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的客家民居

合集下载

惠州范和古村的建筑文化特色

惠州范和古村的建筑文化特色

惠州范和古村的建筑文化特色唐晗梅,张庆新,王建兵(惠州学院,广东惠州516007)通过对广东省惠州市范和村进行实地调研,对村落的基本概况、地理选址和文化底蕴进行分析。

范和村建筑民居保存历史悠久,建筑类型丰富,建筑文化特色明显,具有独特的景观价值和艺术价值。

范和村;建筑类型;建筑文化盛于明清,融合了客家古朴遗风和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建筑之一[2]。

范和村始建于明代,地处广府、潮汕、客家文化的汇合地,其中以客家文化最具代表性,目前村内保存明清时期的四大客家围屋,成为范和村最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古建筑遗产。

2.2多元化的宗教信仰在中国传统聚居环境的营建中,受宗教文化影响深远,其中以儒、道、释3种思想最为根深蒂固。

范和村的营建深受道家文化影响,对风水玄说甚是推崇,村民奉行“无时无地无神仙”的信仰,因此在范和村随处可见道家建筑的踪迹,包括城隍庙、玄帝宫、文昌宫、谭公祖庙、将军庙等。

同时,范和同时作为一个海边渔村,对于海洋文化也有浓烈海神崇拜,由于当地先人大多来自福建沿海,因此,福佬文化中祭祀妈祖的庙宇也在范和村内有所营建,村中散落了四大妈祖庙———烈圣宫、凤凰池妈宫、天后宫(又称众神妈庙)、大路街妈庙。

除此之外,在范和村还有部分村民信奉基督教,作为沿海地区的渔村,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范和较早,据相关地方史书记载,“天主教传入惠东,始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现存的范和的天主教会是稔平半岛上唯一设有主教的教堂,现有教徒约170人,其中范和本地约占70%,以罗氏、梁氏居多。

2.3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广东东南部面临大海,粤东地区“耕三渔七”,逐海洋之便利,因此我国海外交通要地首推广东。

16世纪中叶,欧洲殖民者东来亚洲,西风东渐,也是首流广东,特别是鸦片战争后,大量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国,产生了直接影响我国建筑类型和生活方式的西风,其中广东沿海地区受影响最为明显[3]。

范和村作为广东地区沿海村落,深受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清朝道光十七年(1836年),传教士羊神父自香港渡海来到范和传教,并建造了天主教堂,保存至今。

惠州人文简介

惠州人文简介

美食特产
惠州梅菜
惠州梅菜是广东省惠州市的特产 ,以其鲜甜可口、香味浓郁而著
名。
龙门鸡
龙门鸡是广东省惠州市的特产,以 其肉质鲜美、口感细腻而著名。
博罗酥糖
博罗酥糖是广东省惠州市的特产, 以其香甜可口、口感酥脆而著名。
04
惠州人物
古代名人
唐伯虎
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其绘画风格 细腻传神,代表作品有《庐山图 》、《秋香图》等。
隋唐时期
惠州逐渐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吸引了 大量客商和移民。
近代历史
鸦片战争后
惠州成为英国鸦片贩运到内地的 中转站,商业贸易进一步发展。
中华民国
惠州成为广东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
现代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
惠州成为广东省的重要工业城市和交 通枢纽,经济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
惠州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吸引 了大批外资和企业投资设厂。
客家文化在惠州地区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惠州有许 多客家文化景点和民俗活动,如龙川县的客家文化博物馆 、博罗县的客家文化节等。
广府文化
01
广府文化的起源
广府文化起源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南方汉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02
广府文化的特点
广府文化注重商业和手工业发展,讲究务实和创新,同时广府文化也强
调尊重自然、和谐共处等品质。
02
惠州文化
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的起源
客家文化起源于中原地区的汉族文化,由于历史上的战乱 和移民,客家人逐渐迁徙到南方,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
客家文化的特点
客家文化注重家庭观念、传统价值观念和民间信仰,客家 人喜欢聚族而居,注重亲情和乡情,同时客家文化也强调 勤劳、节俭、团结等品质。

惠州市惠城区十大旅游景点介绍

惠州市惠城区十大旅游景点介绍

惠州市惠城区十大旅游景点介绍惠州市惠城区位于广东省中部,是一个充满历史与现代气息的城市。

作为广东省内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惠城区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兼备,拥有众多著名旅游景点。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惠州市惠城区十大旅游景点吧!一、狮子岩狮子岩位于惠州市惠城区北门镇,是一座山峰,山顶形如一头狮子,因而得名。

狮子岩是惠城区的标志性景点之一,是全国4A级旅游景区。

在这里,你可以远眺黄大仙故里,感受惠州山水之美。

二、西湖西湖位于惠城区江北镇,是一个人文、历史、文化和旅游景点,也是广东省内最大的人工湖。

西湖面积约2000多亩,供游客逛步道、草坪、栈道、林荫小路、水上漂流、碧波荡漾之美景。

三、南昆山南昆山是惠州市惠城区的一座山丘,海拔1079米,是广东省第二高山。

南昆山风景秀丽,四季分明,被誉为“南国之玉峰”。

登上南昆山顶,可以远眺太平洋,感受悬崖峭壁之美。

四、华侨城华侨城属于大型综合性主题公园,位于惠城区西湖路,是全国知名的旅游景点。

华侨城由中国特色文化村、侨乡文化苑、海滨度假区三部分组成,是一个展示中华文化、华侨文化和粤港澳地区文化的游乐园。

五、南京大屠杀惨案纪念馆南京大屠杀惨案纪念馆位于惠州市惠城区龙丰三路,是展示南京大屠杀事实和遇难者纪念碑。

纪念馆是惠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馆内陈列着百余幅图片和3000多件实物,让人深深感受到那段黑暗历史。

六、惠州博物馆惠州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位于惠城区麦地路。

馆内分为自然展览、史前文化展览、古代文化展览、现代历史展览等多个展区,让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广州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美景,还可以感受园内的历史文化。

七、惠州天峤惠州天峤风景区位于广东惠州城北,距离市区仅20公里,是广州周边的一处熟知度较高的的风景区。

这里有天峤山风景区、红花湖风景区和高阳山自然保护区等连成的景点,自然风光优美,尤其适合家庭出游。

八、钟福寺钟福寺位于惠城区高桥广成山脚下,始建于960年,有着千年历史。

“千年客家文化、百年红色经典”

“千年客家文化、百年红色经典”

“千年客家文化、百年红色经典”
作者:刘文亮曾志凯
来源:《源流》2023年第09期
秋长街道位于惠州市惠阳区中南部,东邻大亚湾,南接深圳市坪山新区,S358、X225、惠南大道、惠阳环城路纵横南北西东,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优越。

现辖10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09.9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人。

秋长系由秋溪乡、长兴乡两地名字各取首字而成。

有着客家人聚居千年的历史,沉积了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孕育了“北伐名将”叶挺、“长征女杰”廖似光、“吉隆坡王”叶亚来、“广东省第一位女共产党員”高恬波等贤人志士。

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东江地区第一抗日民主政权在这里诞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侨乡,素有“千年客家文化、百年红色经典”的美誉。

秋长灿烂的文化历史,还体现在丰富的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现存有较完整的各式客家围屋100多栋,其中: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叶挺故居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碧滟楼、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旧址等6处,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会水楼、茶园老屋嗣前新居等23处。

同时,秋长的传统习俗也大放异彩,“周田二圣宫祈福活动”被确定为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秋长客家山歌、舞狮和酿豆腐、黄焖猪肉、客家黄酒等民俗文化与客家饮食文化也十分著名。

一直以来,秋长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工作,建立健全各项保护制度,编制了秋长历史文物保护规划,努力打造融“四化”(客家文化、华侨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于一体。

同时,注重对历史文化的盘活力度,赋予它们新的元素,使它们不断增色生辉,持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擦亮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秋长“金名片”。

惠州、河源胜迹要览

惠州、河源胜迹要览

幽等特色 的名 山。山中负离子浓度 高 ,是名 副其 实 的 “ 粤 大氧 吧 ” 。森林 覆 盖 率达 南
9 . %,拥有2 万亩原始森林和6 亩连 绵竹 82 4 万
位 于 河 源 市 连 平 县 内 莞 镇 ,是 一 个
高达 百 米 的大 型溶 洞 ,分 为 旱洞 和水 洞 两
罗 浮 山
惠州 河源胜迹
惠州西湖
位 于广 东 中部 的 东江 之滨 ,在惠 州 市
博 罗县 境 内 ,是 我 国道 教十 大 名 山之 一 , 素有 “ 南第 一 山”之称 。总 面积2 0 平 岭 6多
方 公里 ,大 小 山峰 4 2 ,飞瀑 名泉 9 0 3座 8 多 处 ,洞天 奇景 1处 ,石室幽岩 7个 。 8 2
入 神奇的艺术 华
苏 家围
位 于 惠 州 市 市 中 心 区 域 , 是 一 个 以 山水 资源 为 主体 , 融 自然 景观 和人 文 景观 于一 体 的城 市型 湖 泊类 风 景名 胜 区 ,形成 发 展 至今 已有 10 多年 的 历史 ,曾与杭 州 60 西湖 、颖 州 西湖 齐 名 ,有 “ 内奇 观 ,称 海
海 ,被誉为 “ 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
个 部 分 , 已有 3 年 的 历史 。洞 内石 笋 、 亿
石 钟 乳 千 姿 百 态 ,琳 琅 满 目, “ 岩 石 层
霍 山
位 于河源 市 龙 J 县 田心 镇 ,属 丹 霞地 I l
佛 ”、 “ 公钓 鱼 ” 、 “ 灵 猴 ” 、 “ 姜 石 石
观 音 ”、 “ 九龙 过 江 ” 、 “ 大佛 坐禅 ”、
貌 ,有 “ 霞 山第 二 ”之 美誉 , 以奇特 的 丹 山形 ,清 幽 的岩 宇 ,悠 久 历 史而 著 名 。全

世界最大的客家围酒店

世界最大的客家围酒店

世界最大的客家围酒店超越世界吉尼斯记录的客家围屋建筑——天然居客家围屋酒店,天然居酒店是文化艺术奢侈酒店的代表作。

也是华南首家文化奢侈艺术酒店。

为何有如此美誉?我们来看看天然居酒店,座落在中国温泉之乡,惠州龙门尚天然国际温泉小镇,超越世界吉尼斯记录的客家围屋建筑——天然居客家围屋酒店,天然居酒店是文化艺术奢侈酒店的代表作。

也是华南首家文化奢侈艺术酒店。

天然居酒店为客家围屋形状,每间房间都用龙门当地画家原创农民画作品装饰。

当然,虽然不以销售为目的,客人可以购买任何一幅喜爱的作品为收藏。

酒店附带一家一万平米的国家艺术博物馆。

客人通过一晚住宿就能重新发现自身与艺术的联系。

原创农民画艺术作品陈列于酒店大堂、宾客休闲空间及其他公共区域。

搞不好你在等候check-in时就相中了某幅未来价值连城的潜力画!客家围屋,蕴含东方人居智慧,秀外慧中、藏风纳气,与地形及当地民俗完美结合,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物化载体,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高超建筑艺术,被建筑学家誉为民俗建筑史上的奇迹。

经一代代围屋设计师不断完善,至今不衰。

尚天然国际温泉小镇是1949年以后中国唯一还在继续建造客家围屋之地。

2021年建造的尚天然国际温泉小镇客家围酒店被评为吉尼斯世界最大客家围酒店,以客家传统古建演绎新一代度假酒店,并获多个设计大奖。

酒店客房采用香港翡翠家俬,天然环保;高级酒店专用双层乳胶床垫,无噪音,无震动,可有效提高睡眠质量。

洗手间全部采用卫洗丽洁身器,给您舒适卫生、人性化的优质服务。

入户花园和墙面悬挂的龙门特色农民画给您美的视觉享受,清新甜美的气息,将给您整个入住期间带去轻松、快乐感受。

惠州旅行社推荐天然居酒店客房种类有:后龙山、客家围、状元山仙池山别墅:具有巴厘岛风情的中式庭园-仙池山别墅,设有独立贵宾通道、配备专享私家保姆、独享私密贵妃浴、头部精油按摩以及养生全健康营养早餐送上门等尊贵贴心服务。

仙池山别墅共有18栋,分A型、B型、C型。

惠州的客家民居

惠州的客家民居

惠州的客家民居王宏宇客家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族群,它的主要表现特征是客家方言,其次就是客家民居。

早先,惠州是粤语系地区。

明末人王仕性在其《广志释》一文中就曾说:“惠州诸邑皆于南支万山之中,其水西流入广城而出,则惠真广郡也”,明代成化年开始,惠州地方发生了数量多、规模大的“流民”及“贼乱”,田地荒芜,人口锐减,百至万历初,乱始平。

大量“异邑民入县(归善县)界田” “近有隔府异省流离人等蓦入境内(惠州府属地)气此外还有大量的种蓝(一种染料)人,开锡、铜、银矿人,百十为群流入。

这些客籍人以兴宁、长乐为主,亦有不少福建、潮州或海丰人。

大量的外籍人源源不断地流入,形成了“客强主弱”的状况,后来经过“立乡约”措施,渐渐地,这些移民成了本土居民。

这些移民主要是客家人,占据了荒僻之地或山乡林立之村落。

张友仁《博罗县志》有记录:“博罗立县甚古,民族当之广州、南海大同……”,“近山则为客家语系”。

清初,经历了李成栋复叛及刘国轩(台湾郑成功子郑锦将军)侵扰,惠州人死伤很大。

康熙半年开始复界,大量的山区客家人迁徙垦荒而耕,此后直至乾隆早年仍有大量的客家人迁来,最后形成反客为主的状况。

惠州市除了惠州城及沿江的墟市操惠州方言,还有博(罗)西部分镇操粤语外,其余地方几乎都是客家人。

由于惠州客家绝大部分集中在乡村山地,人随其居,故客家民居大多存留在乡村。

客家民系最大的特点就是聚族而居。

溯其源,起自东汉的“庄园制”。

经历代的乱变之世,很多中原人流落迁徙。

当时主导汉流民南迁的核心人物多为称霸一方的土族大地主。

当迁到异地,为了防御、自保、祭祀等需要,他们将中原的传统中庭式建筑加以变化,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门堂屋、门堂屋组合体以及变化发展了的围屋、围垅屋。

客家聚居建筑的中心建筑为宗祠,它是封建礼教的体现,创设宗祠以祀祖,可以明昭穆、辩祖先、聚族谊。

聚居建筑以宗祠建筑沿中轴线前后布设,一般是池塘、禾坪、大门、天井,直至中堂、大堂一气呵成;左右布设廊房、横屋、各横屋以横巷相通;以前后横屋的外墙作围墙或另砌外墙当作围墙构成一座具有防御、祭祀、生活功能,既方便又各自相对隐私的“围屋式”的建筑群。

惠州围屋的特色与保护

惠州围屋的特色与保护
楼。
惠州土地较多 ,也有许 多平坦 的地 方,在较为平坦的地形上 四角楼最 为适用 。四角楼 防御功 能好 ,容 易随 山水择建 ,行动方便 ,房 间规 整,没有像其他 围屋 的斧 头间,面积也容 易扩大 。 白乾隆 中期 ,客 家人
普遍采用更加科学合理 的四角楼 围屋形式 。如镇 隆镇 大山下 的 “ 崇林世居 ”,秋长周 田村 叶亚来 的碧滟楼
神州 民‘ 备 2 0 1 3 年第 2 0 5 期
民俗探究
惠 州 围屋 的特 色 与保 护
赵建斌
( 惠州市博物馆 广东 惠州 5 1 6 0 0 3 )
[ 摘
要 ]客 家 围屋 是 中华客 家文化 中著名 的特 色民居建 筑 ,结合 了中原古朴遗风 以
及 南部 山 区的文化 特 色,是 中国五 大民居 特 色建 筑之 一 。 围屋 记载 着客 家先 贤创 业 的历
2 、围龙式 围屋 这种形 式的围屋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必宁 、五华 、梅州等地 ,兴宁、五华在清雍 正中期 以前属惠州府 所管辖 。明末清初 大量的客家人迁徙惠州 ,主 要以必宁、五华人为多 。他们 将原住地 的建筑特 色带过来 , 兴建 了粤东北特色的围龙屋。 围龙式 围屋一般背靠 山坡而建 ,其结构 以中问的正堂或 堂屋为基准 。正 堂一 般是二进至三进 ,呈 方形
一பைடு நூலகம்
1 3—
多在偏远 ,边远 的 山区,为防止盗贼 的骚扰和 当地 人的排挤 ,建造 了营垒式住宅 。这样 围屋就形成一座 具
有 防御 、生活 、祭祀功能,既方便又各 自相对 隐私 的围屋式建筑群 。
二、布局样式特色 围屋 的布局 结构大多是 中间为双堂屋或三堂屋宗祠 ,以宗祠为中轴线前后布设 ,一般是池塘 、禾坪 、 大 门、天井 ,直至 中堂 、大堂一气 呵成 ;左右布设廊房 、横屋 、各 横屋 以横巷想通 ; 以前后横屋 的外 墙作

我的家乡——惠州之乡

我的家乡——惠州之乡

MORE
2、美食特产
龍門米餠,旧时又称年饼,为人们过年时的吉祥食品。以前 龍門 人有除夕前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炉火旁打年饼的习俗。 春节期 间,人们常常以年饼、大桔和糖果给长者亲朋拜年。
以前的米饼款式不多,以圆形为主,取月圆之意,间或有少,许 鱼仔形,寓意年年有余。 龍門米餠以优质冬米、精选花生为主要原料,盐、糖为辅料,
码、石化是惠州的两大经济支柱。
4、旅游攻略
最佳旅行时间
惠州年平均气温22℃,气候温和,冬季寒冷时最低气温13℃,7、8月份惠州降雨较多,9、10月份天气 晴朗,是出游的好时机。
穿衣指南 惠州气候温和,即使在最冷的冬季穿一件长袖厚外套即可,7-8月较热,可穿短衣短裤。

谢 迎
来 到
聆 谢 惠


美食特产
PLEASE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ENGLISH TRANSLATION HERE
2、美食特产
惠州梅菜
惠州梅菜是惠州独有的传统特产。历史悠久的惠州梅菜是惠州乡间民用 新鲜的梅菜经凉晒、精选、飘盐等多道工序制成。自苏东坡来惠州后, 这种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湿、不热,被民 间传为正气菜的梅菜由东坡传授的东坡扣肉(梅菜扣肉)而名扬四海。 由于梅菜不仅可独成一味,又可以把梅菜作配料制成梅菜蒸猪肉、梅菜 蒸牛肉、梅菜蒸鲜鱼等菜肴,因此,越来越受岭南、港澳、东南亚一带 的人青睐。人们购买梅菜,除自己吃外,还经常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
PPT

遇 州
城 市 介
惠 见 绍

《简介》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东江中下游地区。地处北纬22°24′~23°57′,东 经113°51′ ~115°28′之间,陆地面积1.13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 市境东西相距152公里,南北相距128公里。东接汕尾市,南临南海,并与深圳 市相连,西南接东莞市,西交广州市,北与韶关市、西北与河源市为邻。与周围 6市政区界线846.49公里。市政府驻惠城区江北。

广东最美十大古村落

广东最美十大古村落

( 广东导游词)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BH-029010广东最美十大古村落Ten most beautiful ancient villages in Guangdong广东最美十大古村落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街道黄埔村:海洋文化的代表。

北宋时期已聚居成村,并修有北帝庙等宫庙建筑,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南宋时期,黄埔古港已是“海舶所集之地”。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上金瓯松塘村:书香底蕴浓厚。

至今已有近八百年历史。

20xx年12月,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以“奉直”、“培元”、“致和”、“忠心”等古老坊巷为肌理,宗祠家庙、家塾书社、古树众多,构成完整的历史风貌。

河源市和平县林寨:清代至民国期间,林寨村民兴建起颇具规模的古民居群,为典型客家风格的方围屋,每座占地1000至3000平方米不等,四角置碉楼,高达8至10米,主体建筑为三进院落厅堂式布局。

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桥溪村:陈、朱两姓于明朝万历年间在该村卜筑营居,经历数百年艰苦创业,营造了富有客家特色的自然村落,村中数十座古近代建筑古色古香,民族文化氛围浓厚。

惠州市惠东县稔山镇范和村:范和古称“饭箩冈”,相传地理地貌酷似饭箩而得名,亦有取“富饶之地”之意。

早在明洪武元年,朝廷已在范和设置巡检司,派驻官员进行管理。

枕山面海的地理优势,造就了范和这个富甲一方的村落。

江门市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

有15座风格各异、造型精美、内涵丰富的碉楼,是开平碉楼兴盛时期的杰出代表。

自力村碉楼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与西方建筑文化巧妙融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和独特的世界建筑艺术景观。

肇庆市高要市回龙镇黎槎村:典型的广府水乡。

始建于南宋嘉定年初,形如八卦图,布局精巧。

村中有主巷15条,横巷84条,共99条巷道,彷如迷宫。

设有十座门楼,称为“九里一坊”。

介绍惠州的书

介绍惠州的书

介绍惠州的书(原创实用版)目录1.惠州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2.惠州的文化底蕴与特色3.惠州的著名景点和旅游资源4.惠州的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5.惠州的书介绍正文惠州,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部,是广东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惠州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这里不仅诞生了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经济发展潜力。

接下来,我们将从惠州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文化底蕴与特色、著名景点和旅游资源、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等方面,详细介绍这座城市,并推荐一本关于惠州的书。

首先,惠州地处广东省东部,东临大亚湾,西靠珠江三角洲。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惠州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上,惠州曾是唐朝、宋朝、明朝等朝代的州、府治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明清两代,惠州更是成为文人墨客的聚集地,众多诗人、文学家在此地流连忘返,为惠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次,惠州的文化底蕴与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惠州的客家文化,作为客家人的发源地之一,惠州拥有许多具有客家特色的民居、建筑和风俗;二是惠州的诗词文化,历史上众多诗人在惠州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使惠州成为诗词之都;三是惠州的书画文化,这里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书画家和作品,被誉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再者,惠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著名的景点有西湖、红花湖、双月湾、巽寮湾等。

这些景点不仅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此外,惠州的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也备受瞩目。

近年来,惠州抓住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等新兴产业,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未来,惠州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合作,努力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中心。

最后,我们向大家推荐一本关于惠州的书——《惠州历史文化名城》。

客家围屋文化内涵解读——以惠阳杨氏五大围屋为例

客家围屋文化内涵解读——以惠阳杨氏五大围屋为例

客家围屋文化内涵解读——以惠阳杨氏五大围屋为例汤盼盼【摘要】建筑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是一定文学思想的映照.中国五大传统民居之一的客家围屋,作为客家人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以其精湛的结构图式表达了客家人底蕴丰厚的精神文化内涵.以惠阳良井杨氏五大围屋为观照体,通过对客家围屋的结构形态分析,从空间组织层次上的三个维度全面解读围屋建筑中包含的精神文化寓意,对现代社会建筑群落建设具有理论性意义.【期刊名称】《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09)001【总页数】3页(P19-21)【关键词】客家围屋;结构;三个维度;文化寓意【作者】汤盼盼【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7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体系繁复,客家文化便是其中重要的一支。

在客家民众不断迁徙的过程中,客家文化逐渐演变成一种融合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亚文化,客家围屋便是在这种文化情感的酝酿下构建出来的特色民居建筑[1]。

它与陕西的“窑洞”、北京的“四合院”、云南的“一颗印”及广西的“杆栏式”建筑一起并列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

其形态多样、结构精湛、体式完整,由半月塘、禾坪和主体围屋组成。

从围屋的整体结构来看,这样的空间组织形态自内向外传递出三个层次的精神文化寓意:首先,围屋内部从祭祀、居住格局等方面体现的中国传统礼制社会的宗族意识和等级思想;其次,围屋整体建构图像上蕴藏的天人合一思想;最后,围屋最外层结合地理布局、空间位置表达出的风水文化理念。

达到了建筑与文化相融合、风格与民俗共辉映的境界,这一建筑文化在深层次上更是客家民众宗教文学观的显现。

客家围屋造型独特,其内部构造如蜂窝般紧密,但在它身上蕴含的文化内容的古老性、丰富性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解读客家围屋的文化内涵,阐扬中华传统民居的文化意义,最后对现代社会民居建筑群落中出现的问题作出理论性思考。

历史上,两晋至唐宋期间,因战乱饥荒等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先后流落南方。

惠州宗祠建筑特点与文化

惠州宗祠建筑特点与文化

惠州宗祠建筑特点与文化惠州祠堂建筑特点第一、建筑风格多样化。

惠州地居岭南腹地,地理位置独特,居粤东西南北之中间要冲,水路陆路交通甚为发达,悠久的历史和长期居于东江流域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居民来源的多样性,使本土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和交汇。

惠州宗祠建筑在这特有的自然、人文环境影响下反复提炼融合,形成惠州特有“杂交”风格,使当地形式和客地形式最终取得自身的平衡,风格呈现多样化。

如黄氏家祠建筑特征是小面宽,大进深,外封内敞,很有广府建筑特色;龙门的孟盛李公祠、谊谅二公祠等建筑大体上虽是广府风格建筑,但它们的平面布局却极像四合院,而广府建筑的布局则为三合院布局;惠城的李氏家祠、惠阳的碧滟楼、铁门扇南阳世居、石狗屋等为客家风格的围屋,但也有枕式围屋和围垅屋的区别;惠阳的蒋田南阳世居,是建于南宋末年的围屋,具有南宋末年的建筑风格,建筑层高和内部庭院相比明清时代建造的围屋宗祠较小;另外惠阳的会龙楼为客家风格的四阁楼围龙屋建筑,但四角的阁楼却有广府特色的镬耳式风火山墙,在客家围屋基本建筑格局的基础上,吸收了周边地区广府和潮汕民居建筑风格的精华;博罗陈百万故居中的聘君陈公祠,祠堂的石柱和石墙都是红色的,被当地称为“红祠堂”,有别于同村的其他三个大宗祠,独具一格。

惠州祠堂风格多样化,反映了惠州在古代建筑发展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也为惠州深厚的传统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促进了惠州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的一笔第二、造型庄严瑰丽。

宗祠作为聚民建筑的中心建筑,宗祠建筑一般沿中轴线前后布设,一般是池塘、禾坪、大门、天井,直至中堂、大堂一气呵成。

大多为上、下两厅结构,每个厅面积都很大,厅的边侧有厢房,两厅之间有天井,也有的祠堂为三厅结构。

在乡村,祠堂建筑显得分外壮观、气派,鹤立于鸡群。

祠堂建筑造型与普通庙宇的门面造型相似,因为祠堂就是由宗庙、家庙演变过来的,其性质也是“庙”只不过普通庙宇供奉的是佛、道之神,祠堂供奉的是祖先神而已。

带你游历龙门沙迳功武村:广府建筑的教科书(图)

带你游历龙门沙迳功武村:广府建筑的教科书(图)

带你游历龙门沙迳功武村:广府建筑的教科书(图)以前功武村青年结婚都要在古码头这里“过龙关”。

当初功武村为防洪种下的竹子几十年后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提名辞位于龙门县沙迳镇功武村,清代建筑群包括五宅第、古码头、正街、廖氏宗祠等。

该村现存古民居上千间,院落10余座,其中五宅第和廖氏宗祠的梁架、木雕、灰塑水磨青砖墙体及正街店铺的曲尺柜台,都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唯心诗意地栖居在这个被技术和数字统领的社会,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快捷和现代,但人与人之间,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似乎都被功能、机械地定义着,所有的一切都变得不再那么自然,传统和现代好像在某一时刻,被刀不可修复地割开了。

人们忘记了过去的模样,又尚未找到未来的方向,就这样无力地呆在现在。

但走进功武村,看着五宅围屋、廖氏宗祠等古老的建筑,才发现其实传统并没有远去,它只是在某一角落被藏了起来,似乎和人们捉起了迷藏。

这里没有城市楼盘概念化中的奢华,也没有大都市的车水马龙,这里很简单,只是人居住的地方。

竹林、蜜桔、小溪、古道……功武村的每个构成元素都显得那么自然,山是山,水是水,不存在多余,无所谓无用。

遍地的竹子肆无忌惮地疯长,不需要一定为人做点什么,就是纯粹地生长;小溪欢快地流淌着,村中的妇人不需要洗衣机,她们拿着衣服在小溪旁的石板上清洗,偶尔传来的小孩哭声和黄狗叫声,不仅仅不会让人觉得刺耳烦躁,反而增添了些许诗意。

屋前有水,屋后是山,在五宅围屋前就是一个半月形的大池塘,天晴的时候,水中倒立着五宅围屋的影子,微风吹来,泛起的波浪摇动着围屋,就像钢琴家的手指划过琴键,发出的是一首充满节奏的小曲。

午后,搬一张躺椅坐在竹下,伴着树林里鸟儿、虫儿的歌声,或打一下盹,或摆上茶具和三五好友喝茶欢谈,岂不快哉功武村整个古建筑群和周围环境的结合,完美地向我们诠释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告诉后人,带有敬意地面对自然,自然也回报于你。

荷尔德林曾说“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惠州名胜古迹及名人

惠州名胜古迹及名人

惠州名胜古迹及名人摘要:1.惠州概述2.惠州名胜古迹a.惠州西湖b.红花湖c.双月湾d.巽寮湾e.平海古城f.临海古城g.崇林世居3.惠州名人a.苏东坡b.叶剑英c.邓演达d.张昭正文:【惠州概述】惠州,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部,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惠州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喜爱之地,素有“岭南名郡”和“粤东门户”之称。

【惠州名胜古迹】1.惠州西湖:位于惠州市区,是广东四大名湖之一,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惠州西湖公园内有著名的“苏堤春晓”、“钓鱼台”等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2.红花湖:位于惠州市区西南部,是惠州市最大的人工湖,湖水清澈,湖岸绿树成荫,是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3.双月湾:位于惠东县,是广东省最美丽的海滩之一。

双月湾海滩独特,分为内外两湾,外湾波涛汹涌,内湾平静如镜,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度假。

4.巽寮湾:位于惠东县,是广东省著名的海滨度假胜地。

巽寮湾海滩宽广,海水清澈,适合度假、海滨游玩。

5.平海古城:位于惠东县,是一座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

古城内古建筑林立,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6.临海古城:位于惠州市区,是一座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

临海古城内有许多古建筑,如文庙、关帝庙等,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7.崇林世居:位于惠州市区,是惠州著名的古民居建筑群。

崇林世居建筑风格独特,布局严谨,是研究惠州古代民居建筑的重要实物。

【惠州名人】1.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东坡曾被贬谪到惠州,期间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对惠州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叶剑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元老级领导人,广东惠州人。

叶剑英将军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邓演达:中国民主革命家,广东惠州人。

邓演达曾参与辛亥革命,为推翻满清政权做出了贡献。

4.张昭:东晋著名文学家,广东惠州人。

“客家四州”:惠州、梅州、赣州、汀州

“客家四州”:惠州、梅州、赣州、汀州

“客家四州”:惠州、梅州、赣州、汀州客家四州包括:惠州、梅州、赣州、汀州。

惠州府是最大的客家侨乡,当之无愧列于客家四州之首;若以客家籍华侨而言,“惠州”一名在海外客家侨界,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个故乡地名。

包括归善(今惠州)、博罗、长宁(今新丰)、永安(今紫金)、河源、连平、龙川、海丰、陆丰、和平县。

惠州不仅是客家民系的华侨文化象征之一,而且是客家民系的海洋文化象征之一。

惠州作为客家学的最初萌生地,有其历史必然性。

由于客家人的扩散、聚成、繁衍,惠州文化早已成为客家文化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据统计,惠州的客家人聚居的乡镇有63个,占全市乡镇的四分之三,客家人口占全市总人约80%多,因此,惠州和梅州、河源、韶关是客家人最集中的居住地。

嘉应州(今梅州)是第二大的客家侨乡,海外客家籍华侨之中祖籍嘉应州府的人数仅次于惠州府。

1988年以后更改为梅州市,并管辖原来不属于嘉应州的大埔、丰顺两县。

梅州辖今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五华县、丰顺县、大埔县、蕉岭县、平远县共2区1市5县。

海外为显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一般而言同乡组织仍多沿用嘉应旧地名。

故而,其梅州的知名度远在“惠州”之下,甚至不如“嘉应”。

嘉应州(今梅州)是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国内各地客家居民多以嘉应州(今梅州)为祖籍所在地。

有被中外建筑界誉为汉民族民居五大特色建筑之一的客家围龙屋、客家土围楼。

汀州府是著名的客家祖地,国内各地客家居民大多都溯宁化县为先祖曾居处。

汀州府籍华侨尤以籍贯永定县最多。

可惜“汀州”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原来的汀州府各县,分别由三明市和龙岩市代管,故而以“汀州”与惠州、梅州、赣州并称客家四州,有时空错乱之感。

赣州与惠州一样,都是侨民外迁的那个时期,以及现实中,都一直延续的地名。

赣州府与惠州府另一相似之处是,它也不是纯客地区,并且同样以三种不同方言为主,包括本地话(老客话)、广佬话(新客话)、府城话(西南官话)。

赣州府地区被誉为孕育客家民系的第一块热土、客家文化的摇篮。

东江传统建筑的价值与传承途径

东江传统建筑的价值与传承途径
伦理制度 。
这种布局方式 的形成的原 因之一是为了满 足当时农耕经济 的生产方式和 以血缘 为纽带 的宗族制度 。土地是 农耕社会 的主要 资源体现 ,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 靠耕种 土地 得 以生存 , 对土地 的依赖决定 了人们生 活交往空
间的封闭性和地方性 。原 因之二是客家人移居的到来 , 他们为 了与 当地原住居 民争夺生存 空间 , 只能采取群居 的 形式来 获得必 要的生存资源 , 形成 了以宗族为基 础的社会结构 , 以村落宗族封闭 的、 自给 自足的生产方式 , 限制 了 人 口的流动 , 两者决定 了客家人 的聚居行为 、 生活方式 、 人际交往特征 。
文语意 。面对着城市商业 区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创 新课题 , 传统建筑 突显其 自身价值 , 探讨 东江流域传统建筑的传承
途径 。
关键词 : 传承途径 , 价值 , 传统建筑, 东江地 区 中图分类号 :U一8 T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5 3 (0 1 0 0 8 0 17 — 9 4 2 1 )6— 02— 4

建筑与土木工程 系 , 广东
惠州 5 60 ) 10 7
要: 面对全球化和文化趋 同的挑战 , 传统 文化 的保护 、 继承与再创造 , 已成为城市商业建筑创作 中不容 回避
的重大问题 , 中国城 市发展迅速 , 高楼大厦拔 地而起 , 城市建 筑千篇 一律 , 缺少个性 , 失去 了些许 历史文化底 蕴和人
第 3 卷 第 6期 1
21 年 1 01 2月
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 学版 )
J URNAL O O F HUIHOU Z UNI RST VE I Y
Vo _ 1 No 6 l3 . .

惠州万洞古村简介

惠州万洞古村简介

惠州万洞古村简介惠州万洞古村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东北部,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

该古村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

万洞古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万洞古村地处惠州市区东北部的龙丰山下,占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

整个古村分为上下两个村落,由16条街巷相连,布局紧凑有序。

古村内有众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包括府邸、祠堂、民居等,保存完好,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古村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南方水乡的特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合堂”、“三进院”和“四合院”等建筑形式。

这些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和砖瓦结构,屋顶多为青瓦,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村内还有一座明代的钟楼,高约12米,是村庄的标志。

钟楼四面设有对联,上书“云起云落”,寓意着村庄的兴衰与盛衰。

除了建筑风格独特外,万洞古村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古村内,可以看到许多砖雕、木雕、石雕等传统工艺品,展示了惠州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

古村内还有一些古老的手工业作坊,如制作纸扇、编织竹篮等,让人们领略到古代手工艺的魅力。

万洞古村还是一座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自宋代以来,这里就出了许多文人墨客,他们以诗词、书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文人墨客的作品,使得古村更加具有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

如今,万洞古村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古村内有一些民宿和特色店铺,可以让游客体验到当地的生活方式和特色美食。

此外,古村周边还有一些自然景观,如龙丰山和太平湖,可以供游客进行登山和观景。

总的来说,惠州万洞古村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古村落。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对于喜欢历史文化的人来说,万洞古村绝对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旅游目的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州的客家民居王宏宇客家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族群,它的主要表现特征是客家方言,其次就是客家民居。

早先,惠州是粤语系地区。

明末人王仕性在其《广志释》一文中就曾说:“惠州诸邑皆于南支万山之中,其水西流入广城而出,则惠真广郡也”,明代成化年开始,惠州地方发生了数量多、规模大的“流民”及“贼乱”,田地荒芜,人口锐减,直至万历初,乱始平。

大量“异邑民入县(归善县)界田”,“近有隔府异省流离人等蓦入境内(惠州府属地)”。

此外还有大量的种蓝(一种染料)人,开锡、铜、银矿人,百十为群流入。

这些客籍人以兴宁、长乐为主,亦有不少福建、潮州或海丰人。

大量的外籍人源源不断地流入,形成了“客强主弱”的状况,后来经过“立乡约”措施,渐渐地,这些移民成了本土居民。

这些移民主要是客家人,占据了荒僻之地或山乡林立之村落。

张友仁《博罗县志》有记录:“博罗立县甚古,民族当之广州、南海大同……”,“近山则为客家语系”。

清初,经历了李成栋复叛及刘国轩(台湾郑成功子郑锦将军)侵扰,惠州人死伤很大。

康熙半年开始复界,大量的山区客家人迁徙垦荒而耕,此后直至乾隆早年仍有大量的客家人迁来,最后形成反客为主的状况。

惠州市除了惠州城及沿江的墟市操惠州方言,还有博(罗)西部分镇操粤语外,其余地方几乎都是客家人。

由于惠州客家绝大部分集中在乡村山地,人随其居,故客家民居大多存留在乡村。

客家民系最大的特点就是聚族而居。

溯其源,起自东汉的“庄园制”。

经历代的乱变之世,很多中原人流落迁徙。

当时主导汉流民南迁的核心人物多为称霸一方的土族大地主。

当迁到异地,为了防御、自保、祭祀等需要,他们将中原的传统中庭式建筑加以变化,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门堂屋、门堂屋组合体以及变化发展了的围屋、围垅屋。

客家聚居建筑的中心建筑为宗祠,它是封建礼教的体现,创设宗祠以祀祖,可以明昭穆、辩祖先、聚族谊。

聚居建筑以宗祠建筑沿中轴线前后布设,一般是池塘、禾坪、大门、天井,直至中堂、大堂一气呵成;左右布设廊房、横屋、各横屋以横巷相通;以前后横屋的外墙作围墙或另砌外墙当作围墙构成一座具有防御、祭祀、生活功能,既方便又各自相对隐私的“围屋式”的建筑群。

目前我市尚未发现元代以前的民居。

乾隆《归善县志》卷十五《风俗》记载:“品官崇阁树坊,士庶陶瓦砌甓或为楼房,上落多有土垣者”。

惠州目前发现最早的客家民居是明中期的,如龙门县沙径镇功武村“五宅”。

大亚湾官溪围村和惠东县多祝镇黄思杨村民均为明末落籍,其围内尚存明代的民居。

早期的客家民居多为双堂屋,如上述沙径功武村“五宅”右座双堂屋,城郊下角罗屋的雍正初年双堂屋以及博罗县公庄镇官山村宜秋湖雍正年间建的刘陈宗祠。

早期所建的双堂屋或三堂屋,结构古朴、低矮,大量使用红砂岩,少用灰浆或只用泥浆砌砖,有明显的明代遗风。

厅堂横披,门罩采用素面板。

初初迁来的客家人,绝大多数是为生活所迫的贫民,他们迁来佃耕租种,后落籍。

因其社会地位低下,所建的堂屋中堂不是殿堂式。

客家人的先祖原多是中原的大户名族,他们勤劳简朴,崇尚礼仪,好举重官,来到惠州,经几代人的奋斗,很多后人或中举,或买官,得一官半职,为光宗耀祖,他们也建起了中堂为三间七架(梁)的三堂式的宗祠。

如宜秋湖老楼阁(四角楼围屋),就是由于其族有人当官才在原陈刘宗祠不远处兴建了三间七架的中堂。

又如功武村“五宅”,该族廖观中于清顺治八年中进士,于康熙六年在原双堂屋右侧兴建了三间七架(梁)的“菑畲堂”。

早期的客家人迁来时将粤东北的客家民居照本搬来。

前面讲过,明末清初惠州的客家移民大多数来自兴宁、长乐。

兴宁、长乐虽为惠州府所辖,但因其邻近梅州,建筑深受影响,他们将原住地的居住文化带过来,兴建了粤东北特色的围垅屋。

如龙门县平陵镇刘屋明末所建的双马蹄形围垅屋,惠阳区秋长镇叶姓迪春公于清康熙元年所建的马蹄形围垅屋。

围垅屋在山区地方多被采用,这种建筑形式充分利用山形地势节约用地,而且排水(洪)功能较好。

惠州土地较多,而且较为平坦,四角楼围屋最为适用。

此种形式防御功能好,容易随山水择建,行动方便(不象围垅屋高低差度大),房间规整,没有像围垅屋的斧头间,面积也易扩大。

自乾隆中期围垅屋已不再见,人们都采用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四角楼围屋形式。

如镇隆镇大山下的“崇林世居”,秋长周田村叶亚来的碧艳楼都是四角楼围屋。

一、惠州城民居类别早期(明代末年前)惠州(主要是指惠州城、博罗城)是广郡。

随着客家人的迁徙,惠州城不断有客家人迁来居住,这些迁来客根据所处的地形地貌和自己的喜爱,兴建了广式屋或客家屋。

如都市巷裘屋,其祖于康熙初年从兴宁迁来后兴建了三堂屋;而秀水湖21号郭屋,从永安县(紫金县)迁三栋镇,清同治年间迁惠州城时则兴建了带前庭左从屋的上三下三屋。

一些公共设施也根据不同情况建成广式屋或客家屋。

如环城西黄氏书室,该书室为归善县黄氏宗祠。

黄氏在农村多为客家人,在惠州城则是惠州人,但他们兴建了带庭院及右从屋有塾台的广式上三下三屋。

同样是客家人与惠州人的公益性房屋有宾兴馆,采用了客家的门堂屋组合体,其布局为正三堂横双堂屋。

二、惠州客家民居的几种形式及布局(一)基本结构布局:门堂屋,分为双堂屋与三堂屋。

1、双堂屋(似广式上三下三、潮式四点金)。

面阔三间,一进正中为前堂;二进正中为后堂,左右有房,也有的不设。

一、二两进之间有天井一个,天井两边是廊房。

邓演达故居(清末建)和下角祝屋六巷罗屋老祠(清雍正年间建)均为此结构布局。

2、三堂屋(似潮式的三座落)。

面阔三间一进正中为前堂,二进正中为中堂,三进正中为后堂;各堂左右大都有左右厢房,也有的不设;各进之间以廊房联接,有的也没有廊房。

有厢房、廊房的三堂如都市巷裘屋、何屋;无厢房、廊房的三堂屋目前只发现博罗县罗阳镇大径村黄氏宗祠,据该族后人介绍,其上祖因为贫穷才建了如此无厢房、廊房的三堂屋。

(二)多栋门堂屋组合体1、多栋横向门堂屋组合体⑴三栋三堂组合体。

随着人口的增加,一些人家在原有的三堂屋两边增加建筑,形成了多栋三堂屋的组合体。

这种屋的布局正中大门为主体建筑三堂屋,左右大门为另外的三堂屋,各栋三堂屋有横巷相通,构成一座较封闭但又方便联系,各个支系又各自相对独立的院落。

如铁炉湖18号至20号裘屋,正中为明末所建,两侧为乾隆初年所建。

⑵七间过三堂屋。

正中为主体三间过三堂屋,下廊房与上廊房各设一横巷通向左右两边的两排房。

如柏子树下16号黄氏祖居,该族人于明后期从潼湖迁来。

2、正、横门堂屋及与边、后围屋组合体⑴正堂横二堂屋。

其布局为正中为三间三堂屋,左右两边为三间过双堂屋,各座屋以横巷(正面三堂屋的前巷)和直巷(左右横屋前的巷)互相联通,构成一座封闭但又联系方便的院落,如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的宾兴馆。

⑵双堂五间两横带左从屋后围屋组合体。

即河南岸苏屋村9号苏屋。

此屋正面为一座双堂五间屋,两边有横屋;左面还有十一间从屋,后面有九间后围屋,建于清道光年间。

⑶四堂屋带左七横屋后围屋组合体。

该屋主称此屋为四栋屋,建于清乾隆早期,主体建筑为四堂屋(四进三井四堂),左侧是七间横屋,后面是一座三间两廊屋,三座建筑以巷道联通。

如河南岸办事处李屋村(三塘)东房屋。

⑷九井十八厅式。

此屋为河南岸低地村李氏西房所有,建于乾隆早期。

主体为中间双堂屋,两边是两座横向的三间两廊屋,前面是围墙。

左侧是一正三横的四座双堂屋,两大栋建筑在一起,其后人称此屋为九井十八厅。

因原貌受破坏,现只能根据现存的建筑绘出九厅十四井。

⑸正七横二屋。

其代表作为博罗县罗阳镇东坑村竹园围钟姓“慎德堂”,族人称此屋为正七横七屋,创建于乾隆末年。

正面七间,正中大门进为门厅、天井、“慎德堂”、天井、后堂。

两个边门进为七间横屋。

(三)围屋围屋由门堂屋发展演化而来,其大型者就是围屋,在我市有两种形式,即四角楼式、围垅式。

围屋在城市没有发现,只分布在乡村,一般面积较大,小的都有2000平方米,如叶亚莱故居“碧滟楼”,最大的如“崇林世居”,占地1.4万平方米(不包括禾坪)。

兴建如此宏大的建筑都是大家族或家族有任官者,如龙门县沙径镇功武村“五宅”,因其族人廖观中进士任官才兴建了“五宅”。

或经商者或殷实之家,如“崇林世居”,其开基祖因贩盐发家,其后人又多人中举任官。

围屋布局结构大致是中间为三堂屋(也有双堂屋)宗祠,以宗祠为中心两边有横巷通左右横屋前面有倒座屋。

有的后面加枕屋(四角楼式),有的后面有花胎(围垅式)。

1、四角楼围屋,是惠州客家人普遍采用的围屋形式。

⑴三堂两横四角楼,是四角楼围屋的最基本形式。

如秋长镇周田村的叶亚莱故居“碧滟楼”,其布局为一间三堂屋,左右横巷通左右横屋,四角楼有三层高约10米的角楼。

⑵多堂多横四角楼。

其中以“崇林世居“为最大,最具代表性。

此围为三堂六横加枕四角楼围屋,占地1.4万平方米,为惠州之最。

⑶前屋后碉(楼)或四角楼围屋。

有碉楼的四角楼围屋,多见于山区。

基本形式布局为多座三堂屋或两堂屋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四周建围墙,四个角建角楼,为了增强防御能力和生存机遇,在围内后部建20多米高的三至五层的碉楼,其代表建筑为功武村“五宅”。

2、围垅屋。

这种形式是兴梅地区的客家围屋形式。

兴宁县明清是惠州府属县,故明清两代有很多兴宁人迁来,他们中有的人将原住地的建筑文化照本搬来,兴建了围垅屋。

⑴单马蹄形围垅屋。

以秋长黄竹沥“笃庆堂”著名,最早由该族叶氏开基祖逢春公于清康熙元年(1662)从兴宁迁来时创建,乾隆中期四世祖于原址拆破屋按样重建。

整座建筑由三个部分组成,前排建有倒座屋,前面边角建有角楼,中间为三堂屋或宗祠,后面有花胎,两边及半月型后围组成马蹄型的边后围部分,祠堂上下横巷可通左右两侧住屋。

⑵双马蹄形围垅屋。

形制基本与单马蹄形相同,只是在前面的马蹄形围垅后面多加一层马蹄形围垅,以横巷相通。

此种形式比单马蹄形增加了住房。

随着家族人口的增加,就地扩大围屋有利于居住、防范并维系家族关系。

此种围垅屋目前只发现一座,在龙门县平陵镇白花塘村,为该村刘氏于明末从兴宁迁来时所建。

上述都是一个家族人员居住的屋(围)。

此外还有一种是多个姓氏的人居住在一处,外以围墙围起来的住宅群,邑人称之为村围或围城(堡)。

第一种形式:村围。

这种围由多个不同姓氏的族人民居组成。

为了共同的防御,多个姓氏联合起来在村中四周建起高大的围墙和围门。

围内各姓氏各占一处,相对集中建房,附属建筑齐全,如关帝庙、观音庙、书院、店铺等,如惠东县多祝镇黄狮村就是这种形式的典型例子。

此围村占地20万平方米,明至清的民居节比鳞次,几百年来居住肖、杨、许、郑四姓人家,一直和睦相处。

第二种形式:围(城)堡。

这种形式也是由多个姓氏的民居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四周有围墙,方形的围四面建城门楼,沿围墙外四周挖有防护沟沥。

围内有书院、学校、街道店铺、文昌庙、戏台、关帝庙、观音庙,还有城隍庙,俨然像一座城,姑且称为围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