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合集下载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同辈生活特点: 民主平等、互助合作、 自由表达

学校生活特点: 权威与不平等、 互相竞争、有限表达

因此,学校要区分同辈群体生活的性质,发 挥其积极影响。
(三)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与 学校生活的差异


1、学校生活: 古板、严肃、 抽象与理性、 更多强调学习活动。

社会文化生活: 广泛、灵活、多 元、丰富、煽情


1、指导思想的偏差 “学校教育=德育问题” 2、个别教师素质差 导致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紧张 3、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 已开展的中小学还较少,缺乏专业人员, 或作为“思想政治”来对待;学生不能正 确地把握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的冲突。
(三)家庭生活环境中的问题

1、家庭生活环境两方面: “四过现象”——期待过高、照顾过 多、过分爱护、过度保护; “教育真空现象”—— 家庭结构裂 变:核心家庭,单亲家庭,破裂家庭







一、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近代史上,教科书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是“教书 匠”,主要任务是教书。 20世纪70年代起,学校教育的宗旨由“教书”向“育人” 转变。 二、生活经验 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尼勒和杜威) 三、终身学习与学会学习 《学会生存》率先提出“终生学习”这一名词。 1989,“面向21世纪国际研讨会”提出“学会怎样学 习”“学习将成为一个终生的过程;学校再也不是一个为 学生一生准备一切的地方” 小结:学校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日常 生活经验的注意。因此,应向“终身学习与学会学习”发 展。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XXX XX学院
哈佛 凌晨四点半
前言: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 关系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 (4)亚文化群理论----科恩,与主流文化价 值观及行为倾向相抵触、相背离
• 2、过程模式
• (1)标签论----贝克
• 3、韦伯的社会行为“理想类型” • 目的失范型;价值取向师范型;情感失范
型;传统型失范
• 第三节 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学校生活 • 一、学生对于学校的态度 • 二、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 • 三、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 • 第四节 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 • 第五节 回归生活世界的学习教育
6.行为失范者采用违背教育规范的手段谋取个体或 群体利益的失范行为被称为( )
A、目的型失范行为 B、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C、情 感型失范行为 D、传统型失范行为
• 7. 为反对学校主导目标、价值观而产生的失范行为属于 A.情感型失范行为B.目的型失范行C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D.传统型失范行为
8因为遵循传统习俗而违背教育规范所造成的失范行为被称 为
章后练习
• 一、单选
• 1、心理学上主要有两种观点解释学生的失范行为。一种 是“心理缺陷论”,另一种是
• A.手段---目标说 D。挫折—侵犯说
B。控制缺乏说 C。差异交往说
• 2、社会学在解释学生失范行为时的“过程模式”研究取 向主要代表是
• A.失范说 B。目标说 C。控制缺乏说 D。标签论
• 3.传统教育中的“双基”是指 • A.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 B。基础研究和基本思路 C。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 生生活
第一节 生活世界和学生生活
• 一、生活概述 • (一)生活概念 • (二)生活分类 • 二、生活世界 • 三、学生生活 • 第二节 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 • 一、生活环境差异导致各种适应问题
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1.案例:溺爱与青少年犯罪有研究者对湖北省某县11—18岁的违法犯罪青少年共167名(男性113名、女性54名)及其家庭进行了调查分析。

调查父母教育方法情况时发现:这167名犯罪青少年的家庭教养方式中,民主型13家,约占总数的3%;放任型49家,占29%;粗暴型34家,占20%;溺爱型74家,占44%。

溺爱型的教养方式所占比重最大。

资料来源:万自新.变调的爱——关于家庭溺爱问题的犯罪学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7(2):43.【分析】家庭的爱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如同甘霖雨露之于鲜花芳草。

但是一旦过度,就会泛滥成灾,破坏了正常的成长环境,导致成长的扭曲和破坏。

真切的数据表现出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和青少年犯罪的高度关联,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2.案例:家庭破裂对孩子的影响李扬在刚刚跨入初中的校门时,父母离异了。

母亲长期外出打工,李扬与父亲一起生活。

由于之前父母长期的互相指责,李扬逐渐开始怨恨父亲,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在进入初一年级以前,李扬曾经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是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李扬让家长觉得束手无策,难以管教,于是家长将教育责任推给了学校。

而李扬在校期间,干扰正常教学秩序,调皮捣蛋。

老师找他谈心,他置若罔闻,上课无法专心听讲,作业很少按时完成,作业质量特别差,学习成绩迅速下滑。

根据调查不同年龄的离婚家庭,儿童的适应和反应是不同的:2岁半—3岁3个月的儿童表现出的是倒退行为;3岁8个月—4岁8个月的儿童表现出易怒、攻击性行为、自我责备和迷惑;5—6岁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攻击性行为;7—8岁儿童表现出悲哀、害怕以及希望和解的幻想;9—10岁的儿童表现出失落感、拒绝、无助、孤独及愤怒与忠诚的矛盾;11岁以上的儿童表现出悲伤、羞耻,对未来和婚姻感到焦虑、烦恼、退缩。

【分析】李扬的年龄处于十一二岁,其家庭恰好是无教育和监管能力的单亲家庭,他常常会表现出一种散漫的情绪,无组织、无纪律,缺乏上进心,对集体漠不关心,学习成绩较差。

第八章 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

第八章 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
第八章 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
杨洋
©版权所有 中山大学 刘峰
本章主要内容
学校生活的定义; 学生失范行为的表现; 造成学生失范行为的原因; 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 学校教育如何从传授知识向丰富人性
转变;
©版权所有 中山大学 刘峰
一、学校生活的定义


学校生活的定义
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 和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教育的一种专 门化的社会活动。
1、校园暴力触目惊心 2、青少年色情犯罪严重 3、青少年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越轨犯罪比率 最高 4、青少年违法行为的新倾向 网络欺凌取代校园暴力
©版权所有 中山大学 刘峰
四、造成学生失范行为的原因
1、社会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规范失控 (2)文化的商品化 (3)城市化的影响 (4)价值观的多元化 (5)人口流动问题
1、心理学解释 (1)心理缺陷说 (2)挫折—侵犯说 2、社会学解释 (1)结构模式 差异交往说 控制缺乏说 失范说 手段—目的说 亚文 化群理论 (2)过程模式 标签说 书上251页的表格
©版权所有 中山大学 刘峰
六、学校生活如何回归生活世界

©版权所有 中山大学 刘峰
二、学生心理障碍及其表现


学生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 生活的矛盾冲突下,不能很好地适应差异,产生 了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 生活 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 攻击 退缩 焦虑 恐怖
©版权所有 中山大学 刘峰
三、学生失范行为的表现
©版权所有 中山大学 刘峰
四、造成学生失范行为的原因
2、学校教育失误问题 (1)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 (2)个别教师素质差 (3)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 3、家庭生活环境中的问题 (1)四过现象 (2)教育真空现象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在两个经典的命题中:“教育为生活做 准备”(斯宾塞 )还是“教育即生活”
(杜威)。
第一节 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
一、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 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 三、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 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 五、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
• 学生的整体生活环境主要可以分解为两类: 第一类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同辈群体生活。 第二类是邻里、社区以及宏观的社会文化生活 环境。 学校生活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其 他的社会生活也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绝 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都可以从 学生现实生活环境的差异、矛盾和冲突中找到 原因。
• 发展功能指同辈群体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例如同辈群体有利于发展学生表达自我的能力、展现自我 的能力、相互沟通的能力、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 (三)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
• 1.社会文化活动的广泛性、灵活性、多元性,以及其活 动形式方面的丰富、感官、煽情等特点。所以学生很容 易受校外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所吸引。
• 3.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的差异性
• (1)要求学校生活必需建立在学生对教 师尊敬和信赖的基础上。
• (2)在制度化的学校管理中,要注意因 材施教,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的个体 生活得到积极的关注。
• (3)学校生活必需和家庭生活紧密联系, 发挥家庭生活的教育优势
• (二)学生的同辈群体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
• 同辈群体是指因年龄、地域、观念、兴趣、活动类型、发 展水平等相近或相同,而较自发地形成的群体。
• 同辈群体主要指学生的非正式群体。学生同辈群体生活的 主要特征是有相同的心理需要、明显的情感色彩、灵敏的 信息传递渠道及其自然形成的权威人物。因此,同辈群体 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教育学基础讲义之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笔记整理

教育学基础讲义之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笔记整理

教育学基础讲义之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笔记整理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态度受制约于多种因素:社会大背景、学校背景、学生自身学生自身特征对学校态度的影响年龄和年级水平{负相关};性别差异(女>男);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正相关);学生认知能力、学习成绩(正相关)学校特征与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在开放性学校中,学生积极性比传统学校高。

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重要他人的概念Mills提出的,专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学生的互动性重要他人1、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同的重要他人。

2、受年龄阶段的影响(家长一教师一同伴一不存在的);还因学生的社会属性不同3、往往会有层面差异学生的偶像性重要他人指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尊敬而被学生视为学习榜样的具体人物。

与互动性重要他人的区别:具体任务VS社会知名人物;双向VS单向;所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VS突发的、短暂的、刻骨铭心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学习压力的含义来自环境的紧张刺激;(压力源)个体的内部紧张状态;(压力体验)个体的反应;(压力反应)学习压力的现状一一主要来自考试、作业量学习压力的影响1、“恐学症”一一中小学生流失大量一一影响我国劳动者素质、民族素质的提高。

2、心理疾患:适应环境不良,人际关系不好;情绪轻度抑郁;人格障碍学习压力的形成机制导致学习压力的原因:1、环境因素(分流教育制度;家庭)个体身心素质因素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生活就是教育;学生并非被动的受教育者; 学习教育影响的有限性问题。

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 30页PPT文档

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 30页PPT文档

教育 法律 会计 销售 心理 教学 物
27
流 经济学 企业 文学 各行业各学
二、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 创新能力的激发
首先,正确认识创新与全面发展教育目的之间 的关系;
第二,创新是人的自由活动;
第三,正确理解创新和“守旧”的辩证关 系;
第四,要把握创新的正确导向。
教育 法律 会计 销售 心理 教学 物 流 经济学 企业 文学 各行业各学
两种倾向:两种适应类型:适应良好与不良的
适应。
教育 法律 会计 销售 心理 教学 物
7
流 经济学 企业 文学 各行业各学
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
学生心理障碍: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的矛盾
冲突下,不能很好地适应差异,产生了心理异常和心理 疾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生活。其主要表现在人格 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
教育 法律 会计 销售 心理 教学 物
5
流 经济学 企业 文学 各行业各学
(三)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与 学校生活的差异
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属于间接的生活环境。 社会文化活动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多元性,
以及活动形式方面的丰富、感官、煽情等特点。 学校生活则偏于古板、严肃、抽象与理性。
教育 法律 会计 销售 心理 教学 物
(一)心理学解释
“心理缺陷说”
“挫折--侵犯说”
(二)社会学的解释
“结构模式”:从社会结构和文化的角度去探讨
“差异交往说” “控制缺乏说 失范说” “手段目标说 亚文化群理论”
“过程模式”:从越轨的过程进行分析
“标签论”
教育 法律 会计 销售 心理 教学 物
16
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 的归因分析

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 30页PPT文档PPT文档32页

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 30页PPT文档PPT文档32页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 30页PPT文档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教育学_第八章_学校教育与生活

教育学_第八章_学校教育与生活

三、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

(一)学习压力的含义

1、学习压力:

学生在就学过程中所承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紧张 刺激,以及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上可测 定、可评估的异常反应。

保护功能 发展功能
一、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


(三)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 异 ( 四 ) 学生生活环境差异导致各种适应问 题
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


学生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其 他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下,不能很好地 适应差异,产生了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 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生活。 主要表现在人格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 三类。

(二)学校教育失误问题

1、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 2 、个别教师素质差 3、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 家庭生活环境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一是家庭生活中的“四过现象” ( 即家长对子女的 过高期望、过多照顾、过分爱护、过度保护 ) 十分 普遍; 二是家庭中出现了“教育真空现象”。


(一)重要他人的概念



“ 重要他人 ” 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 (C . W . Mills) 提出的概念,专指对个体的 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 互动性重要他人 偶像性重要他人
二、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及 其影响

(二)学生的互动性重要他人



吸毒已成为当前我国青少年违法行为中的突出新现象。 网上违法行为是当前新科技领域下的新倾向。
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 的归因分析

(一)社会生活环境中的问题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 (四)伊里奇的“非学校化社会说”——号召废除学校,代之以“学习网络”,建立 一种人人平等、自由、自律、自助、愉快交往的“非学校化社会”。
• 我国的教育思想
•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 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不仅是教育哲 学的转向,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 ,更是促进师生健康生活的需要。基于此 ,学校要重建教育观念,提高学校生活的 质量,教育的重心要从知识的传授转变为 培育学生丰富的人生,为学生提供生活适 应的指导,培植学生的人文精神。
目录
CONTENTS
1
生活、生活世界与学校生活
2
学校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3
生活环境与学生的心理及行为失范
4
学生的学校生活
5
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
(一) 生活的概念
LOGO
LOGO
–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则将生活理解为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 不息的就是生活,是生命体在环境中的活动过程。
– 杜威在他的“教育即生活”理论中,用“生活”这个词来表示“个体的和种族的 全部经验”,包括习惯、制度、信仰、胜利和失败、休闲和工作。
• (二)杨贤江的特殊生活论 • 杨贤江是我国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学说、比较系统的阐述现代教育原理的教育
学家。 • (三)陈鹤琴的儿童生活教育思想 • 注重教材与儿童生活的联系,主张“凡教材须以儿童的经验为根据”。
目录
CONTENTS
1
生活、生活世界与学校生活
2
学校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教育学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教育学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是教育学中的经典理 论问题,它集中表现在两个经典的教育哲学命中: Education as the Preparation of Live —— “教育为生活做准备(斯宾塞) Education as Life —— “教育即生活”(杜威) 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



3.同辈群体生活 同辈群体:是指因年龄、地域、观念、兴趣、活动类 型、发展水平等相近或相同,而较自发 地形成的群体。 学生同辈群体主要指学生的非正式群体。 主要特征:相同的心理需要、明显的情感色彩、灵敏 的信息传递渠道 及其自然形成的权威人物。 功能:保护功能;发展功能 保护功能,是指同辈群体可以使学生 个体少受或免 受成人世界的伤害,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平等互助的社 会环境。 发展功能,是指同辈群体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具有 促进作用。 影响:积极;消极
第四节 书本识与生活经验



一、什么是知识 1.孔德: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科学阶 段 2.石中英:原始知识型(神话知识型);古 代知识型(形而上学知识型);现代知识型 (科学知识型);后现代知识型(文化知识 型) 3.尼勒:天启的知识;直觉的知识;理性的 知识;经验的知识;权威的知识



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 (一)社会生活环境中的问题—社会 1.社会规范失控 2.文化的商品化 整个文化娱乐市场呈现出 低俗化倾向 3.城市化的影响 社会控制力削弱,个人空 间结构与社会心理变化 4.价值观多元观 5.人口流动影响


(二)学校教育失误问题 1. 学校教育与生活脱节 2. 学校指导思想的偏差 3. 个别教师素质差 导致师生之间人际关系 紧张 4. 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

教育学基础第六章到第九章(精选5篇)

教育学基础第六章到第九章(精选5篇)

教育学基础第六章到第九章(精选5篇)第一篇:教育学基础第六章到第九章第六章—第九章第六章课程第一节课程与课程理论一、课程的含义“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选择)(一)课程即教学科目现在课程改革已明确把综合实践课列入课程(二)课程即学习经验杜威根据实用主义经验论反对“课程是活动或预先决定的目的”这类观点。

在他看来手段与目的是同一过程不可分割的部分。

所谓课程,即学生的学习经验。

(三)课程即文化再生产鲍尔斯和金蒂斯是这一观点的重要代表人物。

(四)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在这方面,当今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巴西的佛雷尔。

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

(名词解释)二、课程理论流派(简述、简答)1、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杜威(经验实用主义)认为课程应该以儿童为出发点、为中心、为目的。

2、课程的组织应该心理学化(二)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三)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四)存在主义课程论(五)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多尔在分析和批判泰勒模式的基础上把他设想的后现代课程标准概括为“4R“,即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严密性(最重要的)。

第二节课程组织一、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的特征:1整体性2阶段性3持续性4层次性5递进性6时间性(二)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1筛选法2参照法二、课程内容(一)课程标准(名词解释、选择)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

编写课程标准是开发课程的重要步骤。

(二)教材:主要是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和附录等部分构成,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三、课程类型(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它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

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和“武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都可以说是最早的学科课程。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PPT课件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PPT课件
1. 原因: 三重社会生活环境各有一套价值、规范,存在如何
协调、适应的问题; 社会生活中常与学校生活中经历的发生矛盾,学生
面临各种适应性的困难。 2. 两种认识 把学校生活理想化; 只看到现代学校制度化生活的负面,总相信外面生
活很精彩。
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
学生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生 活的矛盾冲突下,不能很好地适应差异,产生了心 理异常和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生活, 主要表现在人格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三类。
生活世界: 不是原始的自然世界,而是人在其中的世界;
不是主客体分离的科学世界,而是主客体和谐 统一的世界;
不是文本化的符号世界,而是生动鲜活的意义 世界
人的价值、人的意义
三、学生生活 学生生活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
不仅包括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包含学生身在 其中的交往与理解。
(一)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同辈群体生活及社 会文化生活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是教育学中的经 典理论问题,它集中表现在两个经典的教育 哲学命题中:
—— “教育为生活做准备(斯宾塞) ——“教育即生活”(杜威)
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
第一节 生活世界与学生生活
一、生活的概述 (一)生活的概念 生活是个体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与个体
的生存状态相关。
(二)生活的分类 1.时间维度: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将来的生活
There is a saying: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 is why it is called the “present”
昨天已是历史,明天还是未知,只有今天是天赐的礼 物

教育学 第八章 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

教育学 第八章   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

三、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
(一)学习压力的含义: 1、学习压力(综合概念):学生在就学过 程中所承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紧张刺激,以 及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上可测定、 可评估的异常反应。 2、学习压力状态包括三个层面的因素: (1)来自环境的紧张刺激(即压力源) (2)个体的内部紧张状态(即压力体验) (3)个体的反应(即压力反应)
教育社会学者主要着眼于了解与分析学生对 于学校的真实态度以及与此相关的行为方式,通 过测量学生对学校的态度来了解真实情形。
(一)学生自身特征对学校态度的影响 学生的自身特征主要包括年龄和年级水平、性 别、家庭背景、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等。 年龄和年级水平是一种制约因素:学生对学校 的积极态度会随年龄和年级水平而下降,而且这种 下降是持续性的。 性别差异对学校态度的性质以及内容均有明显 影响。 通常家庭社会经济背景与学生对于学校的积极 态度成正相关,同时家长的保守态度也与学生的学 校态度关系密切。 学生认知能力、学习成绩与学校态度关系密切。
(三)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 1、差异:社会文化活动具有广泛性、灵活性、 多元性,活动形式方面有丰富、感官、煽情 等特点; 学校生活则偏于古板、严肃、抽象与理 性,特别是当学校生活更多地强调学习活动时, 这种对比尤为明显。 2、社会文化生活具有两面性 3、对学校生活的要求: 正视社会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引导学 生健康成长。
(二)学习压力的现状
通过对小学生所承受的各种压力的调查及分析,可 以探明学生的压力来源和构成,及压力所产生的 影响和后果,进而为寻找改善学生学校生活的途 径,构建一种“良性压力状态”的学校生活提供 一些依据。 学生的这种学习压力感受主要来自对考试(或说是 对考试成绩)的紧张焦虑。除了学习压力外,调查 表明学生在实践中还体验到组织、社交等方面的 压力,如违反纪律,被老师批评,被同学欺负,没有 朋友等(表8-2),这些感受在不同年龄段上有一定 差异。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一、教育术语解释1.学校生活: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教育的一种专门化的社会生活。

2.学生失范行为: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越轨行为与违法行为两类。

学生的越轨行为主要是指违背教育习俗、教育规章的行为,即违规、违纪行为,具体包括不诚实行为、逃学行为、欺骗行为、违纪行为等。

学生的违法行为主要是指违背教育法律以及国家其他法律、法规的行为,即普通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3.心理缺陷说:一些心理学家力图把越轨、犯罪解释为“心理缺陷”的结果,认为正常人知道限制他们的越轨冲动,而“心理缺陷者”不知道限制他们的越轨冲动。

而“心理缺陷”主要是因童年的社会化失调所造成。

4.挫折--侵犯说:他们认为越轨行为是一种由挫折产生的针对他人和社会的侵犯形式。

而挫折的程度是以需要强度或者受阻的程度为基础的,进而推断侵犯的强度与挫折的强度有关。

5.差异交往说:美国犯罪学家萨塞兰德在其《犯罪学原理》一书中提出其基本假设:所有的人都要经历社会化过程,但他们如何社会化取决于他们与谁交往。

一个孩子通过与越轨群体的交往学到了对越轨行为的理解、态度和技能,他与越轨群体的交往越密切,学到的犯罪手段就越高明,犯罪的动机越高,犯罪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6.失范说:“失范”一词,源于希腊文。

在16世纪的神学中是指不守法、尤其指亵渎神的现象。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以此说明“与道德规范不一致的社会现象”。

在他看来,道德规范是维持人与人、以及社会团结的基础。

由于社会巨变,尤其是法国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时期,使得控制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越来越松弛,个人之间的道德制约丧失了,这就是失范现象。

7.控制缺乏说:这一理论是由雷克里斯提出的。

他认为,群体的成员资格和社会生活环境决定个人的行为,但他特别强调社会环境的社会控制对个人的效用,并认为越轨和犯罪是由于社会内外部的控制削弱和受到破坏引起的。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一、教育术语解释1.学校生活: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教育的一种专门化的社会生活。

2.学生失范行为: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越轨行为与违法行为两类。

学生的越轨行为主要是指违背教育习俗、教育规章的行为,即违规、违纪行为,具体包括不诚实行为、逃学行为、欺骗行为、违纪行为等。

学生的违法行为主要是指违背教育法律以及国家其他法律、法规的行为,即普通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3.心理缺陷说:一些心理学家力图把越轨、犯罪解释为“心理缺陷”的结果,认为正常人知道限制他们的越轨冲动,而“心理缺陷者”不知道限制他们的越轨冲动。

而“心理缺陷”主要是因童年的社会化失调所造成。

4.挫折--侵犯说:他们认为越轨行为是一种由挫折产生的针对他人和社会的侵犯形式。

而挫折的程度是以需要强度或者受阻的程度为基础的,进而推断侵犯的强度与挫折的强度有关。

5.差异交往说:美国犯罪学家萨塞兰德在其《犯罪学原理》一书中提出其基本假设:所有的人都要经历社会化过程,但他们如何社会化取决于他们与谁交往。

一个孩子通过与越轨群体的交往学到了对越轨行为的理解、态度和技能,他与越轨群体的交往越密切,学到的犯罪手段就越高明,犯罪的动机越高,犯罪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6.失范说:“失范”一词,源于希腊文。

在16世纪的神学中是指不守法、尤其指亵渎神的现象。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以此说明“与道德规范不一致的社会现象”。

在他看来,道德规范是维持人与人、以及社会团结的基础。

由于社会巨变,尤其是法国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时期,使得控制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越来越松弛,个人之间的道德制约丧失了,这就是失范现象。

7.控制缺乏说:这一理论是由雷克里斯提出的。

他认为,群体的成员资格和社会生活环境决定个人的行为,但他特别强调社会环境的社会控制对个人的效用,并认为越轨和犯罪是由于社会内外部的控制削弱和受到破坏引起的。

教育学基础名词解释

教育学基础名词解释

教育学基础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期末重点+真题)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要素(考研真题)作为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种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深入地认识这三个要素,一个方面对“教育”概念认识的一个深化,另一方面也为教育形态的认识提供了概念基础。

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教育影响(期末重点)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这种教育是与生产或生活高度一体化的,没有从日常的生产或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及其制度化行为。

制度化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由专业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期末重点+考研真题)是指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是依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发展需要,遵循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纪律、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等一系列行为,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适应一定社会或阶段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实验教育学(考研真题)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里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其错误在于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有美国孟禄。

它虽然纠正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把教育归结为人类的行为,但它却归结为人类无意识的模仿行为,同样是错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辈群体—是指因年龄、地域、 同辈群体—是指因年龄、地域、观 兴趣、活动类型、 念、兴趣、活动类型、发展水平等 相近或相同, 相近或相同,而较自发地形成的群 体。 社会文化生活— 社会文化生活—社会文化生活表现 出广泛性、灵活性、 出广泛性、灵活性、多元性的特征
2.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按生活的 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 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 场景分) 场景分) 现实生活—是一种真实的生活, 现实生活—是一种真实的生活,是 每天面对的真实的人和具体的事, 每天面对的真实的人和具体的事, 它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 它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 生活、同辈群体生活等。 生活、同辈群体生活等。 虚拟生活—只要是指网络生活, 虚拟生活—只要是指网络生活,是 以互联网为中介的人类全心的生活 方式。 方式。
二、学生生活中重要他人及其影响 (一)重要他人的概念 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美国社会学家米尔 斯提出的概念, 斯提出的概念,专指对个体的社会 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二)学生的互动性重要他人 互动性重要他人” “互动性重要他人”,是指学生在 日常交往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人。 日常交往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人。
(二)生活的分类 物质生活— 物质生活—精神生活 当下的生活—过去的生活— 当下的生活—过去的生活—将来的生活 公共空间生活—私人空间生活 公共空间生活—
二、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不是原始的自然世界,而 生活世界”不是原始的自然世界, 人在其中的世界; 是人在其中的世界;不是主客体分离的 科学世界,而是主客体和谐统一的世界 主客体和谐统一的世界, 科学世界,而是主客体和谐统一的世界, 不是文本化了的符号世界,而是生动鲜 不是文本化了的符号世界,而是生动鲜 活的意义世界。 活的意义世界。 所以“生活世界”应当是人生活于其中 所以“生活世界”应当是人生活于其中 的关系世界,对人发生意义的世界。 的关系世界,对人发生意义的世界。 人是生活世界中是能动的 不依附于外 能动的、 人是生活世界中是能动的、不依附于外 在他人和社会的独立的个体。 在他人和社会的独立的个体。
(三)学生的偶像性重要他人 所谓的“偶像性重要他人” 所谓的“偶像性重要他人”,是指 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 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尊敬 而被学生视为学习榜样的具体人物。 而被学生视为学习榜样的具体人物。
三、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 (一)学习压力 学习压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可以解说为: 学习压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可以解说为: 学生在就学过程中所承受的来自环境的 各种紧张刺激,以及学生在生理、心理 各种紧张刺激,以及学生在生理、 和社会行为上可测定、 和社会行为上可测定、可评估的异常反 应。 学习压力状态包括: 来自环境的紧张 学习压力状态包括:1.来自环境的紧张 刺激(即压力源) 个体的内部紧张状 刺激(即压力源)2.个体的内部紧张状 即压力体验) 个体的反应 个体的反应( 态(即压力体验)3.个体的反应(即压 力反应) 力反应)
第四节 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 一、什么是知识 石中英的分类 原始知识型(神话知识型) 原始知识型(神话知识型) 古代知识型(形而上学知识型) 古代知识型(形而上学知识型) 现代知识型(科学知识型) 现代知识型(科学知识型) 后现代知识型(文化知识型) 后现代知识型(文化知识型)
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重视人的基本学习需要 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重视人的思想和精神的 发展
(二)学习压力的现状 学生的这种学习压力的感受主要来自对 考试(或说是对考试成绩)的紧张焦虑。 考试(或说是对考试成绩)的紧张焦虑。 此外, 此外,作业量问题也是小学生感到学校 生活中比较可怕的事件。 生活中比较可怕的事件。 (三)学习压力的影响 恐学症” “恐学症” 心理疾患
(四)学习压力的形成机制 导致学习压力的原因可以分为环境 因素和个体身心因素 环境因素有两个: 环境因素有两个:分流教育制度和 家庭
3.日常生活与制度化生活 日常生活与制度化生活 日常生活—是生活的一个基础领域, 日常生活—是生活的一个基础领域, 是指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在内的周 而复始的生活。 而复始的生活。 制度化生活— 制度化生活—是从日常生活中分化 出来的一种规范的生活, 出来的一种规范的生活,对学生而 指的是学校生活。 言,指的是学校生活。
三、生活经验 日常经验性知识对于学生的成长有 着重要作用。 着重要作用。 生活经验包含各种成分:科学、 生活经验包含各种成分:科学、自 地理、性知识、 然、地理、性知识、时尚以及其他 各种社会流行的类型。 各种社会流行的类型。
四、终身学习与学会学习 学会生存——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 明天》率先提出“终身学习” 明天》率先提出“终身学习”这一 名词。 名词。 终身学习” 学会学习” “终身学习”和“学会学习”不仅 关系到受教育者个人未来的发展、 关系到受教育者个人未来的发展、 成长乃至生存, 成长乃至生存,而且也关系到国家 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二)社会学解释 1.结构模式:从社会结构和文化角 结构模式: 结构模式 度分析 (1)差异交往说 ) (2)控制缺乏说 ) (3)失范说 ) (4)手段—目标说 )手段— (5)亚文化群理论 )
2.过程模式:从越轨的过程进行分 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 析 (1)“标签论” ) 标签论” (2)社会行为的“理想类型” )社会行为的“理想类型” 第一、 第一、目的型失范行为 第二、 第二、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第三、 第三、情感型失范行为 第四、 第四、传统型失范行为
第三节 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学校生活 一、学生对于学校的态度 主要反映在学生对于学校以及与学 校有关的各种活动的感觉,如喜欢、 校有关的各种活动的感觉,如喜欢、 满意、欣赏等。 满意、欣赏等。 为什么很多学生对学校不满意? 为什么很多学生对学校不满意?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特征对学校态度的影响 学生的自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征包括:年龄、年级水平、 学生的自身特征包括:年龄、年级水平、 性别、家庭背景、认知能力、 性别、家庭背景、认知能力、学习成绩 等。 (二)学校特征与学生对学校的态度 学校特征包括学校的开放性与否、 学校特征包括学校的开放性与否、男女 同校与男女分校、学校规模、 同校与男女分校、学校规模、学校的社 会声誉等。 会声誉等。
第二节 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
一、生活环境差异导致各种适应问题 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 三、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 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 分析 五、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
一、学生生活环境差异导致各种适应问题
原因: 原因:三重社会生活环境各有一套 价值、规范,存在如何协调、 价值、规范,存在如何协调、适应 的问题; 的问题;社会生活中的经历常与学 生生活的经历发生矛盾, 生生活的经历发生矛盾,学生面临 各种适应性的困难。 各种适应性的困难。
2.学生对各种生活环境的适应的两 学生对各种生活环境的适应的两 种类型: 种类型: 第一类: 第一类:良好的适应 第二类: 第二类:不良的适应 不良适应时心理表现:烦躁、焦虑、 不良适应时心理表现:烦躁、焦虑、 压抑、 压抑、挫败感 不良适应时行为表现: 不良适应时行为表现:学生的各种 失范行为
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 常见的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 常见的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人格 障碍、神经症、 障碍、神经症、精神病 常见的心理障碍:攻击、退缩、 常见的心理障碍:攻击、退缩、焦 虑、恐怖
三、学生生活 (一)含义:学生生活是学生生命 含义: 成长的历程。 成长的历程。它不仅包括学生的生 活环境, 活环境,也包含了学生身在其中的 交往与理解。 交往与理解。
(二)“学生生活”分类 学生生活” 1.家庭生活、学生生活、同辈群体 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 学生生活、 生活及社会文化生活( 生活及社会文化生活(按生活环境 划分) 划分) 家庭生活—是以婚姻为基础, 家庭生活—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 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 的社会生活。 的社会生活。 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要部分, 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要部分, 是一种规范的生活。 是一种规范的生活。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第一节 第二节 失范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生活世界与学生生活 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 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学校生活 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 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
第一节
生活世界与学生生活
一、生活概述 二、生活世界 三、学生生活
(一)生活的概念 生活是个体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生活是个体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个体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与个体的生存状态相关。 它与个体的生存状态相关。人活着 就必然先生存着, 就必然先生存着,生活是一种动态 的发展过程, 的发展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止的结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 果。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人始终作 为生活的主体而存在着。 为生活的主体而存在着。
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
(一)社会生活环境中的问题 1.社会规范失控 社会规范失控 2.文化的商品化 文化的商品化 3.城市化的影响 城市化的影响 4.价值观多元化 价值观多元化 5.人口流动影响 人口流动影响
(二)学校教育失误问题 1.学校教育与生活脱节 学校教育与生活脱节 2.指导思想的偏差 指导思想的偏差 3.个别教师素质差 个别教师素质差 4.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 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
三、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
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 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越轨行为与违法 行为 当前学位失范行为主要表现: 当前学位失范行为主要表现: 1.校园暴力触目惊心、欺辱现象日渐增多。 校园暴力触目惊心、 校园暴力触目惊心 欺辱现象日渐增多。 2.青少年色情犯罪严重。 青少年色情犯罪严重。 青少年色情犯罪严重 3.青少年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越轨犯罪比例 青少年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越轨犯罪比例 最高。 最高。 4.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新倾向——吸食毒 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新倾向——吸食毒 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新倾向—— 网络欺凌、不良手机短信的侵害。 品、网络欺凌、不良手机短信的侵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