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哲学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哲学概述
自然哲学以前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不过
有一段时间,在国内,除了研究哲学史的人之外,已无人问津此项研究,代之而起的是自然观,属于自然辩证法的一部分研究内容。而自
然观的研究因为研究者的哲学素养不够等原因,往往流于科普式的介
绍自然科学的一些成果。自然哲学之所以被取消主要出自于对恩格斯
一段话的一种理解。恩格斯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了
准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后,任何使自然哲学复活的企图不但多余,
而且是一种退步。在国外,自然哲学的处境同样不妙,逻辑实证主义
拒斥形而上学,认为自然科学以自然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它的成功,
已使自然哲学成为多余,哲学所能做的事情就是为自然科学提供理解论、方法论的指导,于是科学哲学代替自然哲学应运而生。
一、自然哲学复兴的背景
不过,随着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科学哲学、自然观的深入研究,
人们发现,形而上学的幽灵是无法驱除的。在自然科学方面,相对论
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而以时空四维连续统以及物质消弭于几何
结构的观点代之,量子论在微观领域引入了不确定性和概率,修正了
牛顿—拉普拉斯完全决定论的自然观,表明规律在宏观上具有必然性,在微观层次,具有偶然性;热力学引入了物理过程的不可逆性,表明
了时间的方向性;系统科学探索复杂性,强调自然界的整体性,反对
将整体还原为部分之和,这与牛顿自然观强调自然的简单性,原子构
成性形成对照;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论和超循环、混沌学探索从混
沌到有序的自组织过程,表明了自然过程的生成性。就自然科学内部
重建其形而上学基础来说,生命科学强调层次性,坚持用物理化学的
方法研究生命大分子,但反对将有机体还原为纯粹的物理化学过程。
生态危机与生态学的发展使人们理解到,人类与其生存的环境是一个
有机的整体,其中任一环节的缺失或破坏,都将危及人类自身。传统
的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的理解模式,在理论上,受到了现代物理学的挑战,现代物理学把人、把观测者引入到理解自然的背景、乃至图景中,
而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的理解模式在实际中误导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
自然当作其征服和掠夺的对象。从而受到了自然界的报复,人们在痛
定思痛后理解到,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有序
的思想是一种大智慧,是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准则。
在科学哲学的研究中,人们发现科学理论有一个本体论的承诺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表明,我们的自然图景,是作为人的理解又包
含了对人的理解,是内在于自然的对自然的理解,是一种本体论的框
架又具有理解论的本性、根源和局限性。理解主体因为本身也是客体
的一部分,也参与客体的显现,也规定着客体的基本特征,因而与客
体本质上不可截然区分。理解的这种人类学特征和内在特征,也决定
了传统科学追求终极主体地位和绝对客观性的不可能性。科学哲学作
为哲学最首要的任务是,追究科学的存有论基础,科学在近代的支配性,科学的有效性全系于此。对此的遗忘已引起科学整体上的危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国内自然哲学的研究重新热了起来。二、关于自然哲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相对独立而又确定的研究对象,自然哲学当然
也不例外,在自然科学昌明的今天,那么自然哲学的研究对象又是什
么呢?
吴国盛认为,自然哲学有两种含义,第一,指一门以自然为研究对象
的学科领域,这个学科是哲学的分支学科,是第二哲学;第二指某种
哲学理论形态或哲学思考的某种趋势和倾向,这个意义上的自然哲学
不是第二哲学,而是第一哲学,如谢林的自然哲学。他本人主张第一
哲学,认为不必以自然科学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为自己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哲学不再是求知的事业,它不再创造关于实在的知识体系,而是
透过知识与文明的厚厚积淀层,追寻人类之根、生命之源、宇宙之本。自然哲学不再是关于外在自然的概念体系和知识体系,而是在技术时
代意欲追根溯源,正本清源的沉思者的事业。
李章印认为自然哲学的复兴需要转换“范式”——从对象到家园,旧自然哲学,无论是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牛顿的自然哲学,还是黑格尔的自然哲学,都是把自然作为外在的对象来把握,也能够说作为存有者来理解,不过,以存有者为对象的理解早已成为科学的专利,近代以来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使得思考存有者的哲学成为多余的了。作为第一哲学的新自然哲学不能象作为第二哲学的旧自然哲学那样,以自然物为对象,也不能把自然本身作为对象。那么,以思考自然本身为己任的自然哲学,怎么能不把自然作为对象呢?哲学不能局限于对象性的科学理解,在对象性思维以外,还有人与自然的另外的关系,在这另外的关系中,人不是作为主体,自然也就不是作为客体,从而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不是主客关系或对象性关系。非对象性的关系就是“天人合一”的关系,就是人融入自然之中来领悟自然,就是人把自然作为家园。这种家园是人的寄托和归宿,心灵对这种家园的追寻、认可、领悟和回归就是自然哲学的事情。
胡新和认为新的自然哲学必须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立足于二者互相规定、包容、依赖的关系来构筑自然观点和图景,也必须不但涵盖人类对自然的理论理解,更注重人类对自然的实践活动,为制定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为准则提供框架和背景;在理解上,人类作为自然中的特殊(具有智能)的一员而与之构成对话者的关系,这种对话关系,提供了人类理解自然的一种新的视野、新的模式;在实践中,人类与自然则是共生共荣,互相依赖的伙伴和朋友。
三、关于历史上的形而上学理论
张华夏认为历史上的形而上学也即自然哲学,是指研究存有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知识领域,根据其所用的表达方式和研究方法的不同,我们大体上能够区分出四种形而上学:(1)模糊形而上学,其特点是用模糊不清的概念和语言来表达本体论的问题,因而它的语言是违反清晰的逻辑语法的。(2)思辨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关于存有的最高概括,严格经验主义的方法失效,此种形而上学强调思维的自由创造与想象。这种想象性的普遍化有经验根据,同时受逻辑一贯和系统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