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2019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7闲适诗含答案解析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 专题 07 闲适诗闲适诗(闲适隐逸诗词)就是写某些诗人(抒情主人公)看不惯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诗词。
这类诗词主要有以下特点,也是在欣赏也就从这几方面思考。
一、闲适诗的特点1、宁静安适的氛围描写宁静的氛围,表现多为悠闲、祥和。
如宋人陆游的纪游抒情之作《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七律诗的颔联与尾联为后人所称道。
诗的颔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追述此地所见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
这联流水对曲折鲜明,圆转流美,极好地勾画出江南农村山岭重重叠叠,溪河四环交错,道路弯弯曲曲,村庄繁花掩映的美好风光,表现了诗人初次探访面对的一幅幅画面各异的景色而激起的心理活动和由衷赞叹。
这种对进行之中不断变化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富有耐人寻味的理趣:寓示人们只要勇于探索,终能冲破困境,到达光明的彼岸。
尾联中充分表现了诗人与农家心会神契、亲密无间的友情,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特别是诗人为日后的再访勾画了如诗如画的优美动人的境界——月色下,诗人乘兴手拄拐杖,踏着月光,悠闲地微笑着漫步而来,在乡村夜晚的一片静谧中,轻轻地敲响了农家的柴门。
其实就是对这样恬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2、浓郁的乡村气息宋代诗人翁卷的《乡村四月》,就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的美丽风光: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诗的前两句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象。
表明了河水涨满、水田映着天空泛出一片白色的特有情景。
同时,诗人在描绘出初夏时节江南地区如烟似雾、迷蒙一片的毛毛细雨中,又描写了子规鸟的鸣啼声,暗示了农忙季节的到来。
接下来的两句写农事,突出了农事的繁忙紧张和农家的辛勤劳苦。
可以说,整个诗歌都表现出浓郁的乡村气息。
3、质朴清新的风格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我们比较熟悉的辛弃疾的《清平乐》是最能体现江西东部农村田夫野老之家生活情趣,也能表现之类诗歌那质朴清新的艺术风格,全词如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古诗词鉴赏(二)(江苏)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古诗词鉴赏(二)(江苏)【一】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首联中哪一个物象暗扣着题目?第二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2〕前人称刘禹锡“英迈之气,老而不衰”,【三】四两联是如何表现诗人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5分〕【二】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向子諲②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④还?【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
②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
③同:通“彤”。
④鸾辂:帝王所乘的车驾。
⑴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现“断肠”的?(3分)⑵“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3分)⑶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金陵怀古王硅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独上江城满目秋”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2〕概括这首诗中间两联的内容,并说说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4分〕〔3〕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
〔3分〕【四】古诗鉴赏(10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0分〕倦夜苏轼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注]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之古诗歌阅读试题解析
[15]据题精答——简答题目 ①词句入手,检索形象,加工为意象,归结感情; ②要点无一词遗漏,回答无一句废话,晓畅合理。
文字 入手
简答题目回答流程 形象·意象 检索·加工
感情 领悟
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 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参考答案] 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这副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 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 有什么作用?(6分)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 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 从容之致。
[例三·2019年全国课标三卷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 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 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 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 惠,受恩必报。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 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 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 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 者的主观感受
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 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①《酬乐天扬州酬初乐逢天席扬上州见初赠逢》席对上仗见工赠稳,用典精当, 语言雅丽平巴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②这几句诗怀则旧采空用吟了闻民笛歌赋俚,曲到的乡表翻现似手烂法柯描人写。田野风光 和劳动场景沉,舟语侧言畔通千俗帆浅过显,,病清树新前流头畅万。木春。
2019江苏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三_古诗词鉴赏
江苏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三、古诗词鉴赏一、考纲要求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解题指津1.整体把握:“五看”——标题、作者(背景)、内容、注释、题干。
2.重要信息:圈点勾画——重要意象、情词。
三、真题示例【示例1】(2016三模)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上巳注召亲族李清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芙祷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荚笑,可怜人似畚将老。
注:“上巳”节日名,古指农历三月初三。
(1)请根据“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三句,简要概括。
“欢意少”的原因。
(3分)【参考答案】长夜漫漫,辗转难眠;故国已失,梦境成空;故园相识,思家难归。
审题:此为区间——三句;方向——内容概括题之原因;要求简要概括;思路:据答题区间,瞻前顾后;译解相关诗句大意后概括。
注意:答题句式整齐为上;依据文本,不能想当然。
(2)请简要赏析“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句子的艺术技巧。
(3分)【参考答案】①运用拟人手法,写“花莫笑”,形象写出醉酒暂得欢愉的无奈;②运用比喻手法,写“人似春将老”,表达对韶华将逝的感叹;③对比衬托,以醉酒强笑衬托内心对春尽人老的痛苦;④化用,“醉里插花花莫笑”化用苏轼《吉祥寺赏牡丹》审题:此为艺术技巧题;要求简要赏析;区间——规定两句;思路:据答题区间,多角度分析;先狭后广。
模式:手法 + 简析 + 思想感情。
链接1(2016四模)请简要赏析“避地衣冠尽向南”一句的艺术技巧。
(4分) 【参考答案】①运用借代手法,以“衣冠”代指士庶。
②运用“避地江南”典故,既写出当时政局的动荡,又间接写江南风景的美好。
注意:①防止漏点——非定向题从修辞手法、描写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炼字等多角度赏析。
如是定向题,则按照定向处理。
②单一手法:手法+简析+思想感情;多种手法:列举手法+作用。
1_2019全国各地高考语诗歌鉴赏真题及翻译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之诗歌汇编及诗文翻译一、(2019全国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14.C15.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2019全国Ⅱ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4. D 【解析】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
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
故选D。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15.【答】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山东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以下问题。
〔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2019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诗经·桃夭》-优秀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考古诗词鉴赏《诗经·桃夭》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注]①归:出嫁。
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试题】(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的形式。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补充注释】1.夭夭:花朵怒放的样子。
2.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
华:同花。
3.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4.宜:和顺、亲善。
5.蕡(fén 坟):肥大。
有蕡即蕡蕡。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
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参考答案】(1)重章叠句(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201X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湖南卷)【鉴赏】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
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
”朱熹《诗集传》云:“然则桃之有华(花),正婚姻之时也。
”可见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旧说如《毛序》等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为今人所不取。
全诗分为三章。
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
人们常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以说这里是第一个用花来比美人,并不为过。
2019年全国卷古诗鉴赏真题及答案
2019 年全国卷古诗鉴赏真题及答案阅读任务:精读全国卷古诗鉴赏及默写的试题及答案,把握设问的角度、答题思路及答案的语言特点。
2019年全国卷古诗鉴赏真题及答案201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 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8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 分)第一问( 3 分):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第二问( 3 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意思答对即可。
)9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 分)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答出①,给 3 分;答出②,给 2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6 分)____(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_______ ,“__(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_____ ,_______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_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_______________”。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题分类汇编6:古代诗文阅读之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题分类汇编6古代诗文阅读之古诗词鉴赏(含答案)江苏卷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10.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5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名余曰正则兮,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2)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3)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4)树林阴翳,__________________,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5)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6)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7)道之以德,__________________,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8)盖文章,经国之大业,__________________。
(曹丕《典论·论文》)全国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全国及各省2019年高考语文卷【古代诗歌鉴赏题】汇集解析卷
全国及各省2019年高考语文卷【古代诗歌鉴赏题】汇集解析卷(一)(2019全国I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C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义、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2019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解析(7套)【XXX】
2019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解析(7套)【XXX】2019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解析(7套)1.(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XXXXXX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XXX。
XXX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弯弓射鸿,XXX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XXX的方式与XXX《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诗人表达了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意味着寒风终将过去,春风将拂绿枯柳,柳条轻烟般摇曳多姿。
解析】1)将“生活贫穷”改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更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心境。
诗人身处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但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表现出沉郁愤激的情感和慷慨豪迈的气概。
因此,B项符合题意。
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整体理解能力。
《野歌》是唐代诗人XXX创作的一首诗,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后四句诗人脱口抒怀,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
全诗以写景收结,寓议论、抒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意境深远,脉络清晰,音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
在诗人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他能够乐观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时开,XXX一吼”(《赠陈商》)的诗句,迸发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
正因为诗人对光明未来充满信心,因此他在遭谗落第回到家乡的同年秋天(元和三年九、十月间)再次来到洛阳寻求政治出路,冬天西去长安求仕,第二年(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的春天谋取了XXX一职,当上了从九品上的小京官,终于开始了他并不适意的政治生涯。
2019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1送别诗(含答案解析)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1送别诗送别诗是抒发离别之情的诗歌。
诗歌所表达的是送别时的离情别绪。
正如江淹《别赋》所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
因此,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可以说是诗歌中重要题材之一。
在阅读和欣赏这类诗词,要注意离别的场所、时间、人物以及抒情视角。
可以说,这是阅读与欣赏送别诗的关键。
一、送别类别1、谢别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样的送别,从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同时也写出两人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恋别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深深的依恋和牵挂。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壮别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但因友人要去的地方是繁华的京城,因而更多的是对友人的羡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阔别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诗人一改以往送别诗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格调高昂,气象壮阔,雄浑豪放。
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了豪迈的歌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江苏省-2019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
20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2011年三、(2011•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参考答案:(1)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2)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3)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2012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一】考纲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韵律和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如何确定诗词写了什么内容;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学设想:多结合例句加强感悟,尽量把补充练习中的例句对位到知识点中教学时间:【二】考点解析2018高考语文试题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主要特点是加大了主观题在整张试卷中的比重,其中诗词鉴赏题的改革尤为引人注目。
根据新颁布的2018年的高考《考试说明》,今年高考语文学科,有关诗歌鉴赏题的题型和内容已做了重大的调整。
诗歌鉴赏原来包括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两方面的内容,今年,现代诗歌鉴赏不考了。
原来题型为选择题,今年,古代诗歌鉴赏将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试。
但考点仍表达在对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初步鉴查的深度或广度,但会增加考生解题的难度,因此,这种变化对具体教学过程中训练思路和方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面对高考古诗鉴赏题型的变化,考生必须进行针对性的适应训练,这将直接有助于考生解答古诗鉴赏题正确率的提高。
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
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三】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表达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
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知识点讲解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为E级。
它是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能力参与才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但只要对诗词曲有兴趣,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研读过,做这类题也并非很难。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
〔2〕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
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
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鉴赏时,必须先明确,作者是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的。
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那么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那么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鉴赏时,领会意境是必要的,而领会意境又必须具备对意象审美特点的把握。
例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首诗,但也是一幅画。
这幅画的近处是“江枫”〔二桥名,即江村桥、枫桥〕的“渔火”和夜泊的客船,远处那么是霜满和向“乌啼”〔地名〕那个方向落下去的残月,透过树丛还可隐隐约约的看到寺庙。
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枫桥夜泊”图啊!诗人很善于设色,霜天是透明的,渔火是鲜艳的,二者遥相辉映。
近处的渔船和远处的山寺,又通过钟声联系起来。
这样,就使得远景和近景交织成章,联成一片,使得整个画面色泽浓艳,生机盎然。
除了色彩以外,还有声音,夜空的钟声,一声一声地传到客船,敲在旅客的心上。
这怎能不引起旅客无限的遐想和带着愁思进入梦境呢?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丰富、浓烈的设色和兴致盎然的景物描绘,并不引人进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种美感。
这首诗有情意,有境界。
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会很自然地呈现出一幅情影交融、形神结合的立体图画,我们就象坐在电影院里看立体电影一样。
难怪这首诗很早就广泛流传,并且传到国外。
确实是一首难得的有意境的好诗啊!又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仅二十个字的短诗,其所以能够成为千古绝唱,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鹳雀楼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已被河水冲没〕,共三层,由于楼址的地势高,所以登楼远望,周围景物尽收眼底:远处是中条山,近处是滔滔奔流的黄河,极目远望,还可隐约地看到晋南和渭河两岸的奇景。
因此,鹳雀楼在唐代就成为登临的胜地了。
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一诗中,用粗线条勾画了落日、晚山、黄河、大海等景物,显示出登高远眺的特点。
同时通过“依”、“流”等几个动词使自然景物活了起来,赋予自然景物以活泼的生命和神态。
“依”字且得很好,勾画出了落日近山的奇异风光。
“流”字也用得很好,象是注入这幅图画的一条动脉,使读者看到了千里黄河归大海的壮丽景象,甚至使读者仿佛听到了滔滔黄河水的声响。
加上“白日”、“黄河”等不同色调的对比,使人们想象中的“山”、“河”也染上了不同的颜色。
诗的后两句,貌似说明一种哲理,实那么显示出:如果要看到更广阔更奇丽的情景,那就得“更上一层楼”。
由于前两句作了很好的铺垫,所以后两句一点也不干枯,相反地与前面的景象衔接得很好,气脉一贯,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新颖而又完整的登楼远眺图。
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也表现得很好,仅从登高望远的情景,就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情绪是积极向上的情绪。
这首诗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愿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再如:孟浩然和杜甫写的两首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月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这两首诗都是名篇,都达到了情影交融、形神结合。
从“境”来说,二者都是气魄宏大,把洞庭湖那种浩瀚的气势、雄浑的景象有力地显示出来了。
但就“意”来说,二都又颇有差异。
孟浩然所抒发的情,只是个人之情,只是想到“欲济无舟楫”——想当官无人推荐。
而杜甫所抒发的情,虽然也有个人之情,但主要的却是忧国之情,想的是“戎马关山北”——关山北的战事。
因此,孟浩然诗就显得“境”大“意”小,而杜甫诗却是“境”大、“意”也大,二者铢两悉称。
〔3〕抒情方式一切文艺作品都需要表现感情,诗尤其需要表现感情。
对于这一点我国古代作家、评论家普遍认识到了。
比如《毛诗序》的作者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就是有名的“诗言志”的主张。
这里所说的“志”就是“情”或“情意”例如:杜甫《蜀相》杜甫对诸葛亮十分景仰,他写了好几首专门颂扬诸葛亮的诗。
这首诗是公元760诗人初到成都时写的。
诗的前两句看来是写景,实际上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思慕之情。
第一句中的“寻”2字,说明诗人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怀着对诸葛亮的无限思慕之情特地来瞻仰武侯祠的。
【三】四句看来是写景,实际上也是抒情。
其中的“自”字和“空”字用得极好,说明尽管祠堂的阶下碧绿的花草,树上有黄鹂叫,然而“人去楼空”,人不在了,自然景色也是自生自灭,没有人欣赏了。
【五】六句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高度赞扬了诸葛亮的伟大功绩。
最后两句流露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极度惋惜和悲痛。
全诗感情深沉。
诗的结尾所说的“泪满襟”的“英雄”,首先是诗人自己。
正因为诗人自己对诸葛亮的景仰和怀念如此深切,感情如此真挚,所以,就使得诗的艺术形象饱含了高度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以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成为千古绝唱。
又如:我们学过的王维的《渭城曲》这也是一首被人们交口称赞的名作。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送别友人的地点和景色,后两句劝他的朋友在分手前“更尽一怀酒”,因为分手后就见不到“故人”了。
这两句,语言是朴素的,然而它不仅出色地表达了诗人自己对友人的深情,也表达了人们离别时的一种普遍的心情。
难怪这首诗在当时就谱入乐府,成为有名的“阳关三叠”,在各处广泛传唱,在后世也不知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
抒情的方式有: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托在此景此物中。
2000年春季高考。
寓情于景〔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
2001年高考〔9〕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
古代诗歌中绝大多数是间接抒情。
2001年第8题〔4〕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那么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5〕烘托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粗线条白描,也可以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以借助想象、联想来塑造形象。
衬托分为反衬和正衬。
正衬又称为烘托。
〔6〕用典〔也是表现方法〕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把握典故的思想,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熟悉典故的来历。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5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
这些典故就因为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和这首词的思想情紧密联系的,所以,辛弃疾来北固亭就很容易想起这些典故,并借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7〕表现方法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
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如烘托、虚实〔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用典等,有助于披文入情。
其他如“比兴”“拟人”“夸张”“排比”“反复”等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8〕风格流派“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比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洒脱,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如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样写友情,李白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杜甫却说:“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氵预堆。
”欣赏两人的诗,要反复诵读,仔细体味它们风格的差异。
3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婉约派,豪放派〔9〕语言特色〔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