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行为特点及就业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研究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研究及对策分析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备受关注。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市场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就业岗位的不匹配、竞争的激烈以及就业政策的调整。
因此,对大学生就业形势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研究需要了解就业市场的现状。
目前,就业岗位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导致竞争激烈;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兴行业和新型职业得到快速发展,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但这些行业对于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仍相对较低。
因此,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较大。
其次,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研究还应该关注就业岗位与专业对口的比例。
现实情况表明,大部分大学生选择热门专业,如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导致这些专业的就业压力较高,而一些冷门专业的就业形势却相对较好。
因此,大学生应该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市场需求和个人兴趣的平衡,并不盲目追随热门专业。
在研究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就业岗位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我们应该鼓励大学生培养多样化的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此外,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和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另外,大学生还可以积极参与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增加就业机会。
大学生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来寻找自己的就业出路,发掘和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的竞赛和培训,并寻求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支持。
政府在大学生就业政策方面也应该加大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培训,减少大学生就业的门槛,让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融入社会。
此外,政府还应该鼓励企业增加大学生的录用比例,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和待遇,也可以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招聘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研究和对策的制定是一个系统性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分析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分析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形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入手,探讨当前的政策,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应对就业挑战。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而就业市场需求相对较为有限,导致大学生就业面临一定的压力。
以下是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一些分析:1. 就业岗位的不均衡:由于经济的转型升级,一些传统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下降等问题,而新兴行业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这导致一些大学生往往面临着找工作困难的问题。
2. 薪资压力:大学生初入职场,经验不足,薪资水平相对较低,而生活成本却不断上升,这给大学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压力。
3. 就业能力不足:一些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更多地注重理论学习,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
这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概况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就业政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大学生就业政策:1. 制度支持:政府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增加大学生就业数量,设立就业优先岗位、实习岗位和创业扶持政策等。
2. 培训项目:政府开展职业培训项目,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3. 创业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系列的创业扶持政策,如创业资金、创业培训和创业导师等。
三、对策建议1. 提高就业能力: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参加实习、社会实践和校内外比赛等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
2. 多渠道求职:大学生应积极利用各种渠道寻找就业机会,如利用网络求职平台、参加招聘会、接受校内外宣讲会等。
3. 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在求职前应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4. 适度创业:对于有创业意愿和条件的大学生,可以积极考虑创业的机会。
但在创业之前,应充分了解相关政策和市场情况,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商业计划。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当前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就业现状并提出有效对策,本文将从就业形势、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就业形势分析由于各行各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
然而,仍存在以下问题:1. 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注重理论学习,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这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2. 岗位匹配不合理:大学生在职业发展选择上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常出现专业与就业岗位不匹配的情况。
这导致他们在工作中难以发挥自身专长,降低了就业的效益。
3. 城市资源分布不均:大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前往就业。
相比之下,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对大学生的需求较低,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二、就业问题分析根据就业形势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问题:1. 就业观念不合理:一些大学生过于追求高薪和稳定的工作,对自己的岗位和行业有着较高的要求,导致他们忽视了积累实践经验和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性。
2. 职业规划不足:大学生在学业阶段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潜力,缺乏对自己的职业规划。
这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盲目追随热门岗位,而忽视了自身的发展方向。
3. 创业意识不强:一些大学生对创业机会缺乏敏感性,对自主创业持观望态度。
这使得他们更倾向于进入传统企业就业,而错失了创新和发展的机会。
三、对策建议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实践教育:大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设更多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实践课程。
比如,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引导正确就业观念: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理解就业不仅仅是追求高薪和稳定的工作,更包括积累经验和提升自身能力。
学校和社会可以通过举办就业主题讲座、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大学生求职行为的研究

大学生求职行为的研究近年来,大学生求职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行为举止成为影响他们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网络求职、面试表现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展开讨论,以研究大学生求职行为特点及其对求职结果的影响。
一、网络求职行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求职已成为大学生求职的重要渠道。
在网络求职过程中,大学生的行为表现不仅体现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还可以直接影响到求职结果。
因此,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求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完善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是求职者向雇主展示自己能力和经历的重要工具。
在个人简历中,大学生应准确体现自己的教育背景、实习经验和技能特长等,以吸引用人单位的关注。
其次,规范网络表达。
大学生在求职网站或招聘平台上进行沟通时,要注意礼貌、得体的言辞。
文明用语的运用不仅能给雇主留下良好的印象,还体现了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沟通能力。
再次,谨慎选择网络平台。
网络求职信息繁多,大学生应在选择求职平台时慎重考虑,尽量选择正规、可信的平台,避免受到虚假招聘信息的侵害。
二、面试表现面试是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表现直接影响到雇主对求职者的评价。
在面试中,大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自己有一个良好的表现:首先,仪表整洁得体。
大学生应该穿着得体、整洁,体现出良好的职业形象。
同时,要注意言谈举止得体,避免不必要的举动或语言,展现出自信和谦逊的态度。
其次,积极回应问题。
面试时,大学生要认真倾听面试官的问题,并积极回答。
回答问题时要清晰、简明地表达观点,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再次,展示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合作是现代职场中的重要素养之一。
大学生在面试中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贡献,以展示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职业道德与求职行为职业道德是指一个人在职业领域中应遵守和践行的道德准则。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应该与职业道德相一致,以维护自身形象和职业信誉。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大规模扩张,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本文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旨在帮助解决这一问题,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发展。
引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市场逐渐饱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和对策分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特点与原因分析1.1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特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供需矛盾凸显、竞争激烈、薪资待遇不高、岗位与专业不匹配等。
1.2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多方面:高校教育结构不合理、岗位需求属性不符合当前就业市场需求、求职能力不足、缺乏职业规划意识等。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与分析2.1 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径分析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径主要包括创业、就业和深造三种方式。
当下,创业成为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的选择,需要加强有关创业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
2.2 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因素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因素包括薪资待遇、行业发展前景、工作稳定性等。
此外,个人能力、专业适配度、社会关系等因素也会对就业选择产生影响。
2.3 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需求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需求主要体现在工作内容、薪资待遇、个人发展空间等方面。
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需求进行深入了解,有助于理解他们的就业期望和需求,以便提供更加针对性的帮助。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3.1 提升高校教育质量提升高校教育质量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3.2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有助于帮助高校毕业生明确职业目标,提前进行职业定位,并为实现职业目标做好准备。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与对策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出校门,投入到工作中。
然而,在就业市场上,大学生们却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就业难、用人单位要求过高等。
这些问题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焦点,也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就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是十分严峻的。
据统计,每年有百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走向职场,但是他们在找工作时却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经过初步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就业岗位需求与供给不匹配。
许多学生毕业后想要从事某一领域的工作,但是这一领域的工作市场却不是很稳定,就业机会也比较少。
2.用人单位要求过高。
现如今许多企业都想要招聘高素质的员工,这对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却是一大困难。
他们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让用人单位不愿意雇用他们。
3.缺乏实践经验。
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只注重学习,而忽略了实践经验的积累,这导致他们毕业后在实践中难以快速适应工作,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能力。
以上这些问题都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困难,需要我们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从根本上分析其原因。
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供求失衡。
目前的职场市场和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需求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毕业生的实际需求,造成供需关系失衡。
2.学校教育和职业规划不匹配。
学校教育大多是按照课本知识来授课,缺乏实践经验的累积。
而职业规划也存在不合理、不够个性化等问题。
3.毕业生自我素质不足。
对于一些毕业生来说,他们对现实社会存在认知不足,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丰富的阅历。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并不单一,不能仅仅局限于供求关系,而是要从面上考虑问题,逐一解决。
三、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对策

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对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面临着一系列的就业问题。
本文将从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特点出发,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
一、大学生就业的特点(一)就业难度加大当前,全球化竞争加剧、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等都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就业难度加大,以往毕业即可就业的情况已经不再普遍。
(二)求职心态理性化与以往不同,许多大学生开始逐渐理性面对就业难题,不再盲目跟从求职和“升学热”。
他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职业发展规划。
(三)对待工作态度不断升级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大学生应该更加注重对工作的认真态度。
他们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还需具备扎实的实践经验和各种个人技能。
(四)重视职业晋升当前的大学生开始不仅仅注重自我的发展,同时也要求企业提供更多的职业晋升机会,追求更高的工作岗位和更丰富的职业经验。
二、针对性对策(一)加强专业技能培养随着时代的进步,技能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
为了能适应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大学生应该不断加强自身技能培养,即专业知识学习。
此外,还要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努力提高实践能力和实战经验。
(二)注意职业规划大学生应该从大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并且,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三)注重学习生涯发展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重视自身学习生涯的发展。
坚定信仰、注重学习、勇敢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四)积极陶冶情操积极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质,也是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
大学生应该不断阅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创造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在精神层面上,也需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增强情感交往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面对着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不断寻找个人发展的最佳途径。
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对策

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对策随着中国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社会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现在,让我们来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特点及所需对策。
一、就业特点1. 就业竞争激烈。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很多优秀的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就业压力的问题。
2. 就业质量不高。
很多大学毕业生找到了工作,但是却面临着收入低、职业不稳定、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等问题。
3. 就业观念不够理性。
部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期望过高,一味追求高收入,导致对于工作的选择不够理性。
二、对策1. 提高就业能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多参与实践活动,增加工作经验,提升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2. 积极拓展就业渠道。
不要局限于传统的就业渠道,可以通过实习、竞赛、自主创业等方式寻找就业机会。
3. 增强就业意识。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理性看待就业形势,对待就业要有理性的规划和预期。
4. 培养职业素养。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不畏艰辛、不怕挫折。
5. 加强就业指导。
学校应该开展更多的就业指导活动,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提供就业信息,引导大学生积极备战就业。
6. 积极参与创业。
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创业培训,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7. 增加就业机会。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就业机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面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特点,我们应该多方面下功夫,提高就业能力,寻找就业机会,增强就业意识,培养职业素养,加强就业指导,积极参与创业,增加就业机会,共同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找到解决的途径。
相信随着大家的共同努力,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对策

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加,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加大。
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逐渐显现,对策应运而生。
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之一是求职观念发生了改变。
以前,大学生往往认为只要有一个大学文凭就能够轻松找到一份好工作。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大学生认识到单纯依靠文凭已经不再足够。
现在的大学生更加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各类实习,增加就业竞争力。
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之二是面临就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传统的制造业和重工业就业机会减少,而互联网、金融、文化创意等新兴行业就业机会增加。
大学生要适应这个变化,培养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就业技能和就业观念,积极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之三是面临就业难度增加。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难度也越来越大。
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大、找工作时间长等问题。
大学生要提高就业竞争力,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实用技能和创新意识,增加自己的就业优势。
面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应采取一系列对策来解决问题。
大学生应提高就业观念,认清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学校应加强职业指导和创新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专业和职业,开设与就业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实用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扶持力度,优化就业环境,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
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明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不可忽视。
通过提高就业观念、加强职业指导、发挥学校和政府的作用,可以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帮助大学生实现更好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就业挑战,包括就业渠道的多元化、就业竞争的激烈化、就业预期的个性化等。
那么,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有哪些呢?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应的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1. 就业渠道多元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传统的单位就业逐渐被新兴的创业、自主择业、远程办公等就业形式所取代。
大学生需要面对不同的就业渠道,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2. 就业竞争激烈化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市场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许多优秀的大学生可能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3. 就业预期个性化传统的就业观念逐渐被打破,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预期也变得越来越个性化。
许多大学生希望能够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追求与自己内心渴望相符合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
二、大学生就业对策1. 强化职业规划教育为了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就业市场,大学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通过开设职业规划课程、组织职业规划辅导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认清就业市场的潜规则,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除了传统的单位就业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创业、自主择业、远程办公等多种途径来实现就业。
大学应该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相关的创业政策和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选择的机会。
3. 提升就业能力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时,大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除了学术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就业技能培训课程,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
4. 创新就业方式为了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的就业预期,社会应该创新就业方式,提供更多多样化的工作机会。
这可以包括弹性工作制度、远程办公方式、灵活的工作时间等,让大学生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的研究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的研究及应对策略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供大于求的情况愈发突出。
正式就业机会相对不足,很多大学生只能选择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甚至出现毕业生失业的现象。
此外,新兴行业的发展速度极快,对于大学生来说需要具备新的技能和知识,这也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当前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旨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其中包括就业优惠政策、鼓励创业政策、技能培训政策等。
这些政策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自我提升和技能培训。
三、应对策略1. 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应对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首先,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通过参加实习、实训等活动,提升专业素养。
其次,要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综合能力和个人品质。
此外,还可以通过学习外语和技术认证等方式提升自身技能。
2. 多渠道寻找就业机会大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招聘会和网络求职平台寻找就业机会,还可以利用社交平台、人际关系等渠道进行拓展。
在实习期间,要积极与企业建立联系,争取留用或推荐。
此外,还可以关注就业政策和相关资讯,及时了解就业市场变化,以便快速把握就业机会。
3. 创新创业思维面对就业困难,大学生可以考虑创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业的政策,包括贷款支持、税收优惠等。
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机遇,可以发展自己的事业并创造就业机会。
创新创业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市场敏锐度和商业思维,可以参加一些创业培训和创业比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
4. 多元化发展和终身学习大学生既要关注自己学习专业的知识,又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
因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兴行业的出现,大学生需要具备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大学生应经常学习和更新知识,保持对新技术和新趋势的敏感性。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调研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调研分析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备受关注。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就业压力逐渐加大。
本文将通过调研与分析,探讨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和政策,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1. 就业形势的总体情况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大学生就业率整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但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日益加大。
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和热门专业领域,竞争更加激烈,就业形势相对较为严峻。
2. 就业能力与用人需求的不匹配就业能力与用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仍然存在。
一方面,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薄弱,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
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岗位要求较高,更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
3. 就业结构与就业状况差异不同专业、地区和性别的大学生就业结构和就业状况存在差异。
文科类专业毕业生更容易陷入就业困境,理工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较好。
同时,东部沿海地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更多。
女性大学生面临的就业挑战与男性相比也更多一些。
二、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1.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政策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提供职业规划、就业信息、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鼓励学生参与实习和社会实践,提升就业竞争力。
2. 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以促进大学生创业和就业。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服务。
3. 职业教育政策政府需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和投入,推动高等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的结合。
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和实践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建议与对策1.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环节。
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社团活动、科研项目以及创新实践,提高就业竞争力。
2. 加强就业信息服务高校和政府部门需要提供更多实用、全面的就业信息,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动态和行业需求,以便于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规划和求职。
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对策

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系列的特点和挑战。
就业特点主要包括竞争激烈、需求变化、技能培训不足等方面。
对策方面,大学生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适应市场需求、多渠道求职等。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特点之一。
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大学生数量快速增加,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大。
每年毕业生数量庞大,而与之相对应的就业岗位数量相对有限,导致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面对充满竞争的就业市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需求变化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另一个特点。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以前的传统行业逐渐衰落,新兴行业和技术型岗位却迅速增加。
新的技能要求和专业背景成为了大学生求职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需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求职方向和求职策略。
技能培训不足也是大学生就业特点之一。
尽管大学生受到了良好的学术教育,但却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很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大学生需要在校期间注重实践锻炼,积累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
针对以上就业特点,大学生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来应对挑战。
大学生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
在校期间,要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并且参与社会实践或实习,积累相关岗位所需的实际工作经验。
大学生还应注重自身软实力的培养,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提高自身竞争力。
大学生应适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求职方向和求职策略。
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并学习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要及时关注就业相关政策和信息,了解市场需求的热点和就业前景,做出明智的选择。
大学生需要通过多渠道求职来增加就业机会。
除了传统的校园招聘,大学生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型渠道来寻找工作。
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利用各种招聘平台和网站发布自己的求职信息,提高自己的曝光度和机会。
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对策

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之一是竞争激烈。
当前,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而就业岗位却有限,导致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许多大学生进入职场时面临着同龄人的竞争,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力和技能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之二是职业选择多样化。
现在的大学生不仅仅关注工资待遇和稳定性,更注重自身兴趣和发展空间。
相比以往,如今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大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并根据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不要盲目追求薪酬和地位。
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之三是就业渠道多样化。
传统的就业途径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就业创业和自由职业等非传统就业方式。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就业机会,还能够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大学生要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善于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
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素质。
高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学以致用。
加强就业信息的发布和传播。
学校要及时提供就业信息,为学生搭建沟通平台。
大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地关注就业信息,多渠道获取就业机会。
鼓励创新创业,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政府要加大对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创业基金和政策扶持。
而大学生则应勇于创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机制。
高校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就业培训和实习实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践机会。
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的分析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与对策近年来,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和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发凸显。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就业问题的现状分析1.1 就业难题大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就业困难。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后往往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市场需求与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的状况,造成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
1.2 就业质量问题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质量也备受关注。
许多大学生被迫从事与自身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不仅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也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1.3 实践经验不足大学生在校期间注重理论学习,但缺乏实践经验。
这使得他们在面试和实际工作中常常显得不够自信和应对能力不足。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2.1 教育不匹配部分高校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差距,教育内容和方式未能及时与社会发展同步。
一些专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相应工作。
2.2 招聘渠道狭窄传统的等待招聘会和投简历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对于大学生来说,要积极主动地了解招聘信息,开拓多元化的就业渠道。
2.3 大学生自身问题一些大学生对自身定位和职业规划不清晰,缺乏对未来就业市场的准确了解。
此外,自身能力和技能相对薄弱,导致就业竞争力不足。
三、对策提出3.1 提高教育质量高校要重视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适应性,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
同时,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2 拓宽就业渠道针对不同专业和行业,开展多元化的就业渠道,如招聘会、网络招聘、校企合作等。
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创业和自主就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3.3 加强职业指导高校应该提供系统的职业规划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明确自身发展方向。
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机会,提供学生实践经验,增强就业竞争力。
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对策

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对策当代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特点也在不断变化。
那么,究竟当代大学生就业有哪些特点和对策呢?本文将从就业特点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1. 就业竞争激烈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导致了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许多高校毕业生投身到就业市场,寻找工作的压力也随之增大。
2. 专业对口性不足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时发现自己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对口,导致就业时遇到一定的困难。
这种情况在部分专业中尤为突出,如艺术类、文学类等专业。
3. 就业渠道多元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就业渠道也日益多元化,除了传统的招聘会、网络招聘外,还有一些新的就业渠道,比如微信招聘、直播招聘等。
4. 就业心理较为脆弱由于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大学生就业心理比较脆弱,面对就业之路充满焦虑和压力。
这也增加了大学生就业中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5. 就业需求多样化不同的大学生对就业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有些人追求高薪、高福利,有些人注重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还有些人更注重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
1. 提高自身竞争力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比如学历、专业技能、外语水平、实习经验等来提高就业竞争力。
2. 提前规划职业发展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做好职业规划和辅导,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只有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目标,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就业道路。
4. 增强心理素质面对就业的压力,大学生要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自己乐观、自信的心态,增强抗压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勇敢面对就业的挑战。
5. 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大学生在就业时要合理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不要一味追求高薪、高福利,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职业规划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发展机会。
6. 加强与企业沟通大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也十分重要,可以通过参加一些企业举办的活动,多了解一些企业的情况,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为自己的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对策

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对策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人们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大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年轻、有理想、有能力,但也面临着许多就业的问题。
本文将从就业特点和对策两个方面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和解决途径。
1.竞争激烈在当今的社会中,大学生就业竞争非常激烈。
据统计,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都在逐年增加,但是公共就业机会却在减少,所以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会更加困难。
2.专业匹配度低现实中,很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并不仅仅在于竞争激烈,更多的是他们从学校毕业后发现自己的专业不太匹配市场需求导致找不到工作。
特别是一些较为冷门的专业,毕业生更为困难。
3.缺乏工作经验很多大学生刚从校园里走出来,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面对企业的招聘要求往往力不从心,这也是毕业生就业的瓶颈之一。
二、对策1.尽早建立职业规划从大学开始就要积极的参与实习、活动、社交等环节,建立自己的人脉,了解各个行业的最新招聘需求,这样就能够在以后的求职过程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2.培养实践能力大学生要尽早的参加实践活动,拥有大量的实践经验,特别是与自己专业方向相关的实践,可以更好地促进自己的职业发展。
3.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在面对这场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大学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和能力,比如多学习一门外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等等,这样才能在招聘过程中更好的胜出。
4.保持积极心态就业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很多人都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但是要保持一个积极心态,这样才能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是一件容易解决的事情,但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并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尽早建立职业规划和寻找实践机会,就能够更好地面对今后的就业挑战。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招政策的实施,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走上就业之路。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1.1 就业形势严峻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许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的情况,尤其是一些非重点院校、非热门专业的毕业生更加困难。
1.2 就业结构不合理当前,一些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即一些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容易就业,而一些非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较大。
这导致了一些专业人才供需失衡的局面。
1.3 就业质量亟待提升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整体上较高,但就业质量却亟待提升。
许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薪资低、职业发展空间小、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2.1 加强就业指导与培训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
可以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班等形式,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技巧。
2.2 拓宽就业渠道高校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举办校园招聘会等活动,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选择空间。
2.3 优化专业设置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情况,合理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
鼓励学生选择热门专业,同时加强对非热门专业的就业指导,提升非热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2.4 加强实习实训高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实训安排,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实习实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岗位要求,提前适应职场环境。
2.5 建立就业服务平台高校可以建立健全就业服务平台,为毕业生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就业服务。
通过平台发布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指导、开展职业规划等服务,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大学生就业状况和特点分析

大学生就业状况和特点分析大家好呀!今天咱就来聊聊大学生就业这个热门话题。
毕竟咱们自己就是大学生,对这个事儿那可是相当关注呢!一、就业状况。
咱先来说说整体的就业大环境哈。
现在大学生可不少,每年毕业的人数那是蹭蹭往上涨,感觉就业市场都有点“拥挤”啦。
好多同学都觉得找工作挺难的,到处投简历,面试机会却不多。
就拿我身边的同学来说吧,有的从大三就开始准备找工作,各种实习、兼职都去尝试,为的就是能在毕业的时候有个好出路。
1. 就业方向多元化。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方向可不像以前那么单一啦,除了传统的行业,像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这些新兴领域也很热门。
很多同学都想往这些行业里钻,觉得发展前景好。
比如说互联网行业,各种互联网大厂那可是大家梦寐以求的工作单位,什么程序员、运营、产品经理之类的岗位都很受欢迎。
2. 竞争压力大。
不过呢,热门行业竞争那叫一个激烈啊!大家都在努力提升自己,什么证书、技能都往身上堆。
像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为了进大厂,好多人都在课余时间学习算法、刷编程题。
有的同学甚至为了一个面试机会,准备了好几个月。
而且现在企业招聘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看学历,还看实践经验、综合素质啥的,真的是让人压力山大呀!3. 就业地区差异明显。
大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来说更多一些,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集中了很多大企业和优质资源。
所以好多同学都愿意去这些地方发展,觉得能有更好的平台和发展空间。
但是呢,大城市的生活成本也高啊,房租、物价都不便宜。
而一些小城市或者偏远地区,虽然就业机会相对少一些,但是生活压力没那么大,也有一些同学会选择回家乡或者去这些地方发展。
二、就业特点。
说完了就业状况,咱再来看看大学生就业有哪些特点哈。
1. 注重自我实现。
现在的大学生啊,可不像老一辈那样,只追求一份稳定的工作就行啦。
我们更注重自我实现,希望在工作中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实现自己的价值。
比如说有的同学喜欢创意设计,就会去广告公司或者互联网公司做设计师;有的同学对科研感兴趣,就会选择去科研机构或者高校做研究。
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对策

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于高等教育需求的增长,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力量。
然而,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不少困难,经济压力和就业不确定性成为了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本文将就当代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对策进行浅析。
1. 就业压力大随着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不仅是大学生之间的就业竞争,还有许多非大学生的竞争对手,如技术工人、职业技术学校生等。
2. 就业渠道单一对大学生而言,就业渠道的单一性也是一个难点。
一般来说,毕业生的首选目标是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但是他们的需求有限,一线城市的竞争就更激烈了。
3. 追求高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程度的提高,大学生成为了追求高薪的主力军。
然而,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时的薪资预期过高,导致了他们可能错失了一些机会。
1. 打破传统转型就业传统上,大学生就业的首选目标是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
但是,如果毕业生希望获得更多的机会,需要打破这种思路。
他们应该多关注和尝试私企和创业,以及其他领域的工作机会,即使工资低一些也无妨,可以积累经验,开辟新的发展机会。
2. 提升自身竞争力在面临就业市场的竞争时,大学生也需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应多加强自己的英语、计算机、应用软件等技能,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求职过程中更有优势。
3. 适度调适薪资预期如前所述,大学生在就业时候会追求较高的薪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出现预期过高而错失机会的情况。
因此,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度调整薪资预期,更加符合市场的实际情况。
总之,当代大学生面对就业的压力和困难,需要摒弃一些传统思路,注重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及适度调适薪资预期。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大学生可以更快地积累经验,找到满意的工作,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5月第32卷第3期MEITAN HIGHEREDUCATIONMay,2014 Vol.32No.3大学生求职行为特点及就业对策研究樊立三(山东工商学院团委,山东烟台264005)摘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必须了解大学生求职行为特点,探究大学生求职影响因素,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进行访谈和发放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对策:一是,学校要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引导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二是,学校要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理念,构建就业教育服务体系;三是,争取社会支持资本,构建就业信息资源体系;四是,毕业生要端正心态,提高求职就业核心竞争力。
以期为大学生求职就业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借鉴,构建科学的求职就业辅导体系。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求职行为;就业对策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154(2014)03-0111-03收稿日期:2014-03-3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高校大学生求职行为与就业模式研究”(11YJC710006)通讯作者:樊立三(1979—),男,山东工商学院团委讲师。
E-mail:fanlisan2006@163.com一、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为深入分析高校毕业生群体的求职行为特征,探究求职行为、就业结果及其对策之间的关系,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进行访谈和发放问卷的方法调查了解毕业生为求职所做的努力,然后将收集到的结果利用SPSS、EXCEL等软件进行分析。
意在分析高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并根据出现的问题,重点从毕业生自身角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指导毕业生更好的求职,提高就业率。
研究工具。
借鉴国外布劳(Blau)[1]等学者编制的求职强度问卷在中国的修订版,13道题,采用5点计分。
该问卷已证明有较高的信度[2]。
样本选择,选取第一次进入就业市场的应届高校本科毕业生,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山东工商学院中的商学院、教育科学院的各个专业中抽取部分毕业生作为样本。
本次研究共制作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2份。
这其中,男生108人,占样本比重35.7%;女生192人,比重为64.3%。
户籍方面,来自城市的毕业生80人,比重为26.9%;来自乡镇的毕业生38人,比重为12.5%;来自农村的毕业生182人,比重为60.7%。
从政治面貌层面来看,其中党员有40人,比重为13.3%;共青团员260人,比重为86.7%。
二、研究内容与数据分析1.研究内容在研究过程中,对面临毕业正在求职过程中的毕业生进行访谈,访谈对象主要是商学院与教育科学院的应届毕业生。
听取他们对于求职行为的看法,并结合国内外学者对求职行为的定义把本文所采用的含义告知受访谈者;和访谈者讨论所出现的概念,自由发言,受访谈者能够展现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情况以及所付出的努力;不时地对访谈者的回答进行深入的探究,并给与引导,从而对毕业生求职行为形成深入的了解。
问卷分析。
首先是对问卷内部信度和相关变量的分析。
信度分析是指对调查结果一致性的分析,Cronbach信度系数是用来判别项目与总量表的一致性的指标,只有这一系数大于0.7时,才表明调查结果有较高的信度。
利用SPSS软件进行信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111—DOI:10.16126/ki.32-1365/g4.2014.03.026表1可靠性统计量Cronbach's Alpha基于标准化项的Cronbachs Alpha项数.754.75313由表1可知,信度系数为0.753,表明数据有较高的信度。
表2问题系数问题平均数标准差报刊杂志或海报的就业信息2.180.81传统媒介找工作1.690.91个人简历适时调整3.230.80投递简历3.300.85求职申请表2.780.90学习求职知识2.760.91参加招聘面试3.190.90寻求亲朋好友支持3.550.76谋求学校就业部门帮助2.120.78与原单位或熟人联系2.460.87电话联系求职2.570.80利用网络或其他新媒介求职3.830.68托关系找工作2.300.76由表2可看出,各问题平均数绝大部分在2.0以上,说明所调查的毕业生在搜集信息,制作简历,准备面试等方面的频率均在中等以上,从标准差来说都低于1,说明各种求职行为之间稳定性较好,没有较大波动。
2.分析结果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个人求职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如下:(1)求职者很少借助报刊公告栏等媒介来搜寻求职信息。
这主要是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得传统媒介较之于新媒体的求职就业成功几率稍显落后,传统媒介已经很少被求职者所关注,多借助于快捷有效的求职渠道,加之就业岗位奇缺,就业大学生增多,使得现在很少招聘单位通过报刊等纸媒来招聘,大学生需主动去单位毛遂自荐,提高求职成功率。
(2)多数求职者会经常准备并向用人单位投递个人简历。
简历成为求职者的自荐信和用人单位了解求职者不可缺少的资料。
大部分求职者会在简历上花费精力,并积极参加招聘会,实地求职,而且大部分求职者会积极参加用人单位组织的面试。
面试是用人单位深入了解求职者的途径,成功的求职者往往会在面试中展现良好的一面。
(3)少数求职者会阅读求职方面的资料书籍。
多数人只是在求职时才会做出准备,而没有长远的求职方面的规划。
这说明,很多大学毕业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技巧的重视程度不够,忽略求职技能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性。
(4)求职者和学校就业服务机构的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充分利用校方就业指导机构提供的帮助。
就业指导中心的机构性质更多是管理,服务意识仍不到位,或者说学生对就业服务机构仍旧陌生,继续提升学校公共就业服务的有效性、针对性和普及性,着重加强学校在就业指导、服务层面的指导水平和服务能力,让学校就业服务成为毕业生就业求职的一个主要渠道。
(5)多数求职者在投递简历后没有与用人单位保持联系,而只是静观其变,等待结果,不够主动。
求职者的主观努力或者说主观支持力度不够。
(6)互联网成为多数人求职的主要渠道,绝大部分人会通过网络寻找工作机会,这与当前用人单位现场录用毕业生数量较低有关。
(7)只有少数求职者会通过托关系的方式找工作。
大部分求职者还是希望通过个人努力来找到理想的工作,求职者主体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
三、基于求职行为特点的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1.学校要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引导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当今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求职意向、求职技能、发展需求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与个性化的特征,学校应建立业务素质过硬、专兼职相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同时要转变工作理念,调整方法,引入生涯发展理论为毕业生求职就业提供专业化与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
在引导求职就业与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和社会需求,重视大学生性格特征和职业适应性,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兴趣爱好、态度需求、能力倾向、气质性格和特长,分析各种职业对个性心理倾向和能力特长提出的要求,帮助学生通过专业化的系统训练,完成自我探索,规划职业生涯[3],培养职业素质,从提高求职竞争力和职业能力的角度出发,积累核心竞争力,提高毕业生求职成功率。
2.学校要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理念,构建就业教育服务体系全程化、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理念,是将求职就业指导渗透在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过程—211—中,渗透在学生思想、行为的养成过程。
根据专业类别、年级时段和学生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指导、服务和培训培养工作,要引导做好职业定位,培养实操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求职择业技巧,引导树立正确的求职行为和就业观念。
要广泛挖掘校友资源,积极拓宽就业市场,加大毕业生推荐力度,积极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邀请用人单位举办招聘会,并通过网络资源,采用就业信息网、QQ、飞信、微博、微信等新兴网络媒介,方便快捷地传递信息和交流互动,提高求职效率,将网络求职的相关知识纳入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立以求职就业为主的全程化、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
3.争取社会支持资本,构建就业信息资源体系研究证明,社会支持资本对大学生求职具有正向的显著作用[4],由此可见社会资本所提供的就业信息对大学生求职结果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学校作为一个特殊机构,具有自己的社会网络,在收集就业信息方面具有规模优势与成本优势,所提供的就业信息越多,学生就业求职的成功率就会增加。
高校可以通过自身的社会网络,及时完善和丰富自己的信息网络,构建以亲属圈为主、义务圈为辅的支持系统,学校有关部门、教师、辅导员、朋友同学等义务圈应在大学生求职前期提供较多的支持、指导,帮助大学生收集整理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招聘会安排的信息[5],帮助大学生对就业信息进行分析和鉴别。
同时,学校应构建完善的就业网络平台,为大学生求职者提供及时快捷的就业咨询和指导,提高毕业生求职效率。
4.毕业生要端正心态,提高求职就业核心竞争力毕业生要对求职充满信心,拓展就业宽度;同时,要正确分析自身情况,合理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合理规划自己职业生涯,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能力,降低就业期望值,务实地去选择自己的职业;要树立竞争意识,积极参与到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去,向用人单位展现自己的能力;要注重个人简历的制作,简洁有效的向用人单位展现自己;认真准备面试,注意面试技巧,在用人单位面前展示自身良好形象,积极寻求学校就业部门的支持与帮助,通过就业指导部门获取信息与求职技能,保持与用人单位的密切联系,表现出对求职的期望,并与之进行沟通,积极获取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1]Blau G.Testing a Two-dimensional Measure of Job Search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4,59(2):288\|312.[2]冯彩玲,时堪,张丽华.高校毕业生求职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心理科学,2011(1):181-184.[3]孙自盛.大学生求职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162.[4]冯彩玲,樊立三.高校毕业生社会支持、求职意向与求职行为的关系影响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2(9):33.[5]龙溪虎,巢传宣.大学生求职期社会支持系统探析[J].教育学术月刊,2009(8):78.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JobHunting Behavior and the Employment StrategiesFAN Lisan(Youth League Committee,Shandong Institution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Yantai,Shandong264005,China)Abstract: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whole soci-ety.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job hunting behavior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for overcoming employment difficulty.This paper makes the utility of the data from related literature,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and proposes several occupational guidances:firstly,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rovide personalized employment service ca-reer planning;secondly,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establish the occupational guidance service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and build the system of employment education service;thirdly,to strive for social support resources and construct an employment information system;and fourth-ly,the graduate should improve their core competence in job hunting.All these strategies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for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and universities’employment guidance.Key words:College Graduates;Job Hunting Behavior;Employment Countermeasure(责任编辑周红)—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