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语法与语篇分析(2)
功能语法语篇分析在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构、 句 子与句子 、 段落与段 落之间的衔接及逻 辑思维 的连贯 分 析, 从而掌握语篇的主 旨。 [ 4 1 他经过对广告语篇进行分析后得出 结论 : 系统功能语法 比其他任何语言学框架更适合用来分 析语 篇。针对 现阶段英语 阅读教学现状 , 在功能语法语篇分 析理论 的基础上 , 笔者将介绍 自行设计 的批判性 阅读教学模式 。通 过 在阅读过 程 中鼓励学 生运 用质疑 、 预测、 分析 、 解释、 总结 、 评 判、 反思 等批判性思维 的方 法 , 帮助学生达到对 阅读 材料 的深 刻理解 , 更好地 了解作者 的写作意 图 , 从而有效地 激发学生创 造性运用语言 的潜力 , 提高学生 自 身 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
题 和解决 问 题 的。
[ 关键词 ] 功 能语法 ; 语篇分析 ; 批 判性 阅读教 学模 式 中图分类号 : H 3 1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6 5 3 ( 2 0 1 3) 0 5 — 0 0 3 3 — 0 2
功 能语法语篇 分析在英语批判性 阅读 教学模 式 中的应 用
欧美娥
[ 摘
傅
萍
要] 韩礼德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对外语教学有着极深远的指导意义。文章从该理论对英语 阅读教 学的启 示出发 , 提 出批判
性阅读四步教 学模 式 , 即质疑与预测 , 分析 与解释 , 总结与写作 , 评判与反思。这种新阅读教 学模 式 旨在培养 学生发现 问题 、 分析 问
 ̄ , ( t e x t u l a u f n c t i o n o Wa N a c e 3 [ 1 在对批判性 阅读 的研究 中指 出 ,
阅读教学法是 习得英语的主要途径之一。 传统的英语阅读
功能语法理论中句子及物性的分析

功能语法理论中句子及物性的分析作者:李静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2期摘要:语言是进行社会交流和交际的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手段,可以用来表现语言使用者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即语言的概念功能。
语言的这一功能主要是由功能语法中的小句的及物性系统来体现的,本文简要介绍了及物性理论,并探讨了及物性分析在实际句子中的运用,指出其理解句子深层意义与作者的观点、立场和意识形态意义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语法理论;物性理论作者简介:李静,1990年出生,女,民族:汉,籍贯:河南省固始县,所在单位: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所在年级:2012,攻读学位:语言学硕士,所学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2--01句子研究不能包括或代替语篇研究,但语篇研究可以把句子研究作为它研究内容的一部分。
这是由语篇研究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语篇总是由多个句子组成的。
语篇能否具有意义和能否接受,首先要看语篇中的每个句子是否正确。
同时,语篇想传达出什么样的意义也和使用什么样的句子密切相关。
及物性系统是表现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
在一个句子表达当中,分析其及物性就可以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描写成若干过程,还可以把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凸显出来。
一、及物性理论的六个过程为了使人们的意识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就可以把其分解成一个一个的过程,以及过程与实体的联系。
韩礼德把它表示为由各种过程、参加者、和环境因子构成的“及物性”。
他把人们思想中要反映的主客观世界分为六个过程。
1、物质过程一般来说,一个语篇会包括多种及物性过程,而且多数是物质过程。
因为物质世界是第一性的。
物质过程一般由动作动词来体现,表示某件事的过程。
它要求的“动作者”和动作的“目标”由名词或名词性词体现。
例如:“小明做完作业”。
“小明”是动作者,物质过程是“做”,“作业”是动作的目标。
《你是我的眼》歌词语篇分析

- 198 -校园英语 /《你是我的眼》歌词语篇分析河南工业大学/史飞飞【摘要】系统功能语法为语篇分析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框架。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法下语域理论中语场(field),基调(tender)和方式(mode)三方面对歌词语篇《你是我的眼》作语篇分析,以发现歌词语篇深层意义和艺术美感。
研究表明歌词语篇在词汇、语法、语音上符合语场、基调和方式的选择,照应语篇渴望光明的主题。
【关键词】语篇分析 语域 《你是我的眼》一、引言每一首歌都是一首诗,都为我们传达着作者美好的情感。
本文拟从语域的角度对歌词语篇《你是我的眼》作分析。
旨在探讨歌词本身的艺术美感及其感情的深层含义。
本文以Halliday 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域为理论框架,对歌词《你是我的眼》作语篇分析。
二、《你是我的眼》的分析语言学在诗歌分析中的作用在于运用语言学理论和方式来分析诗歌的语言特征,帮助我们进一步深入领会诗的意义,挖掘诗歌的美学价值。
语域分析主要集中在对各种英语词汇和句法特征频率的研究上。
就《你是我的眼》这首歌的歌词来看,语篇呈现的大量词汇使歌词具有鲜明的画面感和强烈的镜头感。
如果我能看得见就能轻易的分辨白天黑夜就能准确的在人群中牵住你的手如果我能看得见就能驾车带你到处遨游就能惊喜的从背后给你一个拥抱如果我能看得见生命也许完全不同可能我想要的我喜欢的我爱的都不一样本语段的话语语场是假设我能看得见后所发生的事情。
在这里需要了解一下作者的写作背景,以作更好的阐释。
《你是我的眼》这首歌词是著名歌手萧煌奇的作品。
歌手因为先天性白内障而全盲,4岁动了眼部手术后成为弱视,虽然无法看得太远,但乐观、开朗,眼界十分开阔。
15岁那年,上天又跟他开了一个大玩笑——因用眼过度而永远失去视力。
因为拥有过,知道它的美丽,才会更想拥有。
分辨黑白,牵着你的手,在常人看来是很普通的事。
但对于语篇作者来说却是十分奢侈。
越是平常的东西,就越是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而越是平常的东西,便越能激起听众的共鸣,让听众仿佛身临其境。
读书心得——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的语篇分析

读书心得——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的语篇分析美国20世纪初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语言平实,但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在不到五千字的文章中,描述了几个穷苦画家之间的真挚情感,成功塑造了老贝尔曼这个舍己救人的老画家的形象。
本文拟采用功能语法的语篇分析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主要从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及物性结构、语气系统、主位结构和衔接手段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这篇享有盛誉的短篇小说的魅力与风采。
一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1.文化语境。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活动的反映。
每个言语社会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模式、道德观念、价值观念。
这些反映特定言语社团特点的方式和因素构成了语篇分析者所说的“文化语境”。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的美国,随着资本主义逐渐向垄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显露突出。
欧·亨利长期生活在下层,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使他对这些矛盾心感身受。
曲折的人生、丰富的经历、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使他情不自禁地把社会的各种现象形象地概括在自己的作品中,如下层劳动群众生活的贫穷艰辛,道貌岸然的上流骗子,巧取豪夺的金融寡头,肆无忌惮的买卖官爵,小偷、强盗、流浪汉的生活,以及失业、犯罪等等。
对贫民他充满了同情,对资产阶级剥削者从不同角度予以批判与揭露,道出了下层劳动群众对剥削、压迫的愤怒反抗与心声。
正是处于这种社会文化语境之中的欧·亨利写了《最后一片叶子》这一短篇小说,以其简单、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呈现了当时的情景,描写了几个穷画家之间患难与共的感情故事,塑造了贝尔曼这个舍己为人的老画家的动人形象,同时在表象的描写背后蕴含了更深层次的东西—生命的意义,这无疑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遐想空间。
2.情景语境。
“语境”这一概念最早是由马林诺夫斯基提出来的,他认为如果不把语言放在情景语境当中的话,就难以正确理解语言。
弗斯从马林诺夫斯基那里吸收了“语境”的概念,认为语境包括以下内容:(1)言语事件参加者的相关特征,如人物、性格等,包括参加者的言语活动和参加者的非言语活动;(2)有关事物;(3)言语活动的影响。
语篇分析——精选推荐

语篇分析语篇的衔接⼿段cohesion and coherence 衔接与连贯他们系统地将衔接分为五⼤类: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及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其中前三类属于语法⼿段,第四类属于逻辑⼿段,最后⼀类属于词汇衔接⼿段。
照应(reference)是⼀些起信号作⽤的词项。
它们不能像⼤多数词项那样本⾝可作出语义理解,⽽只能通过照应别的词项来说明信息(Halliday & Hasan, 1976:31)。
照应分为外照应(exophora)和内照应(endophora)。
内照应⼜可分为下照应(或称后照应)(anaphora)和上照应(或称前照应)(cataphora)。
外照应指独⽴于上下⽂之外的词项。
内照应指意义依赖于上下⽂的词项。
下照应(后照应)指意义依赖于前述词项的词项、上照应(前照应)指意义依赖于后述词项的词项。
The snail is considered a great delicacy.As the child grows, he learns to be independent.It never should have happened. She went out and left the door open.替代(substitution)指⽤⼀个词项去代替另⼀个或⼏个词项,是词项之间的⼀种代替关系。
英语中常⽤的替代词one(s), do, same。
Halliday和Hasan将其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从句性替代。
由于前述句⼦或上下⽂使得意义明确⽽省去句⼦的⼀部分称作为省略。
它可以视为“零替代”(Halliday & Hasan, 1976:142),省去⼀些上下⽂可使之意义明确的成分。
Compare the new dictionary with the old one(s).We rent a house, but they own one.A: Black coffee, please.B: The same for me.They do not buy drinks at the supermarket, but we do.I think so.■省略EllipsisHe prefers Dutch cheese and I prefer Danish.---Do you understand?---I tried to.---Y ou haven’t told him yet.---Not yet.连接(conjunction)是句际间意义相互联系的⼀种衔接⼿段,常⽤的有递进、转折、因果、时间。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Halliday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概述公元20 世纪,当传统语法威名坠地、逐渐衰落之际,世界的语言学界便迎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把语言看作功能的流派,看重语言环境重要性的流派,把语言看作复杂结构的流派,崇尚寻求语言极致规律的流派……除此之外许多小流派在这之间登场,也在这之间消逝……当前,语言学界仍存在着众多流派;在此之中,具有比较大影响力的有:1. 强调共时、系统性、语言功能的布拉格学派(Prague School)2. 强调语言环境和语音系统重要性的伦敦学派(London School)3. 注重描写语言研究结构的美国结构主义(American Structuralism)4. 寻求人类极致的语言知识的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ve-Generative Grammar)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见解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句子是怎么组成的,也就是在句法学上面(以后会再说明语言学的不同分支)。
而今天将要涉及的,就是以韩礼德(Halliday) 为首的伦敦学派。
20 世纪初,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 认为,一个人所在的语言环境(语境)会对一个人怎么使用和理解语言产生很大的作用。
例如说,有些词语只能在某一群人里面才有特定的意思,或者说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才有特定的意思。
马林诺夫斯基这种光辉的思想被语言学家弗斯(Firth) 继承了下来。
弗斯把这种光辉思想和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Saussure)的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伦敦学派。
而现在,伦敦学派传承到了韩礼德这一代;因为这个学派注重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systemic linguistics) 和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韩礼德,人称M.A.K. Halliday, 英格兰约克郡里兹人。
对语言很感兴趣,本科阶段在伦敦大学学习汉语语言文学,之后在北京大学深造,接着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攻读现代汉语。
功能语法视角的大学英语教材前言语篇分析

物质 过 程 的施 事 者 是必 需 的, 目标 是 有选 择 而 的 , 同小句 过 程句 的选 择是 语 言 使用 者 为 了 实现 不 某 种 交流 目的所 做 的有 意 义 的选 择 。 篇 前 言语 篇 三 的 目标 主 要 由名 词 或 名 词 短 语 来 充 当 , ( 测 ) 如 检
语 言与翻译 2 1年第2 0 1 期
功能语法视角的大学英语教材前言语篇分析
兰 杰
( 新疆大学 外国语 学院,鸟鲁木 齐 804) 306
摘要: 首先我们在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内, 从语篇体裁的角度对大学教材前言语篇结构进行分析, 在揭示此类体裁 旨
的宏 观 语 篇 结 构 , 然后 再 探 究其 概 念 意 义 、 际 意 义和 语 篇 意 义 。 人
教 材 语 篇整 体 上都 在 客观 地 介 绍教 材 , 因为 物质 过 程 是 表 达 正在 做 某 事 或 正在 发 生某 事 的过程 , 往 它 往 用 来 描述 客 观 的动 作 , 与 前 言语 篇 的基 本要 求 这
同 者 ”“ 有 类 ” 系 过 程 的 参 加 者 之 间 的 关 系 是 ;属 关
用能力 ” ( , 提供 了) 形象的立体 的训练情景 ” ( “ ,更
新 ) 教 学理 念 和 内容体 系 , 征 询 了) 二十 多个 省 “ ( “ 市 , 百所 院校 的意 见 ” ( 鉴 ) 国 内外 的教 学 理 数 ,借 “ 论和方法 ” 。 等 以上 目标 词 汇 不 仅 反 映 了大 学 英 语 教 材 的特 点 和原 则 , 且体 现 出其 语 言教 学 的 价值 而 观 : 培 养 学 生 的 语 言运 用 能力 作为 教 学 的 目标 。 把 这 些 目标 词 汇 和 物 质 过 程 动 词 以及 参 加 者 一 起 构
Blackmail一课的衔接手段及语篇功能分析

Blackmail一课的衔接手段及语篇功能分析作者:毛慧青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01期[摘要]韩礼德建构的系统功能语法为语篇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语篇涉及许多方面,本文以阿瑟·哈莱的一部小说《旅馆》的节选——Blackmail一文为语料,用实例的方式分析文本中出现的6种衔接手段,说明其在整个语篇中发挥的功能。
[关键词]语篇衔接手段语篇功能[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1-0218-02韩礼德建构的系统功能语法提出了概念、人际、语篇三种重要的元功能。
韩礼德认为构成实际语言使用的并非是基本的词语或者句子,而是能够将词语或句子组织成能够表达相对完整意思的语篇。
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需要通过说话人最后形成的语篇来实现。
而衔接这个语义概念指的是语篇中语言成分和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或者是语篇中某个成分和可以与它相互解释的另一个成分之间的关系。
文章中运用的衔接手段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连贯性。
(Halliday, Hasan,1985)Halliday 和Hasan将衔接手段分为两类:一类是语法衔接手段,其中包括了照应、替代、省略和逻辑联结;另一类是词汇衔接手段,包括词汇衔接。
本文将运用衔接手段来具体分析语篇Blackmail中的衔接手段及其在语篇中发挥的功能。
这一语篇以公爵夫人与发现公爵出车祸的蛛丝马迹的旅店保安之间的交易为线索,逐步揭示故事的全貌。
通篇主要通过叙述和对话来展开。
同时,多种衔接手段巧妙地应用在了整个语篇,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验公爵夫人和保安队长的精彩较量。
一、照应和功能照应指的是存在于语篇当中的指代成分和指称,它也可以指所指对象相互解释的关系。
照应关系可分为篇章内语言项目之间相互照应的内照应和取决于语境来解释语言项目意义的外照应。
由此,语篇衔接只能由内照应构成。
其中,照应关系包括人称照应和指示照应。
语篇Blackmail中有多处人称照应和指示照应。
对唐诗《相思》英译文的语篇功能分析

对唐诗《相思》英译文的语篇功能分析【摘要】韩礼德建立了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体系,语言的纯理功能(metafunction)是系统功能语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的语篇纯理功能指的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如何组织要表达的信息,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整体。
语篇纯理功能分为三个子系统,即主位——述位系统、已知信息——新信息系统和衔接系统。
本文运用这三个系统对王维《相思》的英译文进行分析,说明翻译过程中语篇功能的重要性。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相思》;语篇功能作为一种翻译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近年来在翻译领域被广为引用。
韩礼德是伦敦学派的主要成员,他建立了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体系,提出了语言的纯理功能。
纯理功能包括概念功能(ideational meta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和语篇功能(textual metaunction)。
thompson 又把概念功能分为经验功能(experiential metafunction)和逻辑功能(logical metafunction)。
概念功能是通过语言来理解说话人所处的环境;人际功能是通过语言对别人施加影响;语篇功能是使语言和语境发生联系,使说话人只能生成与情景相一致和相称的语篇。
其中语篇功能是纯理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用系统功能语法所作的语篇分析称为功能语篇分析(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
在翻译方面,很多学者强调翻译人员应当把翻译的篇章当作一个语义连贯的有机整体来对待。
翻译就是用译语语篇再现原语语篇的交际功能。
所以,对于不同文体的语篇,翻译时应当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韩礼德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研究提供一个分析框架。
从文献看,用系统功能语法进行语篇分析和文体分析的研究已不少,但把它应用于古诗英译方面的探讨还不多见。
黄国文已从韩礼德的人际纯理功能方面,分析了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的多种英译文,讨论、检验并证实了系统功能语法在古诗英译研究方面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也给古诗英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人际功能的语篇分析

人际功能的语篇分析【摘要】政治演讲以其极具魅力的语言特色,吸引着许多学者的关注。
英国首相就职演说在英国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出发点,用人际功能理论对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就职演说进行语篇分析, 重点探讨语篇中的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
【关键词】就职演说;人际功能;语气;情态0.引言2010年5月12日, 卡梅伦就任首相,并发表了就职演说, 全文不足千字,简短精炼,内涵丰富,鼓舞人心。
本文主要探讨语篇中的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
1.人际功能—语气系统、情态系统理论简析语言除了作信息的载体外,还可以作人们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媒介,这是我们所说的语言的人际功能,通过语气和情态系统的运用,我们可以了解语言所表达的人际意义,包括:他们关系中的权利和团结、亲密的程度、相互熟悉程度、他们的态度和判断等。
Halliday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交换的既可以是信息、也可以是物品或服务。
人们可以通过语言(如陈述句)来给予信息,也可以用语言(如疑问句)来表示对信息的需求。
例如:1.1 Sally goes to school every morning. 1.2 Where is the cat交际角色和交流物这两个变项组成了四种最重要的言语功能:“提供”(offer)、“陈述”(statement)、“命令”(command)、“提问”(question)。
人际功能通过“语气”和“情态”来体现。
言语功能是由语气系统体现的,根据Eggins的观点,语气系统中,体现陈述的是陈述语气,体现命令的是祈使语气,体现提问的是疑问语气,而提供则由含有意态成分的疑问语气体现。
祈使句在政治演讲这一特定的语篇中表示劝告、邀请、敦促等。
情态涵盖的是“是”与“否”之间的意义领域。
在命题性陈述(proposition)中,情态涉及“可能阶”(degrees of probability, 如:possibly, probably, certainly) 和“通常阶”(degrees of usuality, 如:sometimes, usually, always)。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 Halliday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公元 20 世纪,当传统语法威名坠地、逐渐衰落之际,世界的语言学界便迎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把语言看作功能的流派,看重语言环境重要性的流派,把语言看作复杂结构的流派,崇尚寻求语言极致规律的流派……除此之外许多小流派在这之间登场,也在这之间消逝……当前,语言学界仍存在着众多流派;在此之中,具有比较大影响力的有:1. 强调共时、系统性、语言功能的布拉格学派 (Prague School)2. 强调语言环境和语音系统重要性的伦敦学派 (London School)3. 注重描写语言研究结构的美国结构主义 (American Structuralism)4. 寻求人类极致的语言知识的转换生成语法 (Transformative-Generative Grammar)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见解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句子是怎么组成的,也就是在句法学上面(以后会再说明语言学的不同分支)。
而今天将要涉及的,就是以韩礼德 (Halliday) 为首的伦敦学派。
20 世纪初,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 (Malinowski) 认为,一个人所在的语言环境(语境)会对一个人怎么使用和理解语言产生很大的作用。
例如说,有些词语只能在某一群人里面才有特定的意思,或者说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才有特定的意思。
马林诺夫斯基这种光辉的思想被语言学家弗斯 (Firth) 继承了下来。
弗斯把这种光辉思想和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 (Saussure)的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伦敦学派。
而现在,伦敦学派传承到了韩礼德这一代;因为这个学派注重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 (systemic linguistics) 和功能语言学 (functional linguistics).韩礼德,人称 M.A.K. Halliday, 英格兰约克郡里兹人。
对语言很感兴趣,本科阶段在伦敦大学学习汉语语言文学,之后在北京大学深造,接着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攻读现代汉语。
功能语法与语篇分析(2)

发表论文著作情况
2000年出现130篇,2001年出现164篇,2002 年出现205篇,2003年出现249篇,2004年349 篇,2005年448篇,2006年601篇。如下图所示:
语篇分析
许多学者为了捕捉各类语篇的词汇语法特征,语篇分析的 方法上出现量化分析的趋势。Halliday(1994)认为不 基于语法的语篇分析根本不能说是分析。功能语言学的最 大运用是语篇分析,在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汉语与语言学、外语研究与教学”项目进行全文检索, 检索词为“语篇分析”的论文的也越来越多。
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
厦门大学 杨信彰
2019/12/29
发表论文著作情况
语言功能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笔者在“汉语 与语言学、外语研究与教学”的范围内,对中国期 刊全文数据库(CNKI)进行全文检索,发现检索 词为“功能语言学”的论文的出现频率正在不断上 升,已成为新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我国汉语和外语研究的一个重要 主题。1990年出现“功能语言学”为主题词的论 文仅有6篇,但是到了新世纪之初的2000年至 2006年,出现频率却逐年增长。
综合性语言:语言结构不可分,词与词的语法关系 考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示。词的变化是固定的, 不是随意的。
分析性语言:语言结构可分,通过词序和使用助动 词、功能结构词以及其他辅助词来表示。
英语在语言发展过程中逐渐扬弃绝大多数词的性、 数、格等的变化,把词形将少到最低的限度。句子 结构相对稳定。
功能语法与语篇分析
Her hair is long. She has long hair. I have a headache. My head aches. 屋里坐着两个人。 两个人坐在屋里。
第六章-系统功能语言学-功能语法-语篇功能

• 信息中心,也就是新信息的“最高点”,标志着所 在信息单位的新信息至此结束。如: //It /needs to have /love.//
• 其中,//是信息音位分界线,/是音步,下划线为重 音突出,即新信息最高点。
• 信息中心所传递的信息,比其他部分所传递的信息 更加突出、更加重要。它是最重要的信息。
连接:通过连接成分体现语篇中各种逻辑关系的 手段。连接成分往往是一些过渡性词语,表示时间、 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如:
如果浮尘太大,那么飞机就无法起飞。 有时并不用明显的连接成分,称作零形式连接或 意合连接。如: He died three days ago. He was buried in London.(时间关系) She didn’t know the rules. She died.(因果)
T3
• China is in Asia. Japan is in Asia. And India is in Asia, too.
• 张三喜欢运动。李四喜欢运动。王五也喜欢运动。
• 第三种是阶梯型,即后一个句子的主位是前一句子 的述位。汉语中的顶针与此相当。图示为:
T1
R1
• 如:
T2
R2
(1)Mary bought a carpet. It was made in Turkey. Turkey is a country in Asia.
1、信息结构的基本含义
• 信息结构是把语言组织成为“信息单位” (information unit)的结构。
• 信息单位是信息交流的基本成分。信息交流 是言语活动过程中,已知信息与新信息之间 的相互作用。
• 已知信息是言语活动中已经出现过的或根据 语境可以断定的成分;新信息是言语活动中 尚未出现或根据语境难以断定的成分。
英语语篇的系统功能语法分析及其翻译

硕士学位论文
新闻英语语篇的系统功能语法分析及其翻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姓名:***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指导教师:***
20060501
新闻英语语篇的系统功能语法分析及其翻译
本文选择了书面国际政治新闻标题这一研究范围,应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对英语报纸新闻标题中的国际政治新闻标题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试图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和三大元功能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国际政治新闻这一次语体的标题特征的描写,构建一个对英语新闻标题进行分析的模型,并利用这个模型来阐释国际政治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
4.期刊论文郑颖.ZHENG Ying浅谈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元功能思想-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2)
伦敦语言学派中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对20世纪后半期的语言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该语法体系的一大核心内容,元功能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5.学位论文熊笛英语元话语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2008
作者:熊辉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事大学
1.期刊论文祁艳晶.李祥慧系统功能语言学元功能理论在《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电力教育
2008(13)
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从语言功能角度分析语言,为教育语言学提供一个富有成效的发展基础.该语言学派的重要内容是元功能系统理论,充分地研究了语言的内部特征和外在因素,对第二语言教学能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元功能理论为基础,以<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一册第一课的教学过程为例,提出系统功能语言学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法被应用于语言和外语教学中.
功能语篇分析

Henry is a teacher of English. “系补”结构 静态 归属性关系过程
Henry teaches English.
“动宾”结构 动态 物质过程
语篇表达的是什么意义?
Jack委婉地表示一种请
求,Helen表示愿意 接受这种请求
语篇是怎样表达意义 ?
Jack用I wonder whether,
情景语境:(语域分析:语场、基调、语式)
语篇、语义:(纯理功能:及物性、作格、语态、人际功能: 语气、情态、评价、语篇功能:主位和信息结构、衔接)
语言使用:词汇——语法、音系/字系
五、方法
1、语言使用中的“选择” Thompson:如果我们要考察某一语言形式的使用情况(即它 的功能),我们必须考虑到“选择”这个问题。
语篇、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三者的关 系——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
非语言层次
文化语境 情景语境
语言层次
语义
(意义系统)
词汇——语法
(措词系统)
音系/字系
(声音/书写系统)
语言与语境是互相依赖的,特定的语 言形式创造了特定的语境,而特定的 语境要求特定的语言。 语篇的功能分析
从上而下的分析:
文化语境:(语篇体裁:纲要式结构、体现样式)
用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
功能语篇分析的最终目标是对语篇进行“评估”(evaluation), 评估的重点是语篇在交际情景中是否合适地起到了它应起的作 用。
三、理论假设
关于语言,功能语言学是这样认为的: (1)语言使用是由功能决定的 (2)语言的功能是用于创造和表达意义 (3)意义的表达受到特定的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4)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个“符号”(Semiotic)过程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2

语篇功能
语篇功能是指语言中存在着一种机制将口头或书面的话语组 织成连贯统一的语篇,这种机制的实际的言语区别与一系列 随意的句子。尽管两个句子在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方面可能 完全相同,但就语篇功能而言可能存在较大区别。
语篇功能满足了使实际应用中的语言前后相关联的要求,
使实际的上下文具备一定的结构,从而使实际的篇章区别于 语法或者词典中一个个孤立的条目。它提供了一系列潜在的 可用的意义,使语言结构的组成成为可能何种关系的过程(a process of being)。它可分为“归属”(attributive)和 “识别”(identifying)两大类。归属类指某个实体具有 哪些属性,或者归于哪种类型,其公式是“A是X的一 种”。这两种关系过程各自又可进一步分为“内包式” (intensive)、“环境式”(circumstantial)和“所有 式”(possessive)。 例子如图3和4: 图 3:关系过程(归属) 李白 是 一位诗人。 (载体)(关系过程)(属性) 图4:关系过程(识别) 教务员 是 这位女同志。 (被识别者)(关系过程)(识别者)
行为过程
行为过程指的是诸如呼吸、咳嗽、叹息、 做梦、哭笑等生理活动过程(a process of behaving)。行为过程一般只有一个参与 者即“行为者”,而且行为者一般是人。 这一点与心理过程相似,与物质过程不同。 如图5: 图5:行为过程 她 放声 痛哭。 (行为者) (环境)(行为过程)
概念功能
韩礼德所说的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 (experiential function)和逻辑功能(logical function)两个部分。 经验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 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换言之,就是反 映客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牵涉的人和物以及 与之有关的时间、地点等环境因素。 逻辑功能指的是是语言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 单位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达。
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和社会语言

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和社会语言学第七组一、纯理论功能的(metafunctional)思想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所必须完成的功能。
尽管这种功能千变万化,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为若干个有限的抽象的功能,这就是“纯理功能”或“元功能”,这是种种语言用途所固有的。
纯理论功能包括三方面:(一)语言是对存在于主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反映,这是“经验”(experiential)功能,或者说关于所说的“内容”的功能。
(二)语言是社会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是做事的手段,是动作,因此它的功能之一必须是反映人与人间的关系。
这个纯理功能称为“人际”(interpersonal)功能。
(三)实际使用中的语言基本单位不是词或句,而是表达相对的来说是完整思想的“语篇”(text),上述两种功能部分最后要由说话人把它们组织成语篇才能实现。
二、韩礼德的功能思想术语义分析的概念。
(韩礼德70年代以后,研究重点:语言与社会学和符号学的关系)1.(一)原因1.揭示语言是如何使用2.建立语言使用的基本原理3.探讨语言功能与语言本身的关系小结:语言作为一种媒介交流工具,其工具性的相关探讨。
即语言怎么用?用的规范如何确定?1.(二)分析儿童掌握语言的7种功能:工具功能、控制功能、交往功能、个人功能、启发功能、想象功能、信息功能(问题:1、“儿童语言中,一句话就只有一种功能,不会出现多种功能。
”这个结论过于绝对。
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它也是人和人沟通的媒介,因而不应该将它的功能做一种绝对的划分。
如:“我要和你们一起玩。
” 儿童既是用语言来支配别人的行为,同时也是用语言达到自己与他人的交际。
前者是控制功能,后者是交往功能,同一句话中两种功能同时都有体现。
又如“我想飞到天上去,妈妈。
”该句是一个儿童根据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创造的自己的想象世界,儿童口中的“天”不是我们成人世界观里正常的对于“天空”、“外太空”、“摆脱地球的吸引力”的界定,而是与周围环境毫无关联的不存在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厦门大学杨信彰2021/1/25发表论文著作情况语言功能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笔者在“汉语与语言学、外语研究与教学”的范围内,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进行全文检索,发现检索词为“功能语言学”的论文的出现频率正在不断上升,已成为新世纪我国汉语和外语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
1990年出现“功能语言学”为主题词的论文仅有6篇,但是到了新世纪之初的2000年至2006年,出现频率却逐年增长。
发表论文著作情况2000年出现130篇,2001年出现164篇,2002年出现205篇,2003年出现249篇,2004年349篇,2005年448篇,2006年601篇。
如下图所示:语篇分析许多学者为了捕捉各类语篇的词汇语法特征,语篇分析的方法上出现量化分析的趋势。
Halliday(1994)认为不基于语法的语篇分析根本不能说是分析。
功能语言学的最大运用是语篇分析,在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汉语与语言学、外语研究与教学”项目进行全文检索,检索词为“语篇分析”的论文的也越来越多。
语篇分析2000年出现304篇,2001年出现397篇,2002年出现439篇,2003年出现534篇,2004年586篇,2005年692篇,2006年957篇。
如下图所示:功能语法与语篇分析He turned the light off.He turned off the light.He turned it off.功能语法与语篇分析Her hair is long.She has long hair. I have a headache. My head aches.屋里坐着两个人。
两个人坐在屋里。
语言功能功能语言学关心语言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大家知道,语言是我们社会的一种主要的交际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控制手段。
它不单纯是一种心理现象,而且是一种事实。
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Malinowski )认为语言完全依赖于所使用的社会。
他从民族学的角度区分了说话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以及语言的三个主要功能:实用(pragmatic) 功能、巫术(magical)功能、寒暄(phatic)功能。
语言功能不同语言学家对语言的功能分类也不相同,如Finch(1998)认为语言具有七种功能:1.生理功能2.寒暄功能3.记录功能4.识别功能语言功能5. 推理功能6. 交际功能7. 取悦功能英语语法从英语的历史看,其发展趋势是从词形的多变化到无变化,从综合性语言到分析性语言。
综合性语言:语言结构不可分,词与词的语法关系考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示。
词的变化是固定的,不是随意的。
分析性语言:语言结构可分,通过词序和使用助动词、功能结构词以及其他辅助词来表示。
英语在语言发展过程中逐渐扬弃绝大多数词的性、数、格等的变化,把词形将少到最低的限度。
句子结构相对稳定。
英语语法语法与人类的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反映人构建现实的过程。
语法是表达意义的资源,是一种有关人类经验的理论,是思维的工具。
表达经验是下意识进行的。
但是,如果我们稍微注意的话,我们就能看到语言是如何反映我们所觉察到的经验的。
人们通过语法表达经验,创建出一个丰富多彩、关系复杂的世界。
我们不仅能表达出外部的经验,还能表达发生在内心的经验。
英语语法在英语中,人们觉得头部不舒服时会说:“I have a headache”. 英语语法这时构建了一种叫做ache的东西,并用身体部位来对它进行分类。
例如英语中还有:stomachache, backache, toothache等等。
语法然后建立起“痛”和有意识的东西(说话人)之间的关系结构。
说话人成为“痛”的拥有者。
不过,这不是典型的拥有方式。
拥有者不想要这种东西,但就是甩不掉。
英语语法语法能构建my head aches或my head’s aching之类的句子,但很少这样用。
在这种句子中,“痛”变成一种过程或状态,而不是一种东西。
在这种状态中所涉及的实体是“头”而不是“我”。
英语构建这种经验的典型方法不是这样。
英语语法在英语中,放在句子的第一个成分往往具有特殊的含义。
第一个成分叫做“主位”,其余成分为“述位”。
主-述位结构是英语的一个重要特征。
因此,在my head aches中,my head是主位,是说话人想谈论的事物。
但从经验上说,说话人在这里是个Sufferer,句子的主位理应是‘me’(受格,宾格)。
英语语法因此,语法为了满足这个要求把“我”当成主语。
“痛”与人是分开的东西,是说话人拥有的东西,“头”是痛的地点:I have an ache in my head. 如果“头”是个分类词,那么痛和痛的地点就成为一种复合物:I have a headache.I have an ache in my head.→I have a headache.英语语法这种句型已经成为构建身体特征和状态的一种典型方式。
人们会说:she has long hair, he has a sore throat,而很少说her hair is long, his throat is sore.把人而不是身体部位放在主位的位置。
汉语中也有同样的现象:我头疼。
(我的头疼。
)他胃疼。
(我的胃疼。
)她头发长,耳朵短,鼻梁歪,眼睛凸,难看死了。
英语语法语法构建经验还与视角有着密切的联系。
大家在说my head aches或my head is aching时,句子把“痛”看作外部现象,而不是内部现象。
英语语法从英语的发展过程看,早期英语的施事语法主语通常是主动的参加者。
例如A missile是下句的自然主语:A missile pierced the doctor’s chest.英语语法如果叙事要求受事对象作为主位,它也可以仍然事主语:The doctor’s chest a missile pierced.即使调换了位置,动作者仍是主语。
后来,主语和施事者之间的联系被现代英语中的主语作为主位的句型所替代:The doctor’s chest was pierced by a missile.英语语法这种变化使被动语态得到广泛的使用。
人们更多地考虑什么是主位,什么是新信息。
因此,我们可以说,词汇语法在构建人类经验时不是任意的。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语言构建经验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语法无法用一种结构来表示两种不同的视角。
名词化在语体中的作用英语通常被看成是一种“名词化”语言。
名词化成为讲英语的人使用的最灵活、最有创造性的语言手段。
从结构上说,名词化指的是把动词或形容词通过一定的方式如加缀、转化等转换为名词的语法过程。
例如“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 and solves it.”中的动词analyzes和solves可转换为名词,整个句子相应变成“This paper gives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and offers a solution.”。
名词化在语体中的作用名词化在信息结构中构成单个成份,它能为受话者提供各种信息。
名词化结构是英语的一种词汇语法资源,为使用者提供一种语法选择,得到广泛的使用。
但是,名词化的使用也经常受到许多人的批评。
对名词化的态度对名词化的使用,人们持不同的态度。
许多人(Jerz 2000, Wilkins2002)都认为为了简洁明了和精确,应该尽量少用名词化,尽量使用施事者做主语、动词表示动作的结构。
另一种观点认为有些名词化是有用的,有些应该避免。
Kies (1995, 2002)认为,名词化能显得正式,包含更多的信息,但难以使读者读懂。
另一方面,名词化经常省略动作的执行者,读者只好从语境中推论。
对名词化的态度名词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词汇语法资源,在人们的日常交际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的存在是一种社会事实,人们无法回避。
应该说,名词化的使用是出自人们的交际需要。
对名词化的态度名词化为作者/说话人省略事件的参加者、隐藏其身份提供一种选择方式,例如:(1)The enemy destroyed the city→The destruction of the city对名词化的态度名词化还可以使得作者将事件前景化,例如:(2)The destruction of the city led to an extended conflict.对名词化的态度名词化还具有主要的照应功能。
它能把一连串的句子连接成一个合乎逻辑的整体,为读者提供线索,使得作者能精炼地提及已知信息或事件。
名词化结构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时往往回指前面的句子。
例如:(3)Some mornings it was a dull red,then it would be bright red,then a rich purple, and once they found it bright green. These changes naturally amused the family,and they tried to guess what it would be next.对名词化的态度名词化能将一系列的事件语法化成中心名词,使这些事件能在下文中成为参加者。
因此,名词化是一种使叙述通过因果关系展开的一种手段。
例如:对名词化的态度(5)Light travels more slowly through glass or water than it does through air.If light hits glass or water at an angle,this slow-down makes it change direction.The bending of light is called refraction.Have you ever looked down at your legs when you are standing in a swimming pool? Refractionmakes your leg look shorter than they really are.名词化与语体名词化的选用与语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Halliday (1985:91)认为书面语之所以出现名词化倾向是因为书面语在呈现现实世界的经验和现象时把它们作为物体来看待,因而多使用名词。
而非正式的语体,特别是口语体,说话人在呈现经验和现象时是在说话,在用语言讲述所发生的事情或所做的事情,把经验和现象当作动作来描述,因此多采用动词。
名词化与语体名词化能使得句子更加精炼。
Unsworth(2000)认为,英语名词词组把由事件体现为中心名词而不是过程(动词)的优点是,比起动词词组来,名词词组可以由更多的资源来修饰,因此所包含的信息量也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