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词人苏轼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52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yān)然未勒 (lè)归无计。羌(qiāng)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mèi) ,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上片写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
2、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 开张——豪壮
3、他豪壮的情怀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哪些诗句上?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 本词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
者什么情感?
亲射虎,看孙郎
自喻孙权,虽年纪已老, 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 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精 神
、
报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 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 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 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 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考考自己
1.请你在上阕中找出表现苏轼豪迈气概
的句子。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2.表现太守年愈长而志弥坚的句子是哪
句?
“鬓微霜,又何妨!”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0--1052),字希 文,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 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庆历三年 (1043年),授参知政事,主持 庆历改革,庆历五年,新政受挫, 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 州、杭州、青州知州。卒谥“文 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 正公集》传世。
• 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在词 中,“风景异”的具体表现有: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上片写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
2、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 开张——豪壮
3、他豪壮的情怀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哪些诗句上?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 本词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
者什么情感?
亲射虎,看孙郎
自喻孙权,虽年纪已老, 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 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精 神
、
报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 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 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 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 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考考自己
1.请你在上阕中找出表现苏轼豪迈气概
的句子。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2.表现太守年愈长而志弥坚的句子是哪
句?
“鬓微霜,又何妨!”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0--1052),字希 文,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 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庆历三年 (1043年),授参知政事,主持 庆历改革,庆历五年,新政受挫, 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 州、杭州、青州知州。卒谥“文 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 正公集》传世。
• 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在词 中,“风景异”的具体表现有:
部编版初中语文《浣溪沙》苏轼精品ppt课件
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请同学们根据课下注释翻译上阕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上阕重点写了眼前的景物,有哪些?从哪几 个角度描绘了几幅画面?按照什么顺序?能 否根据景物推断出诗人所写的是哪个季节? 环境是静寂还是喧闹的?
• 下阕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 表达了什么?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 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而是即景 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 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人生无 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 以借喻回答。结尾以溪水西流的 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 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 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1、 兰芽
2、视觉、听觉
沙路 暮雨 子规
三幅:兰芽浸溪,沙路无泥,子规暮啼
3、从低到高顺序
4、时间是早春或三月。“兰芽短和子规啼”
5、静寂。以动衬静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 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因此根本用不着为自己的白 发苍颜而叹气伤感,说什么 时光不再,仅听听黄鸡的叫 鸣声就可以了。
浣溪沙
浣溪沙 苏轼
苏轼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朗读并理解诗词大意,初步欣赏 这首词。 3、能理解背诵、默写。
•
苏轼(1037年1月8日- 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 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 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 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豪放派词人代表。
“黄鸡”的本意是指黄鸡报晓,在 诗中是指什么? 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唐代诗人白居易《醉歌》中有 “听唱黄鸡与白日”句,意思是说, 黄鸡催晓,白日西落,时光流逝, 人生易老。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 白发唱黄鸡”,有何用意?
第14课《水调歌头》课件(24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3.下阕作者无眠的原因是什么?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指月的移动, “照”暗示作者赏月的时间长、夜已深,但作者却相思难 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可以看出作者经受 离别之苦的惆怅与浓浓思念。
4.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细
读 感
实景:明月、酒、青天、风、清影、朱阁、绮户
悟
苏 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南宋 时追谥文 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 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 大家”之一 。词开豪放一派。《念奴 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 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 家 ”。诗文有《东坡文集》等。
红色的 楼阁
雕花的窗户
不能入睡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
在
只是希望
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译文:月光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又低低地照进雕花的 窗户,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月亮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 么总在人们分离的时候圆呢!人总会有悲欢离合,月亮总有阴晴圆 缺,这种事情自古难以两全。只希望人们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 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是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 缺时一样,是原始自然界的规律。
7.词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 和美好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 .全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
细 读
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梳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3 诗词三首之 《水调歌头》精品课件(共23张PPT)
• 在我们人生的路途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 挫折,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热爱生活.情怀旷达,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 人生价值
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二.初读感知,疏理文意。 三.精读品味,欣赏佳句。 四. 熟读成诵,感悟诗情。
背诵练习
丙辰 ,欢饮
篇,
。
,大醉,作此
明月————?把酒————。 不 知————,今夕————。我欲——— —,又恐————,高处—————。起 舞————,何似———?
•
2.不 论 读 名 家 名篇 ,还是 自己创 作,你 会更清 楚地认 识到自 己,每 次学习 语文, 其实都 是对自 己的一 次审视 ,你不 仅仅懂 的更多 ,而且 文学素 养也随 之提高 。这便 是语文 ,需要 你与之 心灵相 通。
•
3.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语言。它们不光 有声音 语言, 还有许 多无声 的语言 ,例如 美妙的 舞姿、 绚丽的 色彩和 芬芳的 气味, 研究这 些千奇 百怪的 语言对 人类有 特殊的 意义。
•
8.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新材料作文最 为常见 且最为 稳妥的 审题立 意方法 。写新 材料作 文时, 如果能 准确地 提炼出 材料的 中心, 并以其 作为文 章的主 旨,一 定会使 所写文 章既切 题又有 深度。 所以, 写新材 料作文 时这种 方法来 立意最 多。
•
9.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 料中心 的作用 。所以 ,有些 新材料 作文材 料中的 关键性 语句可 以作为 选择立 意角度 的突破 口。在 新材料 作文的 材料中 ,关键 句常常 是命题 者或材 料中的 人物的 评议性 语句。
3.
你喜欢词中哪些句 子?说说你喜欢的 理由。(内容.修辞. 感情)
示例:我喜欢“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因为这句话写 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 的姿态和心情,用对 比的手法表现了他对 人间生活的赞美和向 往。
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二.初读感知,疏理文意。 三.精读品味,欣赏佳句。 四. 熟读成诵,感悟诗情。
背诵练习
丙辰 ,欢饮
篇,
。
,大醉,作此
明月————?把酒————。 不 知————,今夕————。我欲——— —,又恐————,高处—————。起 舞————,何似———?
•
2.不 论 读 名 家 名篇 ,还是 自己创 作,你 会更清 楚地认 识到自 己,每 次学习 语文, 其实都 是对自 己的一 次审视 ,你不 仅仅懂 的更多 ,而且 文学素 养也随 之提高 。这便 是语文 ,需要 你与之 心灵相 通。
•
3.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语言。它们不光 有声音 语言, 还有许 多无声 的语言 ,例如 美妙的 舞姿、 绚丽的 色彩和 芬芳的 气味, 研究这 些千奇 百怪的 语言对 人类有 特殊的 意义。
•
8.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新材料作文最 为常见 且最为 稳妥的 审题立 意方法 。写新 材料作 文时, 如果能 准确地 提炼出 材料的 中心, 并以其 作为文 章的主 旨,一 定会使 所写文 章既切 题又有 深度。 所以, 写新材 料作文 时这种 方法来 立意最 多。
•
9.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 料中心 的作用 。所以 ,有些 新材料 作文材 料中的 关键性 语句可 以作为 选择立 意角度 的突破 口。在 新材料 作文的 材料中 ,关键 句常常 是命题 者或材 料中的 人物的 评议性 语句。
3.
你喜欢词中哪些句 子?说说你喜欢的 理由。(内容.修辞. 感情)
示例:我喜欢“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因为这句话写 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 的姿态和心情,用对 比的手法表现了他对 人间生活的赞美和向 往。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词四首PPT优质课件
12
“射天狼”,“天狼”即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 记载,天狼星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 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 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13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上阕:出猎盛况——场面宏大,雄姿勃发(描写) 下阕:言志抒情——运用典故,委婉含蓄(抒情)
渴望重用,建功立业
昔日的孙郎。
6
赏析
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
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
狂
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 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 3、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7
赏析
2、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 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词人
词的风格
(1)苏轼称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 苏轼 “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竖起了词体革新的
大旗,与婉约派对阵,开创了豪放派。
课文全篇探究
词人
词的风格
(2)苏词突破了词传统的抒情模式和创作心态, 把词的题材拓展到社会生活、个人情感的方方面面, 扩大了词的境界,找回了词作者的抒情主体地位, 苏轼 或怀古,或讽今,多抒发文人士大夫的襟怀,对后 世影响深远。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1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 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 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 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 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开豪放一派,和辛弃疾 并称“苏辛”;他是“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 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
“射天狼”,“天狼”即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 记载,天狼星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 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 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13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上阕:出猎盛况——场面宏大,雄姿勃发(描写) 下阕:言志抒情——运用典故,委婉含蓄(抒情)
渴望重用,建功立业
昔日的孙郎。
6
赏析
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
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
狂
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 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 3、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7
赏析
2、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 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词人
词的风格
(1)苏轼称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 苏轼 “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竖起了词体革新的
大旗,与婉约派对阵,开创了豪放派。
课文全篇探究
词人
词的风格
(2)苏词突破了词传统的抒情模式和创作心态, 把词的题材拓展到社会生活、个人情感的方方面面, 扩大了词的境界,找回了词作者的抒情主体地位, 苏轼 或怀古,或讽今,多抒发文人士大夫的襟怀,对后 世影响深远。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1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 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 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 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 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开豪放一派,和辛弃疾 并称“苏辛”;他是“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 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诗人苏轼简介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诗
人
苏
轼
简 介 三级 四级
五级
诗人生平介绍课件
2024/11/23
1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目 录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01 学习背景
五级
03 课堂检测
02 新课导入
04 拓展延伸
2024/11/23
2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学
被贬黄州
黄州团练副使一职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 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 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 壁 赋 》 《 后 赤 壁 赋 》 和 《 念 奴 娇 ·赤 壁 怀 古 》 等 名 作 , 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公务之余,他带 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 坡居士”的别号便是苏轼在这时起的。
自请出京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 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 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 通判。 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调往密州(山东诸城) 任知州。
徙知徐州
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使梁山泊泛滥,南清河水溢出 故道,洪水汇聚在徐州城下,暴涨的洪水不时泄出,城墙即将被洪水冲毁,富有的百姓争相出城躲避洪水,苏轼说:“富 民出城,全城百姓都会动摇,我和谁来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能冲毁城墙。”驱使富民重新回到城里。苏轼到武卫营, 呼喊士兵长官说:“河水即将冲毁城墙,事情危急,虽然你们是禁军,但也请你们为我尽一点力。”士兵长官说:“太守 尚且不躲避路上的洪水,我辈小人,应当效命。”带领他的士兵们拿着畚箕铁锹出来,修筑东南长堤,头起戏马台,尾连 着城墙。雨日夜不停地下,城墙露出水面仅仅只有三版那么高。苏轼搭建小草屋住在城墙上,路过自己家门也不进去,派 官吏分别堵塞缺口以守护城墙,终于保全了徐州城。又请求征调明年夫役增筑徐州旧城,修建木质护岸,以防洪水再来。 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 苏轼在《上皇帝书》中说:“及移守徐州,览观山川之形势,察其风俗之所上,而考之于载籍, 然后又知徐州为南北之襟要,而京东诸郡安危所寄也……州之东北七十余里,即利国监,自古为铁官,商贾所聚,其民富 乐,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藏镪巨万,常为盗贼所窥,而兵卫寡弱,有同儿戏。” 苏轼在徐州期间,建苏堤、筑黄楼、种植青松、访获石炭,于徐门石潭祈雨,于徐州汉高帝庙祈晴,于萧县雾猪泉祈雪, 与弟弟苏辙会宿于逍遥堂百余日,“同泛清河古汴”,与客游泗水,登魋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苏轼对王巩说:“李 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苏轼离开徐州之际,卜田徐州城南的尔家川,“欲买尔家田,归种三顷稻。因营山前宅, 遂作泗滨老。” 称“余为彭城二年,乐其土风。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元丰二年(1079年)四月调为湖州知州。他在地方任职时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诗
人
苏
轼
简 介 三级 四级
五级
诗人生平介绍课件
2024/11/23
1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目 录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01 学习背景
五级
03 课堂检测
02 新课导入
04 拓展延伸
2024/11/23
2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学
被贬黄州
黄州团练副使一职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 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 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 壁 赋 》 《 后 赤 壁 赋 》 和 《 念 奴 娇 ·赤 壁 怀 古 》 等 名 作 , 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公务之余,他带 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 坡居士”的别号便是苏轼在这时起的。
自请出京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 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 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 通判。 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调往密州(山东诸城) 任知州。
徙知徐州
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使梁山泊泛滥,南清河水溢出 故道,洪水汇聚在徐州城下,暴涨的洪水不时泄出,城墙即将被洪水冲毁,富有的百姓争相出城躲避洪水,苏轼说:“富 民出城,全城百姓都会动摇,我和谁来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能冲毁城墙。”驱使富民重新回到城里。苏轼到武卫营, 呼喊士兵长官说:“河水即将冲毁城墙,事情危急,虽然你们是禁军,但也请你们为我尽一点力。”士兵长官说:“太守 尚且不躲避路上的洪水,我辈小人,应当效命。”带领他的士兵们拿着畚箕铁锹出来,修筑东南长堤,头起戏马台,尾连 着城墙。雨日夜不停地下,城墙露出水面仅仅只有三版那么高。苏轼搭建小草屋住在城墙上,路过自己家门也不进去,派 官吏分别堵塞缺口以守护城墙,终于保全了徐州城。又请求征调明年夫役增筑徐州旧城,修建木质护岸,以防洪水再来。 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 苏轼在《上皇帝书》中说:“及移守徐州,览观山川之形势,察其风俗之所上,而考之于载籍, 然后又知徐州为南北之襟要,而京东诸郡安危所寄也……州之东北七十余里,即利国监,自古为铁官,商贾所聚,其民富 乐,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藏镪巨万,常为盗贼所窥,而兵卫寡弱,有同儿戏。” 苏轼在徐州期间,建苏堤、筑黄楼、种植青松、访获石炭,于徐门石潭祈雨,于徐州汉高帝庙祈晴,于萧县雾猪泉祈雪, 与弟弟苏辙会宿于逍遥堂百余日,“同泛清河古汴”,与客游泗水,登魋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苏轼对王巩说:“李 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苏轼离开徐州之际,卜田徐州城南的尔家川,“欲买尔家田,归种三顷稻。因营山前宅, 遂作泗滨老。” 称“余为彭城二年,乐其土风。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元丰二年(1079年)四月调为湖州知州。他在地方任职时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ppt课件(共22)
一狂: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 这里运用了侧面描写,写“我”发脾气,真实地写出了“我”急于想走出黑暗、沉寂世界的焦躁不安的心理。说明“我”的学习过程是如此艰难,每一点进步都需付出很多的努力,从侧面
烘托出莎莉文老师工作细致、耐心。 7.“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句中的“熬过”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熬”有“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熬过”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漫长的严冬里,在身体和精神上所遭受的苦难, 表现了母亲的坚强,流露出“我”的欣慰。 1.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强调“这一天”?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下阕:抒发豪情,朗读声调要高亢,气势豪迈 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
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一、(1)“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用“单一的儒”来评价叶圣陶先生,为叶圣陶先生的品德定下基调。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了我的身上。 “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顶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1、亲射虎,看孙郎:孙权曾经“乘马射虎”。 2、何日谴冯唐: 以孙权自喻,暗示自己的雄才大略。
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却因多报 了六个首级而被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建议,派冯 唐去云中赦免魏尚。
写冯唐,暗示自己渴望得到朝廷的重新信任和任用。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朗读指导 拟人,“睡着”“唤醒”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烘托出莎莉文老师工作细致、耐心。 7.“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句中的“熬过”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熬”有“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熬过”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漫长的严冬里,在身体和精神上所遭受的苦难, 表现了母亲的坚强,流露出“我”的欣慰。 1.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强调“这一天”?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下阕:抒发豪情,朗读声调要高亢,气势豪迈 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
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一、(1)“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用“单一的儒”来评价叶圣陶先生,为叶圣陶先生的品德定下基调。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了我的身上。 “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顶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1、亲射虎,看孙郎:孙权曾经“乘马射虎”。 2、何日谴冯唐: 以孙权自喻,暗示自己的雄才大略。
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却因多报 了六个首级而被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建议,派冯 唐去云中赦免魏尚。
写冯唐,暗示自己渴望得到朝廷的重新信任和任用。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朗读指导 拟人,“睡着”“唤醒”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部编 人教版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下 苏轼《定风波》公开课 课件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 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 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 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 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才华横溢的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 家、书画家、政治家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 千古,峨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三苏”;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 八大家”之一;
3、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词中苏轼的 形象并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
例:我用的是“沉着”。“莫听穿林打叶声”再大
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作者既有的步伐, 他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2:我用的是“豪迈”。“竹杖芒鞋轻胜马”,
作者认为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 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3:我用的是“旷达”。“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者认为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何足挂 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 4:我用的是“随遇而安”。料峭春风冷,山 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 作者都听其自然。
1、圈出词中具体描 绘的自然景物
穿林打叶声、
风雨、 料峭春风、 山头斜照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苏轼是如何做的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置之不理 无所畏惧 气定神闲
15
雨大
挑 轻松 战 欢快
神态 自若
2、请同学们各用一句话概括上片 和下片的内容。
2、请同学们各用一句话概括上片和 下片的内容。
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 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处如 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苏轼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 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世间万千丑 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 人”。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 “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可见苏 轼是潇洒超俗的,乐观开朗的,旷定风波苏轼Fra bibliotek诗词背景
才华横溢的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 家、书画家、政治家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 千古,峨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三苏”;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 八大家”之一;
3、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词中苏轼的 形象并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
例:我用的是“沉着”。“莫听穿林打叶声”再大
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作者既有的步伐, 他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2:我用的是“豪迈”。“竹杖芒鞋轻胜马”,
作者认为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 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3:我用的是“旷达”。“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者认为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何足挂 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 4:我用的是“随遇而安”。料峭春风冷,山 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 作者都听其自然。
1、圈出词中具体描 绘的自然景物
穿林打叶声、
风雨、 料峭春风、 山头斜照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苏轼是如何做的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置之不理 无所畏惧 气定神闲
15
雨大
挑 轻松 战 欢快
神态 自若
2、请同学们各用一句话概括上片 和下片的内容。
2、请同学们各用一句话概括上片和 下片的内容。
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 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处如 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苏轼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 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世间万千丑 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 人”。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 “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可见苏 轼是潇洒超俗的,乐观开朗的,旷定风波苏轼Fra bibliotek诗词背景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2024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新知讲解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父苏洵、弟 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词、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 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谥号文忠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 黄庭坚并称苏 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
(5)“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自己平生任由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都是无所畏惧的,表现了词人乐观自 信、飘逸豁达的态度和无惧苦难,勇敢前行的意志品质,以及不为现实所 束缚的心境,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坦然接受和面对人生中的“风雨”的人 生态度。
下片: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
“晴”喻人生顺境,“雨”喻人生逆境。 (2)作者为什么说“也无风雨也无晴”,想表达什么?
无论是顺境逆境都一样坦然面对,从容接受。 (3)“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有没有雨了? 没有,一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本无风雨,何来晴明。
主题
《定风波》以道中遇雨,隐喻仕途风雨,并进而借雨后“也无 风雨也无晴”的景象,寄托隐逸江湖后就无挂累于风雨阴晴的 超然心境。体现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 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等复杂而深微的情怀。表现了一种 醉醒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
、蔡襄并称“四大家”。
写作背景
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湖北省黄冈县), 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那里偏居荒野,躬耕自乐。1082年的春天,诗人到黄 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购买田地。元丰五年三月七日,他由几个朋友陪同去沙 湖相田看地。沙湖在黄州城东三十里,时值春天,阴晴不定,出门时,风和 日丽,于是让带着雨具的家僮先行。却不料途中转阴,进而风雨袭来。大家 淋得狼狈,而东坡浑然不觉,从容不迫地一边吟啸一边慢步前行。不久雨散 云收,斜阳复出。此次沙湖之行就催生了这首《定风波》。
【2024版】九年级语文上13课之《水调歌头》-精品课件(45张PPT)(共44页)
《水调歌头》
苏轼(宋)
1.了解写作的写作背景,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2.通过诵读,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重点)3.体会作者旷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难点)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 、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苏轼有多方面的才能,工书画,诗、词、散文成就都很高,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宋八大家”之一。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传世。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
一天,神宗问现在外面最流行的曲子词是什么,太监便把这首词抄给了神宗。神宗看到“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等几句时,深有感慨地说:“苏轼终究是爱戴君王的。”于是下诏把苏轼调到离京师比较近的汝州。苏轼因这首词的创作而得以迁往内地,也算是因词得福吧!
40
练习:
请在《水调歌头》中找出:1.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 2.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_____________﹍﹍﹍﹍﹍﹍3.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 ﹍﹍﹍﹍﹍﹍4.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这首词通过写作者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总 结
小结诗词主旨1、《行路难(其一)》描写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内心的强烈苦闷和抑郁不平之情,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写了诗人被贬的不幸遭遇,抒发了诗人二十多年转徙巴山楚水的悲愤心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借赏月抒发丰富而乐观的思想情感,写出了词人以理遣情,以超然的思想排解政治上的失意,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战胜抑郁惆怅之情的心理过程。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课外古诗词《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优质课件 PPT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 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 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 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 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拓展延伸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写出了幽人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
寂寞、孤独、 孤芳自赏、洁身自好。
.
4、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下片写出了幽人与 孤鸿怎样的品质特点?
词人以比兴(象征)手法,匠心 独运地通过鸿的飘零失所孤独缥缈, 惊起回头惊魂未定、怀抱幽恨和选求 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 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肯同流合污、 坚持操守的心境。
.
❖ 难怪,词人刚刚经历过生死、贬谪和离散。“乌 台诗案”使他几乎丧命,在狱中他甚至都想到了 后事,却又获释了,被贬在黄州,在城南临时寓 所的生活总算刚刚稳定下来,可是词人心情久久 不能平静,眼中的世界此刻是多么不圆满啊!月 是残破的,梧桐是稀疏的、铜漏是水尽的,夜晚 是寂静可怕的……但是,就在这个清冷空阔的世 界里,尽管寂寞,词人却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的 存在
诗句
思想感情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幽独凄清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凉北望。
人生空幻
失意自伤 壮志难酬
人生如梦,一尊 时运不济 超脱旷达 还酹明月。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不畏坎坷 笑看风雨
1083 《浣溪沙》 门休前将流白水发尚唱能黄西鸡,。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
拓延伸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 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 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拓展延伸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写出了幽人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
寂寞、孤独、 孤芳自赏、洁身自好。
.
4、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下片写出了幽人与 孤鸿怎样的品质特点?
词人以比兴(象征)手法,匠心 独运地通过鸿的飘零失所孤独缥缈, 惊起回头惊魂未定、怀抱幽恨和选求 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 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肯同流合污、 坚持操守的心境。
.
❖ 难怪,词人刚刚经历过生死、贬谪和离散。“乌 台诗案”使他几乎丧命,在狱中他甚至都想到了 后事,却又获释了,被贬在黄州,在城南临时寓 所的生活总算刚刚稳定下来,可是词人心情久久 不能平静,眼中的世界此刻是多么不圆满啊!月 是残破的,梧桐是稀疏的、铜漏是水尽的,夜晚 是寂静可怕的……但是,就在这个清冷空阔的世 界里,尽管寂寞,词人却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的 存在
诗句
思想感情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幽独凄清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凉北望。
人生空幻
失意自伤 壮志难酬
人生如梦,一尊 时运不济 超脱旷达 还酹明月。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不畏坎坷 笑看风雨
1083 《浣溪沙》 门休前将流白水发尚唱能黄西鸡,。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
拓延伸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 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 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背景简介
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或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 僧舍。他追忆二十多年前的洛中旧游,那时是宋徽宗政和 年间,天下太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那时候的作者, “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 与抗”(《宋史》本传)。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 与义流离逃难,艰苦倍尝,他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百感 交集,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 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 风雨\也无晴。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 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 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 晴,故作此词。
词的小序写了什么内容?
时间:三月七日 地点:沙湖道中。 环境:先雨后晴。 事件:遇雨。 人物:雨具(拿着雨具 的仆人),同行,余。 感觉:狼狈 不觉 作用:交代写作缘由。
方才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译文: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了,身上略微感到一些 寒冷,看山头上斜阳来迎接我。回首方才风雨潇潇的情景 ,离去时,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思考探究—下阕:
一.“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怎样 的人生启示?
料峭春风:料峭春风,照应“已而遂晴”。双关,表面写自然 界天气变化之快。实际说人生旅程就像自然界风雨
洛中:即洛阳
夜登:时间
夜登小阁
下片
小阁:地点
忆洛中旧游:事件
疏通词义
上阕
月光随着流水
在洛阳城南十里
出色的人物 悄悄地消逝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
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译文:回忆年轻时在午桥上畅饮,在座的多是英雄豪杰。 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悄然无声。在杏花稀疏的影子 里,我们吹笛直到天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三首》精品课件
本诗选自《刘禹锡集》卷三十一(中华书局 1990年版)。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因参与 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 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免和 州刺史,返回洛阳,途经扬州时与白居易相会。白 居易在酒席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 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 禹锡写作此诗答谢白居易。
2.如何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作为一个心怀远大政治抱负的人,他相信尽 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 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破”“挂” 富有动感,充满气势,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执 着、自信 ,虽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诗是全篇的最强音,抒发了作者的怀才不遇, 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意: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 刘二十八使君》。
长:增长,振作。
沉船旁边有千万条船驶过,枯树前头有万木 争春。今天听你赠歌一曲,暂且借酒来振作起精 神吧。
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
1.首联中诗人是如何抒情的?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济:渡。
反复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意:
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如今身 处何方?终有一天,我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到 那时)我将挂起风帆渡过茫茫大海。
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
1.诗歌前四句表现了什么情景? 李白离别京城,朋友们为他设宴饯行,
而且宴席十分豪华。然而嗜酒的诗人对此美 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此中包含 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平的心情。
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苏轼》精品课件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此词很受后人推崇, 但是,正因为此词的仙骨气质,历来争议很 大。有一种说法最为有趣,现整理下来,以 滋各位同道。 据《宋六十名家词.东坡词》 载,此词还有一序,讲的是 一个美丽而凄凉的故事。如下: 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 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
• 换头两句顿起波澜。“惊
起”是生命之震憾,是心
灵的悸动。“有恨无人省”
是无奈的清高。“拣尽寒
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是高贵的
孤 独,
是自觉的选 择。
• 这首词寓意高远空灵," 极虚极活,极沉极郁,若 远若近,可喻不可喻"。
这是一首借物比兴的词,由于意境很美, 有一种仙骨气质,因此历来有很多的附 会。关于此词的本事,宋人就有四说, 其一,为黄州王氏女子作;其二,为黄 州邻家女子作;其三,为少年时邻家豪 右之女作;其四,为惠州温都监女作。 这第四种说法流传最广,《宋六十名家 词·东坡词》题作:“惠州有温都监女, 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 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 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 色之曰:‘吾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
再见!
• 本词托鸿以见人,自标 清高,表达了作者贬谪
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 高洁自许、不愿随波
逐流的心境,寓意深远, 风格清奇冷隽.作者与 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
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 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 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 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 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
• 此词借物比兴。人似飞鸿,飞鸿似人, 非鸿非人,亦鸿亦人,人不掩鸿,鸿不 掩人,人与鸿凝为一体,托鸿以见人。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词四首》之《江城子 密州出猎》(课件)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预习检测 读准字音
liáo qíng diāo qiú jì
聊 擎苍 貂裘 千骑
gāng qīng 平冈 倾城
hān 酒酣
课文诵读
读文本 品东坡豪情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 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 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 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 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 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 罪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 朝着弓矢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军队!整体把握Leabharlann 这首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描场绘 面出。猎时盛大壮阔的 下片:抒发立志为国效命、征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 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 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 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 就。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
家”之一
诗:与江西诗派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 书法: 与黄庭 坚、米芾、蔡襄并称 “宋四家” 绘画:工于画,尤善墨竹、怪石、枯木
课堂小结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从艺术表现力上 说,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 “发”“牵”“擎”等十分生动形象。全词 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 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
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 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 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久弥珍的 名篇。
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 样越过小山冈。
人教部编版九级语文下册:词四首(共66张PPT)精品课件
与苏轼并称“苏辛”,作品有《稼 轩长短句》。
创作背景
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 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 地方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 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 近二十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 疾与陈同甫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 陈同甫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 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 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 投降派的打击。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别 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 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 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拓展延伸
《渔家傲·秋思》是 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 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 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 画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 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 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 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 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 坡乐府》等。
4.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句话 可以读出?
悲伤——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为什么会这样?词中哪句话点出了原因?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夫们 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为家 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
创作背景
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 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 地方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 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 近二十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 疾与陈同甫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 陈同甫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 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 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 投降派的打击。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别 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 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 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拓展延伸
《渔家傲·秋思》是 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 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 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 画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 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 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 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 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 坡乐府》等。
4.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句话 可以读出?
悲伤——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为什么会这样?词中哪句话点出了原因?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夫们 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为家 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单元 12《词四首》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1课时PPT课件
精读课文
古文探究
形容微寒。
偏西的阳光。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 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精读课文
句子解读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 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微寒的春风把醉酒的我吹醒,感觉有些冷,山头初晴的 斜阳来迎接我。回头望一眼刚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 风雨也好,天晴也罢,对我来说没有差别。
统编版 · 语文 · 九年级(下)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 2.运用想象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 旨。(难点) 3.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新知导入定风波苏轼来自新知导入观看视频,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代文豪苏轼旷达的人生态度。
https:///video/BV19K411571N/
本词序的作用:主要是介绍作者写这首词的经过和目的,也就 是当时的背景和作者的心情。
精读课文
古文探究
高声吟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草鞋
蓑衣,用草或棕毛制成的、披在身上的 防雨用具。
精读课文
句子解读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精读课文
朗读指导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
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
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苏轼《定风波》(共19张)课件
“莫听”一词表明词人 认为风雨虽大,但不足以 挂在心上,“何妨”透出 一点俏皮,即使风狂雨骤, 在雨中照常缓步前行,一副 泰然自若的神态。
文本探究
拄着竹杖、穿着草鞋, 却轻捷得胜过骑马,与 “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 的对比,突出词人的欢快 豪迈的姿态。
文本探究
有什么好怕的?裹着一 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 样过我的一生。“谁怕?” 便是不怕,表现了词人的 从容坦然的心态。
严刑逼供,被迫对无西中生江有月的罪名供认不讳,
已之 穷鸣世后愁廊事,潦,一他倒看场被。取大贬眉到梦黄头,州鬓人任上生团。几练度副秋使酒,凉贱无。常名夜无愁来权客风,少叶, 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 北望。
赏析小序
快速阅读小序,简要概括交代了哪些信息。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写作 缘由
三月 七日
00 料峭春风吹酒 醒,微冷。山 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 处,归去。也 无风雨也无晴。
文本探究
面对这场狂风骤雨,词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处 之?
莫听穿林打叶声,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 无晴。
文本探究
定风波
苏轼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文纵横恣 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了解背景
飞来一场横祸的“乌台诗案”,苏轼遭到
沙湖
同行的 人、余
道中 遇雨
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 故作此词
整体感知
01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 00 莫听穿林打叶
文本探究
拄着竹杖、穿着草鞋, 却轻捷得胜过骑马,与 “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 的对比,突出词人的欢快 豪迈的姿态。
文本探究
有什么好怕的?裹着一 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 样过我的一生。“谁怕?” 便是不怕,表现了词人的 从容坦然的心态。
严刑逼供,被迫对无西中生江有月的罪名供认不讳,
已之 穷鸣世后愁廊事,潦,一他倒看场被。取大贬眉到梦黄头,州鬓人任上生团。几练度副秋使酒,凉贱无。常名夜无愁来权客风,少叶, 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 北望。
赏析小序
快速阅读小序,简要概括交代了哪些信息。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写作 缘由
三月 七日
00 料峭春风吹酒 醒,微冷。山 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 处,归去。也 无风雨也无晴。
文本探究
面对这场狂风骤雨,词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处 之?
莫听穿林打叶声,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 无晴。
文本探究
定风波
苏轼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文纵横恣 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了解背景
飞来一场横祸的“乌台诗案”,苏轼遭到
沙湖
同行的 人、余
道中 遇雨
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 故作此词
整体感知
01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 00 莫听穿林打叶
第12课《江城子 密州出猎》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①“狂”在装备齐全,何等威武——左牵黄,右擎苍,锦 帽貂裘。 ②“狂”在随从众多(阵容庞大),何等雄壮——千骑卷平 冈。 ③“狂”在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何等感人——为报倾城 随太守。 ④“狂”在自比孙郎,何等豪气——亲射虎,看孙郎 ⑤因老当益壮而“狂”——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 何妨! ⑥因雄心壮志而“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 天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
骑卷平冈。
装备齐全,何等威武
阵容庞大,何等雄壮 发:抒发
狂:豪情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 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 过。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场面热烈,何等感人 自比孙郎,何等豪气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知识背景。 2、在诵读诗词中,理解词意,感悟词情。 3、学习词人苏轼在失意情况下,依然胸怀天下的 “社会责任感”
再识词人: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 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 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 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 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
报:报知 倾城:全城百姓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 众。
自主思考:此处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
以少年孙权自比,显示作者的狂劲和豪兴。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老当益壮 酒酣:喝酒喝的正香的时候;酣:酒喝得畅快。
自主思考:这句话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 雄本色。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
骑卷平冈。
装备齐全,何等威武
阵容庞大,何等雄壮 发:抒发
狂:豪情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 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 过。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场面热烈,何等感人 自比孙郎,何等豪气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知识背景。 2、在诵读诗词中,理解词意,感悟词情。 3、学习词人苏轼在失意情况下,依然胸怀天下的 “社会责任感”
再识词人: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 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 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 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 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
报:报知 倾城:全城百姓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 众。
自主思考:此处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
以少年孙权自比,显示作者的狂劲和豪兴。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老当益壮 酒酣:喝酒喝的正香的时候;酣:酒喝得畅快。
自主思考:这句话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 雄本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词四首《江城子》优秀课件
读出画面
古诗词往往都有文眼,即 请判断哪个 文中最能揭示主旨、概括 字是这首词 内容的关键性字眼。文眼 的文眼? 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阅读时,抓住文眼斟酌字 句,可以深刻品味古诗词 的内涵。
狂
作者狂在哪些地方?说 出理由。
读出情感
写作背景
唐宋八大家之一。政治上,苏轼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 排挤打击,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 先是当杭州通判,三年后又移知 密州。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 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 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 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倭的苏 轼,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 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 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与同僚 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 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 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假如你要在微信上为苏轼或此 文点个赞,你会为他写出怎样 的赞语呢? 请以“狂人苏轼, 你……”开头
1、通过朗读、品味感受豪放词 的风格
2、抓住关键词,体会词人所表 达的情感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与父 苏洵,弟苏辙合称 “三苏”。唐宋八 大家之一,是北宋 词坛豪放派代表词 人。
读准字音 读好节奏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 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 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笔》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苏轼的人生态度
• 贬儋耳后,第一件事做棺材,饥饿时也以蛤蟆充饥。
“生不挈家,死不扶柩,此亦 东坡之家风也”
——《与王敏仲十八首》其十六
苏轼的人生态度
• 苏轼在超旷之外,尚有坚韧、理智、幽默
《答秦太虚书》
轼寓居粗遣,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 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又 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异乡衰病, 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苏轼的人生态度
• 柳宗元谪永州、柳州,作《溪居》
《溪居》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苏轼的人生态度
“嘻笑之怒,甚乎裂眦;长歌 之哀,过乎恸哭。”
——柳宗元
苏轼的人生态度
• 苏轼两度遭贬,迁谪十数年,却少有怨愤悲戚 之言,而是坦然面对苦难,从儒、释、道传统思想 中汲取资源,形成自己超旷而顽强的精神人格,发 之为精彩而杰出的文学创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 大成者,是一座千古挺立的文化昆仑。
19
苏轼的人生态度
• 苏轼善于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心境,体验生活情趣
“人生如朝露,意所乐则为 之,何暇计议穷达。”
——《答陈师仲主簿》
苏轼的人生态度
• 苏轼遇物而应,善于调整心态来面对外在境遇的变化
“平生为道,专以待外物 之变”
——《答滕达道》
苏轼的人生态度
“天道何常之有,应物而已矣”
——《书义》
苏轼的人生态度
《答秦太虚书》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 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毎月朔便 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 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 尽者,以待宾客。此贾耘老法也。度囊中尚可支 一岁有馀,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 虑,以此胸中都无一事。
6
苏轼生平
元丰二年(1079) • 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
副使,开始贬谪生活。
苏轼生平
• 神宗病卒,哲宗年幼,高太后临朝,起用旧党。
哲宗元祐元年(1086) • 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知制诰。期间主持贡
举,拔擢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等任馆职,又 荐举秦观、陈师道调京,才士毕集,蔚为“苏 门”。
苏轼其人其词
第一节 苏轼生平
苏轼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今属四川)人。轼兄弟三人,长名景先, 早殇。
父洵多次应举失败,宦游四方。 母程氏,大理寺丞程文应之女,颇有修养,亲授轼
以书。
• 轼幼年学通经史
苏轼生平
“属文日数千言”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苏轼生平
苏轼的人生哲学
一日,定国(王鞏)与颜复长 道游泗水,登恒山,吹笛饮酒,乘月 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 ‘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王定国诗集叙》
苏轼的人生哲学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 白云左绕,清江右洄,重门洞开, 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 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书临皋亭》
苏轼的人生哲学
吾兄弟俱老矣,当以时自娱, 世事万端,皆不足介意。所谓自娱 者,亦非世俗之乐,但胸中廓然无 一物,即天壤之间,山川草木虫鱼 之类,皆是供吾家乐事也。
——《与子明兄》
苏轼的人生哲学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 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 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 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元符三年(1100) • 徽宗即位,赦还。
苏轼生平
建中靖国元年(1101) • 病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有《东坡全集》一百
十五卷。
第二节 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轼的人生态度
• 苏轼万里投荒,九死一生,赦还至金山,尝作《自题金山画像》 , 视贬谪生涯为一生功业所在,显示出对于人生苦难的超凡感悟。
《自题金山画像》
“问汝平使此意留 要荒。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 真吾乡。”
——柳宗元《箕子碑》(入古文观止)
苏轼的人生态度
• 纣乱,微子去,比干剖心,箕子佯狂为奴,囚之。周武王释,封朝 鲜。
“人间何者非梦幻, 南来万里真良图。”
苏轼的人生态度
• 屈原既放,投汨罗江而死。贾谊贬长沙,抑郁而终,年仅三十。 韩愈贬潮州,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8
苏轼生平
哲宗元祐四年
• 因与旧党产生矛盾,四年,再知杭州,后知颍州、 扬州、定州。高太后病卒,哲宗亲政,起用新党。
绍圣元年(1094) • 轼一月内三次降职,贬惠州(今属广东)安置。
轼以六十衰迈之年,远赴瘴疠之乡。
苏轼生平
绍圣四年 • 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轼与家人痛别,携幼
子过,浮海南渡。
苏轼的人生态度
《答秦太虚书》
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 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 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又有潘生者作 酒店,樊口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 柑、橘、椑、柹极多,大芋长尺馀,不减蜀 中。外县米斗二十,有水路可致。
苏轼的人生态度
《答秦太虚书》
羊肉如北方,猪、牛、麞、鹿如土,鱼 蟹不论钱。岐亭监酒胡定之,载书万卷随行, 喜借人看。黄州曹官数人,皆家善庖馔,喜 作会。太虚视此数事,吾事岂不旣济矣乎? 欲与太虚言者无穷,但纸尽耳。展读至此, 想见掀髯一笑也。
“福祸哭乐,念念迁逝,无足留胸中 者”
——《与孙志康》
苏轼的人生态度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 而不可留意于物”
——《宝绘堂记》
苏轼的人生态度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我本无家更安住, 故乡无此好湖山”
苏轼的人生态度
《六月二十日渡海》
“九死南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轼的人生态度
• 惠州时作《纵笔》,据《艇斋诗话》载,章惇见之,以为苏轼尚 安稳,遂再贬儋耳。
仁宗嘉祐二年(1057) • 欧阳修知礼部贡举,轼与辙同中举。 仁宗嘉祐六年 • 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
苏轼生平
英宗治平三年(1066) • 父丧,护丧归蜀。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 • 服除还朝。时王安石变法,苏轼主张稳健兴革,
上书发对,难容于新党,遂求外调。历任杭州通 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在地方上颇有惠政。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苏轼的人生态度
• 贬儋耳后,第一件事做棺材,饥饿时也以蛤蟆充饥。
“生不挈家,死不扶柩,此亦 东坡之家风也”
——《与王敏仲十八首》其十六
苏轼的人生态度
• 苏轼在超旷之外,尚有坚韧、理智、幽默
《答秦太虚书》
轼寓居粗遣,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 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又 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异乡衰病, 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苏轼的人生态度
• 柳宗元谪永州、柳州,作《溪居》
《溪居》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苏轼的人生态度
“嘻笑之怒,甚乎裂眦;长歌 之哀,过乎恸哭。”
——柳宗元
苏轼的人生态度
• 苏轼两度遭贬,迁谪十数年,却少有怨愤悲戚 之言,而是坦然面对苦难,从儒、释、道传统思想 中汲取资源,形成自己超旷而顽强的精神人格,发 之为精彩而杰出的文学创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 大成者,是一座千古挺立的文化昆仑。
19
苏轼的人生态度
• 苏轼善于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心境,体验生活情趣
“人生如朝露,意所乐则为 之,何暇计议穷达。”
——《答陈师仲主簿》
苏轼的人生态度
• 苏轼遇物而应,善于调整心态来面对外在境遇的变化
“平生为道,专以待外物 之变”
——《答滕达道》
苏轼的人生态度
“天道何常之有,应物而已矣”
——《书义》
苏轼的人生态度
《答秦太虚书》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 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毎月朔便 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 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 尽者,以待宾客。此贾耘老法也。度囊中尚可支 一岁有馀,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 虑,以此胸中都无一事。
6
苏轼生平
元丰二年(1079) • 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
副使,开始贬谪生活。
苏轼生平
• 神宗病卒,哲宗年幼,高太后临朝,起用旧党。
哲宗元祐元年(1086) • 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知制诰。期间主持贡
举,拔擢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等任馆职,又 荐举秦观、陈师道调京,才士毕集,蔚为“苏 门”。
苏轼其人其词
第一节 苏轼生平
苏轼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今属四川)人。轼兄弟三人,长名景先, 早殇。
父洵多次应举失败,宦游四方。 母程氏,大理寺丞程文应之女,颇有修养,亲授轼
以书。
• 轼幼年学通经史
苏轼生平
“属文日数千言”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苏轼生平
苏轼的人生哲学
一日,定国(王鞏)与颜复长 道游泗水,登恒山,吹笛饮酒,乘月 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 ‘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王定国诗集叙》
苏轼的人生哲学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 白云左绕,清江右洄,重门洞开, 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 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书临皋亭》
苏轼的人生哲学
吾兄弟俱老矣,当以时自娱, 世事万端,皆不足介意。所谓自娱 者,亦非世俗之乐,但胸中廓然无 一物,即天壤之间,山川草木虫鱼 之类,皆是供吾家乐事也。
——《与子明兄》
苏轼的人生哲学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 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 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 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元符三年(1100) • 徽宗即位,赦还。
苏轼生平
建中靖国元年(1101) • 病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有《东坡全集》一百
十五卷。
第二节 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轼的人生态度
• 苏轼万里投荒,九死一生,赦还至金山,尝作《自题金山画像》 , 视贬谪生涯为一生功业所在,显示出对于人生苦难的超凡感悟。
《自题金山画像》
“问汝平使此意留 要荒。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 真吾乡。”
——柳宗元《箕子碑》(入古文观止)
苏轼的人生态度
• 纣乱,微子去,比干剖心,箕子佯狂为奴,囚之。周武王释,封朝 鲜。
“人间何者非梦幻, 南来万里真良图。”
苏轼的人生态度
• 屈原既放,投汨罗江而死。贾谊贬长沙,抑郁而终,年仅三十。 韩愈贬潮州,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8
苏轼生平
哲宗元祐四年
• 因与旧党产生矛盾,四年,再知杭州,后知颍州、 扬州、定州。高太后病卒,哲宗亲政,起用新党。
绍圣元年(1094) • 轼一月内三次降职,贬惠州(今属广东)安置。
轼以六十衰迈之年,远赴瘴疠之乡。
苏轼生平
绍圣四年 • 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轼与家人痛别,携幼
子过,浮海南渡。
苏轼的人生态度
《答秦太虚书》
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 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 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又有潘生者作 酒店,樊口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 柑、橘、椑、柹极多,大芋长尺馀,不减蜀 中。外县米斗二十,有水路可致。
苏轼的人生态度
《答秦太虚书》
羊肉如北方,猪、牛、麞、鹿如土,鱼 蟹不论钱。岐亭监酒胡定之,载书万卷随行, 喜借人看。黄州曹官数人,皆家善庖馔,喜 作会。太虚视此数事,吾事岂不旣济矣乎? 欲与太虚言者无穷,但纸尽耳。展读至此, 想见掀髯一笑也。
“福祸哭乐,念念迁逝,无足留胸中 者”
——《与孙志康》
苏轼的人生态度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 而不可留意于物”
——《宝绘堂记》
苏轼的人生态度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我本无家更安住, 故乡无此好湖山”
苏轼的人生态度
《六月二十日渡海》
“九死南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轼的人生态度
• 惠州时作《纵笔》,据《艇斋诗话》载,章惇见之,以为苏轼尚 安稳,遂再贬儋耳。
仁宗嘉祐二年(1057) • 欧阳修知礼部贡举,轼与辙同中举。 仁宗嘉祐六年 • 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
苏轼生平
英宗治平三年(1066) • 父丧,护丧归蜀。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 • 服除还朝。时王安石变法,苏轼主张稳健兴革,
上书发对,难容于新党,遂求外调。历任杭州通 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在地方上颇有惠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