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辩证

合集下载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骨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根据中医理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肾虚有关,肾主骨生髓,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

一、肾阴虚型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盗汗、手足心热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阴虚是因为肾阴不足,导致骨髓失养,骨质减少,从而出现骨质疏松。

肾阴虚型的治疗应以滋养肾阴为主。

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养阴清热汤等中药进行治疗。

在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D、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乳制品、海鱼、豆制品等,以增加骨密度。

二、肾阳虚型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折、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精神疲倦、尿频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阳虚是因为肾阳不足,导致骨髓失养,骨质减少,从而出现骨质疏松。

肾阳虚型的治疗应以温补肾阳为主。

可选用金匮肾气丸、补肾壮骨汤等中药进行治疗。

在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入温热食物,如姜、葱、羊肉等,以温补肾阳。

三、肾阴阳两虚型肾阴阳两虚型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盗汗、手足心热、畏寒肢冷、精神疲倦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阴阳两虚是因为肾阴阳双亏,导致骨髓失养,骨质减少,从而出现骨质疏松。

肾阴阳两虚型的治疗应以滋养肾阴阳为主。

可选用左归丸、养阴阳消骨汤等中药进行治疗。

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均衡摄入营养,增加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

针对不同的辨证分型,中医采用滋养肾阴、温补肾阳、滋养肾阴阳的治疗方法,以达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从而改善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和减缓疾病的发展。

同时,在日常饮食中,也应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D、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增加骨密度。

通过中医辨证分型的治疗,可以为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方面骨质疏松常见的证型

中医方面骨质疏松常见的证型

中医方面骨质疏松常见的证型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骨质疏松的中医定义
二、骨质疏松的中医常见证型
1.肾阳虚证
2.肝肾阴虚证
3.脾肾阳虚证
4.脾胃虚弱证
5.肾阴亏虚证
6.阴虚火旺证
正文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是一种因骨骼失去养分而造成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骨质疏松常见证型有以下几种:
1.肾阳虚证:患者表现为畏寒怕冷、腰背疼痛,遇冷疼痛加重,舌质淡、舌体肥大,脉沉细。

肾阳虚证的主要原因是肾阳不足,导致骨骼失去温煦,从而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

2.肝肾阴虚证:患者形体偏瘦,容易抽筋,眼睛干涩,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质偏红、苔少。

肝肾阴虚证是由于肝肾阴虚,精髓亏损,不能滋养骨骼,导致骨质疏松。

3.脾肾阳虚证:患者畏寒怕冷、腰背疼痛,同时伴有消化道症状,如大便稀溏或食欲不振。

脾肾阳虚证的原因是脾肾阳气不足,骨骼失去温煦和滋养。

4.脾胃虚弱证:患者表现为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乏力等症状。

脾胃虚弱证导致骨骼失去营养,从而引发骨质疏松。

5.肾阴亏虚证:患者腰背部疼痛、足跟痛、驼背、骨折等症状,舌质红、少苔,脉细或略数。

肾阴亏虚证的原因是肾阴不足,不能滋养骨骼。

6.阴虚火旺证:患者表现为腰背部疼痛、足跟痛、驼背、骨折等症状,同时伴有急躁易怒、五心烦热、失眠等症状,舌质红或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阴虚火旺证的原因是阴液亏损,虚火旺动,骨骼失去滋养。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病因多样,治疗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证型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骨质疏松诊断4个标准

骨质疏松诊断4个标准

骨质疏松诊断4个标准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减少和骨质变薄,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的诊断对于及早采取治疗和预防骨折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骨质疏松的四个诊断标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一疾病。

第一个诊断标准是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是评估骨质疏松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来测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骨密度T值在-1.0以下为骨质疏松,T值在-2.5以下为骨质疏松症。

因此,骨密度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二个诊断标准是临床症状和体征。

骨质疏松患者常常出现背痛、身高减小、驼背、易骨折等症状。

此外,医生在体格检查时也可以通过触诊、压痛等方法来发现骨骼的异常情况,从而辅助诊断骨质疏松。

第三个诊断标准是骨折史。

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密度减少,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腰椎、髋部和桡骨等部位的骨折。

因此,有无骨折史也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四个诊断标准是实验室检查。

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的异常,可以提示骨质疏松的可能。

此外,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和尿钙的检测也有助于骨质疏松的诊断。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骨密度测定、临床症状和体征、骨折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全面评估。

只有准确诊断了骨质疏松,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降低骨折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可能患有骨质疏松的人群,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及早发现和治疗这一疾病。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论治
引言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密度下降,骨质变薄。

中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有其独特的辨证论治方法。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分析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肾脏功能衰退、脾胃虚弱、肝肾阴虚等因素有关。

根据病情和辨证特点,中医常常会将骨质疏松分为肾虚型、脾胃虚弱型和肝肾阴虚型等不同类型。

肾虚型
肾虚型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四肢无力、头晕耳鸣等症状。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包括补肾壮骨、滋阴补肾等。

常用的药物有肉苁蓉、菟丝子、杜仲等。

脾胃虚弱型
脾胃虚弱型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气短懒
言等症状。

中医治疗该类型骨质疏松的方法包括健脾和胃、益气补
血等。

常用的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等。

肝肾阴虚型
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耳鸣目眩、心烦失
眠等症状。

中医治疗该类型骨质疏松的方法包括滋补肝肾、养阴清
热等。

常用的药物有玄参、知柏地黄丸等。

饮食调理和生活建议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和生活建议对骨质疏松的
辅助作用。

中医建议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的摄入,如食用绿叶蔬菜、豆制品、海产品等。

此外,适量进行有氧运动、防止过度劳累也是
重要的生活建议。

结论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辨证论治可以根据具体病情和辨证类型进行
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生活建议。

然而,需要注意
的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在治疗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意见。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特点是骨组织的质量和密度下降,易于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对于预防骨折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因此,建立科学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症状。

骨质疏松症患者常常表现为骨折、背部疼痛、身高减少、驼背等症状。

其中,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表现之一,尤其是髋部、腰椎和桡骨骨折。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骨痛、关节疼痛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2. 影像学检查。

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X 线检查可以观察骨质密度和骨小梁的状况,CT和MRI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骨骼结构和骨质疏松的情况。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了解患者骨骼的状况,进而进行诊断和治疗。

3. 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之一。

常用的方法包括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和量子计算机断层扫描(QCT)。

通过测定患者的骨密度数值,可以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

4. 临床实验室检查。

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雌激素、甲状腺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对于诊断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骨代谢情况,判断骨质疏松的原因和病情严重程度。

5. 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和世界骨质疏松症研究基金会(ISCD)的共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包括,1)骨折史;2)骨密度测定T值≤-2.5;3)骨密度测定T值介于-1和-2.5之间,且存在骨折危险因素。

符合以上任一条件者,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总结。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骨密度测定和临床实验室检查。

综合运用各项检查手段,可以准确诊断骨质疏松症,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量的运动,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骨质疏松中医分型

骨质疏松中医分型

骨质疏松中醫分型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质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和骨质结构破坏,容易导致骨折。

在中医中,骨质疏松可以按照不同的病因、病程和病理表现进行分型,以指导临床治疗。

中医将骨质疏松分为虚损型、湿热型和肝肾不足型。

虚损型骨质疏松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是由于肝肾精气不足、脾胃虚弱、气血亏损等内在因素引起。

这种类型的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等。

治疗上应以补益肝肾为主,同时辅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的方法。

湿热型骨质疏松多见于肥胖、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患者,主要是由于体内湿热蕴结、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

这种类型的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肢体酸痛、口干口渴、便秘等。

治疗上应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同时辅以减肥降压、改善生活习惯等方法。

肝肾不足型骨质疏松多见于更年期妇女和老年人,主要是由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等内在因素引起。

这种类型的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眩晕耳鸣等。

治疗上应以滋肾养肝、补气养血为主,同时辅以减少精神压力、促进睡眠等方法。

总之,针对不同的骨质疏松类型,应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 1 -。

中医方面骨质疏松常见的证型

中医方面骨质疏松常见的证型

中医方面骨质疏松常见的证型摘要:1.骨质疏松的中医定义和病因2.中医对骨质疏松的常见分型3.各种证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正文:一、骨质疏松的中医定义和病因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骼组织逐渐变薄、骨密度降低,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病症。

中医将骨质疏松称为“骨痿”、“骨软”等,认为是由于肾虚、脾虚、肝郁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二、中医对骨质疏松的常见分型中医根据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将其分为以下几种证型:1.肾阳虚证: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腰背疼痛,遇冷加重,舌质淡、舌体肥大,脉沉细。

2.肝肾阴虚证: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容易抽筋、眼干涩、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质偏红、苔少,脉细数。

3.脾肾阳虚证: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腰背疼痛、大便稀溏、食欲不振,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迟。

4.脾胃虚弱证: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5.肝郁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肢体或脊柱有固定的压痛点、局部疼痛、肿胀、关节活动不利,舌质紫暗、有瘀斑,脉象沉涩。

6.阴阳两虚证:主要表现为骨痛肢冷、腰背疼痛、畏寒喜暖、四肢倦怠乏力,舌质淡、体胖或有齿痕,脉沉无力。

三、各种证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1.肾阳虚证:治疗方法主要是温补肾阳,常用药物有肉桂、附子、杜仲、巴戟天等。

2.肝肾阴虚证:治疗方法主要是滋养肝肾,常用药物有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黄精等。

3.脾肾阳虚证:治疗方法主要是健脾温肾,常用药物有炙甘草、干姜、人参、白术等。

4.脾胃虚弱证:治疗方法主要是健脾和胃,常用药物有党参、炙甘草、白术、茯苓等。

5.肝郁气滞血瘀型:治疗方法主要是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常用药物有川芎、桃仁、红花、柴胡等。

6.阴阳两虚证:治疗方法主要是调和阴阳,常用药物有龟板、鳖甲、黄精、枸杞子等。

总之,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注重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这种疾病会影响到身体的骨骼、牙齿、关节和大脑。

该病由于骨密度减低而引起,患者通常会遗
传简单性骨质疏松症或复合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血清钙和磷检测、血清钙/磷测量、尿酸水平检测以及骨密度检测,它们都可以用来找出骨质疏松症的诊
断标准。

如果患者的血清钙/磷测量低于正常水平,就有可能患上骨质
疏松症。

同时,患者的血清钙和磷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如果这
两项值低于正常水平,就可以得出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结论。

尿酸水平检测也可以用来诊断骨质疏松症,正常来说,患者的尿
酸水平应该在 3.5mmol/L以下,超过这个值就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检测也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患者的骨
密度低于正常水平,可以被确诊为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检测一般使用X
光断层扫描或DEXA扫描技术,它们可以测量患者的骨密度,并且可以
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

此外,还可以进行其他检查来确诊骨质疏松症,比如血清软骨碱
性蛋白和放射性葡萄糖脱氢酶等。

有些医生还会进行家族史调查来确
认是否是家族性骨质疏松症。

总之,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包括血清钙和磷测量、尿酸水平检测、骨密度检测、血清软骨碱性蛋白和放射性葡萄糖脱氢酶测量以及
家族史调查等,它们都可以用来确诊骨质疏松症。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骨质疏松症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骨质疏松症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骨质疏松症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骨量减少和骨质变薄相关的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骨质疏松症可被归类为骨病范畴,具体可分为不同的辨证类型。

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疏松骨的效果。

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辨证分型是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病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将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如下:1. 肝肾阴虚型:此类型患者多以面色晦黯、头晕、腰膝酸软等症状为主。

治疗方法主要是滋补肝肾,养阴润燥。

2. 脾肾阳虚型:此类型患者常伴有四肢无力、畏寒、小便频繁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是温补脾肾,健阳固骨。

3. 肺肾阴阳虚亏型:此类型患者常表现为头晕、腰膝酸软、盗汗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是滋肾养阴,调理肺气。

4. 肝郁血瘀型:此类型患者常出现乳房胀痛、脘腹胀满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是舒肝解郁,活血化瘀。

5. 肝肾不足型:此类型患者常有腰膝酸软、小便频繁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是益肾填精,强筋壮骨。

治疗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结果,中医针对不同的患者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1. 中药治疗:中药可以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来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枸杞子、黄精等。

2. 食疗养生:通过饮食调理,可以为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

建议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等的食物,如奶制品、海鱼等。

3. 中医推拿: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的循环,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症状。

4. 锻炼养生:适量的锻炼可以增强骨骼的质量和强度,减缓骨质疏松的进展。

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仅供参考,请在接受治疗前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的辨证分型,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改善症状,达到疏松骨的效果。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容易导致骨折。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人体的阴阳失衡以及气血不足有关。

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骨质疏松症可以分为肾虚型、气血两亏型、肝肾阴虚型和湿热内蕴型。

一、肾虚型肾虚型是骨质疏松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肾为先天之根,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

肾虚型的人常伴有腰膝酸软、腰膝无力、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虚型骨质疏松症属于肾阳虚衰,导致骨髓中的精血亏损,骨骼无法得到充分滋养,从而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

治疗上,中医通常采用补肾壮阳的方法,如服用补肾药物、食疗调理等,以补充肾气,调整阴阳平衡。

二、气血两亏型气血两亏型是骨质疏松症的另一种常见类型。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对于维持骨骼的健康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气血两亏型的人常伴有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心悸失眠等症状。

中医认为,气血两亏型骨质疏松症属于气血亏损,导致骨髓中的精血无法充分供应骨骼,从而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

治疗上,中医常采用益气养血的方法,如调理饮食、适当运动、针灸等,以补充气血,改善骨骼健康。

三、肝肾阴虚型肝肾阴虚型是骨质疏松症的一种较为特殊的类型。

肝肾是人体精血的储藏器官,对于维持骨骼的健康也起着重要作用。

肝肾阴虚型的人常伴有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腰膝酸软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属于肝肾阴虚,导致骨髓中的精血不足,骨骼无法得到充分滋养,从而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

治疗上,中医常采用滋阴补肾的方法,如服用滋阴药物、调理情绪等,以滋养肝肾,改善骨骼健康。

四、湿热内蕴型湿热内蕴型是骨质疏松症的一种较为少见的类型。

湿热内蕴型的人常伴有口苦口干、尿黄便秘、全身沉重等症状。

中医认为,湿热内蕴型骨质疏松症属于湿热内蕴,导致骨髓中的精血受到湿热的侵袭,骨骼无法得到正常滋养,从而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

治疗上,中医常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如调理饮食、适当运动、中药疗法等,以清除湿热,改善骨骼健康。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与施治PPT课件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与施治PPT课件
学来辨
证施治。
1、肝肾阴虚型:
⑴主证:腰背酸痛,腰膝酸软,疲倦无力,咽干舌 燥,手足心热,盗汗自汗,舌红苔薄少或无苔光, 脉细数。
⑵治法:补肝益肾,填精益髓
⑶方药:六味地黄丸或左归饮加减
1)生地15 山萸肉15 淮山15 茯苓15 丹皮12 泽泻12 杜仲12 川断15 杞子12
2)熟地15 山萸肉15 淮山15 茯苓12 杞子 12 甘草6 牛七15 兔丝子12 补骨脂12
2、肝肾阳虚型:
⑴主证:腰背冷痛,腰膝酸软,甚则弯腰驼背,四 肢怕冷,小便清长,夜尿频繁,畏寒喜暖,舌淡苔 白,脉沉细弦。
⑵治法:温肾阳,补肝肾。
⑶方药:或归饮加味
熟地15 淮山15 山萸肉15 甘草6 杞子15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 辨证与施治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与施治
省中医院骨科
一、中医如何看待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其包括 原发性及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二大类。原发性 骨质疏松症在中医学中以虚痹证,骨痹证视之。 继发性骨疏松症主要有糖尿病,甲亢、肾脏疾 病等多种疾病引起,散见于医典中消渴、瘿病、 水肿、虚劳、痿证等内容中讨论。
现今医学分为传统医学、基于“生物-医学模式”近代发展起来的西医,20世纪西医又发展到“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或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系统生物学的兴起,形成了系统医学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成为继传统医学、西医学之后中、西医学汇通的未来医学。当代中国医学类专业比较优秀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等学校。 中医即中国传统医药学,是形成于数千年前的中国,是建立 在人们与疾病长期斗争的经验总结及阴阳五行、八纲脏腑辨证基础上,运用朴素辩证法及思辨推理方法,认识机体、自然、疾病三者关系,发展起来的一门以“功能人”包括功能脏器为概念的独特的医学哲学理论体系。在治疗上,除了药物外,还有针灸、推拿气功、耳针等特殊疗法,它是世界传统医学中最完善的一种医学理论体系。它为人类尤其为中国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医学是最近 三四百年来建立在解剖学、生物学及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主要采用科学实验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直至目前的分子基因层次水平,发展极为迅速,超过其它任何一门医学科学,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主流。 可见中西医学,一个是以“功能人”为概念的独特的哲学医学理论体系,一个是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 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二者都不是以完整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从理论讲二者都不是科学的,势必影响各自发展。事实也证明这一切,中医长期停滞不前、疗效也不确实。西医尽管发展到目前的基因分子层次,但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对绝大部分疾病发病原因认识不清、发病机理弄不明白,治疗受到制约,在小小SARS、禽流感面前竟束手无策,在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尿毒症等相当多疾病面前更是 不得不求助或借助中医治疗。一个是疗效不确实,一个是有些甚至相当多疾病无法治疗,这就是中西医学结合的缘由。然而,由于二者是两套理论、两股道上跑的车,风马牛不相及,从理论上讲就没有结合的可能,只是形式上的融合罢了。故出现西医对治疗不了的疾病只好求助中医,而中医则往往采用西医诊断中医治疗,以及中西治疗法一块用的局面。 至于循证医学、比较医学、后现代医学、行为医学等 所谓“医学”,都称不上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关于这一点在灵魂医学有关章节中将有相关点评。 总之,目前以中西医学为主的世界各种医学科学都存在不完整性的瑕疵,即都是以不完整的人为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故不能解决目前存在于中西医学甚至人文社会科学史上一切疑难模糊问题,成为阻碍医学科学前进的羁绊。的确,要解决目前存在于中西医学甚至人文社会科学上一切疑难模糊问题,显然已完 全超出了中西医学所涉及的范畴,我们必须跳出中西医学的理论框架,建立起一个新的医学理论体系 - 东方医学和西方医学(即西医)的融合形成现代系统医学。该体系所涉及的一切问题不管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都应该远远超过现有的中西医学理论,并将现有中西医学理论纳入自己的理论框架范围之内。为了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原创人生、医学理论体系——灵魂医学 soul medicine应运而生,她不但从 宏观上或战略上圆满解释并解决了存在于人类医学及人文社会科学史上的一切疑难模糊问题,而且还能够使人们得以启迪人生,不得不重新认识人类自身、不得不重新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多维世界。

骨质疏松的中医辨证施护

骨质疏松的中医辨证施护

骨质疏松的中医辨证施护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由于骨量减少和骨骼结构破坏引起的。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是由肾虚、气虚、血虚等因素导致的。

在中医中,对于骨质疏松的辨证施护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医辨证施护骨质疏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医辨证施护骨质疏松有多种方法。

首先是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辨证。

根据中医理论,骨质疏松可分为肾虚型、气虚型、血虚型等不同类型。

肾虚型表现为腰酸膝软、精神疲倦、大便干燥等症状;气虚型表现为气短懒言、心悸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血虚型表现为面色萎黄、月经不调、头晕目眩等症状。

通过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可以针对性地制定施护方案。

其次是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的辨证施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肾虚型骨质疏松患者,可以使用补肾壮骨的药物,如巴戟天、菟丝子等;对于气虚型患者,可以使用益气养血的药物,如人参、当归等;对于血虚型患者,可以使用补血滋阴的药物,如黄芪、熟地等。

中医药治疗是一种温和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并增强骨骼的健康。

此外,中医辨证施护骨质疏松还可以采取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例如,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节经络和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增加骨骼的营养供应,达到保护骨骼的目的。

推拿按摩和理疗也可以起到类似的效果。

此外,适当的运动是骨质疏松患者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升骨密度。

然而,中医辨证施护骨质疏松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个体差异很大,同一种辨证施护方法对于不同的患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因此,在施护前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施护方案。

其次,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病,施护过程需要坚持并与西医治疗相结合。

中医辨证施护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患者也需要耐心等待。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施护是治疗骨质疏松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辨证施护,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改善症状和保护骨骼健康的目的。

然而,中医辨证施护骨质疏松仍然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总结,以提升其疗效和安全性。

骨质疏松症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骨质疏松症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骨质疏松症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骨质疏松症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骨松”。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主要是肾虚、气滞、血瘀等因素导致骨质流失或生化代谢障碍,进而导致骨密度减少、骨质变薄和易折断等症状。

中医辨证依据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
1. 病因辩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致病因素,分析肾虚、气滞、血瘀等病因的权衡与主导。

2. 脉象辩证: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检查脉象的速度、强弱、有无阻滞等变化,了解患者体内气血运行的状况。

3. 舌象辨证:观察患者舌头的形态、颜色、苔膜厚薄等特征,以及舌体上的斑点、裂纹等变化,以了解患者体内的阴阳盛衰、气血状况。

4. 症状辩证:综合分析患者的一般症状,如四肢酸软无力,腰膝酸软痛,头晕耳鸣,形体瘦弱等,及特殊症状,如骨骼折断,脆性骨折等,了解肾虚、气滞、血瘀等病理变化。

综上所述,中医诊断骨质疏松症主要依据病因辩证、脉象辩证、舌象辨证和症状辩证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辨识所属的病证类型,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骨质疏松的中医辨证

骨质疏松的中医辨证

骨质疏松的中医辨证咱中国人啊,对中医那可是有着深厚的感情。

今天咱就来说说骨质疏松这个事儿。

你想想,骨头就好比是咱身体里的顶梁柱啊!要是这顶梁柱不结实了,那咱这身体的“大厦”不就危险啦?骨质疏松就像是个偷偷搞破坏的小捣蛋鬼。

中医辨证起来,可有不少讲究呢!就好比说肾主骨,要是肾出了问题,那骨头能好吗?这就像汽车没了好的发动机,还怎么跑得动跑得起啊!有的人平时不注意保养身体,过度劳累,或者性生活不节制,这不就把肾给伤了嘛,那骨头能不遭殃嘛。

还有啊,脾胃也很重要呀!脾胃就像是身体的后勤部,要是脾胃不好,营养吸收不了,骨头没了营养,那不就跟花儿没了水一样,能不枯萎嘛。

那些平时就挑食、不好好吃饭的人,可得注意啦!再说说肝吧,肝主筋,筋和骨也是紧密相连的呀!肝要是不舒畅了,就好比路被堵住了,那筋骨能通顺嘛。

有些人整天闷闷不乐,爱生气,这肝能好嘛,骨头也跟着倒霉呀。

咱平时可得多注意呀!别以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不能掉以轻心。

就像一棵小树,从小就得好好养护,不然等长大了歪了倒了,再想扶正可就难啦!多吃些对骨头好的食物呀,像黑芝麻、核桃这些,不就跟给骨头施肥一样嘛。

多去晒晒太阳,这太阳就像是给骨头充电呢。

别老是坐着不动,得活动活动,骨头也喜欢运动呀,这就跟人一样,越动越精神。

咱中国人讲究的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可别等骨头出问题了才后悔莫及呀!平时就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这可比啥药都管用呢。

中医辨证就是告诉我们,要从根本上找原因,从源头上去解决问题。

咱可不能小瞧了咱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呀!所以啊,大家都要重视起来骨质疏松这个事儿,别等骨头松了才着急。

平时多注意保养身体,让咱的骨头一直都结结实实的,这样才能健康快乐地生活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咱得认真对待呀!。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与施治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与施治
杜仲15 熟附子12 肉桂3 肉苁蓉10 仙茅 12 巴戟天12
3、脾肾阳虚型: ⑴主证:腰背酸痛,腰腿沉重,四肢乏力,关节酸痛,
下肢浮肿,面色少华,头晕,纳呆,大便溏,舌淡胖苔 腻,脉沉滑。 ⑵治法:健脾温阳,利湿通络。 ⑶方药:参苓白术散合济生肾气丸加减
党参30 云苓15 白术15 淮山15 山萸肉12 制附子15 肉桂3 牛七15 泽泻12 车前子10
4、寒凝脉痹型: ⑴主证:腰背疼痛,甚则腰驼背弯,四肢关节变
形,活动受限,四肢拘急麻痹,面色黯黑,舌暗淡 或暗红白腻,脉沉弦。 ⑵治则:散寒通痹 ⑶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桂支9 细辛3 当归9 白芍15 灸甘草6 独活12 灵仙30 补骨脂15 肉苁蓉12
5、常用中成药,可据病情需要选用下述丸散。 ⑴仙灵骨葆 ⑵骨疏康冲剂 ⑶金匮肾气丸 ⑷健步虚潜丸 ⑸左、右归丸等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在中老年后发
病。“肾虚骨衰”中医学主要从脏腑学来辨
证施治。
1、肝肾阴虚型:
⑴主证:腰背酸痛,腰膝酸软,疲倦无力,咽干舌 燥,手足心热,盗汗自汗,舌红苔薄少或无苔光, 脉细数。
⑵治法:补肝益肾,填精益髓
⑶方药:六味地黄丸或左归饮加减
1)生地15 山萸肉15 淮山15 茯苓15 丹皮12 泽泻12 杜仲12 川断15 杞子12
现今医学分为传统医学、基于“生物-医学模式”近代发展起来的西医,20世纪西医又发展到“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或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系统生物学的兴起,形成了系统医学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成为继传统医学、西医学之后中、西医学汇通的未来医学。当代中国医学类专业比较优秀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等学校。 中医即中国传统医药学,是形成于数千年前的中国,是建立 在人们与疾病长期斗争的经验总结及阴阳五行、八纲脏腑辨证基础上,运用朴素辩证法及思辨推理方法,认识机体、自然、疾病三者关系,发展起来的一门以“功能人”包括功能脏器为概念的独特的医学哲学理论体系。在治疗上,除了药物外,还有针灸、推拿气功、耳针等特殊疗法,它是世界传统医学中最完善的一种医学理论体系。它为人类尤其为中国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医学是最近 三四百年来建立在解剖学、生物学及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主要采用科学实验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直至目前的分子基因层次水平,发展极为迅速,超过其它任何一门医学科学,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主流。 可见中西医学,一个是以“功能人”为概念的独特的哲学医学理论体系,一个是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 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二者都不是以完整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从理论讲二者都不是科学的,势必影响各自发展。事实也证明这一切,中医长期停滞不前、疗效也不确实。西医尽管发展到目前的基因分子层次,但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对绝大部分疾病发病原因认识不清、发病机理弄不明白,治疗受到制约,在小小SARS、禽流感面前竟束手无策,在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尿毒症等相当多疾病面前更是 不得不求助或借助中医治疗。一个是疗效不确实,一个是有些甚至相当多疾病无法治疗,这就是中西医学结合的缘由。然而,由于二者是两套理论、两股道上跑的车,风马牛不相及,从理论上讲就没有结合的可能,只是形式上的融合罢了。故出现西医对治疗不了的疾病只好求助中医,而中医则往往采用西医诊断中医治疗,以及中西治疗法一块用的局面。 至于循证医学、比较医学、后现代医学、行为医学等 所谓“医学”,都称不上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关于这一点在灵魂医学有关章节中将有相关点评。 总之,目前以中西医学为主的世界各种医学科学都存在不完整性的瑕疵,即都是以不完整的人为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故不能解决目前存在于中西医学甚至人文社会科学史上一切疑难模糊问题,成为阻碍医学科学前进的羁绊。的确,要解决目前存在于中西医学甚至人文社会科学上一切疑难模糊问题,显然已完 全超出了中西医学所涉及的范畴,我们必须跳出中西医学的理论框架,建立起一个新的医学理论体系 - 东方医学和西方医学(即西医)的融合形成现代系统医学。该体系所涉及的一切问题不管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都应该远远超过现有的中西医学理论,并将现有中西医学理论纳入自己的理论框架范围之内。为了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原创人生、医学理论体系——灵魂医学 soul medicine应运而生,她不但从 宏观上或战略上圆满解释并解决了存在于人类医学及人文社会科学史上的一切疑难模糊问题,而且还能够使人们得以启迪人生,不得不重新认识人类自身、不得不重新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多维世界。

骨质疏松的症状

骨质疏松的症状

骨质疏松的症状
骨质疏松的症状有很多,主要症状包括乏力、疼痛、抽筋、骨折和脊柱变形等。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感到持续的全身骨痛,特别是在脊椎、骨盆区域以及骨折处。

疼痛通常在登楼、体位改变、直立后伸或久坐时加剧,日间疼痛较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

严重时,骨质疏松会导致骨折,甚至脊柱变形,严重压迫心肺,引发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异常。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有类似症状,建议尽快就医并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骨质疏松鉴别诊断要点

骨质疏松鉴别诊断要点

骨质疏松鉴别诊断要点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点是骨矿物质密度降低,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从而导致骨折风险增加。

在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时,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医生在诊断骨质疏松症时,首先会询问患者的病史。

重点询问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饮食习惯、运动情况、长期用药情况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步骤。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指标,以评估患者的体型和营养状况。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以及是否存在疼痛等症状。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其他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疾病。

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鉴别诊断的关键环节。

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血液检查和尿液检查,以检测患者的骨代谢指标、钙磷代谢指标、性激素水平等。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提示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或其他相关疾病。

四、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X线检查、CT检查或MRI检查,以观察患者的骨骼形态、结构以及是否存在骨折等情况。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五、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依据骨密度检测结果。

当患者的骨密度低于正常值时,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同时,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风险。

六、鉴别诊断在诊断骨质疏松症时,医生需要与其他骨骼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例如,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折等。

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疼痛、僵硬等症状,但治疗方法与骨质疏松症不同。

因此,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要点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诊断标准等方面。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医生可以准确地诊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骨质疏松诊断4个标准

骨质疏松诊断4个标准

骨质疏松诊断4个标准骨质疏松症是出现于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是指当钙和磷失去平衡时,骨骼中细胞会减少,骨骼中的固有组织会出现变化,最终骨量会减少,体积会变小,引起的疾病被称为骨质疏松症。

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按照国家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有四个主要细分:1、放射性诊断:放射学著名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放射性斑点检查是一种定量测试,通过神经核磁共振技术或单组成离子注射检查,能够发现骨质疏松症的核部和四肢骨密度的改变,从而判断临床诊断。

2、化学检查:根据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生理机制,钙、磷、初级骨物质生成和代谢的指标,包括血钙空腹钙、血钼、血磷、血碱性磷酸酶、葡萄糖末端磷酸酶等,通常也可以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

3、生物物理检查:这种检查通常是从营养水平和营养状况、神经生理,骨骼力学数据去考察患者的情况,反映骨质疏松症患者身体情况更客观可靠,被广泛应用于社区健康检查诊疗中。

4、免疫分析:使用免疫分析技术来检测骨蜡烷氧化酶的活性、脂肪过氧化物的含量等,作为客观指标来判断骨质疏松症,符合动物实验结果,但需要进一步明确其指标的调节和临床发生的关系,以提高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临床意义。

骨质疏松症诊断的4个主要标准是:放射学诊断、化学检查、生物物理检查和免疫分析。

放射学检查可以反映患者骨密度的改变以及分析确认骨质疏松症;化学检查通过检测血液里的钙,磷,初级骨物质生成和代谢的指标,来判断诊断;生物物理检查反映患者的营养水平和营养状况,骨骼力学数据,反映骨质疏松症的更详细情况;免疫分析技术检测骨蜡烷氧化酶的活性、脂肪过氧化物的含量等作为检测骨质疏松症的依据。

上述4种方法均可用来诊断骨质疏松症,在放射性斑点检查、化学检查、生物物理检查和免疫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情况下,可以更加客观准确地判断病情,因此,规范的检查结果对诊断骨质疏松症有重要意义。

骨质疏松的中医辨证治疗

骨质疏松的中医辨证治疗

⾻质疏松的中医辨证治疗⾻质疏松基本病机在于肾虚精亏、邪滞经络,所以当以补肾祛邪为治疗⼤/法。

补肾重在温补肾阳,填补肾精。

临证还应该依据有⽆肝肾阴虚、⽓⾎虚的轻重进⾏养阴、养⾎益⽓。

在扶正的同时进⾏祛邪治疗,包括温化寒湿、养阴清热、活⾎化瘀、化痰通络等。

可依照以下分证论治:1.肾虚寒证证候:腰背冷痛,腰膝酸软,⽆⼒⽓短,不能久坐,活动受限,甚则驼背、弯腰,脊以代头,尻以代踵。

怕寒喜暖,遇寒加重,⼩便频多,⾆质淡,苔⽩腻,脉沉细或者弦。

治法:温补肾阳,祛寒化湿。

⽅药:右归丸(熟地、⼭药、⼭芋⾁、枸杞、杜仲、迎阳⼦、附⼦、牡桂、当归、⿅⾓胶)加减。

⽅中附⼦、牡桂、杜仲、⼭药温补肾阳,祛寒化湿,辅以熟地、⼭芋⾁、⿅⾓胶、当归、迎阳⼦益肾精、养肝⾎、强壮筋⾻。

如果湿重者可加防⼰、⼭苍术;寒重者可加⼲姜、川乌等。

2.阴虚内热证证候:腰背酸疼,膝软⽆⼒,驼背腰弯,五⼼烦热,⼝⼲⾆煤,⾆红,苔黄腻,脉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祛湿解痹。

⽅药:左归丸(⽣地黄、⼭药、⼭芋⾁、迎阳⼦、枸杞、⽜膝、⿅⾓胶、龟板胶)加减。

⽅中⽣地黄、枸杞、⼭芋⾁、迎阳⼦、龟板胶、⿅⾓胶滋肝肾、补肝肾阴。

⼭药、⽜膝化湿⽽壮筋⾻。

如寒重者加附⼦、仙灵脾、狗脊等;如湿重者加⼭苍术、防⼰等。

3.⾎虚⽔盛证证候:腰疼背酸,四肢关节痛或者关节肿胀,⽆⼒⼼悸;⾯⾊⽆华,⾆淡,苔⽩腻,脉沉细。

治法:养⾎利⽔。

⽅药:当归芍药散(当归、芎藭、⽩芍、⼭苍术、泽泻、云苓)加减。

⽅中当归、⽩芍、芎藭养⾎活⾎,⼭苍术、云苓、泽泻利⽔祛痹。

如果阳虚寒盛者加川桂枝、⼲姜、仙灵脾等。

若⽆⼒、⼝⼲者加花粉、⽣龙⾻、⽣牡蛎;如果湿重者加防⼰、羌活、独活等。

4.⽓虚⾎瘀证证候;⾝倦⾃汗,少⽓懒⾔,头晕眼花,腰背酸疼,或者胸肋四肢关节刺痛,⾆质暗或者有瘀点瘀斑,脉沉细弦。

治法:养⾎益⽓。

⽅药:⼗全⼤补汤(黄参、黄芪、云苓、冬术、棒草、牡桂、熟地、芎藭、⽩芍)加减。

⽅中黄参、黄芪、冬术、云苓、棒草健脾益⽓、熟地、当归、⽩芍、芎藭养⾎活⾎,牡桂温阳祛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肾阳不足型 主证有头昏耳鸣,神疲乏力,小腹冷感,肢冷畏寒,舌淡, 脉沉弱。治法为温补肾阳、强壮筋骨 。
施护,忌凉润,忌辛散,宜甘温益气之品,以补阳配阴,使沉 阴散而阴从于 阳。可食用羊脊骨粥,多食干姜、山药、桂圆以温补肾阳。服用右归丸或金 匮肾气丸加减。
正虚邪侵型
腰背疼痛,肌肉枯萎瘦削,神疲倦怠, 肢体无力,食少便溏,或久泄不止,虚浮 无华,心悸无眠,甚至肢冷畏寒,舌质淡, 脉细弱无力。 宜补益脑肾,重视食疗,进食易消化, 营养丰富的食物。
先天不足型
腰背疼痛,足跟作痛,神疲倦怠;腰背 痛喜按揉,肢体痿软无力,面色虚浮无华, 心悸失眠,舌质淡等,脉细无力。 应重视运动锻炼,经常参加户外运动, 促进气血运行。
饮食护理

中医历有食性与药性相同之说,食物的正确选择不仅可减少药物对 人体的损害,还可补精益气,提高治疗效果。所以必须建立合理的饮 食结构。多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主要有牛奶、奶制品、大豆、豆制 品、虾皮,每日饮牛奶二杯。多食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蘑菇、鱼。因 钙与维生素D的补给不仅可预防骨质疏松症,而且有治疗作用。而豆 制品含有雌激素,可预防骨质疏松症。适量选用优质蛋白如蛋类、瘦 肉、鸡等。多食用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以及黑木耳、 松仁、板栗、香菇等。荤素结合,减少糖、盐摄入。荤素搭配,可保 证营养成分的均衡。而糖是酸性食物,可消耗钙元素。食盐过多可影 响钙质在骨质中沉积,故应以低盐、少糖为佳。烟、酒不宜,酒精可 影响钙质的吸收。此外:肝肾两虚型可多食红枣、肝脏、百合莲子粥、 绿豆汤等补益之品。饮食清淡,忌辛辣油腻、煎炸品。脾气虚型可多 食益气健脾食物如山药、莲子等。豆制品、水产品也有健脾之功。易 引起气滞的红薯、糯米、土豆等不宜。忌油腻、生冷、硬固之品。血 瘀型可给予清淡、素爽流汁或半流饮食。
谢谢!
功能锻炼


1. 每日坚持体操锻炼,如扩胸运动、深呼吸运动、 伸背运动、下肢后提运动、收腹运动和下肢外展 运动等,早晚各1次,每次约20min。 2. 坚持步行500~1500米,每日1~2次。 3. 每日还可参加气功、太极拳、舞剑等活动。
防治要点





预防工作应从中年开始,根据个体的体力、性格、生活条件、生活习惯的差异,开展各种体育运动。 强健的肌肉,对骨关节有支持和保护作用。运动能延缓骨质的丢失,增进食欲,运行气血,有利于 对肾的充养。随着年龄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方式逐渐改变和调整。 保持良好的姿势,力争直立、正坐,床铺要松软而承托力均匀,能延缓和减轻变形,避免卧位转动 时引起疼痛。必要时早期使用腰围。 不要烟酒过度,以免损伤肝脾,引起后天不足,肾元所养。进入老年,不要食用削伐太过、损害肾 精的食品。人为血肉有情之躯,需要血肉有情之品充养,故肉类、奶类应经常食用,经常多饮鲜牛 奶或各种矿物质配比合理的奶粉,有益身体。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医学认为是肾亏所致,治疗时亦以肾为本。平时可以服食虎潜丸、龟鹿补肾 液、壮腰健肾丸、六味地黄丸等补肾填精的中成药。中医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以补肾为大法。补 肾法中,要辨别肾阴虚和肾阳虚,根据“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道理,治疗时应阴阳同补而有所 偏重。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人体随着年龄逐渐老化、肾精逐渐衰竭的结果,难以避免地逐渐加重。但可 以通过医药、饮食调节、生活调节等综合方法,延缓其发展,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使其有限度的逆 转,使临床症状上得以减轻甚至缓解。 所以各种防治措施要持之以恒,并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方法。 对中年以后尤其更年期前后的妇女应高度警惕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不可完全依赖X线照片作为诊断 依据,因为X线检查对本症并不敏感。在无法作高度敏感的检查时,可以根据病人的饮食、生活、 活动能力下降的表现作出判断,以便尽早开始防治。 出现症状后,过分强调卧床休息,对防治本症不利,根据动静结合的原则,给予必要的限制活动的 目的,在于防止变形或并发骨折,故不应过份强调和连续长时期的限制。 本症易并发骨折,特别是脊椎的压缩性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所以首次的较剧的疼痛出现,应高度警 惕骨折的可能。
简易食疗

(1)鲜牛奶1杯,每晨服用,长期坚持。(2)虾皮30~ 50g,与鸡蛋1~2只搅拌均匀,放入蒸锅中蒸熟佐饭吃。 常食有效。(3)豆腐200g,鲜虾100g,加姜、盐等调料 置锅内同炖熟,每日食用。(4)羊脊骨粥:羊脊骨1副, 肉苁蓉30g,菟丝子30g。羊脊骨洗净,捶碎,与苁蓉、 菟丝子共用水熬汁,去渣,入大米适量,煮粥,入五味, 可经常食用。该方有温肾壮阳、填精补髓之效。适用于肾 阳虚证之骨质疏松症者。(5)生地黄鸡:乌鸡1只,地黄 250g,饴糖适量。将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地黄与饴糖和 匀置鸡腹中,缝合切口,入锅中煨炖,熟烂即成,食肉饮 汤。本方有补肾填精之效,用于肾精不足者。(6)猪骨 豆汤:猪骨2份,黄豆、豇豆各1份。文火烧烂,五味调和, 酌情食用。该方用补肾填精之功能,适用于肾精不足 者。
主要临床表现



1)骨全身痛,以脊柱与骨盆及骨折处为主, 当改变体位或上、下楼梯时更甚。 2)身材变矮。 3)易骨折。
辩证施护分为三型
肝肾亏虚型

主证有腰膝酸软,时或隐痛,足跟作痛,喜按喜揉,遇劳则甚,休息时减轻, 神疲乏力,耳鸣,头昏,齿摇,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治法为补肾填精、生 髓壮骨 。施护:服用补髓丹加减,中药和饮食要热服,忌生冷的食物,可食 用猪骨豆汤、生地黄鸡。疼痛者可采用热敷法(防风、威灵仙、川乌、草乌、 透骨草、续断、狗脊各100g,红花60g,川椒60g,共研末,每次用50~ 100g,醋调后装沙袋,敷于皮肤上,并在药袋上加敷热水袋,每次半小 时)。 1. 肾阴虚损型 主证有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耳呜,口燥 舌干,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治法为补肾益阴、强筋壮骨 。宜甘润益肾之 剂,以补阴配阳,使虚火降而阳归主阴。服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加减。饮 食应避免膏粱厚味,忌过于苔寒,忌辛燥。
骨质疏松症的辩证施护
薛雪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 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 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可发生于 任何年龄,而以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最为 多见。
病因病年以后,肾 精逐渐衰竭,督任二脉损伤,肾亏则髓空,骨不 充养而瘦弱。腰为肾之府,故腰痛;筋骨痿弱故 无力。肾虚于下,五脏得不到温煦,阳气衰微, 阴精不足,故虚热往来,气怯自汗。脑为髓海, 髓不充,故神疲、眩晕。也有或因烟酒过度,致 耗损真元;或因后天不足而致先天失养;或因养 尊处优,脾阳不运,气血壅滞,都可以引起肾亏 而导致骨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