选用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 本脲、格列齐特等,可有效降 低血糖,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
双胍类降糖药
二甲双胍为首选,可降低空腹 和餐后血糖,并改善胰岛素抵
抗。
胰岛素治疗
当口服药物无法控制血糖时, 应使用胰岛素治疗。可选用速 效、中效、长效胰岛素,以使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研究进展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f86102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7.png)
基本内容
四、LADA的治疗和预防主要包括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早期 发现可以通过定期进行糖尿病筛查来实现,一旦确诊应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此 外,调整生活方式包括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保持健康体重等,这些都可以有 效降低血糖水平,预防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基本内容
五、近年来,LADA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首先,关于其发病机制的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项研究发现,LADA患者肠 道中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而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数量增 加。这些变化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受损,使得肠道内的抗原物质进入血液循环,触 发免疫反应。
基本内容
开展健康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也至关重要。未 来的研究方向应包括深入探讨LADA的发病机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制定针 对性的预防策略。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1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主要表现为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 患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这是一种急性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同时,部 分1型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合并自身免疫性低血糖,这给治疗和护理带来更大的挑 战。本次演示将分享一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自身免疫性低血糖患者的护 理经历。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自身免疫性脑炎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 脑组织炎症。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神经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免疫性脑 炎的认识逐渐加深,但临床诊断和治疗仍存在一定难度。本次演示将探讨自身免 疫性脑炎的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研究,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 准确率。
护理过程
护理过程
患者小张(化名),男,16岁,确诊1型糖尿病5年。入院前,小张因感染诱 发的酮症酸中毒并发自身免疫性低血糖被紧急送往医院。入院时,患者意识模糊, 呼吸深快,血糖波动大,需要紧急抢救。
什么是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什么是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https://img.taocdn.com/s3/m/8579d25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f.png)
54别,往往需要先获得病理标本才行,而手术可能是获得病理标本的唯一方法。
因此,为了避免误诊,有专家认为,发现“胸腺囊肿”均应手术切除,以明确诊断。
如果经CT等影像学检查能明确为胸腺囊肿,则可视情况处理。
2厘米的囊肿不算大,如果没有症状,可以随访观察,但如果出血胸痛、呼吸困难等就要及时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什么是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一直只知道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前两天听别人说还有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它属于几型糖尿病?湖南 李先生李先生:1型糖尿病(T1DM)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不足引起的一种糖尿病,多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病,也有成年人发病的情况。
发病时“三多一少”症状明显(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或是直接以酮症酸中毒的较重疾病状态发病。
目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自身免疫、遗传、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均可能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诱发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T2DM)是由多种原因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是人体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从而出现血糖水平持续升高,高血糖的体内环境导致大血管、微血管、神经等发生病变,进而危害心脏、肾脏等器官。
因本病多发于成年,又称成人发病型糖尿病。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是一种以自身免疫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缓慢减退为特征的糖尿病,兼具T1DM和T2DM的一些临床特征。
因为成年起病,早期症状又与T2DM类似,因此常被误诊。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以下简称共识)认为,LADA临床表现虽与T2DM重叠,但病理机制与T1DM相似,均为胰岛自身免疫,因此共识根据病因分类,将LADA归类为自身免疫T1DM的缓慢进展亚型。
共识推荐,具备以下述3项可以诊断LADA:发病年龄≥18岁;胰岛自身抗体阳性,或胰岛自身免疫性T细胞阳性;诊断糖尿病后半年内不依赖胰岛素治疗。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的治疗目标在于,达到理想的糖代谢控制水平;调控胰岛自身免疫反应,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及伴发症。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PPT[优选版]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PPT[优选版]](https://img.taocdn.com/s3/m/1b255d945acfa1c7ab00cc53.png)
主要内容 一、概念 二、发展 三、发病机制 四、诊断要点 五、治疗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
是从貌似2型糖尿病中筛选出来的1型糖尿病,根 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分型 的新建议,LADA属于1型糖尿病的亚型自身免疫性 缓慢起病型。 倾向于将GAD-Ab或ICA等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的成 年起病的2型糖尿病称为LADA。 该类患者与经典的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自身免 疫发病机制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胰岛细胞所受免 疫损害呈缓慢性。
• 4、胰岛β细胞功能
• LADA患者因胰岛遭受缓慢免疫损伤,故其 胰岛素分泌水平明显低于相同病程下的2型 糖尿病患者,大多呈平缓下降,少数长期 维持一定分泌水平,部分可在某阶段迅速 衰竭。
• 2、LADA中自身疫过程进展速度较慢预示其自身免疫的攻击性弱于 经典的1型糖尿病。
• 3、LADA的胰腺组织学研究报告,LADA患者存在胰岛T细胞浸润(胰 岛炎)和明显的残余β细胞群。
• 4、LADA中有关T细胞对胰岛自身抗原的反应过程知之甚少。
三诊断特点
• ①年龄
• ②病程
• ③体重指数(BMI)
• 3、1990年 Baekkeskov等首次证明了 IDDM胰岛64kD抗原的本质是谷氨酸脱羧 酶(GAD)并建立了其抗体GAD-Ab的免疫沉 淀酶活性分析方法。
• 4、1993年澳大利亚Tuomi等检测了一组成 年发病的NIDDM患者的GAD-Ab,发现其具 有较高的阳性率,并将此类糖尿病命名为 LADA。
• 2、病程
• LADA的发病过程在临床上分为两个阶段:
• 1)非胰岛素依赖期:临床表现貌似2型糖尿病,而发病6个 月内无酮症,血糖短期内可用饮食和或口服降糖药控制;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疗共识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疗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8c59766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6.png)
预后评估
血糖控制情况
评估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了解 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
并发症情况
关注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胰岛功能
监测胰岛功能变化,了解病情 对胰岛细胞的损害程度。
生活质量
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了解疾 病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长期管理计划
定期随访
建立定期随访制度,监测病情变化及治疗效 果。
血糖监测与教育
血糖监测
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有助于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建议LADA患者每天至少监测一次血糖。
教育培训
对LADA患者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 理能力,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病情。培训内容包括糖尿病的基 本知识、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04
LADA的预防与预后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诊疗共识的制 定和推广可以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 作,共同推动LADA诊疗领域的发展 。
通过总结和归纳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经 验,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上 的借鉴。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调整
控制饮食是LADA患者的重要生活 方式干预措施,应尽量减少高糖 、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 、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助于提高胰岛素 敏感性,控制血糖水平,建议 LADA患者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 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可能对LADA患者的健康 产生负面影响,应尽量避免或限制 。
自我管理
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 管理能力。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心理支持
国际LADA治疗专家共识解读可修改文字
![国际LADA治疗专家共识解读可修改文字](https://img.taocdn.com/s3/m/72bb9a1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2.png)
Fourlanos S, et al. Diabetologia, 2005
T1D LADA T2D
背景
4
➢ LADA的患病率高,为全球现象: ✓ 占成人起病糖尿病患者的2-12%; ✓ 中国数据: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5.9%;
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的65%; 患者数居世界首位,估测600万人
➢ 越来越多证据提示,LADA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目标与T1D和 T2D存在差异。
LADA患者的临床特征
7
➢ 虽然LADA患者比T2D患者更瘦、更少合并高血脂和高血压,但在校正心血管危险因素后,LADA患者发生心 血管疾病的风险与T2D患者相似
UKPDS 85研究:n=567 LADA患者随访17.3(12.6-20.7)年
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Cox比例风险模型 红色线为LADA,蓝色线为T2D;校正年龄、吸烟、种族、糖化、 血脂、血压后,LADA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与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校正后HR 0.90;95%CI, 0.76-107;P=0.22)
前、出现代谢紊乱及酮症酸中毒的症状或体征前停用。
达格列净治疗TID DEPICT-1研究 DKA发生率
专家组意见
➢ SGLT2i在T2D和部分T1D患者 (尤其超重患者)中的批准使 用,表明可能是治疗LADA有希 望的药物。但尚未在LADA中进 行任何研究,中低C肽患者应 注意酮症酸中毒。
➢ 总体数据质量评估:中等
Ernesto Maddaloni,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19
GADA是LADA患者最重要的自身抗体
8
➢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最敏感,阳性率最高 Action LADA研究和NIRAD研究中,90-96%的患者GADA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治疗及护理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治疗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d0c445e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2.png)
自身免疫因 素:自身免 疫系统异常, 导致胰岛素
分泌不足
其他因素: 如感染、药 物等也可能
导致发病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多饮、多尿、多食、 体重减轻
非典型症状:乏力、头晕、心 悸、皮肤瘙痒等
并发症:心血管疾病、肾病、 神经病变等
实验室检查:血糖、糖化血红 蛋白、胰岛素、C肽等指标异常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 治疗
这种疾病通常在 成人中发病,症 状不明显,容易
被忽视。
成人隐匿性自身 免疫性糖尿病的 发病机制尚不清 楚,可能与遗传、 环境因素和免疫 系统异常有关。
成人隐匿性自身 免疫性糖尿病的 治疗主要包括胰 岛素治疗、生活 方式调整和血糖
监测等。
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糖
尿病病史
环境因素: 不良生活习 惯,如饮食 不规律、缺
药物治疗
• 胰岛素:用于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风险 • 磺脲类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 • 双胍类药物: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 •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降低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血糖 • 胰岛素类似物:模拟胰岛素作用,降低血糖 •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 • 联合用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控制血糖
血糖监测
1
定期监测血糖:每天至少监测 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2
监测时间:空腹血糖在早晨空 腹状态下进行,餐后血糖在餐
后2小时进行
3
监测方法:使用血糖仪进行自 我监测,或使用医院提供的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 病(LADA)诊疗的共识
前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糖尿病 患病率在我国迅速增加 。1999年,WHO 根据病因发病学将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和2 型两大类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latent autoimmunediabetes in adults, LADA) 由Tuomi等提出,被归属于免疫介 导性1型糖尿病的亚型 。LADA的早期临床 表现貌似2型糖尿病, 而以胰岛β细胞遭受缓 慢的自身免疫损害为特征, 胰岛功能衰退速 度三倍于2型糖尿病。
四、免疫反应
根据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两方面的研究, Palmer等 从免疫学角度提出B-LADA(即 为B淋巴细胞分泌的自身抗体阳性的LADA) 和T-LADA(即具有抗原特异性反应T淋巴 细胞的LADA)。这有待深入研究。
五、与其他自身免疫病的关系
LADA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较易伴与经典1型糖尿病 关联的其他自身免疫病,包括自身免疫甲状腺病、乳糜泻 (celiac disease) 及Addison病 等。在中国人LADA中,伴 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2Ab) 16.7% ,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6.7% ,任一抗体阳性占 18. 9% ]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亚临床甲减或甲状腺功 能亢进, 27.4% )最常见 。成人起病的1型糖尿病及LADA 是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的高危因素 。上述组合提示LADA 可作为自身免疫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APS)的一个重要组 成成分,且常以APS Ⅲ型存在;这可能与其携带HLADR3-DQ2 或HLA-DR4-DQ8 等高危易感基因型有关 。我 们推荐在中国人LADA患者中常规筛查自身免疫甲状腺疾 病。
二、流行病学
根据芬兰 、英国 、意大利 、美国 、日本 、中国 、和韩 国 等国家报道,LADA约占糖尿病患者的2%~12%。我国 在25个城市共46个中心联合进行了LADA China多中心协 作研究 ,调查了5128例15岁以上中国初诊2型糖尿病患 者,发现其中LADA阳性率为6.2%;若以18岁为成人年龄 截点则LADA患病率为6.1%,以30岁为截点则为5.9% 。 在不同性别及民族亚组中,LADA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 若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地区LADA患病率高于南方,并 呈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的趋势,这与WHO开展的Diamond 项目调查发现的中国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地理分布趋 势相似 。根据上述结果推算,我国LADA患病率高于经典 1型糖尿病。与全球数据比较 ,LADA在中国的患病率较 高。
2.关于LADA患者是否为酮症起病
由于糖尿病存在隐匿性,很多患者发展至酮症才 来就诊,这其中既包括了经典1型糖尿病也包含 了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因此,酮症起病不能 作为LADA诊断的标准。酮症起病的2型糖尿病, 经胰岛素治疗而解除糖毒性后,可迅速不依赖胰 岛素治疗,这个过程通常小于半年。而青少年起 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 虽然开始使用胰岛素的时间能否作为LADA的诊 断标准尚存争议 ,但目前是否依赖胰岛素治疗是 区分酮症起病的经典1型糖尿病与LADA的唯一有 效的临床指标。
四、免疫反应
LADA的病理研究资料有限。目前仅有日本曾对LADA患 者胰腺活检发现T细胞浸润残留胰岛团块,证实LADA存 在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LADA的体液免疫反应主要表 现为循环血液中存在胰岛自身抗体,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 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抗体(IA-2A)、胰岛 素自身抗体(IAA)及锌转运体8抗体(ZnT8A)等, 其中 GADA阳性率最高 。胰岛自身抗体受LADA诊断标准、筛 查人群、抗体检测方法及阳性阈值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在 不同种族中,这些抗体的阳性率亦有所不同,如IA-2A、 ZnT8A在中国人群中的阳性率低于高加索人群 。UKPDS 研究显示在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约10% GADA阳性,6%患者ICA阳性。25~34岁的患者GADA阳 性率高达34%,ICA达21% 。通过对中国人群的大样本研 究,在30岁以上、起病半年不依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 患者中GADA阳性率为5.9%。而在中国人初诊临床2型糖 尿病患者中,IAA阳性率为3.39% 。
1.关于LADA诊断的最小年龄界限
由15岁至45岁不等,目前多数采用30岁。年轻者LADA患 病比例较高; 而且在7~8岁的儿童亦存在缓慢进展的自身 免疫性糖尿病, 被称为青年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 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the young, LADY) 。依 据目前国际通用的年龄划分点,LADA China多中心研究 发现在中国人群中,小于30岁的临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 GADA阳性率高达11.4%;而大于30岁患者GADA阳性率 为5.9%,大于30岁患者以10岁为年龄段划分的各年龄亚 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考虑中国对于成人的定义为18周岁 以上,并且我们已有相应年龄的患病数据,因此将年龄截 点定为18岁。中国18岁以上初诊2型糖尿病中LADA的患 病率为6.1%。
七、诊断标准
国外Tuomi等最早提出LADA的诊断标准 。 国内潘孝仁 、周智广 、池莲祥等 曾提出 LADA的早期诊断标准。目前,国际上较为 公认的LADA诊断标准为国际糖尿病免疫学 会(IDS)标准 。胰岛自身抗体作为胰岛β细 胞自身免疫的标志物,可区分LADA与2型 糖尿病; 而诊断糖尿病后一段时间内不依赖 胰岛素治疗则可与经典1型糖尿病区别。但 如下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
三、遗传学特征
抗体阳性的数目联合HLA高危基因型对于 LADA 胰岛功能的预测优于抗体滴度 。2型 糖尿病易感基因TCF7L2在LADA中亦有研 究 。另有研究显示TCF7L2基因型可以帮 助区分年龄较小的自身免疫糖尿病(15~ 34岁) ;且其在LADA患者中与空腹C肽水 平相关,可能与该基因可调控胰岛素分泌 有关 。LADA的易感基因仍有待在中国人 群中开展大样本研究。
前沿
早期诊断和干预LADA,对于保留残存的胰岛β细 胞功能、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实际 意义。鉴于LADA的诊断与治疗目前仍存在困难 和争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专家于 2011年9月在长沙、11月在北京就LADA如下8个 方面(命名、流行病学、遗传学特征、免疫反应、 与其他自身免疫病的关系、代谢特征及慢性并发 症、诊断标准、治疗策略)进行讨论、征求意见 并形成共识,以期提高认识和推动我国对LADA 的转化研究与临床实践水平。
一、命名
目前对这种特殊类型糖尿病的异质性仍存在较大争议 , 争议的焦点是:LADA是否只是1型糖尿病的一种亚型, 而胰岛功能衰退缓慢?或者是具有胰岛免疫特征的2型糖 尿病?还是独立于1型和2型糖尿病的新类型?因此,很 多术语被用来描述和称呼这种特殊类型糖尿病 ,其中主 要包括: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成人迟 发自身免疫糖尿病、缓慢起病1型糖尿病;隐匿性1型糖 尿病;1.5型糖尿病 ;缓慢进展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性自身免疫糖尿病NIRAD);成人自身免 疫糖尿病(ADA)等。 上述命名中最为常用的是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LADA),在此我们仍沿用此名。
六、代谢特征及慢性并发症
LADA的大血管并发症患病率亦与2型糖尿病相似,但高 于类似病程的经典1型糖尿病,这可能与后者发病年轻使 年龄成为重要的混杂因素 。尽管有观察到LADA的高血压 和血脂紊乱少于2型糖尿病 ,但在较长病程LADA患者的 代谢综合征和肥胖患病率与2型糖尿病相近, 其差异机制 有待探讨。虽然作为大血管病变独立危险因素的高血压、 高血脂和肥胖等在LADA 均低于2型糖尿病,而大血管病变 却相似,考虑与二者的发病机制或治疗不同有关 。欧洲 Action LADA研究 及中国 LADA China研究均报道炎症因 子IL-6在LADA与1型糖尿病患者中水平相似,均低于抗体 阴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 。而在中国人群中LADA的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似而高于 正常对照和1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与 高血糖、低度炎症等代谢因素有关,还随着病程延长而增 加。
四、免疫反应
LAD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可抑制大鼠胰岛 细胞分泌胰岛素,提示其体内存在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 应;但其对胰岛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较经典1型糖尿病患 者弱,而且LADA患者的PBMC对多种胰岛蛋白的反应较 1型糖尿病异质性更大 。LADA患者PBMC细胞增殖反应 与胰岛功能相关,如能常规检测患者PBMC增殖反应,或 许可作为LADA早期诊断指标 。LADA患者中调节性+T细胞 Foxp3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程度较正常对照增加 。应用 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观察到LADA患者Th1/Th2 失衡,有更多Th1细胞产生 。国外已尝试ELISPOT技术 检测ZnT8抗原特异性刺激T细胞反应 。研究显示新诊断 LADA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数目较2型糖尿病降低且与1型糖 尿病相似 。 目前,通过ELISPOT技术可以检测单个T细 胞的特异性反应。而未来可能应用T细胞检测对LADA进 行诊断。
六、代谢特征及慢性并发症
LADA 可发生与糖尿病相关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 但目 前对其研究有限。LADA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比例高 于2型糖尿病而低于经典1型糖尿病,这与LADA的胰岛素 缺乏程度及自然病程有关 。在慢性并发症方面,除肾脏 并发症低于2型糖尿病,LADA的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病 和神经病变)患病率与2型糖尿病相似 。亦有报道LADA的 肾脏及视网膜病变高于2型糖尿病 。Isomaa等 比较长病 程LADA、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发 现LADA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肾脏和神经病变)患病率 与经典1型糖尿病相似,而视网膜和肾脏病变与2型糖尿 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三、遗传学特征
而HLA-DQ易感基因型与< 55岁组LADA胰 岛自身抗体相关 。新近研究表明,35岁以 后LADA的HLA易感基因型与1型糖尿病存 在差异 。在中国人群中,HLA-DQ易感基 因型在糖尿病疾病谱中亦呈现由经典1型糖 尿病、LADA至2型糖尿病的递减趋势其中 最为常见的易感基因单体型为DQA1*03DQB1*0303及DQA1*03-DQB1*0401 ,这 与高加索人群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