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人物形象之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人物形象之比较
14 世纪至17 世纪初,欧洲出现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反神权的一场伟大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这期间,一大批文学家都在他们的创作中凸显人文主义思想,将人文主义思想融入自己的创作当中。
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正是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中两个永恒的形象,几百年来世人评论很多褒贬不一。
他们都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充满道德感和责任感,都对现实中的恶做出激烈反映。
正因如此,他们在捍卫生命的尊严不受恶俗践踏时,都表现出了一种非凡的胆识和勇气。
他们都是追求理想的孤独者,特立独行,与现实格格不入,孤独、不被人理解。
在一个黑暗势力当道的社会,英雄总是孤独的。
他们的命运都具有悲剧性,哈姆雷特为了复仇重整乾坤,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
堂吉诃德则在他自己虚构的骑士道路上身心俱惫。
他们都有疯狂的一面,哈姆雷特装疯以保护自己不受敌人的伤害,堂吉诃德则是因为读骑士小说入迷而疯癫。
这促使他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但是在旁人看来却是可悲又可笑的。
哈姆雷特看似集各种宠爱于一身,但是身边却连一个能够真正交心的对象都没有;堂吉诃德身边的人虽然都是真心爱他的但是却没有人能够真正的理解他。
屠格涅夫把这两个享誉世界的文学形象进行了比较。
他认为堂吉诃德富有激情、敢于行动,而哈姆雷特则忧郁、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一生冥想,怀疑,以致什么也不做”。
然而,尽管他一再延宕,哈姆雷特却不是一个缺乏行动能力的人。
就对待自我和自我的之外的信念或理想的态度而言,堂吉诃德身上表现出的是一种信念,“对某种永恒的、毫不动摇的东西,对真理的信念”。
堂吉诃德全心全意地忠诚于他的理想,为此他准备忍受一切苦难,牺牲生命。
” 而哈姆雷特是一个利己主义者,他光是为自己活着,没有什么信念,甚至对自我也充满怀疑,他一直在为自己张罗和奔忙,却不是因为自己的责任,而是因为自己的处境。
自我既是哈姆雷特的出发点,也是他怀疑和审视的对象,他始终进行着内省,进行着自我观察;在对待女性和爱情的态度上,堂吉诃德爱上了杜尔西内娅这个不存在的“虚构”的女性,他的爱是纯洁的,是理想化
的,理想化到甚至没有怀疑所爱的对象根本不存在。
而哈姆雷特的奥菲莉娅是他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有血有肉并触摸可及的恋爱对象,哈姆雷特只要他愿意他随时都可见到他的意中人,可天真柔弱的凡女奥菲莉娅却无法在精神世界里与他分享和分担任何的灵魂的愉悦和迷惑;就身份而言,堂吉诃德是没落的乡村贵族,哈姆雷特是高贵的宫廷王子;就人物形象来看,前者是喜剧形象,后者是悲剧形象;在人物个性上,堂吉诃德乐观,却不合时宜,重视行动,但行动太快,缺乏思考,以致于结果总是令人哭笑不得,却让人同情,而哈姆雷特悲观,且充满怀疑,重思考,却思考太多,行动延宕,以致给人难以亲近、冷酷无情的感觉;堂吉诃德是行动的巨人、思想的矮子,哈姆雷特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有时,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几乎是性格的两个相反的极端。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两个典型的人文主义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的性格的确是相对立的,堂吉诃德有明确的目标且坚定不移,而哈姆雷特则犹豫彷徨。
综上所述,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两个典型的人文主义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物形象性格是相对立的。
堂吉诃德有明确的目标且坚定不移,而哈姆雷特则延宕。
他们又是这一时期两个反映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和现实矛盾冲突的形象。
所以无论是堂吉诃德还是哈姆雷特,他们的矛盾冲突是作者糅合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理解与认识,结合自己的主观意志等因素成功塑造出来的两个世界。
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是这个时期两个典型的人文主义形象,他们的性格形象里面有许多丰富的元素。
经典的人物形象由此可见,性格上的匠心设置和矛盾差异是作者进行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性因素,没有他们性格上的矛盾和差异,也就没有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反映,同时也就没有了这两部著作的经典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