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文言文(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
【上海卷】(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
①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
隋末,署庞玉行军兵曹。
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
②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
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请降。
大亮杀所乘马,以与.之宴乐,徒步而归。
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
迁安州刺史,又令徇广州。
行次九江,会辅公祏反,遣兵围猷州。
大亮击破之。
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③寻召拜太府卿,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
尝有台使①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
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
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太宗下书曰:‚有臣若此,朕复何忧!‛后拜左卫大将军,兼领太子右卫率,宿卫两宫,甚为亲信。
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
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
‛其见任如此。
太宗每有巡幸,多令居守。
房玄龄每称大亮之节,可以当.大位。
④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
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
弼时为将作丞②,自匿不言。
大亮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恨相得之晚。
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节自《旧唐书•李大亮传》)[注]①台使:朝廷的使者。
②将作丞:官职名,级别较低。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贼寇.境()(2)讽.大亮献之()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
(1)大亮杀所乘马,以与.之宴乐()
A.送给
B.和,同
C.参加
D.帮助
(2)每称大亮之节,可以当.大位()
A.接受
B.担任
C.适合
D.把守
17.第2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B.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C.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D.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18.把第4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6分)
大亮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恨相得之晚。
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19.第3段画线句反映了太守怎样的心情?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欣慰
B.自豪
C.感动
D.庆幸
20.第②段“劝降敌人”和“遣散奴婢”两件事分别反映了李大亮和的特点。
(4分)
【答案】
15、(2分)(1)侵犯、入侵、侵占、侵略、劫掠(2)用言语暗示、委婉地劝告/规劝、暗暗地劝说(只写‚暗示‛不给分)
16、(2分)(1)A(杀掉自己的马来送给他们宴乐)(2)B
17、D
解题说明:前面的语境是‚以功赐奴婢百人‛;A与C项的断法变成大亮对着‚衣冠‛说话,是解释不通的,因此排除;句中的‚忍‛是谓语动词,与宾语没有必要再断句,排除B。
18、(6分)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张弼并且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遗憾见到(认识)他太晚,多次把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
特别说明:得分点如下:
(1)遇诸途:在路上遇见、在半路/半途遇见
(2)识之:认出他/识出他/识别他/辨别他
(3)持弼而泣:扶着/抱着/搀着
(4)恨:遗憾
(5)相得:找到他/见到他/遇见他/认识他
(6)多推家产以遗弼:强调‚遗‛的意思,解释为‚赠送、送‛;淡化‚推‛的意思,写到‚把家产送给张弼‛、‚拿家产送给张弼‛即可。
(7)弼拒而不受:张弼拒绝家产不接受。
19、(2分)C
20、(4分)
(1)有勇有谋,分别体现“勇”和“谋”这两个特点
(2)宽厚仁爱,分别体现出“宽”和“仁”这两个特点
【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秦废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
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
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
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
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
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
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
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故吾取其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
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
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
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
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后属疏远属:亲属
B.诸侯更相诛伐更:交替
C.子房亦与焉与:参与
D.不能易也易:交换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以有侯王争必以利
B.三代之兴知诸侯之不可复
C.而学士大夫多非之而诸子之论废矣
D.袭封而争位者君臣父子相贼虐者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请立诸子
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
B.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
C.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
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
D.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
①时非圣人之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②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题“秦废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了三代以来分封诸侯的国家制度。
B.始皇不急于说出己见,而让群臣议论丞相的谏言,群臣多赞成丞相的意见。
C.廷尉李斯深谙时移世变,以史为鉴,力排众议,反对恢复分封诸侯的制度。
D.苏东坡学养深厚,纵论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
14.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话做出的判断。
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
(5分)
【答案】
9.D
10.C
11.B
12.①时代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圣人能把握时势,不违背时势罢了。
②自夏商周起圣人用礼乐教化天下,曾经达到了刑罚可以搁置不用的程度,但是最终不能终止篡位弑君的祸患。
13.D
14.汉高帝和张子房是反对分封诸侯的,但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封韩信等人为诸侯王,所以说“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解析】
9.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结合文意,运用适当的方法,比如字音推断法、字形推断法、对称结构推断法、语法分析法、联想迁移法、上下文推断法、代入法等。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试题分析:综观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文言虚词的考查逐渐呈现弱化的趋势,但不代表可以忽视文言虚词。
高中阶段要求考生把握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必须将18个虚词的意义用法牢记在心,并掌握一定的判断虚词意义用法的方法和步骤。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一要结合原文,通过上下文语境判断大致语意是否正确,二要将翻译过来的句子与文言中的原句仔细对比,看是否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歪曲文意等错误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北京卷翻译所占分值比其全国卷高考语文卷中的分值稍低,但它仍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
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
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试题分析: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其次要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再拿选项内容,逐条与原文相关部分进行比较,特别是在人物的角度,事情的件数与行为的程度、时效、时间、因果等方面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试题分析:做这类题目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把握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物,事件等。
其次要看清题干,明确筛选指向,什么人什么事,范围是整个选文还是某个片段。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
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
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
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
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
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
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
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
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
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
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
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
充书日进,又无过失。
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
所读文书,亦日博多。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
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
常言人长,希言人短。
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
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
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
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
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得官不欣,失位不恨。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
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
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
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8.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岁凶,横道杀伤。
凶:凶险
B.闾里未尝让让:责备
C.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讽:背诵
D.游必择友,不好苟交苟:草率,随便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B.或以书丑得鞭勉以行操为基
C.处逸乐而欲不放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俗材因其微过其孰能讥之乎
10.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3分)
①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②礼敬具备,矜庄寂寥
③以笔著文,亦如此焉
④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⑤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⑥行苟离俗
A.①②④B.①②⑥
C.③④⑤D.③⑤⑥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A.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B.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C.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D.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王充极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
他为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
B.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
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C.王充做官时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
D.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
(3分)
(2)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3分)
(3)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2分)
【答案】
8.A
9.C
10.A
11.C
12.B
13.(1)又赶上兵荒马乱,怕被仇人捉住。
(关键词:会、扰乱、“为……所……”的被动句式,全句大意。
)(2)他的言论初听时似乎很古怪,与众不同,直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大家才认为说得很正确。
他的言论初听时似乎很古怪,与众不同,直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大家才认为说得很正确。
(关键词:若、诡、是,全句大意。
)(3)(王充)爱广泛地阅读古书,喜欢听不同于流俗的言论。
(关键词:淫、甘,全句大意。
)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
题中各选项的第一句是文本中的句子,第二句则是课本中学过的句子,因此可用对比法解答。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明白题中6个句子的意思,考察它们是不是表现了王充的美好品德。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11.试题分析:解答文言断句题,应该先将语段的大致意思弄懂,看该语段大致讲的什么内容。
然后以动词为重点分析语段,先找出动词的主语,确定句子中心,再找出宾语(或补语),在宾语(或补语)之后停顿。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试题分析:做文言翻译,先要根据该句所处的上下文读懂大意,然后认真揣摩命题者在该句中设置的采分点,把每个采分点的意思分析正确,再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出该句意思。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汪容甫先生行状
王引之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
少孤,好学。
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
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
仪征盐船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航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
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昭,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
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
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
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 其见重如此。
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望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
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
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
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
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
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
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
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
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
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
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助书贾鬻书于市鬻:卖
B.先生往谒谒:拜见
C.称之不置置:置办
D.尚欲扬榷而陈之陈:陈述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有右,江左即江东。
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
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9.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热点,不超过30个字(4分)
【答案】
6.C
7.B
8. (1)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师。
(得分点:“先”“以”“北面”各1分,句意1分)(2)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得分点:“殁”“存”“笃厚”各1分,句意1分)
9.治学:范围广泛,学有专精。
为文:取则于古,自成一家。
【解析】
6.试题分析:积累和掌握文言实词的基本步骤是:逐步积累,反复巩固,扩展延伸。
具体地说就是:学新带旧,以旧证新。
可采用代入法,联系上下文正确判断。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分析: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8. 试题分析:在把握全篇整体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文理解确定句意,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握关键词及特殊句式。
可运用课文联想法、成语联想法、代入法等解读重要实词,注意“换”“调”“留”“增”“补”“删”。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
上池州李使君①书杜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
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
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
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
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
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罪。
‛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
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
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
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
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空有,皆
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
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
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
楚王问萍实,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
‛此乃以童子为师耳。
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
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
‛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
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
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注】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
②缪:通“谬”。
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学经学大家。
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期:期待。
B.真可惜也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传微:精深微妙
D.参之于上古参:检验
15.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饰以温慎举以予人
B.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儿之成,则可待乎
C.其有国者成败废兴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D.能不亡失而恩念至也吾尝终日而思矣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括与赏析不正碲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
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辫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