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检修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检修的重要性
1. 设备检修的意义
机器设备在日常使用和运转过程中,由于外部负荷、内部应力、磨损、腐蚀和自然侵蚀等因素的影响,使其个别部位或整体改变尺寸、形状、机械性能等,使设备的生产能力降低,原料和动力消耗增高,产品质量下降,甚至造成人身和设备事故。这是所有设备都避免不了的技术性劣化的客观规律。
在企业中,由于机器设备的生产连续性,而大多数设备是在磨损严重、腐蚀性强、压力大、温度高或低等极为不利的条件下进行生产的。因此,维护检修工作较其他部门更为重要。
为了使机器设备能经常发挥生产效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周期,必须对设备进行适度的检修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它是挖掘企业生产潜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保证多、快、好、省地完成或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物资基础。
2.设备功能与时间的关系
由于上述的内在与外界因素,设备在运行一定阶段以后,其功能逐渐劣化,尤其是传动设备、工业炉和受腐蚀严重的设备。一般表现为能力下降、工艺指标恶化、消耗定额上升、可靠度降低,导致设备总功能的下降。如图1-1所示。
图1-1 设备功能与时间关系
设备的总功能即额定出力A0,当运行m1时间后,其功能就逐渐降低到A1,此时就应对设备进行维修。从0到这段时间为m1,称其为运行间隔期或检修间隔期。按设备综合工程学的定义,称为平均检修间隔期。此间隔期应该略短于故障间隔期,使得能在故障(事故)发生之前,就置换掉已经磨损或蚀损相当严重的零件或其他故障部件。t2-t1=t r这是停机修理时间。显然对无备用设备的生产流程来讲,这个时间tr越短越好。但必须保证其检修质量,即使在检修完毕后开车运转时间(时间t2),设备的功能应恢复到额定功能A2,A2应等于A0。再运行m1时间,即运行间隔后,至时间t3时,设备功能又降到A3,此时又需停机检修,经过t r时间修理后,设备功能再次恢复。经过运行时间的延续(n次),经几次修理后,其功能已不能完全恢复,即A n t r。最后已接近使用寿命的终结,设备已很难保持其运行间隔期,造成检修频繁,设备功能不断下降。此时已进入设备后期故障期,应对其进行分析,考虑报废更新了。
必须强调的是,只有在正确操作使用和精心维护设备的前提下,才遵循这样的规律。否则,这种合理的规律也就完全被打乱,设备的有效寿命就将大大缩短。
根据上述设备功能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以归纳出以下几条规律。
(1)运行中的设备,在运行较长时间以后,其功能将逐渐下降,只有通过维修手段,才能恢复其原有功能;
(2)用维修手段恢复设备功能是有限的,超过一定时间限度,由于设备主体和所有部件的老化,其功能将逐渐下降,再也无法达到原有水平;
(3)若将运行与检修看作循环运动,则这个循环运动将以螺旋形下降,其半径将逐渐减小(运行周期缩短),形成
倒圆锥形;
(4)设备功能下降的速率,与使用、维护和检修的质量密切相关;使用、维护和检修质量越好,设备功能下降越慢,反之则越快;
(5)当结合大修进行技术改造后,其总功能可能超过原来的A0。这就是设备功能变化的规律。
3.各种检修制度
对于不同企业,由于企业规模、性质和设备数量及其复杂程度的不同,其检修制度也不一样。实际经验证明,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化工企业只采用两种检修制度。这是因为企业中设备数量多少、性能好坏、重要性、复杂性等都不相同。例如,化工系统行业多,生产流程相差很大,有的生产工艺要求长周期连续运行,甚至最好是一年内连续运行330天以上;有的生产工艺却是批量的,只要求连续运行一段时间即可;有的工艺不能间断;有的可以开开停停。另外设备的结构、复杂程度不同,检修要求也不同。所以企业设备检修应该采取分类检修的方针,才是比较合适的。
所谓分类检修,就是按设备的重要性将其分为4类。凡属甲、乙类设备为主要设备,应采用计划预修制度;而属于丁类设备,则可以采用事后修理制度。这种做法,不仅在技术上可以保证各类设备满足生产需要,而且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可节约资金,使维修费用既不浪费,又保障了安全和重点。
现将几种主要检修制度介绍如下。
(1)日常维护保养
日常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是十分重要的。它是用较短的时间、最少的费用,及早地发现并处理突发性故障,及时消除影响设备性能,造成质量下降的问题,以保证装置正常安全地运行。
(2)事后修理制
事后修理制是指设备运行中发生故障或零部件性能老化严重,为恢复改善性能所进行的检修活动。
事后修理是在机器设备由于腐蚀或磨损,已不能再继续使用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随坏随修的修理制度。它的特点是修理工作计划性较差,难以保证修理工作的质量,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妨碍生产的正常进行。如设备的故障多,将使停机次数增加,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成本增高。因此,在连续生产的企业、备机少的装置中,不应采用这种修理制度。但对于结构简单、数量多可替换,容易修理、故障少的设备可以采用这种修理制度。
(3)检查后修理制
检查后修理制的实质是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检修项目和编制检修计划。
对于企业中丙类设备占设备总数的比例很大的工厂,这种修理制度应用比较普遍。但是在目前检测技术较落后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操作、检修工人负责设备的维护、检查工作,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检查后修理制虽然比事后修理制好一些,但也不能较早的制定检修计划和事先做好设备的检修准备工作。
(4)计划预检修制
计划预检修制,是以预防为主、计划性较强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检修制度。它适用于企业中对生产有直接影响的甲、乙类设备和连续生产的装置。
计划预检修制的计划,是根据设备的运行间隔期制定的,所以能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就进行检修,恢复其性能,从而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检修前可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编制计划、审定检修内容、制作各种图表、准备所需的备品配件、材料及人力、机具的平衡等),来保证检修工作的质量和配合生产计划安排检修计划。这对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与生产安全,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我国化工企业现阶段都在实行这种检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