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技术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技术探究
摘要:热力系统主要的热损失发生在凝汽器,占燃料热能的50%以上。并在热电联产循环指出,提高排汽压力,以利用排汽的热量供生产和生活用能,是提高蒸汽动力循环效率最有效的途径。本文讨论利用凝汽器冷却循环水供热的有关技术。
关键词:循环水余热利用
利用循环水余热进行供热是改小型凝汽机组为供热机组的有效措施。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利用该技术改造中低压机组,已有数十台凝汽 (抽汽)式机组进行了改造。仅辽宁省就有沈阳、抚顺、阜新等电厂,至今已安全运行20多年。仅靠提高凝汽器压力,在安全的前提下,只能将循环水加热到60~65℃,在寒冷季节需投入尖峰加热器,将循环水加热到80~90℃,以满足采暖的需要。该系统称为低温循环水供热系统。还有一种系统,将低真空运行的循环水在尖峰加热器中加热到110~120℃,通过主循环管路送到热力站,在热力站通过混水,将高温水 (120℃左右)混成低温水(65~70℃)送入居民家中,40~50℃的回水直接回到凝汽器,加热到65~70℃,完成一个循环,下面分析这两种系统优缺点。
一、低温循环水供热系统
将纯凝机组或抽凝机组在采暖期改成低真空运行,排汽压力提高到0.3~0.4mpa,同时将冷却循环水量减少。从而使循环出口温度由30~35℃提高到65~70℃。循环水不再去冷却塔,而是用热
网泵送到各热用户,供居民采暖。循环水经暖气片冷却后再回到凝汽器吸收乏汽热量,再送入热网连续循环运行,循环水供热实际是用暖气片作为冷却塔使用。由于其出口温度为65~70℃,故称为低温循环水供热。
该系统的优点是由于乏汽的余热全部被利用,消除了凝汽器中损失的占总热量50~60%的冷源损失,因此热效率高,发电热效率为76.8%,全厂的热能利用率为78.9%,发电标准煤耗仅为150~160g/(kw·h),它比高温高压大容量凝汽机组的发电煤耗低160~200 g/(kw·h)。循环水供热实际是将凝汽机组或抽凝机组改成背压机运行。由于排汽压力升高,初参数不变,则机组的焓降减小,致使汽轮机发电功率下降,一般功率下降为额定功率的10~20%。但它比其他型式的供热机组影响发电功率最少。如抽汽供暖机组,抽汽压力为0.12~0.25mp乱,而低真空运行供暖机组的排汽压力仅为0.03~0.04mpa,处于真空状态。显然从热化发电量来衡量,低真空运行循环水供热发电量最大,也就是热化发电量最大,如中压凝汽式机组低真空运行的热化发电量为350~360kw·h/4.182gj,而中压抽汽机组在抽汽压力为0.12~0.25mpa时热化发电量为210~220 kw·h/4.18gj。
该系统的不足之处是由于供水温度受汽机排汽压力的限制,一般为65~70℃,回水温度50~55℃,温差为15~20℃,热电厂的供热量是温差和水流量的乘积,在供热量一定时,温差小,则水流
量大。水流量大,则管网直径粗,投资大,同时,热网泵大,耗电多,运行费用增加。
二、高温循环水混水供暖系统
首先将50~55℃热网回水经过抽汽凝汽机组的凝汽器 (低真空运行),使其加热到65~70℃ (凝汽器排汽压力为0.03~0.04mpa),随后用热网泵加压,经过汽水加热器,温度升至120℃ (称为高温水),然后输送到各热力站。在热力站内设置了混水泵,用混水泵抽热网回水管一部分回水 (50~55℃),与高温循环水混合成采暖所需要的温度(70~75℃)后输送到热用户,另一部分回水回到凝汽器内加热,形成一个循环。
该供热系统的补水,既可在各热力站又可在电厂内统一补充,视当地具体水源情况而定。该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全部利用了乏汽的余热
采用高温循环水混水供热系统,实际将抽凝机改成为抽背机运行。故机组的发电煤耗率取决于锅炉的效率及管道效率,机械效率及发电机效率,发电标煤耗率为160g/(kw·h),发电热效率达到76.8%,比亚临界机组低170g/(kw·h)。
2.增加了供热能力,由于原抽凝机中的凝汽流的热量从冷却塔中散失了,现在用来供热被有效利用了,比单纯靠抽汽供热增加供热能力20~30%。
3.增加了供回水温差,最大可达70℃,大大减少了管网投资,
降低了运行费用。在相同供热量下,比低温循环水供热投资降低30~40%,运行费用下降50%,和低温循环水供热系统相比的缺点是热化发电量偏小,原因是用抽汽加热了循环水使温度从70℃提高120℃。
三、高温循环水混水供热系统的实践
原铁岭市某热电厂装机容量为9000kw (配3×35t/h中压链条炉)其中,1#机为c6-3.43/0.98型抽凝机,2#机为b-3.43/0.29型背压机。供热的任务:除了供生产用汽外,其余的抽汽和排汽,在冬季均用作居民采暖热网加热器加热汽源。未改前 (1995年)供热面积为65× 104m2(其中市内55× 104m2,电厂自供10×104m2 )耗用蒸汽 (抽汽)55t/h。供热机组供热能力达到最大值。正因为如此,为适应市内逐年增加的住宅建筑采暖用热,挖掘供热机组的供热能力,故于1996年将1#机先改成低真空运行,为了提高循环水出口温度,然后再用背压机排汽和汽机抽汽对其进一步加热。使原有的系统改造成高温循环水混水供热系统。改造后,当年供热面积就达75×104m2 (市内60×104m2 ,电厂自供15×104m2 )。1999年冬供热面积已达93×104m2 ,比未改前,约增加了28×104m2,增加了43%。室内温度保持到18℃左右。运行稳定、可靠。
参考文献
[1]宋之平,张光,周少祥. 新模式热电联产系统:联产供热的一个发展[j]. 工程热物理学报, 1997,(05):23-26.
[2]马福军. 利用火力发电厂的循环水通过热泵进行采暖供热的可行性探讨[j]. 节能技术, 2002,(04):134-133.
[3]赵生麟. 低真空供热实践[j]. 煤气与热力, 1986,(02):43-44.
[4]于洪志,徐霞. 低真空供热系统的热力学分析[j]. 煤气与热力, 1988,(06):65-67.
[5]杨黎昱. 凝汽机组低真空循环水供暖调节方法的研究[j]. 煤气与热力, 1995,(0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