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计算题含答案
高一生物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在F2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A.l/16B.2/16C.3/16D.4/16【答案】D【解析】若亲本的基因为AABB和aabb,F1为AaBb,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所占比例均为1/16,共4/16,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2.如果小偃麦早熟(A)对晚熟(a)是显性,抗干热(B)对不抗干热(b)是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在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以某亲本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如果F1代只有一种表现型,此亲本基因型可能有几种A.1 B.2 C.3 D.4【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某亲本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F1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即未发生性状分离,则该未知亲本应是纯合子,其可能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或aabb,任意一种均满足题干条件,因此该亲本基因型可能有4种,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推断的能力。
3.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
现有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A.4种,9:3:3:1B.2种,13:3C.3种,12:3:1D.3种,10:3:3【答案】C【解析】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9W_Y_(白):3W_yy(白):3wwY_(黄):1wwyy(绿),即12白:3黄:1绿,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定律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4.(9分,除特殊说明,每空1分)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乙病是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_____性遗传病。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十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高考真题篇(附答案)
专题十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高考真题篇1.(2022全国甲,6,6分)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
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
若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子一代中红花植株数是白花植株数的3倍B.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12C.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数的3倍D.亲本产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答案B2.(2022湖南,15,4分)(不定项)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为伴X遗传,灰身与黑身、长翅与截翅各由一对基因控制,显隐性关系及其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未知。
纯合红眼黑身长翅雌果蝇与白眼灰身截翅雄果蝇杂交,F1相互杂交,F2中体色与翅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截翅∶黑身长翅∶黑身截翅=9∶3∶3∶1。
F2表现型中不可能出现()A.黑身全为雄性B.截翅全为雄性C.长翅全为雌性D.截翅全为白眼答案AC3.(2022山东,17,3分)(不定项)某两性花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紫色,a无控制色素合成的功能。
基因B控制红色,b控制蓝色。
基因I不影响上述2对基因的功能,但i纯合的个体为白色花。
所有基因型的植株都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基因型为A_B_I_和A_bbI_的个体分别表现紫红色花和靛蓝色花。
现有该植物的3个不同纯种品系甲、乙、丙,它们的花色分别为靛蓝色、白色和红色。
不考虑突变,根据表中杂交结果,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杂交组合F1表型F2表型及比例甲×乙紫红色紫红色∶靛蓝色∶白色=9∶3∶4乙×丙紫红色紫红色∶红色∶白色=9∶3∶4A.让只含隐性基因的植株与F2测交,可确定F2中各植株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型B.让表中所有F2的紫红色植株都自交一代,白花植株在全体子代中的比例为1/6C.若某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比为1/4,则该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9种D.若甲与丙杂交所得F1自交,则F2表型比例为9紫红色∶3靛蓝色∶3红色∶1蓝色答案BC4.(2021重庆,10,2分)家蚕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题型总结(附答案)-非常好用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常见题型(一)配子类型数、配子间结合方式、基因型种类数、表现型种类数1、配子类型的问题示例 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Aa Bb Cc↓↓↓2 × 2 × 2 = 8种总结:设某个体含有n对等位基因,则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n2、配子间结合方式问题示例 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多少种?先求AaBbCc、AaBbCC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
AaBbCc→8种配子、AaBbCC→4种配子。
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的结合方式。
由于两性配子间的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与AaBbCC配子之间有8×4=32种结合方式。
3、基因型类型的问题示例 AaBbCc与AaBBCc杂交,求其后代的基因型数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因而AaBbCc×AaBBCc,后代中有3×2×3=18种基因型。
4、表现型类型的问题示例 AaBbCc×AabbCc,其杂交后代可能的表现型数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Cc×Cc→后代有2种表现型所以AaBbCc×AabbCc,后代中有2×2×2=8种表现型。
5、熟记常考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可提高解题速度!练习:1、某种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去雄后授以aabb的花粉,试求:(1)后代个体有多少种基因型?4(2)后代的基因型有哪些?AaBb、Aabb、aaBb、aabb2、花生的种皮紫色(R)对红色(r)为显性,厚壳(T)对薄壳(t)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交配组合为TtRr ×ttRr的后代表现型有( )A 1种B 2种C 4种D 6种(二)正推型和逆推型1、正推型(根据亲本求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及比例)规律:某一具体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所占比例应等于按分离定律拆分,将各种性状及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求出后,再组合并乘积。
高考生物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8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含解析)
(2)0 1/2
(3)红眼灰体
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
红眼/白眼
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
【解析】由图可知,白眼对应的基因和焦刚毛对应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翅外展基因和紫眼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粗糙眼和黑檀体对应的基因均位于3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X染色体、2号及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1)根据题意并结合图示可知,翅外展基因和粗糙眼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翅外展粗糙眼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ruru,野生型即正常翅正常眼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RURU,二者杂交的F1基因型为: DPdpRUru,根据自由组合定律,F2中翅外展正常眼果蝇dpdpRU_ _出现的概率为:1/4×3/4=3/16。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而图中翅外展基因与紫眼基因均位于2号染色体上,不能进行自由组合。(2)焦刚毛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snwY,野生型即直刚毛红眼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XSNWXSNW,后代的雌雄果蝇均为直刚毛红眼:XSNWXsnw和XSNWY,子代雄果蝇中出现焦刚毛的概率为0。若进行反交,则亲本为:焦刚毛白眼雌果蝇XsnwXsnw和直刚毛红眼纯合雄果蝇XSNWY,后代中雌果蝇均为直刚毛红眼(XSNWXsnw),雄性均为焦刚毛白眼(XsnwY)。故子代出现白眼即XsnwY的概率为1/2。(3)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白眼黑檀体雄果蝇的基因型为:eeXwY,野生型即红眼灰体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XWXW,F1中雌雄果蝇基因型分别为EeXWXw,EeXWY,表现型均为红眼灰体。故能够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F1中雌雄果蝇均表现为红眼灰体,F2中红眼灰体E_XW_:红眼黑檀体eeXW_∶白眼灰体E-XwY∶白眼黑檀体eeXwY =9∶3∶3∶1。因为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验证伴性遗传时应该选择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F1中雌雄均表现为红眼,基因型为:XWXw,XWY,F2中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即雌性全部是红眼,雄性中红眼∶白眼=1∶1。
《自由组合定律》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由组合定律》练习题【附参考答案】《⾃由组合定律》练习题1.下图为某⾼等雄性动物的精原细胞染⾊体和基因组成⽰意图。
请分析回答:(1)图中A和a称为。
(2)图中①和③叫做。
(3)该细胞产⽣的配⼦有种,⽐例为。
(4)该⽣物测交,后代有种表现型,其中与该⽣物不同的类型有种。
(5)该种基因型的⽣物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有种基因型,后代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的⽐例为,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例为。
2. 家兔的灰⽑(A)对⽩⽑(a)为显性,短⽑(B)对长⽑(b)为显性,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独⽴遗传。
现将长⽑灰兔与短⽑⽩兔两纯种杂交,再让F1的短⽑灰兔交配获得F2,请分析回答:(1)F2中出现纯合体的⼏率是_________。
(2)F2中纯合体的类型最多有_________种。
(3)F2的短⽑灰兔中,纯合体的⼏率为_________。
(4)在F2中短⽑兔占的⽐例为_________,雌性长⽑灰兔的⽐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5)在F2中表现型为⾮亲本类型占的⽐例为___________。
3.豌⾖⾖荚绿⾊(G)对黄⾊(g)为显性,花腋⽣(H)对顶⽣(h)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由组合定律.两个品种的豌⾖杂交得到如图所⽰的结果,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GG hh×gg HHB.G g H h×gg H hC.G g H h×G ghhD.G ghh×GGH h4.已知⽟⽶某两对基因按照⾃由组合定律遗传,现有⼦代基因型及⽐例如下:则双亲的基因型是()A.AABB×AAB bB.A a B b×A a B bC.A a B b×AAB bD.A a BB×A a B b5.已知控制家蚕结茧的基因(B)对控制家蚕结⽩茧的基因(b)显性,但当另⼀个⾮等位基因A存在时,就会抑制黄茧基因B 的表达.现有结黄茧的家蚕(aa BB)与结⽩茧的家蚕(AA bb)交配得F1,F1家蚕相互交配,F2结⽩茧与结黄茧家蚕得⽐例是()A.15:1B.9:3:3:1C.13:3D.9:76.如图为基因型A a B b的⽣物⾃交产⽣后代的过程,基因的⾃由组合定律发⽣于()A.①B.②C.③D.④7.基因型为A a B b的个体与aa B b个体杂交,⼦⼀代表现型⽐例为()A.9:3:3:1B.1:1:1:1C.3:1D.3:1:3:18.番茄的花⾊和叶的宽窄分别由⼀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中某⼀对基因纯合时会使受精卵致死.现⽤红⾊窄叶植株⾃交,⼦代的表现型及其⽐例为红⾊窄叶:红⾊宽叶:⽩⾊窄叶:⽩⾊宽叶=6:2:3:1.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这两对基因不遵循⾃由组合定律B.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红⾊和宽叶C.控制花⾊的基因具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D.⾃交后代中纯合⼦所占⽐例为1/69.圆叶牵⽜有蓝紫⾊和紫红⾊花,花的颜⾊受两对基因A、a与B、b控制,每⼀对基因中⾄少有⼀个显性基因时(A B )时,表现为蓝紫⾊,其他的基因组合是紫红⾊的.亲本蓝紫花与紫红花杂交,得到⼦⼀代蓝紫花:紫红花=3:5,亲本组合为()A.aa B b×aabbB.A a BB×A abbC.A a B b×aabbD.A a B b×A abb10.某种⿏中,黄⿏基因A对灰⿏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同源染⾊体上.现有两只黄⾊短尾⿏交配,理论上⼦代存活个体的表现型⽐例为()A.2:1B.3:2C.4:2:2:1D.6:3:2:111.某植物花的颜⾊由两对独⽴遗传的基因控制,黄花基因(Y)对⽩花基因(y)完全显性,⾊素抑制基因(I)能抑制Y基因的作⽤,某杂交试验如下:若F2中的黄花个体⾃由交配得到F3,则F3中()A.杂合⼦占5/9B.⽩花个体都是杂合⼦C.黄花占8/9D.黄花个体中杂合⼦占1/312.某作物品种三对相对性状中,⾼茎(A)对矮茎(a)、红花(B)对⽩花(b)、阔叶(C)对窄叶(c)显性.⽤纯和⾼茎红花阔叶与矮茎⽩花窄叶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F2表现为髙茎红花阔叶、⾼茎⽩花阔叶、矮茎红花窄叶、矮茎⽩花窄叶且⽐例相等.据此可判断()A.A、B在同⼀条染⾊体上B.A、b在同⼀条染⾊体上C.A、C在同⼀条染⾊体上D.A、c在同⼀条染⾊体上13.两个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循⾃由组合定律,其⼦代的基因型是:yy RR:yyrr:Y y RR:Y yrr:2yy R r:2Y y R r=1:1:1:1:2:2,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A.yy RR和yy R rB.yyrr和Y y R rC.yy R r和Y y R rD.Y y R r和Y y R r14.在⼩⿏的⼀个⾃然种群中,体⾊有黄⾊(Y)和灰⾊(y)两种,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两种,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由组合定律.任取⼀对黄⾊短尾个体,经多次交配后F1的表现型为:黄⾊长尾:黄⾊短尾:灰⾊短尾:灰⾊长尾=6:3:2:1.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型有致死现象(胚胎致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灰⾊个体中表现型相同,其基因型也相同B.若让F1中的灰⾊短尾雌雄⿏⾃由交配,则F2中灰⾊短尾⿏占1/9C.F1的基因型共有6种D.两对基因中,短尾纯合⼦致死15.报春花的花⾊⽩⾊(只含⽩⾊素)和黄⾊(含黄⾊锦葵⾊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遗传(如图所⽰).现选择AABB和aabb两个品种进⾏杂交,得到F1,F1⾃交得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的表现型是黄⾊B.F2中AABB和aabb的表现型不⼀样C.F2中⽩⾊个体的基因型有7种D.F2中黄⾊:⽩⾊的⽐例是3:116.某农业研究所将苏云⾦芽孢杆菌的抗⾍基因(B t)导⼊棉花,筛选出B t基因成功整合到染⾊体上的抗⾍植株(假定B t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抗⾍植株体细胞含两个B t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体上的整合情况有如图所⽰的三种类型(⿊点表⽰B t基因的整合位点);让这些含两个B t基因抗⾍的植株⾃交,后代含抗⾍基因的个体的⽐例⼤⼩顺序()A.甲、丙、⼄B.甲、⼄、丙C.丙、⼄、甲D.⼄、甲、丙17.豌⾖种⽪灰⾊对⽩⾊为显性,⼦叶黄⾊对绿⾊为显性.豌⾖甲⾃交后代全部为灰种⽪黄⼦叶,豌⾖⼄⾃交后代全部为⽩种⽪绿⼦叶.现将甲花粉授到⼄柱头上,受精后所得到的种⼦()A.种⽪全呈⽩⾊,⼦叶全呈黄⾊B.种⽪全呈⽩⾊,⼦叶全呈绿⾊C.种⽪全呈灰⾊,⼦叶全呈绿⾊D.种⽪全呈灰⾊,⼦叶全呈黄⾊⾃由组合定律练习题答案和解析【答案】1. (1)等位基因(2)⾮同源染⾊体(3)2 1∶1(4)4 3(5)92. (1)(2)4(3)(4)(5)3.B4.C5.C6.A7.D8.D9.D 10.C 11.C 12.C 13.C 14.B 15.C 16.A 17.A【解析】1. 【分析】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要求考⽣掌握基因⾃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逐对分析法计算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例、基因型种类及⽐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要求考⽣掌握基因⾃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逐对分析法计算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例、基因型种类及⽐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专题1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析版)(2014-2023)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
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023年高考真题〗 (1)〖2022年高考真题〗 (9)〖2021年高考真题〗 (21)〖2020年高考真题〗 (32)〖2019年高考真题〗 (37)〖2018年高考真题〗 (40)〖2017年高考真题〗 (42)〖2016年高考真题〗 (48)〖2015年高考真题〗 (50)〖2014年高考真题〗 (54)〖2023年高考真题〗1.(2023·山西·统考高考真题)某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显性)玉米中获得了2个矮秆突变体,为了研究这2个突变体的基因型,该小组让这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
若用A、B表示显性基因,则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A.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B.F2矮秆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C.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高秆,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极矮秆D.F2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F2高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6【答案】D【详解】A、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因此控制两个矮秆突变体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高秆基因型为A_B_,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极矮秆基因型为aabb,因此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A正确;B、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因此F2矮秆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正确;C、由F2中表型及其比例可知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高秆,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极矮秆,C正确;D、F2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共6份,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AAbb共2份,因此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F2高秆基因型为A_B_共9份,纯合子为AABB共1份,因此高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9,D错误。
高二生物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人类的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这两种疾病的等位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正常或同时患有此两种疾病的几率分别是()A.3/4 1/4B.3/8 1/8C.1/4 1/4D.1/4 1/8【答案】B【解析】多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A、a表示),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Bb×aaBb,他们所生孩子患多指的概率为1/2,不患多指的概率为1/2;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4,不患白化病的概率为3/4.所以他们下一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1/2×3/4=3/8,同时患有此两种疾病的概率为1/2×1/4=1/8,故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每空2分,共16分)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W。
蚕的耐氟性、不耐氟性由基因B、b控制,蚕茧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与a、C与c)控制,这3对基因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幼蚕体色正常、红体色由基因R、r控制,该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请回答:研究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1然后让其自由交配,则理论上F2中能稳定遗传的耐氟性家蚕占,F2中B的基因频率是。
②写出乙组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
③家蚕的Z染色体和W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下图所示.若丙组亲本均为纯种(Z R W、Z r W均视为纯种),请根据丙组实验的结果分析,基因R、r应位于性染色体的区段。
若基因R、r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表现型应为。
则乙组的F1(2)科学家将人干扰素基因M导人家蚕细胞培养后可提取干扰素用于制药.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5s,实际上合成120个干扰素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1min,其原因是。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总结(高考生物近五年试题))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5年高考总结(2016·新课标Ⅲ卷.6)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
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 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 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 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类型比红花植株的多【答案】D(2016新课标II卷.32)(12分)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
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答案】(1)有毛黄肉(2)DDff、ddFf、ddFF(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ddFF、ddFf(2014·全国大纲卷.34)(14分)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若用上述四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
回答问题:(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需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生物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________,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_________,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_________,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_________。
高三生物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A.4和9B.4和27C.8和27D.32和81【答案】C【解析】由亲本基因型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Cc或者AaBbCc,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形成的配子种类有8种,F2代的基因型为3×3×3=27(种),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2.Ⅰ.下图为某生物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
(1)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时,应对条染色体进行测序。
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右图中的片段。
(2)失散多年的堂兄弟(同一祖父)分别在台湾和大陆,若从DNA分子水平上鉴别这一关系,最可靠的DNA分子来源是 .A、常染色体B、X染色体C、Y染色体D、线粒体Ⅱ.家蚕是二倍体,体细胞中有56条染色体,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雄蚕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蚕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请回答以下问题:(1)家蚕的一个卵原细胞可以形成个种卵细胞,雌蚕减数分裂中形成的一个四分体含有条染色单体,雄蚕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条Z染色体。
(2)在家蚕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一对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A)和白色基因(a),在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B、b基因,当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A的作用,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而基因b不会抑制A的作用。
①现有基因型不同的两个结白茧的蚕杂交,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子代中结白茧与结黄茧的比例为3:1,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还可能是 ×; ×(正反交视作同一种情况)。
生物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生物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果蝇是研究遗传学问题的良好材料,请回答:(1)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对其基因组进行研究应测序________条染色体。
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当染色体第二次移向细胞两极时,细胞中有________个着丝点。
(2)红眼(A)、正常刚毛(B)和灰身(D)的果蝇经过人工诱变可以产生基因突变的个体。
下图表示该突变个体的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及其上的相关基因。
①人工诱变的物理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种)。
②若只研究眼色,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F1果蝇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
③基因型为ddX b X b和DDX B Y的果蝇杂交得F1,求F1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
请以遗传图解简要说明。
(3)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即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8(2)①各种射线辐射,高热、低温、超声波或次声波等(酌情给分)②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只写1个且对给1分)③P:黑身、异常刚毛雌果蝇灰身、正常刚毛雄果蝇P、配子、F1、×箭头均标明清楚(1分);亲本、配子、F1的基因型写对(1~2个1分、全对2分),亲本、配子、F1的表现型写对(1~2个1分、全对2分);F1的比例(1分)(3)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解析】(1)果蝇是雌雄异体的动物,对其基因组进行研究应测序5条染色体;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当染色体第二次(减Ⅱ)移向细胞两极时,由于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共有8个着丝点。
(2)①诱发基因突变的物理因素包括各种射线(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高热、低温、超声波或次声波等。
②若只研究眼色,白眼雌果蝇X b X b与红眼雄果蝇X B Y杂交,F1果蝇表现型是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
③基因型为ddX b X b和DDX B Y的果蝇杂交得F1,求F1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可画出遗传图解,见答案。
高一生物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基因型为BbTt(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个体,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bT的卵细胞,则随之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组成为A.bT、Bt、Bt B.BT、Bt、bt C.bT、bt、Bt D.bt、BT、bt【答案】A【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故第一极体应是Bt,而另一个极体与卵细胞相同是bT,故三个基因基因组成是bT、Bt、Bt,故A正确。
其余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有一种无毒蛇的体表花纹颜色由两对基因(D和d,H和h)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
花纹颜色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现存在下列三个杂交组合,请回答::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甲:野生型×白色→F1乙:橘红色×橘红色→F:橘红色,白色1:全部都是野生型丙:黑色×橘红色→F1(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甲组杂交子一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_______。
中橘红色无毒蛇与纯合黑色无毒蛇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在理论上是(2)让乙组后代F1________。
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橘红色的有120条,那么表现为黑色的杂合子理论(3)让丙组F1上有________条。
(4)野生型与橘红色个体杂交,后代中白色个体概率最大的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
【答案】⑴测交 1:1:1:1 ⑵野生型:黑色=2:1 ⑶80 ⑷DdHh×Ddhh【解析】⑴根据题干可知,甲中野生型的基因型为DH和白色(ddhh)杂交,后代有野生型、橘红色DHh、黑色ddH、白色ddhh,可知亲本中野生型的基因型为DdHh,类似于测交实验,后代表型的比例为1:1:1:1.⑵乙中,橘红色和橘红色杂交,后代出现白色,说明橘红色的基因型均为Ddhh,F1中橘红色的基因型为1/3DDhh或2/3Ddhh,纯合黑色基因型为ddHH,杂交后代出现DdHh的概率为1/3+2/3×1/2=2/3,ddHh的概率为2/3×1/2=1/3,因此后代野生型与黑色的盖里之比为2:1。
高二生物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A.4和9B.4和27C.8和27D.32和81【答案】C【解析】AAbbCC与aaBBcc杂交,F1的基因型是AaBbCc,每对基因都能产生量种配子,因此F1能产生8种配子,每对基因自交都能形成3种基因型,因此F2中的基因型种类是33=27,故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计算的能力。
2.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
根据以下系谱图,正确的推断是()A.Ⅰ-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B.Ⅱ-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C.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D.Ⅲ-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答案】B【解析】因为Ⅰ-1基因型为AaBB而无病说明双显性基因无病,II2和II3都有病生的孩子都无病,所以III孩子的基因型最可能是AaBb,故C错误。
I-3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故A错误。
II-2基因型患病一定是aaBB,故B正确。
Ⅲ-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6/16或7/16,因为不确定aabb的是否患病,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信息的分析能力。
3.以纯合的非糯性除草剂敏感玉米(甲,基因型AAbb)为材料,经过诱变处理获得非糯性除草剂抗性玉米(乙,基因型AABb)。
控制非糯性(A)与糯性(a),除草剂抗性(B)与除草剂敏感(b)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乙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性植株的比例逐代提高B.经过诱变处理诱发的基因突变,不能决定玉米的进化方向C.甲的花粉经诱变处理并培养等,有可能获得可育的糯性除草剂敏感的个体D.若甲和乙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接近1:1:1:1【答案】D【解析】乙,基因型AABb连续自交若干代,BB比例为1/2[1-(1/2)n],故A正确。
高考生物复习----自由组合定律课后作业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考生物复习----自由组合定律课后作业练习(含答案解析)1.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及其研究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A.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实验基础上的B. 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完成了测交实验C. 孟德尔定律只适于解释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D. 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性状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答案】D【解析】【分析】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孟德尔通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析发现F2都是3∶1的分离比;揭示实验现象时孟德尔提出F l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的假说;提出假说,依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假说能解释自交实验,但是否成立需要通过实验去验证,最终得出结论。
【详解】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在F2中出现了性状分离,A正确;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B正确;C、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所有遗传现象,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遗传,C正确;D、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D错误。
故选D。
2. 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
将抓取的小球分别往回原烧杯后,重复100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2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B. 乙同学的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C. 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D. 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16种【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模拟孟德尔杂交试验。
(新高考)高三生物专题精练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方法点拨1.具有n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个体遗传分析(1)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n,其比例为(1∶1)n。
(2)自交产生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为3n,其比例为(1∶2∶1)n。
(3)自交产生后代的表现型种类数为2n,其比例为(3∶1)n。
2.利用自由组合定律解读致死类题型(1)显性纯合致死3.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实验设计方法(1)自交法:F1自交,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3∶1,则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9∶3∶3∶1或(3∶1)n(n≥2),则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上。
(2)测交法:F1测交,如果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1∶1,则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1∶1∶1∶1或(1∶1)n(n≥2),则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上2。
【例题1】(2021·新高考湖北卷·19)甲、乙、丙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纯合白色籽粒玉米品种甲分别与乙、丙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结果如表。
根据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乙与丙杂交,F1全部为红色籽粒,则F2玉米籽粒性状比为9红色:7白色B.若乙与丙杂交,F1全部为红色籽粒,则玉米籽粒颜色可由三对基因控制C.组1中的F1与甲杂交所产生玉米籽粒性状比为3红色:1白色D.组2中的F1与丙杂交所产生玉米籽粒性状比为1红色:1白色【答案】C【解析】据表可知:甲×乙产生F1全是红色籽粒,F1自交产生F2中红色:白色=9:7,说明玉米籽粒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甲×丙产生F1全是红色籽粒,F1自交产生F2中红色:白色=9:7,说明玉米籽粒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综合分析可知,红色为显性,红色与白色可能至少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假定用A/a、B/b、C/c,甲乙丙的基因型可分别为AAbbCC、aaBBCC、AABBcc。
高一生物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答案】D【解析】F1产生4种配子,A错误;F1产生精子数量远远多于卵细胞的数量,B错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F1产生精子中,YR:Yr:yR:yr=1:1:1:1;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黄色圆粒种子豌豆(YyRr)与某种豌豆杂交,所得的种子中黄色圆粒有185粒,黄色皱粒有180粒,绿色圆粒有64粒,绿色皱粒有60粒。
则该豌豆的基因型为()A.YyRR B.YYrr C.YyRr D.Yyrr【答案】D【解析】根据子代表现型可知,黄色:绿色=3:1,说明双亲中控制黄色和绿色的基因都是杂合子;同理圆粒:皱粒=1:1,类似于测交,即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所以该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正常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基因型为aaB _的植株不能长出雌花而成为雄株;基因型为A_bb和aabb植株的顶端长出的是雌花而成为雌株(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育种工作者选用上述材料作亲本,杂交后得到下表中的结果。
则所用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或AaBb×aabbC.aaBb×AaBb或AaBb×Aabb D.aaBb×aabb或Aabb×aabb【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正常株:雄株:雌株=1:1:2,是由1:1:1:1转化而来,说明每一对基因杂交时都类似于测交,即一个是杂合子,另一个是隐性纯合子,所以亲本有两种情况:aaBb×Aabb或AaBb×aabb,故A正确。
高考生物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计算题(包含答案).doc
高考生物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计算题考点二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应用1.(2013 •山东卷,6)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口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II的Fs中Aa基因型频率为0. 4B.曲线III的卜、2屮Aa基因型频率为0. 4C.曲线IV的几中纯合子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l/2)tl+1D.曲线I和IV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解析本题考查自交、自由交配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基本概念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题目中提到四种交配方式逐一分析。
①杂合子连续白交:K'P Aa的基因型频率为(l/2)n,图中曲线IV符合,连续自交得到的凡屮纯合子比例为1—(1⑵S 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 一(1/2)宀,二者之间差值是仃/2)n, C错误;由于在杂合子的连续自交过程中没有选择,各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故D中关于曲线IV的描述正确;②杂合子的随机交配:亲本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随机交配子一代屮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继续随机交配不受干扰,A和a的基因频率不改变,Aa的基因型频率也保持定值,曲线1符合小麦的此种交配方式,D中关于曲线I的描述正确;③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亲本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自交一次并淘汰隐性个体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2/3,第二次自交并淘汰隐性个体后怡的基因型频率为2/5,即0.4,第三次自交并淘汰隐性个体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2/9,所以曲线III为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 B正确;④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慕因型为Aa的亲本随机交配一次(可视为自交),产生的子一代淘汰掉隐性个体后,Aa 的基因型频率为2/3,再随机交配产生子二代并淘汰掉隐性个体,A的基因频率为3/4, a的基因频率为「1/4,产生子三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4,曲线II符合,A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计算题考点二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应用1.(2013·山东卷,6)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C.曲线Ⅳ的F n中纯合子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解析本题考查自交、自由交配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基本概念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题目中提到四种交配方式逐一分析。
①杂合子连续自交:F n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n,图中曲线Ⅳ符合,连续自交得到的F n中纯合子比例为1-(1/2)n,F n-1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1/2)n-1,二者之间差值是(1/2)n,C错误;由于在杂合子的连续自交过程中没有选择,各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故D中关于曲线Ⅳ的描述正确;②杂合子的随机交配:亲本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随机交配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继续随机交配不受干扰,A和a的基因频率不改变,Aa的基因型频率也保持定值,曲线I符合小麦的此种交配方式,D中关于曲线I的描述正确;③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亲本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自交一次并淘汰隐性个体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2/3,第二次自交并淘汰隐性个体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2/5,即,第三次自交并淘汰隐性个体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2/9,所以曲线Ⅲ为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B 正确;④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基因型为Aa的亲本随机交配一次(可视为自交),产生的子一代淘汰掉隐性个体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2/3,再随机交配产生子二代并淘汰掉隐性个体,A的基因频率为3/4,a的基因频率为1/4,产生子三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曲线Ⅱ符合,A正确。
答案 C2.(2012·安徽理综,4)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
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
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
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9 16 8 8解析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依题意,rr个体在开花前全部死亡,说明其不具有繁殖能力。
在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RR∶Rr=4/9∶4/9=1∶1。
可求出产生r配子的概率为1/4.故后代中感病植株rr占1/4×1/4=1/16。
答案 B3.(2011·上海卷,30)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控制,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现型如表。
若W p W s与W s w杂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分别是( )种,2∶1∶1 种,1∶1∶1∶1种,1∶1 种,3∶1解析分析表格可知:这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为:W>W P>W s>w,则W P W s与W s w杂交,其子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分别为:W p W s(红斑白花),W P w(红斑白花),W s W s(红条白花),W s w(红条白花),所以其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应为:2种、1∶1,故C正确。
答案 C4.(2015·安徽卷,31)Ⅰ.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鸡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 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 L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 L C为短腿,CC为正常,但C L C L胚胎致死。
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F1。
(1)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
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出现________种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 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 L是________;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 L是________。
(3)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
科研人员对B和b 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
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出现________或________,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4)在火鸡(ZW 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WW 胚胎致死)。
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计算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适中。
(1)由题意可知亲本的一只黑羽短腿鸡的基因型为BBC L C ,一只白羽短腿鸡的基因型为bbC L C ,得到F 1的基因型为BbCC∶BbC L C ∶BbC L C L =1∶2∶1,其中BbC L C L 胚胎致死,所以F 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蓝羽正常∶蓝羽短腿=1∶2;若让F 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 2的表现型的种类数为3×2=6种,其中蓝羽短腿鸡BbC L C 所占比例为12×23=13。
(2)由于C L C 为短腿,所以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 L 是显性基因;由于C L C 没有死亡,而C L C L 胚胎致死,所以在控制死亡效应上,C L 是隐性基因。
(3)根据题意,由于缺失一个碱基,为基因突变,从而引起mRNA 相应位置出现终止密码,进而使肽链合成提前终止,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4)这种情况下,雌鸡的染色体组成为ZW ,形成的雌配子的染色体组成为Z 或W ,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可能会产生ZZ 或WW 型染色体组成的后代,其中WW 胚胎致死,所以只剩下ZZ 型的后代,所以都为雄性。
答案 (1)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 6 13(2)显性 隐性 (3)提前终止 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4) 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 为雄性,WW 胚胎致死5.(2015·天津卷,9)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
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
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 、B 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试验结果。
注:“+”的数目表示感染程度或产量高低;“-”表示未感染。
据表回答:(1)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Ⅳ、Ⅴ两组试验,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Ⅰ、Ⅲ、Ⅳ三组相比,第Ⅲ组产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控制。
抗白粉的性状由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以A、B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其F2中的甲、乙、丙单株自交,收获籽粒并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的试验小区中,统计各区F3中的无病植株比例。
结果如下表。
据表推测,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乙的基因型是________,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的基本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内容,考查实验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难度较大。
(1)从Ⅰ和Ⅱ组的试验结果可知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A。
(2)分析Ⅲ、Ⅳ两组试验,自变量为植株密度,因变量为感病程度及产量,所以Ⅲ、Ⅳ两组试验的目的是,探究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
(3)从表格可以看出,Ⅰ、Ⅲ、Ⅳ相比,第Ⅲ组的产量最高,分析表中信息得出结论: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
(4)根据甲的自交后代中感条锈病占1/4,抗条锈病占3/4可推测抗条锈病为显性(T),感条锈病为隐性(t);根据乙的自交后代中感白粉病占3/4,抗白粉病占1/4,推测感白粉病为显性(R),抗白粉病为隐性(r)。
品种A抗白粉病但感条锈病,故其基因型为ttrr,品种B感白粉病但抗条锈病,故其基因型为TTRR,F2中甲的自交后代中感条锈病占1/4、抗条锈病占3/4,相关基因型为Tt,后代都抗白粉病,(相关基因型为rr),综合起来,甲的基因型为Ttrr;乙的自交后代中全部感条锈病,相关基因型为tt,后代中感白粉病占3/4、抗白粉病占1/4,相关基因型为Rr,综合起来乙的基因型为ttRr。
根据以上的思路可以判断出丙的基因型为TtRr,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基因型为T_rr,所占比例为3/4×1/4=3/16。
答案(1)A Ⅰ、Ⅱ组小麦未感染白粉病(2)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3)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4)Ttrr ttRr %(或3/16)考点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1.(2014·海南卷,22)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叙述正确的是( )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64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5/128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67/25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6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解析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C172/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7/128,A错误;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C372/4×2/4×2/4×2/4×2/4×(1/4+1/4)×(1/4+1/4)=35/128,B正确;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C572/4×2/4×2/4×(1/4+1/4)×(1/4+1/4)×(1/4+1/4)×(1/4+1/4)=21/128,C错误;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6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都是C172/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7/128,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