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题专项训练材料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材料题专项训练材料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材料二:2008年4月5日农历三月初三,相传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的出生日,“三月三拜轩辕”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寄托,吸引大批海内外华人前来拜谒。请完成:
①、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
后人尊称他为什么?
②、怎样理解“中华开国五千年”?
③、结合材料二回答:海外华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和华夏儿女?
④、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举办这样的活动有什么现实意义?
2,阅读下列材料:子曰:“管仲相桓公,民到于今受其赐”。请回答:
①、材料中的“桓公”指的是谁?
他是哪个诸侯国的国君?
②、他“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条件有哪些?
1、阅读下列材料:19世纪末至河南安阳发现了许多片刻又文字的龟甲和兽骨,到今天已发
现15万片左右,共计单字4600个,其中已经被识别的有1000多字。请回答:
①、这段话提到的文字被称为什么?
②该文字的识别有什么重大意义?
3、阅读下列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请回答:
①、文中“卫鞅”指的是谁?
②、文中的“孝公”指哪国国君?文中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
③、卫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材料二:1961年秋,毛泽东《七绝》:“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请完成:
①、材料一中作者是谁?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②、材料二中“屈子”“楚骚”是指什么?现代那些风俗习惯和他有关?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材料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材料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请回答:
①、上述名言是谁说的?
②、他在教育体制的变革方面有什么贡献?
③、他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他创立了什么学派?
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材料三:始知李太守,伯禹易不如。——岑参
请回答:
①、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项著名的水利工程?
②、材料三中李太守指谁?你如何理解“伯禹易不如。”这句话?
③、李太守和大禹的共同贡献是什么?从他们身上你能学到那些有益的东西?
7、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
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秦始皇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
②、秦始皇采取了什么首创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③、秦始皇采取你那些措施加强全国经济交流和文化发展?
④、如何看待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⑤、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暴君,你如何来评价秦始皇?
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成昭君和亲以后,“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汉书>
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翦伯赞<题昭君墓>
请回答:①、昭君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塞和亲的?
②、材料一是怎样评价昭君出塞的作用的?
③、材料二前两句反映的是什么事?后两句指的是什么事情?
④、翦伯赞对昭君出塞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情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材料二;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请回答:
①、材料一是谁的名言?②、这两则材料都是针对哪一著作而说的?
③、鲁迅对该书从哪几个角度给予评价?
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条交通干线是穿越整个旧世界的最长的路,从文化和历史的观点看,这是连接地球上存在过的各民族和各大陆的最重要的纽带……材料二:在今天,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洲际铁路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的交通干线是指何时开通的什么路线?
②、最早出使西域为开通这条交通线作出贡献的是谁?这条交通线的起止点是什么?
③材料二中的当代新丝绸之路是指什么?请概括说明两条路线都起到什么作用?
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或火耕水縟,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埝,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请回答:
①、材料一、二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
②、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③这样的变化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12、阅读下列材料: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请回答:①、上文中的”皇帝“指谁?
①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②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那些改革措施?
③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立场上和鲜卑拓拔部的立场上对于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